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古桥
黄桥旅游景点
黄桥旅游景点
黄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一个以古桥闻名的旅游景点。
黄桥建于公元15世纪,是中国现存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木结构拱桥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桥作为江南水乡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桥长317米,宽5米,由36个木制拱架组成。
桥面上铺设了青石板,两边设有护栏。
桥的拱顶上还有彩绘的装饰,展示了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
此外,黄桥周边还有其他景点值得游览。
比如,附近的黄泥山风景区,这里有峡谷、瀑布、溶洞等自然景观,还有寺庙和文化遗址。
游客可以在山中漫步,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黄桥和周边景点是游客来苏州旅游的热门选择,无论是欣赏古桥的建筑之美,还是探索自然风光,都能带给人们一份宁静和愉悦。
秀美宜兴之古桥印象
秀美宜兴之古桥印象江苏宜兴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作者经过多年拍摄整理出一批宜兴现存的古桥图片衡玑来自山外山影像00:0004:05一,扶风桥,宋代由河南扶风人窦氏发起修建,故名,明代天启六年(1626)由状元周延儒出资为家乡重建。
单孔石拱桥,东西朝向,桥主体用青石,桥栏用花岗石砌筑,桥长19.05米,扶风桥结构完整,造型优美,桥两边老街依然保存着明清时期建筑风貌,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小镇特色。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归径桥,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为木桥,南唐时易木为石。
其后历代曾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三年(1874)复重建。
归径河在历史上为宜兴城通张渚的交通要道,舟船往来不息,十分繁忙。
现桥两端建筑仍保持着明清时的老街风貌。
南侧桥楼下存有清代修桥碑记五块。
三,鲸塘桥,三孔拱桥,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重建。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鲸塘桥梁结构严密,造型美观,气势宏伟,是宜兴现存最大的石拱桥。
桥全长52米,中孔矢高5.4米,跨度9.8米,两边孔矢高3.8米,跨度7米。
在宜兴三座三孔拱桥中,跨度最大。
保存也最完好。
(图为桥东坡面现状。
)四,张泽桥,三孔拱桥。
据《宜兴县志》记载,春秋时,范蠡凿蠡河建木桥。
现存石桥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国23年(1934)重修。
(桥长46米)。
五,汤渡画溪桥,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木桥改为石拱桥,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均进行过修缮,最后一次重建为光绪五年(1879)。
是现存的三座三孔古桥之跨度最小(36米),近十几年因屡遭大型运输船撞击几乎倒塌,于2007年重修,并在桥孔外侧加设防撞柱加以保护。
六,闸口金莲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常州和宜兴两岸居民集资修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
为花岗岩石桥,由五环洞连接构成桥体。
该河段较阔,三座拱桥连接在一起的,一座五孔拱桥,两座现代的拱桥,该五孔桥雄伟壮美。
17孔桥景点介绍
17孔桥景点介绍17孔桥,又名泗水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仪征市境内,是中国古代技术水平与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精品景点之一。
17孔桥建于南朝梁代,以其简约、清秀、古朴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17孔桥全长339米,宽7米,桥面高5米,由17个大小不一的圆拱桥孔组成,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石拱桥之一。
桥墩由石灰石砌筑而成,不需要任何钢筋、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仍然屹立在泗水两岸。
桥拱内部雕刻有精美的花卉、虫鸟、瑞兽等图案,极具观赏价值。
桥头建有石亭、牌楼等建筑,显现南朝建筑特点,为孔子文化的重要物证。
17孔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古代桥梁艺术的瑰宝”。
这座古桥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也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孔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代扬州有个女子叫秦香莲,她年轻貌美,为名门之女,但心地善良,慈善公益。
一日,秦香莲得知自家的父亲生了病,但无钱治疗,于是她便将自己的嫁妆都卖了,换来了父亲的治疗费,并将父亲抬到对岸广陵县看病。
不久,秦香莲也生了病而去世,留下一句嘱咐:如果要修桥,一定要在某日完成,否则桥就无法完工。
后来,如期完工的17孔桥就如传说中的灵桥一样成就了一个个美满的婚姻,为过往霓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17孔桥被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游客前往扬州一定要去的景点之一。
每年春秋两季,游客聚集于此,欣赏桥的风采,感受历史的厚重。
桥边还有茶楼、民俗村等设施,供游客品尝扬州特色小吃、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
17孔桥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依然挺立在泗水两岸,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与建筑的精髓。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南长街清名桥描写
南长街清名桥描写
南长街清名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南长街上。
这座桥是无锡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标志之一,也是南长街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清名桥是一座石拱桥,横跨古运河,连接着南长街的两端。
桥身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风情。
桥面上的石栏板和望柱雕刻精美,展现出传统工艺的高超水平。
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河堤两岸的花灯、游船以及远处的民居建筑,感受到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夜晚的清名桥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在灯光的映照下,桥身的轮廓在天空中清晰可见,仿佛是一条巨龙横卧在运河之上。
桥上的灯光与河面上的倒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此时,漫步在桥上,听着远处传来的丝竹之声,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江南水乡,感受着那份古韵和宁静。
除了清名桥本身的美景外,南长街的商业步行街也是一处不容错过的地方。
这里处处散发着烟火气,仿佛有着《清明上河图》的韵味。
沿着街道漫步,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江南小吃,感受到无锡人民的热情好客。
总之,南长街清名桥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安平桥的详细介绍
安平桥的详细介绍安平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老桥梁。
该桥横跨在秀水河上,连接着南京市栖霞区与江宁区。
一、历史沿革安平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建于公元1366年。
初建时,桥梁采用了木质结构,后来发展为以石料为主要材料的石拱桥。
在明代和清代,安平桥经历了数次重修和扩建,以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
二、建筑特点安平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全长约300米,宽度大约为5米。
桥面由整齐紧密的青石铺设而成,非常坚固。
桥身两侧设有多个石制栏杆,既起到保护作用,也增加了美感。
整座桥梁气势恢宏,充满了古典美。
三、文化意义安平桥是南京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桥梁得名于明代文学家杨慎言的《明夜四无官,南京无皇帝》,寓意着守护南京的平安。
此外,安平桥还被誉为“文人桥”,因为许多文人雅士喜欢在桥上吟诗作画,流传下来了大量的文化作品。
四、景观特色安平桥不仅作为一座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桥梁两侧有茂密的树林和碧绿的草坪,形成了一幅宜人的自然画卷。
当春天来临时,桥边的樱花开满了枝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而在秋季,桥上的枫叶红遍了整个江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景。
五、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安平桥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南京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维护和修缮工作。
同时,也加强对桥梁周边环境的保护,禁止随意乱扔垃圾和破坏植被。
此外,南京市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以推广安平桥的知名度和文化价值。
六、结语安平桥作为南京市的重要地标之一,不仅是一座上下穿行的交通要道,更是一座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宝贵的遗产,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使其更好地发挥历史文化的作用,为后代留下更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广济桥景点简介
广济桥景点简介广济桥,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广济街广济桥路,是扬州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也是扬州四大桥之一。
广济桥建于公元公元五代时期的唐文宗会昌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座桥横跨于瘦西湖北岸的瘦西湖路上,连接着瘦西湖景区和扬州市区。
广济桥采用石拱桥的设计,桥身全部由花岗岩石墩和石拱构成,桥面铺设青石板,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气息。
桥面上留下了无数顶痕迹,是历史的见证。
桥长约317米,桥宽为6米,共有21个石拱洞,每个洞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神兽图案,石拱洞内的飞瀑流水更增添了桥的魅力。
广济桥不仅仅是一座交通工具,也是扬州文化的重要遗产。
它承载了扬州人民的情感和记忆,是扬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桥上保存着许多历史和文化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走在桥上,可以欣赏到瘦西湖的美景,远处是青山环绕,近处是碧水荡漾,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在广济桥附近,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例如烟雨楼、杨士街等,都是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
广济桥与周边的景点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旅游资源。
每年春天,游客们还可以欣赏到桃花盛开的美景,与桥上的古建筑相映成趣。
此外,广济桥还是扬州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连接着扬州市区和瘦西湖景区。
这里有许多公交车站和停车场,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
无论是自驾游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可以轻松到达广济桥。
总结:广济桥是扬州市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底蕴。
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道风景,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
来到广济桥,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了解扬州的历史与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广济桥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和人生的感悟。
十七孔桥的历史故事
十七孔桥的历史故事
十七孔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内,是一座古老的石板桥梁。
据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
十七孔桥之名源于桥上拱洞数量共17个。
在历史上,苏州地区水系复杂,河道纵横。
十七孔桥原为苏州城外的主要通道,连接两岸的居民和商贾,成为当时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
桥面宽敞坚固,可容多人往来,广受市民欢迎。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苏州城郊地区逐渐改观,新的道路和桥梁出现,十七孔桥的交通作用逐渐弱化。
然而,这座经典的古桥在苏州人和游客心目中却始终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如今,十七孔桥已成为苏州市南部旅游景点之一。
十七孔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苏州人民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家园。
无论是历史的见证,还是现代的旅游观光,十七孔桥都是苏州城的一张重要名片。
瘦西湖的五亭桥介绍
瘦西湖的五亭桥介绍五亭桥,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瘦西湖内的五座古桥,分别名为蓮花桥、柳桥、杏桥、橋橋和橋橋。
这五座桥横跨在湖面上,连接着湖心的瘦西湖岛与岸边的陆地。
蓮花桥是五亭桥中最古老的桥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据传,蓮花桥是明代建筑师蓝玉所设计,他将桥梁设计成蓮花的形状,以寓意吉祥和纯洁。
蓮花桥由石块砌筑而成,桥面宽敞平整,两侧石栏杆上雕刻着各种蓮花的图案,栩栩如生。
每年夏天,蓮花桥两侧的荷花盛开,与桥身上的蓮花图案相互辉映,景色十分美丽。
柳桥是五亭桥中最长的一座桥,因桥上种植着茂密的柳树而得名。
柳桥长约60米,宽4米,桥面采用石板铺就,两侧栏杆由青石雕刻而成,上面镶嵌着精致的石雕花纹。
每到春天,柳桥两岸的柳树抽出新芽,绿意盎然,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站在柳桥上,远眺湖面,湖水波光粼粼,景色如画。
杏桥是五亭桥中最短的一座桥,也是最具特色的一座。
杏桥的特色在于桥面两侧设有多个小型亭子,供游客休息观景。
亭子的屋顶呈折线形状,上面雕刻着各种动植物的图案,非常精美。
站在杏桥的亭子里,可以俯瞰瘦西湖的美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橋橋和橋橋是五亭桥中的双桥,位于杏桥的下游。
橋橋和橋橋之间是一个小岛,连接两座桥的是一片狭窄的石板路。
橋橋和橋橋的桥面宽度较窄,只能容纳一两个人同时通行。
虽然桥面狭窄,但桥身设计得非常美观,两侧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显得格外精致。
五亭桥作为瘦西湖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每到周末和假日,桥上都是人潮涌动,大家或是漫步在桥上,欣赏湖光山色,或是坐在亭子里,品味江南的恬静与优美。
五亭桥是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人们在五亭桥上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也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们各具特色,构成了瘦西湖独特的景观。
站在五亭桥上,不仅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还能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五亭桥作为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变迁。
安平桥的基本现状
安平桥的基本现状一、引言安平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
它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跨越秦淮河,是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本文将对安平桥的基本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二、历史沿革安平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当时称为“永宁桥”,后来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安平之战”,所以改名为“安平桥”。
在明朝、清朝时期,安平桥曾多次修缮和加固。
20世纪初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车辆流量的增加,安平桥也进行了多次改造和修缮。
三、桥梁结构1.总体结构安平桥呈直线形,全长约400米。
它由26个石拱构成,其中最大的两个拱门跨度为15米。
整座桥梁分为南北两段,中间有一段水路。
2.建筑材料安平桥主要采用花岗岩石材和青砖作为建筑材料。
其中花岗岩是南京地区的特产,具有坚硬、耐久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桥梁建设。
四、桥面和栏杆1.桥面安平桥的桥面由青砖铺成,铺设整齐、平滑。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青砖已经磨损或掉落,需要定期维修。
2.栏杆安平桥的栏杆采用花岗岩制成,高约1米。
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和文字,如“安平之战”等。
这些图案和文字反映了安平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管理情况安平桥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保护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
每年都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
同时,南京市政府还在不断加大对安平桥及周边环境的投资力度,以提升其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
六、游客体验作为南京市著名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
他们可以在安平桥上欣赏秦淮河的美景,感受南京的历史文化。
同时,安平桥周边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文化街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
七、结论安平桥作为南京市的著名景点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的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都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内涵。
同时,安平桥也是南京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历史遗产,我们需要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并注重其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开发与提升。
苏州万年桥简介
苏州万年桥简介
苏州万年桥(也叫千年桥)建于公元100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而且是苏州城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桥梁。
它古朴典雅,造型独特,堪称江南水乡桥梁建筑艺术中的珍品。
在1999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年桥坐落在苏州城西南的长洲、独墅湖之间,北通吴中洞庭东山,南达吴门桥港(今护城河)。
它由条石砌成,全长28.5米、宽5米。
桥上有三座拱形的石拱桥,中间的一座叫“广济桥”,东西两个桥洞并列,长8.7米、宽2.6米,是沟通吴中与太湖地区的桥梁;两边桥洞较小,略小于中间桥洞。
桥面两侧有石栏杆,栏板上刻着“千秋万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图案。
从桥身到桥面共有28道拱石(俗称“二十四条龙”),在两旁桥柱上还有石雕狮子6只。
这些石雕狮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 1 —1 —。
汀泗桥旅游简介
汀泗桥旅游简介汀泗桥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苏州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汀泗桥是一座石拱桥,横跨于苏州河上,连接了汀洲和泗洲两个地方,因此得名。
汀泗桥作为苏州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苏州古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汀泗桥建于北宋时期,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桥身采用五孔石拱桥的结构,全桥长约170米,宽5米,高约6米。
桥面由青石板铺设而成,一侧有石栏杆,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桥身上还有一些精美的雕刻,包括花鸟、人物等,展示了苏州建筑艺术的精髓。
桥的两端还有石狮子、石马等石雕作品,增添了桥的庄重与雄伟。
汀泗桥是苏州古城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古城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桥上有很多商家和行人来往,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桥边有许多古建筑,如万寿寺、清净寺等,这些寺庙也是苏州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此外,桥旁还有许多传统的苏州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汀泗桥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融合了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
桥上的石雕和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之处。
桥下的苏州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的柳树垂柳拂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每逢春天,桥边的花草竞相开放,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汀泗桥作为苏州古城的重要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每年的春秋两季,桥上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书画展等,给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此外,桥边还有许多小吃摊,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苏州特色小吃,如苏州油糕、阳澄湖大闸蟹等,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汀泗桥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精美的古桥,是苏州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
桥上的石雕和雕刻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桥下的苏州河水清澈见底,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每年的春秋季节,桥上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给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
如果你来到苏州,不妨到汀泗桥感受一下这座古桥的魅力。
断桥的历史文化
断桥的历史文化
断桥是一座坐落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上的古桥,也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座桥建于公元58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断桥最初建于南朝梁朝,可谓是南京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据说这座断桥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白蛇传”中的“许仙与白娘子故事”,故事中许仙和白娘子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情,曾在断桥上相约相会,但后来因为误会而没能圆满的结局。
这个故事也因此成为了断桥的一部分历史文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味历史故事中的情感。
断桥的桥面设计独特,呈现出古代工艺的卓越,整个桥身由28个拱洞组成,总长度达321米,宽4.5米,建造时采用了传统的木质结构。
在断桥两侧的石头上也刻有许多历史和文化遗址,包括碑文、镇碑和书法作品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遗产。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南京市都会举行隆重的“灯笼节”,届时数万盏灯笼会绕过这座古桥,让断桥更加显得璀璨夺目。
此外,断桥还被选为中国十大文化历史之一,也是南京市的一项文化代表,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之,断桥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之一。
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故事和文化传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历经千年岁月的风雨侵蚀和文化革命的冲击,但这座桥仍然屹立不倒,给人以无限的震撼和敬佩。
苏州古桥
二古
苏州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 下及清末民初。有不少桥始建于春秋时代。 据《吴地记》载:“定跨桥为吴王阖阊 造。”另有都亭桥、鹤舞桥、临顿桥、剪 金桥、胭脂桥等,也有千年以上历史了。 汉代建的桥有皋桥,唐代陆龟蒙题皋桥诗: “横绝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想五噫风……” 另有顾家桥,据《吴地记》载:“汉,顾 悌,仕吴为虎头将军,父亡五日,绝浆而 死,郡人感之造桥。”三国时东吴建造的 有乐桥、钱都衙桥。隋代建有杨素桥。唐 代建造的桥梁,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有石 岩桥为自居易所建,夏侯桥为夏侯司空所 建,宝带桥为王仲舒捐玉带助建。唐诗中 提到的苏州桥梁,有“乌鹊桥红带夕阳” 的乌鹊桥,“黄鹂巷口莺欲语”的黄鹂坊 桥,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 阁头”的花桥。此外,还有唐张继诗中的 枫桥,南宋始建的寿星桥、越城桥、行春 桥,元初建的灭渡桥,明代建造的下津桥、 普安桥,清代建的普济桥,民国时期重建 的彩云桥。
《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义是指架木于 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申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 形式。
简介
苏州古桥的特点 苏州古桥的深刻文化内涵 苏州古桥的介绍
被毁报道 建议
苏州古桥的特点
苏州,是园之城,水之乡,桥之都。易君左先生曾填词日:“红阑干畔, 白粉墙头,桥影媚,橹声柔,清清爽爽,静静悠悠,最爱是苏州。”这 是对苏州桥梁的真实写照。 岁月湮远,朝代递嬗,在漫长的岁月里,苏州古桥形成了四大特色, 即—— 多
苏州的桥梁用材和建筑结构,有明显 的时代变化。最早为木桥,所以“桥”字 是“木”字偏旁,而不是“石”字偏旁或 “土”字偏旁。到了唐代,有木梁、木栏 杆的石墩桥,刷以红漆,称“红栏”或画 桥,所以唐代白居易有“绿浪东面南北水, 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因木材易腐烂, 不能经久,所以到北宋时,木桥逐渐被石 板桥所代替,即“皆叠石瓷甓,工奇致密, 不复用红栏矣。”后来又因长的石条易折 断,南宋时期便发明建造了石拱桥,在南 宋《平江图》中,可以看到石拱桥已比比 皆是。同时,其建筑材料也就地取材,在 宋元之际大多用青石(石灰岩),也有用武 康石(产地在今浙江德清县)的。明代随着 冶金技术的提高和金属工具的改进,木渎 金山的花岗石能够大量开采加工,故现存 古桥用花岗石的最多,少用青石与武康石 了。岁月悠悠,沧海桑田,由于大自然的 风化毁蚀,留存至今的苏州古桥,最早的 是宋代,其次是元代,大部分是经明清两 代修复和重建的。
狮子林桥简介
狮子林桥简介1. 引言狮子林桥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位于苏州市中心地区,其建造始于17世纪。
狮子林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石雕而闻名于世。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狮子林桥的历史、建筑风格、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历史沿革2.1 建造时间狮子林桥的建造始于明朝末年,约在17世纪初完成。
它是苏州城内四大名桥之一,也是苏州市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单位之一。
2.2 建造者狮子林桥的建造者是明代的苏州知府陈燮祖和高拱,他们下令修建这座桥梁,以加强苏州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并增加其美观性。
2.3 翻修历史狮子林桥经历了多次翻修和重建。
最近一次翻修是在近年来进行的,将桥面和桥梁进行了全面的修复,以确保其长久的保存。
3. 建筑风格3.1 总体布局狮子林桥是一座拱桥,全长约80米,宽约5米。
桥身共有11个拱洞,每个拱洞上都有两只巨大的石狮作为装饰物。
整座桥梁由青石砌筑而成,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
3.2 石雕艺术狮子林桥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特的石雕艺术。
每只石狮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细致入微的雕刻技艺赢得了广泛赞誉。
石狮形象独特,有的栩栩如生,脑海里想象。
狮子林桥的石狮不仅是桥梁的装饰物,还被认为是守护城市的吉祥物。
3.3 建筑材料狮子林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当地特产的青石,青石经过精心加工,使桥梁更坚固耐用。
同时,狮子林桥的石狮也是用同样的青石雕刻而成,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的感觉。
4. 文化意义4.1 建筑艺术狮子林桥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不仅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精华。
狮子林桥以其精美的石雕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
4.2 城市象征狮子林桥是苏州市的重要象征之一。
作为苏州市中心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苏州市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4.3 旅游景点狮子林桥是苏州市的一大旅游景点。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狮子林桥观光,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大运河上的桥介绍
中国大运河上的桥介绍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之一。
它横跨中国的多个省份和城市,连接了京杭大运河和扬州运河,总长度达到约1794公里。
在沿线的众多城市和乡镇,可以看到许多古老而精美的桥梁,它们是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
1. 仙梁桥(北京):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建于隋唐时期,是连接运河两岸的重要桥梁之一。
它采用石拱桥形式,桥面平整,桥面两侧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呈现出古朴而壮观的景观。
2. 滕王阁桥(徐州):位于江苏徐州市,是中国大运河上最重要的桥梁之一。
它是一座石拱桥,桥长约500米,是连接徐州南郊与滕州的交通枢纽。
桥上建有仿木结构的楼阁,浑然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3. 三山木桥(扬州):位于江苏扬州市,是中国大运河上最古老的木结构桥梁之一。
它跨越湖塘运河,桥面由原木搭建而成,木材沉浸在水中多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耐水性。
三山木桥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桥梁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临清会馆桥(临清):位于山东临清市,是一座仿古建筑风格的新桥。
该桥采用传统的石拱桥形式,桥面宽阔,
两侧有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和古典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这些桥梁代表了中国大运河上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见证了中国古代运河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桥梁不仅仅是交通工程,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重大。
广济桥的传说故事
广济桥的传说故事
广济桥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境内的一座古桥梁,也是苏州吴中区的著名景点之一。
据传,广济桥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修建,最终于清朝嘉庆年间完工。
广济桥被誉为“江南四大桥梁”之一,也是苏州吴中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建造特色和历史价值深受人们敬仰和喜爱。
以下是广济桥的传说故事:
1. 神奇桥墩
相传,在很久以前,广济桥上有一个桥墩,被誉为“神奇桥墩”。
当时有一位名叫赵天官的道士,他经常在广济桥上修行炼丹。
有一天,赵天官在桥上修行时,突然听到桥上传来了一阵阵奇怪的声音,他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发现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桥上哭泣。
女子说她的父亲被坏人抓走了,她无法寻找父亲,非常伤心。
赵天官听了女子的诉说,便决定帮助她寻找父亲。
他化成一位英俊的男子,带着女子踏上了漫长的旅程。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坏人的藏身之处。
此时,女子之父也突然出现,原来他是被坏人囚禁在一座桥墩里。
赵天官救出了女子之父,两人一起回到了广济桥。
但是,当他们走到桥墩时,发现桥墩上有一个神秘的地方,无法到达。
赵天官便在桥上施展法术,让桥墩变成了一条船,载着他们顺利找到了女子之父。
至今,广济桥上的“神奇桥墩”仍然是一个谜,但人们相信它一定
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神奇的力量。
关于五里桥的介绍
关于五里桥的介绍关于五里桥的介绍一、概述五里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跨越河流大运河,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石拱桥。
五里桥总长约240米,宽4.5米,高10米,桥面由青石铺成,桥墩为砖木结构。
五里桥自建成后已有些建桥年代,是苏州市标志性的古桥之一。
二、历史五里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建桥年代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五里桥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水运,使运河的交通更加便利。
五里桥的桥墩为石砌形式,桥面铺设青石,这种古老的建造方式保留至今,也是五里桥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
三、特色五里桥虽然历经沧桑,仍然保持着古老的样貌和特色。
五里桥的桥拱艺术非常独特,桥拱部分是以弧线为主要构成形式,这种古老的技术在当今的建造中已经鲜有应用。
五里桥的墩身雕刻精美,反映出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墩身的雕刻图案以动植物、人物等为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四、文化价值五里桥作为苏州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具有物质价值,更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五里桥为苏州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是苏州市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代表着苏州市老城区的城市风貌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游客们来到五里桥,可以领略到苏州市民的传统文化、历史和建筑工艺,也能更好地了解苏州市的民俗、传承、知识和技艺。
五、旅游价值五里桥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并举。
五里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美丽的石拱桥,更是苏州市的旅游胜地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为苏州市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活力和就业机会。
众多的游客都到五里桥来游玩,感受古老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在五里桥留下美好的回忆和照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我们可爱的祖先,也留给了我们传递给下一代。
苏州双桥景点介绍
苏州双桥景点介绍
苏州双桥是古代苏州城最具代表性的古桥之一,位于苏州市区西
部的平江老街附近。
其中一座桥为举世闻名的双横桥,另一座桥为隔
江桥。
这两座古桥建于明清时期,保存完好,是苏州城镇规模扩大之
前留下的珍贵历史文物。
双横桥跨越运河,与隔江桥齐名,是苏州古
建筑中的代表作之一。
桥身均使用青石铺就,桥洞上覆盖仿古的瓦片,修缮时尽可能还原了古时的原貌。
从这里可以看到运河两岸精致的老
街景观,成为游客拍照的热门地点之一。
夏天已来,一定来看苏州的这些古桥!
夏天已来,一定来看苏州的这些古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苏州的河湖纵横交错因而,桥也多在苏州每一座桥都承载着各自的历史每一座桥亦有各自的风情~漫步桥头,清凉避暑,感受苏桥风韵宝带桥宝带桥在老一代苏州本地人心中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于唐代元和年间由坚硬质朴的金山石筑成,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多孔石桥。
每年中秋,很多人会来这儿赏月。
不同角度能欣赏到不同的月亮,53个桥孔,每个桥孔都有一个月亮,别有一番情趣~普济桥普济桥位于山塘街,跨越山塘河,因桥测有普济堂而得名。
这座三孔石拱桥由花岗石砌筑,是七里山塘的美景之一。
普济桥在古时有接驳之用,连接南北向的两岸居民,供人们出行买卖。
阳光普照下,沿河的居民们在桥下乘凉,享受悠闲的慢时光~越城桥这座花岗石砌筑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位于市郊石湖东北岸,跨北越来溪,西距行春桥数十米,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柱镌有联句,北面是“碧草平湖青山一画”,南面是“一堤杨柳影接行”。
登桥远眺,湖光山色,田野村舍,尽收眼底~永济桥这座三孔古桥位于常熟南门外元和塘上,见证了常熟古城往日的商业繁荣,是苏州现存题刻最多的古桥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块拱券上都有助银款记,雕刻细腻的龙门石、千斤石及其桥栏等处,展现了古人建桥积德的风俗与佛教信仰的理念。
吴门桥吴门桥位于城西南盘门外,横跨护城河,是江苏省最大的单孔石桥。
吴门桥始建于宋元丰七年,是苏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迹游览区。
附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陆盘门与吴门桥相铺相成,景色秀美,浑然一体。
古运河滔滔东流,舟船帆影往返不绝,尽显苏城古韵~垂虹桥垂虹桥位于吴江市松陵镇,是江南水乡少见的长桥。
原为木桥,后改建成石桥,全用白石垒砌,“环如半月,长若垂虹”。
垂虹桥是苏州史上桥洞最多的桥,现存数十孔。
夜色之中,皓月当空,“垂虹桥下秋水清,垂虹亭上月初明”,别有一番韵味。
五龙桥五龙桥位于长桥镇龙桥镇西,因拥有五个圆形桥洞而得名。
关于石桥的资料
关于石桥的资料
石桥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古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跨越秦淮河,总长约 900 米。
该桥由 24 座拱门组成,其中 13 座仍然完好无损。
石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桥之一。
石桥的建造采用了传统的中国桥梁建造技术,使用了花岗岩和青石材料,结构坚固耐用,历经百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
石桥还有许多奇特的设计,如“浮雕”,“嵌花”等,这些都显示了当时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
石桥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在清朝时期,石桥曾被用作防御工事,成为战争的重要场所。
而在文化方面,石桥上曾经有许多文人雅士留下的诗句,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学水平。
今天,石桥已成为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体验那份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古桥:跨越历史长河的文化纽带
宝带桥
天生桥
中国,桥梁是一条意味深长的文化纽带,它连接着此岸和彼岸,从而引申出阻隔与沟通、分别与欢聚、故园与天涯、思念与向往等含义。
灞桥折柳是依依惜别的情愫;鹊桥相会是千年不变的思念;断桥相会是咫尺天涯的哀伤;蓝桥下尾生抱柱而死是对信义的坚持;奈何桥上的行走就是阴阳分界的又一个轮回……
江苏自古吴韵汉风,赋予古桥以独特的人文内涵,尤其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是多少诗人吟咏的风景。
目前,我省列入各级文保单位的古桥就有二百多座。
记者遍访专家,泡图书馆,实地考察,从几个侧面梳理江苏古桥的文化轨迹,领略桥文化的独特魅力。
形制:兼收南北之大美
古建筑专家戚德耀说,在古代,北方交通多靠车马,南方则多靠舟船,交通方式决定了桥梁样式:北方的桥坡度平缓,桥体厚重,气势雄壮,便于车马奔驰;南方的桥轻盈秀气,拱券高耸如长虹卧波,便于桥下行船。
此外,北方干燥,泥土厚实地基牢固,可以承载重桥;南方地下水丰富,软土承载力有限,要求结构轻巧;北方汛期洪水湍流,春季浮冰奔突,冲击力强,因此桥墩厚实;南方河道纵横,水流不急,因此桥墩可以做得轻薄。
秦岭和淮河一线,被认为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淮河穿境而过的淮安,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特有景观——北上的弃舟登车,南下的下马上船。
江苏古桥以淮河沿线为界,呈现出典型的江南特色和比较明显的北方特色,在形式上兼收南北之大美。
总体而言,江苏境内的古桥,南方比北方保存得要好。
省文物局文保处副处长束有春介绍说,目前江苏被列为各级文保单位的200座左右的古桥,主要分布在苏、锡、常、宁、镇等地,其中省级文保单位以上的古桥有26座(组),苏州有14处独占鳌头,而淮河以北的只有徐州铜山县利国镇的白家桥。
这座22米长的三孔石桥坡度平缓,为元代所建,已有600岁高龄。
利国盛产铁矿,汉代就在此设立“铁官”,北宋时一跃成为全国四大炼铁基地之一,大将狄青曾在此锻造盔甲。
白家桥正是为运输铁矿石而建,连桥下的河也叫做古运铁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朱雀桥是一座拱桥,在夕阳残照下有种沧桑之美。
但实际上,朱雀桥(今南京镇淮桥附近)原是一座浮桥,在晋咸宁二年(336)都水使者王逊立。
谢安于桥上起重楼,置两铜雀,又名朱雀观,一旦有敌情,就可以撤舟阻断交通。
不过要论年代最早,当属梁桥。
这种桥桥洞不弯曲,桥身与水面平行,独木桥就是梁桥的“祖宗”,古人把倒下的树往小河沟上一架,就是原始的桥。
因工艺简便,石梁桥至今仍很常见。
拱桥最具水乡特色,却是最晚出现的。
从多座墓葬中的画像砖上的图画上看,我国至迟在东汉晚期已经有了拱桥。
砖画上的拱桥没有栏杆,结构粗陋,车马行人要在高耸陡曲的拱背上通过。
为保障车辆安全过桥,车上桥时有三个力士用绳索在车前挽拽,下桥时又有三个力士在车后牵制。
近2000年的漫长历史上,石拱桥是最富活力的一种桥型。
据说我国石桥有数百万座,其中石拱将近一半。
数字虽不精确,规模却是可信的。
拱桥之美也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而历代文人题咏更是为这些古桥赋予了诗情画意,典型的例子当属唐代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所写的苏州枫桥。
枫桥在苏州城南,是古代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
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禁止别的船只通行,故名之为“封”。
但《枫桥夜泊》广为流传而沿称“枫桥”。
这座桥始建于隋末唐初,现在的枫桥为清代重修,因为桥拱较高,石栏板与望柱形成鲜明的梯形,棱角分明,与一般的拱桥栏板温婉的流传型相比,显得别致大方。
垂虹桥
枫桥
工艺:达到中国古桥最高技术水准
由于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匠人身份低微,是被忽略的一群人。
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只找到两位江苏桥工:姚行满,元代时负责吴江垂虹桥改为石拱桥的施工;李禧,明代时重修宝带桥任“桥董”。
这两座桥,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很多工艺原理在现代仍在使用。
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夏永明告诉记者,宝带桥长317米,有53孔,是我国现存建筑时代最早、最长、联拱最多的石桥。
它的一绝是薄墩联拱技术,桥墩厚度只有60厘米,使泄水面积达85%,居现存同类古桥之首。
薄墩又称柔性墩,一拱受力,会牵动两边桥墩变形,把力传导开,保护桥体。
这种技术不仅减轻了桥体重量,也通过扩大泄水面积减轻了河水的冲击力。
二绝是制动墩技术。
柔性墩的缺点是如果一孔坍塌,相邻两孔因失去平稳而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倒塌,因此北端起第27号桥墩采用了刚性墩,由两个桥墩并列而成,更长更厚。
晚清英国人戈登拆除桥中大孔,酿成北端26孔倒塌,正是刚性墩止住了连续的倒塌。
这种柔性墩和刚性墩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当时世界桥梁工艺的最高水准。
直到现在,这种工艺在桥梁和城市高架桥施工中仍在使用。
吴江垂虹桥则是古代南方薄墩联拱最长的长桥,经多次重修,元至正十二年(1352)已经达到85孔,中间有三起三落的3个驼峰高孔,用以通航。
可惜此桥已于上世纪60年代坍毁,仅剩11孔。
垂虹桥的风采,现在只能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明代画家沈周《垂虹暮色图》中去品鉴了。
江苏历史上最大的联拱石桥是徐州的荆山桥,乾隆十一年(1746)重修后,长482丈,大桥孔19个,小桥孔145个。
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路过荆山桥,曾题诗“石桥三里许以长,如虹蜿蜒饮两塘”,并亲笔题写“万世津梁”的匾额,镌刻在桥顶一对石狮子之间。
古代如何造桥?夏永明介绍说,首先要将河流的上下游封堵,然后将水抽干,挖掉河底淤泥,直至硬地层,为加强地基,要密密麻麻地钉进木桩,然后在上面砌筑墩台。
桥面施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搭脚手架砌筑桥拱和桥面;另一种是,把上游围挡挖开,放水进来,用船载石料到河中,在船上砌筑桥面,直至合龙。
江南水网密集,还有先造桥再开河的做法,即桥梁先建造在拟新开河道的新桥址上,在完全干涸的状态下施工。
桥建成后,挖开预留的新河两端堤岸,放水通航。
当初造灭渡桥时,由于水流湍急,难以施工,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最传奇的是南京溧水的天生桥,名为“天生”,实为“人工”。
明太祖朱元璋为使江浙漕运避开长江之险,缩短距离,下诏役使6万人开河。
但是一座长达5公里、高5—30米的石岗成了拦路虎,主持工程的李新召集技术人员和老河工多次研究,终于想到了办法:先用钢钎在岩石上打洞凿缝,然后嵌以茼麻,浇上桐油,点火焚烧,再泼上冷水,使岩石激裂。
经过这样反复烧灼,竟然使河岸岩壁被烧成赤色,胭脂河的名字由此而来。
在凿缝过程中,“以巨石留为桥”,离河34米高,宽八九米,非常壮观。
天生桥原为南北两座,后来南桥于明嘉靖七年(1528)春天崩塌。
北面这座桥历经600年仍完好无损,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
这几座著名古桥,其主持者和“工程师”也许还能被记住,但更多的桥工都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好在古桥还在,无数人在古桥的呵护下走过漫长的岁月,这就是最好的纪念。
常州牛塘桥
无锡耕读桥
造桥:中国古代的德政和善举
春秋时,郑国贤相子产广施恩惠,甚至常用自己所乘车辆帮人渡河。
孟子评论说,他的确惠爱,但未通晓为政之大道。
如果修成人行桥和车行桥,百姓就不会有渡河问题。
官员把政事搞好,外出时让人执鞭开道都可以,哪用一个个地帮人渡河呢?
在这个故事中,孟子借桥论政。
在古代,造桥和修路一样,是官府的德政和民间的善举,是造福一方的公益事业。
“桥梁道路,王政之一端”,是官府政绩体现;士绅们造福乡里,可以获得美名;就连方外僧道,也为“广结善缘”,把修桥当作济世渡人的功德。
苏州灭渡桥所在的赤水湾,古代未建桥时,过客要靠船摆渡。
元代贞元年间(1295—1297),昆山僧人敬修过渡时未带银两,遭船家奚落,遂发誓在此建桥。
他与当地名士陈阶、张光福发起募捐,建造石桥,历时1年半乃成,取名“灭渡”,即“志平横暴也”。
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代,刺史王仲舒捐出所束玉带以助桥资,桥因此得名宝带桥。
苏州虹桥,原本是座木桥,元代被大水冲毁。
一个叫邓文贵的富人捐出一半家产重修虹桥,历时4年,耗资15万贯。
自明代以来,又有9次重修。
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说过,中国那么多桥梁,千百年来不断重修,用工之多,工期之长,不亚于长城和大运河,但是老百姓却无怨言,并且愿意出钱出力。
民间还有很多造桥的故事流传。
泰州迎江桥又叫做赵公桥,已有250年历史。
相传当地有个以挑水为生的年轻人缪五,天天到城北的河里挑水,见水深流急,经常翻船,就下决心积钱造桥。
他省吃俭用,连老婆也不娶,天天将挑水的余钱,投到附近永宁寺的古井中。
到他60岁时,估计投井之钱足够造桥之用,便到州衙说明原委。
知州姓赵,听了这事非常高兴,命人下井捞钱。
捞出的钱币在大殿上清点,足够造桥之需。
知州沽名钓誉,也拿出一吊钱赞助,并示意地方士绅取名“赵公桥”。
建桥工匠为缪五不平,就将造桥多余的砖石在桥上砌了五座土地庙。
五庙,即暗指缪五。
故事未必真实,但却传达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不管贫富贵贱,为百姓造福,百姓永远不会遗忘。
盐城古庆丰桥
同里承德桥
常熟云庆桥
无锡大成桥
宜兴蛟桥
南京秦淮河文德桥
灭渡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