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天窗》(第二课时)
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天窗》(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在乡下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当时心中的好奇与想象。
文章以天窗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汇的掌握、朗读的训练以及写作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和词汇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朗读和写作的技巧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朗读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材:准备四年级人教部编版下册语文教材。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词汇。
4.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天窗?天窗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3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3天窗第二课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理解“天窗”的来历,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借助天窗看到了窗外的美景,引发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描绘了天窗的来历、窗外的景色以及小姑娘的心理活动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天窗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天窗的来历和窗外的景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描述天窗、窗外的景色的句子,并做好标记。
3. 合作探究4.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理解象征引导学生思考天窗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天窗是小姑娘通往美好生活的桥梁,是她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追求美好事物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解天窗的象征意义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还有待提高,以后要注意调整教学节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象征。
象征是一种文学手法,通过某一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暗示或代表某种更为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天窗》精品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结合经历,释“慰藉”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
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
(板书:天窗)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
(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
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反复朗读,悟“慰藉”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2.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
(出示课件)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天窗》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天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乐趣。
学习文中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特殊感受,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通过天窗展开想象和联想的表达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提问:天窗是什么?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感受天窗的慰藉(20分钟)默读课文中描写下雨天和晚上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外面世界的段落。
下雨天:“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晚上:“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卜落卜落跳”“一瞥”“闪闪烁烁”等,感受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天窗看到的这些景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快乐,这就是天窗的慰藉。
(三)探究写作手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有限景象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总结写作手法:想象和联想。
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看到的事物变得更加丰富和神奇。
让学生仿照文中的写法,说一说自己通过窗户看到的景象,并展开想象。
(四)体会情感,深化主题(10分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讨论: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总结:作者对天窗充满了喜爱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天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天窗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故事情节;2.掌握生字词语:一颗心,为了,严密,拉链,扑;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课文内容讲解;2.生字词语解释;3.练习和巩固;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案和课件;2.教师预览并准备课文故事情节,并精选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语;3.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铅笔。
2. 课堂教学第一步: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课文《天窗》;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情节?–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有哪些?–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第二步: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语1.教师讲解课文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2.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语:一颗心,为了,严密,拉链,扑;3.教师讲解生字词语的汉语释义和英语释义。
第三步:阅读练习1.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2.学生使用新学的生字词语造句,巩固词语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课堂小结1.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回顾课堂内容;2.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预习内容。
五、课程总结本节课帮助学生理解了《天窗》的故事情节,掌握了生字词语;完成了练习和巩固训练。
最后,通过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3《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准多音字:“藉”,“卜”并会用不同读音组词。
2. 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乡下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1. 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天窗以及天窗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天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天窗现在我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一起说,这小小的天窗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二、学习第二部分天窗是什么时候给孩子们慰藉的?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找一找这句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个自然段?学生回答:在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师:时间相同吗?分别指什么时候?学生回答:下雨天和晚上睡觉前。
师:“唯一”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
师:“慰藉”意思,生回答:安慰师:“藉”是多音字,学生回答:慰藉,狼藉(检查上一节课学习情况)同学们,天窗是怎样给这些乡下孩子带来慰藉的?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来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家长对待孩子态度的词语,学生开始读书。
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孩子们的心情?学生回答,顶喜欢,师:顶是什么的意思?学生回答:特别喜欢,非常喜欢。
师:下雨天你喜欢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家里玩手机。
师:那时候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那时候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等这些高科技产品,下雨天孩子们都喜欢在雨里玩水,很开心。
然而大人却怎么样?用课文中词语回答。
学生:“偏就不许”,“家长把孩子们关在地洞似的屋里。
”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比喻。
(板书:比喻)师:当大人们将孩子叫进地洞似的屋里,不许孩子们在雨中玩耍,孩子们的心情如何?学生:不高兴、无奈、失望、不开心等。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结合经历,感受心情1.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你们喜欢玩什么呢?在作家茅盾的笔下,小小的天窗成了乡下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课件出示课文的两个中心句。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想自己需要安慰的场景,如被好朋友误会的时候、被父母批评的时候、弄坏了心爱的玩具的时候,然后在课文中找出乡下的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慰藉,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中心句中的“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夏天阵雨来了时……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4.引导学生圈出最能体现这种无奈失落的心情的词语。
(提示:关、逼)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读出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6.过渡:就在失去自由、无奈失落的心境中,天窗给活泼爱想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到底是怎样的快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板块二细读课文,体会“慰藉”1.学习第4、5自然段,体会“夏天下雨时”,孩子们借助天窗获得的快乐。
(1)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有窗和无窗的明暗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天黑屋暗的情景,理解“地洞似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环境的沉闷。
(3)抓住“关”字,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被关在压抑沉闷的空间里,是件多么难受的事情啊,感受乡下孩子们无奈和失望的心情。
(4)师生合作阅读第5自然段,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5)出示雨脚滴落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卜落卜落”,体会雨脚落下时声音的轻快;出示闪电的动态图片,引导学生抓住体会闪电“带子似的、一瞥”,体会闪电动作的快捷、利落,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品味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想象的句段,体会作者对孩子们想象力的赞美。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选取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写了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抒发了对孩子想象力的赞美。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探究。
(1)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①“慰藉”是什么意思?(安慰、抚慰)②天窗在什么时候会成为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夏天阵雨来了时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③“夏天阵雨来了时,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对应的是哪几段?(第4~5自然段)A.指名并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预设:抓住“顶喜欢”“跑跳、仰、看”“到屋里来啊”“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等词句,体会这时孩子们渴望到屋外玩耍的心情。
B.指名并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预设:抓住“雨脚”“卜落卜落”“带子似的闪电”“猛厉”等词句,明确此时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结:天窗使孩子们的想象变得活跃起来,透过一扇小小的天窗,雨中的世界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变得如此奇妙,如此丰富,难怪孩子们会在这又黑又静的屋子中感受到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④“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天窗又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对应的是哪几段?(第6~7自然段)A.指名并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预设:抓住加上引号的“休息”一词,明确孩子们此时是被逼着上床的,体会他们的不情愿和无奈。
B.指名并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预设:抓住“闪闪烁烁”“奇幻”“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等词句,明确此时孩子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结:天窗虽然很小,但孩子们却透过天窗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广袤无垠;视野虽然有限,但想象的翅膀却能够带着他们在神奇的宇宙中自由翱翔。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能理解《天窗》中的一些诗句和成语的意思。
3.能够通过阅读《天窗》来感受诗意和美。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中重点诗句和成语的解释和理解。
2.通过《天窗》这篇文章感受诗意和美。
三、教学难点1.部分古诗词和成语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天窗》中感受诗意和美。
四、教学准备1.课文《天窗》的课本或复印件。
2.教学PPT。
3.参考资料:《天窗》相关的诗词及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论天空、阳光等话题,导入课文《天窗》,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预期和感受。
2. 预习导入教师利用图片或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猜测《天窗》是关于什么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3. 阅读课文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整篇文章。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对课文中哪句诗句印象最深刻等。
5. 学习诗句和成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诗句和成语,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6. 朗诵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天窗》的朗诵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7. 总结提升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诗词,感受文学之美。
六、作业布置1.背诵本节课学习的诗句和成语。
2.写一篇读后感,描述自己对《天窗》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课文的理解和诗意的感悟,但在课堂互动和学生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下节课继续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天窗》这篇课文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之美的感悟和欣赏能力,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天窗》的内容和背景;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够掌握词语“体会”、“开心”、“痛心”,并能在句子中正确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的美好与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词语“体会”、“开心”、“痛心”;2.难点:用“体会”、“开心”、“痛心”这几个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草坪上,周围是明媚的阳光和微风,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2.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窗,让学生猜测天窗是什么,引出新课《天窗》。
3. 阅读课文(2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老师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小女孩为什么会对天窗感到开心?4. 词语学习(15分钟)•分别讲解“体会”、“开心”、“痛心”的意思,让学生造句并互相分享。
5. 情感沟通(1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感受,用“体会”、“开心”、“痛心”这几个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
6.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2.用“体会”、“开心”、“痛心”这几个词语写一篇小文章,描述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以课文《天窗》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借助这个小女孩的故事,教会学生如何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勉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这节课。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天窗》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茅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在夏夜通过天窗看到的美丽星空,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想象。
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品味,以及对作者情感和意图的感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段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珍惜。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2. 体会作者通过天窗看到的美丽星空所引发的丰富想象。
3. 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天窗》的相关资料。
2. 投影仪、PPT等教学辅助设备。
3. 学生自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天窗》的初步印象。
2. 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
2.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如“星星点灯”、“梦幻般的蓝色”等。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拓展想象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有一扇天窗,你想看到什么?”2. 学生发挥想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想象成果。
四、总结全文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谈谈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悟。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天窗》一、导入新课二、深入学习课文1. 品味词语和句子2. 分享理解和感受三、拓展想象四、总结全文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A.夏天阵雨时1. 指名读第4 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板书:夏天阵雨时)预设: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兴。
从哪些词语看出?预设: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2. 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 第五自然段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预设: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抓住中心问题,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并能展开想象,紧起来来,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相比较而言,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 语言训练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5. 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
因而,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有”“虚”“实”)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书:被逼上床休息)1. 出示学习向导:(1)读课文第6 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2)默读第7 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天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篇
《天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1教材简析:《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
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
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一、图片配乐,引入茅盾的故乡——乌镇师:同学们看那,这是茅盾爷爷的故乡,江南小镇——乌镇。
那里又涓涓长流的小河,微波起伏的河面上漂浮着优雅的乌篷船,再看那倚水而建的房子,木板窗打开了,阳光射进屋内,多美啊!茅盾爷爷的家乡每一处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是当茅盾爷爷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最让他难忘的是那神奇的天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窗。
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了解天窗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
2、为什么要开一个小洞做天窗呢?3、引读:碰到大风大雨时,人们需要--------北风呼呼叫的时候,人们需要--------三、天窗——孩子唯一的慰藉1、对于乡下的孩子小小的天窗又是什么呢?引出: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板书: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两次“这时候”是相同的时间吗?@指导朗读大人呼唤孩子回家的话语,认真体会孩子们想在雨中嬉戏,却被呼唤回家的失落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晚上,月光下的草地河滩给予他们的快乐,而又不得不去休息的失落。
四、神奇的天窗让他不再寂寞小小的天窗给孩子带来了慰藉,他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仔细读读第5和7自然段,在自己觉得美的地方写下感受。
1、第5自然段:体会“雨脚”的美丽,和雷电的威力,相机指导朗读,从而在读中感悟作者想象由静到动的变化。
2、第7自然段,初读后谈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如诗,如画,美丽,神奇~)出示幻灯片:把它写成一首诗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天窗》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天窗》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天窗》的基本内容,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进行感情色彩描写。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感悟天窗对小男孩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课文《天窗》的主题和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生字词。
难点: 1.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感情色彩描写。
2. 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感悟天窗对小男孩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天窗》的内容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课文学习(25分钟)–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基础问题,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逐段解释生字词的意义,并导读重点句子和段落。
–示范朗读,鼓励学生模仿跟读,提高语音语调准确性。
3.学习困难点(15分钟)–讲解修辞手法及相关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描述天窗对小男孩的情感体会,并展开讨论。
4.课文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情节,让学生自愿分享理解或感悟。
5.活动设计(20分钟)–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对话场景,更好地理解内容。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课文、总结重点内容或写感想等,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阅读、朗读等方面。
2.书面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天窗》展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运用。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在备课时,重点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内外知识联系,以期达到有效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第二课时教案
《天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能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读好每一个句子。
2、体味孩子们的生活情趣,能借助课文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教学难点: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农村,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文学大师茅盾先生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散文《天窗》。
2、板书课题,齐读。
3、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具体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回忆一下,什么叫天窗?(出示课件)乡下人为什么要开天窗?天窗有什么作用?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几许阳光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茅盾先生写下这篇文章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天窗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指名汇报。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板书:唯一的慰藉3、什么叫慰藉?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是你的慰藉吗?4、自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时候天窗成了乡下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板书:雨天晚上5、学习4、5自然段(1)过渡:雨天时、晚上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我们先来看看描写雨天的部分。
(2)请一个同学朗读第4、5自然段。
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抓“顶”“关”和“偏就不许”。
) (3)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无奈、孤寂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4)此时,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用直线和曲线分别在文中划出。
(5)汇报,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6)课件出示:比较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划。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在一定的情境中巩固本课所学的部分词语;(二)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本“多种方式表达想象”的语言特色;(三)联系生活进行语言迁移,走进属于自己的“天窗”。
二、教学过程(一)情境默写,巩固词语1.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大家准备好自备本。
教师叙述情境: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透过天窗,孩子们的想象变得(锐利)起来,会让孩子们想到风雷电猛厉地(扫荡)世界,让孩子们感到无比的(威力)。
同时,小小的天窗还能让孩子们想到(闪烁)的星星,(奇幻)的云彩,灰色的(蝙蝠),(霸气)的猫头鹰。
2.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进行默写。
3. 教师出示词语进行校对。
师:你们自己对下,有问题的马上改下。
(二)比较研读,探究规律1. 师:同学们,昨天的课上,我知道了天窗带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丰富的想象。
出示: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师:这样的想象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快乐和自由,成为他们唯一的慰藉。
昨天我们品读了这些句子,深刻体会了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
(出示提示:作家是怎么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呢?)2. 自主研读,感悟体会思考:作家是怎么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建议:先找相同点,再找不同点,用关键词概括。
)3. 梳理:先写看到再写想到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虚到实4.交流。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2课时
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
”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
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
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
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仲夏,多雷阵雨。
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
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
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
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思考: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件体现母爱的事情?
文章围绕“天窗”,写了母亲给我讲故事和为我缝衣服这两件事。
(二)课堂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木板窗一()星
一()小方洞一()云
一()玻璃一()马
一()山一()巨人。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天窗》第二课时 .doc
《天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感悟“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②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通过“读、思、议、说、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体会、感悟。
③情感价值观:热情地阅读、理解、感悟,展开无限想象,产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
体验阅读名家著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读、思、议、说、讨论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唤起学生与作者、文中内容共鸣。
教学难点:通过读、思、小组讨论句子,理解、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节课教学流程:一、初读入境,感受神奇1.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引入课文学习。
作者透过天窗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初读后的感受。
3.小结,引出“神奇”。
板书:“神奇”二、品读想象,体验神奇(一)天窗的“神奇”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勾画出你认为描写天窗神奇的句子,轻声读一读,并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
(二)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品读课文。
重点预设以下教学细节,适时生成,出现精彩:1.假如学生汇报“夏天阵雨来了时”……活泼好动的孩子们被关进了地洞似的屋子里,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理解“唯一”的含义?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在雨中的欢喜和被关进地洞似的屋子里的苦闷。
出示比喻句,理解,指导读出雨脚的轻巧和闪电的快捷、利落。
课件出示图片。
这些景象让作者想到了什么呢?书中并没有具体描写,你能帮助作者想象一下那会是怎样神奇的景象吗?现在,被关进地洞似的屋子里的孩子们还会无奈和苦闷吗?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理解此时此处“小小”、“慰藉”的含义?体会天窗的神奇和天窗对孩子们的慰藉。
2.假如学生汇报他找到的天窗的神奇是在晚上……找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唯一”的含义?晚上,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呢?想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子: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也许是那恶霸似的猫头鹰——师生合作读,看到的和想到的,边读边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
导入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教师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已,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4—7自然段。
本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板书“唯一的慰藉”)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来,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相比较而言,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语言训练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看到的是(),想象到的是()。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二、小练笔训练,提高读写能力。
教师最后布置了一个小练笔:透过家里的玻璃窗或是汽车、火车、飞机的窗口,你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学习第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文段里用上“也许……也许……也许……”。好多孩子的文字里,体现了表达方式的变换,体现对一个事物的准确细腻的描述。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
板书
内容
3天窗
小小的空白夏天阵雨“无”“有”唯一的慰藉
神奇的世界被逼上床“虚”“实”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谈感受与体会。他们一一发现了“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从数量、样子、给人的感觉几个角度描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则是抓住了云的样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则是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再去掉“也许”一词,“也许”的意味也被孩子们说得无可挑剔。孩子们不仅读出了文字的温度,还揣摩出了作者的技巧,“直接描述”“比喻”“排比”不费吹灰之力从孩子们的嘴里蹦跳出来,令人满是振奋。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A.夏天阵雨时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板书:夏天阵雨时)
预设: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兴。
从哪些词语看出?
预设: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2.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6.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抓住中心问题,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并能展开想象,紧紧围绕中心句。
训练学生想象力、理解力和写话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得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勾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板书:小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象)
4.师生合作朗读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
(天窗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四)拓展练笔,训练读写
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又带给你怎样的想象空间呢?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小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2.乘汽车、火车或是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想到了什么?
温馨提示:选择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第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文段中请用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
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有”“虚”“实”)
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书:被逼上床休息)
1.出示学习向导:
(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抓“忘不了”“偷偷”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3.第五自然段
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