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生涯规划、辅导技巧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cb868f6f705cc1755270977.png)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以及时下中学生青春期提前,其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加显得紧急、迫切,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障碍在现行的中学教育体制中,绝大部分中学都在抓升学率、分快慢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
学生学习负担重,考试分数及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无法完成作业,成绩较差。
无论教师和家长如何要求,都难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实际上是一种“习得性无助”。
他们当初也跟其他同学一样充满热情,但是由于学习上一时的失利(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完成作业等),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应有的理解,相反却遭到了斥责,甚至体罚,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就使其“学会”了挫败和无助感,长此以往,必然使其丧失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无助感的泛化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生活无力综合征。
2.性心理问题青春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变化都极大,心理学上把他们称作“边缘人”。
这时的他们,身体的发育迅猛。
“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如:男孩开始变声、出现遗精现象;女孩开始形成乳腺、出现月经现象等。
性生理不断发展,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好感,但由于学校及家庭对性教育的滞后,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地引导,对性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迷茫和困惑,甚至走上越轨、犯罪的道路。
性障碍已成为中学生最常见、最难以启齿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3.自我意识问题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对事物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观点,不愿盲目遵从,自我意识逐步发展,但此阶段的中学生正是从儿童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呈波澜起伏状,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无法正确把握,看待问题容易固执己见、片面化和绝对化。
由于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结构,他们从小没有兄弟姐妹,一个人独享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祖父母的溺爱,使得幼儿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强化而固着下来,成为一种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务中,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私和狭隘的弱点。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ba1c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a.png)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法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对许多事情似懂非懂。
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被别人爱着、宠着。
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初中生面对的研究任务繁重,需要适应新的研究方式。
同时,他们还要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有些孩子还要面对家庭变故。
面对这些变化,有些孩子显得无所适从,担心害怕。
久而久之,这些问题可能会发展成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研究和生活。
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现在的中学生特别重要。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需求迫切。
他们珍视自己的荣誉,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
当他们意识到有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怖。
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
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会非常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会非常敏感。
2)完美主义倾向这类少年自我要求甚高,凡事求好心切。
大部分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但总希望自己能够研究更好,次次拿“第一”。
例如:考试前,规定自己每科得复三次以上。
倘若考试结果分数没有达到预期理想,往往自责甚深。
越是重要的考试,其压力越大,考试前甚至出现失眠、头疼与腹泻等症状。
有这一类的学生会主动选择求助于心理医生来帮助他们采取更好的方式提高自己,挖掘潜能。
而另一些这类的学生会陷入恶性循环,越来越糟糕。
3)研究厌倦感长期不间断的研究会导致这种厌倦情绪。
它使人脑细胞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学业效率下降,反过来又再加重了对研究的厌倦感,形成恶性循环。
4)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人们对当前活动或者未来活动的预想而产生的焦虑,带有不愉快的适应行为。
它表现为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
焦虑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在实践中得的一种经验。
因此,它带有很大的认知成分。
对考试的态度认识会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久经沙场的中学生对此并不陌生。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622b5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f.png)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和方法: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变化,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中学时期是孩子面临诸多压力的阶段,例如学业压力、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等。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帮助中学生应对心理困境,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了解中学生心理需求1. 对个体差异保持敏感:每个中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背景,需要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2. 鼓励表达情感:创造一个开放、宽容和无批评的环境,让中学生有机会诉说内心烦恼与忧虑。
3. 确保保密性:建立起受信任的关系,确保所提供的咨询内容得到保密处理。
二、积极倾听与沟通1.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互信与尊重,并主动倾听学生观点。
这能够为给予学生心理支持打下坚实基础。
2. 使用非言语沟通:借助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来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
这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援助。
三、促进健康心态1. 激发兴趣爱好:鼓励中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多元化的兴趣。
这有助于调节情绪,并提升自尊心。
2. 引导积极思考:通过正面故事、案例或实践活动,引导中学生从积极角度看待问题,并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应对学业压力1. 制定合理目标:帮助中学生设定可行且具体的目标,鼓励他们分步骤地完成任务,以减轻压力并增强成就感。
2. 提供时间管理技巧:教导中学生如何规划课业时间,在保证休息和娱乐的同时有效安排学习。
五、处理人际关系挑战1. 培养友善互助意识: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小组讨论等活动来加强中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意识。
2. 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教导中学生积极沟通,妥善处理矛盾,并培养友好、尊重他人的态度。
结论:中学生心理辅导是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困境并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工作。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通过倾听、沟通和促进健康心态等策略来提供有效支持十分重要。
同时,合理应对学业压力和处理人际关系挑战也是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部分。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a3918f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9.png)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学生前途的坎坷使他们面临着十分棘手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
们的健康、学习和发展。
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是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比较焦虑
比较焦虑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是因为他们把自己与别人放在同一
水准线上,而产生内在的焦虑与压力。
如何缓解比较焦虑的应对之道:
1、首先,要保持正面的心态,并且逐步拓宽自己比较的范围,然后把自己一
步步地与众不同;
2、鼓励自己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些肯定的评价;
3、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增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也有助于知晓自然
位置;
4、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参加些锻炼,给自己放松身心
的空间,也能帮助减轻焦虑感。
二、孤独感
孤独感也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孤独会使他们充满情绪上的苦闷以及
抑制社会行为的执行力。
改善孤独感的应对之道:
1、安排好合理的学习和生活,和朋友、同学密切联系,逐渐增加参加各种社
交圈子的活动;
2、平日多学会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加重自己的交友能力;
3、去参加共同的社会活动,扩大社会人脉和社交圈范围,多出去走走,增加
机会;
4、及时放松,利用大自然的乐趣缓解压力,锻炼身体,也有助于减轻孤独感。
上述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他们需要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用
心思考,从三个角度:心态、自信和成长等来处理,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以期解决问题,改变心理,振奋精神,实现进步。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05b45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1.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因为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变化阶段。
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应对策略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过大:中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长时间的压力累积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引发焦虑、抑郁等问题。
2. 自卑心理:中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形成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等方面持有较高的自卑情绪,容易受到同伴的评价影响而产生自卑心理。
3. 社交障碍:由于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应和恐惧,中学生常常与人交往不融洽,表现出内向、孤独等问题。
4. 迷失自我:社会的变革速度加快,中学生面对的信息标准繁杂,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迷失自我,导致自我认同感不强。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为了保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1. 创设适合中学生成长的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应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长应与中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对他们的需求和困扰给予关注和支持,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的示范行为来引导他们。
3. 设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中学生应对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过分追求完美,合理设置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底线,以减少过大的心理负担。
4. 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培养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参与各类活动并取得成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心理健康。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除了上述应对策略,还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1. 寻求适当的帮助: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往往超出自身能够应对的范围,因此寻求适当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2.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运动可以缓解中学生的紧张情绪,释放压力,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b24619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d.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人们适应环境、调整情感、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变的能力,对中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 学习压力中学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大,这使得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尤其是在高一和高二这两个重要的学习阶段,中学生需要应对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期望和压力,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情感困扰青春期是中学生情感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外貌和性格产生质疑,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恋爱、友谊等社交关系的发展也会给中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扰。
3. 兴趣失衡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很多中学生在课业和兴趣爱好之间很难平衡。
有些中学生因为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感到迷茫和痛苦,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4. 自我认知不足青春期是中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些中学生缺乏自我认知,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容易感到迷茫和困惑。
二、应对策略和建议对于学习压力大的中学生,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学业压力。
老师和家长也要改变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分要求,给学生适当的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时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情感辅导活动,提供一个让学生宣泄情感的平台,同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家长也可以多加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提供更多的兴趣拓展课程,同时要平衡学业和兴趣之间的关系。
家长也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自我认知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
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总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a4e0a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9.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改革,中学生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1. 学习压力大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和激烈的竞争压力,经常需要参加各类考试、测试,追求升学和高考成功,这些高压的学习环境让中学生感到焦虑和紧张,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 家庭关系复杂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中学生的家庭关系也变得复杂多样,很多中学生面临着父母离异、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造成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3. 自我认知不足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往往面临着自我价值感不足、自卑等心理问题。
4. 人际关系困扰中学生群体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来自同学、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困扰,比如欺凌、排斥等问题,也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观念。
2. 动态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搭建沟通的桥梁。
3. 促进家校合作家庭是中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学校应该积极促进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增强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4.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积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校和家庭应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教育他们正确解决问题、学会拒绝和表达等技能。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848d5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7.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一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由于学习压力、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期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1. 学习压力大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着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学业负担沉重。
社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承受巨大的压力。
2. 家庭关系紧张许多中学生家庭都处于单独子女或独生子女家庭,家里的期望和压力很大,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给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3. 人际关系复杂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自己的外貌、能力、成绩等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加上青春期的变化,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容易产生压力和焦虑。
4. 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中学生往往在社会适应上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他们很难做到自如地与人交往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消极情绪等,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正确对待学习、考试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对抗各种不良情绪。
2. 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家长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应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指导和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家庭氛围要和谐温馨,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3. 加强班级心理辅导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课程,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9f555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5.png)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一、常见中学生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责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研究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研究能力,难以应对挫折。
此外,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神经症性问题也是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了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XXX的XXX老师提出了九个标准,包括身体感觉舒适、能够控制情绪、智力水平与年龄相符、个性特征健全、应对压力的方式适当、生活理想和目标符合实际、有合理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自信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二、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原因,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和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
重大生活事件包括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等的事件,如父母离异、家人过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以求助者为核心,包括朋友和家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包括早晨睡懒觉、生活黑白颠倒、夜里睡不着、白天无精神等。
认知因素包括个人成长史、自我认知系统、内心世界的持久偏见、负性情绪记忆、心理发育停滞等。
三、心理问题的干预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包括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
在干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青少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e724d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7.png)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小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浅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应策略
![浅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应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c9008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2.png)
浅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应策略引言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进入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自我认知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开展产生了不可无视的影响。
因此,理解并针对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对应的策略和建议,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中学生面临着大量的学业任务、考试压力和升学压力,往往感到焦虑和压力巨大。
对策: 1. 设置合理的学习方案和目标,将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局部,逐步完成。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定时休息、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3. 寻求帮助和支持,向家长、老师或同学寻求指导和鼓励。
4. 学会放松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运动、音乐、艺术等。
二、人际关系问题中学阶段是人际关系不断变化和开展的时期,中学生经常面临着友谊问题、同学关系紧张等人际关系问题。
对策: 1. 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主动与他人交流、倾听别人和尊重他人等。
2.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想法。
3. 参加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4. 学会处理冲突,开展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尽量防止和他人产生争执。
三、自我认知问题中学生正在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的问题。
他们容易对自己的外貌、才能和能力产生疑心和自卑感。
对策: 1. 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重视自己的成就和努力。
2. 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而不仅仅是外在表现。
3. 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培养自信心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4. 提供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信任。
结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其学习和开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及其对应的策略和建议,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开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ba91b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d.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中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健康状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困扰等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以下是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方面。
中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任务变重、竞争压力大,容易出现学习焦虑、自卑等情绪问题。
应对策略和建议是:1. 理性对待学习成绩:中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评估,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以免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学校的教学安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学习任务,避免过度压力。
3. 寻求适当的帮助:如果中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要过于自责和消沉,可以寻求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
中学生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友谊问题、欺凌问题等。
应对策略和建议是:1.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中学生应主动参与班级和校园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2. 学会处理冲突:中学生应学会有效沟通和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尽量避免对抗和暴力解决方法,多采用合作、妥协和让步等方式解决问题。
3. 建立支持系统:中学生可以寻求好朋友和亲密的家人作为心理支持,分享自己的困扰,并倾诉自己的烦恼。
1. 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中学生应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是正常的生理发展过程,保持积极的态度,接受自己的身体,并关注个人的内在成长。
2.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中学生应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多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3.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课程,教育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变化,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合理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困扰等挑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585ce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1.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业的压力不断增加,中学生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
本文将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卑心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对自己的外貌、智力、成绩等方面有着很强的自我评价。
他们往往会过分关注自己的短板,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二、焦虑与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交等方面的种种压力。
他们需要在学业、考试、选专业等方面取得好成绩,而这些都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社交焦虑也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表现,在同学面前失去自信。
三、情绪失控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波动,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忽然发火或者消沉。
他们常常情绪低落,丧失积极向上的动力。
四、交际困难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对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却很难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上信任度低、竞争心理重等问题,使得他们在交际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和建议:一、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尊重自己的努力,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合理分配学习与休闲时间中学生要做到学业与兴趣的平衡,要合理规划时间,不要过度追求成绩,适当安排休闲活动时间,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兴趣班、社团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机制中学生可以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与朋友交流等,以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和压抑情绪。
四、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中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社交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建立起积极的沟通机制。
可以参加一些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
五、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应该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力度,建立专业心理辅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生涯规划、辅导技巧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生涯规划、辅导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9a47c7e2e3f5727a5e962c1.png)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兴仁市凤凰中学郑玉超第一讲缓释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一、什麽是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和完全安宁。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个性的完整、和谐,能适应社会。
(刘维良,2000)(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乐于学习和活动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4、人格完整,自我协调5、有良好的意志品质6、能动地适应环境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1、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区概念”如果将人的精神正常比作白色,将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麽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
(岳晓东,1998)(图示如下)白色黑色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生存压力等(二)个人因素价值观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素质;行为方式;成长经历;我向性程度;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师的心理压力源1.多重角色冲突与自我的迷失2.社会转型时期的竞争压力3.工作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4.职业倦怠感5.对未来生存发展的担忧6.恋爱、婚姻、家庭的困扰四、缓释心理压力,增进身心健康1、立足现实,合理地给自己定位2、保持进取的人生精神3、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4、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5、及时调节不良情绪6、适时适度放松心情第二讲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 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21f4a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7.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中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状况,涉及到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身体变化等,关注、分析和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压力:中学生面临大量的学习任务、竞争压力和升学压力,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和担忧等负面情绪。
2. 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问题:中学生在身体、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在经历变化,容易出现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问题,对自己产生负面情绪和评价。
3. 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在同学、老师、家长和亲友之间都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冷漠、孤独、羞怯、冲突等问题。
4. 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还容易面临内心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
1.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中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成绩。
可以提供学习工具和资源,提供课外辅导等支持。
2.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心态:教育中学生要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乐观、自信和坚强的心态。
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情绪管理等方式来培养中学生的情绪能力。
3.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预防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4.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提供中学生心理支持和辅导的机会,让中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咨询和帮助,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5. 增强自我认同和自尊心:鼓励中学生关注自身的优点和潜力,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增强自信和自尊。
关注和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心态、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增强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等方式,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82ef7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7.png)
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及应对策略和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学业压力,他们需要在繁重的功课任务中追求好成绩,以满足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2.人际关系: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社交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适应同龄人之间的群体和个体关系,并与老师、家长之间建立健康、良好的互动模式。
3.身体发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快速,孩子们对自己的外貌、身体状况等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他们对自己的形象有较高的要求,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4.情绪波动:中学生面临各种困扰和挫折,如考试不理想、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问题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波动,情绪不稳定、易怒等问题时常存在。
5.网络依赖:中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丧失了与现实社会的交流能力,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等问题的影响。
以上问题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自卑、孤僻等不良情绪。
二、应对策略和建议1.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提供富有互动性的信息和知识,帮助中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问题,更好地发展自己。
2.建立支持体系:学校和家庭应建立业务齐全的心理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保护能力,教会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4.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应尽量减轻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身心的平衡。
6.引导合理使用网络:家长和学校应指导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会他们辨别信息真假,培养网络安全意识,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19cc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4.png)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学阶段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由于学业要求的增加、升学竞争的激烈,中学生常常感到学习压力巨大,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中学生可以利用番茄钟、时间管理工具等来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集中大量时间在学习上,造成压力过大。
2. 寻求帮助:中学生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同学寻求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减轻学习压力。
3. 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学习压力。
二、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友谊问题、同学冲突等。
这些问题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影响。
以下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1. 学会沟通与妥协: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妥善处理分歧和冲突,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2. 培养友谊:中学生可以主动交朋友,参加校园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3. 倾诉与寻求帮助:当中学生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可以向老师、辅导员或家长倾诉,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帮助。
三、自我认同问题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常常面临自我价值、身份认同等问题。
以下是解决自我认同问题的方法:1. 接纳个体差异:中学生要理解自己与他人存在差异的正常性,培养自信心,接纳自己的特点和不足。
2. 发展个人兴趣: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各类兴趣社团和学校活动,发展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特长,找到自我认同感。
3. 家庭支持:家庭应给予中学生支持和鼓励,与他们进行积极沟通,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观。
四、考试焦虑中学生常常面临着各类考试,而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减轻考试焦虑的方法: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学生可以提前规划学习进度,逐步复习,减少考试紧张感。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9535f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4.png)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初中生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发展阶段的学生,他们处在脆弱的心理状态中,因此在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因此,对于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情绪问题1.抑郁初中生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疲倦和对生活失去兴趣等。
这是由于青春期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所致的。
学校需要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如何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控制,比如适当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规律等,这些都能有助于改善情绪问题。
2.焦虑在各种竞争中,初中生会感到压力很大。
考试、家庭、社交等方面的压力会导致焦虑情绪。
学校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例如出现焦虑情况时,通过深呼吸和调节呼吸方式来缓解紧张的情绪。
3.愤怒初中生也会出现愤怒情绪。
这种情绪往往与外部环境有关,如与同龄人的竞争,学习成绩不如意等。
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班级和校内进行良好和谐的交流。
二、学习问题1.自我评价初中生需要建立自信和自尊,并主动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这些酸和改善这些劣势。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进步,让学生更正观念,增强自信和信心。
2.压力初中生需要应对学业上的压力。
学业压力包括考试、竞争和父母的期望等。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善焦虑和压力。
对于学习不如意的学生,学校应让其获得心理和学习上的支持,避免对他们造成过度压力。
三、社交问题1.人际关系初中生在交际中有时会遇到困难,如与同龄人交谈、和他们交流和建立友谊等。
学校应该鼓励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通过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不足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
2.家庭问题一些初中生家庭中有较大的问题, 如离婚、父母争吵等,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兴仁市凤凰中学郑玉超第一讲缓释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一、什麽是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和完全安宁。
⏹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个性的完整、和谐,能适应社会。
(刘维良,2000)(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乐于学习和活动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4、人格完整,自我协调5、有良好的意志品质6、能动地适应环境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点(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1、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区概念”如果将人的精神正常比作白色,将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麽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
(岳晓东,1998)(图示如下)白色黑色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生存压力等(二)个人因素价值观念;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素质;行为方式;成长经历;我向性程度;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师的心理压力源1.多重角色冲突与自我的迷失2.社会转型时期的竞争压力3.工作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4.职业倦怠感5.对未来生存发展的担忧6.恋爱、婚姻、家庭的困扰四、缓释心理压力,增进身心健康1、立足现实,合理地给自己定位2、保持进取的人生精神3、建立合理的认知体系4、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5、及时调节不良情绪6、适时适度放松心情第二讲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 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1.注意异常。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
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
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2.情绪反应异常。
(1)换一种想法。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
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
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
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
(2)掌握放松技术。
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3)合理发泄。
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
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
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学习困难。
4.人际关系紧张。
5.考试焦虑。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
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
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2.每天清晨醒来是,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第三讲把握学生心理,做好教育工作一、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及其心理适应身体的成长身体变化的心理适应(二)性心理的变化与性意识的觉醒⏹性心理的变化异性疏远期;异性吸引期;异性眷恋期;爱情尝试期⏹性意识的觉醒对生殖发生兴趣爱看描写性爱和爱情的文学作品意识到两性的真正差异开始关心自己的性别特征,注重容貌打扮产生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初恋的萌发(三)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与批判性逐渐提高抽象思维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个体的思维差异基本趋于定型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情绪的发展特点及消极心境的产生丰富多彩、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情绪表现的矛盾性情绪由易露、直白逐渐表现出内隐、文饰的特点,并逐渐趋于稳定易出现消极心境(五)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性的提高和成人感的产生自我认识更加客观、深刻有针对性的闭锁性强烈的自尊心表现出明显的反抗心理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更多地关心自己的未来发展和个性成长(六)人际关系的发展特点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开始相互有好感与父母关系的变化高中生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关系,反抗的成分逐渐减少二、青春期教育的思考(一)做好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工作(二)保持亲子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三)尊重青少年的独立人格(四)培养青少年自主学习的能力(五)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第四讲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1.学习方面:厌学;学习疲劳;学习/考试焦虑(1)厌学原因:当事人有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想获得好成绩;期望高,心理压力大;两个落差:初中与高中、理想与现实;人格发展不完善是厌学诱因,自暴自弃、易走极端、常推卸责任。
1、家庭环境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同他交流;对考试分数看得很重,期望高;教育方式简单粗暴2、学校成绩差而产生自卑心理;3、自身原因如发育较早,脸上长了青春痘,羞于见人辅导要点:1、要把学习障碍与智力落后(智商70以下)区分开;2、要把学习障碍与生理残疾(脑损伤)区分3、要把学习障碍与家庭变故、个人情绪障碍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区分开。
4、为快乐而学习。
5、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6、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名次,找准位置7、调整心态、适当降低目标。
(2)学习/考试焦虑如何调节和控制学习焦虑: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2、保持适度的学习焦虑,必须学会建立适当的抱负平。
3、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不要把失败看得太重;不要瞧不起自己;4、不要疏远他人,苛求他人;不要过度疲劳。
2.情绪方面:抑郁;易怒(1)抑郁原因:1.个人心理因素:高中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面临各种心身矛盾和众多的心理欲求,使其经常体验到失望、痛苦、悲伤、悔恨、激愤等负面情绪和严重的挫折感、不满足感,而其心理又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技巧;其次,一部分青少年具有性格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或冲动、过激、偏执、神经质的人格特质方法,其耐受能力差,一个普通刺激就难以承受2.外界环境因素:首先是学校生活压力,其次是社会教育环境。
第三,家庭影响预防抑郁症的发生的措施:1.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睡眠,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2.要求学生听听音乐、阅读书籍,释放心理负荷3.适当的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烦恼和不悦随风而去4.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辅导要点:大多数抑郁患者都有明显的自我负性评价。
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无用的、无能的、很差劲的,对自己没有信心。
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后,很容易夸大挫折,把后果想象的很严重,进而自我责备。
因此,引导学生从积极的一面去看问题,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欣赏自己的优点,实事求是地接纳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夸大,不自责,看到自己挫折背后的积极因素,树立积极改变现状的动机3.性心理方面:性别认同倒错;过度自慰4.个性、行为方面: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卑;怯懦;逆反心理;网络痴迷;强迫症(1)逆反心理原因:主观方面,青少年发展的特点所致;第二反抗期;好奇心;对立情绪心理上的需要。
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也往往导致逆反心理。
辅导要点:首先要顺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
其次,应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学生谈话应平等商讨。
第三,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
案例:张某,成绩中下,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很情绪化,好表现自己。
逆反心理十分严重,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激动的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有一次在家,因外婆说他拿了她的一百元钱而埋怨他,与外婆吵了起来,还骂了外婆,事后母亲知道了又狠狠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因此而几天不理母亲,并且在家不好好做功课。
原因分析:一是家庭原因,怕别人瞧不起他,而经常像刺猬一样竖起身上的刺来保护自己。
而母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较少,遇事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