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数据通信网的设计——分组交换网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它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并简要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

该设计接入了分组交换网络,并着重介绍了该网络的组成、各部分功能、通信协议等,最后对其所用硬件设备、软件技术PCM复用技术和信道编码循环码做简要介绍。

关键词数据通信系,通信协议,信道编码绪论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与信息的传递息息相关,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到古代的狼烟示警、飞鸽传书再到现代的电报传真、视频通话,人类所追求的就是信息的传递。

我们把这种信息的传递称之为通信。

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步提高,通信手段的逐渐增多,人与人的距离在逐渐拉近,人们的生活逐渐被改变。

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通信过程中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通信手段。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以及计算机和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数据通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

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数据通信是通过数据通信网来完成的。

数据通信网是一个有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链路构成的网络。

其功能就是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数据通信网从网络拓扑结构来看分为网状网、星状网、树状网和环状网;从从传输技术来看分为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及ATM网。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组成、结构、通信协议等方面对分组交换网进行论述。

1. 设计背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传输网的构成及特点,熟悉数据通信的的基本知识,把《数据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所学的基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动手能力,在思维方面,让我们明白平时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包括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各模块的设备参数、网络结构、通信协议、软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相应的设备参数。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误码性能仿真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误码性能仿真报告

SER 的一半,这与理论结果契合。此外,BER、SER 的 仿真值都与其理论值基本一致。
(a)
(b)
图 3.(a)QPSK 星座图,(b)SNR=14dB 时的星座图
图 2.BPSK 的误码率仿真值与理论值,仿真 100 次取平均值
尽管 BPSK 两星座点的正交分量均为 0,星座点 相似于 2ASK,但 BPSK 的误码性能优于 2ASK。BPSK 是二维调制,而 ASK 是一维,对于同一 SNR,在平均 信号功率、平均噪声功率均相同的情况下,BPSK 的 噪声被分散在两个维度中,因而 BPSK 的抗噪声性能 比 2ASK 更强。 (2)QPSK 在 AWGN 信道下的误码性能 QPSK 的误码率可由 BPSK 推导得到, QPSK 可以视 为两个正交的 BPSK,且两者相互独立。于是有如下 推导过程:
s(t ) Bk e j 2π f k t k
k 0
N 1
式中:Bk 为之前 16QAM 调制所得的第 k 路子信 道中的复输入数据。 由于 OFDM 信号表达形式如同逆离散傅里叶变换 (IDFT),所以可以用计算 IDFT 和 DFT 的方法进行 OFDM 调制和解调。OFDM 信号的实现基于快速傅里叶 变换(FFT),其调制原理[1]如图 11 所示:
图 5.Gray-16QAM 星座图
图 6.Gray-16QAM 与普通 16QAM 的 BER 对比
图 7.SNR=[5dB,10dB,15dB,20dB]时的 16QAM 星座图
判决时比较 r1 和 r2,如果 r1>r2,则判决为 1, 接收正确,反之则误码。此算法与 2FSK 比较判决的 调制解调原理相契合。仿真程序据此设计。 2FSK 误码性能的仿真 2000 次的仿真结果如图 8 所示。从图 8 中可以看出,SNR 达到 13dB 时,基本 可实现无差错数据传输。

gsm课程设计

gsm课程设计

gsm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GSM系统的架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GSM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历史。

2.理解GSM系统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如TDMA、AMR、BSIC等。

3.了解GSM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能够使用GSM网络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

5.具备分析和解决GSM网络故障的能力。

6.掌握GSM网络的优化和维护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GSM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GSM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1.GSM系统概述–GSM的发展历程–GSM系统的网络架构–GSM的关键技术2.GSM关键技术详解–TDMA(时分多址)–AMR(自适应多速率)–BSIC(基站识别码)3.GSM网络应用–短消息服务4.GSM网络优化与维护–网络优化方法–网络维护策略5.GSM技术发展趋势–4G/5G网络与GSM的关系–GSM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GSM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GSM网络优化和维护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GSM网络故障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动手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GSM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GSM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4g通讯课程设计

2.4g通讯课程设计

2.4g通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g通讯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场景;2. 掌握2.4g通讯的频段划分、调制解调技术及相关参数;3. 了解2.4g通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2.4g通讯技术进行简单通信设备设计与搭建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2.4g通讯信号干扰、优化通讯质量等;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发展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安全方面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通信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服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项目式教学、实验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g通讯技术概述- 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理解2.4g通讯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区别。

2. 2.4g通讯频段与调制解调技术- 学习2.4g通讯的频段划分及其应用;- 掌握2.4g通讯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3. 2.4g通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分析2.4g通讯在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探讨2.4g通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2.4g通讯设备设计与搭建- 学习使用2.4g通讯模块进行设备设计;- 掌握基本的通信设备搭建方法,进行简单的通信实验。

5. 2.4g通讯安全与信息保护- 认识2.4g通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 掌握基本的信息保护措施,提高通信安全性。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课程设计设计背景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是通信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涉及了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信道调制、多址技术、多媒体通信等重要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掌握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通信系统的设计和模拟实验的方法。

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特点和区别;2.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信号的传输过程;3.掌握信道编码和信道调制的基本原理;4.能够使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模拟实验;5.完成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实验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一:数字信号的产生和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实验目的通过数字信号的产生和基带信号的调制解调,掌握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区别,以及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实验要求•产生一个语音信号,观察其时域和频域特征;•使用AM(调幅)调制将语音信号调制到1000Hz的载波上;•使用解调器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成原始语音信号;•绘制信号的时域波形、频域波形和信噪比等图形。

实验步骤1.使用MATLAB产生一个语音信号;2.绘制语音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3.使用AM调制将语音信号调制到1000Hz的载波上;4.绘制调制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5.使用解调器将调制后的信号还原成原始语音信号;6.绘制解调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7.计算信噪比。

实验二:数字信道编码和调制实验目的通过数字信道编码和调制,了解信道编码和调制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和信道编码的方法。

实验要求•使用CRC和卷积码对二进制序列进行编码;•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QPSK和16QAM信号调制;•绘制信号的时域波形、频域波形和误码率等图形。

实验步骤1.产生一个随机二进制序列;2.使用CRC和卷积码对二进制序列进行编码;3.绘制编码后数据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4.使用QPSK调制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5.绘制调制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6.使用16QAM调制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7.绘制调制后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8.对QPSK和16QAM信号进行解调,还原二进制序列;9.绘制解调后数据的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10.计算误码率。

IP数据通信课程设计

IP数据通信课程设计

IP数据通信课程设计1. 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IP数据通信相关知识和技术,加深对IP协议的理解,以及了解IP数据通信的基本流程和实现原理。

本文档将详细说明本课程设计的目标、要求、内容以及实验步骤等。

2. 目标与要求2.1 目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有:1.了解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机制;2.掌握IP数据报文的格式,以及相关的协议和技术;3.掌握IP数据通信的流程,以及相关的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4.能够实现基于IP协议的数据通信,理解流量管理,信道分配等机制;5.了解并掌握一些应用场景下的IP数据通信的实现。

2.2 要求本课程设计主要要求有:1.熟悉IP协议的相关知识,了解其编程实现和应用场景;2.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能够实现基于IP协议的数据通信;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信源编码等;4.学习和了解一些IP协议的拓展和发展趋势,例如IPv6等。

3. 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包括IP协议的发展历史、IP数据报文的格式、IP分组的路由选择和转发、IP地址的分配和转换等。

2.IP数据通信的流程。

包括IP数据通信的流程、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TCP和UDP的区别、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和解封装等。

3.基于IP协议的数据通信实现。

包括TCP和UDP通信的实现、数据报文的封装和解封装、IP协议的安全机制和对策等。

4.应用场景下的IP数据通信实现。

通过实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应用场景下的IP数据通信,例如视频传输、远程监控等。

5.IP协议的拓展和趋势。

了解IPv6等新协议的发展趋势,学习相关技术和应用,掌握未来发展方向。

4. 实验步骤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1.学生自行搭建一台服务器和一台客户端,并在这两台设备上配置并启动TCP/IP协议;2.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实现基于TCP和UDP协议的数据通信;3.实现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功能;4.实现基于UDP协议的视频传输功能;5.实现基于IPv6协议的数据通信功能;6.学生自行动手实践,并通过实践掌握实验的具体内容。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引言 (1)1.1通信系统简介 (1)1.2 Matlab简介 (1)2.系统设计 (2)2.1通信系统原理 (2)2.2 系统整体设计 (3)3.子系统设计 (4)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3.1.1抽样(Samping) (4)3.1.2量化(Quantizing) (5)3.1.3编码(Coding) (6)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6)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7)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3.3循环码编解码 (8)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9)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0)3.3.3纠错能力 (10)3.4 ASK调制与解调 (11)3.5 衰落信道 (12)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2)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2)4.2 软件设计方案 (13)4.3 编码与调试 (13)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4)5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0)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WSN课程设计报告

WSN课程设计报告

WSN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WSN(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运用WSN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WSN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WSN的通信协议、数据处理和数据融合等技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WSN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WSN系统,并进行调试和优化;具备阅读和理解WSN相关英文文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好奇心,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认识到WSN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WSN基本概念:介绍WSN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WSN组成结构:讲解WSN的硬件、软件及网络结构,包括传感器、通信模块、数据处理单元等。

3.WSN工作原理:阐述WSN的感知、传输、处理和通信等基本原理。

4.WSN通信协议:介绍WSN中的典型通信协议,如IEEE 802.11、ZigBee等。

5.WSN数据处理与融合:讲解WSN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融合技术和算法。

6.WSN应用案例:分析WSN在环境监测、医疗保健、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引导学生掌握WSN的核心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WSN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WSN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3.讨论法:学生针对WSN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设计、调试和优化WSN系统。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WSN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WSN领域的经典著作,拓展知识面。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传输介质、传输技术、网络结构、协议和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识别和解释不同的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

3.理解网络结构和协议的基本概念。

4.分析数据通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1.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和编写简单的数据通信程序。

3.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和优化。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能:1.认识数据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数据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通信的定义、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2.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光传输等。

3.网络结构:网络拓扑、网络协议、网络分层模型等。

4.数据通信协议:TCP/IP、OSI、MAC、物理层协议等。

5.数据通信应用: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移动通信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进度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讨论法:学生讨论数据通信的实际案例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数据通信应用案例,如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4.实验法:进行数据通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相关技术。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提升。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数据通信教材作为主教材。

2.参考书:提供一批数据通信领域的经典参考书,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以便于讲解和演示。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ict课程设计

ict课程设计

ict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ICT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ICT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熟悉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了解数据库、编程语言和等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处理和传播。

(2)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ICT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多媒体作品、构建网页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ICT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ICT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ICT技术改变生活和学习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ICT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和道德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ICT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网络通信、数据库编程和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ICT概述(1)ICT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ICT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2.第二章:计算机操作基础(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3.第三章:网络通信原理(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Internet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4.第四章:数据库与编程(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3)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5.第五章:入门(1)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ICT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起止时间: 2014.06.16-2014.06.29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一、课题内容二、设计目的三、设计要求四、实验条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2. 所设计子系统的原理六、详细设计与编码1. 设计方案2. 编程工具的选择3. 编码与测试4. 运行结果及分析七、设计心得八、参考文献 (20)一、课题内容本课题是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模拟调制系统仿真二、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的思想;2、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通信仿真的能力;三、设计要求1、对通信系统有整体的较深入的理解,深入理解自己仿真部分的原理的基础,画出对应的通信子系统的原理框图;2、提出仿真方案;3、完成仿真软件的编制;4、仿真软件的演示;5、提交详细的设计报告。

四、实验条件计算机、Matlab软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阐述整个通信系统原理,最后之处你主要负责哪一部分)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

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对于电通信来说,首先要把消息转变成电信号,然后经过发送设备,将信号送入信道,在接收端利用接收设备对接受信号作相应的处理后,送给新宿再转换为原来的消息。

通信的一般模型如下: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完成模/数转换、数据压缩(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调制)信号 。

我做的是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就模拟系统典型调制方式AM 、SSB 、FM 进行仿真。

本次设计对AM 调制方式进行了仿真,并对大信噪比、小信噪比条件下对信号进行包络解调。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设计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设计

数据通信与网络教学设计1. 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并参与到信息化的社会中。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1.了解数据通信及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网络数据传输的方式和特点;3.理解网络协议及其作用;4.熟悉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管理。

3.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数据、信道、调制、多路复用等;2.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族、局域网、广域网等;3.网络传输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技术、数据链路控制等;4.网络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5.网络安全和管理:网络攻击、漏洞扫描、防火墙、加密技术、网络拓扑结构等。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教学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将相关知识点传达给学生;2.实验法:通过网络模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3.研讨法:通过小组形式和整体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5.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将采用以下两个评价方式:1.测试: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网络实验和项目,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电脑、网络设备、网络软件等;2.课件、教材、参考书等;3.实验环境、实验指南等。

7. 教学进度本课程预计用时为20周,参考教学进度如下:周数教学内容1-2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3-4 网络体系结构5-7 网络传输技术8-12 网络协议13-15 网络安全和管理16-17 项目实践18-19 项目答辩20 考试和总结8. 结论本教学设计将以一种有机的方式组织各个知识点,让学生理解网络技术相关基本概念的同时,能够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和实验操作。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并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理解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

3.学习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通信技术。

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5.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6.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通信实验。

7.能够编写简单的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了解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信号处理技术: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量化等。

3.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4.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等,以及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以及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内容1.选题本次课程设计选题为“基于WebSocket的实时在线聊天室”。

2.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完成以下目标:1.掌握WebSocket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2.掌握WebSocket的应用场景和实现方式。

3.了解并掌握Node.js的相关知识及技术。

4.构建一个基于WebSocket的实时在线聊天室。

3.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WebSocket协议的原理及应用场景介绍。

2.Node.js及相关技术的学习和实践。

3.基于Node.js和WebSocket实现一个实时在线聊天室。

4.聊天室的功能设计和实现。

5.代码测试、运行和优化。

4.步骤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如下:1.实现基于WebSocket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2.完成基本聊天室的功能实现,包括登录、注册、私聊、群聊等。

3.完善聊天室系统功能,如消息通知、表情发送、聊天记录保存等。

4.进行代码测试、运行和优化,确保聊天室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三、评分标准1.功能完整性(40分):包括登录、注册、私聊、群聊、消息通知、表情发送、聊天记录保存等。

2.代码实现(30分):代码规范、注释、逻辑结构合理。

3.交互界面(10分):聊天室界面友好、美观,符合人机交互原理。

4.报告和文档(10分):设计思路、基本原理、技术难点、实现过程、技术总结、参考资料等。

5.演示和答辩(10分):能够熟练运行聊天室程序并展示其基本功能,对设计细节和技术难点进行解答。

四、参考资料1.《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第十版》2.《Node.js实战》3.《WebSocket权威指南》4.维基百科:WebSocket5.MDN Web Docs:WebSocket API五、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WebSocket协议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相关知识,并提升其系统分析和创新能力。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无线发射机目录1 绪论 (1)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1)1.2开发环境介 (1)2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1)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1设计需求 (2)3.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2.1方案比较 (2)3.2.2方案论证 (2)3.2.3方案选择 (2)3.2.4设计总电路 (3)3.2.5工作原理 (3)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3)4.1预加重电路模块 (3)4.2音频放大模块 (4)4.3FM调频模块 (4)4.4谐振电路模块 (5)4.5功率放大模块 (5)4.6发射模块 (6)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1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2误差分析 (11)6 心得体会 (11)附录元件清单 (12)1 绪论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广泛地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测量、遥控/遥测、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

无线电路与人们熟知的双向无线电、电视、广播设备并无不同之处。

它们中的一些需要高线性调制(TV图像),一些需要经过中继站工作(双相无线电),真正的差别在于元件的体积小得多,以及在无线电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时分复用、扩频或其他能有效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的报道。

除了诸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通信应用外,射频(RF)和微波也正在被应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移动通信、局域网和个人通信系统中。

无钥匙进门,射频识别,在医院或疗养院中监控病人,计算机的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及家用电器的无线网络化,这些都是应用射频技术的其他一些领域。

其中某些应用传统上采用红外技术,然而射频电路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在取而代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射频技术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1.2开发环境介电子通信类常用的设计软件:Protel 99 SE---PCB电路板设计Matlab---模块仿真System view---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Proteus――单片机及ARM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原理及仿真本设计主要依靠Multisim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目录
一................................................................................ 课程设计目的.. (3)
二.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要求
三................................................................................ 设计内容 (4)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系统总体框图
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设计说明书
四................................................................................ 设计总结 (11)
参考书目 (11)
.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或者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搜集)的能力;
(2).软件使用:了解并掌握西门子S7-1200软件的使用,明白网络通信实现的机理与过程;(3).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当一台s7-1200 上发出一个启停信号时,另一台s7-1200 收到信号,并启停一台电动机1)主要软硬件配置
一套Step7 Basic (或以上版本),一根网线,2台CPU 1214C
2)相关指令:TSEND_C (发送数据指令),TRCV_C(接受数据指令)
3)硬件组态与编程
新建工程添加硬件用子网连接两个cpu 编写主控cpu程序调整主控cpu 连接参数——编写另一台cpu 程序——调整另一台cpu 连接参数
课程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报告当中应包括
1 )、系统总体框图
2 )、通信组态全过程的每个步骤组态界面图 参数设置图
3 )、体现设计目标实现的PLC 监视表格现场截图 (2)独立完成,按时上交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内容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
1200PLC 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在实验室中,我们用灯泡 的亮暗分别来代表电机的启停状态,用按键输入指令)。

因此,我们利用实验室 的两台PLC 一条网线,一台电脑,三条导线等设备,可以完成这个课题。

系统总体框图
按键

PLC1
发送指令
PLC2
—\|
发送指令 } 灯泡(模
拟电机)
发送指令
4反馈信息
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设计说明书
PLC1和PLC2的通信需要用到交换机和西门子 1200PLC 配套的软件,他们的
通信通过TSEN 丙TRCV 旨令实现。

TSEN 用于发送指令, TRCV 用于接收指令。

内容的发送和接收通过完成。

再在 PLC2中选择一个I/O 口分配给电机,连接好 电机,参数设定完毕,通过数据的
0/1变化,控制电机的启停
1)打开桌面上Tia portal 软件,后新建一个项目,打开新建项目,进入项目视图,点击添加新设备,添加PLC1
2)点击属性-常规-脉冲发生器-系统和时钟存储器,勾选允许使用系统存储器字节和允许使用时钟存储器字节
3)点击目录-信号板,添加信号板(AO1X 12位中的信号板)
4)点击添加新设备,添加PLC2再重复以上步骤。

5)点击属性-常规-PROFINET接口,将IP地址最后一位改成2,即()
6)点击网络视图,将PLC1与PLC2连接
7)点击PLC1程序块-Main[OB1],点击左侧扩展指令-通信,添加TSEND_模块
8)点击TSEND_模块,在属性-连接参数中设置,伙伴选择PLC_2连接类型选择TCP连接ID输入1,伙伴端口设置为2000
9)点击添加新块,添加数据块,名称设为TSENDC_Data仅符号访问不勾选
10)添加数据块完成后,进入如下页面,按下图设置
11)进入主程序模块,对TSENDS行设置,参数如下图所示
12)PLC1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13)点击PLC2程序块-Main[0B1],点击左侧扩展指令-通信,添加TRCV_(模块14)点击TRCV_(模块,在属性-连接参数中设置,伙伴选择PLC_1连接类型选择TCP连接ID输入1,本地端口设置为2000 (特别注意下图所示位置需更改)
15)点击添加新块,添加数据块,名称设为TRCVC_Data仅符号访问不勾选(以
下同上建立数据块步骤)
16)进入主程序模块,对TRCV_CS行设置,以及PLC2程序如下图所示
17)编译程序,编译成功后将PLC设备用网线与电脑连接,将程序分别下载到两
台PLC中
18)用网线将两台PLC连接,PLC1的和分别接开关1、2,PLC2的接指示灯,按下开关1,可以看到指示灯亮,按下开关2,可以看到指示灯灭
19)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进行几步操作就要保存一下项目,以免由于电脑故障卡机等为问题导致项目丢失。

四. 设计总结
本次课设主要是由于老师提前把具体操作视频发给了大家,在做课设之前,我认真地观看了视频,后在做课设时,本组组长又给我们很认真地讲述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常出现的状况,所以在自己操作时比较顺利,第一次就顺利完成。

如此这么顺利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此之前我做好了准备工作,第二个就是在实际操作时,我每一步都认认真真地做,并且叫同伴监督,所以才保证了准确度。

同时通过这次课设的锻炼,我更好了理解了老师上课所讲的理论知识,并很好的复习了上学期学习的PLC 课程的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收获很大。

参考书目
[1] 廖常初.S7-1200PLC 编程及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季福坤.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 数据通信课设示范
[4] S7-1200 通信教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