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开越大。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政策疏导,中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转化为有效的人力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十二五规划”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努力把握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发现并解决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不能转化成人力资本。因此,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我国农民占到人口的大约70%,讲人力资源开发绝大多数是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如此众多的人口如果处在现代化的门槛之外,则中国谈不上富裕。在21世纪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国民素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的劣势是明显的:稀缺的土地上生存着9亿农民,其中有两亿文盲半文盲,贫困地区每年还有上百万的失学少年。如果对这些人力资源不进行投入开发,而是让其自然发展,那么,这些人力不仅不能在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中发挥资源效用,相反,将会极大地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2、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消除贫困、就业发展的需要

俗语说,治穷必先治愚,一个地区的落后,本质上是劳动者素质的落后,舒而茨认为“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

识的增进”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脱贫致富,其核心是促进就业。而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力资源。如果就业问题没解决,其它问题就无从谈起,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解决城乡群众的就业问题。如果说过去的就业问题主要局限于城镇,而忽略农村,那么在强调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今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应该成为各级政府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基本问题。

3、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统筹安排,常抓不懈。人力资源开发一靠教育,二靠培训,教育是指现行的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主要是培养预备人才,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蓝领,成人教育主要是抓好培训。培训是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关键,通过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通过培训使人力变人才,按照新的人才观,人人皆可成才,只要是掌握一技之长,对社会有贡献的都是人才,乡土人才、农村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村的种养专业大户以及外出务工又返乡创业者都是培训的目标:使培训成为产品、成为产业,培训是伴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应运而生的,必须走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培训应推向市场,通过培训的新型农民,必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适销对路的“抢手货”。

4、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的需要

现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相对于传统型的农业,现代农业有着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和资源环境

优良化等优点。因此,农业发展必须超越这种传统模式,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现代化、集约型农业所依赖的主要是农业科技开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而这一切都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依赖于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是靠农村人力资源推动的。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人力资本是更重要的资本。人力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转化成人力资本。因此,只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使现有劳动力大量从农业中释放出来并转移到非农部门,有利于缓解人地关系的矛盾,改善农民可利用农业资源的条件,推动现代农业的实现。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如今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地区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这些原因造成了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

1、农村人力资源总体质量较低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劳动者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的统一,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等,相比城市而言,农村人力资源总体质量还是较为低下。这种质量水平的低下,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两方面。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提高,死亡率下降幅度也大。但目前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与城市人口相比仍有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的生活水平。在有的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存在着营养不良,住房条件差,用水困难以及医疗卫生设施匮乏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其次,虽然农村文盲、半文盲比例下降。但我国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城市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在非文盲就业人口中,50%以上的人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民受教育年限较少,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普及率低,而且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因而导致农村劳动力

科技素质较低,缺乏职业技术和技能。

2、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源,但是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回农村工作的却为数不多。其实,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成了向非农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与城市基础教育并没多大差别,其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走出农村创造条件,而不是为了培养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回到农村的很少,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的就更少了。人口外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人口过剩的压力,但其损失与外流人口的比例可以说是正比的,就是外流人口越多,农村失去人才的机会也就更大。

3、农村地区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一起地方实行经济体制转换,农村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只是在体制转换上,重视农村物质资本积累,对于何谓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缺乏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的认识。

人力资源最根本的性质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此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离开生产要素开发和培育所必需的市场机制建设。由于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不重视,使政府或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重点放在了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制度安排使培育人力资源生产要素缺少所必需的统一市场,也使许多农村地区失去了学习和培育人才的机会。再者,我国现如今有许多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村人口,他们对于自身和社会所需认识不够,不清楚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需要技术型和科技型人才,农村在这方面的宣传也欠缺,因此造成农村人口只重视资本积累,不重视人才开发。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阻碍

1、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就业水平依然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