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制冷与低温工程

制冷与低温工程

第一章制冷的热力学基础1、分析高低温热源温度变化对逆向卡诺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

答:制冷系数与低温热源的温度成正比,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成反比。

当高低温热源的温度一定时,制冷系数为定值。

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

2、比较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异同。

答:制冷系数与热力完善度的异同:1.两者同为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2.两者定义不同。

制冷系数为制冷循环总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总功之比。

热力完善度为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

3.两者的作用不同。

制冷系数只能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热力完善度可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

4.两者的数值不同。

制冷系数一般大于1,热力完善度恒小于1。

第二章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1、为下列制冷剂命名:(1)CCI2F2:R12 (2)CO2 :R744 (3)C2H6 :R170 (4)NH3 :R717 (5)CBrF3:R13 (6)CHCIF2 :R22 (7)CH4 :R50 (8)C2H4:R150 (9)H2O :R718 (10)C3H6 R270 2、对制冷剂的要求有哪几方面?答:1、热力学性质方面(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即:PO>1at,PK不要过大。

(2)q0和qv要大。

(3)w和wv(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

(4)t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

2、迁移性质方面(1)粘度及密度要小,可使流动阻力减小,制冷剂流量减小。

(2)热导率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分解。

(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

4、其它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要大,可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小换热面积。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制冷与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1.1.6 过热度与过冷度
先以水蒸气的形成过程为例解释几个概念。图1–3所示的开口容器中装有 25℃的水,水面上有一个能上下自由移动,却又起密封作用的活塞,活塞的重 量略去不计,即水面有一个大气压的作用。若将水加热到饱和温度100℃时,这 时称为饱和水。25℃的水显然比100℃的饱和温度低,这种比饱和温度低的水称 为过冷水。饱和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为过冷度。其中过冷水的过冷度为 100℃﹣25℃=75℃。若将饱和水继续加热,水温将保持100℃不变,而水不断 汽化为水蒸气。这时容器中是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为湿蒸汽。再继 续加热时,水全部汽化为蒸汽而温度保持100℃不变,此时的蒸汽称为干蒸汽。 若再继续加热,干蒸汽继续加热升温,温度超过饱和温度100℃,此时的蒸汽称 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
2. 工质 在热力工程中,把可以实现能量转换和物态改变的物质称为工质。在制冷技 术中工质又称为制冷剂或制冷工质,例如家用冰箱、空调器过去常用的制冷剂氟 利昂12、氟利昂22等。
3. 介质 在制冷技术中,凡可用来转移热量和冷量的物质,称为介质。一般常用的介质 是水和空气。
1.1.12 热传递与热平衡
对流传热是基本的传热方式。热对流的传热流量由对流速度、传热面积及对流的 物质决定。热对流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Φ aAt (W)
式(1–6)
式中:α —— 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Δt —— 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度差,单位为K ; A —— 换热面积,单位为m2。
1 称为传热热阻,单位为m2·K/W ,与导热热阻相对应。
1.1.7 压力和真空度
1. 压力 工程上常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法定单位是Pa(帕)。 2. 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测量气体压力时,由于测量压力的基准不同,因此压力有绝对压力和表压力 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力是指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的绝对值,而表压力是指 压力表上的读数。

项目一 制冷技术的基础知识

项目一 制冷技术的基础知识

(2) 冷凝 1)物质的集态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冷凝,又称 为液化。冷凝过程会放出热量。 2) 气体液化的条件 是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 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压力。电冰箱制冷系统是采 用压缩机和毛细管来提高冷凝压力的。
2.湿蒸气 (1)湿蒸气 饱和蒸气与饱和液体的混合物,称为湿蒸气。制冷剂在蒸发器和 冷凝器中,进行的气液集态转变过程中,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是 同时存在的。 (2)干蒸气:完全不含饱和液体的饱和蒸气称为干蒸气。 (3)干度:湿蒸气中饱和蒸气的含量,用湿蒸气的干度X表示。 用mv和mw分别代表湿蒸气中所含饱和蒸气与饱和液体的质量, 则湿蒸气的干度值
五、 气液集态变化
1. 物质的状态 在自然中,物质的状态通常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的条件下, 这3种物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此转化过程叫做相变。物质从固态 变成液态叫融解(熔解),融解过程要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液态变 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 升华过程要吸收热量;而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会放出 热量。 (1)汽化。物质的集态从液态转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要吸 收热量;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1)蒸发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它可以在任何温度 和压强下进行。 2)沸腾 是在一定压力下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都 剧烈进行的汽化现象。
项目一
制冷技术的基础知识
项目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正确认识和应用热力学基本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集态变化,了解湿蒸气、干蒸气、干度、过热蒸气、
过冷液体。 3.掌握热、显热和潜热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制冷
上的应用。了解焓和熵、制冷量、名义制冷量和能效比的概念。 4.掌握液体汽化法制冷常用制冷的种类、性质和要求,了解制冷剂

制冷技术手册

制冷技术手册

目录前言第一章制冷技术的热力学理论基础 (1)第一节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3)第三节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6)第四节气液集态变化及蒸气的热力性质 (8)第二章空调器制冷原理 (12)第一节制冷剂、载冷剂与冷冻油 (12)第二节蒸气压缩式制冷 (18)第三节影响致冷系数的主要因素 (21)第四节制冷设备 (23)第五节空调器的性能 (37)第三章房间空调器的结构 (41)第一节空调器的型号 (41)第二节空调器系统的组成 (42)第三节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 (52)第四节分体式空调器的结构 (54)第四章空调器的电气控制 (58)第一节电工学基础知识 (58)第二节空调器基本控制电路原理 (62)第三节空调器电路举例与分析 (71)第五章房间空调器的维修 (75)第一节一般故障检测方法、使用故障与安装故障 (75)第二节制冷系统故障的维修 (79)第三节电控系统故障的维修 (85)第四节空调器常见故障与原因分析 (91)1第一章制冷技术热力学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上所谓的制冷,就是使某一系统(即空间或物体)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维持这个低温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环境介质是指自然界的空气和水.制冷与空调设备以流体(气体与液体的总称)作为载能物质,实现热能与其它形式能量(主要为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

本章介绍流体的性质、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规律和热量的传递规律,这些知识是空调技术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热力学基本概念工质在制冷系统中,一会儿从气体变为液体,一会儿又从液体变为气体,制冷剂的这种物态变化以及温度的升降、压力的变化、吸热与放热等现象,是具有一定的热力学内在关系的。

现在介绍一些参数、术语和基本概念,为掌握热力学基础知识作准备。

1.温度:是用来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

温度的指示单位有三种:摄氏温度(℃)华氏温度(°F) 绝对温度(K)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5/9(°F –32) °F=9/5℃+32 K=℃+273.15 2.干球温度:用一般温度计所测得的空气温度,它是该空气的真正温度.3.湿球温度:湿球温度计感温球部位包着潮湿棉纱,用这种温度计测量空气的温度时,由于棉纱中的水在蒸发时要吸收空气的热量,当空气传递给水的热量恰好等于水表面蒸发所需热量时所测得的温度称为湿球温度。

低温热力学技术在制冷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低温热力学技术在制冷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低温热力学技术在制冷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制冷是一项重要的科技,它广泛地应用于空调、冰箱、冷库、制热制冷系统、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热力学理论是制冷技术的基础,而低温热力学技术则是制冷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低温热力学技术是指在低于常温下(-273.15°C)应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气体、液体、固体的物理特性以及相变规律。

因此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制冷行业。

具体来说,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解决制冷系统中的工质选择问题。

根据热力学的规律,不同的工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有不同的性质。

因此,为了在特定温度下实现最佳的制冷效果,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工质。

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工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为制冷系统的工质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解决制冷系统中的配套设备选择问题。

制冷系统除了需要核心制冷设备外,还需要各种辅助设备如制冷液泵、制冷蒸发器、制冷压缩机等。

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分析不同设备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效应,为配套设备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三,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提高制冷设备的效率。

制冷设备的效率与工质性质、物质相变规律以及设备结构等因素有关。

低温热力学技术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优化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提高制冷设备的效率。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应用外,低温热力学技术还可以解决制冷行业中的其他问题,如工质滞留时间的估算、制冷管路的设计、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回收等。

需要指出的是,低温热力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物理学、化学、材料学、机械学等。

只有在这种交叉学科的合作下,才能深入研究低温热力学技术,并为制冷行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总结起来,低温热力学技术是制冷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它可以解决制冷系统中的工质选择、配套设备选择和效率提高等问题。

而要深入研究和应用低温热力学技术,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低温热力学技术将会在制冷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章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概要

第1章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概要

第4章 制冷技术第一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任何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将要吸收热量,液体的沸腾温度(即饱和温度)和吸热量随液体所处的压力而变化,压力越低,沸腾温度也越低。

而且不同液体的饱和压力、沸腾温度和吸热量也各不相同。

只要根据所用制冷液体(称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创造一定的压力条件,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所要求的低温。

要实现制冷循环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而且要以消耗能量作为补偿。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就是用压缩机等设备,以消耗机械功作为补偿,对制冷剂的状态进行循环变化,从而使用冷场合获得连续和稳定的冷量及低温。

研究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影响制冷循环的各种因素,寻求节省制冷能耗的途径。

2、 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是使工质(制冷剂)在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后通过制冷装置,并以外功作补偿,然后流向高温热源。

逆向循环是一种消耗功的循环,制冷循环就是按逆向循环进行的,在温—熵或压—焓图上,循环的各个过程都是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变化的。

逆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等熵)过程组成,是一种理想循环。

逆卡诺循环是可逆的理想制冷循环,它不考虑工质在流动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不可逆损失。

虽然逆卡诺循环无法实现,但是通过该循环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对实际制冷循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逆卡诺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利用液体气化制冷的逆卡诺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高、低温热源温度恒定;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外界热源之间无传热温差;工质在流经各个设备时无内部不可逆损失;膨胀机输出的功为压缩机所利用。

作为实现逆卡诺循环的必要设备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机和蒸发器。

4.制冷系数ε制冷循环常用制冷系数ε表示它的循环经济性能,制冷系数等于单位耗功量所制得的冷量。

对于逆卡诺循环而言:)())(()(00000'-''=-'-'-'='=T T T S S T T S S T w q k b a k b a c c ε 从公式可知,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c ε仅与高、低温热源温度有关,而与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能无关。

1.2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

1.2工程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力学相关的能量的总和. 热力学相关的能量的总和.
真空
真空
p1 V1
p2 V2
绝热系A
绝热系A
上面图示中的闭口绝热系A 上面图示中的闭口绝热系A中的黄色方块是一团 气体,它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 气体,它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很显然,按照理 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分析,由于气体膨胀对外做 功,我们会得到u 功,我们会得到u1<u2的结论,但是根据能量守恒 定律,工质与外界无能量交换,因此工质的能量 总和应当不变,再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得到 u1+p1V1=u2+p2V2 即H1=H2的结论.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其实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 领域中的应用,由于热力学领域总是把某一系统 作为研究对象,所以强调的是系统和外部环境的 总的能量守恒. 在对单一热力系统进行分析的时候,系统本身能 量变化 ,系统与外界的功交换 量变化E,系统与外界的功交换W,系统与外 界的热交换 界的热交换Q,还有涉及物质进出系统带来和带 出的能量 出的能量e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五)热力过程
热力过程: 热力过程: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外一个状态 的时候经历的所有的中间状态的集合称为热力过 程,简称过程.如果系统经历一系列过程最终又 回到初始状态,则说这些过程构成一个热力循环 回到初始状态,则说这些过程构成一个热力循环. 热力循环. 准静态过程:在一个热力过程中,初始状态和最 准静态过程:在一个热力过程中,初始状态和最 终状态都是平衡态,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 说明了原有平衡被打破,然后经历一些列变化最 说明了原有平衡被打破,然后经历一些列变化最 后形成了新的平衡.这个变化不会是一瞬间完成 后形成了新的平衡.这个变化不会是一瞬间完成 的,因此意味着在这两个状态之间,系统经历了 一些列连续的,依次相差为无穷小的平衡状态, 一些列连续的,依次相差为无穷小的平衡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例如系统原来的状态 用参数表示为(A,B,C,D,E,F),最终状态表示为 用参数表示为(A,B,C,D,E,F),最终状态表示为 (A',B',C',D',E',F'),如果该过程是准静态过程, ,B',C',D',E',F' 那么6 那么6个参数的变化全部是连续的,如果表示在状 态参数坐标图上,有关6 态参数坐标图上,有关6个参数的曲线全部应当是 连续的.

热电制冷系统热力学优化分析及节能应用和开发

热电制冷系统热力学优化分析及节能应用和开发

热电制冷系统热力学优化分析及节能应用和开发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热电制冷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制冷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热电制冷技术利用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具有无噪声、无振动、无制冷剂泄漏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热电制冷系统在能效、成本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本文旨在对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优化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节能应用和开发方面的潜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热电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和优化方法,包括材料性能优化、系统结构优化、控制策略优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热电制冷系统在节能应用和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数据中心、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热电制冷技术在节能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也希望引起更多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关注,共同推动热电制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热电制冷系统热力学基础理论热电制冷,又称热电冷却或佩尔捷效应制冷,是一种基于热电材料(如半导体)中电流和热能之间转换的制冷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热电效应,特别是塞贝克效应和佩尔捷效应。

塞贝克效应描述了当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并在两个接点处维持不同温度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差的现象。

这个电势差可以通过测量两个接点之间的电压来得到,它的大小取决于两种材料的性质以及接点之间的温度差。

热电制冷系统利用这个效应,通过改变电流方向,使得热量从冷端传递到热端,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佩尔捷效应则是塞贝克效应的逆过程。

当电流在热电材料中流动时,热量会在材料的两端产生,一端吸热,另一端放热。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控制热量在材料两端的分布,从而实现制冷或加热的效果。

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基础理论主要围绕这两个效应展开。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与优化引言制冷系统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和优化热力学模型。

本文将探讨制冷系统中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模型和方法。

第一章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往复的方式实现冷热交换,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制冷系统通常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工质在循环中不断吸收和释放热量,实现温度的调节。

第二章理想制冷循环模型理想制冷循环模型是最基本的热力学模型之一。

其中最常用的是Carnot循环模型。

Carnot循环模型假设制冷系统的内部不会存在能量损耗,从而实现最高效率的制冷过程。

然而,现实中的制冷系统存在着诸如摩擦、压力损失和不可逆性等因素,使得Carnot循环模型并不适用于实际应用。

第三章实际制冷循环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实际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实际制冷循环模型。

其中最常用的是朗肯循环模型和布雷顿循环模型。

朗肯循环模型考虑了系统内的压力损失和不可逆性等因素,相比于Carnot循环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

布雷顿循环模型则进一步考虑了制冷系统中的热传导和温度差异等因素,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

第四章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制冷系统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循环工质的选择、工作参数的优化和系统结构的优化。

对于循环工质的选择,研究者通常考虑工质的热力学性质、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工作参数的优化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来实现,以最大化系统的制冷效率和性能。

系统结构的优化则涉及到制冷系统各组件的布置和匹配,以最小化能量损耗和提高热效率。

第五章日常使用中的应用制冷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库、冷链物流和制冷设备等领域。

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例如,通过优化循环工质选择和工作参数调节,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和环保。

结论热力学模型的研究与优化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热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物质的行为,提供了我们理解低温条件下物质性质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热力学第三定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定律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一、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定义热力学第三定律,也被称为Nernst定理或Nernst定律,是于1906年由德国化学家沃尔夫冈·恩斯特(Walther Nernst)提出的定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等温条件下绝热过程中,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所有纯晶体的熵趋近于零。

简而言之,热力学第三定律给出了物质在低温极限下的性质。

二、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推导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通过运用熵的定义以及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来进行推导。

根据熵的定义,可以得到以下表达式:S = k ln W其中,S代表系统的熵,k是玻尔兹曼常数,W是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根据统计力学,可以得到在绝对零度下(T = 0K),微观状态数W趋近于1。

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晶体的热容趋近于零。

因为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原子和分子的振动减弱到极低的程度,能量几乎全部转化为平动能量,而不是热振动。

这也是为什么纯晶体在低温下热容趋近于零的原因。

根据统计力学的原理,熵可以表示为:S = k ln Ω其中,Ω是系统的状态数。

在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晶体的状态数也趋近于1。

因此,在绝对零度时,晶体的熵为零,即所有纯晶体的熵在低温极限下趋近于零。

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研究低温物理学和冷冻技术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低温物理学中,研究物质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行为可以揭示其微观性质和量子效应。

通过研究热力学第三定律,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低温条件下物质的性质。

在冷冻技术方面,热力学第三定律为制冷过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利用热力学第三定律,科学家可以预测和控制物质在极低温下的性质,进而实现冷冻技术在医学、食品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制冷工作原理

制冷工作原理

制冷工作原理制冷技术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场景,例如家用空调、商业冷柜、医药冷链等。

制冷技术基于热力学原理,通过传递热量来实现物体的冷却,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工作原理。

1.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热量和能量之间的转换,以及这些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

在制冷过程中,热力学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们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概念:热力学系统是指处于一定压力、温度和物质组成下的物体。

在制冷系统中,通常将制冷剂和空气视为两个不同的热力学系统。

1.2 热平衡热平衡是指热力学系统之间达到温度平衡的状态。

在制冷系统中,通常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来实现热平衡。

在热力学中,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相应的参数来描述,例如压力、温度、物质量等。

热力学过程是指在这些参数变化的过程中系统的状态发生的变化。

2. 制冷循环过程在制冷循环过程中,制冷剂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室内空气冷却下来。

2.2 压缩制冷剂在蒸发后,会以气态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内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压缩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需要通过冷凝器散发出去。

2.3 冷凝在压缩机之后,制冷剂会被输入到冷凝器中,该过程是使制冷剂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冷凝器会将这些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更加炎热。

2.4 膨胀在冷凝器之后,制冷剂将以液态再次进入膨胀阀中,这是制冷循环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在膨胀阀中,制冷剂会扩散并降低温度和压力,最终流回蒸发器中,从而完成制冷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完整循环。

3. 制冷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制冷系统包括多个功能块,其中最基本的是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关键部件的作用。

3.1 蒸发器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部件是制冷循环过程中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地方。

蒸发器通常由许多小管组成,这使得蒸发器表面积增大,使空气更好地与制冷剂接触,从而提高了制冷效果。

制冷与低温原理_图文

制冷与低温原理_图文

(1-13) (1-14)
(1-15)
闭口系完成一循环后,循环中与外界交换的 热量等于与外界交换的净功量
(1-16)
4.2 开口系统的能量平衡
图1-2 开口系统流动过程中的能量平衡
图示开口系统,dτ 时间内,质量
的微
元工质流入截面1-1,质量
的微元工质流出
2-2,系统从外界得到热量 ,对机器设备作功 。
热力完善度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温度 T
3.热源温度可变时的逆向可逆循环—洛伦兹循环
图1-10 洛伦兹循环的T-s图
洛伦兹循环工作 在二个变温热源 间。
与卡诺循环不同 之处主要是蒸发 吸热和冷却放热 均为变温过程
熵S
(假设制冷过程和冷却过程传热温差均为Δ T )
作为制冷剂应符合的要求
1.热力学性质方面
(1) 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蒸发压力≧大气压力 冷凝压力不要过高 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不宜过大
(2) 单位制冷量q0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较大。 (3) 比功w和单位容积压缩功wv小,循环效率高。 (4) 等熵压缩终了温度t2不能太高,以免润滑条件恶化
是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 , 称为流动功
3.焓

用符号H表示,单位是焦耳 (J)
H= U+pV
(1-5)
比焓
用符号h表示,单位是焦耳/千克 (J/kg

(1-6)
焓是一个状态参数。
焓也可以表示成另外两个独立状态参数的函数 。 如:h=f(T,v) 或 h=f(p,T); h=f(p,v) (1-9)
借传热来传递能量无需物体的宏观移动。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在制冷循环中,工质不断地进行着热力状态变化。

描述工质所处热力状态的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

一定的状态,其状态参数有确定的数值.工质状态变化时,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差值,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

制冷技术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内能、焓与熵等。

这些参数对于进行制冷循环的分析和热力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温度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

物体的温度可采用测温仪表来测定。

为了使温度的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工程上常用的温标有:二、摄氏温标又叫国际百度温标,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

2。

绝对温标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代号为K)。

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仅是起点不同而已(t=0℃时,T=273.16K),它们每度的温度间隔确是一致的。

在工程上其关系可表示为:T=273+t(K)二、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常用符号P表示。

压力可用压力表来测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实际应用时也可用兆帕斯卡(MPa)或巴(bar)表示,1MPa=106Pa而1bar=105 Pa。

压力的标记有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三种情况.绝对压力是指容器中气体的实际压力,用符号P表示;表压力(PB)是指压力表(或真空表)所指示的压力;而当气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B)还低时,容器内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低的数值,称为真空度(PK).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PB表压力+B大气压力或 P=B大气压力-PK真空度,作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应该是绝对压力,而不是表压力或真空度。

三、比容比容是指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υ表示。

比容是说明工质分子之间密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比容的倒数为工质的密度,即单位容积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

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关系。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问答

制冷技术基础知识问答

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为什么说逆卡诺循环难以实现?蒸汽压缩式制冷理想和实际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干压缩、膨胀阀?答:1):逆卡诺循环是理想的可逆制冷循环,它是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循环时,高、低温热源恒定,制冷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热源间无传热温差,制冷工质流经各个设备中不考虑任何损失,因此,逆卡诺循环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是最高的,但工程上无法实现。

(见笔记,关键在于运动无摩擦,传热我温差)2):工程中,由于液体在绝热膨胀前后体积变化很小,回收的膨胀功有限,且高精度的膨胀机也很难加工。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均由节流机构(如节流阀、膨胀阀、毛细管等)代替膨胀机。

此外,若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汽,在压缩过程中必产生湿压缩,而湿压缩会引起种种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产生液击,冲缸事故,甚至毁坏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严禁发生。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应是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这种压缩过程为干压缩。

2.对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作哪些假设?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答:1)理论循环假定:①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②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③冷凝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液体,传热温差为零,蒸发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蒸汽,传热温差为零;④工质在管路状态不变,压降温差为零。

2)区别:①实际压缩过程是多变过程;②冷凝器出口为过冷液体;③蒸发器出口为过热蒸汽;④冷凝蒸发过程存在传热温差tk=t+Δtk,to=t-Δto。

3.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制冷系数?C.O.P值?E.F.R?什么是热泵的供热系数?答:1)通常将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s与逆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k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即:η=εs/εk。

2)制冷系数是描述评价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制冷剂的性质和制冷循环的工作条件有关。

通常冷凝温度tk越高,蒸发温度to越低,制冷系数ε0越小。

制冷技术 制冷热力学原理

制冷技术 制冷热力学原理

制冷技术制冷热力学原理是基于制冷剂在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等设备中的循环流动,通过相变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发生汽化而蒸发,产生低压蒸汽。

然后,低压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成高压蒸汽,送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高压蒸汽向冷却介质(如空气或水)放出热量,发生凝结而成为液体。

这个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元件(如毛细管或膨胀阀),压力降低,部分液态制冷剂汽化成为气态,吸收汽化潜热。

最后,这个过程在蒸发器中再次开始,形成一个连续的循环。

热工基础知识

热工基础知识

热⼯基础知识课题⼀制冷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制冷⼯为什么⼀定要有⼀定的热⼯基础知识制冷机和空调器都是热⼯机械,其⼯作原理都是以热⼯理论为基础,系统的运⾏管理和故障分析⼜离不开必要的热⼯知识。

因此,学习制冷技术必须掌握与制冷、空调密切相关的热⼯基础知识。

它包括热⼒学、传热学及流体⼒学中的⼀些常见的名词、定律、原理、图表及计算⽅法等。

⼆、热⼯参数1、温度及温标温度是物体内部分⼦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或者说是表⽰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表⽰温度的标度称为温标,常⽤的有摄⽒温标和华⽒温标,前者的单位⽤摄⽒度(℃)表⽰,后者⽤华⽒度()表⽰。

摄⽒温标规定在1个标准⼤⽓压下,洁净冰的融点和洁净⽔的沸点各为0°和100°,在这两个点之间100等分,每个等分就是1℃。

华⽒温标规定在1个标准⼤⽓压下,洁净冰的融点和洁净⽔的沸点分别为32°和212°,在这两个点之间180等分,每个等分就是1°F。

摄⽒和华⽒温标之间的关系为t c=59(t f-32)在热⼒学计算中通常使⽤绝对温标,也称热⼒学温标或开⽒温标,其单位⽤K表⽰。

它规定以⽔的三相点(273.15K即0.001℃)作为基点,每⼀个等分与摄⽒温标⼤⼩⼀样,因此两者的关系为T=t c+273.15在⼯程计算中,为了⽅便常近似的取T=t c+273温度换算表P22、什么叫压⼒?什么叫真空度?常⽤的单位是什么?在⼯程上把单位⾯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称为压⼒,⽽在物理学上称为压强。

⽤公式表⽰为P=FS压⼒的单位为帕(P a),在⼯程计算中由于P a单位太⼩,经常⽤千帕或兆帕来代替。

1M P a=1×106P a在物理学上常⽤物理⼤⽓压(⼜称标准⼤⽓压)这个单位,它是指纬度45〃海平⾯上⼤⽓的常年平均压⼒,1atm=0.101Mpa。

真空度:当被测容器内压⼒低于⼤⽓压时,其表压为负值,⼯程测试中称为真空度。

绝对压⼒与表压之间的关系:3、⽐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容。

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力学基础知识

热力学与制冷基础知识一、常用物理量及其概念要理解制冷原理需要一些基础的物理知识。

在本节中,我们将讲解一些常用物理量并举一些简单的应用例子。

所涉及到的内容不能代替物理课程,但足够我们用了。

对于有较好的物理学基础的人来说,这一节可以作为复习,甚至可以省略。

(一)质量、力和重量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包含的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用千克。

力是一个物体施加于另一个物体的推力或拉力。

力的国际单位为牛顿。

物体的重量是地球引力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也就是说,重量是一种力而不是质量。

然而,在生活中,重量常用来表示物体的质量,因此质量和重量常发生混淆。

但是,当我们用千克力为单位表示重量时,在数值上与质量是相同的,因此在计算中应该不会发生错误。

在任何情况下,问题的本质通常会显示出究竟我们考虑的是质量还是重量。

(二)密度、比容和比重密度(d )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m ),比容(v )是密度的倒数。

即:V m d =mV v = 式中V 为体积。

物质的密度和比容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液体和气体。

液体的比重定义为它的密度与相同体积的4℃的水的密度的比值。

4℃的水的密度为1000kg/m 3,所以比重为 1000d d d r w ==式中d :物质的密度,kg/m 3; d w 是4℃的水的密度,kg/m 3。

质量、密度和比容都是物质的物理特性。

对于制冷过程来说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的量,即:压力、温度、焓和比热。

(三)压力、绝对压力、表压、真空压力、液柱压力和水汽分压压力定义为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

用公式的形式来表达就是: AF p ==面积力 如果力的单位为牛顿,面积的单位用平方米,则压力的单位为牛/米2(N/m 2)。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为帕斯卡(Pa ),1帕斯卡(Pa )=1牛/米2(N/m 2)。

然而在制冷工作中还经常会用到许多其它的压力单位,如毫米汞柱、巴(bar )和大气压,附录中列出了这些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克雷伯氏循环

克雷伯氏循环

克雷伯氏循环
克雷伯氏循环是一种热力学循环,它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循环,也是现代制冷技术的基础。

克雷伯氏循环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在压缩和膨胀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将热量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然后将其排放到高温环境中,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克雷伯氏循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制冷循环。

首先,气体被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气体通过冷却器,将热量传递给低温环境,使其温度降低。

接下来,气体被膨胀,使其温度降低。

最后,气体通过加热器,将热量传递给高温环境,使其温度升高。

这样,气体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从而实现了制冷的目的。

克雷伯氏循环的优点是效率高、制冷效果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冷藏、冷冻等领域。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克雷伯氏循环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制冷技术。

然而,克雷伯氏循环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需要大量的能量来驱动制冷循环,因此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克雷伯氏循环的制冷效果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制冷效果会受到影响。

此外,克雷伯氏循环的制冷效果也受到气体的性质和压力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气体的选择和压力的控制进行精确的调节。

克雷伯氏循环是一种重要的制冷技术,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克雷伯氏循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便利和环保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在制冷循环中,工质不断地进行着热力状态变化。

描述工质所处热力状态的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

一定的状态,其状态参数有确定的数值。

工质状态变化时,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差值,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

制冷技术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内能、焓与熵等。

这些参数对于进行制冷循环的分析和热力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温度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

物体的温度可采用测温仪表来测定。

为了使温度的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 工程上常用的温标有:二、摄氏温标又叫国际百度温标,常用符号 t表示,单位为'C。

2.绝对温标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代号为 K)。

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仅是起点不同而已(t=0 C时,T=273.16K),它们每度的温度间隔确是一致的。

在工程上其关系可表示为:T=273+t ( K)二、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常用符号P表示。

压力可用压力表来测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实际应用时也可用兆帕斯卡(MPa或巴(bar)表示,1MPa=106Pa而1bar=105 Pa。

压力的标记有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三种情况。

绝对压力是指容器中气体的实际压力,用符号P表示;表压力(PB是指压力表(或真空表)所指示的压力;而当气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B)还低时,容器内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低的数值,称为真空度(PK。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PB表压力+B大气压力或P=B大气压力-PK真空度,作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应该是绝对压力,而不是表压力或真空度。

三、比容比容是指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u表示。

比容是说明工质分子之间密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比容的倒数为工质的密度,即单位容积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p表示。

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关系。

四、内能内能是工质内部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位能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

分子动能包括分子的直线运动动能、旋转运动动能和分子内部振动能三项,其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而分子位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亦即与工质的比容有关。

既然气体的内动能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内位能决定于气体的比容,所以气体的内能是其温度和比容的函数<也就是说内能是一个状态参数。

五、焓焓是一个复合的热力状态参数,表征系统中所有的总能量,它是内能与压力之和。

对1 kg工质而言,可表示为:h = u+ P u (kJ/kg )或(kcal/kg )式中h—焓或称比焓(kJ/kg或kcal/kg )u —比容(m3/kg)u—内能(kJ/kg 或 kcal/kg )p—绝对压力(N/m2或[wqp1] [wqp2] Pa)在工程单位制中,压力单位常用工程气压、物理大气压和毫米水柱等单位。

由于内能和压力位能都是温度的参数,所以焓也是状态参数。

确切地说,焓是一定质量的流体,从某一初始状态变为任一热力状态所加入的总热量。

六、熵熵是一个导岀的热力状态参数,熵的中文意义是热量被温度除所得的商,熵的外文原名意义是“转变”,指热量可以转变为功的程度,它表征工质状态变化时,与外界热交换的程度。

熵是通过其他可以直接测量的数量间接计算岀来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热量传递和热、功转换时,热力学第一定律只能说明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确不能揭示热功转换的条件和方向性。

对于能量传递和转换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限度则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来揭示的,它指出:“热量能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

这正象石头或水不可能自发的从低处向高处运动一样。

但这并不是说石头和水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由低处移向高处,只要外界给它们足够大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石头或水就能由低处移向高处,这个外界作用力称为补偿。

同样,不能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说法理解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而是只要有一个补偿过程,热量就能自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制冷装置就是以消耗一定的外间功作为补偿过程而实现人工制冷的。

二、循环与理想制冷循环1、正循环及热效率膨胀--压缩循环按瞬时针方向进行的,称为正循环。

在P—U图上,正循环的膨胀线1 — 2—3位于压缩线3—4—1 之上。

正循环的单位质量净功 w0 为正值,若设高温热源加给工质的热量为 q1 ,工质放给低温热源的热量为q2,则:(一)循环热变功的根本途径是依靠工质的膨胀。

为了持续不断地将热转换为功 , 工程上是通过热机来实现的。

但工质在热机汽缸中仅仅完成一个膨胀过程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

为了能重复地进行膨胀,工质在每次膨胀之后必须进行压缩,以便使其回到初态。

我们把工质从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又回到初态的封闭过程,称为“循环”。

循环按其进行方向不同又可分为正循环和逆循环。

如下图所示:评价正循环的好坏,通常用循环热效率n t来衡量,循环热效率是指工质在整个热力循环中,对外界所作的净功 w0 与循环中外界所加给工质的热量 q1 的比值。

即:2. 逆循环及性能系数膨胀-- 压缩循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称为逆循环。

如图 2-1 所示。

逆循环的压缩线 3—2—1 位于膨胀线 1 —4— 3之上。

其循环的净功为负值。

若用 q1表示工质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量,用 q2表示工质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则有:w0=q1-q2 或 q1=q2+w0 上式说明,外界对工质作功,且热量的传递方向也全部改变。

也就是说,逆循环的效果是消耗外界的功,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如逆循环的目的是从低温物体中吸收热量,则称为制冷循环。

如逆循环的目的是给高温物体供热,则称为热泵循环。

逆循环的好坏通常用性能系数£来衡量。

对于制冷机来说,是指从冷源吸收的热量1称为制冷系数。

对于热泵来说,是指供给热源的热量q1与消耗的循q2与消耗的循环净功 w0的比值£环净功w0的比值2称为供热系数。

从上述分析可见,伴随着低温热源把一部分热量q2传送到高温热源£中去的同时,循环的净功wO也将转变为热量并流向高温热源,这就是使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所必需的补偿条件。

没有这个补偿条件,热量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二)理想制冷循环理想制冷循环可通过逆卡诺循环来说明。

逆卡诺循环如图 2-2 所示,它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假设低温热源(即被冷却物体)的温度为TO,高温热源(即环境介质)的温度为Tk,则工质的温度在吸热过程中为TO,在放热过程中为Tk,就是说在吸热和放热过程中工质与冷源及高温热源之间没有温差,即传热是在等温下进行的,压缩和膨胀过程是在没有任何损失情况下进行的。

其循环过程为:首先工质在TO下从冷源(即被冷却物体)吸取热量 qO,并进行等温膨胀4-1,然后通过绝热压缩1-2,使其温度由TO升高至环境介质的温度Tk,再在Tk下进行等温压缩2-3,并向环境介质(即高温热源)放出热量qk,最后再进行绝热膨胀3-4,使其温度由Tk降至TO即使工质回到初始状态 4,从而完成一个循环。

由上式可见,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质的性质无关,只取决于冷源(即被冷却物体)的温度TO和热源(即环境介质)的温度Tk;降低Tk,提高TO,均可提高制冷系数。

此外,由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可以证明:“在给定的冷源和热源温度范围内工作的逆循环,以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为最高”。

任何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都小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总上所述,理想制冷循环应为逆卡诺循环。

而实际上逆卡诺循环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可以用作评价实际制冷循环完善程度的指标。

通常将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与逆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k 之比,称为该制冷机循环的热力完善度,用符号n 表示。

即:n = £ / £ k 热力完善度是用来表示制冷机循环接近逆卡诺循环循环的程度。

它也是制冷循环的一个技术经济指标,但它与制冷系数的意义不同,对于工作温度不同的制冷机循环无法按其制冷系数的大小来比较循环的经济性好坏,而只能根据循环的热力完善度的大小来判断。

一、制冷剂的相态变化众所周知,物质有三种状态,就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通常我们把固态的物体叫固体,液态的物体叫液体,气态的物体叫气体。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转化过程分别称为:1.汽化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其中,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过程叫蒸发,在液体内部产生气泡的剧烈汽化过程叫沸腾。

在一定压力下,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而沸腾只有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开始进行。

当汽液两相共存并且保持平衡状态时称为饱和状态。

此时的蒸汽和液体分别叫做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处于饱和状态的压力与温度称为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总是相互对应的,即一定的饱和压力对应着一定的饱和温度,反之亦然。

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饱和温度愈高,饱和压力也愈高。

反之,饱和压力愈高,饱和温度也愈高。

这是饱和状态的一个重要特点。

2.冷凝物质从汽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冷凝或叫做液化。

汽体的液化温度与压力有关,增大压力,可使汽体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

液化的基本方法是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4.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例如空气中的水蒸汽在膨胀阀上结霜时发生的过程。

二、制冷剂的压—焓图及热力性质表制冷剂的热力状态可以用其热力性质表来说明(常用制冷剂的饱和热力性质表见附表),也可以用压—焓图来表示。

压—焓图(lgP —h 图)是一种以绝对压力的对数值 lgP 为纵坐标,焓值为横坐标的热工图表。

采用对数值IgP (而不采用P)为纵坐标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图的尺寸,提高低压区域的精确度,但在使用时仍然直接从图上读出 P 的数值即可。

1.压一焓图(IgP — h图)的结构压一焓图中有两条比较粗的曲线,左边一条为饱和液体线(干度x =0),右边一条为干饱和蒸汽线(干度x =1),两线交于一点K,且将图分成了三个区域。

其中K称为临界①等压线P:水平细直线。

②等焓线 h :竖直细直线。

③等温线 t :点划线,其在过冷液体区为竖直线,在湿蒸汽区为水平线,在过热蒸汽区为稍微向右下方弯曲的曲线。

④等熵线S:为从左到右稍向上弯曲的实线。

点,饱和液体线左侧为过冷液体区,干饱和蒸汽线右侧为过热蒸汽区,两线之间为湿蒸汽区。

⑤等比容线u:在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图2—3压一焓图区中,为从左到右稍向上弯曲的虚线,但比等熵线平坦,液体区无等比容线,因为不同压力下的液体容积变化不大。

⑥等干度线x :只存在于湿蒸汽区和过热蒸汽区域内,走向与饱含液体线或干饱和蒸汽线基本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