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杜甫)

合集下载

【小学文言文阅读】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全诗翻译赏析

【小学文言文阅读】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全诗翻译赏析

【小学文言文阅读】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小学生必背古诗鉴赏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人们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因为春天来了,日照时间长了,所以为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融:滋润。

飞燕子:燕子飞来飞去。

沙:沙滩。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译诗]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

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赏析: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绝句 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迟日江山丽》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

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

杜甫《绝句》古诗原文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绝句》古诗原文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杜甫《绝句》赏析

杜甫《绝句》赏析

杜甫——《绝句》《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绝句二首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花欲燃:花红似火。

赏析其一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翻译赏析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

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

[注释] 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译诗] 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赏析]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全诗及赏析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诗集《杜工部集》[1] 中的一首,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

前两句是对环境进行外部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环境进行细节描写,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赏析二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日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绚烂的春景。

“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三、四两句转向具体的初春景物描绘,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色彩鲜明、虚实相生、和谐统一。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体裁:诗题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名字:杜甫年代:唐代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原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杜甫因为战乱平定,心情很好,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美景,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赏析三:艺术特色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古诗词】杜甫《绝句》的意思

【古诗词】杜甫《绝句》的意思

【古诗词】杜甫《绝句》的意思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

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
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是组诗之纲,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再写诗人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于平淡的
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
第二首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谓溪下有蛟龙,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而对成都局
势的担心情状;
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第四首诗赋写药圃,就药寄慨,描述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并描绘其生长
于隙地的根部形状。

其中第三首绝句曾入选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

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

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其中既有作动态的在翠柳间鸣叫的黄鹂和结队掠过蓝天的白鹭,又有作静状的远方的岷山的雪峰和近处的万里江船,有动有静,有远有近,通过对比的手法,使画面更富有生气,也使诗意更深远。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绝句》译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绝句》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绝句》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下面是全诗翻译赏析,一起看一下吧。

杜甫《绝句》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诗文解释:1、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

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2、两只黄鹏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 一行白鸳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杜甫《绝句》词语解释:黄鹂:属黄鹂科,又名叫黄莺、黄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省。

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窗含:就是从窗子可以看到的意思。

含:包含。

西岭:指岷山。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靠。

东吴:指长江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政权,史称“东吴”。

泛指現在江苏、浙江一帶。

万里:指东吴到成都相距遥远的路程。

杜甫《绝句》诗文赏析: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安史之乱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杜甫诗作沉郁顿挫久为人所称颂,而其诗圣创作的艺术手法的多样对诗歌意境的开拓等方面更是为后者所重,诗学杜甫的难计其数,“诗圣”的影响至今不息。

杜甫的诗作,除真写关切人世社会的遭遇、变动外,还有不少是通过写景以达情景相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的,现在要赏析的这首《绝句》正属此例。

杜甫平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但由于当朝李林甫等权奸的当道,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难行,从此永远离开了长安,离开了宫廷,历经飘泊,他始终关心着民生,关切朝廷,但却也长久地受着被投闲置散而愁闷满怀的煎熬。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绝句》古诗翻译赏析《绝句》古诗翻译赏析 这⾸《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队整齐的⽩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外的东吴远⾏⽽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

(2)千秋雪:指西岭雪⼭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带。

(5)万⾥船:不远万⾥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来写⼀景⼀物,抒发作者⼀瞬间的感受。

诗⼈偶有所见,触发了内⼼的激情,信⼿把诗⼈⾃⼰的感受写下来,⼀时不去拟题,便⽤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

杜甫⽤这⼀形式写了⼀组诗,共四⾸,⽤“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

诗歌以⾃然美景,透⼀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衬“青”,⾊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机初发的⽓息。

⾸句写黄鹂居柳上⽽鸣,与下句写⽩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上,由近⽽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情——说船来⾃“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睹物⽣情,想念故乡。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了。

“⼀⾏⽩鹭上青天”,这就有⼀个⾏为、⼀个⾏动。

⼀横⼀纵,“两”和“⼀”相对;⼀横⼀纵,就展开了⼀个⾮常明媚的⾃然景⾊。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了拟⼈的⼿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包含了岷⼭千万年累积的雪,西⾯的岷⼭,是千年的积雪的⼀个岷⼭。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
杜甫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日:即春日。

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译文
孙长江
春日融融,江山一派秀丽景象;春风吹拂着花草,馨香无限。

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小燕子正在繁忙地飞来又飞去,衔泥筑巢,生机一片;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悠然自适地沐浴在静谧的沙滩上。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本诗首句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初春灿烂阳光下,明净绚丽的春景,虽为粗笔勾勒,笔底却春意骀荡。

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春的百花、浓郁的芳香,表现明媚的春光。

在这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作者又选择到了初春中最常见又最具有特征的景物来勾画春景。

泥融土湿,燕子归来,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短短的一首绝句,将诗人“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定居草堂后的安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杜甫《绝句》赏析

杜甫《绝句》赏析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鹏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 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 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 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 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 绝句”作为题 目。

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 绝句”为总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 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 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 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

首句写黄鹏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 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 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杜甫《绝句》感受。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绝句二首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花欲燃:花红似火。

赏析其一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绝句》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绝句杜甫〔唐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二: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末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考点
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
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
艺 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 术 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 特 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 色 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
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
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
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人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
言 ·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
赏 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暖睡鸳鸯。
唐代 杜甫
诗人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 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 译文 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这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
背 (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鉴赏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鉴赏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因见吴船而想念故乡。

【原文】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⑴千秋雪⑵,门泊⑶东吴⑷万里船⑸。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白话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绝句二首 》唐 杜甫

《绝句二首 》唐 杜甫

《绝句二首》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格式】五言绝句泥融飞燕,沙暖眠鸳鸯。

河里的水波,水鸟白色的羽毛,山上的绿色,红色的花朵形成对比,你想燃烧。

【基调】闲适(其一);思乡(其二)【年龄】杜甫53岁,公元764年(广德二年)【译文+注释】迟日江山丽,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春风花草香。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沙暖睡鸳鸯。

一对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鸟都经常出没。

江碧鸟逾白,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鸟:指江鸥。

山青花欲燃。

山色灰暗,红花相映,所以会燃烧。

花欲燃:花红似火。

今春看又过,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日是归年?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创作背景】这组绝句写于公元764年春末(广德二年,杜甫53岁),是杜甫早期漫游西南的作品。

当时杜甫正在四川躲避战乱,住在成都的草堂里。

他的生活相对稳定,但他仍然关心整个生活和国家事务。

【考点】考点1:苏轼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诗,其实杜甫的这两首诗也是如此,请简要解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写景的?答案:第一首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融飞燕子”是动景,“沙暖睡鸳鸯”是静景,一动一静展示了初春时节秀丽的风景。

第二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重墨描写颜色----“江碧鸟逾白”和“山青花欲燃”描写了碧江、白鸟、青山和红花,用江的“碧”衬托鸟的“白”,用山的“青”衬托花的“红”,生动形象。

考点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答案:第一首诗借秀丽的春景表达了安适恬淡的情怀,第二首诗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羁旅异乡的思乡之情。

考点3:我们搜杜甫的诗,可以发现杜甫曾经写过《绝句六首》、《绝句四首》和《绝句二首》等,这些绝句都很美,都没有具体的诗题只是统统的叫做“绝句”。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古诗赏析《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白话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杜甫)
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

(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

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1、教学内容分析
近年来虽然《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过去多年
的诗歌鉴赏的备考策略,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常见的置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但是,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诗歌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根据考试说明,我们对2003年诗歌鉴赏的命题走向有这样一个初步认识:材料的选择应该是浅易的、脍炙人口的,在设题角度上分两个方面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允许考生在尊重定论的基础上适度发挥。

所以,这节高考诗词鉴赏指导课主要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
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关键词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把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词并以此来获得诗人情感信息作为重点。

3、教学方法分析
针对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诗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分析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过动词及形容词来把握诗人情感,分析诗歌内容。

3、了解并掌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一、引题
以文学体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入唐诗,顺带复习中国文学史上的几种常见文学体式。

二、了解杜甫生平并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

原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后居长安。

及安史之乱,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弃官。

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
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途中。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以古体、律诗见长,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有《杜工部集》。

2、通过两首诗体味杜甫的爱国情感
3、引入《绝句》
三、讲解《绝句》
(一)通过直观观察及朗读来体味诗歌所反映出来的作者情感。

(二)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来体味作者情感,使同学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

1、分析动词入“情”
鸣:①请同学找出能够形容鸟叫的词语并归为两类②创设情境表现黄鹂的存在状态
上:①如果用“冲”字代替会改变什么?
②概括理想中的“上”这个动作
小结:表现了初春景色宜人和诗人喜悦的情怀。

含:引导得出“含”字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泊:通过此字体会作者思绪
小结:写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欲架舟重游江南的愿望
2、分析形容词入“境”
可以根据四个形容词制成四幅图画,在引导学生给四幅画命名、调配画面色彩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
3、分析数词入“趣”
用对比法使学生看到数词的作用
黄鹂加上两个,成对出现,当然就雌雄合鸣,具有喜庆意味,气氛就融合协调了。

白鹭加上一行,就写出了白鹭成行起飞的特征,令人更感到真实而富韵味。

雪而千秋,言其积累之年深日久,可见西岭之高寒。

(时间)
船而万里,言其来程之遥远,重游江南之思绪,越迁越长了。

(空间)
总结:一鸣一上,近景清脆,远景悠扬,一收一放,远大的要收回来,近处的却放出去。

在空旷辽阔的画面中,雄浑博大的境界出来了。

四、点出“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五、作业:
根据所讲鉴赏方法鉴赏《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背景: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但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

曾明确表示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表示自己虽怀智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