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天津中考模拟汇编: 《出师表》(选择题)

合集下载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C2. 《出师表》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 诗歌B. 散文C. 议论文D. 小说答案:C3. 《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袁绍答案:A二、填空题4. 《出师表》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文中“________”一句,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一是开张圣听,希望后主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二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表明内外政令应当一致;三是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强调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阅读理解7. 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臣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1)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什么的认识?答: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法律制定和执行、听取意见和意见效果的认识,强调了执行法律和意见的实效性比制定和听取本身更为重要。

(2)诸葛亮在这段话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国家的治理,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建议,更要确保这些法律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

五、写作题8. 以“忠诚与责任”为话题,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六、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内涵的忠诚、责任和智慧等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学习到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年写的,是一篇______文。

答案:227年,辞赋。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先帝不以臣卑鄙。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他忧叹的是什么?A. 国家的未来B. 个人的前途C. 百姓的疾苦D. 以上都不是答案:A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的“先帝”是指: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董卓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忠臣”形象。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忠臣”形象是忠诚、勤勉、谦逊、无私。

他自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表明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同时,他强调自己“不敢妄自菲薄”,表明他虽然谦虚,但对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有着清晰的认识。

2.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于“先帝”刘备的忠诚。

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深厚忠诚。

他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明他对于刘备的遗命和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

同时,他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说明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而诸葛亮则以实际行动回报这份信任,体现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极高的忠诚精神。

他不仅忠诚于刘备,更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夙夜忧叹”和“恐托付不效”,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诸葛亮的这种忠诚精神,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成为了忠诚和智慧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五、翻译题:1.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___所作。

2. 文中“先帝”指的是_________。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描述的是_________。

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臣”指的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出师表》中提到的内容?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A. 忠诚B. 疑惑C. 愤怒D. 悲伤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何要出师北伐?2.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表现。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2. 刘备3. 诸葛亮自己4. 诸葛亮自己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是为了继承刘备的遗志,完成统一大业,恢复汉室江山。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表现在他对先帝的遗愿念念不忘,即使在先帝去世后,也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并且亲自带领军队北伐,以实现先帝的未竟事业。

四、论述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深知国家存亡的重要性,能够洞察形势,提出合理的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

他的军事才能则体现在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指挥能力,以及在困难时期仍能保持冷静,制定出有效的军事行动计划。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谁写的?A. 曹操B. 孙权C. 诸葛亮D. 刘备答案:D. 刘备2. 以下哪个选项是《出师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A. 求救吴国B. 思念故土C. 勤政爱民D. 请命出征答案:C. 勤政爱民3. 《出师表》的作者致书的对象是?A. 朝廷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A. 朝廷二、简答题1. 简述《出师表》的背景和作用。

答案:《出师表》是刘备在战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致书给朝廷的一篇表文。

当时刘备正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请求朝廷支援。

这篇表文是刘备向朝廷陈述自己的政绩和愿望,以表明自己无私为国的心意,并请求朝廷给予他出征的机会。

这篇表文通过感人的文字和真诚的心声,让朝廷看到了刘备的才干和为国家付出的决心,最终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2. 《出师表》中表达了刘备的哪些愿望和才能?答案:在《出师表》中,刘备表达了几个主要愿望和才能:- 勤政爱民: 刘备表示自己努力为民众谋福利,希望能够借助出征的机会为人民谋求更好的生活。

- 为国家效力: 刘备强调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表示愿意出征以保家卫国。

- 才干和智慧: 通过文中对自己过去的政治成就的陈述,刘备展示了自己的才干和智慧,以证明自己有能力为国家作出贡献。

三、论述题请结合《出师表》的内容,从刘备的角度分析他的思想和作风对战国时期的影响。

答案:《出师表》中展示了刘备的勤政爱民和为国家效力的思想和作风,对战国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刘备的勤政爱民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和尊重。

在《出师表》中,刘备详细陈述了自己为民众谋福利的种种举措,包括减轻赋税、改善生活条件等。

这种勤政爱民的作风在当时的战国时期是非常罕见的,对人民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刘备的表率作用激发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其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其次,刘备的为国家效力的精神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担当。

在《出师表》中,刘备强调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表示愿意出征以保家卫国。

初三语文出师表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出师表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出师表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诸葛亮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在三国时期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出征南中时所写的一篇表文。

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关于《出师表》的初三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1. 题目:《出师表》的作者是谁?答案:诸葛亮。

2. 题目:《出师表》中的“出师”指的是什么?答案:指的是诸葛亮出征南中,准备与南蛮作战。

3. 题目: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的主要思想。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先帝刘备的怀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4. 题目:《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答案: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谦逊和淡泊名利的品质。

5. 题目:《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谁?答案:这里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6. 题目:请解释《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诸葛亮在国家危难之时,接受了重任,承担起了挽救国家的使命。

7. 题目:《出师表》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答案:这里的“此”指的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达的忠诚和承担的责任。

8. 题目:《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里的“涕零”是什么意思?答案:这里的“涕零”是指泪水滴落,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先帝的怀念。

9. 题目:《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这里的“治臣之罪”是什么意思?答案:这里的“治臣之罪”是指如果诸葛亮不能成功讨伐敌人,恢复国家,他愿意接受惩罚。

10. 题目:《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的“兴复汉室”指的是什么?答案:这里的“兴复汉室”指的是恢复汉朝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盛。

这些题目和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历史知识。

《出师表》中考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出师表》中考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出师表》中考题汇编一、[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卑鄙____________ (2)悉____________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先帝不以臣卑鄙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 咨臣以当世之事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答案:9.(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全部10.D11.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2. 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

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自己被刘备三顾茅庐,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其中“三顾”指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这里的“败军”指的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所遭遇的失败。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忠诚精神的体现。

4.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二、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答案:C2.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普通百姓B. 士兵C. 官员D. 贵族答案:A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里的“不毛”是什么意思?A. 没有毛发B. 没有草木C. 没有敌人D. 没有文明答案:B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出师北伐?答:诸葛亮出师北伐是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同时也是为了巩固蜀汉的政权,抵御外敌的侵扰。

2. 《出师表》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品质?答:《出师表》中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谦逊和责任感。

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智慧地分析形势并制定战略,谦逊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什么情感?答: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愿意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决心。

2. 这段话中“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什么意思?答:“不求闻达于诸侯”意味着诸葛亮在未被刘备发现之前,并没有追求名声和地位,而是过着隐居的生活,专注于自己的耕作。

专题39《出师表》(真题专练)(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9《出师表》(真题专练)(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39:《出师表》(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出师表》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ㅤㅤ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ㅤㅤ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ㅤㅤ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B.至于斟酌损益.益:益处C.以告.先帝之灵告:祭告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奉命于危难..之间C.先帝知臣谨慎..D.恐托付..不效(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

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

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

【2-202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刘备C. 曹操D. 孙权答案:A2. 《出师表》中“出师”的意思是?A. 出征B. 出家C. 出走D. 出仕答案:A3. 《出师表》中“表”的意思是?A. 表格B. 表达C. 表露D. 表征答案:C4.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描述战争B. 表达忠心C. 叙述历史D. 抒发感情答案:B二、填空题1.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意思是先帝的事业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

2. 《出师表》中“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描述了当时国家的形势。

3. 《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 《出师表》中“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表明了作者的忠诚和决心。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答案:《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目的是请求出兵北伐,以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北伐的决心。

四、阅读理解阅读《出师表》全文,回答问题:1. 诸葛亮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答案:诸葛亮在文中提到了先帝刘备、后主刘禅、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许靖、糜竺、简雍、孙乾、刘琰、魏延、杨仪、费祎、郭攸之、董允、向宠、张裔、蒋琬、费诗、姜维等人。

2. 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建议?答案: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加强内政、选拔贤才、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等建议。

五、作文题1. 以《出师表》为背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篇以诸葛亮为主角的故事。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写给哪位历史人物的表?A. 蔡邕写给曹操B. 杨修写给刘备C. 诸葛亮写给刘备D. 诸葛亮写给曹操答案:C2. 以下哪句话不是《出师表》中的内容?A. 臣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公在上,何不致仕归田?B.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昔先帝曰:……夫群贤周急,独斯须与二十三士奋死力耳!D. 故具以表状参于陛下。

答案:A3. 《出师表》中,诸葛亮说自己的年龄是多少?A. 42岁B. 47岁C. 52岁D. 57岁答案:D4.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出师表》中诸葛亮用来表达什么意思的?A. 他来自南阳B. 他曾经是一个农民C. 他是一个普通的百姓D. 他懂得农业知识答案:C5.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没有在《出师表》中被诸葛亮称赞过?A. 曹操B. 杨修C. 王朗D. 郭嘉答案:A二、简答题1. 《出师表》中的“出师”是指什么?答案:指诸葛亮向刘备请命率领军队出征北方。

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才能,请列举其中三项。

答案:智谋高超、治国有方、统兵能力强。

3. 诸葛亮给刘备写表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表达自己忠诚、请求得到出征北方的机会、希望国家能够稳定发展。

4.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两位外戚,请简要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是谁。

答案:王朗和杨修,分别是诸葛亮的外祖父和姑父。

5.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有何表述?答案:诸葛亮在表中多次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忠诚,如“臣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公在上,何不致仕归田?”、“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等。

三、论述题请简要论述《出师表》在历史上的意义。

《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文献,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记录了诸葛亮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以及他对国家和刘备的深切关切。

这份表达对历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出师表》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精神。

在国家面临危机、社会动荡的时候,诸葛亮展现了一个公仆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忠诚精神。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陈寿所著的一篇历史散文,记录了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在出兵讨伐蜀国时,向魏国君主曹魏上表告示的情景。

这篇文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其雄浑豪迈的气势和辞藻华丽的文字而闻名于世。

《出师表》不仅在语言和修辞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态势,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材料之一。

以下是《出师表》的相关复习试题:一、判断题1. 《出师表》是司马昭向曹魏上表的内容。

2. 司马昭在《出师表》中向曹魏上表表示出兵北伐的决心。

3. 《出师表》中描写了司马昭出征前的景象和激励士兵的情景。

4. 《出师表》用辞华丽,句式长扣人心弦。

5.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诗歌作品。

二、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A. 司马昭B. 陈寿C. 曹魏D. 孔明2. 《出师表》的内容主要是关于:A. 司马昭的政治理念B. 司马昭的军事建议C. 司马昭出征讨伐的计划D. 司马昭向曹魏上表的情景3. 司马昭在《出师表》中提到了以下哪些军事战绩?A. 镇靖广宁,除吴将军B. 安集宁会盟C. 敕别封弟,东胁巴蜀D. 分麾奋迅4. 《出师表》中的“以彼昌奋”,是指:A. 对敌军坚决进攻B. 对士兵进行激励鼓舞C. 对敌军的不屈不挠D. 对士兵的顽强战斗5. 《出师表》的文学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A. 雄浑豪迈B. 辞藻华丽C. 古朴质朴D. 浪漫感伤三、问答题1. 《出师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它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件?2. 《出师表》中的“将军执金吾,一夜吹角连晓。

报夷之蛮,靡靡节度。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寓意?3. 《出师表》的文学风格有什么特点?它的修辞手法是怎样的?4. 《出师表》中的“故列节骨,非关楚庐”表示了怎样的决心和信念?5. 《出师表》对后世文学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三顾”是指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

2.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败军”指的是刘备在长坂坡之战中的失败。

3.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4.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指的是平民百姓。

5.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泸”指的是泸水,即今天的金沙江。

二、选择题1. 下列关于《出师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奏章。

B.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蜀汉的忧虑。

C.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他出身贫寒。

D.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表达了对刘备的哀悼。

2. 下列关于《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表明他曾三次拜访刘备。

B.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承担重任。

C.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表明他曾亲自参与过泸水之战。

D.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表明刘备在创业过程中去世。

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谁?请简述其意义。

答:这里的“先帝”指的是刘备。

这句话的意义在于,诸葛亮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蜀汉的忧虑,同时也表明了刘备在创业过程中的突然去世给蜀汉带来的巨大影响。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答: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出身平民,曾经过着耕种的生活。

通过这句话,诸葛亮强调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为国家和人民承担重任的决心。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是谁写的?A. 曹操B. 诸葛亮C. 司马懿D. 吕布答案:B2. 《出师表》中的“出师表”指的是什么?A. 表白信B. 上奏表C. 分手信D. 对联答案:B3. 《出师表》的作者向谁上表?A. 吴国B. 魏国C. 蜀国D. 蜘蛛侠答案:C4. 《出师表》中的“虚拟语气”指的是什么?A. 虚构的语言表达方式B. 虚假的言辞C. 虚无缥缈的情感D. 虚度光阴的乐曲答案:A5. 《出师表》中的作者对谁提出了辞职的请求?A. 曹操B. 诸葛亮C. 司马懿D. 刘备答案:D二、问答题1. 为什么《出师表》被广泛传诵和研究?答:《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它以其卓越的艺术品质和独特的历史价值而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首先,它通过真挚的言辞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担忧,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刚直和忠贞。

其次,它是一篇散文佳作,以虚拟语气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人领略到其高超的文学才华。

再次,它记录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和历史事件的真实过程,为后人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

2. 《出师表》中的虚拟语气有何特点?答:《出师表》中的虚拟语气主要体现在表达了一种无法实现的愿望、期望或假设。

通过运用虚拟语气,诸葛亮以一种委婉而恳切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担忧和请辞的愿望。

同时,其虚拟语气的运用也突出了作者的忠诚和抱负,展示了其高尚的品德和统治国家的雄心壮志。

3. 《出师表》中的作者对刘备的建言有哪些?答:《出师表》中的作者对刘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言:首先,提议努力学习和磨砺自己的才能,以适应国家政务的需要;其次,主张加强军事力量,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和地盘;再次,建议加强纪律和管理,提高政府的效能和民众的幸福感;同时,也明确表达了自己请辞的决心,希望能有更好的人选来承担国家大事。

4. 《出师表》的艺术特点有哪些?答:《出师表》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虚拟语气和辞章鲜明的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具有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其次,通过真挚的感情表达和深入的文字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再次,以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可读性和流畅性,引人入胜;最后,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使整篇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出师表》中考选择题附答案

《出师表》中考选择题附答案

《出师表》中考选择题附答案《出师表》选择题及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上面加点的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D)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朗诵节拍划分不精确的一项是(B)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忠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C)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诚宜开张圣听C、不宜妄自浮浅D、叹息痛恨于桓、灵4.以下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布局相同的一项是(A)。

A.刻唐贤古人诗赋于其上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乌兰察布市5、上面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6.上面加点的词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D)( 2分)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7、.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A.C)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的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的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的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三顾”指的是______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答案:刘备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受任于败军之际”,这里的“败军”是指______。

答案:刘备在长坂坡之战中的失败3.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的“危难”指的是______。

答案:蜀汉政权的危机4.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______。

答案:刘备5.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这里的“三分”指的是______。

答案:魏、蜀、吴三国鼎立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里的“秋”指的是什么?A. 秋天B. 危急时刻C. 收获的季节D. 一年的末尾答案:B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布制的衣服B. 平民百姓C. 布匹商人D. 布制的鞋子答案:B3.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这里的“卑鄙”是什么意思?A. 地位低下B. 品德低下C. 行为不端D. 出身贫贱答案:A4.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夙夜忧叹”,这里的“夙夜”是什么意思?A. 早晨和晚上B. 每天每夜C. 很早和很晚D. 过去和现在答案:B5.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庶竭驽钝”,这里的“驽钝”是什么意思?A. 愚笨B. 迟钝C. 忠诚D. 勇敢答案:A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要“临表涕零”?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临表涕零”是因为他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蜀汉政权的担忧。

他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此在上表时不禁流下了眼泪。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如何表达对刘备的忠诚?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通过回顾刘备三顾茅庐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出师表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所写。

答案:诸葛亮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这里的“先帝”指的是______。

答案:刘备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里的“布衣”指的是______。

答案:平民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其志向的句子是()。

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B.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C.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表达的情感?()A. 忠诚B. 忧虑C. 愤怒D. 谦逊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评价。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备的评价是高度的尊敬和忠诚。

他称赞刘备为“先帝”,表达了对其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刘备遗志的继承和对蜀汉事业的忠诚。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哪些主要思想?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主要表达了忠于国家、忠诚于先帝、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等思想。

他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和刘备的知遇之恩,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对国家复兴的责任感。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回答问题:1. 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自己的什么身份和生活状态?答案:诸葛亮在这段话中表达了自己原本是平民的身份,生活状态是躬耕于南阳,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并不追求名声和地位。

2. 诸葛亮如何描述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答案:诸葛亮描述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时,提到刘备没有因为他的卑微身份而轻视他,反而亲自到草庐中三次拜访他,询问他关于当时世事的看法,这使他感到非常感激,因此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愿意为他效力。

中考精选《出师表》理解题(含答案)

中考精选《出师表》理解题(含答案)

中考精选《出师表》理解题(含答案)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2.《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

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3.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答:4.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答:5.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答:6.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答:7.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臣不胜受恩感激9.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10.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2分) 答:11.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12.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答13.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曹操C. 刘备D. 孙权答案:A2. 《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答案:A3.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的是什么?A. 普通百姓B. 官员C. 士兵D. 皇帝答案:A二、填空题4. 《出师表》中“____”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担忧。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 《出师表》中“____”一句,反映了诸葛亮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答案: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治国策略。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治国策略主要包括:广开言路,听取群臣的意见;严明法纪,赏罚分明;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

四、阅读理解题7. 阅读《出师表》全文,分析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怀念之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责任感,以及对北伐战争的坚定决心。

五、翻译题8. 将《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本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扬名。

六、写作题9. 以“忠诚与责任”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写作题要求学生自己发挥,此处不提供具体答案)。

七、论述题10. 论述《出师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著名表文,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以其真挚的情感、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责任心,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020天津中考模拟汇编:《出师表》(选择题)

2020天津中考模拟汇编:《出师表》(选择题)

2020天津中考模拟汇编:《出师表》(选择题)《出师表》模拟试题汇编一、(2020宝坻二模)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9~11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躬:鞠躬B.猥.自枉屈猥:辱C.庶竭驽.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10.下面名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痛恨于桓灵也..圣听 B.未尝不叹息C.先帝不以臣卑鄙.... D.由是感激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选文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感激”“忧叹”之情,这样既能打动君主,又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D.全文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议论叙事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答案:9.A 10.B 11.D二、(2020北辰期末)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9~11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模拟试题汇编一、(2020宝坻二模)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9~11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躬:鞠躬B.猥.自枉屈猥:辱C.庶竭驽.钝驽:劣马,跑不快的马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10.下面名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痛恨于桓灵也..圣听 B.未尝不叹息C.先帝不以臣卑鄙.... D.由是感激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选文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感激”“忧叹”之情,这样既能打动君主,又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D.全文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议论叙事中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答案:9.A 10.B 11.D二、(2020北辰期末)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9~11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杀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秋天B.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C.悉以咨之咨:询问D.性行淑均均:公正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B.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答案:A D C附2019《出师表》模拟试题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C.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D.察纳雅言雅言:文雅的语言10.下列句手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C.先帝知臣谨慎..汉室.. D.兴复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

B.选文第二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表明出师北伐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C.选文第三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是表明自己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

D.选文有叙事,有议论,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语言恳切,感人肺腑。

二、(红桥结课)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9---11题9.下列各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A此被危急存亡之秋也秋:秋天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提拔、晋升C.悉以咨之咨:询问D.性行淑均均:公正、公平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所给例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悉以咨之.,然后施行A.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B.以塞忠谏之.路也C.愿陛下亲之.信之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头,诸葛亮从蜀汉的危急形势叙起,既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又激发后主继承先帝遗志的感情B.选文第②段中,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C.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D.选文中,诸葛亮的表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规劝后主刘禅,情词恳切。

三、(南开二摸)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9---11题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陟罚臧否陟:提拔、晋升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极端憎恨D.夙夜忧叹夙夜:早晚,日日夜夜10.下面对语句中停顿的标示,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部分(第1~5段),诸葛亮首先向后主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有侍卫之臣、忠志之士。

之后他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B.第二部分(第6~7段),作者追述了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C.第三部分(第8段),作者分别阐明了自己、朝臣以及后主刘禅的责任:自己应进兴德之言,而朝臣则应“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刘禅要讨贼兴复。

D.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

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四、(河北二模)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9---11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C.深入不毛毛:毛发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11.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五、(北辰二模)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9---11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B.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C.深入不毛毛:毛发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10.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A.躬耕于南阳B.咨臣以当世之事C.先帝知臣谨慎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