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一教案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运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童年需要的是快乐、自由和探索。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科学活动——机械运动,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机械运动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2. 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滑板、球等运动器材。
学具:记录卡、彩笔。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我带领孩子们进行热身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孩子们充分活跃起来。
2. 引入主题(10分钟)我向孩子们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并通过展示教具,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机械运动。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选择教具进行实践活动。
他们需要观察和描述教具的机械运动现象,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4. 分享与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我引导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帮助他们将机械运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对机械运动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运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到实际生活中时,还有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我也会关注孩子们的拓展延伸活动,鼓励他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机械运动的现象,并将记录下来。
初三九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复习重点和难点】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常见单位的换算。
会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刻度线要被测物体,找准或选取一个整刻度线和一端对齐。
cm。
的直径约为mm。
贴被测物体”并会记录正确的测量值,区分误差和错误。
第三题在计算细铜丝直径时,除不尽2.083333,测量结果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块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应该是 2.60cm(大于、小于或等于)。
误是可以避免的。
第三题是对学生准确表达、发散思维的训练。
说明甲乙丙对物体运动描述要以“地面为参照物”。
= km/h.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某段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通过这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的知1、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1)请你在如右图所示的坐标中,画出路程图像。
2)根据图像上确定出物体运动8s时,通过的路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苏科版
第2 单元机械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速度。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3.会通过制作图表和分析数据,研究物体的运动。
【学习过程】:一、知识点回顾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简称运动。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一个事先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而言的.2.参照物及其选择:(1) 参照物是指。
没有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
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
(3)参照物的选择必须恰当。
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时候,就选或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按线路可分为:运动和运动。
按速度大小的变化又可分为:和运动等。
4.匀速直线运动:(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的时间内通过的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计算公式:。
其中v表示速度,它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km/h等。
1m/s=km/h。
5.变速直线运动:(1)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内通过的路程,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快慢是时刻在变化的。
用通过的路程去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得到的只是一个粗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及不同的路程内,其平均速度的值一般是同的。
二、例题讲解【例1】空中加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飞机的续航能力,所以空中加油是衡量现代空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
如图所示为美国KC-135空中加油机执行加油任务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地面而言,加油机是静止的B.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C.选择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D.受油机比加油机的速度要大一些,这样才能完成加油任务【举一反三】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进一步理解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机械运动的加速度的计算。
2.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和学法: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讲解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讲解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4.通过示例分析和解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15分钟)1.事先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学生自愿回答关于机械运动的问题,如机械运动的定义、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等。
3.教师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Step 2:讲解机械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的方式,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结合实例来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答疑解惑。
Step 3:讲解机械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2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示的方式,解释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掌握位移和时间之间的计算方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Step 4:通过示例分析和解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3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个别、小组或全班讨论解答方法和过程。
3.教师给出解题要点和方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4.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并互相交流答案和思路。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点复习和巩固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让学生学会了计算机械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中考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教学案(2)
7.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a b B. b c C. b d D. a d
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
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⑴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 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6.一物体做直 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 )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中考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学案(2)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 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 度进行简单计算。
4.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用上述第__________种 方法比较方便.
③两物体相对静止条件:运动速度相同、运动方向相同。
中考物理 机械运动复习(一)教案
机械运动章节(课题)名称机械运动章节复习(一)学时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过程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学生特征分析通过本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与测量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教学难点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复习内容及过程1、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
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年级初二学科物理第 1单元第课时总计课时01年月日《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学案一、课标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复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三、教学重、难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快慢1.参照物的概念.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四、教学准备制好的课件、设计好的导学案五、学情分析:六、教学过程: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___________等其他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符号是___,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和_____。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____________,但是我们可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1.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要_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与尺面__________。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优秀4篇《机械运动》物理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运动的快慢【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一。
知识回顾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
(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
1km/h= m/s.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
考点点击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提问
学生作答
学生复习总结
学生复习并掌握
教师针对性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使学生理解并记忆
学生复习
教师指导
复习实验过程,并掌握试验中的重点与难点
板书设计
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
与
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1km=10Leabharlann 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 000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初中: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能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能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4.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顾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顾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顾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
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
2.引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矫正与反馈:
5.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回顾:。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示】参照物不能选定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比较的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比_____________②相同的路程比______________
③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______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2.雷达在海洋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海岛雷达向远处停泊的油轮发出一束电磁波,从发出到接收共用时10-4s,则该油轮距雷达_________km.
3.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 h到达三水,休息0.5 h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 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速度
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
公式
v=s/t
单位
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s=3.6 km/h
常见的速度值
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轿车的行驶速度约33 m/s
运动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_________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_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
测量
测量工具
刻度尺、秒表或停表
原理
v=s/t
实验结论
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教案:初中机械运动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了解测量中的误差。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2. 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以及误差的处理。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机械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提问学生关于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案,简要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强调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强调参照物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三、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案,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解释速度的含义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速度计算的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四、复习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以及误差的处理(10分钟)1. 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钢卷尺、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了解测量中的误差。
3. 讲解如何处理测量误差,强调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误差。
五、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和误差的处理。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运动、参照物选择、速度计算和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复习内容。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4)学会应用物理公式和图形分析机械运动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机械运动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机械运动问题的数学建模;(2)复杂机械运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启动、降落伞的下降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的概念;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教师通过示例,讲解不同类型机械运动的特点及应用。
3.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复习描述机械运动的方法,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练习题解答:分析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解题能力。
机械运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导语: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机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运动规律,本文将利用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一节:复习内容确定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首先确定复习的内容。
本次复习旨在回顾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作用以及抛体运动等。
第二节:复习方法选择针对机械运动复习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以下复习方法:1. 基础知识讲解:通过教师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普及。
2. 真实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理解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应用。
3. 练习题训练: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教学步骤安排为了让整个复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了以下教学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与机械运动相关的有趣问题引入复习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解释。
3. 真实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与机械运动相关的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机械运动规律,并给出解释和论证。
4. 练习题训练: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包括计算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5.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于机械运动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
6. 总结归纳:教师对整个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关键知识点。
第四节:复习效果评估为了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是必要的。
因此,本次复习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效果评估:1. 练习题测试:设计一套针对机械运动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从而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4.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目标,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机械运动的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运动员的跑步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运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是在做怎样的运动?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
4. 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运动的特点,如在操场上进行跑步实验,观察物体的抛掷等。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物体会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如何计算的?等,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一辆汽车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计算一名运动员跑步的速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一次复习课。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及其计算等知识。通过复习,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点,加强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实例,培养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
2. 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设计
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
通过本次复习教学的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2. 掌握机械运动的运动分析方法,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3. 熟悉机械运动的工程应用,如运动学分析、运动控制等;4. 进一步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回顾: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2. 机械运动的运动分析方法复习: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3. 机械运动的工程应用案例解析:运动学分析、运动控制、运动设计等;4. 综合应用题训练: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和讨论,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学生可以提问和回答问题,以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回顾机械运动的运动分析方法通过回顾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运动分析方法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同时结合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
3. 分析机械运动的工程应用案例选择一些典型的工程应用案例,如汽车的刹车过程、机械臂的运动控制等,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进行运动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综合应用题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如结合匀速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混合运动问题、运动状态判断等,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行为;2. 课堂小测评价:设计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一些机械运动相关的作业题,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
机械运动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2、会利用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计算题3、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
其中尤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长度的测量估读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力学的初步知识。
四、教学过程做下面一组填空题,检测自主复习效果(见学案)知识梳理: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时间的基本单位:___.2.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_,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用刻度尺测长度时,_______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_________.4._____值与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_____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_____避免.5._________________、选用_____的测量工具、改进________,都可以减小误差.1.物体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_______.3.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性.1.在物理学中,把_____与_____之比叫做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用符号_来表示.2.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单位:m/s、km/h(1 m/s =____km/h).(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速度)3.物体沿着_____且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无关.4.变速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来表示,它只能粗略反映物体整体的运动快慢程度.考点举例: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例1:读出停表示数,物体长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复习》教案(表格式)
初级中学教学方案 ◎知识结构 运动和测量⎩⎪⎪⎪⎨⎪⎪⎪⎧ 机械运动⎩⎨⎧ 定义参照物的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测量⎩⎨⎧ 单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时间测量⎩⎨⎧ 单位测量:秒表的使用 考点1: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3.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单位:m/s、km/h(1 m/s=3.6km/h).4.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5.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表示,它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整体的快慢程度。
考点2:6.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常用刻度尺进行测量,使用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7.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常用测量工具:秒表、钟表。
8.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流水D.河岸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做参照物.由题知研究对象是“连山”,“连山”相对河岸是静止的,所以是船为参照物,故选B.变式训练1: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一首,即“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B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诗人常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物体的运动.右图所示是一首描述“云”和“月”运动的诗,之所以对这个现象“难意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游云西行”是说云在向西运动,它可以选地面或自己为参照物;“月儿东驰”是说月亮向东运动,这时云在向西,假定云是参照物,月亮相对云就是向后即向东运动了.而人们望月时感觉不到月亮是动的,所以感觉到原来“不动”的物体都成运动的了,学了运动相对性原理,这并不奇怪.答案:不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变式训练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 )A.运动和静止都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B.同一物体不可以说它既是运动,又是静止的C.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也不同D.选择运动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的对象就是静止的如下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t2,醒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3,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地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解析: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运动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用v=st来计算,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即平均速度.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除以在这段路程上用的所有的时间.答案:st1+t2+t3乌龟变式训练3:正在修建的宜昌至武汉高速铁路专线全长360 km,高速列车2小时左右到达,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80km/h,或为50m/s.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纽扣的直径是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观察用的是否是零刻线,如果不是要从读数中减去物体边缘所对应的数值.答案:1 mm 1.10 cm(1.05~1.12都可)变式训练4: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A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B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2.20_cm.课堂达标训练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是(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B.9年级课本书的质量约为3 kg C.教室日光灯通过的电流约为10 A 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 m/s 2.某火车站并列停靠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列车向东运动了,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的是(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 B.甲车不动,乙车向西C.甲车向西,乙车不动 D.甲车向西,乙车向东3.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 )A.莲叶 B.田野 C.鱼 D.池塘4.一列队伍长50 m,跑步速度是2.5 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 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A.60 s B.50 s C.40 s D.20 s5.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2)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C.(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 B C D专题训练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右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解析:由图知脚长约25.10 cm,人的身高约为脚长的7倍,所以身高为25.10 cm×7=175.70 cm约1.75 m.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右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若认为加油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房屋 B.道路上的行人C.受油机中的飞行员 D.河道中的轮船解析:由题意可知,受油机和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二者是相对静止的,也就是说受油机和加油机不管以谁为参照物,其中任何一个相对于另一个都是静止的;若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由于发生了位置改变,二者都是运动的,故选C.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解析:题目给出的图象为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图象,选项A和B中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保持不变,说明两物体是静止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距离与运动时间成正比,所以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直线倾斜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由题图看出,乙比甲快,故D 图正确.4.“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 )解析:蜻蜓点水在水面上形成波纹,波纹向前传的速度与蜻蜓飞行速度相同,再次点水时形成的波纹与第一次的波纹正好同时向前传,第三次形成的波纹与前两次的同时向前传,所以应是A图所示情况.5.小明的身高为175 cm、质量为65 kg.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他的体积约为65 dm3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他的“1拃”约为40 cm(拃:念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他的“1庹”约为3 m(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解析: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很接近,由此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可算出小明身体的体积大约为:V=mρ=65 kg1.0×103 kg/m3=65 dm3,A正确;人正常的步幅约1 m左右,1拃约20 cm,1庹大约1.70 m左右.6.一短跑运动员在5 s内跑出50 m,猎豹的速度是40 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猎豹、汽车 B.猎豹、运动员、汽车C.汽车、猎豹、运动员 D.猎豹、汽车、运动员解析:短跑运动员的速度为10 m/s,猎豹的速度是40 m/s,汽车的速度为15 m/s,三者相比,猎豹速度最大,运动员的速度最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
章节(课题)名称机械运动章节复习(一)学时 1 总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
和错误.
过程
方法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
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学生特征
分析
通过本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速度的计算与测量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教学难点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
教
学
札
记
一、复习内容及过程
1、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1、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
是、、
.
例2、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
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
的 D.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2、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堂上练习
1、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
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
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
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
为;该车匀速行驶
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
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
2、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
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
15.8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
26 .
3、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若
培
养
学
生
解
决
实
际
问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
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s/t 形:s=vxt t=s/v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
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2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2m 合4.32km/h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速度图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
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3、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
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选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若
选为参照物,他又是运动的.
4、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
A.4h内通过
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
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5、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
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
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题
的
能
力
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
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4、时间测
量:
(1)时间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s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5、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
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飞机加油时, 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者彼此处于相对
状态.
;
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
生所做的调整
认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多过程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
方法
为需要帮助的
学生所做调整
练习简单的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