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
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
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
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
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
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
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安徽省“十二五”优质非金属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修改稿)
安徽省“十二五”优质非金属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初稿)(2010年5月)优质非金属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我国、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我省优质非金属材料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优质非金属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为把我省优质非金属材料工业建设成结构优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概况(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安徽省优质非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利废和保护环境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的力度,优化资源配臵,技术进步加快,出现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支撑点,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整体健康、稳健。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优质非金属材料企业数1450户,其中有 2户大型企业列入国家512户重点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务院确定的120家国家级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2009年,全省优质非金属材料工业总产值595亿元,比2005年增加419亿元;工业增加值177亿元,比2005年增加1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比2005年增加407亿元;利税总额30亿元,比2005年增加12亿元;出口交货值14.7亿元,比2005年增加11.7亿元;水泥产量725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6450万吨),比2005年增加40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9663万吨,比2005年增加5676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水泥散装量3557万吨,散装率由2005年的33.3%提高到50.4%,居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领先全国平均散装率4.1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1054万重量箱,比2005年增加546万重量箱;玻璃深加工产品804万m2,比2005年增加350万m2;陶瓷砖3087万m2,比2005年增加2676万m2;化学建材产量居全国前列,其中PVC型材66万吨,PVC管材5.7万吨。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发展现状 (1)(一)取得的成就 (1)(二)存在的问题 (3)二、发展环境 (4)(一)环境分析 (4)(二)需求预测 (5)三、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6)(三)主要目标 (6)四、主要任务 (8)(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8)(二)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10)(三)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11)(四)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13)(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14)五、重大专项 (15)(一)资源开发专项 (15)(二)节能技术改造专项 (16)(三)精深加工产品专项 (16)(四)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 (17)(五)发展循环经济专项 (18)六、保障措施 (18)(一)强化规划指导 (19)(二)完善产业政策 (19)(三)加大科技投入 (19)(四)加强资源保护与储备 (19)(五)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9)(六)健全节能减排政策 (20)(七)完善行业管理 (20)子规划: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20)前言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艰时期。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着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共5则)
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共5则)第一篇: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非金属矿工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采选和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业等。
“十一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非金属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60亿元、利润36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4%和41%。
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专栏1 “十一五”期间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二)部分矿种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10年底,非金属矿开采加工企业减少到约9万家。
高岭土、膨润土、石墨、萤石等主要矿种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高岭土、膨润土企业分别达到年产20万吨和30万吨的规模。
(三)技术装备水平提升采选及深加工关键工艺和设备取得突破,采矿机械化、大型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以提纯超细、改性复合为代表的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快速发展。
石材数控加工中心、红外切机等广泛应用。
(四)进出口结构优化改善原矿和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有所下降,加工制成品比例提高。
2010年我国非金属矿业出口额130亿美元,其中加工制品比例超过50%。
普通产品进口增长趋势明显,2010年石材产品进口额2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五)产业集聚速度加快石墨、膨润土、耐火粘土、萤石、菱镁矿等主要产品呈现比较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
石材行业已形成3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80%。
当前非金属矿工业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统筹不足,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关键矿种过度无序开采。
二是企业“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应差。
三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深加工及应用技术较弱。
四是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监测亟待加强。
二、需求预测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和产品,同时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第8页有铅锌成矿类型)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初稿)目录一、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有色金属工业产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有色金属工业长期稳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差距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主要目标三、重点任务和总体安排1、重点任务2、总体安排四、重大专项1、矿产资源勘查与安全高效开采技术2、难选有色金属资源清洁选矿技术3、铝冶炼重大节能技术4、短流程连续炼铜清洁冶金技术5、短流程连续炼铅节能冶金技术6、先进铝合金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7、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8、电子信息材料及微电子配套材料9、大型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10、有色金属资源循环与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技术11、有色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12、重大装备五、重点项目六、前沿技术七、实施措施八、政策建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有色金属工业产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在“十五”以来,产业规模连续跨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2008年达到2519万吨,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经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有色金属工业成就的取得,一靠改革开放环境,二靠科技进步支撑。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加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钢铁企业协同发展,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装备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主要阐明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对钢铁工业转型升级进行部署,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节能减排成效显着的五年,钢铁工业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逐步增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亿吨增加到亿吨,年均增长%。
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
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2年7月9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部署和要求,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全国上下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在此过程中,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判断未来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国内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相关产业。
为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水泥工业“十二五”展规划》、《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5个子规划。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具体部署,是推进未来五年我国建材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的五年。
全行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保持高速增长。
2010年,水泥产量18.8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亿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78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亿件,年均分别增长11.9%、10.5%、13.2%和15.7%。
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万亿元,实现利润20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5%和42%。
(二)部分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技术,并具备了成套装备的制造能力。
12万吨超大型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泥的大型原料均化、预分解窑节能煅烧、节能粉磨、自动控制以及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7.7亿吨,2010年新型干法产能达到12.6亿吨,占总产能比重8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12.10•【文号】发改环资[2011]2919号•【施行日期】2011.12.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9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了在工业、建筑业和农林业等领域选择产生堆存量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大、环境影响广泛的固体废物编制实施方案。
现将两份文件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附件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特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1]2919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9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部门: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委组织编制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领域以及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了在工业、建筑业和农林业等领域选择产生堆存量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大、环境影响广泛的固体废物编制实施方案。
现将两份文件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主题词:综合利用方案通知附件一:“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总体要求,特提出“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一、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力度不断增强,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全国共伴生金属矿产约70%的品种得到了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35%和40%,煤层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矿产进入大规模利用阶段。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超额完成规划目标9 个百分点。
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1. 化工矿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作者:中国化学矿业协会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数字报点击数: 312更新时间:2011—08—11 化工矿产包含磷、硫、钾、硼、重晶石、萤石等二十余种矿产资源,是化肥及相关化工行业的主要矿物原料,具有基础原料工业和支农工业的双重属性,特别是磷、硫、钾矿作为制取磷肥、钾肥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学矿业发展迅速,已建立了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完整的开发体系。
我国磷矿、重晶石、萤石、芒硝产量列世界第一,除钾、硫资源外,基本保证了我国化肥工业和化工生产的需要,为促进农业生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相关化工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十一五”期间化学矿业取得的主要成果1.1.1. 地质找矿取得成绩,资源保障程度有所提高“十一五”期间,化工地质勘查单位和化工矿山企业加强了地质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2006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中明确了钾盐是国家急缺的重要矿产,2006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将磷、硫、钾、硼、萤石、重晶石等列为全国25种重要矿产。
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了“优质化工非金属资源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化工矿产成矿规律和成矿条件,以扬子化工矿产评价区、新疆天山化工矿产评价区和华北准地台北缘化工矿产评价区三大化工矿产成矿区带为基础,全面开展评价工作。
重点调查评价了扬子地区磷矿资源、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内生磷矿资源、华北地台北缘内生磷矿资源、华北地台北缘硫铁矿资源、新疆罗布泊—莎车地区钾盐资源、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地区钾盐资源、辽宁东部营口地区硼矿资源、浙江西北部萤石矿资源、湘西—黔东南地区重晶石矿资源。
按主矿种划分为21个成矿远景区分别开展地质工作。
通过路线地质调查、槽探、钻探、坑探以及物化探等地质工作,查明资源远景,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及可供普查的矿产地。
煤矿“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根据国家、省和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和我矿长远发展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与采掘的正常接续,按照矿井“以采定掘,以掘保采”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有计划的进行开采,逐步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
同时突出安全生产、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重点,从而使矿井生产接续和发展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安全高效的总体目标。
依据矿井生产接续和上级有关规定、规程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基本动力,从调整要素投入机构和需求结构入手,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显著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工业规划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原则。
在工作任务、目标安排上突出有快又好发展的要求,把矿井安全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安技措工程安排,重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治理,确保安全投入。
2、坚持科学合理组织生产的原则。
进一步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环节,严格按核定能力和定员组织生产,稳定煤炭产量。
3、坚持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原则。
应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煤炭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加快矿井现代化建设。
4、坚持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原则。
发展清洁生产,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和矿井水等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5、通过对开拓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机采机掘的优势,集中生产,使开拓布局更加合理,采掘接续更加完善。
6、我矿将进一步提高采煤机械化装备水平,提升矿井现代化建设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
“十二五”重点支持非金属新材料产业
油 化工 是 中石油 、 中石化 的 4大 业务 板块 之一 , 此次 对 乙烯 等 化工产 品 的燃 料油 免征 消 费 税 , 两 家油 这 企均将 受益 , 中石 化是 亚洲最 大 的炼 油企业 , 而 其受
益也将 最 大 。
【 专利信息】
硫磷氮钼化合物、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长润滑 油换 油期 、 减少 摩 擦 , 提高 燃功能 添加 剂具 有加 成 且 并 效应 。 C 1 194 8 N,0 726 A
财 政部 、 国家 税 务 总 局 日前 下 发 通 知 , 定 决
21 0 0年 1月 1日一 1 2月 3 1日, 用作 生产 乙烯 、 对 芳
烃 等化 工产 品原 料 的 国产 燃 料 油 免 征 消 费税 , 用 对 作 生产 乙烯 、 烃等 化 工 产 品 原料 的进 口燃 料油 返 芳
整石 油和 化工行 业 结 构 的必 要 手 段 , 是 发 展 高端 也 化学 品 的重要举 措 。 部分化 工产 品燃 料油 免征 消费税
应 对 气候 变化 , 电是 最 值 得 大力 开 发 利 用 的 水 清洁 能源 。但 与美 欧 等 发 达 国 家相 比 , 国水 电开 中 发程度 只有 4 %左 右 , 有相 当大 的潜 力 。 0 仍 该 负 责人表 示 , 国家 大力 转变 经济 发展 方式 , 将 为培 育 战略性新 兴 能源产 业创 造 良好条 件 。 中国要 抓住 机遇 , 把推 动能 源科 技变 革放 在 战略位 置 , 引领 能源产 业 可持续 发展 。
业。
韩 学功 进一 步指 出 , 乙烯属 石油 化工 领域 , 而石
“ 十二五” 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规划将注重建筑
材料业 、 金属 矿业 和非 金 属 材 料 三 大产 业 之 间 的 非 结构调 整 , 大力 推进 非金 属新 材料 产业 发展 。 中 国石 油 和 化 学 工 业 联 合 会 副 会 长 杨 伟 才 表
非金属新材料将在“十二五”期间高速发展
该 高新 区陆续 引进 了天 津 天 和磁 材 、 山西 通 力
磁材 、 山西金 山磁 材 、 国麦 格普林 公 司稀 土永磁 管 美
道 运输 、 山鑫普 公 司稀 土储 氢粉 、 鞍 广东 炜林 纳公 司 稀 土功 能助剂 等投 资 项 目 7项 , 京 交 通 大 学 液体 北
磁性 材料 、 广东 恒之 源 电子科 技公 司的 L D和 江西 E
目前 , 吡啶系列产品的应用大户是农药和 医药 行业。近年来 , 含吡啶基 团的农药发展很快 , 不仅有 高效的杀虫剂 、 除草剂 , 还开发出高效杀菌剂 , 已逐 渐形 成一 大类 特有 的农 药系列 。预计未来 几 年全球 毗啶类 农 药的 消费量将 有 1 % 以上 的增 长 , 5 大大 超 出农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 对吡啶系列产品需求量的 增 长将 达 到 2 % 以上 。 中 国是 全 球 最 大 的农 药 生 0
4 2
化 工科技 市场
第3 3卷 第 1 0期
7 0万 t相 当于节约 13 0万 t 准 煤 ,8亿 m 0 , 5 标 2 。天
目前 , 以包 头稀 土研 究 院和各 大企业 为核 心 , 稀
土高 新 区建 立 了 1个 国家级 、 8个 自治 区级 稀 土 工 程研 究 开 发 中 心 , 业 技 术 人 员 达 到 10 0多 名 。 专 0
贵雅 照 明公 司稀 土 节 能灯 等 技 术 合作 项 目 4项 , 有 效地 承接 了国 内外 稀 土 中高端项 目的转 移 。
励 、 持 和发 展新 材 料 、 能 源 、 能环 保 等 战 略新 扶 新 节
兴 产业 。 目前 , 分 专家 在 中 国非金 属 新 材 料产 业 部
十二五发展规划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一)非煤矿山基本情况非煤采矿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资源性和基础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文明发展提供原材料、燃料作为物质基础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非煤采矿业产量持续增长,其中2009年铁矿石产量8.8亿吨、原油生产量1.89亿吨、天然气851.7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仍将快速推进,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强劲,重要矿产消费持续增长。
截至2009年12月,全国共有非煤矿山86125家。
按采矿行业分,其中金属矿山9503家、非金属矿山75379家、其他矿山1243家;按开采方式分,地下矿山9973家、露天矿山76000家、其他矿山152家;按规模分,大中小型矿山分别为498座、2037家、83438家,大中小型矿山分别占非煤矿山总数的0.58%、2.36%、96.9%。
全国尾矿库10519座。
按库容分,二等库70座、三等库511座、四等库1929座、五等库8009座,四、五等尾矿库占总库数的94.5%;按安全度分,危库284座、险库348座、病库1466座、正常库8421座,危、险、病库占总库数的19.9%。
我国非煤矿山的基本特点:一是数量大,目前全国非煤矿山是煤矿总数的7倍多;二是规模小,小型矿山占非煤矿山总数的96.9%,特别是有相当数量的小采石场年产量只有几千吨;三是矿种多,非煤矿山涉及180多种矿种,包括石油天然气、有色、黑色、非金属等几大类,形态上有气态、固态和液态;四是分布散,因矿种数量多、成矿构造区别大,全国有30个省(区、市)都有非煤矿山;五是基础差,特别是小型矿山因安全投入不足、技术力量不够等因素,安全基础十分薄弱;六是人员素质低,非煤矿山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农民工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七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环境复杂,特别是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企业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使安全生产风险进一步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非金属矿工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采选和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业等。
“十一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非金属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60亿元、利润36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4%和41%。
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专栏1 “十一五”期间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
(二)部分矿种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10年底,非金属矿开采加工企业减少到约9万家。
高岭土、膨润土、石墨、萤石等主要矿种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高岭土、膨润土企业分别达到年产20万吨和30万吨的规模。
(三)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采选及深加工关键工艺和设备取得突破,采矿机械化、大型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以提纯超细、改性复合为代表的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快速发展。
石材数控加工中心、红外切机等广泛应用。
(四)进出口结构优化改善
原矿和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有所下降,加工制成品比例提高。
2010年我国非金属矿业出口额130亿美元,其中加工制品比例超过50%。
普通产品进口增长趋势明显,2010年石材产品进口额2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五)产业集聚速度加快
石墨、膨润土、耐火粘土、萤石、菱镁矿等主要产品呈现比较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
石材行业已形成3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80%。
当前非金属矿工业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统筹不足,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关键矿种过度无序开采。
二是企业“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应差。
三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深加工及应用技术较弱。
四是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监测亟待加强。
二、需求预测
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和产品,同时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的品种、性能、质量和产量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期间,非金属矿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专栏2 2015年主要非金属矿产品国内需求预测量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方式,立足满足国内需求,坚持保护性开采和综合利用,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业,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促进非金属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性开发。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保护政策,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突出重点。
着重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大的重点矿种,扶持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非金属矿工业全面优化升级。
坚持扶优扶强。
引导优质要素向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企业和产业基地集聚,促进集聚发展,提
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综合利用。
注重低品位、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尾矿等资源梯级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重点矿种加工利用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业加快发展,采选企业数量减少20%,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工制品占出口比重提高到70%以上,尾矿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四、发展重点
(一)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推进非金属矿物精深加工。
大力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高性能非金属矿加工制品,开发专用化、功能化品种。
专栏3 产品发展重点
提高产业集中度。
鼓励优势骨干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整合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尽快做强做大。
严格行业准入,淘汰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
促进石材产业集聚升级。
优化重点矿种产业布局。
以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业经济区为基础,优先抓好萤石、耐火粘土、石墨、高纯石英、高岭土、膨润土等重点矿种产业发展。
专栏4 重点矿种产业布局
(二)加快技术进步
研发关键技术。
发挥骨干企业带动科技创新的作用。
在非金属矿资源地及产业集聚地建立专业化研发中心,着力突破非金属矿物制品关键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适应下游产业需要的精细化产品。
加快石材文化创意设计和定制产品研发能力建设。
开发专用装备。
加快开发大型、高效、节能且保护非金属矿物结构,满足非金属矿开采和加工特殊要求的专业化设备和成套装备。
完善标准体系。
修订完善现有非金属矿产品标准、试验方法、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相关标准,研究制订新型非金属矿物加工制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跟踪研究相关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专栏5 重点发展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三)发展循环经济
优化矿山开采。
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对矿山开采进行科学设计,优化开采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科学治理矿区废石、废水、塌陷区,修复损坏严重的矿山生态,新开发项目要同步推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
加强选矿及尾矿治理。
采用先进选矿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纯度和品级,提高选矿回收率。
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共伴生矿物的回收利用水平,加大尾矿治理,鼓励从尾矿中分离、回收有效矿物或成份,支持以尾矿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
推广清洁生产。
加强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鼓励非金属矿加工基地和产业聚集区发展循环经济或生态工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废弃物资源化研究与应用开发。
五、重点工程
(一)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工程
工程目标:掌握核心制备技术,开发专业装备,建设产业化示范生产线。
主要内容:以研发能力强的企业、科研院所为主导,以示范项目为支撑,选择优势非金属矿种,开发深加工及制品关键技术和装备,在重点企业或专业基地建设精细化、高水平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产业化示范生产线。
(二)高端产品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牵引,加快发展高性能非金属矿制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主要内容:以大企业为主导,采用产业联盟等形式,鼓励下游产业向非金属矿物领域延伸整合,着重发展石墨负极材料、高效石墨发热板材,石英光纤预制棒、石英坩埚等高端产品。
利用高岭土、膨润土等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生产纳米无机胶凝材料和高效农药载体材料等功能矿物材料。
加快发展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用高效生态环保材料。
(三)绿色安全示范基地工程
工程目标: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和绿色产品开发,构建和谐示范区。
主要内容:选择典型矿区或生产基地,推广使用先进技术,优化矿山开采,实施清洁生产,推行清洁生产认证,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开发。
加强尾矿治理,加大选矿尾矿的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开发生态环保节能新产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节能减排,消除安全隐患,推动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绿色安全示范基地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非金属矿工业运行监测体系,对石灰石、硅质原料、萤石、耐火粘土、石墨、菱镁矿、高岭土等主要矿种进行跟踪分析,定期发布行业运行信息。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严格行业准入
大宗产品实施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开发,控制总量扩张,加强环境治理,鼓励高水平规模化开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新增产能须在本地区重点矿种发展规划指导下有序发展。
制定关键矿种生产行业准入条件,规范行业准入,实行保护性开发生产,鼓励集约化生产,着重发展精深加工。
(三)加强协调和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政策支持,增加科研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非金属矿业的合作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