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课堂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固然是有的,但他的职责与作者完全不同,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知性的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者研究的材料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包含大量的非理性因素,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便与绘画史家和音乐世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与社会学家和解剖学家没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性的批评“创造性的批评”通常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复述,充其量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翻译成另一件,一般来说都要比原件低劣一些。
三、对艺术的探讨将自然科学运用的那些方法移用到文学研究上。
1、移用的方法(1)效仿一般科学的客观性、无我性和确定性诸优点。
(2)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的前因和起源,即“起因研究法”。
(3)把某些科学上通用的定量方法,如统计学、图表、坐标图等,引进文学研究的领域。
(4)用生物学的概念讨论文学的进化问题。
2、评价单纯的移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方法仅就十分有限的文学研究范围或者某些特殊的文学研究手段而言,有时是有价值的。
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的差异1、历史上不同学者的探讨(1)早在1883年,狄尔泰就以“解释”和“理解”这两种认识范畴的对比来说明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不同。
狄尔泰认为,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历史学家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
(2)1884年,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也对历史学必然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观点加以抨击。
他认为自然科学家旨在建立普遍的法则,而历史学家则试图领会独一无二、无法重演的事实。
(3)后来、李凯尔特又对这观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稍加修正和补充,他不太注重概括和个性化的探讨两种方法的分野,而是更多地关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别。
(完整版)文学理论笔记整理
文学理论导论1、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3、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a 、视野开阔,阅读面广 b、联系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现象、作家作品。
C、联系自己的创作于欣赏实践 d、学以致用,尝试评论语研究4、学习文学理论的作用及意义:确立文学观指导文学与审美实践指导文学的研究与批评5、历史上对文学性质的不同认识: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文学作品无认识价值)两者都重视认识艺术真实的标准不同布瓦洛别林斯基} 文学对于生活的模仿,不仅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还在于描绘可能发生的事。
6、表现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奠基人,知、情、意理性、情感、道德修养),雪莱,诺瓦里斯,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自觉本能),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压抑的生命冲动)}迷狂说:宗教神秘说(神灵附体)7、亚里士多德:一桩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8、再现论的优点:1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2、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3、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缺点:1、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2、把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视为忠于现实,忽视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
9、表现论的优点:1、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 2、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缺点:1、把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 2、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 3、把表现与规范队对立起来10、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反应.11、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理论方式:概念、范畴、推理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出来宗教方式:{实践方式:主体亲自实践,主客和一,追求意义与价值审美方式:理性直觉}12、文学审美属性的具体表现:整体性: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观照。
情感性:以形象具体的东西作为观照的对象来感受体认事物及其特点。
无功利性:创造性:12、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真实是指艺术形象不能离开依托假定是指通过艺术方式来接近本质2、情感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指人的喜怒哀乐愁等的心理内容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具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4、涵盖性:特别与一般的统一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结果社会内容5、生动性1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情感性2、形象性3、陌生化4、音乐美5、蕴藉美14、文学的功能一、历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两种认识1、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文学发挥影响人生干预生活功能2、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以自身为目的,超越现实,不受任何限制,纯娱乐、纯形式王尔德:美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只有艺术美才能超越时空永恒不变二、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1、认识功能指文学可以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增强认知的深广度,增进对自然,社会,历史的了解,开阔人的认识视野,强化对社会历史规律发展的了解。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固然是有的,但他的职责与作者完全不同,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知性的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者研究的材料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包含大量的非理性因素,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便与绘画史家和音乐世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与社会学家和解剖学家没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性的批评“创造性的批评”通常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复述,充其量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翻译成另一件,一般来说都要比原件低劣一些。
三、对艺术的探讨将自然科学运用的那些方法移用到文学研究上。
1、移用的方法(1)效仿一般科学的客观性、无我性和确定性诸优点。
(2)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的前因和起源,即“起因研究法”。
(3)把某些科学上通用的定量方法,如统计学、图表、坐标图等,引进文学研究的领域。
(4)用生物学的概念讨论文学的进化问题。
2、评价单纯的移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方法仅就十分有限的文学研究范围或者某些特殊的文学研究手段而言,有时是有价值的。
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的差异1、历史上不同学者的探讨(1)早在1883年,狄尔泰就以“解释”和“理解”这两种认识范畴的对比来说明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不同。
狄尔泰认为,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历史学家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
(2)1884年,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也对历史学必然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观点加以抨击。
他认为自然科学家旨在建立普遍的法则,而历史学家则试图领会独一无二、无法重演的事实。
(3)后来、李凯尔特又对这观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稍加修正和补充,他不太注重概括和个性化的探讨两种方法的分野,而是更多地关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别。
《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文学理论笔记
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3个主要分支,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按照韦勒克的看法,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
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
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
文艺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2、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3、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形态多样性的依据是因为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所以文学理论的形态与这个客体的特征与视角密切相关。
对同一认识客体可以从多种视角关照。
所以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主要有三点: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整理一、各种学说:模仿说(文学对自然的模仿);感悟说(外界的变化引起情绪的波动,用文字来抒发感情);实用说(文以载道);表现说(作者用文字表现自己);客观说(艾布拉姆斯,立足于文学谈文学)二、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模仿说: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的反应,但是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是被允许并应该存在的;感悟说:文学是大自然或现实人生的各种境况,或社会矛盾促发作者而产生的反应;实用说:从功能角度出发,把文学视为一种教化的手段;表现说:文学本身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感情的共同体现;客观说: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三、文学审美与文学虚构:1.作为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文学借助想象表现了人类的愿望和期盼,构建艺术世界的材料虽然来自于现实生活,但是艺术虚构的目的却在于超越现实;2.艺术虚构的存在正是由文学的审美性决定的,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审美关系,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只有在审美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而不是个人欲望的幻想;3.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虚构使文学能够相当真实地描绘生活,又能在这种似乎客观的描述中显示主体的理想和追求,个性与情感四、虚构与艺术真实:1.艺术真实不同于历史真实、科学真实,是一种本质真实,具有诗意性。
2.衡量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反映测度——看文学作品是否源于生活,是否符合社会逻辑;表现测度——创作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真挚的情感状态;心理测度——文学作品能否适应、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五、文学形象的分类: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所造成的“形象感”(如修辞手法造成的语象,如比喻、通感等,汉字象形特点本身带来的视觉化效果);形象——专指描摹性的,能够引发读者视觉想象的形象(如人物形象的外部形象,例:少年闰土);意象——指为表现思想感情的形象六、文学形象的特征:1.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他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动;2.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3.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能蕴涵着某种理性的因素;4.文学形象具有符号性:文学形象是具有蕴意的,只有追寻思考形象的蕴意所指,把形象作为一种表意符号来理解,才能把握形象和文本的意义七、言意矛盾:类型一,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差异、不对等,包括言丰意寡和言寡意丰两种情形;类型二,个性体验的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类型三,语言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与思想的形成八、言意矛盾的克服办法:1.构思过程中的言意矛盾:观察生活,丰富体验,勤于实践,博览群书,坚守个体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2.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锤炼语言,运用形象、寓言等九、语言艺术的特点:1.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2.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自恋心理生活;3.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具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文学理论笔记(高教社版童庆炳编修订二版,截至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关于“什么是文学理论?”的解答,分三个方面。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p3)文艺学定义: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性质: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那么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具体地言,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的任务(五个方面):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p7)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我们的文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理论,它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p7)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理论形态的学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个别理论家杜撰出来的,而是从长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换言之,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真正科学的文学理论不但在于这些学说形成之时,而且在于尔后为文学实践所印证之日。
所以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决定了文学理论是一门生机勃勃的科学。
文学理论-童庆炳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童庆炳完整笔记1、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2、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
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兼具几种类型特征;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学潮流。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
现实型文学的深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结合型文学。
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①特征性:特征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而且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起反作用。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1、情景交融(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2、虚实相生(结构特征)“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
“虚境” :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三)韵味无穷(审美特征)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第四节文学意象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1、本质特征是哲理性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章学诚:《文史通义》“《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文学理论课堂笔记
文学概论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该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的品格。
概念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3、文学批评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4、文学史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理论,它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
后来列宁、毛泽东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新的命题,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是供人消费的。
文学理论笔记
1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由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是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2意蕴的内涵: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3作品意蕴的层次:①观念层:蕴含在作品内的有关人生、社会、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主要围绕五组关系展开:人——自然;群体——群体;个体——群体;自我——他人;自我——自我。
②情意层:指蕴涵在作品内的作家的情感内容,它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冲击力;具有感受性和体验性的特征,无法明确分析,是构成文学作品内在价值的重要方面。
③欲望层:指文学作品深层蕴含的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它既是作家创作的深层动力,也是文本内涵的深层构成。
④精神原型层:指蕴涵在作品深层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结构。
4三大基本原欲——情欲:《查黛莱夫人的情人》、《金瓶梅》、《废都》、《少年维特之烦恼》权欲:《查拉图士拉如是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物欲:《鲁滨逊漂流记》、《欧也妮·葛朗台》、古希腊阿尔戈斯号船众英雄与金羊毛神话1文学作品的体裁,简称文学体裁,是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学作品类型。
2文学体裁的划分:①两分:韵文,散文②三分: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③四分: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3诗歌定义: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有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三大特征。
4凝练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A、题材的高含量性:陆游《钗头凤》《示儿》,B、情感的高度集中性:诗歌是要表达感情的,但因为篇幅的有限性和对艺术效果的特殊追求,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一个漫长的情感过程,而是某种强烈的情感状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感反应的某种情景;陆游《示儿》、于佑任《绝命诗》;C、意象的概括性:诗歌对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与人事的认识、领悟往往借助意象的创造来完成,而诗歌的意象又忌杂多,它需要精心选择最有表现力、概括力的意象来承载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余光中《乡愁》、艾略特《荒原》,贾岛《寻隐者不遇》中松、药、山、云;D、语词的凝练性:《寻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5跳跃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诗歌特别讲究跳跃性与艺术空白,是最具有再创造余地的文学体裁。
文学理论教程详细笔记
第八早文 学创 造的审美 价值 追求 (文 学创 造原艺术 真实_ 、情感评价(把握)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认识与情感: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客观反映,情感是对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文学创造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和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情感评价是文学创造的本质属性:文学创造以情感评价发挥着审美意识形态作用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从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诗意的裁判”善与美的统一,对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的内涵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高尚的品格功利的取向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诚挚的情态艺术的呈示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善”的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人文主义是文学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据人文与历史: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三、形式创造一、文学与艺术形式文学的精神价值的理想: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文体升华三者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
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是两个实体,活在一起,如钱谷融所言两种相反的观念和理论重内容轻形式传统文论:“文以载道”,“言之有物”西欧古典文论:“再现”说,“表现”说形式主义俄国形式主义捷克与法国的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派小结: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内容是它的这一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它的这一内容的形式形式创造是建立在形式与内容关系基础上的互动过程。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①内容形式化作品:内容与形式完全融合,如黑格尔所说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体形式创造是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如别林斯基所说内容的形式化以审美价值追求为催化剂,②形式内容化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已经开始。
文学理论重点笔记
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其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文学学。
2、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4、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6、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7、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
8、文学理论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9、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10、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出入”说。
西方文论:亚理斯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弗洛伊德“无意识升华”说、荣格“原型”说、“投射”说、克罗齐“直觉”说、3)、文学社会学:丹纳三因素说: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4)、文学符号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11、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五个基本观念1)、文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12、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文学理论笔记
导言1、文学的构成: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关系: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是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2、文学批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五要素:+传媒)第一章1、文学理论中两条线索●绝对主义:文学是独立的、纯粹的,文学拒绝社会历史的插手,文学理论的目的就是揭示文学的终极公式●相对主义(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尾随文学回到历史语境中,文学并没有什么终极公式,文学的秘密配方由历史老人调制,并且时不时就会发生变化2、文学的“无用之用:(夜牛汉1997)《夜》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3、韦勒克和沃伦的“透视主义:是把诗和其他类型的文字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4、“透视主义”既有相对主义的灵动性,又拥有绝对主义的恒常性。
研究某一艺术品时,必须能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时代和那以后历代的价值,一件艺术品既是永恒的(即永久保有某种特质),又是历史的(即经过有迹可循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一、几种影响较大的文学起源说1、西方最为古老的理论:模仿说●亚里士多德:一切实际上模仿,只是三种差别,即模范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文学艺术起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模仿,是“模仿的艺术”●模仿说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镜缘关系摹本(文学)【镜缘关系】原本(生活)●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2、游戏说(康德、席勒、斯宾塞)●康德: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愉快的而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如同一种游戏。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类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 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 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 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被称为“诗论”“诗学", 如中国的《诗品》《原诗》, 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 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及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 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 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具体地说, 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内容。
虽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 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
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 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 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 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范畴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 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第二节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
文艺学即:研究文学的学问。
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是文学原理、文学范畴、判断标准的研究。
研究具体的文学作品是文学批评或文学史。
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其任务有三个方面:第一、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划分时期,描述社会环境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的再现。
并说明文学的继承与革新。
勾勒文学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体面貌,分析原因。
总结成就不足、经验教训。
探究规律。
第二、分析作家作品、描述他们的成就。
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
分析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判断分析他们的作用、影响、意义、地位。
第三、指明文学的继承发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找到从中可以借鉴吸收的。
文学批评是另一个分支。
对象是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
经予他们一定的历史地位。
分析比较评价具体作品的审美价值,总结作家创作优劣长短,引导读者欣赏作品,探讨作家创作经验和文学创作的规律。
总结成就得失。
为文学史提供和积累新的研究观念、方法、材料,为文学理论的创新做准备。
文学理论就是关于一切文学现象的理论。
总结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的规律。
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文学理论研究范围的实际有方面:一、狭义的文学理论研究如诗学、小说学、戏剧学。
二、文学与其他学科联姻所形成的有关文学理论的研究。
如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体学……三、广义的文学理论研究。
通过宏观把握文学,最终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节文学理论研究方法文学理论最重要的是研究主体所确立的文学观念。
这本书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
以本体论方法为中心,一是注重研究文学区别于其他非文学的特性,二是研究一种文学类型区别于其他文学种类的特性。
第四节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和要求目的:(1)、准确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理论、知识。
文学理论笔记
名词解释1.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
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
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诗人,作家。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3.陌生化:又译“反常化”,与变形有联系。
他们都是使习见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
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
一个事物被陌生化时,该形象只以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奇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陌生化除作为手法和方式之外,它还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4.艺术真实: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5.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6.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7.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8.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叙事学:叙事学又称叙述学,这词始建于法国理论家,托罗多夫《<十日谈>语法》一书。
主要指的是以法国为中心结构主义关系密切的当代叙事研究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法国当代叙事学,是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与法国形式主义思潮双重影响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课堂笔记(湖南文理学院杨绍华老师缩略版)(1)曹丕的《燕歌行》是一首反应妻子思念丈夫的诗,汉末社会动乱,很多人迫于生活的压力,被迫离乡背井,流荡远方,致使夫妻分离,难于团聚,诗人对这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给予了关注,表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霜为露…..”又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趋炎附势的高贵精神品质。
(2)艺术概括:作家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予以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一种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3)人文关怀是文学对人类社会一切丑陋现象的揭露与批判(人类精神世界发展的一个杠杆,169页,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与屈原的《离骚》)(4)诗意的裁判(恩格斯提出来的):文学创作都存在着情感的体现,都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生活所作的主体性的“裁判”。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评判都是诗意的。
它是善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5):高尚品格: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情操、生活与理想的守望。
对丑陋、腐朽、阴暗事物的排斥。
李白的《行路难》《梁甫吟》表现了诗人同上层统治者的尖锐矛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以及不愿向权贵摧眉折腰的傲世态度。
(6):文学的爱(阶级的爱):尊重个体生命,更多的表现为对弱者的同情,能给予广大下层人民摆脱昔日的生活苦难的探索中寻求精神的慰藉。
(7)人文关怀是文学对人的爱的崇高理想的张扬。
(悲天悯人的情怀+忘我的情感投入=以爱为核心的崇高感情)(8)高尚性原则: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以严肃认真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社会生活做主体性裁判,使文学创作不仅符合真的标准,而且符合善与美的要求。
(9)什么是人文关怀: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关心人的生存状态及命运,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尊严与情感,崇尚人自由价值终极理性追求。
(10)人文关怀体现在三方面:人文关怀是文学对人类“善”的价值追求;人文关怀是文学对人的“爱”的崇高理想的张扬;人文感怀是文学对人类社会一切丑陋现象的揭露与批判。
(11)诚挚性原则:作家在作品中对社会生活做的裁判具有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是建立在真切体验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情感认同。
(文学史上无数优秀作家们都曾经深动地讲述了他们自己在长做过程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欢,共休戚”的情景)(如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作品《包法利夫人》,当作者看到包法利夫人自杀的时候,好像自己满嘴都充满砒霜味。
作家创作投入之深,投入之沉由此可见一斑。
)(12)情感把握:强调文学创作不仅是一种认识的反映活动,而是一种情感的评价活动,它要求作家在想人们揭示真理的同时,显示出形象的价值与意义,从而发挥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功能,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就是作家对社会生活所做的主体性裁判(不是完全个性化的批评和理解,而是建立在社会生活之上的情感认识)(13)情感把握的两原则;诚挚性原则与高尚性原则。
(14)怎样理解文学史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是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矛盾因素的对立与统一。
(15)文学的无功利是主观的追求,文学的功利是客观的效果。
(16)形象:由文学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审美感性形态。
理性:文学文本中由概念、判断所构成的思维方式(理性立足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情感:文学活动的主体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及情感体验。
认识:文学话语传达出文学主体对社会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17)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话语蕴藉之文学活动的蕴储深厚而余味深长的语言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藏着丰富的意义性与可能性。
(18)什么是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史是一种语言艺术。
(19)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是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的方针。
(20)文学创作的阶段:发生、构思、物化。
文学创作的材料来源:有意、无意、实践、书本获取。
文学创作的构思方式: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21)构思方式:指艺术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构建整体作品的具体方式。
(22):陌生化:指艺术家在创作中以陌生者的身份已经司空见惯的事物,并使被表现的事物富有奇特的新鲜感及艺术独特的构思方式。
(23):新世纪中国文学的人民性: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弘扬民主思想,关心民生疾苦,深刻揭露与批判背逆于当代民主进步潮流的封建文化思想。
(24):文学的阶级性:指文学活动总是或隐或现的隶属于一定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话语的性质,表现一定阶级思想倾向,阶级观念与意识。
(25):文学活动的反映性质(怎样理解:文学反映的能动性与文学反映的受动性):指文学作为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是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反映。
包括表现内心世界与理想,再现外在的客观世界。
(26):文学反映的受动性:文学反映要依赖于或受制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学形态与内容。
(27)文学反映的能动性:即文学活动在反应现实的过程中,说话人有积极选择与改造生活的主动性,文学活动的主体不仅能主动的摹写现实,而且能主动的再现现实。
(28)用文学的眼光来审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曹操)。
不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曹操形象:囊括了历史上一切封建人物所有的反动素质,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卑鄙无耻、阴险狠毒。
(29)曹操形象的美学意义就在于他向我们深动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人物横流的血腥场景,向我们暗示着变更封建体制的必要性,给予读者一种特别的警示意义与启发意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进行评价。
(30)文学的民族性:某个民族由他们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鲜明的文学民族特征。
(中国:重表现,重内心,重抒情,情感抒发。
欧:重客观世界、重摹写、重再现。
)(31)文学话语:作为文学活动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文学语境中展开的沟通活动。
(32)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说话人(文学创作的主体),受话人(文学阅读活动的主体),文本(供阅读以便达成沟通的构成物)(话语系统),沟通(话语活动的两个主体通过文学活动来了解、融洽),语境(话语活动进行的特定语言环境))(33)文学活动的社会性质(怎样理解):文学的内容只能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
(作者写什么只能由他本人所具有的独特社会生活体验以及所处的社会现实生活所决定)文学的各种形式要素也都是社会的产物(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家只能在前代文人创作的基础上加以在创作,有赖于前代文人创作成果的积累)文学话语的发展变化最终取决与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文学四性:文学的时代性,文学的民族性,文学的人民性,文学的阶级性)(34)文学概念的复杂性(怎样理解)三角度:“文学三义”(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通行含义)(35)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即文化的意识(广义的文学概念),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口头与书面的语言行为及其成果。
(36):文学理论的作业:我们为什么要用文学活动这一概念取代文学实践这一概念。
为什么说文学作品的内容所显示出来的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既是文学的短处又是文学的长处。
试简要评述普列汉若夫的“艺术起源论”。
对“游戏说”的评述。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内容为例,分析文学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能动创造。
我国远古神话《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是如何体现人类活动的自由特性的。
(37):为什么说艺术家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类生存活动:人类早期的科学理论研究表明劳动与人类的早期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普列汉若夫的研究也表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与劳动相关的其他人类劳动也是艺术起源的动因。
(38)劳动是物质的范畴,但不是物质的全部,还有人的生息繁衍,嬉戏玩耍、战争斗殴等都有可能成为文学起源的因素。
(39)马致远的《秋思》通过三组九幅画面的巧妙组合,犹如幻灯片似的动态地展示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野图,并由此把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的寂寞难耐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痴心于仕途,终身投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满怀幻想却又怀才不遇,老之将至却又满身疲惫的凄惨人生的集体缩影,由此我们仿佛看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仿佛看到了“穷年忧愁无,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仿佛看到了对仕途心灰意冷远遁山林的陶渊明,还有由富贵坠落困顿而发奋写《红楼梦》而不得期终的曹雪芹,他们的崇高理想,悲悯情怀和惨淡人生与“望尽天涯路”的断肠人马致远一起凝聚成为一幅对封建主义专制体制的投诉状,因而具有非凡的批判精神,这种带有理性品格的深沉美学意蕴,正是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这种创造就完全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40)文学理论的概念:文学形象、文学典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4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以文字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四大系统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社会价值取向的社会科学理论。
(4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以文字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任务: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文学作家、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例证出现在文学理论中。
(43)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怎样理解):不但在于他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还在于他能接受文学活动实践的检验。
从来源看,作为理论学科,不可能凭空产生,更不可能有个别人杜撰出来,它产生的基础必定是文学实践。
从文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来看,文学理论总是随着文学运动(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总是深动地变化,而不是静止的僵化。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决定了他是一门生机勃勃的科学,随着人类和会的生活发展而变化,文学内容与形式也将会发生生动的变化,文学理论这门学科也不可避免的要去研究新问题,进行新探讨,我们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他,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
(44)价值取向:是主体对认知事物的鲜明态度。
(4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其要求无产阶级文学体现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并且公开宣布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而服务。
(46)文学理论的革命性内容: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文学对德国古典文学及欧洲传统文学的直接超越(突破性),马克思主义确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科学的改造)。
三个基本命题:马克思强调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
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47)1857-1858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最早),扩展了文艺理论研究的领域。
(48)我们既然把艺术创作规定为一种生产,就必然会进一步提出艺术生产者,艺术消费者,艺术产品,以及彼此相互转化与依存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马克思认为文学史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强调了他的社会性,并且突出了他与上层建筑的性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