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稿:像树一样活着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稿:像树一样活着](https://img.taocdn.com/s3/m/914db9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5.png)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稿:像树一样活着每一位同学在大学的时候,要做四件事情,第一就是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第二要学会交到很好的朋友,第三如果可能的话,体验一下爱情,第四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现在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特别多,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先工作,哪怕先打扫卫生都可以,毕竟你开始工作了,开始工作了,你就有了开始往前走的基础。
对于你们来说,找工作一次被拒绝了,就不找了,那你能找到第二个工作吗?找不到的,新东方有个学员到美国大使馆去签证,签了三次都被拒绝了,我跟他说,美国人还允不允许你去第四次,他说允许我去第四次,我说允许你去第四次你就去,但你一定要有个心态,就是面对失败,你得风度翩翩,这就是成功者。
结果他从第四次开始去的时候,非常有风度有礼貌,可又被拒绝了,被拒绝了以后,他说“thankyousirseeyounexttime”最后到第八次,终于给了他们一张签证,这个学生问你为什么给我这个签证?这个美国签证官说“becauseineverneverwantseeyouagain.”他晓得这个人太坚忍不拔了,坚持下去的事情,往往顺利的可能性必须多的多,秉持就是力量。
一个人跌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来了,他就永远失利,但是他哪怕就是跌倒了一万次,他一万零一次稳步东站出来停下来,真的站不起来了,我爬到也必须爬着停下来,这就叫做顺利。
我最烦听到的,就是有人抱怨,说这个社会对他如此不公平,别人的爸爸是部长,想找什么工作都有,我没有;别人的爸爸是亿万富翁,不用工作也能活的很好,我却身无分文……人地长大就是由不得你自己挑选的,但是人生命的重点就是由你们挑选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人走的就是一辈子,走的就是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甚至就是一百年,所以我全然不在乎现在你钱多我钱太少,你存有社会地位,我没社会地位,福布斯榜中排着的那几百号人,我曾经调查过,百分之六七十源自于农村,源自身无分文的家庭,如果你们埋怨打听没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你真的这个社会很黑暗,很阴冷,很无情,弄错确实在你,无此这个社会,任何一个人,只要把社会和别人都当做自己的敌人,当做生活意外的来源,这样的人,你的一辈子都不能美好,也都不能顺利,这个社会是不是毛病,确实存有,没一个社会就是没毛病的,我把所有的社会上的这些毛病叫作对你的束缚能够冲破最迷人的舞蹈的人。
书籍对人的影响事例
![书籍对人的影响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4ab13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44.png)
书籍对人的影响事例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讲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中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意思就是说,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读书,只能学到知识的一小部分,因为没有经历人生,所以不够全面。
在中年的时候,阅历增加了,视野虽然比年轻的时候广阔了,但是还是有所局限。
老年的时候,视野开朗了,也经历了人生的大风大浪,读书的时候想的东西就更多了,把只是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对人生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读书的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
这句话预示着任何东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会慢慢地懂得越来越多。
但还是很多人会问:“既然在年轻的时候读书,我们读不懂,也读得很浅,那我不如不读,等我退休以后,有了人生阅历的时候,再来读书就好了呀。
”这句话就好比,你不建地基,就直接开始建楼是一样的。
其实会问这个问题的人,真的没有弄清楚书籍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要多大,他们只是把读书变成了一个任务,弄不明白读书对自己的好处到底有什么。
读书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呢?《为生命而阅读》这本书用26本书告诉我们书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本书告诉我们通过读书,可以得到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答案。
才华横溢的张爱玲,也是得益于阅读的累积,让她写出了让人拍案叫绝的文字。
因为她的父亲喜欢读书,在书房里有很多我国的古典文学和西洋小说,她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书房看书。
她从5岁就开始读《红楼梦》,读完书以后,她偶尔也会和父亲讨论读书的感想,再加上她有文学上的天赋,就这样不断累积。
她在二十岁的时候创作出了一系列震撼文学界的小说,她成为了上世纪十四年代最红的女作家。
除了张爱玲,包括现在的刘强东、俞敏洪、张瑞敏等人,都是受到了阅读的影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俞敏洪热爱读书是出了名的,书籍被俞敏洪誉为最奢侈的东西,他认为读书会带来情怀、胸怀和气质,而这三样东西是能够把事情长远最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
读书不分年龄段,虽然说每个年龄读到和悟到的深浅不同,但是就像那句话说的:“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e3ab6f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c.png)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俞敏洪,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人。
他曾走过一条崎岖不平的求学之路,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摘得了成功的果实。
他的北大读书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励志故事,也是激励无数人奋发向前的榜样。
俞敏洪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知识贫乏的环境。
他在上学的路上,每天要花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走十几公里才能到达学校。
尽管艰苦,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不畏艰辛,坚持走上求知的道路。
在小学毕业后,俞敏洪被分到了一个普通的中学。
只是由于他长相普通、出身贫苦,很多老师对他并不看好,觉得他根本没有上大学的希望。
然而,这种质疑和冷嘲热讽并没有让他气馁,相反,他更加激发起了内心的斗志。
他决心要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要用自己的才华扭转困境。
于是,他开始付出更多的努力。
每天晚上在黑暗中坚持自习,每天背诵英语单词。
他用日积月累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他居然超过了所有人,成为了年级的第一名。
这一成绩引起了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大家对他的评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高考前夕,俞敏洪如履薄冰地走过了充满焦灼和紧张的日子。
然而,这一切的付出并没有白费。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最为重点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
进入了北大后,俞敏洪并没有懈怠,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北大的学习生活中,他更是充实了自己,志在学习。
他加入了学生会,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大胆尝试各种新鲜事物。
通过这些经历,他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俞敏洪在北大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四年。
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他的成绩和才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
毕业后,俞敏洪没有留在北大,而是选择了回到家乡,创办了新东方教育机构。
从一个小教室,到现在全国百余分校的大企业,这一切得益于俞敏洪勤奋学习的精神和敢于追求梦想的勇气。
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千千万万青年的人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读书札记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读书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23dbabe56294dd88d0d26b13.png)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读书札记●我们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
如果我们能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大眼界,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件事情。
●这世上有些能力比学习更重要,会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
我总结了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
●第一是忍受孤独的能力。
●因为在你成功以前,你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没有人会崇拜你和注视你。
人是孤单地奋斗的。
不管有多少人在你身边,要真正达到成功,主要还是靠你自己。
●第二是忍受失败的能力。
●第三是忍受屈辱的能力。
●所以,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
“忍受”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你背后的巨大动力,也是你成功的绝对要素。
●新东方流传一句话叫作“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
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你的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第二就是丰富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你未来创造事业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工具。
●在大学里的第二件事情是要尽可能多交朋友。
●要交到好朋友首先你要做个好人,要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
如果你是个好心的人,在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帮助你。
另外,交朋友尽可能要找比你更加出色的人,他们能够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帮助你。
现在在新东方共事的很多优秀人物都是我在过去20多年里学习的榜样。
●30岁前不犹豫,30岁后不后悔●年轻人找工作,一定要记住两句话。
第一句是:如果你想认识某个人,一定不用通过10人,你就能见到这个人;另一句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开端,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第二,做事情要分成一鼓作气完成和长期坚韧不拔做下去的两种方法。
●凡是在一段时间内把一件事情做完后不需要再重新做的,就应该一鼓作气把它完成。
《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读后感
![《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73d13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2.png)
《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读后感《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读后感1花了两周时间拜读了俞敏洪的《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这本书,当拿到这本书时,我很激动,很久以前,我就很非常佩服俞敏洪老师。
他是新东方的创始人。
一个大家很熟知的梦想导师。
本书是与千万年轻人分享的关于青春、梦想、成长、奋斗、事业、生活的励志感悟。
全书大致内容讲的是俞老师经过三次高考进入北大,中间因为肺结核休学一年,休学期间看了大量的书,在北大一直都很自卑。
然后留校教书,后来因为违反学校规定在外面培训班上课被记过处分离开北大,因为要出国留学没有钱而创办了新东方,挣到钱之后却没有选择出国留学而是选择经营新东方,再到去国外请同学回来一起创业将新东方做大,最后新东方上市。
很多感悟,都是经历。
是很激励人心的一本书,他告诉你人要不断前进,不断改变,不断读书。
我在细细品读的同时也在不断讨伐着自己。
书中,俞敏洪以真诚的态度、坦荡的胸怀、幽默的语言,娓娓讲述自己的青春、梦想、成长、奋斗、事业、生活方面的经历和感受,分享了自己从出生到成长,从成长到考上北大,从北大离职后创业,经历种种挫折与磨难的人生奋斗历程。
他以非凡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渡过了一道道难关,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他用自己十几年的感悟,激励大学生们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多读书广交友多行走。
一个人要想自我成长,成为所谓靠谱的人,就必须读书现在更多的年轻人把时间花在看电影、泡吧、打游戏、网购、追求享乐主义,追逐奢侈品。
认为只有金钱、高档名牌、奢侈品才能填补自己的自信。
殊不知,内心的富足只有强大的知识不断给予。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人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如果“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将会是很幸福的。
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算是比较幸福的生活。
可是扪心自问,这三点,我到底有没有做到。
我不满足现在的自己,又停滞不前。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各项基本功,励志做一个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这也正是我在做的事。
俞敏洪妙说“读书”和“行路”
![俞敏洪妙说“读书”和“行路”](https://img.taocdn.com/s3/m/149ee03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e.png)
9
被人问到不想回答的私人问题或让你不舒服的问题,可以微笑着跟对方说:“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
”既不会给对方难堪,
又能守住你的底线。
对这句暗含“读书无用论”的偏激老话,通过巧妙调换语序的方式,做了生动的新注解,只有读书才能交到更有格局、更有本领的朋友,只有读书才能在更高的舞台上追求更长久的事业。
俞敏洪通过这些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道理,使同学们对这句老话有了新认识。
正因如此,他的话音刚一落下,同学们就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行路﹄
●陈亦权
两个学生突发奇想找来3只4,趁着夜色放到学校的楼里。
第二天早晨校长老师们一上班就闻到一股怪味,很快发现大楼梯上到处都有羊粪,马上布置寻找,很快3现在他们纠结的是3号羊哪里去了?学校为当然还是找不到,因为它根本就有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寻找根本就不存在的那只羊——自己的短板或不如他人之处,结果空劳了心还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吧,不必再担心那聚
宝
盆。
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
![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https://img.taocdn.com/s3/m/38aee52db90d6c85ec3ac6d9.png)
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俞敏洪假如你的目标是申请去哈佛大学读书,你现在就要想一想,去哈佛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你自己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你自己不具备这个条件,你今后应该怎么去做?这样才能安排好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努力方向。
一个人只要心态变了,一切就都会同时改变。
以TOEFL考试为例,你给自己定的标准是要达到600分,那么你就会按600分的标准付出自己的努力和劳动。
因为你的标准定在了这里,所以你考的最高分也就是600分左右。
但是假如你为自己定的目标是660分,你就会按照660分的标准去努力,即使你达不到660分,你也一定能到640分。
也就是说你为自己定的标准越高,你最后的收获就越大。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你想爬山,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1000米,那么最后你最多也就爬到1000米。
但是假如你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征服喜马拉雅山,即使你这辈子达不到这个目标,但是你给自己定了高标准,即使爬不到顶峰,也能至少爬到五六千米。
想去哈佛业后先不急于留学,找一个好单位或者一个优秀的科研机构工作,选定一个专业以后拼命地去努力,这样一两年下来,你就有了成果。
有了成果,你就有了背景,也许这时你还是没有达到哈佛大学留学的资格,但是你可以走第二步,先申请到美国的一般大学去留学。
假如你到美国的一般大学去读硕士,读了两年毕业后在美国的另外一家科研机构再工作一段时间,这时你就可以申请去哈佛大学读博士,也许就完全具备了去哈佛的资格,实现了自已的梦想。
做任何事情,无论多么难,你只要做到分几步走,就一定会成功。
记住:第一是要每天努力比别人多做一点儿事,第二是把一个高的目标分成几步来走。
实际上我自己就在读着很多商业管理的书籍设立正确的目标经过几年的摸索,最后我找到了一份跟我个性相契合的工作,因为有了这个契合,新东方才做了起来。
如果我讨厌做新东方的工作,肯定做不起来。
所以在做成事情的背后,是你对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兴趣。
任何兴趣的背后都有着个性的支持。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稿:像树一样活着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稿:像树一样活着](https://img.taocdn.com/s3/m/aa248e58783e0912a2162a4c.png)
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稿:像树一样活着俞敏洪经典励志演讲稿:像树一样活着每一位同学在大学的时候,要做四件事情,第一就是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第二要学会交到很好的朋友,第三如果可能的话,体验一下爱情,第四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现在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特别多,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先工作,哪怕先打扫卫生都可以,毕竟你开始工作了,开始工作了,你就有了开始往前走的基础。
对于你们来说,找工作一次被拒绝了,就不找了,那你能找到第二个工作吗?找不到的,新东方有个学员到美国大使馆去签证,签了三次都被拒绝了,我跟他说,美国人还允不允许你去第四次,他说允许我去第四次,我说允许你去第四次你就去,但你一定要有个心态,就是面对失败,你得风度翩翩,这就是成功者。
结果他从第四次开始去的时候,非常有风度有礼貌,可又被拒绝了,被拒绝了以后,他说“thank you sir see you next time”最后到第八次,终于给了他们一张签证,这个学生问你为什么给我这个签证?这个美国签证官说“because i never never want see you again.”他知道这个人太坚忍不拔了,坚持下去的事情,往往成功的可能性要多的多,坚持就是力量。
一个人摔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来了,他就永远失败,但是他哪怕是摔倒了一万次,他一万零一次继续站起来往前走,实在站不起来了,我爬也要爬着往前走,这就叫成功。
我最烦听到的,就是有人抱怨,说这个社会对他如此不公平,别人的爸爸是部长,想找什么工作都有,我没有;别人的爸爸是亿万富翁,不用工作也能活的很好,我却身无分文……人地出生是由不得你自己选择的,但是人生命的重点是由你们选择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人跑的是一辈子,跑的是六十年、七十年、八十年、甚至是一百年,所以我完全不在乎现在你钱多我钱少,你有社会地位,我没有社会地位,福布斯榜上排着的那几百号人,我曾经调查过,百分之六七十来自于农村,来自身无分文的家庭,如果你们抱怨找不到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你觉得这个社会很黑暗,很阴冷,很无情,错肯定在你,不在这个社会,任何一个人,只要把社会和别人都当作自己的敌人,当作生活不幸的来源,这样的人,你的一辈子都不会幸福,也都不会成功,这个社会有没有毛病,肯定有,没有一个社会是没有毛病的,我把所有的社会上的这些毛病叫做对你的束缚能跳出最优美的舞蹈的人。
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cbad9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4.png)
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心灵,高尚情操。
从书中我们可以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在我们的生活行为中少走弯路,使我们的意志变的坚强,乐于助人,遇事不急躁,如果坚持读书久了,可以塑造我们独特的健康身心和高尚品格。
我喜欢读书,喜欢夜深人静时遨游在书的海洋,也能在热闹喧嚣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寂静。
腹中有书气质华,读书让我们气质淡雅,保持心静如水、人淡如水的心境。
书还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捷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读书妙处无穷,浸润书香。
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所以读书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更能开启我们心智,让我们在面对琐碎杂乱的生活琐事时能够不骄不躁。
让我们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淡定从容,明辨是非。
读书能使人时时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从而使自己灵魂欢畅,精神饱满而丰盈。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J疫情期间赋闲在家,读书渐渐成为我宅在家的一大乐趣。
读过的书虽不能记得很清楚,但它确实是好像我们吃过的每顿饭一样成长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都藏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里,藏在我们的谈吐里,藏在我们的容颜里。
他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了勇气和力量,也让我们有了更加从容淡定的态度。
最近读的几本书,比如樊登老师《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筱懿老师的《情绪自控》。
樊登老师说过,读书、思考、践行,一定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书中讲述了很多类型的书并表达了樊登老师的见解和认知,让我对那些没读过的书有了想读的欲望。
《情绪自控》让我学会了面对任何事情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个我深有体会,就比如我刚刚遇到一件事情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做事的时候内心里非常不舒服,完成的也不好。
通过读书我的心里有了答案:就是明确拒绝,因为这不是我必须要做的事,为什么要让他人的事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呢,学会拒绝,做到掌控自己的情绪。
俞敏洪演讲全文
![俞敏洪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186b51e53a580216fcfed3.png)
俞敏洪演讲全文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给大学生的演讲稿【全文】 - wjlshm的...作者:风过无痕已被分享2次评论(0) 复制链接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给大学生的演讲稿【全文】修身养性 2008-12-30 20:37:09 阅读2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引用精彩人生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给大学生的演讲稿【全文】一个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还要靠父母养活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问:我是从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毕业的,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冷的专业,我虽然非常喜欢这个专业,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这个专业找不到工作。
答:你现在的问题是你对国学感兴趣,但是你需要一个养活自己的技能,我给你的建议是,在你坚持这个专业爱好的同时,如果说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要有一个另外的,能找到工作的技能,假如你在学国学的同时,你的英文水平很好的话,你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而当英文老师现在算是一个比较能挣钱的职业,也可以足够来支撑你的国学研究,大学毕业以后,首先就是要工作,我把它叫做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
先就业,就是赶快先找一份工作,我觉得一个大学生在毕业以后还要靠父母养活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择业,就是我想做的,从事一辈子的事情,当你的职业做到了一定程度,比如说你做了会计,最后你觉得,我自己出来开一个会计事务所,这就变成你的事业了,如果你把前面的就业择业和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的人,肯定是没度量和心胸的人。
问:很多人由于没有找到工作,会选择继续回学校读书,你觉得这样合适吗答:他这是一种逃避,回去读书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假如说你真要回去读书的话,应该是已经找到了工作后,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
大家在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学会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堆面粉放在案板上,你用手去一拍,这堆面粉就散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有些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你给他加点水揉一下,你再拍它就不一定散了,但它还是一堆很松软的面粉,如果说你不断的揉它,揉到最后它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了,你即使用手拉它,它也不断,这就变成拉面了,人的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在社会上奋斗,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的人,肯定是没有度量和心胸的人。
俞敏洪的《永不言败》读后感想读书感受
![俞敏洪的《永不言败》读后感想读书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2975c0e7680203d8cf2f2405.png)
俞敏洪的《永不言败》读后感想读书感受俞敏洪的《永不言败》读后感想读书感受《永不言败》,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继《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之后的又一心血力作。
这本书里的俞敏洪,不仅仅是一位站在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前沿的领军人物,也不仅仅是新东方团队的领导者和新东方神话的缔造者,他更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一位辛勤的教师、一位慈祥的父亲、一位千百万学子心中可敬可爱的朋友。
人生只有不断的挑战才会有进步,充满挑战的人生才有激情,生命才有意义。
面对困难敢于挑战,从不言败。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多。
一、成功没有尽头成败本是平常事,很多平凡人在失败后可以把失败藏在心中,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但一些知名人士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因为社会容不得英雄失败,而且爱之越深、责之越切,所以当公众人物需要勇气和责任,俞老师作为一个公众人,他的成功很多经验是值的我们学习。
明知道路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只有当我们历经风雨后依然能保持彩虹般的心情时,只有当我们即使被化泥土依然能为鲜花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时,只有当我们屡遭磨难依然坚信尘世就是我们今生的天堂时,只有当我们已经博大的胸襟。
才会理解什么是成功,通过这段话我会了成功需要经历一些磨难和困难,成功的人要淡然的面多挫折和困难。
积极从逆境从振作起来。
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
二、执着俞老师在书中说到:我们在执着于世界的任何事物或感情之前,比须首先学会放弃。
我们要放弃并非像佛教所说的那样的置眼。
而是要把它们放在一个恰好的位置上,使我们能够获得恰当的享受,而不是被它们所征服,让我们能够正确的看俞敏洪永不言败读后感1000字待财富而不是为她们所迷惑,以至于拼了性命也要去追求它们。
看完这个以后我想我们应该去坚持对的东西,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
三、经验和教训俞老师在书中说到;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给人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人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俞敏洪传记读后感
![俞敏洪传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1207f3e16fc700abb68fc52.png)
俞敏洪传记读后感第一篇:俞敏洪传记读后感身心漂浮许久,将近半年没能静下心来看过类似的文章传记。
今日看到老俞真我,感慨颇多!静者,方成大器!思者,才能成功!老俞已颇有禅意,佛的境界。
知天命之年将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由此想到林清玄中《在云上》对此的感悟颇为相似,建议大家有时间看下。
我欣赏加喜欢他的坦诚.上半生追求成功,下半生追求意义,中场调整.世界上不少成功的中年人都曾面临过类似的迷茫.但愿他在迷茫的中场他有智慧理出什么最重要,给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人要有信仰,否则难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
我曾经学习过心理学,分析问题喜欢从心里根源分析,一是我们生来感受酸甜苦辣能力的比例已经确定,比如感受快乐的能力占5%,我们一辈子不怎么改变自己,到死时我们一辈子感受的快乐也就是5%左右。
如果我们积极的改变自己,感受快乐的总量也就在6%左右,不会增加太多。
二是我们心里追求的动力结构基本确定,比如生来对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动力占10%,是首位,我们一辈子不怎么改变自己,那我们平时的精神诉求也是对自由青睐。
即使我们迫于压力改变自己,我们临死的那一刻,还是希望心灵能感受田园般自由的翱翔。
老俞生来就渴望心灵的平静,人性的天缘化,那就决定了在这个物化的社会怎么打磨,都不会改变他的精神诉求。
宗教就这么来的。
当然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地改变自己,就相当于为自己修灵魂的小路,改变自己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登上那条小径。
不改变只有在临死前揶揄了。
在此说下对自身健康问的看法无论是你身处行政事业、企业、农村……每一分每一刻都会有琐碎的事情缠绕着你;无论你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企业ceo、董局主席……都会或者都在与时间赛跑,都在不经意的浪费时间。
都在朝向那人生的终点线奔去,都在每一刻的面对抉择和死亡,生命是伟大的,同时又是非常的脆弱,真切希望每一周都在生小病把治病的钱分期付款而不是面临大病的徒钱而无力,其实无论你有多少的金钱都无法换取健康,而年轻的我们不是拿健康来换取金钱,而且自身无视自己的健康,更有甚者剥削式的资本家不顾你的死活,漫无目的长时间的徒劳无功的劳动,就是在残害自己的身心健康,或许有一天你所有的金钱所得不够治疗你的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有时候积郁成疾,我作为一名业余心理爱好者,总是劝说身旁的每一位朋友,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因为长期的郁郁寡欢,必将是身体的巨大摧残,并且身体细胞迸发恶性肿瘤的概率大大上升。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080c5ed5bd64783e08122baf.png)
高三励志故事:俞敏洪的北大读书经历“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做大事的人,也不喜欢做大事。
”当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在中国地质大学活动中心讲台上,以这句话开始他的讲座时,台下坐得满满的年轻学生显然吃了一惊。
“我高考考了三年,78,79,80。
我当时的梦想并不是要去北大。
我是江苏省的,我就想考入江苏省地区师范学院。
那是一所大专,地点是在常熟市。
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
”看到台下的同学都笑了,俞敏洪也笑了。
不过,他随即认真地确认说:“真的是这样啊!”“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努了一把力,最后在我们那个外语补习班考了第一,才想起自己也许该报一所名牌大学。
结果一不小心就被北大录取了!”(笑)“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同,但成长永远是需要痛苦的。
我从农村挑着两个麻袋来到了北大,根本不知道大学生活是怎么一回事。
进宿舍第一天,我就碰到了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
”时隔二十多年,讲起这件事,俞敏洪仍记忆犹新。
“我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当然那时候还不认识,躺在床上拿着一本《第三帝国的兴亡》在读。
我就觉得很奇怪,用很糟糕很难听的普通话问他:‘咦,上大学还要看这种书的?’那个同学抬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睛里是眼白多,黑眼珠少。
这一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几乎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
它给我带来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后果:我大学四年感到极其自卑,到最后我什么都害怕,什么都恐惧。
第二点,它使我知道,一个人要读很多很多书。
”“在北大的四年里,我把每天的时间都放在读各种各样的文学、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一些我能读懂的自然科学著作上。
四年毕业的时候,我读了大量的书,英语书反而成了其次的东西。
所以我在北大的四年,英语学得非常糟糕。
糟糕到毕业的时候,我连《飘》这样的英文小说都读不懂。
”“同时,我还养成了另外一个习惯,就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
首先我是从农村来的,普通话讲不好;其次又产生了自卑的情绪。
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几个人认识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认识。
俞敏洪北大经典励志演讲稿全文
![俞敏洪北大经典励志演讲稿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7969bf524de518974b7d05.png)
俞敏洪北大经典励志演讲稿全文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
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
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
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
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
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
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
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挽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优哉游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青蛙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地掷入滚开的沸水中,它却能倏地跃起而逃生。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
俞敏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未来
![俞敏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0eda74e4aeaad1f346933f16.png)
2012年3月14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分别在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和新东方国际高中(扬州)讲话。
俞敏洪老师鼓励同学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独立人格的人;鼓励教职员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未来,重视人格教育,培养平等、自由、民主、良知等普世价值观,努力实现新东方的教育目标。
以下为讲话摘录:一、对学生讲话摘要像我这样一个农村孩子,凭当年的农村教育条件,怎么可能考上北大?没有人能让我连续坚持考三年,除非我自己想考。
孩子要成才,最主要的还是自己有志向。
我一直就是个有志向的人,即使是现在,我仍然有远大的志向。
人的志向是可以连续的、成长的。
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没有志向的。
所以,同学们从现在起,一定要确立远大志向。
生活中追求情趣很重要,能使我们感到人生的美好,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同学们不能光知道学习或运动,偶尔要做一些“无用”之事,做有情趣之人。
比如:风和日丽时躺在草地上看看天上的云,下雨天打着伞听听雨声,晚上看看月亮、数数星星,偶尔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自己的前世今生……这些看似无用的事,能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情趣。
一个人没有情趣很可怕,就像夫妻如果生活没有情趣,很难幸福、持久。
建议大家看看沈复的《浮生六记》,讲作家和妻子如何在贫困生活中依然活得有情趣、幸福,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人的智力有差别,但造成学习成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智力,而是有没有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好习惯对人生非常重要。
我从小就有每天整理床铺、每天扫地的习惯,不做好这些事,我妈妈不让我上学。
多年来,这个生活习惯使我做其他事也能有次序、有条理,对我的事业极有帮助。
现在,我仍然有很多习惯,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一定要读半个小时左右的英语,一有空就读书等,这些习惯对我帮助很大。
每个人要问自己:我的生命中有多少好习惯?如果没有,一定要抓紧时间养成。
一般说,养成一个好习惯要训练21天,而养成一个生命中的习惯(除了每天刷牙这样不需思考就做的习惯)需要更长时间。
成功人士俞敏洪:我们花费的任何精力和时间,都应是一种投资
![成功人士俞敏洪:我们花费的任何精力和时间,都应是一种投资](https://img.taocdn.com/s3/m/09b3ad0d700abb68a882fba6.png)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个小时,为什么有的人利用得很充分,每天都能取得很多的进步和成绩?为什么有的人利用得不那么充分?而且有的人好像也在用20个小时拼命努力工作和>,但成效却不那么显著。
我们怎样能够充分利用>来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就听一下>人士俞敏洪的解答吧。
我们花费的任何精力和时间,都应是一种投资作者:俞敏洪摘自公众号:老俞闲话造成每天24个小时的利用程度不同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大家对时间的安排不同所导致的。
如何合理地规划每天的24小时?第一,需要区分优先级,首先将最重要的事情安排清楚。
例如,这个星期或是这个月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完成该事情需要花多长时间,这些时间该如何安排。
如果具体分配到每一天,每天具体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如何保证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有能力排除非计划中被占用的时间,或者说被随便浪费的时间。
很多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很强,很容易因为某种突发或额外的事情就把时间浪费掉了。
例如,原本打算读一本书,但是被朋友约出去喝酒,结果两三个小时因为跑去喝酒浪费了;本来打算花一个小时锻炼身体,但中途与同学吹牛聊天,锻炼的时间就浪费掉了;原本打算学习,但因为女朋友或男朋友说出去玩,结果就去逛商场。
我们的时间很容易被别的事或别人所左右,使得我们原本安排的时间就没有了,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完。
第三,尽管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将时间用在工作、学习与进步上,但实际上我们在利用时间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前提保证,确保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这一点尤为重要。
确保身体健康主要有两个要素:第一,每天安排一定时间锻炼身体。
因为如果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身体就会越来越不舒服,最后会大大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第二,保证充分的睡眠。
我特别主张大家不要拼命地熬夜,或者因为一些坏的生活习惯无法保证正常睡眠。
一个人正常的睡眠时间至少六个小时,长一点至七个小时左右也是可以的。
睡眠质量是否良好,对我们的事业热情,有重大影响。
我们再重复一下上面的三个要点:第一,最重要的事情该怎么做,必须做的事情该如何安排;第二,尽可能不随便浪费时间;第三,用充足的时间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俞敏洪《在岁月中远行》读后感优秀3篇
![俞敏洪《在岁月中远行》读后感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fc282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f.png)
俞敏洪《在岁月中远行》读后感优秀3篇《在岁月中远行》读后感篇1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坚定地前进。
《在岁月中远行》是俞敏洪先生近年来对工作、生活、行走的感悟与思考,真实反映了他在风云变幻、人生跌宕起伏下的心路历程。
并深入思考。
全书内容分三桨,第一桨游历岁月,游记共十二篇。
在这个系列中,我跟随于老师走过了神秘厚重的漠河,走过了沧桑的古北京西路,走过了潮汕地区。
虽然我去过的地方很少,但我好像也走过了他的话中的祖国大好河山。
所到之处,都能将乡土美景与民俗风情、历史渊源相结合,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于先生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年的疫情,我才知道我们在世界上是那么的渺小。
疫情散去,春暖花开,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心中的忧虑,放下执着,走过平湖秋月,看日出看山水,低头看书,昂首阔步。
第二套是年华笑颜,讲述俞敏洪老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
随着2023年国家双降政策的出台,教育培训行业蓬勃发展。
于老师没有抱怨,而是积极配合家长退还学费,并向农村学校捐赠了近8万套崭新的课桌椅。
他还带领新东方数万教职工成立了东方增选,从教师转型为直播主运营商。
事实上,无论未来如何,我们都必须不断学习。
时代在变,但求学之心始终如一。
当然,余总和团队的成功也离不开适应时代和潮流,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技能。
第三系列是对抗孤独的阅读。
本集主要是余先生所读书籍的感悟。
一位作家说:书是最有耐心、最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时刻,它们都不会抛弃你。
读书可以给人改变的信心,推动我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行走使人广阔,阅读使人心旷神怡。
在本书中,俞敏洪先生带领我们学会适应变化,学会与变化共存,在变化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完本书,你将获得勇气和决心,在有限的时空里,过上无限精彩的人生。
《在岁月中远行》读后感篇2读书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趣会思考的人,会让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分享的是俞敏洪的《在岁月中远行》,这是借同事的书,这本书一共分为三辑,第一辑是是在岁月里远行,第二辑是让岁月中开出拈花微笑,第三辑用阅读抵抗孤单。
读书的三大益处
![读书的三大益处](https://img.taocdn.com/s3/m/1a8f9da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02.png)
读书的三大益处读书能让你见识大增,就像给你开了一扇通往全世界的窗。
我有个朋友,以前没咋读过书,觉得世界就那么点儿大,生活也平平淡淡。
后来开始读书,好家伙,就像一下子钻进了哆啦A梦的任意门,什么古今中外的事儿都知道了。
读了关于埃及金字塔的书,就感觉自己亲自去那探秘了一样,这见识蹭蹭往上涨,你说读书这作用大不大?读书还能让你变得更会思考呢,就像给你的脑子装上了超级发动机。
你看那些爱读书的人,遇到事儿脑子转得飞快。
比如说老林,以前遇到问题就知道干着急,后来读了好多书,再碰到难题,就像个智慧的小侦探,从书里学到的知识和思考方式就派上用场了。
他能分析出各种可能性,这思考能力的提升,不就是读书带来的好处嘛。
读书对提升你的表达能力也很有帮助呀,就像给你的嘴巴施了魔法。
我邻居家那小孩,以前说话磕磕巴巴的,表达个想法都费劲。
后来读了不少书,哇哦,再说话就像个小演讲家似的,词汇量丰富了,讲起事儿来条理清晰。
上次学校演讲比赛,他说得头头是道,把评委都给镇住了。
这读书就像给了他一把打开表达之门的钥匙,多厉害呀。
读书能让你内心变得更强大,就像给你的心灵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
就说我自己吧,曾经遇到挫折,心情低落得不行,感觉天都要塌了。
后来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读着那些名人传记,看看人家经历的风风雨雨,我就想,我这算啥呀。
就像有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让我能重新振作起来,这可不就是读书的魅力嘛。
读书能让你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就像给你发了一张进入有趣圈子的入场券。
我在读书会上认识了好多朋友,大家都喜欢读书,一聊起书里的内容,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有个朋友和我一样喜欢读科幻小说,我们经常讨论那些新奇的科幻设定,感觉就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战友,这种因为读书而结缘的友谊,多珍贵呀。
读书还能让你更懂得理解他人,就像给你戴上了一副能看穿人心的眼镜。
以前我总是不太能理解别人为啥会那样做,后来读了很多描写人性的书,哇,就像突然开窍了。
比如说看《平凡的世界》,里面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我都能试着去理解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
什么叫情怀?对世界的美好和丑恶的理解能力,能够欣赏美好并且有的时候原谅丑恶,非常重要。
什么叫胸怀?海纳百川,纳天下英雄进入你的麾下;纳天下思想进入你的头脑,转换成你的智慧,这就是胸怀。
理解世界的各种发展,各种现象并且有志于改变其中的丑恶,并且善于发扬自己的美好,这就是胸怀。
1.什么是男人的气质?
来源于他的智慧知识、经验才能、与人交往的全部集合,慢慢地转换成你内在气质的一部分。
一个男人的气质是来自于经历风雨后的每一条皱纹,以及皱纹背后隐藏着的各种故事。
这就是气质。
什么时候是培养你们气质的过程?
气质就包含你的志向、梦想等。
2理想和激情造就气质
在我们的现实条件之上,永远会有一个理想和激情在飘扬,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到今天还能保持奋斗热情最重要的源泉。
保持读书,把情怀修炼出来,胸怀修炼出来,把气质修炼出来。
3大学时代该做的几件事
读书
写作(诗)
背单词
第一,读书多了,思想广阔一些。
第二,想读书,读书交友。
我和王强徐小平关系走得特别密切。
第三,我背单词奠定了后来在中国教这种业余培训课程的基础。
所以,不要一开始就说我要有一个清晰的梦想才去做,不需要。
需要的是你们要保持每一天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还会前行,知道未来你需要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是你今天每一块砖每一块砖搬过来,最后才能形成一个大楼的模型。
对于创业来说,我觉得人生一辈子一定是要有一次创业的机会,当然这样的创业机会可以是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也可以是先单独创业。
我们需容忍和忍受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关系,甚至有的时候必须屈服于某种既定的规则、习惯和习俗。
什么叫站起来?冲过所有你不愿意丢弃的一切,冲破你所有不愿意冲破的障碍,放弃你不愿意丢弃的一切,重新开始你新的人生。
而这个开端最重要的是创业,而最典型的开始是打破你自己心里的懦弱、自卑和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障碍。
陈小刚
20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