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必学!《草诀对照歌》明 韩道亨

合集下载

草诀歌(王羲之版、韩道亨版)

草诀歌(王羲之版、韩道亨版)

草诀歌(王羲之版、韩道亨版)【注解】解释一1.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第一句是说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

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

草书以最具韵味的抽象形式来体现书法之最生动的意象和最高的境界。

其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的生动姿态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毫厘之差就成了不同的字,笔划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

而更重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要圆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2.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以有点或无点来区分三点水旁和言字旁,其实也不一定,看本页的须字即可知。

3.绵头无左畔,辵遶阙东边:宝盖头音绵,写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辵音chuò,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建字底(廴)也同此处理。

解释二1.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其区别主要在于最后一画的长短;每和安两个字只有微小差别,要注意区分。

2.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步”字是先写牛,至末笔转锋左下撇出即成;而“羞”字很像是羊字下连笔写田字而成。

3.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说是上写“六”,连笔下写“手”就成了“禀”字;上“七”下“红”就成了“袁”字。

4.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奉”字的写法:上写十,下写朱,十的第二笔和朱的第一笔连写;上写三,下连笔写口就成为“言”字,“代言宣”:代替言字宣布自己的存在。

5.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是说左边的耳旁和贝旁好像反写的丁字;在右边的刀旁和寸旁的写法: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

解释三1.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曾”和“差”字的起首部写法相近似; “归”(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

2.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相似右旁有差别; “矛”和“柔”总体上看很相像。

3.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夆”音逢。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韩道亨,...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韩道亨,...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韩道亨,...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
韩道亨,生卒不详,字颖泉。

明代晚期的一位江南才子,他能诗善书,以行草为主,师法二王。

《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所撰的重要著作。

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子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

这篇《草诀百韵歌》在当时传诵一时,被当成行草书法的范本广为流传。

《草诀百韵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寻,但从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续集卷第五文艺类<草诀书法>中所录。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佑年中,《草诀百韵歌》已经盛行,惟以元明之后,迭有增损,以侄今所传的内容,当已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草诀百韵歌》此书宗法二王,法度严谨,当是一位关心书法教育及精于草书的书家及学者。

#书法爱好者##书法欣赏##书法##韩道亨##草书##草诀百韵歌# 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王羲之家藏原本《草书要领》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王羲之家藏原本《草书要领》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王羲之家藏原本《草书要领》
一、明代韩道亨《草诀百韵歌》高清墨本
《草诀百韵歌》是明代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书写的。

《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

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出差异之处,以便於记忆,第三韵“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草写“水”字、“言”字的差异只在於“水”字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

二、王羲之家藏原本《草书要领》
《草书要领》[晋右将军]王羲之家藏原本,[唐长史]张旭奉敕补缺;[宋学士]米友仁奉敕补楷。

[唐]欧阳询等临。

《草书要领》一帖,前人奉为《草书正法》,因刻石久佚,拓片残损。

该帖分仁、义、礼、智、信五集,共辑草字三千八百六十三个,并多附楷、篆。

其中仁、义二集以部首为序,礼集按间架排列;智集按间架排列,智集辑结构奇险之草字;信集列字形相似易混淆者。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摘要:一、引言- 介绍韩道亨及《草诀百韵歌》二、《草诀百韵歌》原文- 展示原文全文三、《草诀百韵歌》注解- 解释歌诀中的草书要点- 分析草书技巧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四、总结- 概括《草诀百韵歌》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引言韩道亨,字伯咎,号散木,明朝著名书法家。

他擅长草书,尤其以行草见长。

其代表作《草诀百韵歌》是一部书法教学著作,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草诀百韵歌》原文《草诀百韵歌》原文如下: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头无左畔,走遶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溦茫视每安。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叅。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三、《草诀百韵歌》注解《草诀百韵歌》是一部草书技巧的教学歌诀,它详细地解释了草书的各种要点。

例如,“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意味着草书是最难的书法形式,如同龙蛇在笔端游走。

此外,“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说明在草书创作中,有时一点代表水,而空挑则表示言语。

这首歌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草书技巧,对于学习草书具有重要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草书技巧具有很高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表现书法家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为后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对于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的一部重要书法教学著作,它详细地解释了草书技巧及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

【一起读帖】明韩道亨编王羲之《草诀百韵歌...

【一起读帖】明韩道亨编王羲之《草诀百韵歌...
我们都知道草诀百韵歌乃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一本学习草书很重要的一个草诀韵歌
【一起读帖】明韩道亨编王羲之《草诀百韵歌...
【一起读帖】
明韩道亨编王羲之《草诀百韵歌》(上),台北故宫藏。
我们都知道,《草诀百韵歌》,乃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作的一本学习草书很重要的一个草诀韵歌。但多版本都假托王羲之之名,且良莠不齐。此书虽然也为托名王羲之,但书貌依然宗法二王,法度严谨,是初学草书者的必选佳本。(全篇将分上下Fra bibliotek篇登出,敬請关注)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是一首古代韵文,由韩道亨创作。

以下是《韩道亨草诀百韵歌》的原文及注解:原文:青阳白日照,柳絮飞纷纷。

黄鹄飞高远,青山万里云。

白鹭立秋水,红霞映晚曛。

绿莺啼春晓,丹凤鸣寒晨。

碧海潮涌涛,金蟾吐玉盆。

紫燕穿花戏,黄鹂啭柳村。

青蛇蜿蜒地,白兔蹦草坛。

白鹭栖汀洲,红莲开碧湖。

绿竹摇风响,黄蜂嗡蜜蜂。

青蝶舞花间,白蚂蚁穿门。

黄鹤飞高天,青鸟栖枝村。

白鸽鸣晚林,红蝉噪夏暄。

绿蚂蚁穿地道,黄蜂采花园。

青龙腾云霄,白象戏金槽。

紫燕穿花带,黄鹂啭柳条。

青鱼跃碧波,白鹭立秋霞。

红莲开碧湖,绿竹摇风花。

注解:《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是一首以色彩和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颜色和自然景物,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

诗中出现的颜色有青、白、黄、红、绿、紫等,每个颜色都与一种自然景物或生物相联系。

比如,青阳、白日、黄鹄、青山、白鹭、红霞、绿莺、丹凤等。

景物和生物的描绘也充满了生动的意象,比如柳絮飞纷纷、碧海潮涌涛、红莲开碧湖、绿竹摇风响等。

这些描绘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

通过这首诗歌,韩道亨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同时,诗歌也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想,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界的美妙和珍贵。

总体来说,《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是一首以色彩和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明·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及译文

明·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及译文

明·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及译⽂《草訣百韻歌》是明韓道亨於萬歷四⼗壹年(公元壹六壹三年)書寫,不少字的體態、筆順與晉代王羲之所書多有不同。

在內容上,王羲之所書的末尾四句是“意到形須似,體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腹,落筆⾃通⽞”;韓道亨所書結句則為“習觀羲獻跡,免使墨池渾。

”《草訣百韻歌》把⽐較通⾏的草字集中起來,找出它的結體和⾏筆中的某些規律,編成五字壹句的韻⽂,以便於記憶。

例如把不易區別的字列在壹起,指明差異之處,第三⾏“有點⽅為⽔,空挑即是⾔”,是指明草寫“⽔”字如“⾔”字的差異只在於“⽔”字有壹點,⽽“⾔”字只空挑壹筆;⼜如把某壹草字的結構特點加以說明。

請參閱篇尾【編後語】。

明 · 韓道亨書《草訣百韻歌》⾼清版已存放雲盤,回復“草诀百韵歌”或“草訣百韻歌”都可獲得下載鏈接。

01【本⽂】草聖最為難,⿓蛇競筆端。

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

【翻譯】草書要寫得精美,是書法中最難的事。

點畫像⿓蛇游⾛⼀樣,競相在筆端中呈現。

如毫釐般細微的變化雖然要分辨。

形體和氣勢更要要求完美。

02【本⽂】有點⽅為⽔,空挑卻是⾔。

⼧頭無左畔,⾡遶闕東邊。

⾧短分知去,微茫視每安。

【翻譯】(左旁)有點的才是「⽔」。

只豎釣的則是「⾔」。

⼧頭(即寶蓋頭)不寫左邊的點。

辶旁遶向左時,東邊的彎不⽤寫。

「知」和「去」的末筆,⾧的是知,短的是去。

「每」和「安」要仔細看。

03【本⽂】步觀⽜引⾜,羞⾒⽺踏⽥。

六⼿宜為稟,七紅即是袁。

⼗朱知奉已,三⼝代⾔宣。

【翻譯】「步」字,是「⽜」的末筆往左下拉。

「羞」字,是「⽺」字的下⾯再加「⽥」。

「六」和「⼿」連寫即是「稟」。

「七」和「紅」連寫即是袁。

「⼗」和「朱」的連寫即是「奉」。

「三」和「⼝」的連即是「宣」。

04【本⽂】左⾩⾙丁反,右⼑⼨點彎。

曾差頭不異,歸浸體同觀。

孤殆通相似,⽭柔總⼀般。

【翻譯】左邊偏旁的「⾩」(阝)和「⾙」都寫成「丁」的反抅。

右邊偏旁的「⼑」(刂)和「⼨」都寫成⼀彎加⼀點。

明●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明朝·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带你认识草体书法【本文】甚乂犬傍获,么交玉伴琼。

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

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

【翻译】「甚」「乂」连草再加「犬」字旁,便昰「获」。

「么」「交」连草再加「玉」字旁,便是「琼」。

「膝」「滕」二字不同,注意右边中间弯曲的笔顺。

「次」「比」二字相似,却容易区别明白。

「二」的下面与「客」连草,便是「乱」字。

「宀」的下面藏著「了」,便是「宁」字。

【本文】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翻译】「而」是「问」上加一点。

「早」是「幸」的头上加「门」。

「耻」「死」二字相似,不要互相侵犯。

「貌」「朝」二字也很像,欢喜他们写法相近。

「鹿」的头上真的戴著「草」(草字头)。

「狐」的末脚让人怀疑是「心」。

【本文】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

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翻译】不要让「微」写成了「渐」。

怎能容许把「闷」写成了「昆」。

写「南」的时候,要观摩「两」和「甫」的写法。

写「鼎」的时候,也要看看「棘」和「林」的写法。

「休」和「助」的下面都有一横。

「弃」和「奔」的头部都是「七」。

【本文】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

沟渫皆从戈,帋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翻译】「隶」的头部和「系」的写法很相似。

「帛」的下面和「禽」的下面写法一样。

「沟」和「谍」的右上部都从「戈」。

「帋」和「笺」的下部都用「巾」。

「惧」和「怀」左旁一样,但右边容易写错。

「会」和「念」上面一样,但下面容易混淆。

【本文】近息追微异,乔商矞不群。

欵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

戚感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翻译】「近」「息」「追」三字稍有差异。

「乔」「商」「矞」三字易於区分。

「唉」「频」,终究要分清楚。

「所」「取」,怎容许随便混写。

「戚」「感」「威」的上部,写法都一样。

「驭」「敦」「殷」的写法,也有些相似。

【本文】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

纠正版 草诀百韵歌_(黑白图片、释文、译文)

纠正版   草诀百韵歌_(黑白图片、释文、译文)

草诀百韵歌《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

《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盖头无左畔,之趬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

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

漫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空容有象,宪害审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

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黾。

点急堪成彗,勾于认是卑。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斋齐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或戒弋先设,皋华脚预施。

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

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

韩道亨草书诀全部及解释

韩道亨草书诀全部及解释

韩道亨草书诀全部及解释一、全文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头无左畔,辶遶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知崇伯子,到顶是良贤。

取奉由吾道,沽名类子渊。

亦须防饮酒,莫便向隅眠。

左右皆相近,上下要相联。

一笔不害怕,千笔力归元。

隹皮传楚客,离娄会鲁人。

寒容审有象,宪害寘相因。

满外仍知备,余中亦见纯。

虏胡虽献获,王会不逢臻。

釆夆为古朴,勿使墨猪浑。

就算逢险处,濡毫便有余。

要知起止所,直待悟其因。

圭角宜收敛,光芒莫太新。

安排合度数,不必费精神。

体势须完备,锋芒忌露陈。

虽云能避世,其奈有人亲。

款侧终妨正,欹斜不可伸。

有怀虽莫展,下笔竟能神。

此语非无见,吾闻诸古人。

二、解释1.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 解释:草书是最难写好的一种书体,笔画像龙蛇一样在笔端舞动。

虽然在书写时每一笔的细微之处需要分辨清楚,但整个字的体势更要完整。

草书虽然看似笔画自由奔放,但每个字仍有其结构和形态的要求,不能因为追求笔画的灵动而忽视了字整体的美感和协调性。

2.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 解释:在草书中,如果看到单独的一点,那可能是代表“水”字(如“氵”在草书中有时简化为一点);而向上空挑的笔画可能代表“言”字(“言”字的草书写法常常有向上的挑笔)。

这是草书简化和符号化的一种体现,通过特定的笔画形态来表示不同的字或部首。

3. “宀头无左畔,辶遶阙东边。

”- 解释:写带“宀”字头的字时,左边部分常常简化省略(在草书中不像楷书那样完整地书写左边部分);写带“辶”的字时,往往省略东边(右边)部分的一些笔画,以达到草书简化、流畅书写的目的。

4.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书法草书草歌诀详解

书法草书草歌诀详解

王莪之草怏歌译文韩道亨,字颖泉,明代人,工书法,但流传的墨迹甚少・<〈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于万历癸II年(一六一三)八月廿五日书写成的. 其主要内容有:一些偏旁部许的写法,如左边三点水,左边言字旁;几百个草字的结体几相椽草字的判别・为了便干学习记忆,他用五字一句编成顺口溜,楷草对照,全篇三十六页,毎页六句・第一页:草诀百釣歌(标题)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标题下四句为一肅五绝。

第一句说的是写草书难.要写好草书更难。

第二句是讲草书的形态,草书在书法艺术中以最具韵味的抽彖形式,表现了垠生动的总象和境界。

草书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惊蛇入草............................. 所有这些都在草书人的笔端强劲地表现出来。

第三句说的是写草字要有法度.即所谓"差之老厘.失之千里”,一点之差就是二个不同的草字,笔画的长短也可以改变一个草字,但这些都有它的判别方法•而更垂要的是第四句•即草书写得好坏在于其体势•体势要册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势.气势不好就是笔法再好也不是好作品。

第二页:(1>有点方为水:(2)空挑却是言:(3)绵头无左畔:< 4)是逵阙东边:(5〉长短分知去:(6)微茫视每安。

第一句上面有点.下面竖右挑.才是三点水旁:第二句:竖画右挑.却是言字旁第三句:宝盖头音绵.写宝盖头时.不必写左边那一点:第四句:走读音绰.遶同绕.写走之底时,只要在左边竖下右绕即可:第五句知和去两个字很相似•但其区别在于最后横画的长短•长的是知.短的是去:第六句:每和安两个字相类似.要注总两个字区别的地方。

第三页:(1)步观牛引足:这一句说的是“步”字的写法:先写牛,至末笔转左下撇出:< 2) 羞见羊踏田: 这一句说的是“羞”字的写法: 先写羊•连笔在下写田字即成:< 3) 六手宜为禀: 这一句说的是“禀”字的写法: 上写六•连笔下写手(在我编着的《草诀三字经》为”六手禀")< 4) 七红即是袁: 这一句说的是“袁"字的写法: 上写七. 连笔下写红(《草诀三字经》为”七红袁〃):< 5) 十朱知奉己:十朱奉"):这一句说的是“奉”字的写法: 下写朱.十的第二笔相朱的第一笔共用(《草诀三字经》为”(6)三口代言宜: 这一句说的是"言”字的写法: 上写三. 下连笔写口(《草诀三字经》为”三口言〃)°第四页:(1)左阜贝丁反:(2)右刀寸点弯(3)曾差头不异(4)归浸体同观(5)孤殖通相似(6)矛柔总一般(1)采争身近取(2)熙照眼前看(3)思恵鱼如画(4)禾乎手似年这一句说的是左耳旁和背字旁的写法这一句说的是右边刀旁和寸字旁的写法这一句讲“曾”和“差”字的共同点:只要把丁字反写即成:上为一点,下为横折钩,即上半部的写法相同;“归”和“浸”两个字右半部写法相同;“孤”和“殆”两个字很相似,左旁写法相同右旁一点之差;“矛”和“柔"两字只一点之差・第五页:“圣”音逢,“采”和“笔”两个字写法几乎一样,头一样,身体有点不同“熙”和“照”两个字,好好看看,有何不同不同在上部左边“思”、“忠”.“鱼”有和“画”字相同部分,可大不相同,注总区别;“禾”、“乎”.“手”字和“年”字也相似,只有第一二笔相同,后几笔不同(5)既防吉作古(6)更慎达为连不要把“吉”字写成“古”字,这两个字的差别在于中部写“达”和“连”字要慎垂,其中部写法不同・第六页:1)宁乃繁于叔^ “宁”字和“叔”字差不了多少•只是写“宁”字第一笔要多一个右钩,似乎繁了一点:"容”和“审第三笔一样,其余写法都不一样: 歙宪相牵:“害”.“真”三字的写法有相同的地方备”是易混字,,也有不同的地方,注盘区别: 谨两蚀窮鋪町处S 成吧样的坚”属倒“品”型结构,必须明白,但在应用时,垠好用不同的写法:“谨”和“解•'的写法别”、“荆”和,•泳•部拥霸筋单恥善旁,左旁很少统一写法:,右旁相似,左旁绝不相同:,其法相同,有点无点都一样。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

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

(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

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

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

(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

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及释文
一、五脏起源神妙
1、《养肾诀》
人体五脏,立于少阴,佑形中杀,守精源脉。

仁者慈心,及其智气,精魄相融,天地合一。

2、《草木歌》
草木苍翠,动植往来出,胆木细柚,心脏火炉守。

材木盘蝉飞,肺堂海岸巧,肝外山侧立,肾腑海峤极。

3、《文奥》
五脏乘陆海,心气游百泉;病闷七八症,正脉皆经缘。

肝肾院宪官,脾胃集游客,肺藏病源头,心藏神机器。

二、血脉肝胆联
1、《阳明诀》
经脉而行循,阴阳以并存,血脉配衔接,肝气邀大胆。

胆气合阴阳,精气临时传,勤心习知识,体魂皆健康。

2、《热汤病谱》
阳气热烈兴,胆壮气十重;肝脏喝药汤,把血补补终。

血脉保健康,
五心少烦燥;把神物当家,气血谒元宗。

3、《清心歌》
血脉清如水,肝气胆健劲,病痛却承受,活力自此自然。

阳气法无线,病根见脾胃;不贪不嗔不瞋,调气以静心。

三、内瘀外泄慢性
1、《缓虑歌》
内病内病,外瘀外痈,阳气慢消,阴阳乏序。

血脉配交失,风痹容安卧;七窍去洁净,阴阳回循环。

2、《白参歌》
五脏慢性虚,病人这伤多;血液循环无,有病无补药。

白参养虚肝,
乌活补血盛;黄芪填空脉,乌发调阴阳。

3、《杏林歌》
杏林解虚慢,搭配肝脏元;桔子供气血,把血给病人。

灵芝把瘀血,
活血调内外;芩达开六经,调和任阴阳。

明 韩道亨 《草诀百韵歌》《草书李白文轴》

明 韩道亨 《草诀百韵歌》《草书李白文轴》

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草书李白文轴》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草书李白文轴》生卒不详,字颖泉。

工书法。

明代晚期的一位江南才子,他能诗善书,以行草为主,师法二王。

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

万历四十一年(1613)尝书李白蜀道难卷,张君度补图。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撰成的《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的重要著作。

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

这篇《草诀百韵歌》在当时传诵一时,被当成行草书法的范本广为流传。

韩道亨《草书李白文轴》(点击浏览大图)图片由可嘉提供《草书李白文轴》,气韵贯通,明秀清淳,徐疾相间,一气呵成,为韩道亨传世之作。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请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35][36]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草诀百韵歌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倒是言。

盖头无左畔,辵遶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不雅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不雅。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摄称将属倚,某枣借百韵瘦身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盖。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于成卉,勾盘柬作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

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为守,勿书绿是缘。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译文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

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

(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

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韩道亨楷书草书对照版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mián)头无左畔,辶(chuò)趬(qiāo)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bǐng,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dài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采夆páng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才傍干成卉,勾盘柬jiǎn作阑。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k uí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mián)。

才畔详笺牒d ié,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

谩màn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

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寒空审有象,宪害寘z hì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

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s ǎng 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点急堪成彗,勾干认是卑。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斋齐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或戒戈先设,皋gāo华脚预施。

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sì既儿。

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

鼋yuán鼍t uó鼂zhāo一类,茶菊荣更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易惑,奄宅建相邻。

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

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x iá情何密,曰甘势则匀。

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

叅shēn参cān曾不别,閧xiàng巽xùn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嬴yíng羸léi自有因。

势头宗掣c hè絜x ié,章体效平辛。

合戒哉依岁,宁容拳近秦。

邪听行复止,即断屈仍伸。

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

最迫艰难叹,尤疑事予争。

葛尊草上得,廊庙月边生。

里力斯成曼,圭g uī心可是舂chōng。

出书观项转,别列看头平。

我家曾不远,君畏自相仍。

甚乂yì犬傍获,么交玉伴琼。

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

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

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勿使微成渐,奚xī容闷即昆。

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

沟渫x iè皆从戈,帋z hǐ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近息追微异,乔商矞yù不群。

欵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

戚感威相等,驭敦dūn殷可亲。

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

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

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

昌曲终如鲁,食良末若吞。

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

扫搊zǒu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

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

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

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万历癸丑秋八月二十五日韩道亨书韩道亨生卒不详,字颖泉。

工书法。

明代晚期的一位江南才子,他能诗善书,以行草为主,师法二王。

主要活动在万历年间。

万历四十一年(1613)尝书李白蜀道难卷,张君度补图。

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撰成的《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的重要著作。

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

这篇《草诀百韵歌》在当时传诵一时,被当成行草书法的范本广为流传。

草诀百韵歌 (1075字)1、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2、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mi án )头无左畔,辶(chu ò)趬(qi āo )缺东边。

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3、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4、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5、采夆p áng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6、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摄称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7、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mi án )。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8、才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9、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

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10、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

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11、寒空审有象,宪害寘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

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12、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

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13、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点急堪成彗,勾干认是卑。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14、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15、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斋齐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16、或戒戈先设,皋华脚预施。

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17、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18、欲识高齐马,须知兕s ì既儿。

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19、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友发更须知。

20、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21、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

鼋yu án 鼍tu ó鼂zh āo一类,茶菊荣更亲。

22、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易惑,奄宅建相邻。

道器吴难测,竟充克有伦。

23、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

固虽防梦简,自合定浮淳。

24、添一车牛幸, 点三上下心。

叅参曾不别,閧巽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

25、势头宗掣絜,章体效平辛。

合戒哉依岁,宁容拳近秦。

邪听行复止,即断屈仍伸。

26、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

最迫艰难叹,尤疑事予争。

葛尊草上得,廊庙月边生。

27、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

出书观项转,别列看头平。

我家曾不远,君畏自相仍。

28、甚乂犬傍获,么交玉伴琼。

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

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

29、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30、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

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31、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

沟渫皆从戈,帋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32、近息追微异,乔商矞不群。

欵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

戚感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33、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

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

傅传相竞点,留辩首从心。

34、昌曲终如鲁,食良末若吞。

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

35、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

酒花分水草,技放别支文。

36、可爱郊邻郭,偏宜谌友湛。

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万历癸丑秋八月二十五日韩道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