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 句易背论语+译文

合集下载

孔丘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孔丘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孔丘原文_翻译及赏析孔丘即孔子,【公元前551年(庚戌)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华夏族,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主要思想主张:“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礼”(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孔丘饮食主张孔子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

他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

下面是孔子对于饮食的经典论述:孔子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在做饭时,要将谷米择拣得精一些,用牛、羊、鱼等腥味重的原料制脍时,要尽量切得薄而细小些。

他要求饮 *** 细和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八不食”的饮食主张。

从饮食卫生、人体健康和烹饪技术要求来看,他的主张多数是正确的,只是他认为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脯,因未必清洁而不吃,则未免过分小心了。

孔子还有一些饮食主张,如“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虽然不必限制数量,但要适度。

另外,还有“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等,讲究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一切须合礼仪。

主要著作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曲阜背论语30则

曲阜背论语30则
孔子说:“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只不过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而相差远了。
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而应该博学多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子说:“有志的仁义之士,没有为求生而伤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就仁义的。”
讲“不”的5则
意思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普通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讲“知”的3则
意思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会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译文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译文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译文@混蛋以成仙儿君子1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2 【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于仁义,小人向下通达于财利。

3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4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6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7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8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乘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9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10【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1【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an)也。

”【译文】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礼节去做,别人却以为他在谄媚哩。

”12【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道、学、师、省1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2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译文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译文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译文@混蛋以成仙儿君子1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2 【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于仁义,小人向下通达于财利。

3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4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6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7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8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乘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9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10【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1【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an)也。

”【译文】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礼节去做,别人却以为他在谄媚哩。

”12【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道、学、师、省1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2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礼记·儒行》原文及译文

《礼记·儒行》原文及译文

《礼记·儒行》原文及译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

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

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

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

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

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茍利国家,不求富贵。

孔子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孔子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进行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注释: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学而时习之:学习知识之后,按时进行复习巩固。

3.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不亦说乎,即不是很愉快吗?4.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朋,指朋友。

5. 不亦乐乎:乐,快乐。

不亦乐乎,即不是很快乐吗?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

愠,生气,发怒。

7. 不亦君子乎: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即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应有的品质。

首先,他提倡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让人感到愉悦。

其次,孔子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

这不仅是因为朋友的到来给人带来了喜悦,更是因为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陪伴,使人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最后,孔子提到了君子之风。

他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因此而生气。

这种宽容和忍让的态度,正是君子应有的品质。

君子不因他人的无知而愤怒,而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整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学习要勤奋,做人要宽容。

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0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0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0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章论语乡党篇kǒng zǐ yú xiāng dǎng xún xún rú yě sì bù néng yán zhě qí zài zōng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miào cháo tíng biàn biàn yán wéi jǐn ěr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释】恂恂(xún):恭顺谨慎的样子。

便:同“辨”,擅长谈论,善辨。

【大意】孔子在乡里间表现得温和恭顺,好像不善于说话。

他在宗庙朝廷时就很善于言谈,只是说得很谨慎。

cháo yǔ xià dà fū yán kǎn kǎn rú yě yǔ shàng dà fū yán yín yín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rú yě jūn zài cù jí rú yě yǔ yǔ rú yě如也。

国学经典: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带译文学习,孩子必背

国学经典: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带译文学习,孩子必背

国学经典: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带译文学习,孩子必背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你真正地了解《论语》吗?今天小编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孔夫子的伟大思想: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共计二十篇。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每一篇的一些经典语录:半部论语治天下1.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广国哲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辦,就会像北极楨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3.八佾yì 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对季氏说:“在宫廷上用六十四个人演舞,你连这样违反礼制的事情都能做出来,还有什么事你做不出来?”4.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对公治长(孔子弟子,后来成为孔子的女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你。

虽然被关押在牢狱之中,不是你的罪过。

”(孔子)把他的女儿嫁给了他。

6.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哈哈,南面竟然是做官?)7.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叙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又喜好古代的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作彭祖。

8.泰伯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免费游曲阜——《论语》背诵选句

免费游曲阜——《论语》背诵选句

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î),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 子曰:“吾十有(yî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sōu)哉?人焉瘦哉?”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ì),小人比(bì)而不周。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chǎn)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3.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â)何?”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wú)也。

”3.10 子曰:“禘(dì),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集语(带译文)

孔子集语(带译文)

孔子集语(带译文)孔子集语【原文】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饬。

不饬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夫远而有光者,饬也;近而逾明者,学也。

譬之如圩邪,水潦集焉,营蒲生焉,从上观之,谁知其非源水也。

"《尚书大传略说》【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不学习,与别人见面衣着不能不整齐。

不整齐就没有好的仪表,没有好的仪表就显得怠慢,怠慢就是不礼貌,不懂礼貌就不能立身处世。

远远地看有出众的仪表,这就是修饰的作用;与之相处后更觉其充满智慧,这是学习的结果。

这就好比洼地,所有的雨水都集聚到那里,水草也在此生长,从上方看它,谁都知道它不是流动的源水。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韩诗外传卷一》【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忧虑。

不懂做人的道理,能不忧虑吗:知道却不去学习,能不忧虑吗;学了却无法身体力行,能不忧虑吗?"【原文】子曰:"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

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

不以诚立,虽立不久矣。

诚未着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美材也,而不闻君子之道,隐小物以害大物者,灭必及身矣。

"《韩诗外传卷六》【译文】孔子说:"不去做而只是用想的,虽能知道一些道理,却无法广博透彻;只知道学习却不重视自身的修养,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会有高尚的品格。

不以真诚待人处事,即使别人一时相信,也不会长久的。

不具诚信却爱说话,即使说破了嘴,也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虽天生聪敏,但不知为君子的道理,这种贪图小利而害大义的人,灾难必定是会降临在他身上的。

"【原文】孔子曰:"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吾尝跂而望之,不如升高而博见也。

升高而招,非臂之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非声加疾也,而闻者着。

假车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之性非异也,而善假于物也。

曲阜孔庙最经典十首诗

曲阜孔庙最经典十首诗

曲阜孔庙最经典十首诗曲阜孔庙最经典十首诗如下:1、怀鲁[唐] 程弥纶曲阜国,尼丘山。

周公邈难问,夫子犹启关。

履风雩兮若见,游夏兴兮鲁颜。

天孙天孙,何为今兮学且难,负星明而东游闲闲。

2、经曲阜城[唐] 刘沧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萝蔓几凋荒陇树,莓苔多处古宫墙。

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王。

萧索风高洙泗上,秋山明月夜苍苍。

3、曲阜谒孔庙[明] 张吉三才本参列,人道镇无亏。

克肖二仪者,茫茫知为谁。

帝业至勋华,中天扬皎曦。

寂寞千载后,空有高名垂。

孤坚更无极,卓彼象尼师。

俯仰均覆载,试占诸乳儿。

乳犹在儿口,浑浑亦何知。

所喻夫子圣,天与地高卑。

古今同一辙,不假教诏为。

逮自立门户,或操炉与锤。

孰云不师孔,克自树良规。

我年涉衰迈,稍复念儿时。

徒兴望洋叹,奈此鬓成丝。

静念热衷肠,拮据殆忘疲。

宦辙指东鲁,周游洙泗涯。

升堂肃瞻拜,懔懔无邪思。

愿言保终始,努力复奚疑。

圣轨固云远,跻攀方自兹。

4、七月十二日奉诏以香酒使曲阜代祀孔庙作[元] 周伯琦葱葱佳气拥龙光,尊湛流霞手炷香。

温诏面宣乘驲使,明禋心报绂麟乡。

金茎团露瑶台润,紫菊含风翠琐凉。

再拜将诚思复命,眼前彩凤集朝阳。

5、邠风图[明] 董其昌玉书金简不足异,布帛菽粟真文字。

委宛惊开先代藏,诗中尽绘农桑事。

忆昔章皇全盛时,尧水汤乾总不知。

千仓万箱陈陈积,祈寒暑雨谁其咨。

田畯女红歌帝力,帝轸民艰情不极。

因披承旨图邠风,亲洒宸章赋闵农。

田家作苦非一状,深耕薄穫何茕茕。

犁头风雨生绡幅,馀音散入春桑曲。

但识宫中锦绣香,争知陌上蚕缫促。

种苗卤莽应无功,提□饲蚕劳亦同。

天文似雨苍颉粟,机杼还凌云汉工。

曾闻姬满歌黄竹,明河霓羽纷相逐。

讵举三推古籍田,肯怜四月新丝熟。

大哉竹简羽陵书,可信农桑足开国。

曲阜遗履乌号弓,精光喷薄摩玄穹。

愿将装御连屏叠,率祖弥增圣道隆。

6、悼孔英夫提举[元末明初] 张昱老泪何堪哭寝门,斯人况复是斯文。

六经政尔传家集,曲阜苍然掩暮云。

郁郁涧松看得地,昂昂野鹤又离群。

孔孟语录带翻译

孔孟语录带翻译

孔孟语录带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孟带翻译,希望你喜欢。

孔孟语录带翻译精选:1) 叶公问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2)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近况,子路没有回答。

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为了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经常发愤得忘记了吃饭,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啊!’”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公冶长》)4)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称‘文’呢?”孔子说:“他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羞耻,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

”5)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论语·卫灵公》)6)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8)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

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10)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那就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了。

就象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横木相接的部分,牛车、马车怎么能够行走呢?”孔孟语录带翻译大全: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庙碑原文及翻译

孔子庙碑原文及翻译

孔子庙碑原文及翻译孔子庙碑原文: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地所不容纳。

料广以寸管,测景以尺圭,航大以一苇。

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

伟哉夫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之终。

非日非月,光之所被者远;不江不海,浸之所及者博。

三代礼乐,吾知其损益;百王宪章,吾知其消息。

君臣以位,父子以亲,家国以肥,鬼神以享。

道未可诠其有物,释未可证其无生。

一时贯之,我先师夫子圣人也。

帝之圣者曰尧,王之圣者曰禹;师之圣者曰夫子。

尧之德有时而息;禹之功有时而穷;夫子之道久而弥芳,远而弥光。

用之则昌,舍之则亡。

昔否于周,今泰于唐。

不然,何被衮而垂裳,冕旒而王者哉!孔子庙碑原文翻译:天地我知道它是最广阔的,因为它无所不覆盖;日月我知道它是最明亮的,因为它无所不照耀;江海我知道它是最宽大的,因为它无所不容纳。

天空可以用数字计算,日月可以用尺规测量,海洋可以用小船航行再广大的东西也不能逃离数字的测量;太明亮了就不能隐藏自己的本质,阔大了就不能摆脱自身的危险。

孔夫子伟大!比天地出生晚,知道天地开始时的事;比天地先消亡,知道天地结束时的事。

不是日月,被照耀者比光还有远;不是江海,被普及者比浪还要博大三代的礼乐,我知道它增减变异;百王的宪章,我知道它消减停息。

君臣应该本分,父子应该亲密,国家应该富庶,鬼神应该安享。

理论没有事物不可以诠释,解释没有一件没有根源,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我的先师孔夫子是圣人也。

帝当中的圣人是尧,王当中的圣人是禹,师当中的圣人是孔夫子。

尧的圣德有时也会消失,禹的圣德有时也会穷尽,孔夫子的理论永远光耀,永远芬芳。

用他的人昌盛,不用他的人消亡。

过去消亡于周,今天弘扬于唐不然何以被穿上礼服,戴上礼冠被尊为王!。

免费游三孔必背论语,合辙押韵,便于背诵

免费游三孔必背论语,合辙押韵,便于背诵

济宁学院整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 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

“省”,视,反省。

“谋”,策划,出谋献计。

“忠”,忠诚。

“交”,交往,合作。

“信”,诚信。

“传”,老师所授。

“习”,温习,练习。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5.子曰:由,悔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

孔子语录原文翻译

孔子语录原文翻译

孔子语录原文翻译孔子语录原文翻译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孔子语录原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孔子语录原文翻译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孔子庙堂碑原文及译文

孔子庙堂碑原文及译文

孔子庙堂碑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

”孔
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
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
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挹而
损之之道也。


翻译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倾斜的器皿。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
“这是座位右边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右座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
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装到一半时
就垂直而立,空了就会斜着。

孔子长叹道:“哎呀,哪里会有满而不倾覆的呢!”子路问:“请问持满有方法吗?”“持满的方法,
压抑然后使之减损。


子路说:“减损有方法吗?”孔子说:“德行宽裕的人,守之以谦恭;土地广大的人,守之以勤俭;
禄位尊盛者,守之以卑弱;人众兵强的人,守之以敬畏;聪明睿智的人,守之以愚笨;博闻强记
的人,守之以肤浅。

这就是抑损的方法啊。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儒行解原文及译文儒行解孔子在衛,冉求言於季孫曰:「國有聖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衛,衛將用之.己有才而以資鄰國,難以言智也,請以重幣迎之.季孫以告哀公,公從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館焉.公自阼階,孔子賓階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以鄉,丘未知其為儒服也.」公曰:「敢問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則不能終其物,悉數之則留僕未可以對.」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動作順,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媿,難進而易退,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儒有居處齊難,其起坐恭敬,言必誠信,行必忠正,道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預有如此者.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而仁義以為土地;不求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財貨而不貪,淹之以樂好而不淫,劫之以眾而不懼,阻之以兵而不懾;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徃者不悔,來者不豫;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親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其居處不過,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徵辯,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為甲冑,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德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蓽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諂;其為士有如此者.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尤旨},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詭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猶竟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必以和,優游以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儒有內稱不避親,外舉不避怨;程功積事,不求厚祿,推賢達能,不望其報;君得其志,民賴其德,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靜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己不與,異己不非;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尚寬,底厲廉隅,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雖以分國,視之如錙銖,弗肯臣仕;其規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別則聞,流言不信,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夫溫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遜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溷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忘常以儒相詬疾.」哀公既得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終歿吾世,弗敢復以儒為戲矣.」译文孔子在卫国,冉求对季孙氏说:“国家有圣人却不能用,这样想治理好国家,就像倒着走而又想赶上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译文@混蛋以成仙儿君子1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2 【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于仁义,小人向下通达于财利。

3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4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6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7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8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乘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9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10【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1【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an)也。

”【译文】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礼节去做,别人却以为他在谄媚哩。

”12【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道、学、师、省1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2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3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4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蒙蔽);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危险)。

”5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6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8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孝、教、德、仁1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走远,必须远走时,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

2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等等的区别。

3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高尚的人不会孤独,必有志同道合者相聚。

”4 【原文】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懂得德的人可少啦!”5 【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 “在对仁这个问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6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4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 【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强、果决、朴质而言语不轻易出口,有这四种品德的人近于仁德。

礼1 【原文】席不正,不坐。

【译文】坐席摆的方向不合礼制,不坐。

2 【原文】入太庙,每事问。

【译文】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情都发问。

3 【原文】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4 【原文】寝不尸,居不客。

【译文】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直躺着),平日坐着,也不像接见客人或者自己做客人一样(跪着两膝在席上)。

其他1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天气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3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4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曲阜孔庙30句易背论语君子1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2 【原文】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乘人之恶。

小人反是。

”9 【原文】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chan)也。

”12【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道、学、师、省1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8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孝、教、德、仁1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遊,遊必有方。

”2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3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 【原文】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5 【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6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 【原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礼1 【原文】席不正,不坐。

2 【原文】入太庙,每事问。

3 【原文】食不语,寝不言。

4 【原文】寝不尸,居不客。

其他1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