人教版数学家教辅导二年级上(第三单元)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和直角,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概念和作用。
2、展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角和直角,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二、知识讲解、操作演示1、讲解角的定义和各部分名称,并用实物示范如何用尺子画角。
2、演示如何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并让学生动手实践。
三、练巩固、反馈评价1、让学生在练册上完成相关练,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互相评价答案。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件展示了一些实物,包括剪刀、钟面、吸管、手帕和三角尺。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实物中的角,并让学生比画出它们的形状。
学生也被要求在教室内收集更多的实物,并边说边比画出它们的角。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始了解角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接下来,老师通过电脑演示,展示了从实物中抽象出的角的形状,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点。
老师解释了角的概念,包括顶点和边,并让学生用三角板找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还被要求用自己的方式比画出角的形状。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始理解角的形状和概念。
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老师出示了一些图形,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
学生被分成小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里,以及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通过辩论,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最后,老师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并提供了各种材料,如直尺、三角尺、剪刀和积木。
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并交流彼此的画角方法。
学生还被要求标出画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接着,老师让学生参加一个做角的小游戏,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做出最巧妙的角。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巩固了对角的理解,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们制作的角?(学生展示不同制作方法得到的角)3、我们来研究一下直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但仍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因此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学习会更加有效。
三. 教学目标1.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运算规律。
2.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面值和用途。
3.学生能够辨别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运算的快速准确。
2.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3.几何图形的辨别和特征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游戏道具等。
2.准备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和操作。
3.准备几何图形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让学生参与一个“找不同”的游戏,比较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加减法运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并讲解人民币的种类、面值和用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可以使用练习题或者游戏的形式。
在学生进行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涉及多个步骤的运算或者需要进行推理的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应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同时,学生继续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
因此,可以说,研究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研究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研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熟悉》《角的初步熟悉》教学设计讲课时间: 年月日讲课教师第1课时:角的熟悉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页—39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识别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熟悉角,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学情分析: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识别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熟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角?学生试着找一找,今天咱们就来熟悉角。
板书:角的初步熟悉二、观察实践,探讨新知1.熟悉角(1)出示剪子、钟、三角尺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一路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觅角,教师画出角。
(2)你知道角的各个部份的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极点和两条边。
(3)你能从咱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学生寻觅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极点与边。
2.制作角(1)适才咱们熟悉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极点和边。
(3)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
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3.画角。
(1)咱们已经熟悉了角也制作了角,此刻咱们来画角。
你以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极点,再从这个极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总结画角的方式。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完成P39页的做一做第一、二、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又熟悉了哪个新朋友?五、板书设计:角的熟悉角有一个极点,两条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初步认识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
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角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
2. 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
(二)教学难点。
1.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区分与判断。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五、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
1.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六、分课时教案。
(一)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一)1. 教学目标。
-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难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3. 教学过程。
- 导入。
- 多媒体展示校园生活场景图(如操场、教室等),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38~45页。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复习重难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分类标准。
复习方法1.先设计“说一说”教学环节,让学生想到了很多关于角的相关知识,然后老师逐步进行归类整理,再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复习角的组成、角的大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等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己进行回忆、梳理,逐步完善关于“角”的整理和复习。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谈话导入:谈话: 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幅图片,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他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温故而知新。
一起复习整理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出示课题)师: 谁能告诉我,第三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品析:利用圣人的名言导入,一方面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点明复习的目的,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动画导入:(课件出示视频动画)新学期开始了,慢羊羊村长慢吞吞地来到教室,对小羊们说:“我们生活中常常会见到一种图形,它是由一个圆圆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聪明的小羊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角)慢羊羊村长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图形,请小羊们一起来辨认一下哪个是角。
师: 大家有信心和小羊们一起去辨认吗?这节课我们就对角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品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且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得轻松愉快。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模板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模板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
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乘法、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以及乘法口诀。
这一单元是学生从加减法向乘除法过渡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概念、口诀以及初步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乘法相对于加减法来说,概念更加抽象,需要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此外,乘法口诀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表内乘法运算。
2.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概念。
2.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乘法口诀卡片和实物模型。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乘法的概念。
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分给了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运算。
讲解乘法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过程。
同时,呈现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初步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卡片游戏,比一比谁记得快、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解决。
如:“小明有2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以及角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形成几何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直角、钝角和锐角的特征,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角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角?”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角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板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含有各类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教案 (3)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38---43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教学意图: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本部分内容要有2课时。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结合铁和直角的认识,在第43面为学生提供有关角的实例:工程师用的尺子,大吊车,启发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的应用的实际例子。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用4课时,(其中1课时机动)第三单元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各一张,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有两个大小一样,但边的长度不一样的三角形纸)、三角板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师: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几何图形?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从图中出示角的图形,问学生认识吗?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
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师出示3例1图让学生找一找角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课件板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出现主题图)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师: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当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哪里有角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表态)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找到了那么的角,请你们摸一摸你找的角,有什么感觉呀?(尖尖的)师:这个尖尖的点,我们就叫做角的顶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二年级的学生已在生活中感知物体的角,如能说出桌面有四个角等,但对角的理性认识不够。
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
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直角的初步认识的表象,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
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及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认识锐角和钝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单元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三角板、圆纸片等。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角和正确画角●教具准备三角板、圆纸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课件出示):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 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角。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021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1、出示10根小棒(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3、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4、交流:(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辅导参考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技能点
第三单元
复习辅导参考
1.认识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
2.能熟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
3.能熟练的画出一个角和直角:知道画一个角只需用尺子(直尺或三角板)上的边来画就可以了;而画一个直角准确的应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描出来。
4.能够从一些图形中正确地数出角和直角的个数(因平角没学,平角暂时可以不数)。
5.能观察生活实物表面上的角。
附:第三单元复习参考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复习参考题
一、填一填。
(14分)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一个长方形有( )角,有( )个角是直角。
4、我们的红领巾上有()个角。
5、数学课本的封面有()个角,它们都是()角。
6、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
()
二、辨一辨。
(16分)
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三、选一选(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12分)
四、数一数。
( )条线段 ( )个角 ( )个角
()个角()个直角()个直角
五、画一画。
(20分)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_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三)第3课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
(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能正确地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算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
23+7+40=57-7+20=
47-34-8=36+15-51=
2.笔算下面各题。
(指名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75-38+39=36+54-27=
92-(26+45)=87+(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