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件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出处
选材聚焦
材料一:《韩非子·难一》
新课标Ⅱ
202
材料二:《孔丛子·答问》
3 材料一:《百战奇略》(军事理
新课标Ⅱ 论专著)材料二:《唐太宗李卫
公问对》(军事问题言论辑录)
两则材料聚焦孔子称赞赵襄子善赏 一事,展现了儒、法两家的论辩交 锋。
两则材料聚焦“淝水之战”这一历史 事件,分析符坚失败的原因。
6.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及某些固定句式等都 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 疑问句,如“不亦……乎” “何……之有”“孰与……(乎)” 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 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当然, 文言文中还常常会有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找出省 略成分,方能正确断句。
1.比对时间 命题人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 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 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
2.比对地点 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 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
2.对话标志法 文言文对话,常以“曰”“云”“言”等为 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之后就把 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 者、答者,明辨句读。
3.虚词标志法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古人的文章没 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 断句的地方。
备考策略
(1)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多义词、古今异 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要逐项进行梳理归纳,总 结规律,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释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3)尔年.尚幼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可以.处乐何以.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文言文阅读)好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
”“四夷..未服邪?”曰:“服矣。
”“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
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
”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
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
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
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
”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
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ꞏ唐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统编版语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第一课《三峡》(一)《三峡》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晴初霜旦初生牛犊 B.哀转久绝巧妙绝伦C.不以疾也讳疾忌医 D.高猿长啸拔苗助长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三峡》与《入蜀记》比较阅读。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
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
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文言文复习专题》课件
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词
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描写,可以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形象特征。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同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理解人物在 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主旨
总结词
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是阅读理解的最终目的。
”。
被动句
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式,如“他 被打了”。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式, 如“见(之)笑了”。
倒装句
句子成分倒置的句式,如“甚 矣(汝之不惠)!”。
02
文言文阅读理解
理解文意
总结词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内容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 主题和要点。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以及特殊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副词
表示程度、时间、范围的词, 如“很”、“正在”。
虚词
代词
代替名词的词,如“之 ”、“其”。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 象或起止时间、地点的 词,如“在”、“从”
。
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如
“和”、“或者”。
助词
表示语气的词,如“啊 ”、“呢”。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用“者”、“也”等词来表示 判断的句式,如“人是动物也
《文言文复习专题》 ppt课件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理解 • 文言文翻译技巧 • 文言文写作实践 • 文言文复习测试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课件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 士,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 候将相另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 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 “则齐国其庶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 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答案: 是,①〈形容词〉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又】〈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 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②〈代词〉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 之。” ③〈形容词〉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 早。” ④〈动词〉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重要实词教考衔接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 武传》 5.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 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武传》 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苏武传》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一模分类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9–11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坚①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
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慕容垂②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
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而蕞尔③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坚大悦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
”赐帛五百匹。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④》)【注】①秦王坚:苻(f ú)坚,前秦的皇帝,曾统一中国北方,国力一度超过东晋数倍。
②慕容垂:前燕皇子,受排挤投奔苻坚。
淝水之战中暗中保存实力,后建立后燕,自称燕帝。
③蕞(zu ì)尔:小的样子。
④《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记录的是公元383年,前秦淝水一役被东晋军队打得大败的历史故事。
9.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2)吾欲自将以讨之 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皆朝于齐 翻译:(2)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 翻译:11.甲文中邹忌委婉劝谏,采用了以 ① 作比的方法,使齐威王醒悟,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乙文中慕容垂顺着苻坚的骄傲心态进言,夸耀前秦_② ,鼓动苻坚出兵伐晋,使苻坚更加盲目自大。
专题22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
专题22: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考查内容:《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18分)(2022·江苏淮安·七年级统考期中)读古文,遇古人。
请你解答下面的问题,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
【甲】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
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
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
”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选自《何氏之庐》)【注释】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2分)请用“/”断开下面的句子。
(标一处)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2.(4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因.欲以为子: (2)人问其故.:(3)期.日中: (4)下车引.之:3.(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
(2)待君久不至,已去。
4.(4分)何晏为什么要“画地令方自处其中”呢?5.(4分)面对困境,何晏和元方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回击,你更欣赏谁?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答案】1.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2.于是原因约定拉,牵拉3.(1)何晏七岁时,就聪明得仿佛神人,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
(2)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4.何晏既不乐意留在宫中,又不能直接拒绝魏武帝,就用“画地令方自处其中”的方式暗示自己想要回家,人在框中正是个“囚”字。
5.示例1:我更欣赏何晏,他机智聪慧。
面对位高权重的魏武帝的垂爱,他不能直接拒绝,用画方自处的方式委婉地拒绝了曹操。
示例2:我更欣赏元方,他懂礼识仪,聪明智慧。
面对父亲友人的侮辱,尊称对方为“君”,从“信”与“礼”两方面阐述观点,折服了父亲的友人,让他感到惭愧,体现了元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缺口。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要”通“邀”,邀请。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复习方法指导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 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 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 识记。
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 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 和“绝境”。“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 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 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 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 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1.或王命急宣。 有时 今义:或者 古义: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 今义:休息 古义: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总结
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都要从日常积 累做起,多读,多写,多练,多积累。 先从掌握单个字词开始,再拓展到句 子理解和翻译,直内容
一:文言词语的辨析 二: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记忆 三:文意的把握和情感的体验
文言词 语辨析
通假字
古今异 义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辨析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 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 近通假两种形式。 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 “只”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 “悦”。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水时又描绘了四季的不同景色。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3.如何理解《记承天诗夜游》中的“闲人” 的含义?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有职无权的闲人,有闲情雅致之人,郁郁不得志之人。 包含着被贬的悲凉,失意的落寞,面对挫折的豁达以及 赏月的闲适之情。
如: 自 自非亭午夜分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在 ) (如果)
1.绝
{
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消失) (断绝)
2.寻
{
3.遂
{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 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
(终于 )
复习方法指导
复习过程中: • 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 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 解释就记录下来。 • 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 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 运用。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 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文言语句的记忆
1.《三峡》中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 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记承天诗夜游》中写出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意的把握和情感的体验
文言文命题内容
一是:理解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 法; 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会理 解性记忆课文。 三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能简要 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阅读题型,掌握文言词语的含 义和用法,学会文言文的翻译和文意的把 握。 2.培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 思想情感。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 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 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 如:“虽乘奔御风”中的“奔”是动词 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1.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2.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3.夕日欲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复习方法指导
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 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 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 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 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 体会。
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方法: 1.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 思相同的词语。 2.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 等。 3.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4.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5.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 惯。
复习方法指导
教材中这类词大部分都有注释,在以后 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像复习通假字一样 进行集中整理,但如果一个一个去找, 可能太麻烦,建议大家在复习中要进行 合作:四人一组整理,最后再汇总,这 样能很好的发挥集体的优势,做的更好。
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意义和用法的现象叫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