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原创预测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原创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2673ca8825c52cc58bd6bef5.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原创预测一、琐记为公闻公①有一册历②,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
某日东风,某日西风。
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③者。
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
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④书.也。
(节选自明·陆容《菽园杂记》)【注释】①公:指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崖,今江西省吉州区人。
明朝大臣.著有《双崖集》.②册历:记事簿.③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④漫:随便.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A.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B.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C.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D.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故(原因,缘故,缘由 )(2)书(写 )3.翻译下面句子。
公诘其失船为何日?__周忱责问他丢失船时是哪天?(要扣住“诘"“为”二字)__4.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民”有诈?(用原文语句回答)__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__5.周忱是明代的理财名家,其人格魅力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本文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__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__二、吕蒙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①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②。
蒙年十五六,窃③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④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⑤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注释】①汝南富陂:今属安徽阜阳。
②山越:少数民族政权。
③窃:偷偷地。
④恚:生气,愤怒。
⑤脱误:假如,侥幸。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窃/随当击贼B.窃随/当击贼C.窃随当/击贼D.窃随当击/贼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顾( 回头,回头看)(2)归( 回来)3.用自己的话说说吕蒙对母亲说了些什么才免遭母亲的惩罚。
2020中考语文 第7讲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
![2020中考语文 第7讲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复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ccee6e55270722182ef746.png)
第7讲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七年级(上)(一)郑人买履(《韩非子》)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B.坐而置之其坐.满坐.寂然(《口技》)C.遂遂.不得履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D.宁宁.信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解析】A.量长短/量好的尺码;B.同“座”,座位;C.终于/于是;D.宁可/难道。
2.【A+层级】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至之.市A.而忘操之.B.何不试之.以足C.何陋之.有 D.辍耕之.垄上(解析:例句中“之”是动词,到……去。
A.代词,代指量好的尺码;B.代词,代指鞋子;C.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动词,到……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2)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墨守成规,迷信“尺度”等教条是不可行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楚人有涉.江者(渡过) B.不亦惑.乎(迷惑,糊涂)C.求.剑若此(寻求,寻找) D.遽契.其舟(契合)(解析:D.雕刻。
)2.【A+层级】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其遽契其.舟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之是吾剑之.所从坠小大之.狱(《出师表》)D.乎不亦惑乎.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解析】A.代词,代指楚人/表推测语气,恐怕;B.介词,到/比;C.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表反问语气,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5例题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5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ce7220a300a6c30c229fe6.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5例题【例】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问题: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表现手法的试题。
看到这类题目,脑海中就应该浮现出常见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如先抑后扬、对比、设置悬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象征、托物言志、烘托等。
文中第三段通过管仲所说的话来表现“鲍叔牙知管仲”,这看似是对管仲的语言描写,实际上是间接地表现了鲍叔牙,即间接描写;文中写鲍叔牙了解管仲、推荐管仲的情节,是正面描写。
【答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材料类别。
对传记而言,要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2例题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七_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2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9cc616cfc789eb172dc8dc.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2例题【例1】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问题: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忿( ) (2)狱( )【解析】这两个词语在课本文言文中都已经学习过,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忿”字在《陈涉世家》的“忿恚尉”中出现过,意思为“愤恨,怨恨”;“狱”字在《曹刿论战》的“小大之狱”中出现过,意思为“案件”。
【答案】(1)愤恨,怨恨(2)案件【例2】(原文见本书第53页例1)问题: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华( ) (2)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从文句“梨桃始华”来看,“华”通“花”,作动词,开花。
这种通假字用法与八年级上册中《长歌行》中“焜黄华叶衰”一句中的“华”解释为“花”是一样,只是在此句中活用为动词。
从文句“若别造一世界者”理解,“造”也是作动词,造访,到或往。
【答案】(1)开花(2)到(或“往”)【例3】(2014·江西)(原文见本书第53页例2)问题: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辄( ) (2)比( )【解析】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我们已经学习过,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江西省中考在2014年首次考了虚词,这虚词还是比较常见的。
“辄”在欧阳修《醉翁亭记》的“饮少辄醉”中出现过,在袁宏道《满井游记》的“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中也出现过,意思是“立即,就,便”;“比”在《陈涉世家》的“比至陈,车六七百乘”中出现过,意思是“等到”。
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17c76d580216fc700afdeb.png)
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中考)语文试题卷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B.撺.掇(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2020年中考备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七)古诗词阅读专题
![2020年中考备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七)古诗词阅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947ccdfeb84ae45c3b358cf9.png)
中考备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七)古诗词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与的民间传说有关。
(2). 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3). 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2.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宋)苏轼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作诗。
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B.梅花C.菊花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峨眉山月半轮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夜发清溪向三峡,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江西中考语文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精品课件
![江西中考语文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2deb897c1cfad6185fa740.png)
知识点四 理解文章内容 1.参透题干,明确标准
目要求学生从原文或选项中提取或甄别什么信息,在题干中都有明确的概括性的提 示,我们要对提示的含义认真吃透,它能给我们一个提取或甄别信息的标准。
2.细读原文,分析归类
明确了筛选信息的标准后,我们要细读原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或选项) 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弄清文章写了“何人何事”,事属“何类何质”。这一步 做好了,就为后面的筛选扫清了障碍。
例: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晋”是状语,“陶渊明”是主语,“独爱”是谓语,“菊”是宾语,停顿两次。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苟全性命”是动宾结构,“于乱世”是介宾结构,做句子的补语。
3.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
遇上表示假设的连词,如“若”“使”等;或表示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 等;或句首发语词,如“盖”“夫”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停顿,遇上表转 折关系的“而”应在“而”前停顿。 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使”表示假设,翻译为“假使”“如果”等。 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故”是总结性词语,翻译为“所以”“因此”等。 例: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盖”是句首发语词,表示解释说明。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而”表示转折,翻译为“可是”“却”等。
(3)关注人物心理,人物的心理会烙上个人精神品格的印记。 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的心理活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写出了作者身处逆境旷达的胸怀。 (4)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人物的神态(表情)是内在心理的外在表 现。 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的神态由开始的“不悦”到“怫然怒”,再至“色挠”, 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应试技巧知识点6例题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应试技巧知识点6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011c5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3.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学问点6例题【例】卖酒者传魏禧万安县①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②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③。
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④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愿偿,将讼。
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⑤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⑥。
客有橐⑦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⑧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仆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愿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注释】①万安县:在江西省。
②平事:商量事情。
③咨嗟:叹息。
④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⑤子母:利息和本金。
⑥责券:求取证据。
⑦橐(tuó):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
⑧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问题: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德?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
【解析】考生要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先要学会梳理故事情节。
由于人物性格是通过肯定的故事情节来表现的,且在记叙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夹杂着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梳理故事情节,一般要依据记叙文六要素中大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最终从人物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物的特征。
【答案】(1)诚信经营。
例如,儿童或女人来买酒,肯定要问买酒给谁喝。
(2)乐于助人。
例如,为别人还债。
(3)善解人意。
例如,担忧客人不能尽情吃喝,接受了与客博赢钱买酒肉的方式待客。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b73cd152d380eb63946da5.png)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及答案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3例题88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3例题88](https://img.taocdn.com/s3/m/4838062a16fc700abb68fc2e.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3例题【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
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
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
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
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
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问题: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意。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易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此题中,“故”“尝”“谓”“恨”“及”(这几个词语在课内都学过)应进行直译;而为了使句子通顺,还得进行意译,即适当地增加一些词语,如“深”“真谛”“自己的书法”。
【答案】所以山谷曾经认为自己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一)翻译文言语句,可以参考以下五点:1.保留法:人名、官名、朝代、年号等名词可以保留下来,不要求翻译。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0cc14cb0717fd5370cdce5.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一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
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与.。
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
时次某某,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
明年,复拜翰林学士。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
②咸:和睦。
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
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时胡伸亦以文名A.时胡伸/亦以/文名 B.时/胡伸/亦以文名C.时/胡伸亦以/文名 D.时胡伸/亦/以文名【解析】“时〞是句首表示时间的状语可停顿,“胡伸“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与后面的谓语之间要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与( 比得上 ) (2)假( 借 )【解析】中考中考查到的字词很多是课内学过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与〞就是“比得上〞的意思。
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
__当时王黼和汪藻同室居住,向来不和睦。
__【解析】时:当时。
素:向来。
咸:和睦。
(2)后十年,卒如其策__过后十年,最终像汪藻的策论说的那样。
__【解析】卒:最终。
策:策论。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聪颖有才;有远见。
__【解析】从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无人能与可以看出他聪颖有才;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会逐渐形成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述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开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
江西省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 新人教版
![江西省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814fc0bceb19e8b8f6ba9b.png)
2020江西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一)课标文言文21篇1.《论语》十二章(2020、2020、2020已考)(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善于选择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曹刿论战《左传》(10年未考)(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课件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893d90fc4ffe473268ab77.png)
2016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加大了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值。文言文阅 读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是对文言文诵读、词句理解、 语意概括、文意把握、写作特点、人性化阅读等能力的考查。题型主要有选 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试题分值一般设置10分。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 课外的文言文语段。从近年选文的情况分析,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积累的过程”。所谓“诵”,就是用高低抑扬的腔调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其 实就是考查学生诵读文言文、划分句子的能力。其原则是不读破句,要让别 人听清并听懂句子的意思。
举例由此链接
知识点二 词语解释 解释文言实词,着重考查文言文中的古汉语常用词、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理解文言虚词,着重考查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 者、之)的用法。
言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通读、理解,能够初步概括语段内容,体味感 情基调,捕捉筛选信息等,从而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
举例由此链接
知识点五 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或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和表现作品的内容。江西省中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选用人物传记材料。古人 在写人物传记时,常有以下几种方法: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来直接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来刻画人物;③通过细节描 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④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可以通过写一件 事或几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汝谓我 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b77bca76e58fafbb00360.png)
原文: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
”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
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汝生长富责,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
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
”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
②襦(r ú):短袄,外套。
③饬:装饰。
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宫闱戚里/必相效B.展转/贩易C.实汝/之由D.苟/以自奉养为意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衣()(2)几何()(3)念()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伤,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3分)答案:8.C9.(1)穿(2)多少(3)考虑,想到10.(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2)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11.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
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
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④正家风,严家教。
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参考译文】七月秋日,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短袄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这样的装饰。
”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太祖说:“不是这样的。
王室家穿这样的服饰,宫廷和乡亲们必定会互相效仿,这样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提高,贫民百姓是追逐利益的,经过反复的贩卖交易,(这样)伤害生灵的事情就会逐渐扩大,实在是从你这里开头的。
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想到珍惜福分,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呢?”公主感到惭愧并道歉。
2020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阅读 (共54张PPT)
![2020中考 语文专题复习--- 中考文言文阅读 (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25a05ca21614791711286c.png)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会用到。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①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②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
盲目照搬。③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④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欲活之/无路
B.举朝/仓皇失措
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里间事甚悉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案(案卷,文书,卷宗)(2)恐( 害怕,恐怕 )(3)谢( 道歉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
5
10
2013 楚庄王欲伐越…… 《韩非子》节选
劝谏类
5
10
2014 《精骑集》序
作者:秦观
乐学善学 5
10
1. 江西近十年中考命题规律
年份
篇目
选文出处
选文主题
2015 《游大林寺》 《全唐文》有删减
山水游记
2016
王蓝田性急 ……
《世说新语》节选
人物故事
2017
《清官周忱》
《玉堂丛语·清官周忱》 节选
1. 江西近五年中考考题分析
年份
篇目
划分节奏错误项
考题解析
正确节奏
错题考点
2019 《季布》 上默/然惭
“上”为主语,皇上
上/默然惭
主谓之间要停顿
2018 鲁施氏有二 孟氏/之一子之秦 “孟氏之一子”为主语, 孟氏之一子/之秦 主谓之间要停顿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1例题90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1例题90](https://img.taocdn.com/s3/m/60b237f45022aaea998f0f2f.png)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应试技巧知识点1例题【例1】(2015·江西)游大林寺[唐]白居易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
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
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
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
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
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
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释】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建造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
后文“化成”指化成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
④聚落:村庄。
⑤迨:等到。
问题: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可以采用语法断句法和语感断句法两种方法。
从语法上分析,“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一句中,“此地”做句子的主语,是一个词组,不应该断开;“实匡庐间第一境”整体做句子的谓语,“实”,的确,确实,表肯定的判断,应放在谓语部分。
从选项来看,句子只断一次,由主谓之间断开,所以选B项。
【答案】 B【例2】(2014·江西)《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
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2020年江西中考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b77bca76e58fafbb00360.png)
原文: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
”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
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汝生长富责,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
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
”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
②襦(r ú):短袄,外套。
③饬:装饰。
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宫闱戚里/必相效B.展转/贩易C.实汝/之由D.苟/以自奉养为意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衣()(2)几何()(3)念()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岂可造此恶业之端?(2)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伤,力亦可办。
11.说说短文所蕴含的道理。
(3分)答案:8.C9.(1)穿(2)多少(3)考虑,想到10.(1)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2)我凭四海(天下)的财富,(就是)宫殿都用金银来装饰,也有力量可以办到。
11.①重视民生,以天下为重。
②力戒奢侈,节俭为本。
③克己律己,以身垂范。
④正家风,严家教。
⑤珍爱生灵,防止滥杀。
【参考译文】七月秋日,公主曾经穿着贴了绣花、铺了翠鸟羽毛的短袄入宫,太祖对她说:“你应当把这件短袄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这样的装饰。
”公主笑着说:“这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呢?”太祖说:“不是这样的。
王室家穿这样的服饰,宫廷和乡亲们必定会互相效仿,这样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提高,贫民百姓是追逐利益的,经过反复的贩卖交易,(这样)伤害生灵的事情就会逐渐扩大,实在是从你这里开头的。
你生长于富贵之家,应当想到珍惜福分,怎么可以成为这种坏事的开端呢?”公主感到惭愧并道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备考精编一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
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
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
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
明年,复拜翰林学士。
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
②咸:和睦。
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
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1.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时胡伸亦以文名A.时胡伸/亦以/文名 B.时/胡伸/亦以文名C.时/胡伸亦以/文名 D.时胡伸/亦/以文名【解析】“时”是句首表示时间的状语可停顿,“胡伸“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与后面的谓语之间要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 比得上 ) (2)假( 借 )【解析】中考中考查到的字词很多是课内学过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徐公何能及君也”一句中“及”就是“比得上”的意思。
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咸。
__当时王黼和汪藻同室居住,向来不和睦。
__【解析】时:当时。
素:向来。
咸:和睦。
(2)后十年,卒如其策__过后十年,最终像汪藻的策论说的那样。
__【解析】卒:最终。
策:策论。
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聪颖有才;有远见。
__【解析】从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无人能及可以看出他聪颖有才;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会逐渐形成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富有远见。
二、入蜀记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①,谒②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③,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祝史④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⑤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⑥方渐止。
”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
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
”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
是日,天宇晴霁⑦,四顾无纤翳⑧,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注释】①观(guàn):道教徒的活动场所。
②谒(yè):拜见。
③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④祝史:司祭祀之官。
⑤丝竹: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
⑥达旦:直到第二天早晨。
⑦霁(jì):雨雪停止,天放晴。
⑧翳:遮盖,这里指云。
1.对下面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A.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B.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C.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D.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解析】主谓之间停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悉( 全,都 ) (2)是( 这)【解析】《桃花源记》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正是“全,都”的意思;而“是”翻译为代词在课本中也极常见。
“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这是“这”的意思。
只要平常对这些重点词语加以识记是不难做的。
3.用现代汉语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这种奇特。
__【解析】谓:说。
奇:奇特。
4.文段所写的“山”有着怎样的特点?__高、奇、秀等特点。
(意思差不多即可)__【解析】从“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可以概括得出答案。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__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大意相近即可)__【解析】写景诗词、散文大多会表达作者的这一类感情。
三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也。
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及长,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以书相分。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
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节选自《三国志》)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B.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C.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D.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哀:___感到哀伤。
___ 诣:___拜访。
_______3.说说“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这句话的意思。
__孩子你如果有读书的志向,我白教你,不要学费。
__4.用自己的话说说邴原经过书舍时为何痛哭。
__一是羡慕坐在书舍里的孩子没有成为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心里悲伤,因此流泪。
__ 5.邴原将孙崧的推荐信藏于家中,孤身前往寻师求学,你如何看待他这一行为。
__我同意他的这种做法,邴原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拜师求学应凭自己的真本事,而不应该徇私情。
__四、陈灌陈灌,字子将,庐陵①人也。
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②种树,人莫能测。
后十年,盗蜂起。
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
与语奇之,擢③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
从大将军徐达北征。
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
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访问疾苦,禁豪右④兼并。
创户帖以便稽民。
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
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注释】①庐陵:今江西吉安市。
②筑场:住处。
③擢:提拔。
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
④豪右:豪强。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A.帝取/为式颁行天下B.帝取为式/颁行天下C.帝取为式颁行/天下D.帝取为/式颁行天下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谒( 拜见 ) (2)延( 邀请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环所居筑场种树,人莫能测。
__(陈灌)在他住处周围兴办林场种树,人们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__4.简要概括选文第二段讲述的陈灌的事迹。
__兴办学校;访问民间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创户帖”,兴办水利。
__5.简要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__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重视教育;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
__五、柳开传柳开,字仲涂,大名人。
开幼颖异,有胆勇。
夜与家人立庭中,有盗入室,众恐不敢动,开裁①十三,亟②取剑逐之,盗逾.垣出,开挥刃断二足指。
徙全州。
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余人,常钞劫③民口粮畜,开为作衣带巾帽,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④,使入,谕⑤之曰:“尔能归我,即有厚赏,给田为屋处之;不然,发兵深入,灭尔类矣。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开厚其犒赐,吏民争以鼓吹饮之⑥。
居数日遣还,如.期携老幼悉至。
开即赋其居业,作《时鉴》一篇,刻石戒⑦之。
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⑧。
赐开钱三十万。
(选自《宋史·柳开传》,有删减)【注释】①裁:同“才”。
②亟:立刻。
③钞劫:抢劫。
④辈:人。
⑤谕:告诉,使之明白。
⑥争以鼓吹饮之:意为热情欢迎款待他们。
⑦戒:告诫。
⑧上佐:官名。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A.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B.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C.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D.选牙吏勇辩者得/三辈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逾( 越过,爬 ) (2)如( 按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粟氏惧,留二吏为质,率其酋四人与一吏偕来。
__粟氏家庭非常害怕,就留下两个官吏做人质,(粟氏的首领)亲自率领他们部落中的四个人与另外一个官吏一同前来(见柳开)。
__4.为了让全西溪洞粟氏遵纪守法,柳开采取了怎样的策略?__(1)给予恩惠;(2)施以威严(晓以利害)。
(意近即可)__5.文中写少年柳开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少年柳开怎样的形象?__通过把其他人与十三岁的柳开进行对比,反衬出少年柳开胆识过人、十分英勇。
__六、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
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
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
③磁州:今河北磁县。
④率:都。
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
⑥开德:今河南濮阳。
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⑧生兵:指生力军。
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
⑩薨(hōng):死亡。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B.泽自/幼豪爽有大志C.泽自幼/豪爽有大志D.泽自幼豪爽/有大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即日单骑.就道( 一人一马 )(2)度.将孤兵寡( 推测,估计,考虑 )3.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__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__4.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因为宗泽上书皇上回到京城20多次,每次都被潜善等人阻挠。
__5.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__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熊鼎传熊鼎,字伯颖,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