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前冲刺训练(1)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福建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福建适用)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福建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石峁古城(初建于公元前2300年前后)发现玉器、祭坛壁画等,经数字技术对残存城墙进行测绘,确认古城以“皇城台”为中心、面积逾400万平方米。

由此可见()A.新技术可复原古代生活场景B.夏文明的存在得以证实C.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尚未形成D.早期国家可能已经出现2.据秦简《法律答问》,父母告子女不孝辄拘捕子女;子女告父母概不受理,且治告者罪。

这表明秦代()A.奉行严刑峻法B.伦常秩序受政府重视C.强化基层治理D.律令儒家化初具雏形3.《大唐新语》载,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宰相张说对此评论,侍郎虽为“衣冠之华选”,却非往贤所慕;而集贤院学士,怀治国之道、蕴文学词彩,“始可处之无愧”。

这主要反映当时()A.社会矛盾缓和B.选官途径多元C.门第观念淡化D.重学风气浓厚4.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

这说明宋代()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5.清代年画《女十忙》(下图)描绘了当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的情景。

这一作品()A.呈现了手工工场的雇佣关系B.表明了劳动妇女地位的提高C.体现了家庭式手工业的特征D.描绘了市井女子生活的艰难6.1825年,魏源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以吏政、户政、礼政等八纲为主要内容,常为当时施政之依据,风行海内。

1841年,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印行数量不大。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流观念滞后于时代潮流B.师夷长技思想萌发C.经世思想成为挽救危机的法宝D.程朱理学逐步完善7.1900年,清廷宣布为光绪帝立储,即“己亥建储”。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一)历史试题

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一)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B202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题(一)历史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王朝在与方国交战时要祭祀先王,如武丁伐土方时祭祀先王汤,伐虎方时祭祀先王大甲、祖乙等。

这说明商朝A.统治范围在不断扩大B .注重维护封建等级秩序C .对方国实行直接统治D .利用神权巩固强化王权2.敦煌悬泉汉简记载:甘露二年七月,敦煌九个驿站的马匹累死368匹,超过西汉政府为驿站配置的定额8匹;汉元帝时将敦煌郡九个厩置马匹定额从360匹提高到480匹,还为驿站配置马医。

这A.促进了区域间商业贸易发展B.提高了边疆地区的农业技术C.确保了军令和政令畅通无阻D.加速了西南地区的民族交融3.西晋鼓吹曲辞仿造汉短箫铙歌有所新变。

西晋官方制作的鼓吹曲辞按照宣、景、文、武的顺序梳理帝王功绩,与晋宣帝司马懿相关的五首曲辞分别描述其剿灭孟达、抵御诸葛亮、剿灭辽东公孙渊之战,赞其击退吴军对魏的攻伐后,又征吴之事,肇创帝基。

西晋官方制作鼓吹曲辞反映了A.统治者重构权力的更替过程B.儒学成为了官方正统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宫廷文化传播到民间4.下表是宋代江南西路改乡名表(部分)原名改名时间原因永昌文昌庆历中(1041—1048)以其乡多文士康乐欧桂宋代欧阳修伯祖欧阳仪进士及第,里间荣之文霸儒林南宋周必大中进士太平孝感淳祐十二年(1252)朝廷因杨懋卿纯孝,“诏旌表其门闾”材料反映了宋朝A.科举制度的完善B.对文教事业推崇C.重文轻武的政策D.乡里制度的变化5.明万历三十六年大水,大量农田被毁,河北柏乡县引种籼谷(水稻),并从福建引种甘薯;清代江汉平原民众在灾年时,种植茭米、荞麦等生长期较短的植物代替水稻,洞庭湖区的民众大量采集水蒿、菱角等水生植物。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历史试卷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湖北适用)历史试卷
——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材料二 自明中叶以后迄清康雍乾之际,历时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从本质上讲是以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所致,反映到政治上,则是闽广江浙地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左右着中央关于海禁的决策。明中叶以来,在禁海问题上中央欲禁而不能,足以证明闽广江浙地区经济、政治实力绝不容许漠然置之。而立足于全国而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策,为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所制约,自然难于兼容东南沿海地方特殊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禁海一而再、再而三地定为国策,实在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据。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专门论证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要全方位地站在苏联一边,即所谓的“一边倒”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毛泽东就不远万里亲赴莫斯科,将他认为最能体现兄弟之情的大黄芽、白菜、萝卜、大葱和梨等中国北方的土特产作为斯大林70诞辰的贺礼。也是在这次访问中,《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诞生了,两国之间的“蜜月”关系开始了,并且一直持续到50年代中期。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1.《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它“不受经济价值 限制”,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人的生命是首选的,甚至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由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将神权与皇权结合B.蕴含着人本观念
C.立宪政体基本确立 D.技术革命具有良好社会环境
13.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 )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冲刺卷(一)(河北卷)历史试(含答案)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冲刺卷(一)(河北卷)历史试(含答案)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冲刺卷(一)(河北卷)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礼记》规定周朝“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都可以进入“国学”学习,而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大学”“右学”之称。

这表明西周教育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强调监察谏议D.提高行政效率4.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

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材料主要表明()A.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B.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C.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5.张居正认为“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他进而主张“欲物力不庭,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这反映张居正改革()A.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B.主张农商并重政策C.旨在提高工商业者地位D.重视兼顾民生经济6.雍正帝的行政,尤其是改革方面,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范围广,什么事情都想改一改、变一变,还要移风易俗,其多方面改革都成为清朝一代不可移易之法。

对其改革表述正确的是()A.固定丁银废除人头税B.谕令户籍永停编审C.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D.始设置提督四夷馆7.晚清初期“夷务”一词主要是指通商、贸易、朝贡、理藩之类的活动。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一词将西方的工业、航运、铸币,以及兵政、商法等方面延纳进自己的内政外交结构中。

这说明当时()A.中国外交已步人近代化轨道B.洋务运动突破“中体”框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发展D.中国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8.20世纪初,欧洲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旅俄华工、中国留日学生和华侨积极向国内传播马列主义;杨明斋等俄国华侨先进分子协助共产国际工作组来华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

精品解析:重庆市2023届高三4月考前冲刺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重庆市2023届高三4月考前冲刺历史试题(解析版)
11.1982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将原有98个机构撤并为52个,直属机构由41个撤并为10个,人员由4.9万减少为3.2万,主要是撤并了一些工业管理的部委,加强和充实了经委、审计、 税务、司法、工商管理等机构。这一改革举措( )
A.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意在精简机构实现节约开支
C.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D.完善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2.考古人员在清理汉代海昏侯墓(江西南昌)随葬品时发现多种玉器,经分析,“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5号墓);此外,漆木盒中的虫草的外形与今青藏地区冬虫夏草一致;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采取了骆驼造型。这些随葬品( )
A.是中央直接管理西域地区的有力证据B.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C.反映了汉代内陆与边疆交流较为密切D.说明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13.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B.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
A.促进了早期科技文化发展B.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
C.催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D.加速了阶级和早期国家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早期农业体系需要精准的农时,催生出早熟的天文学、敬天观和祖先崇拜,产生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观。”可见大约距今8000年前的农业对天文历法和文化观念产生影响,表明原始农业的形成促进了早期科技、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我国的原始农业催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排除C项;阶级与国家关系最密切的是私有制产生和私有财产保护,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刺训练提升专题三考前热身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刺训练提升专题三考前热身训练

考前热身训练(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天是西周文献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字,是周人的绝对权威。

周王的权利得之于天,天命是周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浓厚的部族色彩B.浓厚的宗族色彩C.浓厚的神权色彩D.浓厚的等级色彩2.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3.《中国全史》:“从公元960年到1278年,是我国历史上宋辽金夏几个政权同时并立的时代。

虽然这一时期各政权之间战事频繁,但却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顶峰时期。

”下列成就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司南B.简仪C.胶泥活字D.蔡侯纸4.《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一书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认为其“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这一评价实质是( )。

A.否定雅典公民民主政治B.批判雅典过度的直接民主C.肯定雅典国家制衡机制D.赞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

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

”这则材料主要表明( )。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6.陈独秀说:“我们把北伐看成是防御性质的,就是说,只看成是保护广东。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周王为了使诸侯国秉承分封之初的忠诚守信,利用玉瑞(用玉制作的礼器)制定了一系列烦琐的礼仪活动;形成玉瑞制度,作为控制诸侯国的手段和凭借。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①分封制度得以贯彻②国家礼制得到完善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④家国一体局面形成⑤地方治理有所加强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②③④2.自公元前220年开始,秦陆续修筑的主要交通干线如下图所示。

这些驰道和大道的修筑()A.主要出于经济目的B.为秦的统一战争提供条件C.推动经济重心南移D.成为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3.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的一项陶瓷业烧制技术,这一技术的运用()A.提高了陶瓷器的成品率B.使器物在烧制中不粘连C.能够控制坯件的形状和厚薄D.反映我国陶瓷技术领先世界4.“郡国举孝廉……(并)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明足决断。

”这是中国古代某一帝王确立的选官标准。

下列选项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以客出仕”B.“察举征辟”C.“九品官人”D.“科举取士”5.宋太祖时选练禁军作为作战的精锐,全国有禁军20万人左右。

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八十余万人,军队规模空前庞大。

这种急剧变化最有可能()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B.造成财政状况恶化C.增强对社会的控制力D.消除周边政权威胁6.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

……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认为金、宋都是“中国”。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A.各民族生活习俗日趋一致B.各民族间区域经济交流频繁C.各民族文化认同趋势加强D.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始终领先7.明朝李时珍走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详实的资料。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掘显示,夏都二里头被外来者占领后,增加了一些外来样式的陶器,有的属于河北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下七垣文化,有的属于山东地区的岳石文化。

之后,商人新建了两座城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但其陶器风格多样程度甚至超过被占领后的二里头古城。

这些现象()A.反映了国家大一统局面B.体现了战后的文化割裂C.印证了早期文明的特征D.显示了早期商业的盛况2.2023年1月陕西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

对这一考古发掘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初步厘清军阵排列规律B.明确武器的种类与配属C.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D.展示秦朝军事实力强大3.唐代尚书省实行制敕、管理行政的会商制度,尚书省的首脑机构都省有都堂会议。

六部尚书每天上午都前往都省,有事则开会商讨,午时则在都堂会食,下午仍回本部处置都务。

这一会商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决策效率B.对宰相政务工作有监督作用C.有助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有利于行政部门的分工协作4.北宋都城汴京每年三月都会在金明池举办各种水戏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赏《东京梦华录》载“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人水”(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了北宋()A.城市市民丰富的娱乐生活 B.崇尚力量成为社会的风尚C.市民热衷于进行体育运动 D.城市娱乐功能进一步突出5.顾炎武在编写《天下郡国利病书》时,以骡马载着书籍,以实地考察来证实文献所载。

但他的行旅所至重在西北,东南尤其是南洋一带并未涉足,在书写佛郎机(葡萄牙)时,仍把它纳入南蛮序列,与苏门答腊、锡兰、苏禄等放在一起。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尽心下》提出“无礼义,则上下乱”;《墨子·天志上》强调“且夫义者,政也”;《韩非子·解老》有“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同‘稀’)起”的记载。

这反映出百家争鸣( )A.使各家思想日渐交融B.聚焦“义”展开了激烈争论C.加强了民众观念认同D.有规范政治秩序的共同诉求2.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包括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大量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等。

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下列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是( )A.文物发掘的地点南昌B.竹简、木牍C.两架编钟,一架编磬D.金银器、乐器和漆器3.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

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 )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C.君主专制制度正发生变化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4.茶法是古代政府管理茶叶生产、运销、税收的法规。

如图为北宋徽宗时期的茶法流程图,该图反映出宋徽宗时期( )A.政府规范茶税征收程序B.茶叶经营已日渐专业化C.茶叶专卖政策得以实施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5.清代前期,一些学者回归汉学,从文字、文献的研究入手,对中国历史文化原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证性研究,并在这种研究中发展了实证考据的科学方法和学术精神,这种研究体现了( )A.对偏重思辨和直觉体悟学术传统的一次超越B.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逐渐发展成为时代主流C.清政府提倡对传统学术的考证研究D.宽松的文化环境促进学术研究进步6.下表是小唐同学在研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时,搜集的相关材料。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浙江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浙江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浙江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日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2.《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

”这表明“行同伦”A.旨在推动儒法融合 B.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3.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民间社会发育有限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4.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

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

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 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5.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

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6.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地主移居城市生活的现象。

清代文人方苞曾说,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

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

以上变化反映出东周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B.天子权威与都城营建强化C.礼乐等级秩序逐渐加强D.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2.西汉末年,太官曾通过昼夜燃火的温室来反季节种植稀缺的“葱韭菜茹”。

担任少府的召信臣以“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为由,奏请禁止栽培此类“非法食物”并获准,“省费岁数千万”。

这表明当时A.主流价值渗透宫廷生活B.精耕细作坚持以农为本C.作物栽培影响天人观念D.财政危机阻碍技术革新3.南北朝时期,很多寺院大量接收政府和民间的捐输,它们据此开展典当业务,以“济民”名义放贷牟利,还宣传赖债的人来世要做牛马去偿还。

据此可知当时寺院从事典当业务的重要信用来源是A.寺院承担的赋役义务B.老百姓对佛门的信仰C.信贷服务的逐利动机D.政府的三教并行政策4.唐代中后期,官民葬礼“贵贱既无等差,资产为其损耗”的现象愈演愈烈,政府遂重申唐代前期《开元礼》和《丧葬令》的葬礼要求,并通过制、敕使之具体化,还增加了对内侍官、散试官、幕府官员和庶民葬礼的规定。

可见,当时唐朝A.礼教和法令开始紧密结合B.适当扩大监察机构权力C.重视规范和引导社会风气D.促使政治秩序趋于稳定5.明代内阁大臣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吏部尚书陆光祖上疏,主张今后阁臣人选悉由廷推。

自此,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

这一变化使得A.中央行政中枢发生转移B.决策效率出现迟滞问题C.部门斗争逐渐趋于和缓D.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6.表1为1858—1866年中外部分条约文本所用的法定文字情况统计。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记载:“殷人七十而助。

”朱熹的解释是:将630亩土地分为9块,每块70亩,中为公田,8家共耕,外为私田,8家各授一区。

纳税的形式是,使8家之力助耕公田,以公田所获交公,私田不再纳税。

据此可知,商代( )A.部分制度为西周所沿袭B.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瓦解C.青铜农具推动土地开发D.赋税制度形成完整体系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据材料推知,秦走向统一的过程中( )A.重视实行广纳贤才的用人政策B.通过变革制度为崛起准备条件C.对诸侯国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D.政治优胜奠定军事胜利的基础3.据《旧唐书·舆服制》记载:“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帷帽大形。

”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仕女俑五官端庄秀丽,头戴帷帽,左手持缰绳,端坐在马鞍之上,为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骑马出行的形象。

据此可知( )A.仕女俑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B.唐朝政府对西域地区实施了有效管理C.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风气日益开放D.骑马出行是贵族女子的主要休闲方式4.自宋徽宗开始,“衍圣公”成为孔子后裔的专属封爵。

金熙宗继位后,孔璠成为金朝正式册封的第一位“衍圣公”。

至此,在南宋和金朝境内各出现了一位“衍圣公”,孔氏后裔也在此后分为南北二宗。

据此可知( ) A.崇尚正统观念得以加强 B.南北治理模式逐渐趋同C.政权并立推动儒学分化D.宋金大力改造程朱理学5.如图为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地域分布图。

它反映出( )A.科技发展受区域经济影响B.农耕文明制约了科技发展C.政府弱化对科技扶持力度D.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薄弱6.近代民间《点石斋画报》因及时报道社会热点而受市场青睐。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江苏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江苏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江苏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李费、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

他们把人的幸福还原为平等的个体诉求,倡导重欲、尚利、责私的价值取向,不再把幸福的维度局限于封建道德的枷锁之内,这表明明清早期启蒙思想()A. 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B.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之风C.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D. 与西方启蒙思想的核心相吻合2.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A. 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君主专制B. 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D. 都是中央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3. 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与中原政权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模式一下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双方始终隔绝B. 模式二下内地的治理方式趋向与边疆一体化C. 模式二下游牧民族往往被农耕文明完全同化D. 模式三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4.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序》中说:“里中儿代庖(下厨)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

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

”由此可见,其时的小说()A. 蕴含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B.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C. 成为儒学传播的主要途径D. 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5.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创设,购西式枪炮于广州,后因上海炮线且交通便利,改从“沪上办”,经费全靠湘军军费拨给,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自用。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杭州祝家桥遗址入选2022年度浙江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遗址内清理不同时期的各类遗迹共350余处,包括房址、红烧土面、墓葬、水井、灶、灰坑、灰沟,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少部分玉石器、铜铁器等,收集标本2800余件。

据此可知,该遗址()A.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生活B.属于较大规模聚落遗址C.提供研究原始渔猎资料D.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千耦其耘”的劳动场面逐渐减少,一家一户的小农户个体经营生产成为可能。

推动农业家庭劳作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铁犁牛耕逐步推广②兴建水利灌溉工程③变革国家上层建筑④农民参与坞堡生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据史书记载:“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

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

”据此判断,汉朝政府()A.所遣“骠骑”是指卫青B.向西域移民屯田C.彻底解决匈奴侵扰边境D.基本控制河西走廊4.古代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下列有关唐代商路及其文化交流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通往印度洋的商路B.玻璃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C.瓷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D.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地区5.中国古代某一项赋役制度改革,将全国各省之丁役银原额,平均分摊到各该省之诸州县的田赋银里,按照每田赋一两均摊丁役银若干计算,然后一起“输纳征解”。

这项措施是()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6.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下图中①②③④处朝代对应正确的是()A.①汉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清朝B.①秦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清朝C.①汉朝②隋朝③宋朝④明朝D.①秦朝②唐朝③宋朝④明朝7.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试题

2023年高考考前冲刺训练(重庆适用)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有着重视历史记载的传统,尤其是涉及上古时期、带有传说色彩的史料记载,如都邑之地必有城垣,而考古学的发现却带来了关于上古时期“大都无城”的思考。

这表明( )A.考古发现更新对中华文明的认知B.古代修史方法不当不能反映历史真实C.考古资料可与文献资料相互补正D.考古学主要关注社会上层的文化遗存2.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

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

上述做法( )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3.唐朝有不少僧尼参与家庭佛事活动,与世俗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当俗家亲人去世时,出家僧尼会返回俗家为亲人送葬:有些僧尼出家后仍住在俗家,甚至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

由此可知,当时( )A.政府的宗教政策非常开明B.佛教得到民众支持C.佛教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D.寺院经济遭遇困难4.《全宋文》收录了大量的宋代《桥记》文献,有学者统计研究发现,桥梁众多的南方水乡地区,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向富民、僧侣劝捐,甚至不惜捐出俸禄作为表率,民间财富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修桥经费来源。

这可以用来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地方治理凸显经世情怀C.重农抑商政策亟待调整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5.如图所示为康熙年间王翠所画的《康熙南巡图》(局部)。

该作品( )A.反映了康熙统治时期的国力强盛B.意在歌颂康熙皇帝勤政和爱民的行为C.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D.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1898年3月,总理衙门先后两次上奏朝廷,建议将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和直隶秦皇岛三地“开设通商口岸”,当即获旨允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三历史考前冲刺训练(1)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注: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国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这说明西周初年()A.分封邦国众多B.天子与封臣关系平等C.靠盟约维系宗法关系D.尚未形成高度集权【答案】D25.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B.以温和的行政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C.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B26.《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考点】明朝的内阁的设立【解析】依据“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答案】C27.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

此语实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考点】四大发明的影响【解析】考查材料理解能力。

马丁·路德话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

ABD 不符合题意。

排除。

【答案】C28.魏源提出:“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他认为历史评价应该()A.坚持统一标准 B.着重古今联系C.依据历史环境D.强调古为今用【答案】C29.南京总统府内的一座宫殿上挂着这样一幅对联:“天命诛妖杀尽群妖万里河山规化日,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军介胄逞威风”,横批“太平一统”。

为实现“太平一统”,奉“天命诛妖”之士采取的行动()A.瓦解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C.在体制变革上做了勇敢尝试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答案】C30.近代《良友》:画报第62期刊登一幅大大的地毯,说明性文字写道:蒋主席公邸地毯图案,色彩庄严而华丽,象征全面统一,表现国体尊荣,然而际此10月国庆节期,内忧外患频仍,东北一角,崩缺糜烂,即使毯毁损,已堪惋惜,况国土失陷,可哀孰堪!这期画报出版的时间应该是()A.1915年 B.1927年C.1931年D.1949年【答案】C31.“希腊人把他们的棹看作实际上是和他们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在于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

由于信奉这样的神,希腊人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由熟悉的、可以理解的力量统治的世界里,因而感到无忧无虑、安适自在。

”这表明希腊人()A.认为神与人没有区别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答案】D32.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

”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B.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C.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D.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答案】B33.马克思在读完《物种起源》后写道:“达尔文的著作非常重要,他为我研究历史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据此推导出的正确结论是()A.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B.马克思肯定了达尔文学说的积极意义C.马克思主义发展促成了进化论的诞生 D.阶级斗争学说建立在生物进化论基础上【答案】B34.内森·米勒在《罗斯福正传》中指出:他(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具体体现在()①统制货币②规定最高工资的标准③降低农产品价格④以工代赈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C35.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 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C.跨越鸿沟:中美外交关系的调整D.苏东剧变: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考点】苏东剧变【解析】根据所学冷战是在1946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应该排除D。

故选D。

【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

第41题12分,共37分。

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

40.(4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材料三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新文化运动史料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12分)(3)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观点的?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7分)40.(25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独尊的原因,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来归纳。

第(2)问表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归纲儒学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认识:注意要联系上一问来谈认识,可从其根源、内容的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

第(3)问材料一有多种观点。

材料二、三只是印证了部分观点,对比两个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儒学的“维新”、“开明”,据材料二来归纳理由;材料三反映了儒学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儒学“守旧”、“复古”,可据材料三来归纳其理由。

【答案】(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

(6分)(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

(6分)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6分)(3)材料二角度:从“维新”“开明”印证。

理由: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主张。

(4分)材料三角度:从“守旧”“复古”印证。

理由:传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阻碍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提出:“欧洲的核,心区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显然主要是东亚,但或许还有其他地方)的核心区之间经济命运的大分流在18世纪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

”他认为,19世纪以前中国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中国的江南地区)与欧洲的经济核心区(主要指英国)在发展水平上并没有大的差别,欧洲的现代性是偶然的结果,其关键性的促成因素是获得海外的资源和在利用地下能源方面取得了成就。

下面是其对利用地下能源方面的一些论述:中国煤矿业者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特别是在西北,与他们在英格兰的同行面临的问题有根本的不同。

英国的煤矿经常渗水,为了把水抽干就需要有一台大功率的水泵。

中国煤矿中水的问题要少得多,相反,它们非常干燥,……专业技术对欧洲煤业的突破是至关重要的,……蒸汽机代表了一项更为重要的突破。

……只有在采煤业中蒸汽机的优势才明显到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迅速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

欧洲技术革新的浪潮当然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记住,地理位置和并列的偶然性在使英国的煤和蒸汽机成为工业化的前锋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分流”的相关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41.【答案】(12分)评分标准分三个等级: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满分12分。

1.观点部分:观点明确、解读准确,3分;2.论证部分:要求材料全面,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论证.7分;3.结论部分:要求总结提升,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观点,2分。

附参考:1.观点部分:19世纪以前,欧洲与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别不大;进入19世纪之时,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注:①对该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者综合考虑。

②如果只回答出上述观点的一部分,酌情给1—2分)2.论证部分:赞同:(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大。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欧农耕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新航路开辟后中、欧经贸往来密切且相对平等;中、欧同处于手工生产阶段等;(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相比,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欧洲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可以参照以下要点)中国、欧洲不同的地理环境;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并拓展了市场;中、欧煤矿开采的不同环境以及欧洲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等。

反对:(1)19世纪以前的中国与欧洲的对比,用欧洲出现资本主义农业,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进行殖民扩张,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等方面的史实,说明差别很大;(2)进入19世纪之时的中国与欧洲的对比,用导致欧洲工业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殖民扩张导致市场扩大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完善、西方自然科学迅速发展,中国仍停留在传统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史实,说明欧洲在现代化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历史必然性;综合考虑:论证部分可以参考以上的两个方面,具体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