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1]

合集下载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空气净化达到10万级; 分洁净与非洁净走廊;
进入系统内物品严格消毒;
人员、物品单向流动。
其外部引入新的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 动物,又称近交系动物。
命名:封闭群由 2-4 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
的英文缩写命名,第一个字母需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 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称之间用冒号分开(这是近交系动物命 名中最显著的区别)。如:N:NIH-nu/nu LAC:LACA例外: wistar大鼠 ddy小鼠
营养与饲料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标准化实验动物必需有合理的营养和饲料供给。 合理营养是指要满足该种动物对各种营养素需要,并略有富
裕。
动物的食欲不同,对营养的要求不同。 同一种动物,不同品系对营养的要求不同。
同一品系动物,在不同生长期,对营养的需求不同。
要做到饲料的原料组成和营养成份的比例稳定、统一,这是
营养、饲养等符合规定的标准。
实验动物的分类
同基因型动物:
近交系动物 近交同类系动物 突变同类系动物 重组同类系动物 杂交F1代动物 不同基因型动物:封闭群
(一)近交系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历史 近交系动物的定义 经至少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 内所有个体都可以追溯到起源于第 20代或以后代 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近交系。经连续20 代以上亲代与子代交配与全同胞兄妹交配有同等效 果。 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 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例:A 系、TA1系。
(4)近交系动物的特性
a、同和性 在一个近交系内所有动物的所有基因位点都是纯合子,个体之间、 祖代个体与后代个体之间都是纯合子。 b、同基因性 一个近交系中所有个体在遗传上是同源的,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一 对共同祖先。个体之间可进行器官移植、皮肤移植、肿瘤移植。 c、一致性 近交系动物任何可遗传的体征都是一致的,如血型、组织型、形态 上的特征、行为的类型。如个体间出现差异,是环境不均一造成的。 d、长期的遗传稳定性 近交系动物在遗传上是稳定的。遗传变异或基因突变的机率极低, 并及时清楚遗传变异的动物。

第二章 第二节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

第二章 第二节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学

培育者及育成时间 Pleasants,1959 Reyniers1946;Gustafsson,1948 Miyakawa1958; Tanami,1959; Wostmann1959; Luckey,1963 Glimsedt,1946 Bleby,1969 Smith,1961,1966 Whitenair,1960 Drummond等,1973 Reyniers,1942 Reyniers,1943 Woodard等,1965;Miles,1966
课后练习
1.什么是无菌动物、悉生动物、SPF动物、清 洁动物和普通动物?
2.简述其特点与应用。
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性抗体研究


无菌动物体内既无抗原也无特异性抗体,处 于一种“原始状态”,很适合用于各种免疫 功能的研究。 如果用无抗原性的饲料喂无菌动物,体内可 完全无抗体。 无菌动物暴露于微生物,先产生α球蛋白, 再产生β球蛋白,最后产生γ球蛋白。制备高 效价,无交叉反应的特异性抗体
在宇航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SPF动物特点: ① 微生物特点 SPF动物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 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研究实 验干扰大的病原。 ② 来源 SPF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3.SPF动物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 实验,是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它 的应用价值在于它无人畜共患病,无主 要传染病,无对实验研究可能产生干扰 的微生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物 应为SPF动物。
说 明 无法检出任何生命体 确知带有的微生物 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 确知不带有的微生物 微生物情况不明确
2、对科研实验结果影响的比较
GF SPF CL CV
传染病 寄生虫 试验结果 用动物数 统计价值 长期实验 死亡率 长期实验 成活率 实验标准 设计 结果讨论 价值

2.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2.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近交衰退 ( inbred
inflation ):

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 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
近交衰退包括:
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某种疾
病发生率的提高
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 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亚系 ( substrain ):
一、概念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 经过近亲(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个体基因 组中98.6%以上的等位位点为纯合,近交系数大于99% 的动物群体。至少经连续20代以上近亲交配培育而成

高度近交的品系具有稳定的生育能力 动物来源:封闭群、两种近交系的杂交后代或野生动 物 动物数量:1对或几对 命名:C3H(F130)
(二)重组近交系( 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概念:
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 分组分别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而育成的一组近 交系 在两个近交系杂交生育杂种一代之后,杂种一代互 交生育杂种二代,从杂种二代中随机选择个体配对, 连续进行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 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称为祖系 (progenitor strains)
应用: 类似人群体遗传的异质性组成,在药物筛
选、毒性试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大量供应,用于预试验、教学 用于携带突变基因研究,成为生理学、胎 胚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
第四节 杂交群

杂交群(hybrids)、杂交一代动物(fist generation) 群体,简称F1代
定义:由两个不同近交品系杂交产生的第一代
四、常用近交系品系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2.同源导入近交系 2.同源导入近交系
• 概念: 通过基因导入的方法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 概念: 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 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一个近交系与 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基因 不同。 不同。 •供系:提供目的基因的品系。 供系: 供系 提供目的基因的品系。 •配系:接受目的基因的品系,配系必须是近交系, 配系: 配系 接受目的基因的品系,配系必须是近交系, 供系可以是任何一种基因类型的动物。 供系可以是任何一种基因类型的动物。 •乘客基因: 乘客基因: 乘客基因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分类及其 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的分类
实验动物的分类仍按照一般生物学意 义上动物的分类原则进行,包括门、 义上动物的分类原则进行,包括门、纲、 目、科、属、种,但也有一些特殊性, 但也有一些特殊性, 从实验动物定义和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 的要求对实验动物进行分类。 的要求对实验动物进行分类。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微生物学分类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程度实验动物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程度实验动物可分为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相同基因型: 相同基因型: 普通近交系 同源突变近交系 同源导入近交系 近交系 分离近交系 重组近交系
*从遗传观点讲,实验动物应是遗传限定的动物,根据基因的纯合 从遗传观点讲,实验动物应是遗传限定的动物,
杂交群: 杂交F1 F1代 杂交群: 杂交F1代 不同基因型: 封闭群(远交群): 不同基因型: 封闭群(远交群): 突变种
远交种
实验动物品种、 实验动物品种、品系
1.种 动物“ 1.种:动物“种”(species)是生物学分类的最基 species) 本单位,而在实验动物中, 本单位,而在实验动物中,种是指可以相互交配且 后代有繁殖能力的同一种类的动物。 后代有繁殖能力的同一种类的动物。 2.实验动物品种 stock,breed): 实验动物品种( ):一般指具有一 2.实验动物品种(stock,breed):一般指具有一 些容易识别和人们所需要的性状, 些容易识别和人们所需要的性状,而且是可以稳定 遗传的动物群体。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 遗传的动物群体。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如 新西兰白兔、KM小鼠等 小鼠等。 新西兰白兔、KM小鼠等。 3.品系 strain) 品系( 3.品系(strain):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高度纯合 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 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

第二节课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分类

第二节课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及分类
、裸小鼠、裸大鼠等。
突变系动物主要应用
• 遗传机制的研究,如作 染色体的基因定位;
•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是这类型动物的最主要 的应用领域。
• 利用免疫缺陷动物作环 境质量监测。
系统杂交动物
Hybrid Colony animals
• 两个没有关系的近交品系动物之间 ,进行有计划的交配,其繁殖的第 一代,称系统杂交动物或F1。
无脾(As)小鼠
黄疸
视网膜发育后期即开始的 光感受细胞的进行性丧失 脾脏完全缺如
婴儿的先天性血胆红素过 多综合征 人类的色素瘤性视网膜炎
脾脏功能、血吸虫病
视网膜退化(rd)鼠 针尾(Pt)突变鼠
进行性视网膜硬化,有色 人类的色素性视网膜炎 素沉着及视网膜血管闭锁
椎间盘逐龄产生快速退化 人类的椎间盘突出症
• 封闭群(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 ) • 突变系(Mutant strain ) • 系统杂交动物(Hybrid Colony)
一.近交系基本特点
• (一)概念 • 1近交: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遗传学上血缘
关系较近的雌雄个体,既有共同祖先的个体( 兄妹,父女,母子)之间进行交配. • 作用:种群接近纯和. • 培养近交系必须手段,以兄妹交配为多
• 常用的封闭群动物:KM小鼠、NIH小鼠、ICR小 鼠、Wistar大鼠、SD大鼠、大耳白兔等。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
• 国家建立统一的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实验动物种 源基地。
• 我国有 7个种子、种源基地,全国所有生产单位 需要实验动物均需到这些种子、种源基地购买。
• 国 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遗传工程 小鼠资 源基地;实验禽类种质资源基地;实验兔 种质资源基 地;实验用小型猪种质资源基地;实 验犬种质资源基 地;实验灵长类动物种质资源基 地。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第⼆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1、品种:⼀般指具有⼀些容易识别和⼈们所需要的性状,⽽且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动物群体。

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如新西兰⽩兔、KM⼩⿏等。

2、品系: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度纯合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3、近交系:⾄少经过20代以上的连续全同胞交配或亲⼦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4、重组近交系:两个⽆⾎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列组动物。

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5、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即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突变⽽分离出的近交系亚系,与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突变的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其它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6、同源导⼊近交系:通过基因导⼊的⽅法将⼀个⽬的基因导⼊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个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个很⼩的染⾊体⽚段上基因不同。

7、封闭群:以⾮近亲交配⽅式进⾏繁殖⽣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新的个体的条件下,⾄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为远交群8、杂交群: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系动物之间交配产⽣的后代。

由两个⽆关的近交系杂交繁殖的第⼀代动物称为杂交F1代动物。

实验动物学所说的杂交群通常是杂交F1代动物9、普通级动物:是微⽣物控制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兽共患病病原10、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和对科学实验⼲扰⼤的病原体。

必须来源于SPF 动物或⽆菌动物11、⽆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除⼀级、⼆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排除有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对科研⼲扰⼤的病原。

来源于⽆菌动物或悉⽣动物12、⽆菌动物:动物体内外的⼀切微⽣物以⽬前⼿段尚不能检测出来13、悉⽣动物:已知菌动物,将已知菌植⼊⽆菌动物的体内,因植⼊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双菌或多菌动物。

实验动物环境质量控制1

实验动物环境质量控制1

1959年Russell和Burch提出的 影响实验结果的遗传和环境因素
genotype基因型
发育环境 developmental phenotype表现型 周围环境 proximate dramatype 演出型
动物对实验处理的反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R = (A+B+C)× D + E 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 A:动物种的共同反应 B:品种品系特有的反应 C:个体反应(个体差异) D:环境影响 E:实验误差
4、光照 工作照度150—300lx 动物照度15-20lx 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h 照度对动物的生殖生理和行为活动有较大 影响 强光长时间照射引起角膜退行性变化
5、噪声 60dB以下 音域,人1000~2000Hz,小鼠1000~5000Hz。 引起小鼠听力性痉挛。 对生殖影响较大,如豚鼠流产。 引起动物呼吸、心跳、血压、肾上腺皮质激 素等生理指标变化。
6、空气洁净状况 气体污染, 氨14mg/m3 有害气体,氨、甲基硫醇、硫化氢等 颗粒污染,100级,10000级,100000级 美国宇航局标准,每立方英尺空气中直径0.5微米 以上粒子的个数。 粉尘颗粒,是变应原,还是微生物的主要载体。
落下菌数,0(隔离环境),3(屏障环 境),或30个/皿(普通环境) 在不饲养动物的状态下每5~10m2放置1个 直径9cm的血琼脂培养皿,暴露30min培养 48h的菌落数。
不同温度对药物LD50的影响(mg/kg)
药物 15.5℃ 26.7℃ ---------------------------------------苯异丙氨 197.0 90.0 盐酸脱氧麻黄碱 111.0 33.2 麻黄碱 477.1 565.0
表4-1 不同环境温度时戊巴比妥钠(95mg/kg) 腹腔注射导致大鼠死亡率比较

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质量控制0遗传学质量控制

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质量控制0遗传学质量控制


特点
主要种类及研究领域
棘皮动物门
皮有棘刺的多细胞动物,全部生活 1.药用研究:如紫海胆可供药用。
在海中。
2.模式生物研究:如海胆。
原索动物门无脊椎进化到Fra bibliotek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动物。幼体和成体都有脊索,有弹 性能弯曲,不分节,这是构成骨骼
1、教学研究用:如文昌鱼。
的最原始中轴。
脊椎动物门
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适应性最完 善,在进化上属于最高等的一门动 1.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如鱼纲、 物,绝大部分实验用的动物在这一 两栖纲、爬虫纲、鸟纲和哺乳纲动物 门动物内。脊椎动物体形对称,多 。 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躯 2.常用实验动物均是哺乳动物:如小 干部有成对的附肢,体内有脊椎骨 鼠、大鼠、豚鼠、仓鼠、兔、猫、猪 连成脊椎,并有发达的头骨。中枢 、狗、羊、马、牛、猕猴等等;见下 神经系在背侧,心脏在腹侧,这与 表(?-1)实验动物分布种类,。 无脊椎动物完全相反。
1.寄生虫研究:如血吸虫、姜片虫、肺 吸虫、绦虫等。

特点
主要种类及研究领域
具有原始体腔的多细胞动物。身体 线形动物门 呈园筒线形,两羰尖细,不分节,
有原始体腔。
环节动物是具有体节、真体腔的多 环节动物门 细胞动物。体为长圆柱形或长扁平
形,左右对称,由许多环节合成。
软体动物是肉质丰富的多细胞动物 软体动物门 。体柔软,不分节,一般有肌肉质
病毒界-基本特征:
➢ (1)不能独立生存、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寄生细胞内才能生存;(2)内含 有核酸物质DNA或RNA,在寄主细胞内复制自己,进行繁殖
原核生物界-基本特征
➢ 包括:细菌及蓝藻, ➢ 细胞内:没有核膜,DNA分子结构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也没有膜细胞器,如线粒体

第二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

第二章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
(1)急性传染病爆发流行。(2)急性和隐性感染。 (3)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4、后果: ① 可引发动物疫病表现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甚至发生死亡。 ② 使动物繁殖率下降和动物发育不良,影响动物自身的稳定性和反 应性。 ③ 引起人兽共患的病。人兽共患病也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是指受 感染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给人类的疾病,其中还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
三、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1、定义: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或称SPF动物,是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 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2、微生物控制上:该级动物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目前国际上对SPF动物的要求不同,质量标准也不一样。两种观 点。
⑤ 正常菌群的细菌:对实验动物即使是正常菌也会影响其生理数 据和实验的重复性。
实验研究证明,许多正常菌群成员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发 生菌群失调时,可发生数量的变化和位置的改变,由非致病菌转变 成致病菌,从而对动物实验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
因此对实验动物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是实验动物
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生长率 无菌条件下对不同种属影响不同。无菌禽类生长率 高于同种的普通禽类;无菌大小鼠;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率比 普通者慢。
(3)生殖 无菌条件对动物生殖影响不大。大鼠和小鼠因出生无感 染,身体较好,其繁殖率高于普通大小鼠;无菌豚鼠及兔比普通者繁 殖力低,可能因盲肠膨大之故。 (4)代谢 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 动物长。
3、饲养管理:SPF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 中,实行严格的微生物学控制。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及控制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及控制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西方动物保护 主义运动的影响,实验动物科学已从过去 注重于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实验操作,愈来 愈集中于动物的福利和实验结果的质量。 实验动物使用总量下降,高质量实验动物 使用量增加。
早在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实验动物在使用量 上已经趋于平衡。但是,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使用数
量呈上升趋势,普通级、清洁级动物逐渐被SPF级

GB 14922.2-2001《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 及监测》(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新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将实验小 鼠和大鼠的微生物学等级分为清洁级、无特定病原 体级(SPF)和无菌级,取消了普通级。豚鼠、地 鼠和兔仍保留四级。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SPF级。
一、普通级动物
定义 无菌动物( Germ-Free Animal,GF)是 指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动物。饲养 于隔离环境。 应用:举例说明
无菌动物的发展过程

1895—1910年

解决了无菌生命能否生存的问题。
Pasteur认为动物没有肠道菌参与不能生存。生物学 家 NenK 提出了相反的看法,由此开展了一场学术 上的争论。十年后,1895年Nuttall 和Thierfelder经 剖腹产,用牛奶饲喂获得了无菌豚鼠,第八天后处 死,肠道内未检出细菌。1898年Scottellies获得了无 菌鸡,无菌环境中养活了17天,至此建立了无菌生 命可以存活的论点。
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定义
无 特 定 病 原 体 动 物 (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 )是指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 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又称SPF动物。饲养于屏 障环境。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的分类和质量控制
3)干扰实验结果,导致实验中止。
第三节 按微生物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又称为一级动物。指在一般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允许 带有寄生虫和细菌,但不允许带有人畜共患疾病和动物烈 性传染病的动物称之。
1、人畜共患疾病及烈性传染病病原体:
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 膜炎病毒、沙门氏菌、弓形体等。
6、分布的广泛性
7、资料可查性 8、长期遗传的稳定性
(二)近交系动物的应用
(1)因近交系动物个体之间极为一致,对实验 反应一致,可以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实验结果影 响。
(2)在某些涉及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的实 验中,个体之间组织组织相容性一致与否,是实 验成败的关键,在这里,近交系动物成为必不可 少的动物。
• 6、nu(nude,裸鼠):纯合子,nu/nu,无毛、 无胸腺,对任何外来移植物无排斥反应,是接种肿 瘤病毒的好材料。 • 7.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 Mice) 位于第16号染色体上的SCID的单个隐性基因突变 所致 。纯合SCID基因导致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 VDJ编码顺序的重组酶活性异常,是VDJ区域不能 正常重排,造成T、B淋巴细胞自身不能分化成特 异性功能的淋巴细胞。
一般称为纯系动物,经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的 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 体都能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 同祖先的动物群体。称为近交系动物。 遗传上将具有高度纯合性和稳定性的品系(近交 系数可达99.9%)。
近交衰退:亲缘接近的交配所产生的后 代常常会出现生长、成活、生育、抗病 、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减退,这种现象称 为近交衰退。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

什么是遗传?聚焦
奥地利遗传学家 格里哥·孟德尔 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 发明了"F1代"、"F2代"、"等位基因"、"合子"、"纯合子"、"杂合子"; 创造了"遗传学genetics"。
什么是遗传?认知
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 引进了"基因gene"这个概念, 提出了表型(phenotype)和基因型(genotype)的概念;
动物。
常见实验动物
例如小鼠和大鼠是首先按实验要求,严格进行培育的实验动物,其次如地鼠类、 非人灵长类、豚鼠、其它啮齿类、鹌鹑等亦已实验动物化。
02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 种(species)是 生 物 学 分 类 的 基 本 单 位 。在实验动物学中,种是指可以相 互交 配且后代有繁殖能力的同一种类的动物。
➢ 由于近交,阴性纯合性状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畸形及先天疾病、肿瘤 高发率等的动物模型。
➢ 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不仅可以分析不同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的影响,还 可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普遍意义
近交系的命名
➢ 基于毛色 DBA (Dilute Brown nonAgouti, first inbred mouse) ➢ 基于起源 NZW (New Zealand White) ➢ 基于表型 NOD (Non-Obese Diabetic) ➢ 其它 BALB/c, C57BL, 129
➢ 重组同类系: • 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
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再经不 对特殊基因选择的连续兄妹交配(通常大于14代) 而育成的近交系。

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总结

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总结

这种动物是通过无菌操作的子宫切除术、 剖腹产术、胚胎移植等获得的,饲育于隔离系 统。该技术的核心是,使动物排除(潜在的)致 病微生物的菌群。 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 但这种无菌状态往往是一时性的,残留的细菌 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繁殖,即使把体内 的细菌全部杀死,抗菌素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 是无法消除的。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 无菌的。
工作人员如果出现腹泻、皮疹、慢性呼 吸道疾病等症状,显示有可能增加(潜在)病 原微生物传播机会,那么实验动物被污染的 风险增大。 一个可能的假设是,多种作用于人的病 原微生物因为种属的不同,并不能使实验动 物致病。然而,这些微生物的污染却能引起 一小部分实验动物临时产生针对这些微生物 的抗体。
三、微生物学分级 根据实验动物所携带的微生物情况,可将 实验动物分为不同的等级。目前所颁布的最新 的我国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国标GB 14922.2-2010),将实验动物分为四个等级: (1)、普通动物; (2)、清洁动物;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4)、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同时,根据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等级不同, 将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无特定病原体级(SPF) 二个级别。
2、干扰动物实验结果 大多情况下,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后并不 出现临床症状。然而,这些潜在的感染却能严 重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如: 仙台病毒感染后,能造成动物B、T淋巴细 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减弱,增加干扰素产 量,减少血清第三补体因子水平; 小鼠感染肝炎病毒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 噬细胞活性、抑制淋巴细胞的细胞毒素活性被 抑制,诱导动物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 转氨酶等许多肝酶水平升高;
2、清洁动物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是除不带有 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 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清洁动物是 根据我国国情自行设定的等级动物。 清洁动物的引种,必须来源于SPF动物或 无菌动物,应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清洁动物仅适合于短期或部分科研实验。 它较普通动物健康,又较SPF动物容易达到质 量标准,在动物实验中可少受动物疾病的干扰 ,是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的一种过渡型动物级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有两个近交系杂交后,经连续20代以上的 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是以两个无关的 高度近交品系进行交配,产生F2代后再行 全同胞交配达20代以上而育成的一个近交 系列组动物
• 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 ):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 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品系。 一般皆由近交系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是 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生突变而分 离出来的亚系。
3)干扰实验结果,导致实验中止。
第三节 按微生物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又称为一级动物。指在一般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允许 带有寄生虫和细菌,但不允许带有人畜共患疾病和动物烈 性传染病的动物称之。
1、人畜共患疾病及烈性传染病病原体:
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 膜炎病毒、沙门氏菌、弓形体等。
1. 在兄妹交配代数达40代以前形成的分支(也 即分支发生于F20到F40之间)。此时形成分支的主要 原因是残留杂合;
2. 一个分支与其它分支分开繁殖超过100代。此 时突变是亚系分化的主要原因; 3. 已发现一个分支与其它分支在遗传上差异。产 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留杂合、突变或遗传污 染(即一个近交系与非本品系动物之间杂交引起遗 传改变)。
6、分布的广泛性
7、资料可查性 8、长期遗传的稳定性
(二)近交系动物的应用
(1)因近交系动物个体之间极为一致,对实验 反应一致,可以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实验结果影 响。
(2)在某些涉及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的实 验中,个体之间组织组织相容性一致与否,是实 验成败的关键,在这里,近交系动物成为必不可 少的动物。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分类
第一节
实验用动物按应用分类
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是专门提供医学、药学、生物学、兽医学、医疗 、鉴定、诊断、生物制品等需要而驯养、繁殖、 育成的动物。如大、小白鼠,地鼠,豚鼠等。
二、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s)或 称为家畜(禽):指为人类社会生活需要(肉、 乳、蛋、皮毛等)而驯养、培育繁殖生产的动物 。如猪、马、牛、羊、鸡、鹅、犬、猫、金鱼等
• 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 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 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 系与原来的一个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 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 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 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 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 通过特殊的育种方法把这种处于杂合状态 的基因加以分离纯化,就能分离出该基因 位点上带有不同基因的两个近交系的亚系。
2. 大鼠
Wistar大鼠,SD大鼠。
3. 兔
新西兰兔、青紫蓝兔、日本大耳白 兔等。


• 1、用2-4个大写字母表示。
• 2、保持者与品系名称之间用冒号隔开。 • 如:N:NIH-nu/nu
封闭群的特点及应用
1、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
1)由于杂合性,导致个体间的反应具有差异,因此, 个体间的重复性各一致性差,一般作为遗传实验 的基础群体。
具有杂合的遗传组成,同时又能接受两个亲本 品系的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适用于 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4、作为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
例如NZB×NZWF1是自身免疫缺陷的模型, C3H×IF1是肥胖病和糖尿病的模型。
第三节 按微生物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的影响
1)威协实验人员的健康与生命。 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影响 2)影响动物的生产。
常见的近交系动物
2. 近交系大鼠 1) SHR: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心血管疾病的 研究。 2) F344:可允许多种肿瘤移植生长。
(二)亚系和支系
1.亚系的形成 育成的近交系可能由于残余杂合性和突变 而导致部分遗传组成的改变。近交系的亚 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 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通常下述三种情况会发生亚系分化:
是指动物体内外均无特定的寄生虫和特殊病原 菌,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 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 原的动物。称为无特定病原菌动物。
2、饲养环境:
温湿度恒定的屏障系统,饲料、垫料、笼器具 消毒灭菌,水:灭菌或PH2.5-2.8的酸化水。
一般称为纯系动物,经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的 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 体都能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 同祖先的动物群体。称为近交系动物。 遗传上将具有高度纯合性和稳定性的品系(近交 系数可达99.9%)。
近交衰退:亲缘接近的交配所产生的后 代常常会出现生长、成活、生育、抗病 、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减退,这种现象称 为近交衰退。
又称封闭群(closed colony), 即同一种群内以非近亲交配方式 进行繁殖生产,在不从外部引入 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 代以上的一个种群。
常见的远交(封闭)群动物
1. 小鼠
KM小鼠:我国培育的品种,主要的 实验小鼠。 ICR小鼠: LACA: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培育。 NIH小鼠:
常见的远交(封闭)群动物
支系的命名
• 经过人为技术处理形成的支系,应在 原品系名称后附加一个小写英文字母标 明处理方式, • 具体符号是:奶母代乳(f),人工 喂养(h)、受精卵或胚胎移植(e)、 卵巢移植(o)、人工代乳(fh)、冷冻 保存(p)。

代乳的奶母动物或接受移植的卵子、卵 巢的受体动物在上述符号后标明品系名称 或缩写的品系名称。 • 如C3HpeC57BL、C3HpeB都是表示由 C3H品系的胚胎经冷冻后移植到C57BL 近交 系后产生的。
第二节 按遗传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四、系统杂交动物
是指两个不同品系的近交系动物之间杂交所产 生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之为系统杂交动物又叫F1 代动物,也可叫“杂交一代”或“仔一代”动物 。 该动物具有杂交优势,适应力强,产仔率高,又 具有近交优点,遗传均一性,实验结果易重复性 ,日前用F1实验动物较多。
2)携带大量的隐性有害突变基因,用于估计群体对 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封闭群的特点及应用
3)类似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遗传组成,因此广泛用 于鉴定实验、热源实验、进行各种筛选实验。
2、封闭群动物生活力、生育力强,繁殖 率高。
用于预试验、教学和一般实验中
第二节 按遗传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三、突变系动物(mutant
近交系的命名
近交系的命名
1. 2. 3. 4. 1-4个大写英文字母 大写字母加上数字:C3H 近交代数:用F表示。如A(F38)。 非正规的传统命名:129
近交系的命名
亚系的命名
原品系的名称后加一道斜线“/”,再在 斜线后标上亚系的符号。亚系符号分为两 类。
• 1)用研究人员名称的缩写字母表示,如 A/He,为A系的Heston亚系,He为亚系 符号,它是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 W.E.Heston 博士的缩写; • 2)用研究机构名称的缩写字母表示,如 A/Jax 或J为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Jakson 实验室的缩写;
2.支系的形成
一个近交系或亚系内部,由于 存在环境的、母方的或细胞的差异;
而不是存在遗传上的差异
(1) 经人为技术处置,如卵子移植、人工 喂养、代乳、卵或胚胎冷冻等; (2) 种群转移到新的保持者。
近交系的分类
• • • • • 普通近交系 重组近交系 同源突变近交系 同源导入近交系 分离近交系
三、野生动物(Wild Animals):是指作 为人类需要从自然界捕获的未经人工繁殖饲养的 动物。如两栖、爬行类(蟾蜍、龟等),鱼类( 泥鳅等),无脊椎动物(墨鱼等),鸟类,啮齿 类(黑绒仓鼠等),灵长类(猿猴等)。 四、观赏动物(Exhibiting Animals): 是指提供人类观赏而驯养的动物。如观赏犬、猫 、塌车小白鼠等。
2、饲养环境:
开放系统
3、特点及应用:
一般微生物要求控制最低,多用于要求不严的 普通实验和教学用动物,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或用于预试验,不可用于科研和检定。
第三节 按:
又称为二级动物。即除普通动物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 原。
(F1 or fybrid strain animal)
杂交群的特点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上的一致性
就某些生物学特征而言,杂种一代比近交系 动物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不容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 影响,可广泛地适用于营养、药物、病原和激素的 生物评估。
2、杂交优势 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
杂交群的特点及应用
3、同基因型
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定的等级动物, 目前在我国已成为适用于科研的标准实验动物。
2、饲养环境:
温湿度恒定的半屏障系统,饲料、垫料、笼器 具消毒灭菌,水:灭菌或PH2.5-2.8的酸化水。
3、特点及应用:
用于短期或部分科研验。
第三节 按微生物控制实验动物的分类
三、无特定病原菌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三级动物。
原因:1、有害隐性基因的暴露。 2、多基因平衡的破坏。
常见的近交系动物
1.近交系小鼠
1) C57BL/6J:第一个基因组测序工程的动物 ,常作为遗传工程的研究。 2) BALB/c:主要作为单抗的研制。
3) DBA:第一个近交品系小鼠。 4) 129/sv:作为基因敲除的ES来源。 5) FVB:雄性原核大,作为显微注射的首选 小鼠。
同源突变近交系的命名:用 - 表示 C57BL/6J-bg C57BL/6J-bg/+ C57BL/6J-bg/bg 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命名:用 . 表示 B10· 129-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