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的衰落——中国失去的500年
《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15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大秦帝国》读后感(精选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秦帝国》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秦帝国》读后感篇1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除了有明君,更有像商鞅、范睢、张仪、吕不韦、李斯、郑国、白起、王翦、章邯、蒙恬等能臣武将的辅佐。
而在秦孝公即位初,是秦国处于非常困难时期,秦孝公为图秦国能够像秦穆公时期一样与其它诸侯国并列争雄,向天下发布了秦国的“求贤令”,吸引了不少山东士子前往秦国“面试”。
他对士子们说“依六国惯例,士达则任职。
然秦国与列国素来少往,山东士子对秦国知之不详,难确职掌,请各位持国府令牌,遍访秦国三月,后出治秦之策,后确认职掌”,他让士子们下基层,然后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再制定自己的策略,然后再确定岗位。
这是筛选优秀人才的好办法,第一,可以测试人才的态度;第二,可以筛掉急功近利和无学慵才;第三,让员工适应人文环境,让未来的优秀骨干更加了解基层。
在许多入秦士子们眼里,来到这穷乡僻壤已经自感降尊纡贵,内心期盼着来到秦国便能立即做个高官,没想到这位国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竟然还要他们在这穷乡僻壤呆上三个月,因此,许多士子都纷纷离去。
但秦孝公对这些士子们并无半点指责,还给每人送了黄金资助前往他国。
此举不但使留下来的士子们更加敬佩这位国君,还让离去的士子们给秦国散布好口碑,以使秦国更加凝聚人才。
《大秦帝国》读后感篇2每观秦史,总会被其波澜壮阔所震撼,万里长城、九原驰道、都江堰、郑国渠、阿房宫、兵马俑……人们无法想象这个仅仅存在十余年的短命王朝竟能兴建诸多气势磅礴的超级工程。
行者千里,跬步积之,缔造这些奇迹的是老秦人六百年的披荆斩棘,而将老秦人缔造成奇迹的则是一个卫国士子——商鞅。
商鞅以其宏大的胆魄和卓绝的才具在积贫积弱的秦国力行变法,短短二十年的时间,斗转星移,原来六国不齿会盟的秦国蜕变成六国谈而色变的虎狼之国。
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及感悟
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及感悟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屈辱历史,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痛楚。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这段历史不仅令人痛心,更让我们深思和警醒。
百年屈辱历史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当时,英国军队以优势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一条约割让了香港,赔偿了巨额赔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随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使中国逐渐失去了国家的独立和完整。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中国被列强侵略、掠夺,殖民地被无情剥削,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
列强侵占中国的领土,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陷入了贫穷落后的境地。
这一时期,中国的国力衰退,经济停滞,科技教育发展迟滞。
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屈辱。
然而,正是这段屈辱历史的磨砺,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中国人民经历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历程,终于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百年屈辱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是每个国家的根本利益,绝不能轻易放弃。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其次,要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要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国家的软实力。
只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
百年屈辱历史使我们认识到,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克时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回顾百年屈辱历史,我们深感痛心和警醒。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是每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豪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15篇)
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15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不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
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
《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
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
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
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
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
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
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
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
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
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
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中国近代史课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辉煌与衰落
▪ 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主题是“世界在运动、世界 在交流”,中国的展品是中国古代的交通和通信工具;
▪ 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主题是“技术时 代的娱乐”,中国馆建造了一个360度的环幕影院;
——参见《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中提出 “治水社会”理论和“东方专制主义”概念。
干旱、半干旱的东方国家都是“治水社会”,这 种社会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协作,而社会协作又需要 强化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于是就产生 了专制君主和“东方专制主义”。
梅洛蒂在《马克思与第三世界》中,对马克思亚 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作了分析。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有 三个特点:
▪
塔型。
▪ 社会:分上中下三层的社会结构:国家、社会、
▪
第三领域
▪ 文化:以儒为主,儒、道、佛三家合一,儒、法
▪
合一。
2.其他
二、古代中国的衰落及其原因
(一)衰落的表现
1.从内部来看 (1)封建制度的僵化 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
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具体体现:军机处、文字狱等
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
知识水平。”
——李约瑟
五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顶强的国家。 国家的地位,好像现在的英国、美国一样。 英国、美国的强盛还是列强。中国从前的强 盛是独强。对各弱小民族,中国完全是用王 道感化他们。他们是怀中国之德,甘心情愿, 自己来朝贡的。
——孙中山
▪ 以80年代后历届世博会中国拿出的产品为例,
居安思危看中国的“被强大”.
居安思危看中国的“被强大”在今天的世界上,如果有人不能就“中国崛起”发表几句议论,那几乎就不能称作有知识有文化。
中国近年来是如此地吸引住了世界的眼球,以至全球主要媒体———无论纸面的还是网络的,时不时就以中国为题大张旗鼓做出报道。
与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欧洲“对世界事务越来越无足轻重”、美国“相对衰落”形成对照,中国以“新贵”的身份出现在名声赫赫的“金砖四国”中,且在其中占据着最大分量。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在传统上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汽车产量销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水平,中国今年底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在全球各地特别是西方国家到处突出宣扬中国的经济成就时,当前的中国人一如20世纪初的德国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人,沉迷于“崛起”的良好感觉,习惯于听信他人的吹捧,还想当然地认为只要中国继续保持经济增长,不仅未来经济总量超越“世界老大”美国可以期待,中国实现全面复兴也将是囊中之物,世界从此便是“中国世纪”,国际政治即将平稳安宁地发生权势转移。
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的东西。
实际上,这种乐观主义不过是一些发达国家曾经有过的历史的一种最新重复。
在经济总量的背后,没有多少人愿意提及的是,中国还是一个极为落后的国家。
就拿即将“取而代之”的日本来说,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包括城市化比率、二三产业占比、人均收入、社会公平度、婴儿死亡率、高等教育普及率、技术创新能力、社会保障能力等,其实只相当于日本的1960年代,整整相差了将近50年。
日本1970年家庭拥有电冰箱比例达100%,2008年中国的数字则仅为60%;日本在1970年千人拥有汽车约为120辆,中国2008年的数字则不到20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中国在2008年为5500美元,与日本1961年的数字相当,仅为日本1970年水平的一半。
与上世纪60年代日本通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性并且建立起了高度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中国现在还面临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大国的兴衰及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 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①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②西欧国
家普遍衰落。
4、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如布雷 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原因:①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落 后于西欧与日本,在经济领域上对美国发起挑战,在 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②第三世界兴起,在国 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第三次崛起原因:①战后实行民主改革,清除法西斯 主义,为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②充分利用美国 的援助(经济非军事化)。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 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 极参与国际竞争。⑤两德统一,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二)衰落 1、一战后初期衰落: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成为 被宰割的对象。 原因:①一战中严重削弱。②战败后面临宰割。 2、二战后初期的衰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国家分裂 原因:①二战中严重削弱。②战后被分区占领等。
4、法国
(二)衰落: 1、19世纪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产量由第二 降到了第四。 原因:(1)19世纪末经济发展缓慢原因:①农民贫 困,国内市场狭小。②普法战争中被割去阿尔萨斯与 洛林的矿藏,资源匮乏。③普法战争中50亿法郎的赔 款,资本家又把钱投向信贷领域,而且大多又投向国 外,工业发展的资本缺乏。④小企业大量存在以及农 业经营落后,科技创新缺乏。 2、两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诸大国中地位逐渐下降 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打击;美苏的压制。
6、德国
(一)崛起 1、第一次崛起:①1871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 打败了欧洲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完成了国家 统一,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②19世纪末,德国工 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③一战前,组建了以它为核心 的三国同盟,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①国家实现了统一,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法国 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经 济的起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③是后起的资本 主义强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百年国耻的反思与历史意义
百年国耻的反思与历史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繁盛无比,也曾历经沧桑。
其中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便是鸦片战争及其后续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一段历史被后人称为百年国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无尽的痛苦。
如今,百年国耻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是它的反思和历史意义仍然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讨。
百年国耻,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和屈辱。
在那场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战争中,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无数无辜的人们失去了生命,土地被侵占,财富被掠夺,精神受到严重摧残。
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屈辱并不是自然灾害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所导致的,而是来自于一个拥有先进科技与文化的国家的侵略和殖民。
这种悲惨的经历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也是世界文明史的耻辱。
不难想象,有这样一个国家在曾经赢得了世界文明史的辉煌地位之后,却在鸦片战争后陷入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黑暗时期,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
百年国耻之所以会发生,不光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中国没有具备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与外敌抗衡的力量。
当时,中国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自身实力较弱,这便导致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限制了中国的发展空间。
直到近现代,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瘟疫仍未消散,对中国的影响依然存在。
然而,尽管百年国耻给中国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和无尽的痛苦,但这一段历史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百年国耻的发生是一次痛苦的历史教训,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具备足够的力量和实力,才能避免被外敌侵略和压迫。
其次,百年国耻也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历史起点和使命。
坚定自信、强化实力,正是我们面对外部压力和挑战所要采取的战略。
另外,百年国耻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那便是使我们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_《大国的兴衰》读后感五篇
《大国的兴衰》读书笔记_《大国的兴衰》读后感五篇《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
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
关于《大国的兴衰》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国的兴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和思维都宽阔了许多。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的思路有多么开阔——作者自己也坦言说只是从某一个主线去论述国际政治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非国际政治学专业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和无容置喙的受益。
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思考国际政治问题的专业眼光,以及鞭辟入里的分析方法,我认为这些知识是我们在这本书之外很少能够系统性地获取的。
因此,我愿意把最热烈的赞美之词献给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为其给我所带来的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思维而深深致敬。
我感觉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每个知识分子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某种偏执。
就我而言,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经毫不动摇地坚信加里·贝克尔博士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用一种经济学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的每一种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
然而,当我读完这本著作的时候,我蓦然发现解释世界的角度和理论远远不是我之前所接受的那么狭隘和单一,其立论的方法和依据也远不是我之前不以为然的松散和薄弱。
当学科的融合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思维的定势已是知识创新的“反动警察”,我觉得这种跨学科阅读所带来的思维的激烈碰撞和快速切换,真的是一种进步和享受。
至少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
在大国战争,特别是大国联盟战争中,对最后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联盟的经济能力和信用评价,前者决定了从本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后者决定了从他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演讲稿500字(28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00字(28篇)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00字(28篇)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00字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信大家都对上个世记的“日本侵华”事件和其他的一些事件都有所了解。
而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中国近代史。
这段历史令所有中国人感到耻辱,想不提起却又不得不提。
我们可以清理一下:1840年,中英侵华战争由中方失败告终,请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并租出新界99年,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并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1860年,清政府再次与英法两国鉴订《北京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方失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37年日本侵华。
这些战争中,中国几乎没有一次胜利的。
同学们,这多么值得我们深思啊!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日军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忍地杀害了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三十多万啊!同学们,这个数字多么触目惊心啊!这些人中,有的被当作活靶子练习射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生生地推入长江;有的成为细菌实验的牺牲品。
他们连未满月的婴儿都不肯放过!蒋某人为躲避日军捉捕坐飞机跑了,对百姓的命运置之不理,才导致这么严重的局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在侵华战争后,中国还有什么损失。
刚才我提到了南京条约,现在再说一说圆明园事件。
我们刚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大家也搜集到了很多资料,不过,我还是再给你们详细地讲一点:当时呢,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去了,圆明园内空无一人,英法联军大摇大摆地从正门进了圆明园,他们还带着工匠,把衣柜上、桌子上镶着的宝石、金边砍下来,放到麻袋里;有的人浑身挂满了金银珠宝。
最后把圆明园最值钱的东西抢完了,放把大火烧干净,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
由此我们看见了英法联军的贪婪与罪恶。
而且一些见利忘义的中国人竟当了强盗的走狗!给英法联军带路的,正是清代大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多令人气恨啊!唐朝时,我们中国是世界首富;元朝时我们的面积最大!但如今呢这只傲立于东方的雄鸡退化了,变小了,变成了刚出生的、虚弱的不堪一击的小鸡!现在,我们中国的科技与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战争的硝烟也离我们远去。
[大国崛起观后感最新2020]大国崛起第5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最新2020]大国崛起第5集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1《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小国让欧洲人开始认识世界,他们凭借海样迅速成为了世界强国,开始在世界疯狂的掠夺财富,当时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当时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要比哥伦布等还要早几十年,而大明王朝仅仅是为了向世界宣扬天威,因而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
荷兰这个国家好像除了商业利润对政治毫无兴趣,他们注重资本和商业超过一切,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成为17世界的强国。
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英国的崛起说明了国家的兴盛需要科技与文化的支持,法国和德国的崛起和失利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成为强国。
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崛起和其它国家是不同的,它不像西班牙的勇猛冒险,不像英国式的工业革命,而是靠的学习和变革。
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
美国的崛起则告诉我们要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历史上的大国,而在最近的几百年被其它国家所赶超,中国要想重新回到大国强国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顾五百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
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与衰落
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与衰落一、引言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大国崛起于辉煌,却最终走向衰落。
这些大国的兴衰史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以及国家的命运。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例子为切入点,探讨大国崛起与衰落的背后原因。
二、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辉煌的国家之一,它的崛起源于军事力量和行政管理的高度发展。
罗马帝国迅速征服了欧洲、北非和西亚大片土地,建立了庞大的疆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开始面临诸多问题,如财政困难、政治腐败、军队衰弱等。
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溃,最终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
三、英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英国帝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间成为世界的霸主,它的崛起源于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
通过科技进步和海上实力的增强,英国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帝国。
然而,随着殖民地纷纷独立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的全球地位开始下滑。
经济衰退、政治变革以及国内外的挑战都对英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四、苏联的崛起与衰落苏联在二战后崛起为世界第二大超级大国,它的崛起源于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和计划经济的发展。
苏联通过强力集权的政府控制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迅速崛起为一个以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为支撑的超级大国。
然而,由于内部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陷,苏联最终走向了衰落。
经济崩溃、领导层的腐败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五、中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中国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国家之一,它的崛起源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中国帝国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崛起与衰落。
尽管中国在古代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但随着来自内外的挑战,中国逐渐走向衰落。
外族统治、内部冲突以及经济失衡等问题都成为了中国帝国衰落的原因。
六、结论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是历史的常态,它们都有共性的原因和规律。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良好的国际关系都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
而内部矛盾、经济困境、政治腐败以及全球格局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大国走向衰落。
中国百年屈辱史
中国百年屈辱史引言中国百年屈辱史是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一系列民族屈辱和国家危机。
这段时期是中国国力衰落、领土丧失和民众苦难的集中体现。
在这百年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割地、资本侵略和政治危机,给中国留下了深刻的痛苦与教训。
中国近代史背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帝国,国力相对较强。
然而,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迎来了近代史的转折点。
中国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开放港口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领土被侵占,国家主权受到侵害。
风云变幻的晚清政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权内外交困,民族意识觉醒。
在外部压力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下,晚清政权频繁更迭,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和决策能力。
各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和维新运动削弱了政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使中国面临危机。
清朝瓦解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重要节点。
1911年,清政府的腐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中华民国成立后仍然未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内忧外患的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史中最艰苦的阶段之一。
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牺牲巨大。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为保卫国土和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这场战争加剧了中国的痛苦与屈辱,并对未来的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百年屈辱的启示中国百年屈辱史使得中国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繁荣和强盛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还需要全面发展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同时,中国百年屈辱史也告诉我们,国家的命运需要民众的团结和奋斗,只有通过全民的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
结论中国百年屈辱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中国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一系列民族屈辱和国家危机。
这段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痛,但也成为今天中国的重要契机和动力。
论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论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科举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追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种熠熠发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科举制度。
科举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是一个科举大国,科举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在中国历史上承负着整合传统社会生活并维系社会内部的文化生态平衡的功能。
它对传统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运行均起到枢纽与调节作用。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
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到了近代,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显出了它的弊端。
到了19世纪的接近尾声的时候,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衰落,加之西方思想的影响,一大批的有识之士将之归结为科举制度的祸害,即所谓:“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
”在这种情况下,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廷下谕,废除科举。
自此,举国上下,士人一片欢呼,科举也随之作为一堆垃圾永远地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在今天的时代,以现代的眼光冷静地看待这个尘封了一百年、影响了中国社会一千多年的制度,它是否真的像后人所说的那样是中国社会衰落的罪魁祸首而全无任何可取之处呢?客观地、辨证地来说,并非如此。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中国屈辱历史作文
中国屈辱历史作文中国屈辱历史作文(一)中国在哭泣啊!怒火在燃烧啊!古往今来,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但中国的历史却是那么的悲惨,那么的无助。
战争一步一步向中国走来。
从八一四二年起,英国拔牙片等毒品运进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身体弄得不成人样,然而,他们以中国人硝烟为借口,进攻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幕了,英国再次向中国发动攻击,在圆明园抢劫了数不清的值钱的东西;然后放火大烧。
以破坏证据。
到了一九零零年了,中国又被八个国家所侵略。
又到了一九三九年了,日本故意挑衅中国,向中国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过了七年,日本向中国首军进攻,更愤怒的是,日本占领南京后,不但把手无寸铁的居民杀了,还把放下武器的士兵给杀了;强奸妇女等。
最后据中国人的统计,日本总共杀了中国南京人民三十万以上,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人还说不值,有的人说高达百万。
中国一直被别的国家所侵略,这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我们是中华人民,要把这耻辱的历史转给我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不要忘记这耻辱的战争。
因为国家落后,所以才会挨打,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报孝祖国。
我们也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也就是被人欺负。
中国屈辱历史作文(二)自从我看了外国侵略中的历史时,我感到非常的气愤,因为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实在是太残忍了,那昏庸无能的慈禧太后,只知道退让,和求和。
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唐太宗,武则天那时的朝代唐朝都非常的兴盛,唯独到了清朝,出现了民族的败类,“慈禧太后”那时的皇帝光绪帝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意见来变法,可是光绪帝没有兵权,慈禧太后闻之,简直反对,这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又把戊戌变法破灭了,这个维持只有108天的变法,这表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爱国之情。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到了圆明园,进去之后,看见富丽堂皇的宝物,开始实行野蛮的土匪行为,拿不走的就砸,当一车一车的宝物从北京城拉到他们国家的时候,手挽着手,都非常高兴。
中国的耻辱与辉煌
中国的耻辱与辉煌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悲惨的耻辱和辉煌的时刻。
这篇文档将探讨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耻辱和辉煌,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羞辱和挫折,使其陷入了危机之中。
这些耻辱主要是由外国列强的侵略、战争和不公平的条约所带来的。
然而,中国也产生了一些辉煌时刻,这些时刻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中国的耻辱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甲午战争等多次失败,导致中国领土的丧失以及对外国列强开放市场的强制。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屈辱。
接着是1911年辛亥革命,这次起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了中国的共和国时代的开始。
然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陷入了混乱和内战。
从1927年到1949年,中国经历了国共内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血腥和最残酷的战争之一。
这场内战导致了数百万中国人的死亡和破坏,使中国处于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然而,在红军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的这一时刻被认为是中国的伟大辉煌时刻。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外国列强的统治和民族辱没。
在新中国的建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例如,中国在农业、工业和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中国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实现了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
此外,中国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医疗和减贫成果。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中国的人权状况也备受争议,包括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限制。
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与衰落
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与衰落数学在中国历史久矣。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些是记录数字的文字,包括从一至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司马迁的史记提到大禹治水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而且知道“勾三股四弦五”;据说《易经》还包含组合数学与二进制思想。
2002年在湖南发掘的秦代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大约2200多年的九九乘法表,与现代小学生使用的乘法口诀“小九九”十分相似。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它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普遍;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
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于自西汉至南北朝的三、四百年期间。
《算数书》成书于西汉初年,是传世的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它是1984年由考古学家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汉代竹简中发现的。
《周髀算经》编纂于西汉末年,它虽然是一本关于“盖天说”的天文学著作,但是包括两项数学成就——(1)勾股定理的特例或普遍形式(“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句,日高为股,句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这是中国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书面记载);(2)测太阳高或远的“陈子测日法”。
《九章算术》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经过许多人整理而成,大约成书于东汉时期。
全书共收集了246个数学问题并且提供其解法,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
在代数方面,《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现在中学讲授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九章算术》介绍的方法大体相同。
注重实际应用是《九章算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该书的一些知识还传播至印度和阿拉伯,甚至经过这些地区远至欧洲。
《九章算术》标志以筹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正式形成。
中国古代数学在三国及两晋时期侧重于理论研究,其中以赵爽与刘徽为主要代表人物。
赵爽是三国时期吴人,在中国历史上他是最早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数学家之一,其学术成就体现于对《周髀算经》的阐释。
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衰落与启示
世界性大国的崛起、衰落及其启示【背景材料】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以世界强国历史为题材隆重推出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敏感话题。
【知识串讲】1、西班牙:(1)开辟新航路后疯狂地在美洲掠夺白银,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
(2)1588年“无敌舰队”之败,开始丧失海上霸权。
(3)1826年西属拉美各殖民地基本独立,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启示: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只用于消耗不用于生产,阻碍了自己的进步。
2、荷兰:(1)16世纪后期尼德兰革命后获得独立;(2)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3)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中惨败,丧失海上霸权。
启示: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
3、英国:(1)从16-18世纪中期,先后在英西海战、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中获胜,建立起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2)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建立起君主立宪制;(3)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霸主。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缓慢,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5)一战后英国殖民体系开始瓦解,被迫成立松散的英联邦;(6)二战后沦为二等国家。
启示:(1)著名的人文主义大师、第一个现代议会民主制度、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一个全球金融金融资本中心等,创新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也一直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
(2)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创新,因而慢慢落伍。
4、法国:(1)路易十四改革使法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也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2)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此后法国经历了帝国、复辟、共和国等几番波折之后,最终确立共和制度;(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工业生产占世界第二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退居第四位;(4)一战后经济发展缓慢,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二战后复国但始终是二等国。
中国近代在世界落伍的原因七年级到八年级论文
近代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却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陷入了落后的境地。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的原因。
首先,经济方面的问题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19世纪末的时候,中国经济逐渐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秉持的封建主义和国家经济垄断政策。
这些政策限制了私人企业发展和外国投资,使中国缺乏充足的资本和现代技术。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带来了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因素导致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下降。
其次,政治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后的原因之一、清朝末年,中国政治上的内忧外患加剧,政府腐败,国家治理无能。
同时,列强入侵,战争频繁,导致中国的国力衰退。
此外,清朝政府还在政治制度上的上犹豫不决,拒绝进行必要的政治,使得中国政治体制无法与时俱进。
这种政治问题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实力,在世界上落后于其他国家。
第三,文化方面的问题也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传统的中国文化体系是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的结合,这种思想体系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忠诚、孝道和等级观念,崇尚传统习俗,这使得中国人民很难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在中国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导致中国在近代科学文化领域的落后。
最后,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后的原因之一、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地区差别,农民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社会的不平等加剧。
这种社会不稳定导致社会动荡频发,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中国社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也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提倡创新精神和开放思维,从而使中国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并最终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中国受屈辱的事例
中国受屈辱的事例揭开华夏历史上十大国耻事件的历史长卷,一幕幕血泪交织的悲剧重现眼前。
这些国耻事件对华夏民族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不仅让人民饱经磨难,更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和勇气。
今天我们从古至今盘点一下那些让我们痛定思痛的国耻事件!一、白登之变(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时,因贪功冒进而陷入危机。
他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山,最终不得不通过和亲结盟的方式化解危机。
这次失败教训深刻,使汉朝君主们对外交手段认识到了重要性。
二、五胡乱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国势凋敝,五大胡族首领趁机入侵中原,引发了长达三百年的动乱。
胡族的入侵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使得华夏民族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三、靖康之变: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占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使得首都沦陷,北宋灭亡。
这场悲剧使华夏民族深感屈辱和无助,历史上一度沧海桑田的北宋文化和政权也戛然而止。
四、崖山海战(公元1279年):元军与南宋军队在广东崖山展开激烈的海战。
最终,南宋军队惨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守军也选择了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这场战役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并为日后抵御外族入侵积累了经验。
五、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但在土木堡被瓦剌部落的五万军队俘虏。
瓦剌军趁机进攻京城,虽然被于谦组织的北京保卫战击退,但这次事件使明朝政权和军队的威信大受损害。
六、扬州十日(公元1645年):南明朝时,史可法战败,扬州沦陷。
清军主将多尔衮不听招降,展开了为期十日的血腥屠城,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这一事件震撼了整个华夏民族,使他们更加坚定了抵抗外敌的决心。
七、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这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英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军事优势,迅速获得胜利,并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薄弱和内外部改革的紧迫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大国的衰落——中国失去的500年
为什么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中国,会从十四世纪开始就逐步的落后于世界?为什么中国会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长期处于一种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以至于为什么时至今日,中国在许多方面仍然与世界先进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可以说,两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都在这方面不断的进行思考与求索;总结出了许多的经验与教训,十分值得借鉴与深思。
但同时需要看到,这些看法与理论也都存在着一些片面、缺陷与不足。
多是从单一视角看待问题,没有能够把握问题的全部内在与其深层因素。
因此,本人写这篇文章的中心,也就是要梳理这些观点加以综合,力求做出一个更为客观全面历史的结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中国自从秦汉大一统以来,直至1300年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被欧洲赶上;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生产力一直大大领先于欧洲和全世界。
而即使是在这以后的五百年里直到183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反思,我们中国近代以来,究竟是怎么落后的?因此,就让我们将中国的历史,从头说起。
[ 转自铁血社区 / ]
秦汉以来至唐宋时代一千多年的强盛,是与中国那个时代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政策与民族精神文化意识分不开的。
正是那种“天容万物,海纳百川”的博大民族胸怀,使中华民族由于不断吸收外来民族优秀的文化营养与新鲜血液,而不断保持旺盛的文明生命力与充满青春活力的民族文化,并正是以此作为中华民族不断保持领先的、最为重要的人文精神物质基础。
而促使中华民族放弃这一开放意识,最终走向闭关锁国境地的原因:就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公元8世纪,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禄山叛乱”,也就是史称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其人,系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刚开始在唐军中只是一名下级军官。
由于当朝宰相李林甫(就是因为他,后人发明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出于为了保住自身地位的目的,而向那位抢了自己儿子老婆杨玉环(杨贵妃)的“唐明皇”李隆基建议重用出身少数民族的军事将领;理由是:少数民族将领没有文化,比较忠诚可靠;李林甫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因为少数民族将领没有文化,不能抢他的宰相之位。
而正是他的这一政策,使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等一批人后来成为唐朝拥握重兵的高级将领;也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百年民族屈辱,埋下了千古的祸根。
由于为了镇压“安禄山叛乱”,唐朝各地的藩镇都大规模的扩充军备,从而形成了许多力量十分强大的地方割据军事集团。
他们不听中央号令各自为政,使唐王朝的疆域,陷于四分五裂的境地,使中央与地方形成了军事对峙的严重局面。
而唐朝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历史,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虽然唐朝后来又勉强将主权归于统一,但是终因难以恢复元气,而无力彻底解决藩镇问题,被后来的“黄巢起义”给予了致命的一击。
而这时,从来没有真正解决掉的藩镇问题,就彻底的将李唐王朝埋葬掉了。
应该说,藩镇制度是唐王朝灭亡的致命病因,而“安禄山叛乱”是这一至病因的关键诱因。
应该指出,“安禄山叛乱”所造成的影响之深远,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对那个时代本身的影响。
而这场叛乱所暴露出来的唐代藩镇节度使制度对封建帝王统治的稳定与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这一缺陷,促使唐亡以后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建立起抑制军事力量、尤其是遏制高级将领
权力的国家制度。
应该说,这一制度使宋朝军事力量长期积弱,无力应对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只能一味的依靠巨额的“岁币”来换取苟延残喘的和平;然而,繁荣的经济不能支撑永远的和平:没有强大军事力量做后盾的宋王朝,终于被北方的蒙古铁骑所灭亡。
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蒙古灭亡宋朝,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的。
因为,虽然秦汉唐宋历朝历代都面临北方游牧骑兵的威胁;但以前的匈奴、五胡乱华、突厥及至契丹、女真等时期,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威胁虽然也很严重,但都从来没有把中原农耕文明彻底征服过。
而蒙古人的入侵与征服,对中原文明所造成的破坏,则是全面和毁灭性的。
这一历史对大汉族文明自信心的打击程度之深,也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这也就使元朝以后的朱明王朝,对外来民族与文化,抱有极其严重的戒备心理;从而在郑和七下西洋广有建树之后,反而推行了“闭关锁国”的消极守成政策;放弃了中国人先于欧洲人发现的新大陆。
这也就对后来中国经济社会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极其负面的深远影响。
应该深入的认识到,明朝历史的276年时间,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承上启下、关键意义的转折时期。
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完成了文艺复兴的历史性跨越发展,走入了对外探索发现新大陆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其对外侵略扩张以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业革命积累财富的殖民历史。
而在欧洲人励精图治、在世界各地开疆扩土的时候;同时期明王朝的皇帝们,却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在国内推行了一系列阻碍社会发展与思想进步的政策。
如:在内政上设置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大搞特务统治;使明朝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甚至不敢随便说话,更不要说是交流思想(尤其是社会进步所必然对帝王统治不利的思想)了。
因此,可以说特务统治与三纲五常一道,“一文一武”、“一刚一柔”、“互利互补”、“相得益彰”的扼杀了中华文明思想的发展与进步,使人们缺乏一个起码的思想学术交流的历史空间。
使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期,没有能够出现中国自己的“文艺复兴”。
同时在经济上,明朝推行了“重农抑商”的一系列措施,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迫害商人的人格尊严,使商业没有为国家的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积累足够的财富。
而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于在整个社会形成法治、契约、民主、自由等等现代文明工业社会基因的;而且由于如果拥有强大的物质财富做基础,大商人就有了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实力的,而这也就是封建帝王所要极力防止出现的局面;所以,对商业的压制对皇帝们来说,也就是他们的一个中心任务。
[ 转自铁血社区 / ]
顺便说一句,倭寇就是由于明朝的禁止海上贸易政策,而由中国人牵头带领有日本人参与的中国海上武装走私集团。
倭寇最大的头领,就是汉人汪直〈真名:王直〉。
(有条件可以参考中华书局出版《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一书)而禁绝海上贸易的措施,使中国人对外探索的意识被抹杀了;郑和对于禁海政策就曾经提出过警告:“若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明清两朝人都没有把郑和的警告当回事,结果就有了四百年后的“鸦片战争。
再加上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社会阶层有着:“士农工商”的排列。
使手工业与商业从业者的社会人格地位低人一等,限制了群众参与的可能性。
而
由于相关社会人格地位低下,致使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也就都不屑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
结果是:手工业工匠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素养,不能将自己在长期社会工作劳动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提升到抽象理论的层次阶段;这就从另一个方面极大的限制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技术水平的发展。
而同样由于缺乏文化知识,中国的商人们不仅是没有思想意识进行更加有远见的贸易投资,而且会将赚来的钱买房置地,从而使自己蜕变为地主(也就是四种人之首的士,而在他们看来,这才是回归上流社会。
)。
同时,他们的低素质又不能有效的发展健全市场经济理论知识,这也就为后来中国近代商人们事业发展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明朝政府对军用民用技术装备(如:火器)生产的严格控制,采取官僚计划的方式指导生产。
使有明一朝的手工业技术,难以得到跨越性的发展,使我国装备技术制造水平的发展进步速度,根本难以与西方同一时期相比;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技术装备制造水平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脚步了。
由于长期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腐朽僵化的朱明王朝终于被一个还十分年轻的满清王朝所取代。
而取代明王朝的满清王朝,由于其本身就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所以也就有着其先天的致命缺陷。
而为了能收取士人的人心巩固统治,满清几乎是全盘的接受了明朝的政策制度。
并且为了更加巩固权力、稳定统治,而进一步加剧了政权专制独裁的力度;这也就让人民的思想与社会生产力头上的枷锁愈加沉重。
也就使中国失去了最后追上世界发展潮流的机会,终于难以挽回的成为了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的“东亚病夫”!
可以说,这一切专制、封闭、迂腐、狂妄给中国留下的弊病之深,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与发展。
当今社会上动辄就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反日文化的社会行为,就是几百年对外封闭留下的仇视对外文化恶习。
而特务统治的应用,更是被蒋介石发挥的淋漓尽致,实在不输明清“前辈”的“风骚”。
而在解放后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受当时国际形势所迫,市场更是被计划给专了政。
现在我们社会对劳动者、工人的歧视,也同样是传统上“一脉相承”的!至于许多“三纲五常”造就的恶劣风俗习惯,至今都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说,中国今天国家综合竞争力与个人素质竞争力差的原因,实在是有着太过曲折深厚的历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