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乡村旅游景点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乡村旅游景点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分析

河南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转型升级。各地在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在诸如景区建设、人员素质、利益分配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着重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标签: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及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2010年,河南省旅游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即在全省范围内扶持100个旅游村和10000户“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这标志着乡村旅游在河南的全面推进。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虽好,但河南乡村旅游多是从早期的农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发展而来的,经营管理带有简单粗放的烙印,这就注定了其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内容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接待服务水平较低……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显得愈发突出。2010年4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推动(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加快转变”,这一论断为河南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乡村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改变当前的低层次、低水平、低收入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着手推进河南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希望藉此达到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认识不深或操作不当,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有些景点出现了因转型升级措施失误导致游客人数大幅下滑的现象,影响了河南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 思想认识不够明确

对于很多乡村旅游景点或具体农户来说,转型升级还仅仅停留在政策或概念的阶段,还没有化为具体的行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河南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对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转型升级代价太大,风险过高,只愿维持现状;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受传统“小农意识”的束缚,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这两种思想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转型升级不积极,不主动对景点和服务进行调整升级以迎合游客需求,由此导致一些景区吸引力减弱,游客日渐稀少。

2 景点建设易走入误区

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对象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最大资源特色是有别于城市风貌的乡土性。因此在景点建设上过于强调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甚至有些明显影响游

客出游感受的因素(如土路、旱厕等)也不加区别的加以保留,自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乡村特色;另一种看法是乡村设施过于简陋,不能够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为了使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在景点建设上贪大求洋,刻意模仿城市的样子改变乡村的环境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乡村景点“城市化”的严重问题,导致景点的乡土特色被弱化甚至完全丧失,成为城市的复制品,失去了乡村旅游赖以存在的基础。以上这两种看法实际上都是对转型升级的误读,将农村地区的落后等同于特色,或认为农村城市化更能够满足游客需求都容易导致乡村旅游景点在建设上走入误区。

3 人员素质仍需提高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所在。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服务理念都亟待提高。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河南花大力气组织专业人员对景点经营农户组织培训,2010年,仅围绕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就开办了201批(次)培训班,培训有关旅游从业人员24062人。但一方面受人力物力所限,这种培训往往带有突击的性质,不能长期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对于一些培训方式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些农户对于培训不够重视,认为培训耽误正常的生产经营,让家里的老弱病残来走走过场就行了,这些都造成类似培训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4 农民利益被忽视

乡村旅游依托于农村,农民在一些地方虽然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参与主体,但尚未成为受益主体和决策主体。河南有些地方政府或乡村旅游景点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单纯追求经济目标而忽视了农民的利益,甚至直接由政府或企业接管景点的管理和经营,将农民排挤出景点,从而使乡村旅游景点政府化、企业化,农民反而被剥夺了本应享有的发展成果,由此导致农民对转型升级的抵制或不合作,激化了地方矛盾,影响了景点的长期发展。

河南省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山地和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进展,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全面推进的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河南省乡村旅游最早是从自发的农户接待发展而来的,具有自发性、松散性的特点,此后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才得以进一步发展。在乡村旅游景点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耐心说服、培训、典型示范、现场参观等各种方式,使经营企业和农户理解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自愿支持相关工作,这是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得以顺利进行思想和组织保障。

(2)基础设施建设应协调有序。

河南乡村旅游在经历了早期的农家乐阶段和现期的农业观光游阶段之后,将向休闲度假的模式转变。为实现这种转变,河南乡村旅游景点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健全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在景点的建设上要避免出现上文提及的两个极端现象,在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保持乡村特色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避免开发中的商业化、城市化倾向,保持乡村旅游的乡土特色,同时还要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创造一个舒适、方便、洁净、安全的旅游环境。景点的各项基础设施改造应尽可能地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避免破坏原本和谐自然的乡村环境。

(3)强化特色优势。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特色就是生命,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强化特色优势,在差异化上找出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各地农村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千差万别,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不尽相同,这些差异本身就是特色的体现,也是开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是需要加以保留和强化的。如巩义市竹林镇依托长寿山景区发展的养生度假游,辉县市郭亮村依托南太行景区开展的写生观光游和影视基地游,郑州市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依托特色农产品开展的乡村休闲游等都是立足本土资源和特色产品开展的比较成功的乡村旅游类型。河南乡村旅游景点的转型升级,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应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思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乡村旅游精品,形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4)重视农民利益的实现。

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始终属于农民,农民理所当然也应是乡村旅游的获益者。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自主自愿”的原则。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注重农民利益的实现和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保护,要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和分享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政府部门及经营企业应切实把农民作为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把农民受益与否作为衡量发展乡村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谋求乡村地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乡村旅游的根在乡村,基础在农民,只有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让农民真正参与到旅游进程中来,才能保证乡村旅游景点的长远发展。

当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处于持续快速增长和加速转型升级阶段,乡村旅游的商业性发展和产业化转型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转型升级却是河南乡村旅游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创新思路,提升品质,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为河南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