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一依据细菌生长曲线,病原菌致病力最强的时期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案:B依据细菌生长曲线,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细菌数不增加的时期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案:A依据细菌生长曲线,病原菌形态染色特性最典型时期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答案:B为获得单个菌落而选择的培养基是()A固体培养基B半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都不是答案:A可用于观察细菌运动性的培养基类型是()A固体培养基B半固体培养基C液体培养基D都不是答案:B内毒素的成分是()A.脂多糖B.肽聚糖C.磷壁酸D.蛋白质答案:A由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裂解产生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抗毒素D类毒素答案:A与内毒素相比,外毒素具有的特性是()A.化学成分是脂多糖B.耐热C.毒性弱D.免疫原性强答案:D能够中和细菌外毒素的物质是()A.肠毒素B.内霉素C.抗毒素D.类毒素答案:C对病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复制方式增殖B.测量单位是μm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E.对抗生素不敏感答案:B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A.磷酸蛋白质类脂肽聚糖核酸答案:E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A.核衣壳B.核酸C.衣壳D.刺突E.包膜答案:B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答案:A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成分是()A.染色体B.衣壳C.壳粒D.核酸E.包膜答案:D对病毒体最正确的叙述是()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病毒核酸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答案:E裸露病毒保护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破坏的结构是()A.纤突B.芯髓C.衣壳D.囊膜E.膜粒答案:C不适合培养病毒的是()A.鸡胚B.易感动物C.传代细胞D.二倍体细胞E.肉汤培养基答案:E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A.糖类B.酶类C.核酸D.细胞壁答案:C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巴氏消毒B.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答案:A消毒灭菌时,常以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肉眼观察到的是()(2018年真题)(2.0)A、菌体形态B、菌体大小C、菌体排列D、细菌群体E、菌体结构正确答案: D2、存在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2.0)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进化抗原正确答案: D3、属于典型的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是(2.0)A、血清病B、结核菌素肉芽肿C、青霉素过敏反应D、新生仔畜溶血性贫血E、自身免疫复合物正确答案: D4、下列关于病原菌侵袭的主要方式中错误的是()(2.0)A、细菌的吸附力B、抗吞噬和定居C、促进扩散和转移D、减弱分泌与融合正确答案: D5、参与补体结合反应的抗体称为补体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主要是(2.0)A、 IgA、IgDB、 IgG、IgDC、 IgE、IgAD、 IgG、IgME、 IgM、IgD正确答案: D6、对炭疽杆菌最易感的动物是()。

(2015年真题)(2.0)A、猪B、牛C、犬D、鸡E、貂正确答案: B7、益生元有()作用(2.0)A、促进消化B、增长体重C、促进菌群D、致病正确答案: A8、属于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是()(2.0)A、酸类B、毒素C、色素D、维生素正确答案: A9、确定某种动物疫病封锁期长短的重要依据是()。

(2009年真题)(2.0)A、最长潜伏期B、最短潜伏期C、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E、转归期正确答案: A10、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2018年真题(2.0)A、单核 -巨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 NK 细胞D、 B细胞E、 T细胞正确答案: D11、细菌移植左手持菌种管,全程在______附近操作()(2.0)A、 75%酒精B、温箱C、酒精灯D、通风处正确答案: C12、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2.0)A、衣原体B、立克次体C、支原体D、病毒正确答案: C13、当细菌死亡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的物质是(2.0)A、色素B、内毒素C、外毒素D、链激酶正确答案: B14、最适于对混合抗原组分进行鉴定的方法是()。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主要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 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 适应强易变异发展史:1 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 2 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第一章一,细菌的形态: 1. 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

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

多数球菌直径在0.5 ——2 微米;杆菌一般长1——5微米,宽0.5 —— 1 微米;螺旋菌一般长2——20微米、宽0.4 —— 2 微米。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

2 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3 类;球状,杆状和螺旋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二、(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

L 型细菌: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

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概念: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一一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

(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

苏教版《小升初科学总复习资料》-动物及微生物

苏教版《小升初科学总复习资料》-动物及微生物

专题1 生命科学领域第2 讲动物及微生物一、常见的动物(一)动物的特征1、几种常见动物的特征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二)动物的类型1、按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分类:(1)变态动物:青蛙、蚕、蝴蝶、蜜蜂、蚂蚁等。

(2)不变态动物:狗、羊、鸡、熊猫等。

2、按生殖方式分类:(1)卵生动物:蚕、蚂蚁、蜜蜂、蚯蚓、青蛙、鸡等。

(2)胎生动物:狗、猫、猪、兔子、人等,一般用哺乳的方式喂养。

提示: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3、按有无脊椎分类:说明: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的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2、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 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 多万种,约占80%。

(三)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经济价值:食物、皮毛等。

2、科学研究价值: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3、欣赏价值:宠物狗、宠物猫等。

4、药用价值:鹿茸、蜈蚣、蜂王浆等。

二、微生物(一)定义及分布1、定义: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头、足、眼睛,也没有根、茎、叶;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2、分布: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生活着微生物。

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岩石里。

说明:1675 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第一次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人类敲开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二)水中微生物注意:1、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2、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制作微生物标本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也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脱脂棉纤维。

动物微生物学知识

动物微生物学知识

动物微生物学知识简介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微生物的科学,主要包括动物肠道微生物学、动物体内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应用、动物体内致病微生物的传播及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动物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以及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动物微生物学的知识。

动物微生物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可以存在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不同部位,并与动物形成共生关系。

在动物体内,微生物与宿主动物相互作用,对宿主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影响。

动物肠道微生物动物的消化道是微生物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其微生物群落组成称为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对于动物的营养吸收、免疫系统发育和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纤维、合成维生素和酶,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肠道微生物也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对抗致病微生物的入侵。

动物体内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常见的有乳酸菌和酵母菌等。

益生菌可以通过抗菌活性、竞争性排除、调节免疫反应等方式来保护宿主。

在动物生产中,适当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消化吸收率,减少百分率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动物体内致病微生物动物体内也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动物的感染和疾病。

常见的动物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并对其免疫系统和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一系列的疾病症状。

动物微生物学的应用动物微生物学的研究对于动物健康的维护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一些动物微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免疫功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态。

在动物饲养中,添加益生菌可通过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细菌变成细菌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称为原生质体4.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6、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

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7.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见于革兰阳性8.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9. 细菌生长曲线:在培养基中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对数为纵坐标得出的曲线。

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10.空斑:把单层动物细胞上覆盖一薄层琼脂进行培养,如某一细胞感染有病毒,则增殖后的病毒粒子只能扩散至邻近的细胞,最终形成一个与噬菌斑类似的空斑。

再染色,可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

11.SPF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

12.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13.毒力:同一病原体不同菌株间的致病能力有所差异。

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用毒力表示1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5.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

兽医微生物学资料

兽医微生物学资料

§1.书本知识点:一、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 和RNA 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

病毒属之。

二、细菌基本形态与排列状态三、细菌的特殊状态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生长繁,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处于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仍具有毒性.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四、物质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五、菌落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六、细菌培养基及分类(一)、细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理。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 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弧菌、螺旋菌 球菌:杆菌:螺旋状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二)、分类①、按营养组成的差异1.基础培养基: 基本营养成分2.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子等②、按状态的差异1.固体培养基: 1.5%~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

2.半固体培养基: 0.5%琼脂,作穿刺试验。

3.液体培养: 扩增纯培养的菌体。

③、按功能的差异1.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察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如何,从而鉴别细菌。

2.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有答案)

《动物微生物》复习题(有答案)

2007年中专班《动物微生物》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分布广,结构简单、繁殖快,个体小,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结构的微小生物叫微生物。

2、自养菌:具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强,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作为碳源,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复杂的有机碳化物的细菌叫自养菌。

3、异养菌:没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差,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碳化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复杂的有机碳化物供自身利用的细菌叫异养菌。

4、培养基: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和各种营养物质合理地配合在一起,制成的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

5、干扰素:是机体活细胞爱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糖蛋白。

6、菌落: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表面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7、噬菌体:是一些专门寄生于细菌、放线菌、真菌、支原体等细胞中的病毒。

8、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的过程称传染或感染。

9、消毒:利用物理化方法杀灭物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

10、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法。

11、免疫:是生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物质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维护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反应,也是动物正常的生理机能。

12、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13、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4、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做出的过于强烈或不适当的,并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免疫反应。

15、疫苗:利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制成的,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二、填空题:1、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复习材料

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复习材料

选择、判断题绪论1.细菌属于()A、非细胞型微生物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D、以上都不对2.病毒属于()A、非细胞型微生物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D、以上都不对3.真菌属于()A、非细胞型微生物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C、真核细胞型微生物D、以上都不对4.下面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病毒B、细菌C、真菌D、支原体5.下面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病毒B、细菌C、衣原体D、支原体6.下面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真菌B、螺旋体C、放线菌D、立克次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培养1.细菌形体微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B、㎝C、nm D、µm2.下面()不是细菌的形态A、球形B、杆形C、方形D、螺旋形3.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磷壁酸B、肽聚糖C、脂蛋白D、脂多糖4.青霉素能阻止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物质的合成。

A、磷壁酸B、肽聚糖C、脂蛋白D、脂多糖5.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

A、磷壁酸B、肽聚糖C、脂蛋白D、脂多糖6.下面不是细菌的一般结构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菌毛7.下面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的是()A、细胞壁B、鞭毛C、荚膜D、芽孢E、菌毛8.革兰氏染色的第三步是()A、用结晶紫染色 1-2分钟B、水洗加碘液1-2分钟C、石碳酸复红复染1分钟D、95%乙醇脱色30秒9.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鞭毛C、荚膜D、芽孢E、菌毛10.不具有吸附功能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鞭毛C、荚膜D、菌毛11.不具有吸附功能的细菌结构是()A、细胞壁B、菌毛C、荚膜D、芽孢12.细菌以休眠体形式存在的是()A、菌毛B、鞭毛C、荚膜D、芽孢13.在干燥的条件下,一般可存活10年以上的是()A、细菌B、病毒C、芽孢D、真菌14.大多数细菌适合的培养PH值是()A、3~5B、7.2~7.6 C、8~9 D、11~1215.大多数细菌适合的培养温度值是()A、25℃B、30℃C、37℃D、40℃16.大多数细菌属于()A、微需氧菌B、3专性需氧菌C、专性厌氧菌D、兼性厌氧菌17.多数细菌代时为()A、3~5小时B、20~30min C、1天D、1个月18.细菌数量增加最快的是()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19.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生物活性比较典型在()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20.细菌的芽孢、外毒素和抗生素一般在()形成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21.细菌一般要培养(),才可见细菌的菌落。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1.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微生物分为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四类。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多为单细胞或多细胞。

在动物中,真菌主要引起皮肤和黏膜的感染。

-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可以分为不同形状和染色性质。

细菌感染可以引起动物的多种疾病。

-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动物的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如疟疾和血吸虫病。

2.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初的免疫防御机制,根据病原体的共有特征来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免疫防御机制,它依赖于机体对抗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和免疫因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

3.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病原体:-细菌病原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引起皮肤和黏膜感染,如猪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更为严重,如布鲁氏菌和鼠疫杆菌。

-病毒病原体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

DNA病毒引起的感染如乳腺炎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引起犬小病症。

RNA病毒引起的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真菌病原体主要引起动物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如马皮癣菌和犬孢子菌。

-寄生虫病原体包括原虫和蠕虫。

原虫如犬心丝虫引起犬心丝虫病。

蠕虫如尖线虫和圆线虫引起动物的弓形虫病和阴道线虫病。

4.免疫学中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依赖于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主要针对感染的细胞和病原体。

-体液免疫依赖于B细胞和抗体的活性,主要针对体液内的病原体。

-免疫记忆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特征,即在第一次感染后,免疫系统可以记住病原体,并在再次感染时有更快、更有效的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另一种特征,即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具有免疫忍受性,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21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研究技术。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细胞微生物学。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 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及医用微生物。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动物微生物学

动物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及实验部分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等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5、鞭毛:大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的表面长出的由蛋白质组成的长约150~200um 线状物,称为鞭毛。

6、菌毛(纤毛):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菌体表面还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长度较短,直径较细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或纤毛。

7、芽孢:一部分杆菌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8、细菌呼吸:凡是由细菌引起,使代谢基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释放能量供细菌生命活动利用的生物)化学过程。

9、热原质: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将其注入人和动物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这种物质称为热原质。

10、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1、支原体(霉形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2、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3、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4、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15、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16、有性繁殖: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17、病毒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而且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18、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小体,称为包涵体。

兽医微生物复习

兽医微生物复习

绪言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填空题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2、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

3、巴斯德(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重大贡献是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4、微生物学形态学期的代表人物是吕文虎克。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6、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7、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三、选择题1、显微镜的发明人是(A )A、Antony Van LeeuwenhoekB、M..knoII E. ruskaC、Jjoseph ListerD、Edward Jenner2、微生物是最小生物的总称、但不包括(D )A、螺旋体B、立古次氏体C、衣原体D、原虫3、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D )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4、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5、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原核生物的7种类型:细菌(狭义),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

A、螺旋体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C、不具备细胞微小生物D、体形小小于1um的生物E、以上均是是错误的7、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物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E )A、核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8、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E )A、衣原体B、支原体C、立克次氏体D、放线菌E、病毒第一篇总论第1、2章细菌形态和结构;细菌生长繁殖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

西大成人教育动物微生物学2在线作业复习题

西大成人教育动物微生物学2在线作业复习题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2题,35.2分)
1
炭疽杆菌的菌落特点是( )。

A菌落灰白色露珠状针尖大小,不溶血
B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产生金黄色色素
C菌落粗糙,呈颗粒、结节或花菜样
D灰白色、不透明、大而扁平、表面干燥、边缘成卷发状
正确答案:D
2
以下哪种细菌明胶穿刺培养2-3天,细菌沿穿刺线呈辐射状生长形成倒松树状( )? A炭疽杆菌
B链球菌
C多杀性巴氏杆菌
D猪丹毒杆菌
正确答案:A
3
巴氏杆菌感染不能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
A仔猪黄白痢
B禽霍乱
C牛出败
D猪肺疫
正确答案:A
4
下列哪种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

A布氏杆菌
B猪丹毒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炭疽杆菌
正确答案:A
5
在病毒感染后的恢复期及康复期,可以检测到( )。

A病毒蛋白
B病毒核酸
C病毒颗粒
D病毒抗体
正确答案:D
6
莱姆病的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的传播媒介为( )。

A蚊子
B硬蜱
C螨虫
D跳蚤。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1、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检测新城疫病毒抗体的血清学方法是A、琼脂扩散试验B、蚀斑中和试验C、血凝试验D、血凝抑制试验答案:D2、细胞壁缺损或没有细胞壁的多形细菌称为()A、L 型细菌B、球形菌C、弧形菌D、螺形菌E、杆形菌答案:A3、关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在鸡胚增殖B、主要感染鸡C、病毒通过气雾及污染的饲料传播D、对产蛋鸡影响不大答案:D4、关于病毒复制描述错误的是()A、的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的B、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借助宿主的酶系统完成的C、在宿主细胞中分别合成其基因及蛋白质D、最后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E、以上均不对答案:E5、病毒基因组具有肿瘤基因的是()A、疱疹病毒B、细小病毒C、腺病毒D、逆转录病毒答案:D6、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的结构是()A、S 层C、细胞壁D、细胞膜E、细胞质答案:C7、关于芽孢描述正确的是()。

A、在机体内形成B、所有细菌均可产生C、加热容易杀死D、一个芽孢只能萌发成一个菌体E、一个芽孢只能萌发成多个菌体答案:D8、关于“减毒活菌苗”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剂量较小B、需多次注射C、影响动物产品品质"免疫期较长D、需要加入佐剂答案:A9、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答案:D10、产气荚膜梭菌“暴烈发酵”牛乳机理()A、分解牛乳中的蛋白质B、分解牛乳中的乳糖C、分解牛乳中的乳脂D、分解牛乳中的氨基酸答案:B11、病毒的那种检测方法不是血清学检测()A、HA_HI试验B、抗体标记技术C、核酸检测技术(PCR)D、中和试验12、大肠杆菌分离培养首选下列哪种培养基()。

A、伊红美蓝琼脂B、SS琼脂C、麦康凯琼脂D、血琼脂答案:C13、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A、参与物质交换B、参与呼吸作用C、维持细菌外形D、合成和分泌作用E、供应细菌运动所需能量答案:C14、关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冠状病毒B、经消化道侵入机体C、3周龄以下仔猪感染死亡率较高D、不能用RT-PCR进行鉴定答案:D15、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A、核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答案:E16、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拮抗关系D、共生关系答案:C17、下列关于血吸附描述错误的是()A、血吸附是血凝作用的特殊形式B、血吸附可以用于病毒的检测C、血吸附将红细胞吸附于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D、非洲猪瘟病毒可以用血吸附进行检测E、所有的病毒均可用血吸附进行鉴定答案:E18、猪细小病毒是()的病原体A、猪呼吸综合症B、猪高热综合征C、多器官广泛出血D、母猪繁殖障碍答案:D19、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主要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发展史:1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2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第一章一,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

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

多数球菌直径在——2微米;杆菌一般长1——5微米,宽——1微米;螺旋菌一般长2——20微米、宽——2微米。

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

2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3类;球状,杆状和螺旋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二、(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

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

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概念: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

(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

(4)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6)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包涵体:一般认为包涵体是病毒与细胞作用后的斑块,其中有病毒粒子。

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囊膜、刺突。

四、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放线菌:是一类单细胞有分支的原核微生物它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

2、螺旋体: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和原生虫之间,是一群细长、柔韧、呈波状或螺旋状弯曲能活泼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

3、霉形体:又称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他和病毒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又与细菌像似,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繁殖4、衣原体:它是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易感动物体内或培养细胞上的微生物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5、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其形态和繁殖方式近似细菌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第二章一微生物化学组成:水分,干物质干物质:无机物(钾、钠、钙、镁、硫、磷、铁及锰),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其他有机物)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1、水,水是各种生物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

水是良好的溶剂,微生物的营养吸收、渗透、分泌、排泄等都以水为媒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才能进行。

2、碳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碳化合物称为碳源(二氧化碳,石油、糖、脂肪等)。

碳源主要提供能量和组成菌体成分的原料3、氮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氮物质称为氮源。

主要提供合成菌体结构所需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4、无机盐,(1)磷:在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部分磷构成核酸、磷脂、辅酶、或辅基,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磷酸化过程(2)硫:硫氢基是许多酶所必须的。

其被氧化或与重金属结合时,酶的活性即消失。

(3)钠和钾:维持生物细胞和培养基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4)钙:钙离子可控制细胞的生理作用,变形杆菌合成蛋白酶时需要钙。

(5)镁与核酸结合成复合物存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胞浆膜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6)铁: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成成分5、生长因子,有些微生物虽然提供给他合适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但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一定量所谓的“生长因子”其种类很多,主要是B族维生素化合物这些因子多是辅酶或辅基主要成分。

三微生物营养类型1、光能自养菌:细菌内含有特殊色素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可在完全无机环境生长2、光能异养菌:这类微生物能以光为能源,利用有机化合物作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碳化合物3、化能自养菌:这类微生物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时产生的化学能,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碳源,以氨或硝酸盐作为氮源合成细胞中的有机物4、化能异养菌:微生物中绝大部分都以有机物作为碳源能源。

它们都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

四微生物细胞内外物质运输1、单纯扩散:环境中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渗透过程。

这种扩散取决于浓度梯度差。

2.促进扩散:是以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释放,加快营养物质运输速度。

以扩散梯度来驱动,不需要能量参与。

3.主动运输: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若干倍时,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运送,这种需要能量和透性酶的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4.基团转位:是另一种需要能量的代谢方式。

五.微生物合成产物:有机酸类,醇类脂类及芳香物质,维生素,抗生素,毒素,色素。

1.有机酸类:一些微生物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乳酸、醋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

2. 醇类脂类及芳香物质: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醇脂类代谢物质并放出芳香味。

3.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因子。

4.抗生素:许多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具有抑制和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和食品保藏。

5.色素:许多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及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色代谢产物,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

6.毒素:一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对人、畜有毒害作用的代谢产物。

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是微生物在生命过程中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内毒素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细胞死亡或自溶或人工为破坏后才释放出来。

六:细菌生长繁殖条件1.营养物质: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分、无机盐和蛋白胨。

有些还需要其它生长因子。

2.酸碱度:多数细菌在~的偏碱环境中都能生长。

3.温度:随菌种不同所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可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三种类型4.渗透压:细菌对渗透压有较大耐受力。

处于低渗环境中会因细胞膨胀导致细胞膜破裂而死,处于高渗环境中会造成胞浆大量脱水浓缩而引起质壁分离,生长被抑制。

因此细菌适宜在等渗环境中生长繁殖。

5.气体:需氧菌需在有氧、厌氧菌需在无氧环境之中生长繁殖。

有些细菌需在环境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才能生长或生长旺盛。

七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以横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八细菌的生长曲线:概念,将一定数量细菌接种到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其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的生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称为细菌生长曲线。

可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平衡期和衰老期。

1、迟缓期:处在迟缓期的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力增强,菌体产生足够量的酶、辅酶和一些必需的中间产物,其长短与菌种、菌龄、接菌量、培养条件等有关。

在发酵工业上为缩短生产周期,应尽量缩短该期,一般加大接种量和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

2、对数生长期:迟缓期后,细菌细胞代谢活动最旺盛,组成新细胞物质最快,细菌数成对数曲线生长,该时期的菌体形态最典型、生化特征最明显抵抗力最强,常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性。

工业生产多用该时期细菌作为菌种。

3、平衡期:该时期培养基内毒性代谢产物积累,营养物质消耗,以及其他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细菌繁殖速度减慢,部分细菌开始死亡,细菌数目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并出现芽孢。

4、衰老期:该时期细菌死亡率超过生长率,细菌总数不再增加,活菌数明显下降。

此时期细菌形态多异常。

以活细菌个数的对数变化为纵坐标绘制的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1)适应期——初:细菌数目不增加,体积增长快,后:个别菌体繁殖,个数少许增加。

曲线平缓,大量诱导酶的合成,缩短此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用处于对数期的活性污泥接种;(2)对数期——分裂快,数目增多,活菌数≈总菌数曲线直线上升此时细胞的大小、组成、生理特征等均趋于一致,代谢活跃,生长速率高,代时稳定,接种用的好种子,代谢、生理研究的好材料;(3)稳定期——储存物积累,养料消耗多。

芽孢形成,抗生素产生,繁殖速率下降,死亡速率上升,新增菌≈死亡菌,曲线平坦,发酵产物形成的重要时期(抗生素、氨基酸等),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4)衰亡期——菌体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死亡菌>活菌数,自溶,内源呼吸,曲线下降,一般不作应用。

九细菌培养特性1、培养基:培养基(Medium)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生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

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

分类:按物理性状,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按组成,非合成、合成和半合成培养基;按作用,基础、营养、鉴别、选择、厌氧培养基等.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

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称为菌苔。

2、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数真菌是以孢子生殖,孢子的形成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1、芽殖,成熟的母细胞上生长出一个称为芽体的突起,接着细胞核一分为二,一个留在母细胞内,另一个与其他物质一起进入芽体,使芽体逐渐膨大并成熟,母细胞与芽体相连处收缩,成熟的芽体便脱离母细胞成为新的个体。

新个体再出芽。

某些酵母菌如假丝酵母在繁殖旺盛时,芽体尚未与母细胞脱离时,芽体上又出芽,如此反复出芽,母、子细胞以及狭窄面积相连形成假丝状,称为假菌丝十病毒的增殖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不具备合成自身结构成分酶系统和能量,以高度寄生性增殖。

1、复制周期: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以自身核酸为模板以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病毒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许多新的成熟的病毒体,在已裂解宿主细胞、出芽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又开始另一个感染周期,这种增殖方式称作复制;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

2、复制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十一病毒的培养方法: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悬浮培养法、固定培养法、单细胞培养法)、实验动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