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04肌肉运动学

(7)疲劳的影响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依赖于ATP的生成,若ATP的生成速率高于肌肉的收缩速率。
(三)肌肉内结缔组织的功能
为肌肉提供总体框架; 产生被动拉力对抗伸展; 传递力量到骨骼和跨越关节。
三、肌肉工作方式分析
(一)肌的协同
肌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立完成的,需要一组肌群的协作
(一)概述
1.骨骼肌的一些基本信息 人体最丰富的组织,占总体重的40-45%; 骨骼肌600多块; 大约不到80对骨骼肌即可完成大多数动作;
(二)骨骼肌的组织结构
1.骨骼肌组织结构
(1)肌外膜 (2)肌肉:收缩元素,被限制在结缔组织网络内
肌束膜 纤维束
肌内膜 肌纤维
肌原纤维(收缩成分) 肌球蛋白(粗) 肌动蛋白(细)
2.骨骼肌的特征
肌纤维 伸展性 弹性 收缩性
肌腱或筋膜 粘弹性 非收缩性
3.骨骼肌纤维排列方式
(1)肌纤维平行排列:与肌肉的纵轴线平行
① 纵向:缝匠肌
② 方形或四边形:菱形肌
③ 三角形或扇形:胸大肌
④ 梭形或纺锤形:肱二头肌
(2)纤维羽状排列:与肌肉的纵向轴线成成一角度
① 单羽状:拇长屈肌
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 他的关节,这种现象叫主动不足
例子: 握紧拳头屈腕
当多关节肌收缩到一个较短的位置时,主动肌收缩张力显著减弱。即:在长度张力曲 线的峰值的下降部分的肌肉收缩。
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 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例子: 当腕关节屈曲时,手自动打开。 与膝关节屈曲相比,当膝关节伸时,踝关节背屈困难。 注:腕关节充分屈曲致握力完全不足是因为中指屈肌主动不足和中指伸肌被 动不足。
肌肉骨骼系统肌动学复健医学基础

肌肉骨骼系统肌动学复健医学基础
肌肉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系统,其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韧
带等组成部分。
肌动学是关于肌肉骨骼系统运动规律的研究,通过肌
肉骨骼系统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力学知识,研究人体运动过程中的运
动学和动力学规律。
肌肉骨骼系统的肌动学复健是一种医学基础,它通过对患者肌肉、骨骼和关节运动的分析,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病损程度,并采用相
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肌动学复健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在肌动学复健中,医生通常会采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例如肌
肉力量测试、关节可动性评估、步态分析等,以了解患者的现状,并
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包括恢复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的可动
性和稳定性、改善人体姿态和行动方式等方面。
肌动学复健也包括了一些运动和治疗方法,例如理疗、牵引、电疗、按摩、特殊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
肌肉力量和肌肉的协调性,减轻肌肉骨骼系统的疼痛和不适。
总之,肌肉骨骼系统的肌动学复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基础,它可
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肌动学复健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风险。
运动生理学_10肌肉力量

b.运动训练 →肌肉结缔组织增厚、毛细血管增生、内 含物(肌红蛋白、CP、肌糖原) ↑
c.肌纤维增殖:待研究因素
2).肌纤维类型
肌纤维类型与肌力关系:快肌纤维%组成越高肌力越大
3).肌肌收缩时的初长度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初长越大,产生的张 力和缩短的程度就越大。 肌节最适初长(2.0-2.2m)时,粗细肌丝重叠 佳,肌缩速度、幅度和张力最大; 大于最适初长时, 粗、细肌丝重叠↓, 肌缩速度、 幅度和张力↓; 小于最适初长时, 粗、细肌丝重叠↓, 肌缩速度、 幅度和张力虽然↑, 但不如最适初长时。
2 等长练习(静力性力量练习) 等长练习—肌肉以等长收缩形式的抗阻力练习。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时间,利于工作能力↗; 生理效应 提高肌肉绝对力量; 提高肌肉无氧代谢能力(由于肌肉持续收缩,供血↘) ⑴ 省时省能,又能提高肌肉力量; 优点 ⑵ 能弥补动力性练习时不易锻炼到的肌群和力量较弱的肌群 ⑴ 易疲劳(由于无放松); 不足 ⑵ 对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效果不明显。
4).关节运动角度
同一块肌肉在关节的不 同运动角度时差生的力量也 不同。 (在不同角度时,肌肉对骨 牵拉角度不同造成的。) 2.神经源因素 1)中枢激活 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 维参与收缩的能力。 能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 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大肌力
水平低者:60%肌纤维参与活动 水平高者:90%肌纤维参与活动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 位参与活动(MVC: maximum volunteer contraction) 2)中枢神经对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控制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替↗和及时准确(+) 或(-),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协调关 系,特别是对抗肌放松能力,可显著地增加肌肉收缩的 力量。 3)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强而集中→同步高频(+)↗→动 员尽可能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运动单位募集↗→力 量 发放高频冲动增加肌肉强直收缩程度 研究证明:20-80%MVC活动,主要靠募集更多的运动单 位参与活动。>80%MVC靠中枢增加冲动频率。
练肌肉有关知识点总结

练肌肉有关知识点总结一、肌肉基础知识1.肌肉的组成人体肌肉由肌肉纤维组成,而肌肉纤维又由肌肉单元组成。
肌肉单元是肌肉的最小功能单位,由纤维细胞和神经元组成。
肌肉收缩的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发送信号来控制肌肉单元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肌肉的运动功能。
2.肌肉类型人体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其中,骨骼肌是用于身体运动的肌肉,占人体肌肉总量的大部分。
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和功能,骨骼肌又可以分为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两种类型。
慢肌纤维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姿势和长时间运动,而快肌纤维则用于快速爆发力和短时间强度运动。
3.肌肉生长原理肌肉的生长主要是通过肌肉训练刺激肌肉纤维,使其产生微小的创伤,并在修复过程中增大和增强。
这种生长的过程被称为肌肉超适应原理,即通过不断增加肌肉负荷和训练强度,刺激肌肉持续适应并增长。
4.肌肉训练的作用肌肉训练不仅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质量,还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减少脂肪堆积,改善身体线条和体型,增加身体的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
此外,肌肉训练还对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益。
二、肌肉训练原则1.适当的负荷肌肉训练的负荷是指对肌肉施加的重量或阻力。
负荷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的体力和训练目标来确定。
对于初学者来说,负荷不宜过重,以免造成肌肉受伤;对于有一定训练基础的人士,应该逐渐增加负荷,以保持肌肉的刺激和生长。
2.训练的频率和时长肌肉训练的频率视个人情况而定,通常每周2-4次为宜。
每次训练时长也应该根据负荷和训练项目来确定,一般为45分钟到1小时。
3.科学的训练顺序肌肉训练中应该合理安排训练项目和顺序,以保证各个肌群得到充分的刺激。
一般来说,训练项目的顺序应该是大肌群优先,小肌群次之;多关节动作优先,单关节动作次之。
4.充分的休息肌肉训练后,肌肉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以便完成生长和修复。
通常建议每组训练之间休息1-2分钟,每个肌群训练后应该有至少48小时的休息时间。
三、肌肉训练方法1.重量训练重量训练是通过使用杠铃、哑铃等器械,或者利用自身体重进行肌肉训练。
肌肉动力学原理基础

肌肉动力学原理基础肌肉动力学是研究肌肉力量的产生和运动的科学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肌肉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肌肉动力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并通过人类的视角来描述。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肌肉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肌肉动力学主要研究肌肉收缩的原理和力量的产生。
肌肉收缩是由肌肉纤维中的肌原纤维的收缩引起的,这种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发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肌纤维中的肌原纤维会释放钙离子,激活肌肉收缩过程。
肌肉动力学原理的核心是力量的产生和运动。
肌肉收缩是通过肌肉的两种蛋白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纤维时,肌动蛋白会与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肌节。
在肌节中,肌动蛋白的头部会与肌球蛋白结合,并通过肌原纤维收缩产生力量。
这种力量的产生是由肌动蛋白头部的构象变化引起的。
当钙离子结合到肌球蛋白上时,肌动蛋白头部会发生构象变化,将能量转化为力量,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
肌肉动力学原理还涉及到肌肉的力量调节和运动控制。
肌肉的力量大小取决于肌纤维的数量和类型,以及肌肉纤维的横切面积。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具有不同的收缩速度和力量输出能力,这也决定了肌肉的功能特性。
肌肉动力学原理还包括肌肉的运动控制。
人体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运动神经元通过神经冲动将指令传递给肌肉纤维,从而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运动单位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其所控制的肌纤维组成,它们共同协调工作,使肌肉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肌肉动力学原理是研究肌肉力量产生和运动的科学原理。
通过了解肌肉收缩的原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肌肉的力量调节和运动控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肌肉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过程。
这些知识不仅对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人体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肌肉动力学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肌肉,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肌肉力量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它是人体运动的基础。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包括肌肉结构、神经控制、肌肉适应等方面。
肌肉力量与肌肉结构密切相关。
人体中的肌肉由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又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它们由肌肉细胞膜包裹,内含有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等蛋白质结构。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原纤维时,肌原纤维会释放钙离子,激活肌肉收缩过程。
肌肉收缩是由肌纤维中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结合形成的肌肉蛋白丝滑动而产生的。
肌肉中的肌球蛋白和肌红蛋白数量和结构的差异会影响肌肉力量的大小。
神经控制是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这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会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使肌肉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神经控制可以改变肌肉收缩的频率和力量,进而影响肌肉力量的大小。
此外,神经控制还可以通过改变肌肉的协调性和同步性,提高肌肉力量的发挥效果。
肌肉力量还与肌肉适应密切相关。
肌肉适应是指肌肉对训练刺激的适应能力。
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肌肉会受到刺激,引起肌肉纤维断裂和炎症反应。
随着休息和营养的补给,肌肉纤维会修复和增长,形成更多、更强的肌纤维,从而提高肌肉力量。
此外,肌肉适应还包括神经适应,即神经系统对肌肉力量训练的适应能力。
通过训练,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对肌肉的激活效果,进而提高肌肉力量的发挥。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还包括肌肉纤维类型的差异。
人体肌肉纤维主要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类型。
快肌纤维具有快速收缩和较大的力量输出能力,但疲劳程度较高。
慢肌纤维则具有较慢的收缩速度和较低的力量输出,但能够持久地工作。
不同运动项目对肌肉纤维类型的需求不同,有些项目需要更多的快肌纤维参与,而有些项目则需要更多的慢肌纤维参与。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涉及肌肉结构、神经控制、肌肉适应和肌肉纤维类型等方面。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肌肉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的训练和锻炼。
运动生理学肌肉力量素质的生理基础与训练PPT课件

(五)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 概念:指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提高,应 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以 引起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
•靶强度:在运动生理学中,将导致身体产生 运动痕迹和效果的最小运动强度。 •靶心率:靶强度时的心率
通常每次力量训练应有不少于三组接近或 达到肌肉疲劳的力量练习,才能使肌肉力量逐 渐提高。
第29页/共36页
• 返回
第30页/共36页
第31页/共36页
第32页/共36页
第33页/共36页
第34页/共36页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力量素质
视频
• 绝对肌力: 指肌肉做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通常 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来表示。
• 相对肌力(比肌力):
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断面积(常以1cm2为单位)肌 • 肌纤肉爆维发做力: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肌张力。
• 肌肉耐力: 指肌肉在最短时间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张 力,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来表示。
• ③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 最大肌力。 >80%MVC活动时,同步兴奋↑
第9页/共36页
6.年龄与性别
• 20-30岁时达最大 • 青春发育期前:男肌力>女肌力(不显著) • 青春发育期后:男肌力>女肌力(显著) • 原因:①雄性激素 ②男子经常参加一些能发展力量和爆发力的体育活动
第22页/共36页
(四)负荷顺序原则
• 概念:指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原则: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免使用同一肌群。
机制:①大肌肉在训练时运动中枢的兴奋面广, 兴奋程度高,在提高自身力量的同时,由于兴奋 的扩散作用,练习过程对其他肌肉也有良性刺激 作用。②大肌肉相对不易疲劳,可延长练习时间, 而小肌肉练习容易疲劳,将影响大肌肉练习动作 的完成。
肌肉运动学课件

相等,肌肉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
15
动力性(等张)收缩:形成运动动作的肌 肉收缩形式。
–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大于阻力,肌 肉长度缩短,肌肉起止点相互靠近。 – 离心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 呈缩短趋势的肌肉被动拉长。离心收缩主 要用于对抗重力、稳定关节、控制肢体动 作速度。
在最大向心收缩过程中床实践中常采用等长或向心收缩评 定肌力大小。例如:
¾以握力计、背力计测定手臂肌和腰 背肌力。 ¾利用等动肌力测试系统测定某关节 的最大等长收缩或向心收缩力。
实例:
1. 握力计、背力计测试的是手臂肌和腰背肌的
最大
肌力。测试时应特别注意哪些
29
(2)肌肉初长度对肌力的影响
肌肉收缩时的初长度对肌肉最大肌力具有极大的影 响。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多少 ,当肌肉处于某一初长度时,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 重叠状态最佳,收缩可活化(与位点结合)的横桥数目 最多,因而产生的力量也最大,这一长度称为最适初 长度。 通常,肌肉的最适初长度稍长于肌肉在人体内的静 息长度。肌小节过短或过长都将因肌球蛋白横桥与肌 动蛋白结合的数目减少而导致肌力下降。
¾单个神经冲动导致肌纤维产生单收缩;随着 冲动频率的增加,单收缩逐渐叠加,形成未 融合强直性收缩,力量加大;当冲动频率增 加到一定程度,收缩的机械效应全部融合, 达到稳定的最大收缩,即强直性收缩,肌纤 维达到最大收缩力值。
¾力量与运动单位兴奋频率之间是曲线关系, 在低频到中频阶段,力量急剧上升,接近高 频状态时逐渐达到稳定平台期。
36
(4) 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形式对肌力的影响
收缩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 肌肉长度的变化。 肌肉的收缩速度决定于横 桥上能量释放的速率,与活 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肌肉动态收缩时,表现相 应的速度变化。
速写肌肉知识点总结大全

速写肌肉知识点总结大全肌肉是人体中的重要组织之一,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人体才能完成各种运动和动作。
因此,了解肌肉的结构、功能和运动原理对于理解人体运动学和运动生理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肌肉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肌肉的结构、肌肉运动的原理、肌肉的分类、肌肉的力量训练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肌肉的相关知识。
一、肌肉的结构肌肉是由肌肉纤维组成,肌肉纤维又由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由许多肌肉纤维束组成,每个肌肉纤维束又由许多肌肉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包含许多肌肉蛋白,包括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肌动蛋白通过和肌球蛋白的结合,能够收缩和放松,从而完成肌肉的运动功能。
此外,肌肉还包含肌肉膜、肌腱等结构,这些结构对于肌肉的功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二、肌肉运动的原理肌肉的运动原理涉及到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机制。
其中,最主要的是肌肉的收缩机制。
在肌肉以神经冲动刺激下,肌肉蛋白能够产生横向收缩,从而使得肌肉产生力量,完成运动功能。
此外,肌肉的收缩还与肌肉内的钙离子、ATP、肌酸、乳酸等物质有关,这些物质能够影响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力量。
此外,肌肉运动还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调控有关,神经系统能够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使得肌肉能够产生合适的力量和速度。
三、肌肉的分类肌肉根据其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根据肌肉形态的不同,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多的肌肉组织,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功能。
而平滑肌和心肌则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和心脏,起到维持内脏器官功能和心脏跳动的作用。
此外,根据肌肉的运动特点和能量系统的不同,肌肉还可以分为慢肌和快肌。
慢肌主要参与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而快肌则主要参与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
四、肌肉的力量训练肌肉的力量训练是体育运动和健身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力量训练,人们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肌肉的形态和功能。
在力量训练中,人们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包括自重训练、器械训练、弹力绳训练等。
拳击肌肉力学知识点总结

拳击肌肉力学知识点总结肌肉结构在讨论肌肉力学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肌肉的结构。
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而每一个肌纤维又是由肌原纤维构成的。
肌原纤维是由一系列的肌芽胞融合而成的,每个肌原纤维含有成千上万条肌肉纤维。
肌肉收缩肌肉力学的基础是肌肉的收缩。
肌肉的收缩是由肌肉中的肌原纤维的收缩而完成的。
肌原纤维中含有许多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它们是肌肉收缩的关键成分。
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肌肉的收缩。
力的产生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肌肉产生的力是由肌肉纤维的收缩引起的。
肌肉纤维的收缩是由交叉桥的形成和蛋白质的滑动所导致的。
当肌肉收缩时,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最终使肌肉产生了收缩,从而产生了力。
肌肉的力学特性肌肉具有许多独特的力学特性,这些特性对于拳击运动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肌肉的收缩速度肌肉的收缩速度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速度。
肌肉的收缩速度对于拳击运动员的击打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可以使运动员的击打速度更快,而慢速收缩速度则可以使运动员的力量更大。
因此,要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如爆发力训练和快速力量训练。
2. 肌肉的力量肌肉的力量是指肌肉产生的力量。
对于拳击运动员来说,肌肉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击打力量。
要提高肌肉的力量,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如重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
3. 肌肉的耐力肌肉的耐力是指肌肉持续产生力量的能力。
对于拳击运动员来说,肌肉的耐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持续战斗能力。
要提高肌肉的耐力,需要进行一定的耐力训练,如持续力量训练和间歇训练。
4. 肌肉的松弛速度肌肉的松弛速度是指肌肉在收缩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速度。
对于拳击运动员来说,肌肉的快速松弛速度可以使运动员更快地做出下一个动作,从而提高击打的效率。
要提高肌肉的松弛速度,需要进行一定的松弛训练,如拉伸训练和放松训练。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第三节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第三节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和主要组织之一,它能够通过收缩产生力量,使骨骼运动。
本节将介绍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肌肉由肌肉纤维组成,它是肌肉的基本功能单位。
肌肉纤维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又由肌肉纤维束组成,肌肉纤维束又由肌肉束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最小单元,它由多个肌节组成,肌节是肌原纤维中的最小功能单位。
肌节中含有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等蛋白质,它们能够和肌肉中的ATP结合产生生物能量。
肌肉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并将躯体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并使它们协调地运动。
肌肉的力量产生是通过肌肉纤维收缩实现的。
肌肉收缩时,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结合能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力量。
肌肉收缩可分为等张收缩和等长度收缩。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收缩时保持其长度不变。
在等张收缩中,肌肉纤维能够发挥最大收缩力。
等长度收缩是指肌肉纤维在收缩时长度改变。
在等长度收缩中,肌肉纤维能够发挥最大速度。
肌肉的收缩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截面积和肌肉的纤维布局。
肌肉的截面积越大,产生的收缩力量越大。
肌肉纤维的布局也影响着收缩力量的产生。
一般来说,纵向布局的肌肉纤维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缩力量,而横向布局的肌肉纤维则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缩速度。
肌肉的收缩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实现的。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到肌肉纤维,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
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行控制。
当神经冲动频率增加时,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也会增加。
神经系统还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程度和时机,使肌肉协调地进行运动。
总之,肌肉是人体运动的基础和主要组织之一、它由肌肉纤维组成,能够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并将躯体的各个部位连接起来,使它们协调地运动。
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取决于肌肉的结构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了解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运动学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中的肌肉运动

生理学中的肌肉运动肌肉运动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体活动的基础,还对身体健康和机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肌肉运动在生理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和作用。
一、肌肉的组成与类型肌肉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
肌肉纤维是由肌原纤维细胞形成的,每个肌原纤维细胞内含有许多肌纤维。
肌纤维是由肌原纤维细胞内的肌原纤维所组成的,肌原纤维是肌肉的最基本单位。
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
骨骼肌主要负责人体运动和姿势的维持。
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中,例如血管、胃肠道和支气管等,并参与许多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
心肌,则是心脏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二、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是肌纤维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
肌肉收缩主要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其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兴奋-传导、横桥形成和肌纤维收缩。
首先,神经冲动通过神经末梢传导至肌纤维。
接着,钙离子释放进入肌纤维细胞内,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横桥。
最后,肌动蛋白缩短,肌纤维收缩,使肌肉产生力量和运动。
三、肌肉的能量来源肌肉运动需要能量来维持肌肉收缩和工作。
肌肉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途径:肌肉内糖原储备、线粒体脂肪氧化和肌肉蛋白质分解。
糖原是肌肉内的储存型糖,当肌肉需要能量时,糖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供肌肉使用。
线粒体是肌肉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脂肪在线粒体内氧化产生能量。
此外,当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时,肌肉蛋白质也会被分解为氨基酸供能。
四、肌肉运动对健康的影响肌肉运动对健康有诸多益处。
首先,肌肉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身体的机能发展,降低受伤风险。
其次,肌肉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身体组成,促进脂肪燃烧和代谢率的提高。
此外,肌肉运动对心血管系统也有积极影响,能够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健康。
肌肉运动还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和预防糖尿病。
最后,肌肉运动对改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作用,能够减轻压力、提高情绪和睡眠质量。
骨骼肌生理横断面名词解释

骨骼肌生理横断面名词解释
骨骼肌生理横断面是指研究骨骼肌收缩与松弛过程中生理机制的横断面,是骨骼肌运动学和神经肌肉力学的基础。
骨骼肌生理横断面的名词解释如下:
1. 肌梭:肌梭是一种连接肌肉起点和终点的管道,通过肌梭可以将肌肉收缩和松弛的信号传递到周围神经组织中。
2. 肌束:肌束是肌梭的一部分,由多个肌肉组织构成,通过肌束将多个肌肉组织连接在一起。
3. 肌肉起点:肌肉起点是指肌肉的起点位置,是肌肉收缩时的起点。
4. 肌肉终点:肌肉终点是指肌肉收缩时终点的位置,是肌肉松弛时的起点。
5. 肌肉收缩: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组织中的肌肉细胞收缩,产生肌肉长度的变化。
6.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是指肌肉组织中的肌肉细胞松弛,产生肌肉长度的变化。
7. 神经肌肉力学:神经肌肉力学是指研究神经信号如何影响肌肉收缩和松弛的学科,包括神经信号的传递、肌肉收缩的调节和肌肉松弛的调节等方面。
骨骼肌生理横断面的名词解释还包括:
1. 肌电活动:肌电活动是指肌肉细胞内的电活动,包括肌丝的颤动和肌肉收缩时的电信号传递。
2. 肌肉收缩节律:肌肉收缩节律是指肌肉收缩的频率和时长的变化规律。
3. 神经肌肉协调:神经肌肉协调是指神经信号如何影响肌肉收缩和松弛的协调。
4. 肌肉收缩信号通路:肌肉收缩信号通路是指肌肉收缩过程中神经信号的
传递路径。
5. 肌肉松弛信号通路:肌肉松弛信号通路是指肌肉松弛过程中神经信号的传递路径。
骨骼肌生理横断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骨骼肌的收缩和松弛过程中生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肌肉的运动和行为,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康复护理基础—肌肉运动学基础

3
参与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膝 --屈曲
3
参与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膝 --伸展
3
参与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踝 --跖屈
3
参与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踝 --背屈
复习思考
• 下肢各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有哪些
学习目标
• 运动中肌肉的类型 • 举例说明原动肌、拮抗肌、
固定肌、中和肌、协同肌
肌肉协同运动
1
肌肉协同运动
前臂 腕
3
参与上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尺偏
肩肘
前臂 腕
3
参与上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桡偏
肩肘
前臂 腕
复习思考
• 上肢各关节运动的主要肌肉有哪些
学习目标
• 掌握参与下肢各主要关节运 动的肌肉
参与下肢运动 的主要肌肉
3
参与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髋—屈、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
膝—屈、伸
踝—跖屈、背伸
3
参与下肢运动的主要肌肉
复习思考
•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的特点 •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 原动肌作用相反的 肌群
• 原动肌收缩时,拮抗 肌协调的放松,以保 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 增加动作的精确性, 并能防止关节损伤。
肌肉协同运动
1
• 固定肌
• 为了发挥原动肌对 肢体运动的动力作 用,需有其他肌群 将肌肉近端所附着 的骨骼充分固定
肌肉协同运动
1
肌肉协同运动
• 中和肌
• 其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
学习目标
• 掌握参与上肢各主要关节运 动的肌肉
参与上肢运动 的主要肌肉
3
肌肉的运动学基础

肌肉的运动学基础(一)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点1、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节组成。
肌小节是具有收缩性的结构单位,由许多相互穿插肌丝组成,肌丝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myosin)组成,细肌丝由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组成(图2-2-1)。
肌小节是肌力产生的功能单位,它们以串联和并联的方式排列。
对于一条肌原纤维来讲,既有肌小节的串联关系,又有肌小节的并联关系。
图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主要包括肌膜、肌腱和韧带等。
肌膜包括肌外膜、肌束膜和肌内膜。
肌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包括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它包裹着肌肉的收缩成分,与肌肉的收缩成分大致呈并联关系,称为肌肉的并联弹性成分。
肌腱位于肌肉的两端,由弹性纤维平行排列而成,具有一定的弹性,与肌肉成串联关系,称为肌肉的串联弹性成分。
它和韧带相融合,将肌肉固定在骨骼上。
在肌肉收缩和被动伸展时,并联和串联弹性成分产生张力,储存能量,在肌肉舒张和回缩时,能量释放。
两种弹性成分的作用是:保证肌肉随时可以收缩,并有一定的肌张力;保证收缩成分在收缩结束时能够恢复原状;当收缩成分松弛时,使其不会被过度牵伸,从而减少肌肉损伤的危险。
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具有保证肌肉收缩活动、传递肌力和协调肌肉运动的功能作用。
2、肌肉的类型及特征肌纤维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两类。
前者对刺激产生较缓慢的收缩反应,也称慢肌;后者对刺激长生快速的收缩反应,也称为快肌。
与白肌相比,红肌具有较丰富的血液供应,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连续活动;而白肌能在短时间内长生巨大张力,即爆发力,但随后极易陷入疲劳。
红肌和白肌的神经支配不同。
根据肌肉的收缩特点,又可分为:快缩纤维(fast-twitch fiber)和慢缩纤维(slow-twitch fiber),与前面白肌纤维和红肌纤维相一致。
快缩纤维也称Ⅱ型肌纤维,具有较高糖酵解能力和收缩速率快的特点,快缩纤维又分Ⅱa型即快速氧化-糖原分解型(FOC)和Ⅱb型即快速-糖原分解型(FG)两类。
肌动学

静力性工作
肌肉工作时,肌肉长度不变,运动环 节不发生位置的移动,维持一定身体 姿势,称为静力性工作。
动力性工作
★向心工作 ★ 离心工作 支持工作
静力性工作
固定工作 加固工作
(1)向心工作:肌肉在工作时,长度缩短,肌力 大于阻力,环节运动方向与肌肉拉力方向相同。 (原动肌在运动方向同侧)
例(下图):前臂负重弯举举起阶段
基本内容
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 朗贝尔原理等。 动力学普遍定理: 包括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以及 由这三个定理推导出来的其他定理
生物力学 (biomechanics )
生物力学是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 问题定量研究的生物物理学分支。 其研究范围从生物整体到系统、器官(包括血液、体 液、脏器、骨骼等),从鸟飞、鱼游、鞭毛和纤毛运 动到植物体液的输运等。 生物力学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动量定律、质量守恒 三定律并加上描写物性的本构方程。生物力学研究 的重点是与生理学、医学有关的力学问题。依研究 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和 运动生物力学等。
影响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长度
肌肉收缩前的长度叫初长度。当肌肉发挥最大力量时的 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 ,肌肉拉到静息状态的1.2倍时,产 生的肌力最大。 只有当肌肉收缩时肌肉处于适宜的预先拉长状态才能发 挥最大力量。如踢足球前,先将腿后摆,就是为了取得髂腰 肌、股四头肌最佳初长度。
生物固体力学
生物固体力学是利用材料力学、弹塑性 理论、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生 物组织和器官中与之相关的力学问题。在近 似分析中,人与动物骨头的压缩、拉伸、断 裂的强度理论及其状态参数都可应用材料力 学的标准公式。但是,无论在形态还是力学 性质上,骨头都是各向异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的运动学基础
(一)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点
1、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节组成。
肌小节是具有收缩性的结构单位,由许多相互穿插肌丝组成,肌丝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myosin)组成,细肌丝由收缩蛋白和调节蛋白组成(图2-2-1)。
肌小节是肌力产生的功能单位,它们以串联和并联的方式排列。
对于一条肌原纤维来讲,既有肌小节的串联关系,又有肌小节的并联关系。
图
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主要包括肌膜、肌腱和韧带等。
肌膜包括肌外膜、肌束膜和肌内膜。
肌膜由结缔组织组成,包括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它包裹着肌肉的收缩成分,与肌肉的收缩成分大致呈并联关系,称为肌肉的并联弹性成分。
肌腱位于肌肉的两端,由弹性纤维平行排列而成,具有一定的弹性,与肌肉成串联关系,称为肌肉的串联弹性成分。
它和韧带相融合,将肌肉固定在骨骼上。
在肌肉收缩和被动伸展时,并联和串联弹性成分产生张力,储存能量,在肌肉舒张和回缩时,能量释放。
两种弹性成分的作用是:保证肌肉随时可以收缩,并
有一定的肌张力;保证收缩成分在收缩结束时能够恢复原状;当收缩成分松弛时,使其不会被过度牵伸,从而减少肌肉损伤的危险。
肌肉周围的结缔组织具有保证肌肉收缩活动、传递肌力和协调肌肉运动的功能作用。
2、肌肉的类型及特征肌纤维可分为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两类。
前者对刺激产生较缓慢的收缩反应,也称慢肌;后者对刺激长生快速的收缩反应,也称为快肌。
与白肌相比,红肌具有较丰富的血液供应,能够承受长时间的连续活动;而白肌能在短时间内长生巨大张力,即爆发力,但随后极易陷入疲劳。
红肌和白肌的神经支配不同。
根据肌肉的收缩特点,又可分为:快缩纤维(fast-twitch fiber)和慢缩纤维(slow-twitch fiber),与前面白肌纤维和红肌纤维相一致。
快缩纤维也称Ⅱ型肌纤维,具有较高糖酵解能力和收缩速率快的特点,快缩纤维又分Ⅱa型即快速氧化-糖原分解型(FOC)和Ⅱb型即快速-糖原分解型(FG)两类。
慢缩纤维也称Ⅰ型肌纤维或缓慢-氧化型(SO),其收缩速度仅为Ⅱ型肌纤维的一半。
由于慢缩纤维具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浓度的氧化酶,所以可以持续地进行有氧代谢。
不同特点的肌纤维,在不同功能肌群的中的组成成分各不相同或呈现不同比例,从而表现出各肌群不同的运动特性。
快缩纤维适于需要急停、急动等力量性运动的项目,如举重、篮球、足球、曲棍球等,因而在这些运动个体的肌中,快缩纤维比例相对占优势;而慢缩纤维则在中、长距离跑步,游泳等耐力性运动项目运动个体的肌中表现更为显著。
在同一运动单位内,有的肌纤维是平行排列的,有的肌纤维则是交错串联排列的。
这种复杂的三维空间排列方式,影响整块肌的力学特性。
如果两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以串联方式排列,并且在运动中同时被募集时,其共同作用结果是产生位移;若两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以并联方式排列,则两个运动单位产生的力量叠加,而位移不叠加。
因此,运动单位内肌纤维排列方式的多种组合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种肌产生力和位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