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展芭蕉》 《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及答案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及答案第一篇:《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阅读及答案品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2分)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2分)参考答案:1.枝叶繁茂,新叶脆嫩;含苞未放。
(意思相近即可 2分)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意思相近即可 2分)第二篇: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朝:元好问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译文: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被翠叶笼罩着的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是那么均匀;颜色就好像被涂抹上浓浓的胭脂,光泽娇嫩。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我怀着满腔的情意,再三要留住花梢的露水;只怕它滴下花蕾的红艳,可惜了这片明媚的阳春。
注释:翠叶轻笼豆颗均,胭(yān)脂(zhi)浓抹蜡痕新。
笼:笼罩。
豆颗:形容海棠花苞一颗一颗像豆子一样。
胭脂:指红色。
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
殷(yīn)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殷勤:情意深切。
花梢:花蕾的尖端。
生红:深红,指花瓣。
赏析:“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写“未开海棠”的形态色泽。
“豆颗”,豆子,此处借指花蕾。
海棠花未开时,花瓣对合如豆状。
像豆颗一样饱满的、小小的花蕾匀称地点缀在护惜着它们的翠叶之中。
“轻笼”的“轻”,状写翠叶的欲笼未笼的情态,贯注了诗人对未开海棠的轻怜蜜爱。
“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常用来形容花的颜色。
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落”。
此处以“胭脂浓抹”来形容海棠花蕾的红艳。
恰如浓施胭脂的美人那样娇艳可爱,光采夺目。
“蜡痕”,指海棠的花蒂,其状如蜡。
浙江省2004—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浙江省2004 至2018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 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__________________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 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考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选材(唐诗宋诗)答:(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20诗歌鉴赏高考语文二轮 诗歌鉴赏 专项培优及答案
20诗歌鉴赏高考语文二轮诗歌鉴赏专项培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未展芭蕉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例题解析3
未展芭蕉这首咏物诗是唐代诗人钱珝(珝xǔ◎玉名。
)的作品。
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
全诗含蓄凝练,想象丰富,色彩鲜润宜人,情思沁人心脾,韵味悠长,颇具艺术美感。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1.第一句写作对象。
未展芭蕉2.运用什么手法。
联想想象、比喻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
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
3.写出什么特点。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
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
“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显示出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
4.第二句写作对象。
5.运用什么手法。
暗喻。
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
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
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
6.写出什么特点。
“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常象征着美丽的女性。
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上一句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
“犹”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
“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
浙江省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
古代诗歌阅读:咏物言志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纸鸢[宋]王令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逐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1.《纸鸢》中的风筝与《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意象)极为相似;《临江仙》中“________”一句,表明成就一番事业,才华与机遇缺一不可。
2.王诗和侯词均借风筝言事感喟,请比较赏析两首作品在这一手法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蝉【南宋】王沂孙①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
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
凄凉倦耳。
漫重拂琴丝②,怕寻冠珥③。
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
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
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④。
【注】①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人,宋亡后,任元庆元路学正。
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故国之思,辞情哀苦。
②漫:不要。
拂琴丝:《后汉书·蔡邕传》有“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的典故,琴声中透着杀机。
③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饰物。
④《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
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
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
”3.“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中“__________”字是全词的词眼。
总览全词,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______________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
4.陈廷焯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
”简析这首词是怎样借蝉写人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芭蕉新竹(宋)张载(清)郑燮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①暗已随。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愿学新心养新德,旋随新叶起新知。
浙江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2008-2019真题
久城KuJou久城KuJou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201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分)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2018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久城KuJou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也同“锸”。
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分)(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6分)【2016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 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
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①上片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的正面描写,写了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②下片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听者方面来描写,写了听者的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三峡吟(宋)徐照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抒情,借用《楚辞》中的典故来写行旅中的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直接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状态的植物,均以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1、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2、想像: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诗歌练习538文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小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小题1】还未展开芳心【小题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二刘克庄《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阅读答案附赏析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
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2分)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3.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4.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3分),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古诗阅读之对比鉴赏
古诗阅读之对比鉴赏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8年第19期【技法指津】古诗对比鉴赏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也可在作品后、考题中引入其他诗句作比较)。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意如下三点:一、审清题干信息只有审清题干信息,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图,确保回答有的放矢。
比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题目要求“比较两者的异同”,既包括所写两句的对象、表达效果,也指向两句的具体内涵、手法出新——考生读题时往往有所遗漏,难以审读到位。
事实上,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以“水”喻愁,写的是家国之愁;而秦观笔下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将前面写到的“泪难收”“水空流”“恨悠悠”融会成一股情感之流,先以“春水”喻泪水,再以泪写愁,表现的是儿女之情。
同时,“流不尽”较之“恰似”,愁情程度更强。
因此,试题参考答案为:同:①都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
②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
(得2分)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现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
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喻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
(得2分)二、紧扣原作比同析异面对高考古诗比较鉴赏题,一定要先细读诗作,清晰地把握其异同点,然后再组织答案。
比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答案】(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解析】【分析】(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诗歌鉴赏手法题训练及答案
一、2005(浙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川滇黔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四、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2013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12 古代诗文阅读
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2】古代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1、(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二(二)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2012全国大纲卷,第12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古诗词试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答案
古诗词试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答案
中考古诗词试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偷”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答案)(1)枝叶繁茂,新叶脆嫩;含苞未放(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做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一)古诗欣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23.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4.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答案】(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解析】【分析】(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解析(3)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解析(3)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浙江2012-2018):诗歌鉴赏
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浙江2012-2018)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19. (1). 久留(逗留)(2). 依依不舍20.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
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
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展芭蕉》《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古诗词鉴赏答案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试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还未展开芳心2.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作者简介】钱珝,唐代诗人。
字瑞文,吴兴(今浙江吴兴县)人。
钱起曾孙。
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举进士,累迁尚书郎。
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由宰相王抟举荐,擢为知制诰,又升任中书舍人。
公元900年(兴化三年),王抟被贬,钱珝亦受牵连而被贬官,出为抚州(今江西省抚州市)司马。
后不知所终。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零八首,编为一卷。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汉族,山西秀容人。
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
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
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
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金史所本。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注释】《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1.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2.一重重:一层又一层。
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
3.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
4.芳心:指花的芬芳的花芯。
5.轻吐:轻易、随便地开放。
6.且教:还是让。
7.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译文】《未展芭蕉》译文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译文春天来了,海棠枝间萌发出一重重的新绿,绿满了整棵的树。
有几点新红,那是未开的花蕾,藏在绿叶之间,在春风中时隐时现。
海棠啊,你是爱惜你的芳心吧,所以尽管看到桃李早已在春风中绽放花蕾,笑闹个不停,而你依旧淡定依然,你是不会轻吐芳心的,你要等到那人才行。
【鉴赏】《未展芭蕉》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通过对早春初萌而未展的芭蕉新叶仪态、神情的深入镂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咏物诗一般要有所寄托谕指。
这首诗究竟是何作意,已无法考究。
这里,我们不妨可理解为借物喻人。
诗人巧妙地把一个情窦初开而又娇怯含羞的少女比作未展芭蕉,希望她在爱情的追求上要勇敢大胆,而不要半藏半掩。
实际上,掩掩藏藏是无济于事的,她的一腔情爱终归是会被人窥察到的。
由于诗人把自己的心思附丽于娇美的形象,故而显得诗意含蓄、深沉,感情挚着而热烈,开拓了前人诗中所未曾有过的境界,以自己全新的艺术个性步入了唐诗佳作的殿堂。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
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
“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
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
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
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
“蜡烛有心还惜别”。
“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
“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
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
句中的“犹”字、“怯”字,都极见用意。
“犹”字不只明写目前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
“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
这奥妙就在“藏”字上。
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象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
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
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分页标题#e#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
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象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
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
既然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
句中的“会”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暗”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诗意的想象与联想,归根结蒂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体察和深切体验。
如果钱珝对生活中受到环境束缚、心灵上受到禁锢的少女缺乏了解与同情,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上面那一系列诗意的联想的,也绝不会从单调的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
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
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
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
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
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
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
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
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
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
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
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
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
”(《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
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海棠花比桃花、李花开得晚,而且花朵儿红白相间,色彩淡雅,混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开得猛、开得艳,被人注意。
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述,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它的清新,它的传神,它的志趣,无一不感动着我。
公历四月上、中旬,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
当然,最早开放的是桃杏了。
故有“占断春风是此花”(唐·白敏中)和“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的歌咏。
海棠,开放略晚,先叶后花。
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它的花蕾也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
作者所赋的就是这时的海棠。
我特别赞叹作者抓取的时机是那么的准确,观察的是如此细致!然而作者的本意却在后面两句,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
这正是作者自己精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