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单文精练四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江苏)一轮练习: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一+单文精练四+Word版含解析.docx

高考语文(江苏)一轮练习:阅读突破+第一章+专题一+单文精练四+Word版含解析.docx

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待天下清,乃与同岁..冬春射猎。

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一诊”复习文言文题单(四)(教师版)

“一诊”复习文言文题单(四)(教师版)

2023年秋期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四)命题人:班级姓名等级《孙权劝学》一、重点字词释义初,权谓.( .对……说..,当权..)掌事,不可不学!”..(当道........)今当涂....)吕蒙曰:“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蒙辞.(推托)以军中多务.(事务)。

权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欲.( 想要 )卿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博士..(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同“耶”)!但.(只,只是)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 )往.事.(历史)耳。

卿言多务,孰.(谁)若.(比得上)孤?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好处)。

”蒙乃始就学(学习)。

及.(到,等到)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干和谋略),..(如今,现在)才略非复..(泛指几天),即.( 就 )更.(另,另外)刮.(擦拭 )目相待,大..(不再是)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兄何见事..(知晓事情)之晚乎!”肃遂.(于是,就)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活板》一、..重点字词释义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印书籍,唐人尚.(还)未盛.(大规模)为.(做)之。

自冯瀛王始.(才)印五经,已.( 同“以”)后典籍..(泛指各种重要书籍)皆为.(是 )板本..(版印书籍)。

庆历中,有布衣..(铜钱的边缘),..(平民)毕昇,又为.(发明)活板。

其法:用胶泥..(黏土)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刻 )一印.(字模),火.( 名词作状语,用火)烧令.(使)坚。

先设.(设置 )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混合)纸灰之类冒.(覆盖)之。

欲.(想,要)印,则以一铁范..(铁模子)置铁板上,乃密布.( 排 )字印。

满铁范为.(成为)一板.(印版),持.(拿)就.(靠近)火炀.(烘烤)之,药.(松脂、蜡等混合物)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指排好的字模 )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语文:第一章一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

语文:第一章一文言文阅读一含解析

核心题点精练一文言疑难实词词义推断方法的综合使用文言实词犹如搭积木中的块块积木,它不仅是建筑的材料,更是构建骨架的本身。

同时,文言实词为核心考点,其余所有的断句、翻译、文意、赏析等均以它为基础.考试中,命题者既考查考生实词的积累,更考查对那些疑难实词的推断能力。

对于疑难实词含义的推断,是实词辨析题和翻译题最重要的题点。

怎么推断?要使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又是如何综合使用的?这些都是考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常用推断方法温习1.请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倾斜(2)断绝粮食(3)丰收(4)顽皮2.请用对称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谷.则异室,死则同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拔(2)活着(3)多余(4)风气毁坏3.请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君所交皆一时贤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纣王)脯.鄂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贤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结庐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3)杀后把尸体做成肉干,名词活用为动词(4)使……受益,形容词使动用法4.请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四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高频考点四 Word版含答案.doc

高频考点四披沙拣金,细心比对——分析综合一、筛选文中的信息1.(2012·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②流矢中左胁,怒不拔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 D解析本题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角度考查信息筛选。

①②两句,郭浩抗击的不是金人,而是夏人。

第⑤句,郭浩平定的也不是金人,而是饥民。

2.(2011·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 D解析①说其孝,②说其劝皇帝讲信用。

3.(2010·全国Ⅰ)(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宣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答案 B解析①是纠正时弊;③是提议适时减赋;⑥分析利害,临危不惧;①③⑥均表明王祎有胆识。

②是说不可常用严刑峻法;④是说王祎在修《元史》的过程中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⑤是说王祎奉诏晓谕梁王归降。

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2012·大纲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

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一章+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一读懂文言——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了。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一、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这些都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阅读方法和步骤1.阅读方法(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结果怎样”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要。

(3)借题解文法:要借的这个题就是每卷必有的文意概括题。

所给四个选项均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只有一项不正确,即使这个不正确项,也不是全不正确,错误只在个别词语上。

这样,该题绝大部分正确文意便是我们读懂内容最好的“提示”和“拐杖”,一定要借“此题”而解文。

(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

文章中的诸多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帮助。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加练半小时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含解析

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练出高分 考点针对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练出高分 考点针对练(四) Word版含答案.doc

考点针对练(四)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

祖述,吴兴太守。

父纬,散骑侍郎。

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解褐①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度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

迁尚书吏部郎。

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

约曰:“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

”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

东昏②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

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

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

”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

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

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

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

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

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

”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

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注①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做官。

②东昏:萧鸾死后,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

③始安:始安王萧遥光。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导致谢朓被杀的一组是()①度随王东中郎府②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③启王敬则反谋④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⑤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⑥窃论宫禁,间谤亲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 C解析①陈述谢朓任职经历。

③说的是谢朓告发王敬则,与谢朓被杀无关。

⑥是萧遥光等人奏本中的话,不能说明谢朓就是这样做的。

参考译文谢朓字玄晖,是陈郡阳夏县人。

祖父谢述,官至吴兴太守。

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

谢朓从小爱好读书,有美好的名声,文章清新华美。

脱去粗布衣服(从平民直接)到豫章王那里做了太尉行参军,调到随王东中郎府任职,后来调为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

文言文阅读——单文精练
•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 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 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 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 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 答案 D • 解析 “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于文无据。原文有“经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大亮为官一任,治理有方。担当土门县令一职时,面对 饥荒、盗贼侵寇的局面,他卖马分钱,鼓励百姓垦荒种田,获 得丰收;他抓捕寇盗,确保一方平安。
• B.李大亮面对险境,有勇有谋。面对胡人进犯、敌众我寡的 局面,他独闯敌营,面见敌帅,晓谕祸福,说服群胡,使得前 后有千余人归降,县境因此清静和平。
第二组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
/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 • B.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
/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 • C.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
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自用之物
• 答案 C
• 解析 原文标点: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古人称一言之重,侔于千 金。卿之此言,深足贵矣!今赐卿胡瓶一枚,虽无千镒之重,是朕 自用之物。
•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 指太宗尚未登基,在藩镇为封王。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 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①,轮对,言:“人主之 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 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 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 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 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参考答案及译文阅读(一)4.答案:C5.答案:D.明器,文中指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6.答案:C.“元天穆与高祖都很后悔”错,文中没有说明高祖后悔。

7(1)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辞理详尽审核,大多能获得实情。

【“拷掠”:拷打;“直”:通“只”;“穷核”:详尽审核;“情”:实情;各1分,大意1分。

】(2)若让吏部选官只按任职年岁和功劳,不考核他是否贤愚,1 / 16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哪能说铨选考核?【“曹”:官员;“简”:考核;“次若贯鱼”: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铨衡”:铨选考核;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薛琡,字昙珍,河南人氏。

他形貌魁伟,年轻时因有才干而被人称道。

担任典客令,每引导客人相见,仪表十分美丽。

魏帝召见,对他说:“你风度翩翩,姿貌秀伟,以后升进,要作什么样的官?”琡答:“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除此之外,不是我能够达到的。

”正光年间,薛琡担任洛阳县令,境内安定肃然。

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辞理详尽考核,大多获得实情。

豪猾畏惧他的2 / 16威势,事务不繁苛。

当时久旱,京师囚犯都被集中到了华林园,他审理滞留未申的冤案,最后只留下三人囚禁在牢狱。

魏孝明帝嘉奖了薛琡,还赐给缣百匹。

薛琡迁官吏部郎中,早些时候吏部尚书崔亮奏请建立停年之格,不选拔人才,只提拔有功劳年龄大的。

薛琡上书,说:“百姓的命运,被长吏掌握,如果用人得当,百姓就可以休养生息;如果任用不当,造成的祸患更大。

若让吏部选官只按任职年岁和功劳,不考核他是否贤愚,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哪能说铨选考核?”上奏后,皇帝没有答复。

后趁皇帝召见,他又进谏说:“一同治理天下,是百官的义务。

所以汉朝经常下令让三公大臣举荐贤良、方正、有道、直言人士,任作长吏,安抚黎元。

从晋末以来,此风逐渐衰败。

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应3 / 16致力于养民。

我请求依汉代之制,建立四科,令三公大臣各自推举贤能,补充到郡县,明晰条例,防止官员们结党偏私。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一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单文精练一
第一组 1 2 3 4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竹片、玉或象牙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
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乘舆,可指乘车或泛指车辆,也可泛指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上)》:“车
真宗将要东封泰山,章得象凭借殿中丞的身份兼领兖州观察判官事,任台州知 州,历任南雄州知州,调任洪州。杨亿认为章得象有辅佐王公之才,向朝廷推荐了 他。有人问他,杨亿说:“闽州人轻率,气量狭小,但是章公庄重深厚有度量,这 是他的可贵之处。”章得象曾经与杨亿在李宗谔家进行戏博,一晚上输钱三十万, 但章得象照样酣睡自如。有一天戏博获胜,获得李宗谔一奁金,几天后又输了,立 即将一奁金交给李宗谔,奁上的封条都没有开启。他的气量宽宏就是如此。
不久,奉召考试,担任翰林学士,升为右谏议大夫,因为丧事离开职位,朝廷下 诏给他除去丧服,可是他没有接受朝廷的命令,多次升迁为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 接受朝廷诏令兼任侍讲学士,升为户部侍郎,于是授职集贤殿大学士。真宗对章得象 说:“从前太后执掌朝政,大臣们的奸邪和正直,朕都默默地记在心中。你清廉忠诚 不依附任何权贵,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如今任用你,就是凭的这一点。”
第二组 1 2 3 4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盖公之纳忠也,至故报礼也。(5分) 译文:_按__以__往__惯__例__,__因__年__老__或__衰__病__而__辞__去__职__务__的__官__员__皇__帝__不__亲__临__祭__奠__,__(但__)_仁__宗__特__ _地__(_为__他__)_前__往__(祭__奠__)_。__大__概__是__因__为__章__得__象__精__忠__报__国__吧__,__等__到__去__世__朝__廷__以__此__礼__节__待__他__。 _(_得__分__点__:__“__故__事__”__“__乘__舆__”__“__纳__”__“__报__礼__”__,__大__意__对__)__ (2)初,闽人谣曰:“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时,沙涌可涉云。(5分) 译文:_起__初__,__闽__人__的__歌__谣__说__:___“__南__台__江__汇__合__就__要__出__宰__相__。__”__到__章__得__象__任__宰__相__时__,__ _南__台__江__中__的__沙__子__上__冒__可__以__渡__水__。__(_得__分__点__:__“__谣__”__“__合__”__“__涉__”__,__“__至__得__象__相__时__”__ _之__“__相__”__,__大__意__对__)__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

考点精练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一、关键实词译到位(一)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衡善机巧,尤致思..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张衡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心思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文雅C.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D.衡不慕.当世慕:趋附答案 B解析雅:素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为太史令再:再次B.遂乃研核.阴阳核:考验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居:担任D.自去.史职去:离开答案 A解析再:两次。

参考译文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思。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两次迁升后担任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经过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个职位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玘,字景鸣,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

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

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

”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

尤尚.节义。

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

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第一章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17 •邵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 ________ 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 心乐之_________(2) 佁然不动_________(3) 益信声无哀乐也__________(4) 恨僧少可语耳_________2.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 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 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3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4 .翻译下面句子。

(1)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的心情。

【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绪。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八 文言断句的阅读及答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精练十八 文言断句的阅读及答
第一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核心题点精练十八
文言断句的阅读及答题技巧
K12课件
1
文言断句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考生对此题的训练已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答题准确率有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着答题耗时过 长、有时在最关键处断得不准的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强化训练,提 高解题速度,提高准确断关键处的能力。
K12课件
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唯志可推 耳。博赡可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 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 篇》。”(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五)
答案 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 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
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
去 就 瞥 脱 何 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
时而驾,识与才可推也。
答案 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
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
1 2 3 4K12课5件
参考译文 1答1 案
5.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范晔在狱中,与诸甥侄书曰:“吾既造《后汉》,详观古今著述及
贵人喜,起而行乎庭。达旦,疾若脱去。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
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医对曰:“君
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
而 忧 以 雨 而 瘳 理 固 然 也 何 待 药 而 愈 邪?”若是医者,可谓
得其道矣。(节选自方孝孺《医原》)
1 2 3 4K12课5件
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 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 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节选自《左传·隐公四年》)

语文考前三个月复习训练:第1章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

语文考前三个月复习训练:第1章 文言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x

热点题源§1欧阳修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作品《偃虹堤记》《王尧臣墓志铭》《原弊》《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尚书职方郎中分司南京欧阳公墓志铭》《记旧本韩文后》《桑怿传》等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

作品特点:欧阳修的作品体裁多样,各得其宜。

其散文叙事委婉简约,议论逻辑缜密,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此外,他还擅长辞赋,他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①议论文:政论文关系到政治斗争,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

如《与高司谏书》批评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

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抒发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如《新五代史》中的一些序,对五代的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褒贬。

②记叙文:言之有物,具有充实的内容,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如《丰乐亭记》对滁州的历史故事、地理环境乃至风土人情都作了细致的描写。

又如《泷冈阡表》,追忆父母的嘉言懿行,细节描写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种效果绝不是虚言所能达到的。

热点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浮槎山水记欧阳修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全国)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一 给文言准确断句不分版本

(全国)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一 给文言准确断句不分版本

(全国)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一给文言准确断句不分版本考点精练一给文言准确断句1.以下对文中画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薛元超,薛收之子也。

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

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

(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A.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B.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C.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D.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答案 D参考译文薛元超是薛收的儿子。

上元初年,遇赦回来,拜授正谏大夫。

三年,升任中书侍郎,不久被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时高宗驾幸温泉打猎,诸蕃酋长也都拿着弓箭跟从。

薛元超以为既然不是同一族类,很叫人担忧,上疏竭力谏阻,高宗采纳了。

2.以下对文中画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嘉定十六年举进士。

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

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

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

〞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 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C.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D.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答案 C参考译文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专题训练01 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01 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章[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核心题点精练文档:第一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核心题点精练十七 Word版含解析.docx

核心题点精练文档:第一章 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核心题点精练十七 Word版含解析.docx

核心题点精练十七文言文概括与赏析题的命题特点与定位比对文言文概括与赏析题对于文言文阅读来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堪称核心母题。

考生对此认识到位,训练也到位。

可是考生有时得分率并不高,问题出在哪里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

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

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

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

夫是之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

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

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

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

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歃.怀千金 歃:饮,微吸 B .或病.其为矫心 病:毛病,错误 C .死非我能夺.也 夺:强行改变 D .多不与相得..相得:相互投合 答案 B解析 病:批评,指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文精练四让县自明本志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

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

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倘.更为祸始倘:或许B.枭.其二子枭:擒获C.言有不逊.之志逊:恭顺D.昔乐毅走.赵走:逃亡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

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岩穴知名之士:隐居而有名望的人。

汉朝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

C.子桓兄弟:曹丕、曹植等。

子桓,是曹操次子曹丕的字。

D.文中两处“同岁”意思都是岁数相等,指和作者同一年出生的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第四段列举自己的事迹,用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宾客往来之望绝:断绝、隔绝B.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损:裁减C.后还到扬州更募.募:募捐D.后孤计禽.其四将禽:同“擒”,擒拿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在济南为官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

这样一来就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他怕由此给家族招来灾祸,只好托病还乡。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宰相。

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决不放弃兵权。

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放弃兵权后会遭到别人的谋害。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曹操自明绝无“不逊之志”表现在哪些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第一组1.B[枭:砍头悬之示众。

]2.D[第一处“同岁”称同一年被荐举为孝廉者。

]3.(1)(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2)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4.表明自己一心为国,功劳很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第二组1.C[募:招募,即招募兵丁。

]2.D[由原文“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可知,曹操不肯放弃兵权,除了担心放弃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为子孙计”外,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将有倾覆的危险。

] 3.(1)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年纪相等罢了。

(2)这样做的原因,是兵多了就会意气骄盛,就要与强敌抗争,或许会又成为祸患的开始。

4.(1)表明自己并非贪恋兵权,“有不逊之志”,实在是安定国家、自身免祸之必需(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2)表白自己以周公为榜样,不会有不逊之志(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3)说明自己位极人臣,更不会有不逊之志(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参考译文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

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朝廷的那些权贵,因而为豪强权贵所恨,我害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

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年纪相等罢了。

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

(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

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

这样做的原因,是兵多了就会意气骄盛,就要与强敌抗争,或许会又成为祸患的开始。

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

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

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

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