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
《2024年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篇一一、引言分离焦虑是幼儿在进入新的环境,尤其是幼儿园时常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新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仅影响幼儿自身的情绪状态,也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现状小班幼儿新入园时,由于环境的变化、与家长的分离以及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主要表现为哭闹、不愿意参与活动、拒绝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情绪状态,也影响了他们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三、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1. 环境变化:新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人际关系。
2. 家长因素: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以及分离时的过度悲伤等行为也会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3. 幼儿自身因素:每个幼儿的性格、情感特点以及适应能力不同,这也是导致分离焦虑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四、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解决方法1. 家长方面:家长应逐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避免过度保护和溺爱;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应与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幼儿入园时,家长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幼儿建立信心。
2. 幼儿园方面:在入园前,通过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在入园初期,安排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缓解其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感到被关爱和接纳。
3. 教育引导:通过绘本、动画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帮助他们了解并接受新环境。
同时,老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引导。
五、实证研究与效果分析通过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采取上述措施后,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老师和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2024年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范文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研究》篇一一、引言分离焦虑是幼儿在进入新的环境,尤其是幼儿园时常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新入园的分离焦虑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仅影响幼儿自身的情绪状态,也对家长的送园情绪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 生理因素: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家庭的依赖性强,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不适应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哭闹。
2. 心理因素:对幼儿园的不熟悉和陌生感、对父母的依恋心理以及对新环境的恐惧等都是导致分离焦虑的重要因素。
3. 家庭因素: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加重其分离焦虑。
此外,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的态度等也会影响孩子的适应能力。
三、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1. 家长方面的策略(1)做好准备工作: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了解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师资力量等,以便让孩子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2)积极沟通:家长应与孩子、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
(3)缓解自身焦虑:家长应调整好自身情绪,避免将自己的焦虑情绪带给孩子,影响其心理状态。
2. 幼儿园方面的策略(1)创设温馨环境:幼儿园应营造温馨、舒适的环不仅使孩子们产生归属感,还助于他们放松心情,缓解分离焦虑。
(2)开展适应性活动:在孩子入园初期,组织一些适应性的活动,如亲子活动、游戏等,帮助孩子们熟悉新环境和新伙伴。
(3)提供专业师资: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幼儿园小班为例,通过实施上述应对策略,观察孩子们的适应情况。
实践表明,通过家长的积极沟通和幼儿园的适应性活动,孩子们的分离焦虑得到了有效缓解。
小班幼童“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小班幼童“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
措施
观察记录
现象描述
小班幼儿园里的某些幼童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
在家长离开时,他们经常出现焦虑、哭闹、抓着家长不放等表现。
当家长不在场时,他们常常显得不安、担心和孤独。
观察方法
为了对这些幼童的分离焦虑症状进行观察,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 观察他们在家长离开时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2. 注意记录他们在与其他幼童互动时的表现;
3. 观察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自主行为和情绪表现。
观察结果
根据观察记录,我们发现以下表现:
1. 家长离开时,部分幼童出现情绪激动、哭闹和紧紧抓着家长
不放;
2. 这些幼童在与其他幼童互动时,表现较为内向、担心和胆怯;
3. 在不同环境下,他们常常显得不安、警觉和害怕。
教育措施
针对小班幼童的分离焦虑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措施:
1. 家长配合:与家长密切合作,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通过渐
进式分离的方法帮助幼童逐渐适应分离;
2. 确保稳定的环境:创造稳定、安全、有秩序的幼儿园环境,
提供可预测的日常活动和规律的生活惯;
3. 建立良好的亲师关系:幼儿园老师应与幼童建立亲密的关系,提供安全感和情感支持,及时回应和安抚幼童的焦虑情绪;
4. 游戏和角色扮演:利用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幼童理解分离的概念和过程,并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5. 同伴支持:鼓励幼童与其他幼童互动,建立友谊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减少他们的独处感和焦虑情绪。
通过以上教育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小班幼童逐渐克服分离焦虑症状,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促进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之一,是孩子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随着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很多小班幼儿面临着分离焦虑的问题。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本文将通过对分离焦虑的调查分析,探讨分离焦虑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缓解和解决分离焦虑问题。
一、分离焦虑的定义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指孩子在与父母或熟悉的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情绪,表现为哭闹、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睡眠不好等症状。
这种焦虑情绪往往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最初几周内出现,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种焦虑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分离焦虑的原因1.生活环境改变:从家庭环境到幼儿园的环境是孩子迈出的第一步,这种环境的改变对于小班幼儿有着很大的影响,导致孩子产生分离焦虑。
2.情感依赖:一些小班幼儿对于父母或熟悉的人有着强烈的依赖情感,一旦与他们分离,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3.社交能力不足:小班幼儿的社交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在幼儿园面对陌生人和新环境时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
三、分离焦虑的调查分析针对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共收集了100份问卷,以下是调查结果:1.分离焦虑的表现: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哭闹、不适应新环境、拒绝进入幼儿园等情况。
2.分离焦虑的原因:调查发现,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导致分离焦虑最主要的原因,占比为45%,其次是情感依赖和社交能力不足,分别占比30%和25%。
3.缓解分离焦虑的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陪伴和鼓励(40%)、幼儿园老师的耐心和关爱(35%)以及幼儿园环境的温馨和舒适(25%)是缓解分离焦虑的主要方法。
四、分离焦虑的缓解和解决1.家长的陪伴和鼓励:家长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可以适当陪伴孩子,帮助他们逐渐适应新环境,同时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连结。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观察对象:(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案例背景: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讲,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
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无论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仍是连哄带抱,老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
而且是一步三转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断的叫“奶奶,奶奶”。
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会其人,“我要奶奶……”。
只见茜茜牢牢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肯放手。
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
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小林是天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
见到老师还知道先主动打招呼。
“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
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了呢。
可一到用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随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
呜呜……老师,你喂我”。
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
“老师,你打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小华早上来园,老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肯进班。
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
完全不睬睬老师。
分析一、环境的转变。
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
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转变,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转变,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但是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二、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
教师若是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鲁训斥、要挟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
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用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
这些“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溺爱,也直接致使幼儿自理能力欠佳,不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幼儿园幼童“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幼儿园幼童“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1. 观察记录在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幼儿园幼童可能表现出分离焦虑症的迹象。
以下是观察记录的主要内容:- 幼童在家长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和情绪波动。
- 幼童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在家长不在场时。
- 幼童在幼儿园的适应期较长,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 幼童在幼儿园中表现出对家长的强烈依赖,经常寻找与家长的亲密接触。
- 幼童在分离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焦虑、哭闹和拒绝参与活动的行为。
2. 教育措施为了帮助幼童克服分离焦虑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教育措施:2.1 家长引导和支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引导幼童逐渐独立,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鼓励幼童参与小组活动,培养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2.2 幼儿园环境调整为了帮助幼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温暖、安全和舒适的环境,让幼童感到放心和安心。
- 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和规则,以提供预测性和安全感。
- 分配专门的教师负责关注和关怀这些幼童,提供更多的陪伴和安慰。
2.3 渐进式分离训练采取渐进式分离训练的方法,帮助幼童逐步适应分离。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 逐渐延长家长离开的时间,让幼童逐渐适应家长离开的过程。
- 家长离开时给予幼童适当的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支持。
- 幼儿园教师在分离训练期间提供额外的关注和陪伴,帮助幼童渡过过渡期。
3. 总结通过观察记录和相应的教育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幼童克服分离焦虑症,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对于幼童的长期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调查分析。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在首先定义了分离焦虑并分析了其表现和原因,然后介绍了针对该问题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
在讨论了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该问题的建议。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状,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分离焦虑、幼儿园小班幼儿、调查分析、影响、建议、调查方法、表现、原因1. 引言1.1 绪论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建立社交关系,培养独立性等各种能力。
对于一些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可能会引发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焦虑症状之一,表现为孩子在离开父母或熟悉环境时感到焦虑和不安。
幼儿园小班幼儿因为年龄较小,经验较少,对新环境和新人的适应能力有限,更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
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情况,可以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促进他们的适应和成长。
本文将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表现、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分离焦虑的定义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或幼儿在面临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困扰和恐惧。
这种焦虑情绪通常出现在幼儿园入学、家长离开或其他分离场景中。
分离焦虑是幼儿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幼儿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幼儿在面临分离时常会表现出哭闹、拒绝离开家长、呼唤家长、出现身体不适等行为。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单、害怕、无助,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分离焦虑的表现因幼儿个体差异和特点而异,有些幼儿表现得更明显,有些则较为隐蔽。
但无论如何,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关注并及时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以减少其对幼儿的负面影响。
教研小班幼儿分离焦虑(3篇)
第1篇摘要:分离焦虑是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小班阶段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幼儿对亲人或照顾者的依恋,以及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的恐惧。
本文旨在分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干预策略,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原因;干预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被送入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
然而,在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小班阶段时,分离焦虑问题日益凸显。
分离焦虑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1. 家庭环境因素(1)亲子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对亲人产生依赖,从而在入园时表现出分离焦虑。
(2)家庭结构不稳定:家庭结构不稳定,如父母离异、家庭成员缺失等,可能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进而产生分离焦虑。
2. 幼儿自身因素(1)个性特点:内向、敏感、胆怯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2)生理因素:幼儿在入园初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不适也可能导致分离焦虑。
3. 教育环境因素(1)幼儿园环境陌生: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等,使幼儿感到不安。
(2)教育方式不当:教师过于严厉或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情绪。
三、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干预策略1. 家庭干预(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多与幼儿沟通交流,关心幼儿的生活,增进亲子感情。
(2)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的和谐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感,降低分离焦虑。
2. 幼儿园干预(1)开展适应性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应性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降低分离焦虑。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关心、爱护幼儿,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3. 个体干预(1)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通过日常生活小事,如穿衣、吃饭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降低分离焦虑。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原因及应对措施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原因及应对措施示例文章篇一:《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原因及应对措施》我有个小表弟,他刚上小班的时候呀,那可真是状况百出呢。
每天早上要去幼儿园的时候,就像要上战场一样,又哭又闹,抱着妈妈的腿不撒手。
这就是小班幼儿入园时常见的分离焦虑啦。
那为啥小班的小娃娃们会有这种分离焦虑呢?一方面呀,小班幼儿对家人有着超级强烈的依赖感。
就像小鸭子总是紧紧跟着鸭妈妈一样,这些小娃娃们已经习惯了家人时刻在身边。
在家里,家人就像他们的保护神,啥都给他们弄好。
比如说,饿了,马上就有吃的;渴了,水就送到嘴边;想玩玩具,家人也会陪着一起玩。
到了幼儿园呢,突然身边都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家人不在了,这就像小猫咪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熟悉的气味和温暖的小窝,心里能不慌吗?再一个呢,小班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幼儿园的环境和家里可太不一样啦。
家里可能到处都是自己心爱的小玩具,房间也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布置的。
可幼儿园呢,虽然也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但那是大家一起的呀。
教室的布局、床铺的样子,甚至连厕所都不一样。
这就好比小鱼突然从自己的小池塘被放到了一个大鱼缸里,周围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可不得害怕嘛。
还有哦,小班幼儿的社交能力还不太强呢。
在幼儿园里要和好多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记得有一次去幼儿园接小表弟,就看到一个小娃娃想和别人一起玩积木,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急得脸都红了。
他们不知道怎么去交朋友,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就像一只小蚂蚁,想加入大蚂蚁们的搬运队伍,但是不知道怎么跟人家说,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这种在社交上的无助感也会加重他们的分离焦虑。
那面对小班幼儿的这种分离焦虑,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家人可以做很多事呢。
家人得提前给小娃娃们做好心理准备。
就像在出门旅行之前,要先看看目的地的风景照片一样。
可以带小娃娃去幼儿园附近转转,给他们讲讲幼儿园里好玩的事情。
像我小表弟的妈妈,就提前带他去看幼儿园的滑梯呀、秋千呀,还跟他说:“宝宝,这里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呢,可有趣啦。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观察方式:个案观察
观察对象:小杰
观察周期:一个月
观察记录:
9月3日:早上小杰爸爸一直抱着他,直到找到“合适”的座位。
幼儿不理睬老师的询问。
爸爸俯在幼儿身边轻轻对幼儿说:“你看这里多漂亮,还有小朋友和玩具,你在这玩,爸爸一会来接你。
”幼儿眼中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好奇,边答应边等着一会回来的爸爸。
可是没过多久,幼儿开始长时间哭闹。
9月6日:“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回家。
”刚到教室小杰反复地说着这句话。
妈妈抱着哭闹的他走进来,他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就是不肯下来。
要打电话给爸爸,打完电话后,当妈妈要走时,他就个赶紧抱住妈妈,无奈下妈妈放下他,很快地“逃”出了教室。
当我接过幼儿时,他不停地打我的肩膀,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嘴里直说:“我要回家。
”
9月12日:小杰还是很频繁地哭。
不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在座位旁边来回地走。
过一会不哭了,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几点钟放学。
”我说:“四点。
”一上午小杰一会儿就来问下,但只要我回答了,他就会不哭,安静几分钟。
中午小杰不吃饭,频繁地问一个问题:“妈妈怎么还不来,给我妈妈打电话。
”。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个案研究与分析
二、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男,四岁,就读于阳光幼儿园小四班。小明在家庭中是独生子,父母 工作较忙,平时主要由奶奶照顾。入园前,小明从未离开过家庭,没有经历过集 体生活。
三、个案入园分离焦虑的表现
小明在入园初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他的主要表现包括:大声哭闹、 拒绝与家人分离、抵触幼儿园的环境和设施、情绪波动大、食欲不振、睡眠质量 差等。
3、情感支持:在幼儿园中,我们注重对小明的情感支持。通过亲切的语言 和拥抱等亲密接触,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同时,我们鼓励其他幼儿与小明 互动,帮助他建立友谊关系。
4、环境优化:我们努力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在教室 布置上注重色彩搭配和玩具投放,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我们还为幼儿 提供了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谢谢观看
4、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了解幼儿园 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参与活动,家长可以更 多地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为孩子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四、结论
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家庭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父母教育方式、家 庭环境、亲子关系等。为缓解孩子的入园分离焦虑,家长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创 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调整教养方式,增强父母教育,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这些 对策建议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 展。解决入园分离焦虑问题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之一。
2、依恋物品:幼儿可能会紧紧抓住某些特定的物品,如玩具、书包等,作 为安全感的寄托。
3、拒绝与他人接触:有些幼儿可能会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拒绝与他人 接触,甚至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分离焦虑是指儿童在与父母或抚养者分离时出现的一种情绪表现,这种表现包括泪眼模糊、痛苦呼号、拒绝离开等。
分离焦虑是幼儿园小班幼儿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者会影响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症状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分离焦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在对30位幼儿园小班幼儿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15位幼儿存在分离焦虑症状,占总人数的50%。
其中,9位幼儿存在运动技能不协调现象,包括步态不稳、手脚不协调等,6位幼儿存在情感不稳定现象,包括哭闹、易激动等。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情感和认知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亲人的患病、去世等事件可能引起幼儿的分离焦虑。
2.幼儿自身因素幼儿的性格、情感状态、生理状态等因素会影响其分离焦虑症状的表现。
性格内向腼腆、情感持续不稳定、体质较弱等自身因素都可能导致幼儿出现分离焦虑。
3.教育环境因素教育环境是幼儿成长中重要的一环,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过度期望、压力等因素会对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幼儿分离焦虑。
三、分离焦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情感方面的影响分离焦虑会让幼儿感到孤独、无助,导致其情感抑郁、不安,严重的还会影响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分离焦虑会影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让其难以专注学习和进行语言交流,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幼儿产生负面的认知模式,影响其智力发展。
分离焦虑会让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抗拒,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其难以和同伴交流和玩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孤僻、退缩等问题。
1.改善家庭环境通过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感到安全和稳定,减少幼儿的不安和焦虑感。
2.生活规律化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让幼儿有规律的作息和生活,减少不必要的变动和焦虑。
3.增强情感、认知能力通过身体运动、亲子互动、游戏、音乐等方式,提升幼儿情感和认知能力,增强幼儿自信和自尊。
4.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减少幼儿的压力感和焦虑感。
幼儿园“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幼儿园“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观察记录幼儿园小明的情况观察记录日期:2021年6月1日观察者:王老师小明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
他常常哭闹,不愿意离开妈妈,不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他总是躲在角落里,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在与小明沟通后,他表达了对离开家人的恐惧和不安情绪。
日期:2021年6月5日观察者:李老师小明的焦虑症状有所减轻,但仍然表现出内向、不愿意参与团体活动的特点。
他对陌生人表现出抵触情绪,不愿意与他人交谈。
在与小明进行亲密接触时,他表达了对父母亲人的依赖和渴望。
教育措施理解与安抚幼儿园应设立心理辅导教师,与焦虑症状明显的幼儿进行沟通及观察。
教师应理解和接纳幼儿的情绪,积极安抚他们的不安与恐惧。
与幼儿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
逐步适应幼儿园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式,帮助焦虑症状明显的幼儿渐渐适应离开家庭和与他人交往的环境。
例如,可以从每天短暂的离别开始,逐渐延长离别的时间,以减少幼儿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建立安全感幼儿园应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焦虑症状明显的幼儿感受到安全感。
可以设置幼儿的个人小空间,提供安全的角落,让他们有需要时可以前去保护自己。
教师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怀,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伴互动幼儿园应鼓励焦虑症状明显的幼儿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相互支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社交能力。
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小伙伴的优点,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总结针对幼儿园中出现的“分离焦虑症”现象,教育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个体特点和情况,以理解和关爱为基础,逐步帮助幼儿适应离家和社交环境。
通过建立安全感和促进同伴互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和社交能力,使其能够积极融入幼儿园生活,并逐渐克服焦虑情绪。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离焦虑》观察对象:(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案例背景: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
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
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
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
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
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
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
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
“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
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了呢。
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
呜呜……老师,你喂我”。
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
“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
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
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1、环境的变化。
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
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
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
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
这些“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小班分离焦虑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一种不安、恐惧、焦虑等情绪反应。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我们特开展本次小班分离焦虑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状及成因。
2. 探讨有效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和方法。
3. 提高教师应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教研内容1.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状及成因(1)现状: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普遍存在分离焦虑现象,表现为哭闹、不愿意上学、依赖亲人等。
(2)成因:①幼儿自身因素:幼儿年龄较小,对陌生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较差;②家庭因素: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幼儿依赖性强;③幼儿园因素:幼儿园环境陌生,教师关爱不够等。
2. 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和方法(1)创设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入园适应情况,共同制定应对策略。
(3)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4)教师关爱与引导:教师要用关爱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引导和安慰。
(5)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 教师应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能力提升(1)提高教师对分离焦虑的认识:了解分离焦虑的表现、成因及危害,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2)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幼儿分离焦虑的能力。
(3)开展教师经验交流:分享应对分离焦虑的成功经验,共同提高教师应对能力。
四、教研过程1. 集体讨论:教师们就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
小班分离焦虑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结构逐渐呈现出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
然而,由于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孩子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
本案例以小班幼儿小明为例,探讨分离焦虑的教育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明,5岁,性格活泼,但在幼儿园的适应过程中出现了分离焦虑。
每天早晨,小明都会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不愿离开。
在幼儿园里,小明总是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当妈妈来接他时,小明会兴奋地跑过去,但离开幼儿园时又会表现出极度的不舍。
以下是针对小明分离焦虑的教育过程:1. 了解原因首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分离焦虑的原因。
家长反映,小明在家与父母关系亲密,依赖性强。
此外,小明在入园前没有与其他小朋友接触过,缺乏社交经验。
2. 创设温馨环境针对小明的分离焦虑,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温馨的班级环境。
在教室布置上,教师尽量营造家的氛围,如设置亲子阅读区、游戏角等,让小明感受到家的温暖。
(2)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他的需求,给予他关爱和鼓励。
3. 培养独立性(1)开展独立性训练。
教师通过开展自我服务、整理玩具等游戏活动,帮助小明提高自理能力。
(2)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
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增强自信心。
4. 家园共育(1)加强家园沟通。
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开展亲子活动。
教师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缓解小明的分离焦虑。
三、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分离焦虑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具体表现:1. 情绪稳定:小明在幼儿园的情绪逐渐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哭泣。
2. 友谊增多:小明在集体活动中逐渐融入,与其他小朋友建立了友谊。
3. 自理能力提高:小明能够独立完成自我服务,如整理玩具、穿衣服等。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
育措施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和状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4.2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幼儿
园的支持和关爱,减少孩子的不安和恐惧。
4.3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和应对生活。
4.4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加强与其他小朋友的互动和交流,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4.5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孩子感受到教
师的关爱和支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同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逐渐克服分离焦虑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解决策略
2.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 (1)教师与家长应保持密切,共同孩子的成长。 (2)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 学习情况,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园中的生活。 (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 活动,增进亲子关系,降低孩子的分离焦虑情绪。
3.提升幼儿自信心: (1)教师应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其建 立自信心。 (2)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任务,培养其自我意识和独 立能力。
二、案例描述
小明是一位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早上送他来园时,他总是紧紧抓住 妈妈的衣角,不愿松开。当妈妈准备离开时,他会开始哭闹,难以安抚。这种情 况在幼儿园中非常常见,是典型的分离焦虑表现。
三、分离焦虑的原因分析
1、环境变化:进入幼儿园后,幼儿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规则和新的社 交关系。这种变化可能使幼儿感到不安和焦虑。
4.幼儿身体健康: (1)幼儿园应加强卫生管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2)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 (3)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总结段落:小班幼儿分离焦 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
感谢观看
2、主要照顾者的离开: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顾者的分离,是引发幼儿分离 焦虑的重要因素。
3、经验的缺乏:幼儿在此之前可能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分离情境,因此他们 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四、分离焦虑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情绪发展:长期的分离焦虑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发展,导致他们缺乏 安全感,对新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和不信任。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典型案例的 分析与解决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目录01 一、引言03
三、分离焦虑的原因 分析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
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日益突出。
分离焦虑是幼儿心理发展领域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家长和老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幼儿园小班幼儿在进入陌生环境、与父母分离时,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动、哭闹、拒绝上学等现象,这对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调查和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根源和特点,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文将通过对分离焦虑的定义、表现、原因、应对方法以及实地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并进一步探讨该问题的普遍程度、家庭教育与学校配合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部分将首先从背景介绍开始,引出幼儿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问题的发生和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干预方法,为提升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分离焦虑的定义、表现以及导致原因的探讨,旨在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情况,为未来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整体研究旨在促进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其在幼儿园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学术界和实践界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调查分析,其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离焦虑是幼儿心理健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分离焦虑,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有效预防和干预幼儿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案例分析观察记录《小班的分
离焦虑》
观察对象:(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
案例背景: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
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
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
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
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
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
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
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
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
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
“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
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
了呢。
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
呜呜……老师,你喂我”。
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
“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
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
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
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
1、环境的变化。
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
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
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
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
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
这些“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家长干涉过多,不允许和其他幼儿交流,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缓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依依不舍,更有甚者与幼儿一起哭。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给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
”家长还把老师比做“大老虎”,小朋友听后就诱发他紧张、犹豫的心理。
4、幼儿自身因素造成。
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
例:午睡时,不能自己脱衣服;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
这时的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特别是自身性格内向的幼儿,更是不喜欢接近教师和小朋友,由此就会沉默寡言,社会性焦虑比较强烈
观察对象:(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
案例背景: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
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
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
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
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
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
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
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
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
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
“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
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了呢。
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
呜呜……老师,你喂我”。
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
“老师,你打
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
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
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
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
1、环境的变化。
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
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
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
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
这些
“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家长干涉过多,不允许和其他幼儿交流,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缓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依依不舍,更有甚者与幼儿一起哭。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给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
”家长还把老师比做“大老虎”,小朋友听后就诱发他紧张、犹豫的心理。
4、幼儿自身因素造成。
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
例:午睡时,不能自己脱衣服;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
这时的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特别是自身性格内向的幼儿,更是不喜欢接近教师和小朋友,由此就会沉默寡言,社会性焦虑比较强烈
观察对象:(化名)茜茜小林小华年龄:3岁班级:小班
案例背景:
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
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
茜茜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
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奶奶,奶奶”。
每当茜茜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奶奶……”。
只见茜茜紧紧的抱着奶奶的脖子,不愿放手。
奶奶忙哄着芊芊,“好,抱抱你就进去”。
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
小林是每天早早来园,外婆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
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
“郑老师,早上好!我来了”。
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了呢。
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小林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外婆。
呜呜……老师,你喂我”。
午休时间一到,小林又开始了。
“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外婆好不?我要外婆,我不睡觉”。
观察三
小华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
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
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小华就大哭大跳。
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
1、环境的变化。
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
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
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
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
这些“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家
长干涉过多,不允许和其他幼儿交流,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缓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依依不舍,更有甚者与幼儿一起哭。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给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
”家长还把老师比做“大老虎”,小朋友听后就诱发他紧张、犹豫的心理。
4、幼儿自身因素造成。
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
例:午睡时,不能自己脱衣服;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
这时的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特别是自身性格内向的幼儿,更是不喜欢接近教师和小朋友,由此就会沉默寡言,社会性焦虑比较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