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绵阳三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9年10月31日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 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学创作也迎来崭新面貌。
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重视并尝试这一题材的创作,他们以文学笔触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艺术化再现。
生态文学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较以往有所突破。
它们在文学版图中的重要性也获得提升。
去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就有散文《流水似的走马》《遥远的向日葵地》、报告文学《大森林》、中篇小说《蘑菇圈》等多部生态题材作品。
从作品思想内涵来看,早期生态文学创作者往往直接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以此呼吁人们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在近年涌现的生态文学作品中,作家更多地把生态保护话题放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不断深化,作家写作姿态更加理性。
如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没有单纯渲染挖掘虫草的行为对草原植被的破坏,而是更加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应是孤立的,应该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等民生举措紧密联系起来。
在文学表现力方面,生态文学创作也获得进展,生态文学作品正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谱系、多样化的社会视角,带给读者更加丰富新鲜的阅读体验。
此前生态文学作家的笔墨往往倾注于对原始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的奇观化赞美,对栖居于原始自然环境中人们生活的传奇式讲述,进而与当代现实生活形成对比。
简单地说,即通过渲染某种陌生化经验激发读者对破坏自然生态行为进行反思,及对原始自然环境产生向往。
在近年来的生态文学作品中,更多的作家开始用多样化笔触表达丰富立体的情感,展现良性生态环境带给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上的变化。
很多作家也开始在生态文学写作中重视融入多学科知识,更加全面与系统地还原生态环境获得改善、科学生态观念建立的过程。
2020年4月21日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测试参考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 A(B“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错;C“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错; D“为呈现盛唐气象”错)2.B(“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错)3. B(李白创作《大鹏赋》是在鲲鹏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
A《锦瑟》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象杜鹃与《华阳国志》杜鹃啼血的故事中的原始意象杜鹃在内涵上是一致的,不具有内涵全新的创造;C《雨巷》虚构的一个雨中丁香般的姑娘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虽然有人和花的差异,但两种意象的内涵是一致的;D《窦娥冤》虚构的窦娥所发的亢旱三年的誓言和《汉书》孝妇冤死的故事中没有相合的原始物象和全新的审美意象。
)4.C(A原因分析不当; B“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D“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5.B(无法得出“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的结论)6.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6分,①②必答,每点2分,③④⑤任答每点1分)7. C(“以李称匠折射手艺人的固执”错)8. ①突出人物形象:即刻画汪掌柜的贪婪奸诈,也反衬出李秤匠有良心操守的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汪掌柜多次要求改秤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又让故事富有波澜;③丰富小说主题:即表达对贪婪奸诈之人的讽刺与批判,也表达对坚守正义和职业操守之人的赞扬和肯定。
(6分,每点2分)9. ①有慈爱之心。
作为父亲,为保护儿子,“违心”改秤;为教育儿子,以死明志。
②有匠艺之心。
作为传统手艺人,凭良心做称、平称,保证称平,绝不含糊。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评讲

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 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
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 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 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④有决绝之心。因改称而打破职业与道德底线, 虽有弥补,但仍决绝地以死谢罪。
【参考译文】:
时立爱,字昌寿,涿州新城人。(时立爱的) 父亲时承谦,因为财产丰实而称雄于乡里,一遇 荒年他就开仓赈济贫乏的百姓,并把以往向他借 贷的人的契约撕毁,免去债务,不再索取。
辽太康九年(1083),时立爱中进士第,调任 泰州幕官。他父亲去世时,他行孝服丧,期满后, 调任同知春州事。不到一年,升迁云内县令,再 被任命为文德令,不久被枢密院选为史房副都承 旨,转都承旨。后官至御史中丞之职,他刚正敢 言,不顺从权贵。由于他耿直被提升为燕京副留 守,此间其母去世,他服丧期满,又官复原职, 后来升做辽国兴军节度使,兼汉军都统。
金太祖平定了燕京,查询得平州人韩询,命他持 诏招安平州。这时,奚王回离保在卢龙岭,时立爱未 敢立即去拜见,先派人送上名帖说:“百姓性情愚笨 固执,不会立刻顺从,愿意投降接受你的大恩德,以 宽慰我的惶恐不安。”皇帝金太祖下诏说“:我亲自 巡视西部疆土,彻底平定了燕国,只要号令下达,城 邑就会立刻攻下。届时嘉奖忠臣,显示特别恩惠,那 里的大小官都可以做原来的官职,囚犯释放,奴隶免 除。”此时,辽国皇帝还在天德,平州虽然投降,但 民心还没稳固。奚王回离保军驻在小城村落里,已降 的蓟州再次叛乱。民间传言说“:金国人攻下城邑后, 开始时给予抚恤,后来就掳掠。”时立爱知道此言却 不肯相信,于是上奏章说“:乞求皇上下诏,派官员 到各个郡邑,宣诏让人知道您的恩德道义。以后攻打 宋朝时,顺我者安抚他,逆我者就讨伐他,这样不用 军队费力天下就可安定了。”
四川省绵阳市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三诊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考语文三诊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
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
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
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
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
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
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养的高低。
中国古代官员把读书和从政合二为一,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有一定关系。
秦汉统治者将偃武修文、重用儒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到了隋唐逐步建立并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主要途径,它把考查文人学子对古典文化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文字的组织能力,作为公开选拔官员的基本依据,所以不读书者不能入仕为官。
士子们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在读书为文方面更加勤勉笃毅,成为为官和为文两方面的典范,他们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学家。
2017级绵阳三诊作文导写及范文欣赏

2017级绵阳三诊作文导写及范文欣赏一、作文原题:(60分)有位画家对自己的画不满意,于是把它摆在街口,公开征求意见。
一个鞋匠走过来,反复观摩琢磨,指出画上的靴子有差错。
画家赶紧拿起笔,把错处重新画过。
(次)鞋匠又继续观察,接着说:“我觉得,这脸画得有点大,肩画得有点斜......”画家忍不住打断他:“朋友,你的评论请不要超越这双靴子。
”(主)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一、审题过程图示:画家:听取意见不能有身份歧视,莫以专业论真知、择善而从,尊重专业意见按需合理取舍,兼听而取善、建议可不听,尊重不可少。
鞋匠:提出建议要有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指点而不胡乱指点、外行建言又何妨,跨界建言又何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批评意见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立意:发声应有界,纳言应无界。
先了解再建言,先斟酌再择善。
评之有理,纳之有容。
二、本次高分作文评价六要素:1.立意的精准度是观点与材料的匹配度问题,这只是评价要素之一,但非常重要!观点应该源于材料,精准者可以不引材料,非精准而未引材料要降等。
这是基础性要求。
2.分析行文有逻辑性,要合情合理。
这是评价要素之二。
逻辑性是通过推理技巧和论证方法来体现的。
生拉活扯要再降等。
3.思辨是本次作文的主要考查点,表达的辩证性是评价要素之三。
孤立的思考、绝对的表述、片面的说理不能得高分。
4.思维的发散性,作文紧扣材料但不能囿于材料,需要说开去,这是评价要素之四。
它体现但不仅仅限于论据的丰富性。
5. 联系现实的恰切度,说开去尤其需要联系现实,这是评价要素之五。
本题可以联系疫情写作,这种作文应该加分。
6. 语言的表现力,读起来是否雄辩有力,被列为评价要素之六,好的当然要加分。
注意有表现力的语言不一定等同于有文采,逻辑推理无懈可击,行文嬉笑怒骂幽默风趣等等应该值得肯定。
阅卷标准:本次作文希望老师们把分值拉开,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敢于打低分,对于立意准确深刻、符合任务要求、语言文采好的作文敢于打高分。
绵阳参考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阅卷分析1. A(B“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错; C“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错; D“为呈现盛唐气象”错)2.B(“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错)3. B(李白创作《大鹏赋》是在鲲鹏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的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
A《锦瑟》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象杜鹃与《华阳国志》杜鹃啼血的故事中的原始意象杜鹃在内涵上是一致的,不具有内涵全新的创造;C《雨巷》虚构的一个雨中丁香般的姑娘与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虽然有人和花的差异,但两种意象的内涵是一致的;D《窦娥冤》虚构的窦娥所发的亢旱三年的誓言和《汉书》孝妇冤死的故事中没有相合的原始物象和全新的审美意象。
)4.C(A原因分析不当; B“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D“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5.B(无法得出“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的结论)6.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6分,①②必答,每点2分,③④⑤任答每点1分)试题分析: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需要多方合作完成。
提合理建议就是对所涉及的各方面提出建议。
各则材料重要信息:材料一:老师:操作不熟练;学生: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家长:看待网课有的激进,有的保守;各地:出台细则;在线教育软件:加紧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服务。
材料二: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不能保证基本的服务;老师:欠缺信息化基本技能;不熟悉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缺乏全新的思想与方法。
材料四: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不够完善;评价实施的过程存在问题。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三诊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II卷4至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叨扰(tāo) 卡壳(kǎ)大笔如椽(chuán) 屏气凝神(bǐng)B. 奇葩(pā)烙印(lào)风流倜傥(tǎng) 有恃无恐(zhì)C. 秸秆(jí)巢穴(xué) 方枘圆凿(ruì) 扪心自问(mén)D. 腼腆(tiǎn)矗立(chù) 谆谆教诲(zhūn)同仇敌忾(kà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养分节骨眼革故鼎新与日俱增B. 换档篷户区闲情逸致耳鬓厮磨C. 蝉联顶梁柱仗义直言金瓯无缺D. 冷峻雷厚雨凤毛麟角远见灼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B.“两会”期间,就百姓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釆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13北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展出宪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B. 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_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C. 为增强人们的国家版图意识,最近推出的新编竖版中国地图将以往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全景式呈现中国陆海疆域。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扫描版)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35分)(一)(9分,每小题3分)1.B(“定型于汉变化于宋”错,原文:到了汉代基本定型。
)2.B(“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无中生有。
)3.C(强加因果。
“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与“礼法的弹性”关系在原文中未谈及,从事理上讲,二者可能有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12分)4.(3分)D(A.“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错。
B.“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错。
C.“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后”错。
)5.(5分)C、D(A.“国内外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错。
B.“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错。
E.材料三并未提及共享经济问题。
)(每项2分,全对满分,多选不给分)6.(4分)答案示例:①应该选择适宜骑行(地势平坦)的城市实施;②关注并提升用户体验;③尽量降低使用成本;④政府与运营公司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每点1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三)(14分)7.(3分)A(B.“并且没有像雁一样展翅高飞的欲望”错。
C.“表明小燕生不如死的状态”错。
D.“呼吁……包容自然……”错。
)8.(5分)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草原上美丽和谐的场景,与前文人雁羊群移动的画面相呼应,与后文“狗鱼”及“偷蛋人”盗取雁蛋的画面形成对比,为文章主旨的表达作了铺垫。
(划线处各1分,共5分)9.(6分)①阿妈生活在草原上;②阿妈悉心喂养草原上的羊、雁;③阿妈以母亲的慈爱对待草原上的生灵,守护弱小;④阿妈勇斗草原上的贪婪之人。
(每点2分,共6分,答对3点得满分)二、(35分)(一)(19分)10.(3分)D(急:重视)11.(3分)D12.(3分)A(崔涣被贬道州主要是因有过错被朝廷查实。
)13.(10分)(1)“和”之所以被人们看重,那是因为有“礼”的节制(约束),不用“礼”去节制(约束),怎么能得到真正的“和”呢?(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当初,崔涣被元载排挤(压制),崔纵在元载执政期间,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统一招生考试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鱿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详解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鱿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
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
他创造的大鸥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大鹏赋》中之大鹏,“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
”“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
”,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
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
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
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②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
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
《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评讲

心为暗线,明暗线索交织,使得故事情节紧凑且 脉络清晰。
8.小说的主人公是李秤匠,但作者为什么要用 大量笔墨来写汪掌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①突出人物形象:即刻画汪掌柜的贪婪奸 诈,也反衬出李秤匠有良心操守的形象;② 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汪掌柜多次要求改秤来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又让故事富有波澜; ③丰富小说主题:即表达对贪婪奸诈之人的 讽刺与批判,也表达对坚守正义和职业操守 之人的赞扬和肯定。
C解.网析络:教A学项尽原管因还分存析在不着当许;多值B项得“改并进不的地赞方成,线但上 教不学可模否式认”的错是;这D种项在“线国教外学普的遍方忽式视在技一术定指程度标弥” 错补。了学生因疫情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D.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面,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 标,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 价方面,即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
B.时立爱富有谋略。面对“金国攻城之后,前后不 一”的流言,他上奏希望派遣官员到各地宣诏德 义,受到皇帝赞许。
C.时立爱颇有远见。宋廷多次征召时立爱入朝,他
解析都:因D宋项廷,朝“纲逐跟渐随败完坏颜而宗不望肯夺应取征燕,山还后告”诫错族。人
不能够去宋廷求取官职。
D.时立爱深受重用。他跟随完颜宗望夺取燕山后, 因善于谋划军中之事而深受宗望赏识,先被授予 官职,后又被封为国公。
后来时立爱上奏章请求辞职,没被批准。 天会九年(1131),时立爱做了侍中、知枢密院 事。后加为中书令。
D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A.卿始率吏民/归附/复条利害/悉合/朕意嘉叹不忘/
山西部族缘辽主未获/恐阴相连接/故迁处/于领 东西京人民既无异望/皆按堵如故。
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11月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6 年 l1 月 1 日 9: 00-11 :30】四川省绵阳市2017 届高三 11 月第一次诊疗性考试语文试卷(分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 9 分,每题 3 分)宋词中,词人屡次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假如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 ,水的运用使得这一流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返璞归真,增加了一分清婉、灵巧和委婉。
“诗庄词媚” ,词较于诗有更多子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绘,文入词更重视心里对恋情的执着与迷茫,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贞洁,又显得委婉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委婉,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便是豪迈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拥有流动性和传达性,视野跟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开释。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野挪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源源不停常常带动着忧思感情的传达,水又是没有拘束性的,象征着感情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停,激发人源源不停的情思,离人的眼光、伊人的相思,都能够顺着流水连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结两地、贯穿两心,分别的人能够以水传情,能够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隔断,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隔断;同时,水也能够代指没法超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挡或心灵隔膜,如故国、亡人、没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想等。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鯤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
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
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 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
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 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窗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2019年10月31日四川省绵阳市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36分)1.A(B“并避免呼吁式写作”错,“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C.“描写奇特的自然”与原文不符且递进关系错,D.“使作品的情感更加丰富”错,这不是作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目的)2.A(“突破了传统束缚”错)3.B(“不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体验”错,于原文无依据)4.C(逻辑混乱,应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5.B(“需10-15年才能超越”错)6.(6 分)企业层面:①提升市场战略意识,强化品牌意识,优化服务意识。
②大力突破技术难题,提升体术水平,掌握核心技术。
③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满足个性需求,提升实用性能。
政府层面:④继续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增进双向开放。
(每点2分,答对3点6分)7.B(A“理想中的父子关系就是……”错,C“体现了……良苦用心”错,D“意在告诉……”错)8.(6分)①感激之情。
后父让作者感觉“又有了庇护”,后父视自己为亲儿子,将我养育成人。
②愧疚之情。
我既未能为后父准备老房,让他安心的老,也没有替后父分担,更没有为后父送终。
③怀念之情。
通过回忆与后父的生活的种种过往,含蓄地表达了对后父的追忆和思念。
(每点2分,共6分)9.(6分)①老难以预料。
生命无常,人未必都能自然的老去,人也未必都能尽如己意的老去。
②老需有依靠。
面对长辈的老,需要物质准备和精神陪伴,才能让老更有尊严和幸福感。
③老必有承受。
自己想要老去,要面对长辈的逝去和后辈的成长,需要承受痛苦,担负责任。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共6分)二、(34分)10.B11.D(“雅”为宫廷乐歌)12.D (“治愈母病”错,原文无此表述)13.(1)当时范仲淹因为进谏议政获罪而被免职,(贬)任睦州知州,余靖、尹洙上书营救范仲淹,(两人)相继被贬。
(画线处、大意各1分,共5分)(2)高若讷说:“河朔地区是重兵囤积之地,现在放弃不去征讨,以后将要开启祸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7年4月21日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尽管古代中国家庭在生活方式、习惯、作风上各有特点,但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则是古代中国家庭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
古代中国的家庭礼法,是由家庭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活动的一系列的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的。
每个人都要严格地按照礼法行事,这是实现家庭内部整合、保证和谐家庭生活正常运行,借以维护良好家风的重要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生活也不例外,父子间、夫妻间如何相处,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
⑦古代家庭礼法起源于商周,到了汉代基本定型,宋代后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演变。
总的来说,古代家庭礼法是根据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原则来制定的,是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生活行为规范。
所以,各地区、各家庭的礼法,大同而小异,只是在具体做法上有所差别罢了。
③不管家长多么注重言传身教,启蒙读物如何通俗易懂,违反礼法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所以对违反家庭礼法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其他家庭成员。
《郑氏规范》中就规定:对违反礼法者,一是罚拜;二是痛打;三是告官并从家谱中除名,如三年能改的,可再上家谱。
一些大家族,也有类似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制定了对违反礼法者的严厉处罚的《郑氏规范》中,也强调了传统的中庸之道,“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中”。
于成龙的《治家规范》中说得更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
父子不忍,则乖天伦;兄弟不忍,则成吴越;夫妻不忍,则鱼水反目。
”就是说,大家相互之间都要忍让,从这个意义上说,礼法足有弹性的。
忍,就是对人要宽容,要讲忠恕之道.这是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④不过,古代中国家庭的礼法之所以长期被人们接受、实行,主要并不是由于它具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法是建立在人情伦理特别是亲子之情、手足之情、夫妻之情的基础上的。
这从礼制、礼仪的原则就可以看出:“亲亲”“疏疏”,即亲属关系越近,相互间的礼节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相互间的礼节越简单。
⑤古代中国家庭礼法,也是适应家长专制型家庭和大家族家庭价值取向的产物,所以它较片面地强调妇女、卑幼的顺从。
只有实行这些礼法,才能使家长专制家庭、大家族家庭减少冲突,正常生活。
如果家长专制型家庭要转变为民主型的家庭,这些礼法就要相应变革了,所以,清末民初的革新志士猛烈抨击传统的家庭礼法,这是很自然的。
(选自《古中国生活》,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人际交往、家庭生活活动的有关规矩和行为模式,构成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
B.脱胎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起源早,定型于汉变化于宋。
C.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大同小异,违反礼法的家庭成员一般会受到相应形式的处罚。
D.以人情伦理为基础是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能够被人们长期接受并奉行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严于礼法、以礼法齐家成为古代中国家庭家风基本价值取向和主要特征,这跟古代中国家庭的特征有重要关系。
B.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虽然有严惩违反家庭礼法者的规定,但也追求中庸,主张对违反家庭礼法者尽量宽大处理。
C.作为古代中国人际伦理的精髓,“忠恕之道”也适合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父子、兄弟、夫妻之间都要“忍”。
D.第四段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家庭礼法被接受和施行的原因不仅在于它有弹性,还在于它有人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中每个人严守家训则家庭和谐,社会中每个人严守国法则社会安定,古代中国家庭礼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B.从一般的家庭礼法看,亲属关系越近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繁琐,亲属关系越远的人相互之间的礼节规范越简单。
C.违反家庭礼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家庭礼法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庭礼法对家庭成员的约束力。
D.在家庭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礼法需要“因时而变”,不然可能会受到“猛烈抨击”。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材料一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
这次勇敢的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
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西雅图的共享单车太烧钱,已经宣告天折。
”今年1月,西推图市长宣布该市单车分享计划彻底做黄.报道称,西稚图自行车共享服务的收入及推广效果远不及预期。
有数据显示,西推图市的料坡道路是该计划天折的重要因素。
“想用车的时候空无一车,要停车的时候找不到停车桩”,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
又比如,巴塞罗那的Bicing每年赤字竟高达1200万美元,与Bicing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国家。
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
在发展初期,Velib出现过8成单车被损坏和盗窃的状况,但如今却成功化解危机,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
Velib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
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的年租金(约合人民币216元),便能够无限次地使用。
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一一通过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 获得了用于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十年的费用,用于交换的则是巴黎50%户外广告牌的独家使用权。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新浪综合,2017-03-22)材料二往何处去?爆发式的增长过后,刚刚起步的共享单车已经面临发展之问。
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贡献无须多言,但是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如何骑得更远”已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
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只会是一句口号。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当下的投资热点,然而,共享单车会不会只是一场资本的游戏?事实上,资本推动下的重投入轻管理的缺陷,正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重要推手.而且,当共享变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共享单车更应该谈谈责任谈谈规矩。
共享单车如此,其他共享经济新业态同样如此.政府能为这个民间诞生的准公共产品做些什么?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的共享单车自然会迎来诸多冲击,比如乱停乱放的管理难题.从媒体报道来看,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到两个职能部门,交通部门大多持开放心态,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对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来说,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既然是民生产品,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比如场地.谈到互联网+,李克强总理说得最多的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眼下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道相同性质的考题。
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
反正道路是公共资源,企业可以乱投放,骑者照样乱停靠.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管理上,大家,包括骑行者,也应该为文明骑行做些什么。
要共享,得共治。
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是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商报评: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深圳新闻网,2017-3-23)材料三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现场一片狼藉。
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们,会琦民自然地想到管理问题.面对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割开.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去关注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秋序。
(摘编自《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人民网·观点》,2017-03-19)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起源于荷兰、推广到全球的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
B.材料二提到,交通和城管两部门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持有不同态度,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
C.材料二认为要共享,就得共治,共享的旗帜和共治的思路缺一不可,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之后。
D.材料三认为如果缺乏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信任、规则和秩序,共享单车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A.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这说明共享单车要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素质是前提。
B.资本进入之后的共享单车项目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这是很多城市共享单车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
C.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是一道与互联网+性质相同的考题,意思是说共享单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应有所转变。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一致认为,要突破共享单车的管理困局,这个领域的企业、公共管理者和享受此便利的市民都有责任。
E.通过反思共享单车项目面临的管理困局,探索解决共享经济发展难题的思路,材料二、三都体现了这样的写作思想。
6.西方国家共享单车现状对我国共享单车发展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14分)羊群中的一只雁艾平①它虽然不幸,没能诞生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但是万幸,它诞生于一个草原母亲的手掌中。
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
②它的旁边是一群来自春天的小羊羔,它们的母亲被放收到远处觅食鲜嫩的枚草去了。
它们吃奶,也和它一样,以为葛根阿妈就是它们的母亲。
所以草原上有了一幅移动的画一一葛根阿妈那紫色的身影后面,跟着一群雪球般滚动的小羊羔,还有一只浅揭色的小鸿雁。
③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雁,自己从哪里来.④葛根阿妈说起小雁的来历,太阳就会从她眼角的皱纹里看见亮晶晶的眼泪。
⑤呼伦贝尔大草原,碧水回环,芳草姜姜。
雁群从遥远的南方飞来,在芦苇丛中做窝孵化,然后教练它们的孩子滑翔试飞。
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雏雁长大,它们一起飞向温暖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