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惠崇》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惠崇》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惠崇》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代:苏轼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赏析“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这句诗化用了唐人: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

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作品原文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作品注释(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4)上:指逆江而上。

(5)归鸿:归雁。

(6)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7)依依:不舍之貌。

《楚词》“恋恋兮依依。

”(8)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9)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作品译文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

而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解】选自《苏轼诗集》。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父洵平有文名,母程氏曾亲课诗书。

少年时期即能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主习欧阳修及梅尧臣等所赏识。

历任福昌主簿、凤翔判官及殿中丞。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出任杭州通判,后转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今江苏铜山)、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知州。

元丰二年(1079),因写诗讽刺王安石变法,被陷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今属湖北)团练副使。

后旧党司马光执政,奉召回京,任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等。

后因不满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的做法,复受攻击,又请外调,出知杭州、扬州等地。

绍圣元年(1094)新党上台,横遭报复,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1101),被赦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一生虽屡遭打击,但心胸旷达,贬为地方官期间,每有政绩。

文学上主张“有为而作”,“有补于国”,“言必中当世之过”。

又提倡自然平易的文风,反对“好奇务新”。

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散文、诗词、书画都有极高成就。

在文学史上居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散文如波澜迭出,舒卷自如,明白晓达,论理透辟,叙事准确,写景生动,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与父洵、弟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前赤壁赋》、《石钟山记》尤为传世名作。

诗则清新豪放,挥洒自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又“以理为诗”,“以学为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尤致力于内容与形式的革新,举凡山川景色、人情物态、农舍风光、史实古迹,“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雄杰奔放,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诸词,是其代表作,至今为人所传诵。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诗译文及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诗译文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歌翻译:竹林外的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变暖了,是鸭子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

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

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

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

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春江晚景》画家介绍:惠崇(965—1017)北宋僧人、画家、诗人。

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

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

《惠崇春江晚景》全文与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全文与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全文与赏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先来看诗的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它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初春的景象。

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悄然绽放。

这里的“三两枝”用得极妙,它没有具体说桃花数量的多少,而是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稀疏有致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象在那片竹林的背后,或许还有更多的桃花正含苞待放。

这三两枝桃花,不仅点明了季节是春天,还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千古名句,也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

春天的江水逐渐变暖,而最先察觉到这一变化的居然是在江水中嬉戏的鸭子。

诗人通过鸭子的感知,巧妙地传达出了春天的气息。

这一句没有直接写春天的温暖,而是从鸭子的行为来侧面烘托,给人一种别出心裁的感受。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心思。

鸭子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它们的自在与欢快,仿佛也在告诉我们春天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季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诗人的目光从江水转移到了岸边。

蒌蒿长满了一地,芦芽刚刚冒出短短的尖头。

这一句描绘了春天大地上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

蒌蒿和芦芽都是春天特有的植物,它们的出现进一步印证了春天的到来。

满地的蒌蒿和短而嫩的芦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仿佛能够闻到春天清新的气息。

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基于眼前的春景所展开的想象。

河豚在春天会逆流而上,回到江河中产卵。

诗人想到此时正是河豚即将出现的时候,这一想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容,也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写河豚的样子,但却让人对河豚的到来充满了期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将春天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苏轼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抓住了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将它们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春江晚景图。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致辞、合同协议、管理制度、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惠崇《春江晓景》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经典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经典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经典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处】出自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释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升。

【解析】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苏轼为僧人惠崇的画题诗的前两句。

桃花既在竹外,可知竹多桃花少。

竹子一片,桃花疏疏落落三两枝,横出竹林外,临水而开。

画中既有竹子桃花的自然景色的静穆,又有鸭子戏水的活泼动态,动静和谐,一幅画图宛然呈现眼前。

惠崇就是宋初僧人,擅于诗歌和绘画。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中说道,据说进士许洞可以“九僧”赋诗,“出来一纸,约曰:‘严禁犯下此一字。

’其字实乃&lsquo,好词好句;山、水、风、云竹、石、花掉、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吕雄”。

司马光的《续温公诗话》记述了一件趣事:惠崇诗存有“剑静龙归匣,旗闲虎绕竿”。

尤自私者,存有“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

时人或有讥其犯古者,嘲之:“河分岗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

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

”没办法,诗多让古人写得差不多了,偶尔借一点来那也不为过。

苏东坡跟惠崇不仅没交情,也不是一个时代的。

惠崇死后十九年,苏东坡才长大,就没了当时文坛的大哥欧阳修也只是在幼年听见过他的名字。

苏东坡在这图画上题诗,原因很直观,器重惠崇的画,所以一下子题了两首诗。

这就是其一,另一首就是:“两两归鸿欲溃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等待江南半月春。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前一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及翻译赏析出自苏轼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lóu)篙(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

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但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译文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尖,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这是一首着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赏析四】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着、举一反三的道理。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言】《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苏轼》原文与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苏轼》原文与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苏轼》原文与赏析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宋初著名的九个诗僧之一,工诗善画。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说惠崇“尤多佳句,有百句图,刊石于长安,甚有可喜者”。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九所记的五言对偶一百联,就是惠崇自选的百句图。

他的图画工于小景。

周煇《清波杂志》说:“崇非但能诗,画亦有名,世谓‘惠崇小景’者是也。

”郭若虚《图画见闻记》卷四花鸟门谓:“建阳僧慧崇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萧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

”苏轼所题的,就是惠崇所画的两幅小景,一为鸭戏图,一为归雁图。

这里选的是咏鸭戏图的第一首。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苏轼时在汴京任起居舍人。

诗题中的“晓景”,一作“晚景”。

这里是根据宋刊《东坡集》选录。

王文诰《苏诗集注》称此诗为苏轼集中的“上上绝句”。

除了具有唐人绝句那种摇曳生姿的风神与悠悠不尽的韵味等因素,从咏画诗的角度来说,它还表现了诗与画各擅胜场的特点。

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他在《韩幹马》一诗中还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青不语诗。

”比诗是无形画,画是不语诗,说明“诗画一律”之理。

诗与画虽是姊妹艺术。

两者有相通之处,但诗有诗境,画有画境,两者亦不同能而兼擅。

一首好的咏画诗,不在于是否再现画中景物,它还必须依据画面形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它所创造的诗的意境,有时还是画所难能而为诗所独擅胜场的。

惠崇这幅《春江晓景》,看来是个鸭戏图,加上竹外桃花和蒌蒿、芦芽的点缀,生动地描绘了江南二月的早春风光。

但苏轼这首咏画诗,并没有为惠崇的原画所囿。

凭着他善于体察物情的独特的艺术敏感和丰富的生活知识,他从鸭子戏水感知春江水暖,再联想到河豚欲上,把人们从画境里直接带入严冬过尽、大地春回的充满生机的自然界,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和潜伏在这股暖流之下的“河豚欲上”的信息。

《惠崇春江晚景晓景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晓景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晓景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惠崇春江晚景/晓景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惠崇春江晚景/晓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赏析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鉴赏《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及注释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鉴赏其一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尖,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赏析一】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

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

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赏析二】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鸭先知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古诗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古诗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古诗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白话译文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呢。

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文出处作者注
释翻译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惠崇春江晚景》题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年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惠崇春江晚景》全文及分析

《惠崇春江晚景》全文及分析

《惠崇春江晚景》全文及分析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共有两首,其一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是:“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先来看第一首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诗人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竹林之外,桃花已经绽放了三两枝。

这简单的几个字,不仅点明了春天的到来,还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粉嫩的桃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

桃花的数量不多不少,“三两枝”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既不显得过于稀疏,也不过于繁茂,展现出春天初至时那种含蓄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这首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

春天江水的温度变化,鸭子最先感受到。

这句诗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同时也把春天的气息表现得十分生动。

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对水温的细微变化极其敏感,当它们欢快地游动时,就向人们传递出了春天江水变暖的信息。

这里的“先”字用得极为巧妙,强调了鸭子对春天到来的敏锐感知,也让读者能够从这一细节中感受到春天的悄然来临。

“蒌蒿满地芦芽短”,诗人将目光从江水和鸭子转向了岸边。

蒌蒿长满了一地,芦芽刚刚冒出短短的嫩芽。

蒌蒿和芦芽都是春天特有的植物,它们的出现进一步烘托了春天的气息。

满地的蒌蒿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而短嫩的芦芽则给人以新生和希望之感。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是诗人基于画面的联想。

河豚在春天会逆流而上,回到江河中产卵。

诗人看到眼前的春江晚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即将洄游的河豚,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趣味。

整首诗从视觉上的桃花、蒌蒿、芦芽,到触觉上感知到的春江水暖,再到想象中的河豚欲上,全方位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对春天的无限向往。

再看第二首诗。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天空中,一对对归鸿似乎想要脱离队伍,它们依依不舍的样子就像那些北归的游子。

这里通过描写归鸿,传达出一种离别的情绪和对故乡的眷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品赏析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写作背景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赏析一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

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

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

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其一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出处作者
及翻译赏析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前一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及翻译赏析出自苏轼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lóu)篙(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

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但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译文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渐暖,鸭最先感受春天的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尖,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这是一首着名的题画诗。

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
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

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

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

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