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合集下载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出自宋朝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全诗意思是: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全诗原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惠崇春江晚景体裁:诗题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名字:苏轼年代:宋代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原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此诗为其一,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赏析三:艺术特色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

惠崇拼音版古诗

惠崇拼音版古诗

惠崇拼音版古诗
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拼音版:
zhúwài táo huāsān liǎng zhī,chūn jiāng shuǐnuǎn yāxiān zh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lóu hāo mǎn dìlúyáduǎn,zhèng shìhétún yùshàng shí。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赏析四】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着、举一反三的道理。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言】《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知识点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
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
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
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
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
上 指逆江而上。
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
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
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
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
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 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 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
作 背
(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

此诗作于江阴。
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
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
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这一首诗成
言 赏
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

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古诗专项训练】《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的桃花开了几枝,春天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道。

蒌蒿已经长了满地,芦笋刚刚生出嫩芽,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的季节。

●诗画合一,互为补充这是一首题画诗。

“惠崇”,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僧人,擅长写诗和绘画,跟苏轼苏是好朋,“春江晚景”,指的就是惠崇的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写的是画中的内容。

有地面上的竹林和竹林外盛开的桃花,有江面上嬉戏的鸭子,还有水边的茂盛的蒌蒿和芦苇。

题画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要跟画互相补充,“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其中的“暖”和“知”就是图画无法表现的东西。

由桃花盛开,植物茂盛,联想到春天气温回升江水变暖;又从鸭子在水中嬉戏的画面联想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所以迫不及待地下水玩耍。

他这么一联想,整首诗就变得活泼起来,连鸭子都变聪明了,画中的景色也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句是苏轼根据生活经验和他的吃货属性写出的,生活经验告诉他,桃花开了,江水暖了,植物茂盛起来了,这正是河豚快要逆江而上的预兆;吃货属性告诉他,蒌蒿长高了,芦芽冒尖儿了,这都是炖鱼的好佐料,看这天气,离吃河豚的时候也不远啦。

虽然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已经失传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苏轼的诗,感受到画中的美好景色。

●思维导图记忆法1. 惠崇春江晚景_______,_______。

蒌萵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题1】1. 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小题2】1. 这首诗是①代诗人②所写。

【小题3】1. 把诗中描绘的画面补充完整。

绿色的①掩映着几枝粉红的②。

江上春水荡漾,一群③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④。

岸边长满初生的⑤和刚刚发出嫩芽的⑥。

这正是⑦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小题4】1. 这首诗一首①诗,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②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尖,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一】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

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

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赏析二】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鸭先知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惠崇春江晚景题目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题目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题目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这个题目指的是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

题目中的《春江晚景》指惠崇所绘的两幅名画,分别是鸭戏图和飞雁图。

惠崇是北宋时期的僧人,擅诗、画,有诗作《北宋九僧诗》、画作《沙汀烟树图》传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有两三枝桃花刚刚开放,水中的鸭子最早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长满了河滩,芦苇长出了短短的新芽,而河豚这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的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文出处作者注
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惠崇春江晚景》题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年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品赏析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写作背景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赏析一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译文、赏析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

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画等都有杰出成就,是古代的一个艺术全才。

他一辈子三分之二的岁月过着官吏生活,早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屡次遭到贬(biǎn)斥,历任杭州、黄州等地的地方官,后来被起用,担任京官。

晚年又被贬谪(zhé)到惠州、儋(dān)州等边远地区,死在常州。

他担任徐州官职时,黄河溃堤,他号召并亲自参加抢救,保全了一州人民的生命财产。

在杭州刺史任内,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一百亩叫一顷),并筑堤防,人民叫它“苏堤”。

至今以“苏堤春晓”闻名。

他的诗气势雄浑,语言奔放,想象丰富,不用古人用过的对事物的比拟,用多种形象来比拟事物,象串串明珠,构成了他诗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注释]①惠崇:北宋大画家,建阳人。

《图绘玉鉴》说他最会画鹅、鸭、鹭鸶(lù sī)等小动物。

②春江晚景:惠崇画了两幅《春江晚景》,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③蒌蒿(lóu hāo):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茎可以食。

④芦芽:即芦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

梅圣俞诗:“春洲生荻芽”,荻芽即芦芽。

⑤河豚(tún):鱼名,味鲜美,但含有毒汁。

⑥欲上:想浮上来。

春江水暖,河豚鱼就抢上水出游。

[译诗]竹村外有盛开的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戏水的鸭子最先得知。

蒌蒿已经遍地芦苇才刚刚吐芽,这正是鲜美的河豚快要上市之时。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为元丰八年(1085)所作。

诗是艺术,画也是艺术,而题画诗则是诗画兼备,写好是不大容易的。

题画诗既要符合画意,又要自出机杼才是上乘之作。

苏轼这首题画诗就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其一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原文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拓展资料: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什么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什么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什么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如下: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扩展资料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作者是谁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为其政治上的主张几次被贬,但它的.作品却一直传达一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正如上面这首诗一样,“竹外桃花三两枝”描绘了一幅桃花初放的优美画境,“春江水暖鸭先知”蕴含着无穷的意趣,字里行间也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林外有三两朵桃花,鸭在春江里是温暖的。

硒蒿遍布地面,芦苇芽很短,这是河豚
想要爬上去的时候。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
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
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
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是关于苏轼在花季与朋友赏花时所看到的。

第一句是关于白天的秋海棠。

“潘
崇光”指高贵美丽的海棠。

第二句是关于晚上的秋海棠。

作者创造了一个芳香、空虚、有
点迷幻的境界。

略带孤独,与秋海棠的自愿性和孤独性格一致。

最后两句使用典故。

作者
担心这朵花会在深夜入睡。

他不仅把花比作人,还把它比作人。

为了花朵,这是非常感人的,表明作者是一个有气质的人。

作者想点燃红蜡烛来陪伴和照顾秋海棠。

另一方面,它
创造了一种氛围,让海棠振作起来,防止它们入睡。

最后两句话很浪漫。

宋世惠红的《寒
斋夜话》认为,这首诗“使语言发挥作用”,“使古今之间的一切变化”。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_古诗文网作者:苏轼宋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
春江晚景》
出自北宋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
竹外桃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赏析二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4]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

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
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

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

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

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晚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

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

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