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宫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宫导游词
灵山梵宫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来到的这座金色建筑,就是灵山梵宫。灵山梵宫宽153米,深约182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梵宫顶部,五座莲花圣塔参照印度佛教菩提迦耶金刚宝座塔的制式,呈高低错落排列:中心最大的佛塔,塔顶标高61米,代表最高境界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从东至西的小塔,分别代表发菩提心之德的东方药师佛、修行之德的南方宝生佛、成菩提之德的西方阿弥陀佛、入涅槃之德的北方不空成就佛。梵宫内部主要由门厅、廊厅、塔厅、圣坛几部分组成,这里,中国当代100多位传世工艺大师,带领他们数以千计的传人弟子,将他们的木雕、铜雕、玉雕、石雕、漆画、壁画、油画、景泰蓝、琉璃、瓷器、书法杰作,连同他们从千百年、从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巧夺天工的技艺和绝活,一起留在了您的身边,与您的惊喜融为一体。
带着神圣与震憾,现在我们来到了门厅,按照佛教最高仪轨,宫门两侧分立汉白玉雕六牙白象,迎候宾客,接引众生。六牙白象是佛教普贤菩萨的坐骑;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就是乘六牙白象降生人间的,其母摩耶夫人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大象肩负宝瓶,瓶中插有祥云,象征吉祥、平安、如意的祝福,四足稳重踏实,代表四如意。神威而圣洁的六牙,象征佛法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瓶和大象常常摆放在一起,叫做“大象宝瓶”,寓意盛世太平、健康平安。这对木雕花瓶,以圣象为基座,以莲花为意境,是我国著名的东阳木雕大师陆光正先生的精心巨作,高2.4米,胸径0.8米,耗时一千八百余工,创工艺木雕花瓶体形高大之最。
抬头仰望,天光直泻,接引您的目光。原来,您的头顶上有四个明亮的藻井。藻井的创意,源于敦煌石窟,在敦煌石窟中,藻井位于石窟中央顶部,使本来不高的窟顶产生高远深邃的感觉。藻井中心向上凸起,四面为斜坡,成为顶小边大的倒置斗形,因此叫做“覆斗形窟顶”。这四个藻井,选用楠木,采用传统的浙江东阳木雕工艺精制而成。
请大家顺着凌空的汉白玉围廊看过去,在南面墙上,十余米长的书法壁画熠熠生辉。这幅巨型书法壁画,是唐玄奘当年奉旨翻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部最短的佛教经文,包含了佛法最基本的内容。“般若”,通俗地讲,是智慧;“波罗密多”,是指“到达彼岸”。采用扬州独有的刻漆贴真金手工工艺。各位朋友,感悟《心经》带给我们智慧,让我们在佛法智慧的引导下,开始一段探索彼岸的神圣旅程。
现在,请默默地许下您的心
愿,静静地进入清净庄严的灵山梵宫。
这里是百米廊厅起点。抬望南立面的墙上,是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的巨幅隶书,整幅作品采用刻漆工艺制作成书法壁画,长10.18米,
宽4.34米,内容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节的节选,总计379个字。
禅宗法门“以定慧为本”,这段话主要讲“定慧一体”,其中的道理,犹如灯和光的关系,有灯即光,无灯即暗;让禅意引领我们继续前行——
各位朋友,请展开您想像的翅膀,请打开您观想的眼睛,您是否感觉到我们正在进入2000多年的佛光隧道?这里具有史诗意义的十二幅巨型油画名称为“世界佛教传法图”,它们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由3幅作品组成,每幅作品独立成篇。它们共同组成了延绵2000多年、遍及全球各地的《世界佛教传法图》。气势磅礴、庄严明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第一幅油画称为《初转法轮图》,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88年,这一年释迦牟尼35岁,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释迦牟尼成佛后,最先想到要说法、教化的就是最早跟随他修苦行的五位侍从,之前五人认为释迦牟尼放弃苦行,是因为道心不坚、畏难而退,于是绝然与释迦牟尼分手,在鹿野苑盲修苦行。一天,成佛后的释迦牟尼佛容貌庄严、仪态整肃来到鹿野苑见五人,五人一见,不禁大吃一惊。释迦牟尼佛与他们一起苦修时,体弱黑瘦,几乎不成人样,而现在却是庄严肃穆、神采逼人,不自觉中众人同时起立,施礼迎接。释迦牟尼佛为他们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个僧团,讲说了“四谛”“八正道”等佛教教理,并讲解了人生是苦的道理,解释了苦的原因和灭苦的方法、证道的原则,五人听后欢喜无限,最后理解觉悟成了阿罗汉,这便是佛教的“初转法轮”。初转法轮被看作是佛教成立的标志,经常被提起和怀念。释迦牟尼悟道之后,便开始了长达四十五年传
教生涯,到八十岁涅槃。
第二幅油画称为《阿育王传播佛教图》,佛祖涅槃后,在弟子迦叶和阿难的召集下,进行了佛教团第一次结集,主要会诵佛祖生前所说的佛法,并结集成经典,建立了佛教三藏(经、律、论)。在佛教发展的过程中,阿育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阿育王在位期间,大力倡教,佛教得以迅速发展,传播到印度各地,并走出印度本土,成为跨地区跨国界的宗教。阿育王最初并不是佛教徒,而是凶狠暴虐、滥伤无辜的暴君,后来受到一位比丘的点化,皈依佛门,正法治国,大力传播佛教,分布舍利,并建起八万四千佛塔,不断派遣佛教使
团,到其他国家弘扬佛法。
第三幅油画称为《印度大乘佛教图》,佛教传入不同地区,对佛教教义和戒律,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形成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两大系统。小乘佛教认为,世间只有释迦牟尼这一个佛,大乘佛教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还有无数的佛。
古印度的龙树是大乘佛教的代表人物,龙树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奠基者,传说,龙树出家后仅用90天时间便读完佛教三藏,而且非常精通。他认为世界万物一切皆空,所谓的“空”不是“零”,而是指“不可描述的”实在。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以及人们的认识,包括惑觉、概念、意识和地、水、火、风等元素都是一种相对的、依存的关系,是不真实的。龙树
为大乘佛教的宗教和社会实践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佛教很多宗派都有很大影响(如三论宗)。
第四幅油画称为《佛教东传图》,根据史书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经由中国西域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曾经夜梦“金人”,并于公元68年建立洛阳白马寺供养从西域请得的佛像、经卷、高僧。
第五幅《西行求法图》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畏艰难前往印度等地西求佛法者代继不绝。他们在一路求学的同时,也将中国文化沿途传播,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这些艰苦卓绝的西行者,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矢志不渝,尤其是三国时的朱士行、东晋时的法显、唐朝时的玄奘、义净等人,他们被鲁迅赞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唐朝玄奘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当年前往那兰陀寺学经拜师五年,成为我国西行求法的代表人物,对我国佛教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图中所示就是玄奘当年在那兰陀寺与当地高僧辩经的场景。
第六幅《八宗祖师图》
自隋唐时期起,中国佛教相继创立了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律宗、净土宗等八大宗派,其中,禅宗最富中国文化个性且影响深远,及至今日,禅净融合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禅的思想是东西方文化共同接受的,我们说饮食和休息都可以是禅。佛家认为,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是人生三大乐事,正所谓一念放下万般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