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 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动物卡片、小旗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教师总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需要参照一个物体来确定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小旗子,引导学生观察小旗子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旗子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4)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交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前后、左右位置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初步建立“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用不同颜色表示物体的不同位置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数能力,对基本的数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位置”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用不同颜色表示物体不同位置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以及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以及用不同颜色表示物体不同位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位置”的概念。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不同颜色的卡片,用于表示物体不同位置。
3.准备数对卡片,用于让学生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4.准备实物模型,如小动物、玩具等,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物体的位置。
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数对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位,能够正确地辨别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位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空间想象力较弱,对于位置的认知多依赖于具体的生活情境。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别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基本方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辨别六个基本方位,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六个基本方位,描述复杂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带好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找家”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或课件,呈现六个基本方位,引导学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如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教师指令组长移动位置,其他学生用语言描述组长的位置变化。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位置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位置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位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位置概念。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体的位置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位置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位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用于表示物体。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物体的名称,用于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
3.准备一些图示,用于展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出位置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物体的位置概念,并通过图示和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通过移动物品,改变物体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巩固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或者用图形表示。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作业,如在家中,找一些物品,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位置。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上、下、前、后,左、右。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性的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单元集中教学这些最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进行数学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空间方位的体验和对概念的使用,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教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这些基本方位的判断和表达。
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相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安排教学建议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 6 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对“左、右”的辨别,则要进行适当地引导。
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教师应该在教材所提供内容的基础上,多创设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辨认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在游戏中感受这三组方位词的作用。
3.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并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在认识“上、下”“前、后”时,可以创设物体相同但位置关系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辨认位置关系。
交流时“答案”不同,引发“冲突”,进而对比分析,深化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的认识。
2. 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教室内的物品、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同学分享。
4. 活动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进行交流。
5. 活动三: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图片中物品的位置。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左、右》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左、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左”、“右”等位置词语。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
3.能够通过绘图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位置词语“左”、“右”等的掌握和运用。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于位置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小黑板、粘贴纸、彩色笔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或歌曲等活动,复习“左”、“右”等位置词语。
2.讲解“左边”、“右边”等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这些位置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位置,并进行简单描述,如“书桌在左边,椅子在右边”。
第二课时1.利用小黑板或粘贴纸,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根据指令画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描述其位置关系。
2.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老师口头指令或图示,模拟不同位置相关的情境,加深理解。
3.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让学生走到教室的不同位置,向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位置。
第三课时1.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比赛,要求根据图示或描述,快速判断物体的位置,并标明正确答案。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描述位置关系的小故事或游戏,展示给全班同学,加深印象。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到校园内或教室内寻找不同物体的位置,进行实地观察与描述。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多角度理解位置概念。
2.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实际反馈,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3.在课后复习时,建议学生与家长一起玩具或户外游戏,巩固位置词的学习成果。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等位置概念,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围绕“位置”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表示方法,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位置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生活中的位置关系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位置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用语言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3.交流互动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表示不同的位置关系。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卡片或者小玩具,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玩捉迷藏的游戏,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卡片或者小玩具表示不同的位置关系,并用语言描述。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
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他们对物体位置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可能还不太能准确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观察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可能对空间位置的概念掌握得较好,而有些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物体位置的概念;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引出物体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找出隐藏的物品”、“小动物排队”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位置有一定的认识,比如他们会说“我的书在你的左边”,“椅子在桌子下面”。
但正式的用语言描述位置的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位置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学生座位图、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课件,呈现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出示一幅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小鸟的位置。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卡片,呈现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小动物的卡片,让学生用“在上、在下、在左、在右”等词汇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其他组员用语言描述代表的位置。
然后,代表根据组员的描述,调整自己的位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座位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同学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实际走到相应的位置。
5.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复杂的座位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同学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实际走到相应的位置。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位置的概念和如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通过活动感知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对称、相等等概念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难点:理解坐标概念,初步掌握坐标系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位置》教材内容,教学PPT。
2.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笔、小纸片、参考书籍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小纸片和白板上的坐标轴,让学生猜测横纵坐标的概念,并引出今天的主题。
2.示范和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图形的坐标位置,引导学生认识坐标系的概念。
3.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完成给定的坐标练习,检查并讨论答案。
4.总结(5分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坐标系在描述物体位置时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复习(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互相出题考察坐标系的应用。
2.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学习图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对称、相等等概念。
3.练习(2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练习结果,老师对作业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坐标概念和应用坐标系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训练和引导,加深对坐标系的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将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坐标系。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的概念。
2.能够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活动。
二、教学重点
1.左右的概念;
2.上下、前后的概念;
3.方位词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方位词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在实际中;
2.区分左右、上下、前后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小板书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作业本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左右的概念,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左右运动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
2. 学习
1.基础概念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2.基础练习:进行有趣的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练习。
3. 巩固
1.发放练习册,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掌握;
2.适当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练习成果。
4. 总结
1.整合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
2.引导学生对位置概念进行简单概述。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册上相关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位置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下节课需要更多巩固和拓展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 位置(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学内容】位置,课本P9—1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将进行这些基本方位的判断与表达。
主要特点有: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依照儿童的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学段课程标准】一、学段目标相关表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第一学段相关知识技能表述:能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学习目标】1.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学习重点】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2.能熟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上、下、前、后:1课时左、右:1课时第1课时上、下、前、后【学习内容】课本P9页(上、下、前、后)【学习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和直观的观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通过参与游戏活动,能用语言描述出两种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习重点】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习难点】理解上、下、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揭示课题: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一)上下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2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上教案:第2单元位置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词,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是学生初步接触地理空间概念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地理空间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他们对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对颜色、图形、游戏等有较大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方位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词,并能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方位词。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座位表、卡片、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导入新课:“我有六个兄弟,分别住在东西南北,还有上下,谁能猜出我是谁?”让学生猜测,引出本课的主题——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一组图片,图片中包含了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词的实例。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方位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套方位词卡片。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翻卡片、组词等方式,巩固所学方位词。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是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建立“位置”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的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通过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以及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对准确地表示物体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人物和物品,用于引导学生描述物体位置。
2.准备一个白板,用于板书。
3.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卡片上的人物或物品的位置。
引导学生用“在……的左边/右边/上面/下面”等词汇来描述位置。
2.呈现(10分钟)通过情境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如:“小猫在桌子下面”,“小狗在椅子旁边”等。
引导学生用“在……的左边/右边/上面/下面”等词汇来描述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每组选一个组长,组长任意摆放卡片上的物品,其他组员要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品的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描述,一组找出对应的位置。
描述组的学生要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卡片上物品的位置,找出组的学生要根据描述找出对应的位置。
5.拓展(10分钟)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图片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图片显示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图片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图片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1、摆一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2、找一找。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位置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3页二、单元教材分析: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
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教材P9,完成教材P9“做一做”和P11“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感知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观察情境图,自由描述图中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课件出示教材P9情境图)师:这是一幅江上大桥的图片。
请你仔细观察,图中有些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图中有火车、卡车、小汽车、大客车、轮船、公路、铁路……也有可能说到相关的位置关系。
2.汇报交流,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1)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描述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吗?指定学生上台指着图,边指边说。
【预设】预设1:卡车在上面,火车在下面。
预设2: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
学生可能表达得不完整,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你们也选两种交通工具,和同桌说说它们上、下的位置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小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大客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大客车的下面。
师: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大客车的下面有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轮船上面有火车,还有卡车、大客车、小汽车;大客车的下面有火车和轮船。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3课时)
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经历上、下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交通情境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我最棒:1、说一说。
数学书第9页上面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2、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马路上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了解有关红、黄、绿灯的交通知识。
说的对吗?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二、探索研究我能行:1、看一看,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观察:(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提醒:看,你的上面有什么?(4)想象:如果再往上看有什么?再往上,穿透屋顶有什么呢?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5)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6)想象: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7)揭示课题:上、下(板书)2、想一想,说一说。
观察情境:(1)图上都有些什么呢?(2)他们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4)我们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也可以说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5)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6)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火车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呢?3、摆一摆,说一说。
做一做:(1)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先摆语文书,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还可以怎么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3)Flash动画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经历上、下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交通情境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我最棒:1、说一说。
数学书第9页上面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2、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马路上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了解有关红、黄、绿灯的交通知识。
说的对吗?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二、探索研究我能行:1、看一看,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观察:(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提醒:看,你的上面有什么?(4)想象:如果再往上看有什么?再往上,穿透屋顶有什么呢?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5)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6)想象: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7)揭示课题:上、下(板书)2、想一想,说一说。
观察情境:(1)图上都有些什么呢?(2)他们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火车和轮船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4)我们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也可以说轮船的上面是火车。
(5)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6)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火车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呢?3、摆一摆,说一说。
做一做:(1)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2)先摆语文书,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还可以怎么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3)Flash动画展示。
不停变换物品的摆放位置,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4)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物体的位置关系。
4、找一找,说一说。
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1)全体起立,在教室中认真观察。
说一说,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三、智勇闯关我第一:第一关:填填写写真容易!桌子( )面有书,桌子( )面有书包。
第二关:火眼金睛看得准!鸭子在轮船的()面,汽车在小鸡的()面,羽毛球在松鼠的()面,小猴在坦克的()面。
第三关:说说它们都在哪!第四关:动动脑,说一说!小红住在小英家楼上,小兰住在小红家楼上。
谁住在最上面?谁住在最下面?四、盘点收获我很棒: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我给自己的学习整体表现记星:☆☆☆☆☆(记几颗就涂几个色)五、创新实践我能行:找一找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前、后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经历前、后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交通情境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我最棒:1、说一说。
数学书第9页下面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它和上面的图有什么区别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2、看一看。
绿灯亮了,汽车会怎样?这是你能说说它们是什么位置关系呢?说的对吗?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二、探索研究我能行:1、想一想,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1)明白“前、后”的含义。
(2)你能不能用“前、后”描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呢?(3)看看我们的教室,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你能描述吗?(4)我们班前面的班级有哪些?我们班后面的班级有哪些?(5)揭示课题:前、后(板书课题)2、看一看,说一说。
联系情境:(1)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它们在干什么?(2)观察,轿车、货车、客车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3)说一说,轿车和货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3)我们可以说:轿车在货车的前面,也可以说货车的前面是轿车。
(4)说一说,货车和客车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5)为什么货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6)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3、摆一摆,说一说。
(1)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3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3)老师口令,请站在讲台前的5名学生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
)(4)说一说,课间操时,你前面站的是谁,后面站的是谁?(5)Flash动画展示。
不停变换物品的摆放位置,学生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智勇闯关我第一:第一关:填填写写真容易!小丽在小强的()面,小丽的()面有小强。
第二关:动物家族排成队!第三关:仔细认真填最快!1、小冬跑在最()面。
2、小利跑在最()面。
3、小冬在小青有()面。
4、小青在小利的()面。
5、小利的前面是()和()。
第四关:聪明脑袋想一想!谁是小红?谁是小云?谁是小芳?小红在小云的前面,小红不是最前面的一个,小芳不是最后面的一个。
四、盘点收获我很棒: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我给自己的学习整体表现记星:☆☆☆☆☆(记几颗就涂几个色)五、拓展探究我能行: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六、教学后记:第三课时左、右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
教学目标:1、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左、右”的相对性;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经历“左、右”的位置关系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我最棒:1、说一说。
数学书第10页的主题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请你试着说一说。
说得怎样?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涂上颜色:☆☆☆☆☆2、想一想。
我们的两只小手可以做什么呢?说的怎样?能得几颗☆,请你的家长帮你图上颜色:☆☆☆☆☆二、探索研究我能行:1、认识汉字“左”和“右”。
(1)板书“左、右”:谁认识这两个字?(2)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用右手做什么?2、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1)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说一说它们可以帮你做什么?(2)介绍自己身上像左手和右手这样成对的好朋友。
3、小游戏:“找朋友”。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藏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肩膀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动起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
4、摆一摆,说一说。
(1)同桌合作,摆放好的学习用品。
(2)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3)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5、小游戏:“拍手”。
(1)、为什么我们的右手正好相反?到底谁错了?(2)学生讨论,判断对错。
小结:相对站着,右手刚好相反。
6、上下楼梯。
(1)上下楼梯时,同学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请学生模仿,观察讨论。
(3)除了上下楼梯靠右行走,我们还在什么时候也需要靠右呢?7、练一练。
(1)全班起立,同桌之间相对。
指一指同桌的左边和右边。
(2)说一说,同学的右手搭在你的哪个肩上?同学的左手搭在你的哪个肩上?(3)说一说,你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个肩上?你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个肩上?提醒:学生需要多动脑想,多实践操作。
8、做一做。
(1)模仿书本第11页的第2题,小组操作完成。
(2)完成书本第12页的第5题。
三、智勇闯关我第一:第一关:填一填,真容易!1、在的()面,在的()面。
2、在的()面,在的()面。
第二关:楼道秩序,你懂吗?第三关:小动物,排排队!小象的()边有4只动物,小熊的()边有1只动物,青蛙的()边有2只动物,小兔的()边没有动物。
第四关:猜一猜,想一想!小明的左边是小青,右边是小华。
现在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下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边走。
第五关:我的想法多又好!四、盘点收获我很棒: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我给自己的学习整体表现记星:☆☆☆☆☆(记几颗就涂几个色)五、拓展探究顶呱呱:你和妈妈面对面的站着,说一说,妈妈的左手搭在你的哪个肩上?你的右手搭在妈妈哪个肩上?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