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0新课标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
民族精神
2020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突破训练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专题突破训练(九)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一、选择题1.(2024·广东卷)“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持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
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
“物勒工名”()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供应借鉴③以满意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持续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久而久之,诚信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这说明“物勒工名” 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可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供应借鉴,②④符合题意。
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于社会实践,①不符合题意。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化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物勒工名”为人们供应精神指引,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答案:D2.(2024·北京卷)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好玩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
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渐渐出现一只祥瑞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
这一现象说明( )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②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应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具有支配作用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渐渐出现一只祥瑞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可看出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不同文化资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应,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活动、教化、人口迁徙等,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说法不对,④错误。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政治 材料阅读题型冲刺练习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政治材料阅读题型冲刺练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传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何其惊天动地。
汉字特殊的整齐性、丰富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的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并且通过汉字一辈辈传诵下来。
我们中国的幼儿不会写字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武汉的黄鹤楼虽系后修,非原址,但是有崔颢与李白的诗在,黄鹤楼便永远矗立在华人心中。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赤壁、泰山……因诗文而永垂不朽。
《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1)汉字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为什么说“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的文化成果。
在唐代与中国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
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
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
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根据材料,请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雄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指路明灯。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义无反顾,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可诋毁,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精神高地,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虔诚地保持对英雄的崇敬,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有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2020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精选试题(2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答案)

(2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 (2017·课标Ⅱ卷)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分析】本题以“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创新和探索精神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演出取得极大成功”的文化新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引导考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①是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艺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因而也具有永恒性。
试题情境材料中,历史上《小二黑结婚》“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在当代复排中得到保留,提示了其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不正确,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有价值才赢得市场,而不是赢得了市场才使其获得了价值。
因此,不能以“能否赢得市场”去衡量优秀传统文化有无价值。
③不正确,“引入流行元素”不是“很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条件,不能保证后者一定实现。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多种条件,流行元素仅是其中之一。
更何况,流行文化元素本身很复杂,有的不一定符合人民大众的需要。
④是正确的,试题材料表明,善于推陈出新,既保留原剧的精华部分,又通过创新融入时代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选项A、C、D中都包含不正确的成分,正确选项为B。
2. (2017·课标Ⅱ卷)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专题九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解析:A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所以中国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故选A项。
B、D两项与修史无直接联系。
C项中“传承文明”符合题意,但“开拓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3泉州质检)铁观音是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据此回答2~3题:2.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
可见中国茶文化( )A.为中华文化所特有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源于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解析:C “发乎神农……盛于宋代”说明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糅合了……芬芳而甘醇”说明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故选C。
事实上,中国茶文化已传播到世界各地,故A错误;B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文化源于实践,D 错误。
3.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
不但有其他乌龙茶茶汤过喉徐徐生津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的“喉韵”感受,而且有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的独特韵味,被称之为“观音韵”。
从中可以悟出( )A.铁观音的特有韵味是保持其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B.不同茶种之间的联系是促进茶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C.铁观音的特有韵味通过乌龙茶的共有韵味表现出来D.铁观音等茶种的特有韵味之和构成乌龙茶的共有韵味解析:A 题干主要说明铁观音作为乌龙茶极品的独特韵味,A正确且符合题意。
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共性通过个性体现出来,C错误;铁观音与乌龙茶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D错把个性与共性关系说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排除。
4.(2013宁德质检) 2013年福建省第二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霞浦县举办。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文化强国

感 悟 高 考
3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 结合思路带文化交 流等考查。(2)结合科技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结合先进人物事迹,考查弘扬主旋律文化,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
栏 目 链 接
国建设等知识。
栏 目 链 接
C.坚守职业的信念 D.永不言败的精神
感 悟 高 考 解析 B 项观点与题意相符,故入选。 A 项观点与题 意不符,题中不仅强调刘盛兰个人的作风,而是强调 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故排除。 C项观点与题意不符,
栏 目 链 接
题中没有涉及职业信念,故排除。D项观点与题意不
符,题中没有涉及刘盛兰遭受挫折与失败,不能体现 永不言败的精神,故排除。
感 悟 高 考
网络构建
栏 目 链 接
感 悟 高 考
整合指导
1 . 对本专题知识的复习,首先,要注意把握中华
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掌 握:一是弘扬中华文化,要注意掌握中华文化的特点;二
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明确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2.复习本专题时要牢牢抓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这一知识点。同时, 学生还要注意掌握大众文化与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
感 悟 高 考 5.(2014· 福建卷)下图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 从图中可推出( B )
栏 目 链 接
感 悟 高 考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解析 根据图表曲线,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阅读增速 慢,数字媒介增速快,A项和曲线结论相反,排除。 C项和材料无关,没涉及人均阅读量。D项和材料无 关,图表看不出数字媒介阅读更重要。
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强化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总复习强化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考点强化练十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
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着的手。
“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这表明()①互助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④文化的发展能推动经济的繁荣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②当选;③与材料主旨不符;④错误,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繁荣。
答案:A2.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逆读: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古典诗词不是不可以逾越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文化的发展,①不选;中国奇特的回文诗体现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②正确;仅古典诗词就有着回文诗等多种形式,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正确;“兼收并蓄”指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材料与之不符,④不选。
答案:C3.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
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①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②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③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④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观念创新以及禅文化的新价值,①不选;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延续至今,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②正确;“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体现了禅文化具有包容性,③正确;④不科学。
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真题及解析

高中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真题及解析一、判断题1.(2020年1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这一名言强调的是奋斗精神。
2.(2019年4月)“嫦娥”“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的涌现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
3.(2019年6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2018年11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5.(2018年4月)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是“红船精神”的内涵之一,它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2017年11月)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7.(2017年4月)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8.(2016年4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选择题9.(2020年7月)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为拯救生命不怕牺牲、逆行而上;科技工作者为研发疫苗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武汉人民为顾全大局不畏疫魔、坚守封城;全国人民为战胜疫情团结一心、守望相助。
这体现了①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②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③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2020年1月)发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而发源于西南地区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这主要体现了A.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B. 异域文化,精彩纷呈C.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11.(2019年6月)“墨子号”量子卫星飞向太空、“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影像图,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的A. 伟大创造精神B. 伟大奋斗精神C. 伟大团结精神D. 伟大梦想精神12.(2019年1月)《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这些史书,记载了大量的史实,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核心考点一纵向角度__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题组二 预测1结合具体的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综合考查学生对文化功能的理解 1.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为民服务中心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有 的设立了村文化点,宣讲脱贫故事、进行公示评比,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 志向;有的打造农家书屋、组织集体读书学习,培育文明风尚,改变陈旧 习俗;有的建起了文体广场、开设棋艺室,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丰 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这说明,建设乡村为民服务中心( ) 答案:C ①能够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②可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能够发挥优秀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6)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 (2)人民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 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3)核心: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 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 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是5G+AR的技术,节目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
台上。这个节目在2021年春节期间火爆刷屏。这启示我们( )
①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D
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才能展现其魅力 解析:①错误,社会
③创新思维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真题研练·衍生预测
高考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结束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①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 个方面。 ②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精神支柱 。 ③内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 具体 的。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 具体内涵 。 ④新时期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 一。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 爱社会主义 本质上是一致的。
结束
(2)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求同存异: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 和睦相处 。 b.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的 积极成分 。 ②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
[特别提醒] 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结束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
联 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 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 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 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结束
[典例感悟] (2016· 浙江 4 月选考)“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 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 大备、流派纷呈。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 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 华文化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 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
2020年高考政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试题分类解析 必修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020•广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A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选A。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明显错误,故排除BD;“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题目中没有涉及,故排除CD。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反映了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故选A。
2.(2011•福建)“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A【解析】“双百”人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说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烧越旺,选项A合乎题干要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D项说法错误。
在当代中国指引方向的是马克思主义,C项排除。
3.(2020•江苏)历史上。
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C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 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南剧北唱、北戏南演,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渐趋融合,所以①④选。
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得益于文化市场的调节,不是“时尚流行”。
因此,③入选,②不选。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价特点——我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北京卷,2)“一字一图画,一语一境界。
”中文优美、简约、深邃、博大,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化。
中文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国际官方语言文字之一,联合国设定每年4月20日为“中文日”,取典于仓颉在“谷雨”时节造字的传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展现了文化多样性②语言文字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钥匙,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③汉字产生于中国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全人类共同财富④“中文日”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扩大中文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发源于中华大地的围棋是一项将智力、体力、品质、意志融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湖北乃古楚之地,而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人的肺部五行属金,火克金。
而荼毒人类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惧怕高温,火神正好能驱瘟神,于是“火神山”之名应运而生。
雷神山也有相应的中国民俗文化的传说: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
凡有违背人伦法理且犯下不可饶恕罪责者,则将遭受五雷轰顶而毙亡。
关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命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火神和雷神是封建思想残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属于落后文化,应加以取缔或剔除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鼓舞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信心③“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包含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坚定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基因,恢复传统文化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4.2021年教育部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中包括强基计划专业的古文字学,特别引人注目。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专题达标检测(九)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专题达标检测(九)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选择题1.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如图)。
这主要说明()A.汉字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B.汉字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C.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D.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解析:选D题干中“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结合对“途”字的认识,可知强调汉字具有表意功能等,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软实力,A项不选;B项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C项错误。
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献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量丰富④中华民族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C《尚书》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①正确;《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正确。
3.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油画的很大影响。
但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③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③入选;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入选;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九)一、选择题1.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
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应和着民族和时代的情感需要,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①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情趣②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哲理内涵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
中国花鸟画经久不衰,在于其以独特性和丰厚的内容,不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②④入选;中国花鸟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丰富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改变,①不选;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不选。
2.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
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
材料说明()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不选;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③不选;①②符合题意且正确。
3.(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因稷门而名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园地。
思想的活跃、创造的丰盈、包容的宽厚……“稷下学宫”孕育的思想光芒,散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
沿着这样的文化脉络,中国人民始终扎根生活、秉笔直书,为世界文化贡献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③文化的统一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稷下”文化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源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③说法明显错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源头是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创造的丰盈、包容的宽厚”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①②符合题意。
4.2022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将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会徽“潮涌”的设计体现了()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质②文化在交流中得以创新与融合③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
会徽融合各种不同性质的要素,将杭州的人文底蕴和城市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质,①正确;会徽表现的是杭州特色风物,说明了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④正确;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5.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五四运动”不只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如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
这表明()①不同时代,爱国主义的要求是不同的②五四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③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④弘扬五四精神旨在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
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①错误;“五四运动”不只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如今,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这表明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五四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③符合题意;弘扬五四精神,其目的并不是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精神,④错误。
6.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之所以要结合时代特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因为它()①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现实要求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
要结合时代特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是因为它“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现实要求”,①不选;②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表述不正确;③④符合题意且正确。
7.“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
”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品质,必定是爱国情怀。
和平年代,爱国已不是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去做力所能及之事,表达内心爱国之情。
例如辛勤劳动、建设祖国,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等。
这表明()①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③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④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和平年代,爱国已不是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去做力所能及之事,表达内心爱国之情,这表明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时代,其具体内涵要不断丰富和发展,②④正确;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①中“始终是一致的”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8.(2020·山东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礼者,天地之序也。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
由此可见()①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显示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②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③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实现爱国主义的具象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
材料未涉及大众传媒,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②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实现爱国主义的具象化,③④入选。
9.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之中,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发源于民间的徽派建筑,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
这表明()①文化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发展②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思想性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之中,这表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③正确;徽派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④正确;①②观点是错误的。
10.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①表明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②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而不是由自然环境决定,①不选。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二十四节气”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②入选。
“二十四节气”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
“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④入选。
11.我们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而当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这表明()①爱国主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③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③④B.②④C.①②D.②③解析:选C。
五四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与当今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虽有不同,但都强调要积极投身爱国主义的具体行动,这体现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符合题意;不论是哪个时期的爱国主义,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①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未体现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地位,④不符合题意。
12.当年,无数抗战英雄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抗战精神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②抗战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个主题③抗战精神因超越历史条件而具有永恒性④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从材料可以看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无不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爱国主义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②④入选;①夸大了抗战精神的作用;抗战精神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100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把最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
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
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你对“爱国”的认识。
解析: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根据材料的表述,可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以及当代青年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的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是中华儿女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