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理论复习提纲答案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二、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1、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2、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3、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前提与动因,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使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并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三、文学艺术创造的主客体:1、客体:“自然”说、模仿论、“情感”说、文学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2、主体:“模仿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创造者”—狄德罗、歌德、黑格尔。
四、文学创造客体——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五、文学创造过程:1、发生阶段:材料储备艺术发现: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感知。
创作动机2、构思阶段: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支配下,心理活动和艺术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程。
心理机制:回忆: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沉思:在寂静和孤独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思索。
回忆可以提供素材;沉思产生思想意蕴。
联想: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灵感: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了直接了解和揭示。
理智: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感情: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作家以一个形象(或意念)为底稿,然后寻求与之密切相关的、更有效、更传神的材料,使之有机地融合,达到立体、生动的效果简化:作家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变形: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形象的方式六、艺术真实:1、符合论:要求艺术严格地摹仿自然,摹写现实,与客观事物达到吻合一致。
大学文学理论复习提纲答案
大学文学理论复习提纲答案1、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美学观点:遵循艺术掌握世界的规律,并重视作家的审美心理和创造精神。
史学观点:即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性质,主张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时代和社会联系中,从历史和阶级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及作家的态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三贴近”的原则(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的概念: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的反映的产物;○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2)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1政治和思想倾向是文学倾向的主要体现;○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字的真实性相统一。
(3)实践性: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实践的特性○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性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4、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情感性;形象性;超越性(1)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征○1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2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2)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1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文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文学概论(专科)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 [ ]A.德谟克利特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里德2.方鸿渐是作家钱钟书的两个亲戚的复合体,体现的原则是 [ ]A.艺术真实B.艺术概括C.情感评价D.形式创造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 [ ]A.无功利的B.有功利的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有功利的D.无目的的4.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学艺术起源于 [ ]A.巫术B.游戏C.模仿D.劳动5.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种效果是欣赏活动中的 [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6.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 [ ]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D.结构主义7.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A.刘勰B.曹丕C.司空图D.刘熙载8.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9.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10.“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是 [ ]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D.创作与接受11.在读者与作品之间实现的活跃的情感交流及对应关系,通常被称为 [ ]A.体验B.共鸣C.玩味D.升华12.以下不属于接受动机的是 [ ]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13.下列不属于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4.以下理论家对游戏发生说没有作直接理论贡献的是 [ ]A.康德B.席勒C.列维―斯特劳斯D.斯宾塞15.“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6.“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7.“风格即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18.属于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特征的是 [ ]A.韵外无穷B.情中见景C.象外之旨D.虚实相生19.“叙事”包括 [ ]A.内容和形式B.话语和故事C.结构和角色D.内容、动作和话语20.剧本要求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这是因为: [ ]A.只有人物的对话和独白B.观众(读者)的精力有限C.受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D.要调动观众(读者)的想象、联想21.电子传播主要是一种 [ ]A.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B.非直接的单项信息传播C.面对面的直接传播D.文字符号的非直接性传播22.下列不属于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23.下列不属于抒情性作品结构的是 [ ]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4.下列不属于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的是 [ ]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5.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的是 [ ]A.文学活动论B.文学反映论C.艺术生产论D.艺术价值论26.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的是 [ ]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D.多样性27.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假说? [ ]A.巫术发生说B.游戏发生说C.摹仿说 D再现说28.下列不属于灵感特性的是 [ ]A.形象性B.突发性C.亢奋性D.创新性29.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视为 [ ]A.生命的延绵B.性欲的升华C.直觉的表现D.现实的反映二、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 即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
文学概论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含答案)一、选择,填空1、文学理论的含义及对象①文学理论含义: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具体说,他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范围。
②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文学⒉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⒋话语蕴藉及典范形态①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②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⒌西方文论㈠直觉①直觉主义文论:以主体观念为基础,由叔本华创始,经尼采发扬光大,到柏格森,克罗齐达到高潮至胡塞尔渐次纳入现象学思路。
②直觉的观象是情感②直觉的机制是表现。
③直觉活动即艺术㈡艺术概括①含义: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片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②艺术概括的规定性:(一)从“个别”到“一般”(二)“个别”与“一般”的统一③艺术概括的作用:艺术概括是实现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㈢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①文学内容和形式之间是相互规定的:一方面,一定的材料和内容要求并规定着相应的文学形式;另一方面,文学材料和内容又必须达到充分的形式化,融入文学形式中。
在文学之美的创造中,形式材料和内容的表现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㈣构思的各种方式:①综合、②突出与简化、③变形与陌生化、㈤典型:㈠含义: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现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他在叙事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②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㈥意境:①意境概念:是指抒情性作品中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理论知识提要答案
一、名詞解釋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2.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3、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是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4、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7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制于经济基础;它与其它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宗教、哲学、道德等)相互渗透,复杂交织;它还有特殊性的一面:具有文学的审美特征(想象性、虚构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等)。
8、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
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
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9、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
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
10、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二、簡答題1.简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之间的关系(1)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共同构成了文艺学,即为文艺学的必不可少的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教程 期末复习重点整编
文学理论教程考试版一、名词解释1、文学媒介:指文学的感性修辞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括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
2、文学意境: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3、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研究具体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作出思想和艺术的评价(主要是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4、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过程,这种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5、话语蕴藉:话语含蕴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7、创作个性:是作家特有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社会思想、审美观念、艺术修养等精神特点的总和。
8、文学流派:创作流派和作品流派的合称,流派是由风格派生出来的,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和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而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文学派别。
9、延留:延续、留存、品味或品评之意,用来指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的一种状况,是读者继共鸣、净化和领悟过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10、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文学理论(复习纲要)
《文学理论》提纲导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一、文学理论的性质1、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1)“文学理论”的定名2)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2、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1)文艺学三学科界定2)文学理论的性质二、文学理论的体系1、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文学实践2)思想家和批评家的中介3)归纳整理2、文学理论的两种建构形态1)功能性结构2)对象性结构3、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和体例1)几种建构原则2)本书建构原则三、文学理论的作用1、文学理论功能的认识1)中外古代文论家的认识2)我国现代文论教材的认识2、文学理论的三种功能1)引导创作2)指导欣赏3)规范批评3、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1)文学批评的价值论2)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四、文学理论的学习1、范畴体系与概念命题的掌握2、理论来源与文学史的学习3、学科地位与相关学科的了解第一编文学本体第一章文学本质特征第一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一般性)一、“文学”辨析1、“文学”的语义分析:(狭义文学、广义文学)2、文学本质的研究:一般性→特殊性→个别性二、文学的社会地位1、“社会结构”:(马克思→普列汉诺夫)2、文学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1、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阿诺德·豪塞尔)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特殊性)一、文学审美特性的内涵1、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性2、文学的审美特性(文学定义)二、文学的特殊对象1、“生活说”与“人学说”(布洛夫、高尔基)2、“文,心学也”(刘熙载)三、文学的审美形式1、文学形象性的根源2、文学形象与文章形象3、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第三节文学是语言艺术(个别性)一、文学艺术的分类1、历史上的艺术分类法2、分类原则二、文学是语言艺术1、文学语言的特质2、语言艺术的特征三、汉语与汉语文学1、汉语文字的特点2、汉语文学的特征第二章文学作品结构第一节文学作品结构层次一、“二分法”与“层次论”1、作品结构的“二分法”:内容、形式、关系2、从“二分法”到:“层次论”:二分法缺漏二、中西作品层次论1、中国作品层次论:玄学(王弼)→诗学(梅尧臣、李重华、王国维)2、西方作品层次论:英加登三、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1、方法:以中融西,中西互补2、层次:言、象、意第二节文学语言一、文学语言的艺术地位二、文学语言的审美要素1、语音层面2、文法层面3、修辞层面三、文学语言的组织结构1、语言类型:人物语言、作者语言2、语境3、语体4、文化色彩四、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意象语言的特点)1、形象性2、抒情性3、音乐性4、陌生化第三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艺术地位二、文学典型:(再现性文学形象)1、典型人物性格2、类型与典型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文学意境:(表现性文学形象)1、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2、文学意境的审美形态(王夫之、王国维)四、文学象征:(哲理性文学形象)1、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2、文学象征的审美形态第四节文学意蕴一、文学意蕴的艺术地位:(“意犹帅也”)二、文学意蕴的特点1、情理性2、含蓄性3、多义性四、文学意蕴与文学主题1、主题:意蕴的多层次性与主导性2、主题的形态:性格型、情感型、思理型第三章文学作品类别第一节文学体裁的划分和意义一、文学体裁的划分1、“体裁”界定2、体裁划分: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3、本书的新“四分法”二、文学体裁的意义1、体裁对作品的制约2、体裁对创作的规范3、体裁对欣赏的预示第二节叙事文学一、叙事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叙事文学界定:(定义、特征)2、叙事文学种类:史诗类、小说类、叙事散文类二、叙事主体1、主体的纵向变化2、主体的横向介入3、叙述可靠性三、叙述内容1、人物2、情节四、叙事话语1、叙事聚焦2、叙事方式3、叙事时间第三节抒情文学一、抒情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抒情文学界定: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2、抒情文学种类:诗歌、抒情散文、散文诗二、抒情文学的特征1、抒情作品的情感2、抒情作品的意象:心理画面、典故、母题3、抒情作品的语言三、抒情文学的手法1、西方:沉思、直抒胸臆、客观对应2、中国:赋、比、兴第四节戏剧文学一、戏剧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戏剧艺术与戏剧文学2、戏剧文学的种类二、戏剧文学的特征1、高度集中的戏剧情境2、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3、严格要求的戏剧语言4、组织严密的戏剧结构:锁闭式、开放式、人像展览式三、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别1、悲剧与喜剧:(西方戏剧传统)2、杂剧与传奇:(中国戏剧传统)第五节影视文学一、影视文学的界定和种类1、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2、影视文学的种类:电影文学、电视文学二、影视文学的特征1、造型的直观性:区别于小说2、冲突的行动性:区别于戏剧3、时空的灵活性:区别于戏剧三、影视文学的结构1、影视文学的结构原则2、影视文学的结构形态第二编文学创作第四章文学创作过程第一节文学创作基础一、文学创作的主体1、作家的创造能力2、作家的创造意识二、文学创作的客体1、文学对象与创作客体2、表现对象与描写对象三、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1、主客体的审美融合2、主客体的形象建构第二节文学创作过程一、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1、生活体验与艺术发现2、准备阶段的心理机制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1、艺术构思与构思方式2、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三、文学创作的传达阶段1、艺术传达与艺术技巧2、艺术传达是构思的深化第三节文学创作原则一、审美态度与创作原则1、审美意识与审美态度2、审美态度与创作原则二、创作原则的基本倾向1、再现性文学创作原则: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表现性文学创作原则:艺术理想与艺术夸张第四节文学价值生成一、审美理想与文学价值1、作家的审美理想2、文学的审美价值二、文学价值的基本内涵1、真实性(真)2、崇高性(善)3、艺术性(美)第五章文学创作风格第一节风格的审美特性一、文学风格界定1、风格的诸种理论2、风格的定义二、文学风格的特征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三、文学风格的形成1、创作个性2、表现内容3、文体特点4、读者群体四、文学风格的功能第二节风格的审美形态一、抒情风格的形态1、抒情风格的性质2、抒情风格形态的划分(简分法、繁分法)3、抒情风格基本形态二、叙事风格的形态1、叙事风格的性质2、叙事风格的形态第三节风格的文化形态一、风格文化形态的划分1、共时性:流派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2、历时性:时代风格二、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三、风格的地域性与地域风格四、风格的民族性与民族风格五、风格的时代性与时代风格第三编文学接受第六章文学欣赏第一节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一、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1、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2、文学传播的发展二、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1、文学接受界定2、文学接受多层次性:欣赏、批评、借鉴第二节文学欣赏性质一、文学欣赏的特点1、直觉性2、情感性3、愉悦性二、文学欣赏的条件1、欣赏对象的条件2、欣赏主体的条件三、文学欣赏的意义1、欣赏与艺术生命2、欣赏与审美能力3、欣赏与作家创作第三节文学欣赏过程一、接受预示与期待视野1、接受预示2、期待视野:作品与期待的三种关系二、本文解读与审美体验1、语言的玩味2、形象的感受3、意蕴的领悟三、召唤结构与欣赏再创造1、召唤结构2、欣赏再创造四、个体差异与群体共鸣1、意识先结构与见仁见智2、人类共鸣第四节文学欣赏效果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功能1、文学功能的实现:以欣赏为中介、途径2、文学功能的特点: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二、文学功能的多样性1、心灵情感的交流(情)2、人格境界的提升(善)3、审美能力的培养(美)4、认识视野的拓展(真)三、文学功能的整体性第七章文学批评第一节文学批评性质一、文学批评的界定1、广义的文学批评2、狭义的文学批评二、文学批评的基础1、敏锐而精细的审美能力2、深厚而完备的理论修养3、客观而公正的科学态度4、丰富而广博的经验学识三、文学批评的意义1、指导欣赏2、帮助创作3、影响社会第二节文学批评标准一、批评标准的界定二、批评标准的形成1、批评标准的社会性2、批评标准的历史性三、批评标准的内涵1、思想标准2、艺术标准四、批评标准的普遍性与具体性1、批评标准的普遍性2、批评标准的具体性第三节文学批评方法一、批评方法的构成二、批评的基本原则1、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提出2、美学原则和历史原则的内涵三、批评的基本模式1、社会文化批评2、创作主体批评3、艺术本体批评4、接受反应批评四、批评的论述方法与阐释循环1、批评的论述方法:说明、解释、判断2、阐释循环第四编文学史第八章文学发生发展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一、文艺起源的诸种学说1、模仿说:亚里士多德2、游戏说:席勒—斯宾塞3、巫术说:雷纳克—泰勒4、劳动说:格罗塞—普列汉洛夫二、文艺起源的合力作用三、原始文学的特点1、混合性2、集体性3、实用性第二节文学艺术的进步一、文学艺术进步的理解1、“变化论”:文艺进步的否定论2、“进化论”:文艺进步的肯定论二、文学艺术进步的规律1、文艺进步的复杂现象2、文艺进步的特殊规律第三节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一、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1、文学发展以物质生产发展为基础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二、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1、政治的中介地位2、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3、文学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三、文学发展与精神文化1、文学发展与宗教:终极关怀2、文学发展与道德:道德境界3、文学发展与哲学:哲理追求第四节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一、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1、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2、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二、民族文学的影响与超越1、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2、他民族文学的吸收与超越三、杰出作家的创造性贡献1、文学发展与杰出作家2、杰出作家对文学进步的贡献第九章文学发展进程第一节文学体裁的演变一、文学体裁的演变进程1、文学体裁滥觞期2、终极种类形成期3、文类多元发展期二、文学体裁演变方式1、发达文体源于原始文体2、改良性渐变与革命性突变3、规则承续与创作变异三、文学体裁演变动因1、社会意识形态的选择2、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3、期待视野的积极促进4、传播载体的推动交流第二节文学思潮的演进一、文学思潮的性质1、文学纲领的共同性2、创作方法的一致性3、文学流派的多样性二、文学思潮的演进1、古典主义文学思潮2、浪漫主义文学思潮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三、文学思潮史研究第三节文学地域的拓展一、文学地域拓展的进程1、原生的地方文学2、统一的民族文学3、走向世界文学二、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1、世界文学格局的标志2、比较文学的两大学派第四节文学文化形态的变迁一、文学的文化形态1、艺术文化阶层论2、民间文学3、精英文学4、通俗文学二、大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大众文化的形成2、大众文化的特征3、大众文化的兴盛第十章文学史研究第一节文学史的性质一、文学史的形成1、中国传统的文学史研究2、文学史在近代欧洲的形成二、文学史的性质1、含义2、特点(内容的整体性、叙述的有序性、意识的自觉性)三、文学史的任务1、展示文学进程2、评价文学地位3、探讨文学规律第二节文学创作史一、个体创作史二、国别文学史第三节文学作品史一、作品史划分二、文体史三、主题史四、风格史第四节文学接受史一、接受史的提出(姚斯)二、接受史的途径1、效果史研究2、阐释史研究3、影响史研究。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艺学这个学科名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俄文翻译过来的(文学学,名字拗口而改)3.美4.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提出要区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区别5.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读者,作家6.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一、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净化说立普斯(德国)———————————移情说布洛(英籍瑞士)——————————心理距离说克罗齐(意大利)——————————直觉说康德(德国)————————————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奥地利)—————————无意识升华说荣格(瑞士)————————————原型说冈布里奇(英国)——————————投射说6. 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了把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的方法。
其后孔德和斯达尔夫人从实证社会学出发,对文学社会学的建立有所推动。
贡献最大的是法国的丹纳他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7.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活动的总称。
8. 文学活动的分类标准:真(自然科学),善(宗教),美(艺术)9. 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世界10. 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11 . 苏珊*朗格说:情感的表达要有节制。
12. 英美新批评强调作品的本体地位,代表人物兰塞姆提出了文学本体论13. 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者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者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修辞学因素。
文学理论的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理论自身答案:D2.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历史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统计分析法D. 理论阐释法答案:C3. 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是()。
A. 应用学科B. 基础学科C. 交叉学科D. 实验学科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功能?()A. 指导文学创作B. 促进文学批评C. 丰富文学知识D. 创造文学作品答案:D5. 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是()。
A. 次要的B. 辅助的C. 基础性的D. 无关紧要的答案:C6.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哪个时期的理论家强调了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A. 古典时期B. 浪漫主义时期C. 现代主义时期D. 后现代主义时期答案:D7. 文学理论中的“文本”指的是()。
A. 作者的思想B. 读者的解读C. 作品的实体D. 作品的符号系统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研究范畴?()A. 文学的本质B. 文学的创作过程C. 文学的接受过程D. 文学的市场价格答案:D9. 文学理论的研究视角包括()。
A. 作者中心论B. 读者中心论C. 文本中心论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是()。
A. 越来越封闭B. 越来越开放C. 越来越单一D. 越来越复杂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文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可能包括()。
A.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B. 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C.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D. 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答案:ABCD2. 文学理论的学科交叉包括()。
A. 哲学B. 心理学C. 社会学D. 语言学答案:ABCD3.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可能涉及()。
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案例研究D. 理论构建答案:ABCD4. 文学理论的流派有()。
A. 形式主义B. 结构主义C. 后结构主义D. 女性主义答案:ABCD5. 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体现在()。
大一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大一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四要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作者B. 作品C. 读者D. 社会环境答案:D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是人学”的观点?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弗洛伊德D. 尼采答案:A3.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通常指的是什么?A. 作者的创作动机B. 作者的创作技巧C. 作者的创作冲动D. 作者的创作材料答案:C4.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是指什么?A. 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B. 通过具体事物暗示抽象概念C. 作品中的现实描写D. 作品中的虚构元素答案:B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安娜·卡列尼娜》B. 《悲惨世界》C. 《百年孤独》D. 《老人与海》答案:C6. 文学批评中,“文本细读”的方法主要关注什么?A. 作品的社会背景B. 作品的作者生平C. 作品的语言和结构D. 作品的主题思想答案:C7.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詹姆斯·乔伊斯C. 威廉·福克纳D. 马克·吐温答案:D8. 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指的是什么?A. 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B.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影响C. 文学作品与作者生平的相互影响D. 文学作品与读者的相互影响答案:A9. 在文学创作中,“意象”通常指的是什么?A. 作品中的现实描写B. 作品中的虚构元素C. 作品中的具体形象D. 作品中的抽象概念答案:C10.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巴黎圣母院》B. 《唐璜》C. 《呼啸山庄》D. 《简·爱》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A. 作者的个人经历B. 社会历史背景C. 作者的创作技巧D. 读者的期待答案:ABCD2. 文学理论中,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包括哪些环节?A. 阅读B. 解读C. 评价D. 传播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文学作品的主要类型?A. 诗歌B. 小说C. 戏剧D. 散文答案:ABCD4. 文学批评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文学作品?A. 历史批评B. 心理分析C. 形式主义批评D. 社会文化批评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A. 娱乐B. 教育C. 审美D. 启发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0023)《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出自 BA 《理想国》B 《镜与灯》C 《诗学》D 《摹仿论》2 “诗言志”说出自: DA 《文心雕龙》B 《毛诗序》C 《文赋》D 《尚书·尧典》3 “观物取象”说出自: CA 《诗经》B 《论语》C 《易经》D 《孟子》4 《金枝》的作者是: AA 弗雷泽B 哈丽逊C 普列汉诺夫D 弗莱5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 DA 德谟克利特B 斯宾塞C 谷鲁斯D 康德6 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 AA 歌德B 席勒C 马克思D 谢林7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的时间是: BA 1951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8、马克思在以下哪本著作中称文学创造为“艺术生产”: CA 《德意志意识形态》B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C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D 《共产党宣言》9 文学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往性质,尤其不能脱离读者的创造性,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 BA 英美新批评B 接受美学C 俄国形式主义D 后现代主义10 《诗学》的作者是: AA 亚理士多德B 贺拉斯C 钟嵘D 陆机11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出自: BA 叶芝B 华兹华斯C 艾略特D 斯达尔夫人12、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DA 表现情感B 认识情感C 投射情感D 传达情感13 “童心说”的提出者是: BA 庄子B 李贽C “公安三袁”D 司空图14 “陌生化”和“文学性”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者是: BA 新批评理论家B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C 结构主义者D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15 “艺术家不应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应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这句话出自:DA 巴尔扎克B 雨果C 但丁D 福楼拜1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符合 BA 历史真实B 艺术真实C 细节真实D 科学真实17 中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 DA 刘勰B 皎然C 王昌龄D 王国维18 “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要点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3、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阔的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体系。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研究文学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著重研究文学发展的过程﹐总结文学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阐述各种文学内容﹑文学形式﹑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产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学理论课期末复习材料提纲.doc
文学理论课期末复习材料提纲在文学理论课程结束时,复习材料,文学与艺术:文学及其规律的研究。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的活动,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文学的原则、范畴和标准的研究。
文学批评:在文学理论阐述的基本原则的概念、范畴和方法的指导下,对作者和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论。
文学史:它是一门研究主流文学、清理和描述文学演变、探讨其传播规律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和文艺的基础上创立的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者、世界、作品和读者的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论地位,并提出了这一观点。
代表人物是兰森,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部世界和作者。
工党说:关于文学起源的主要理论之一是把劳动作为文学的出发点。
劳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劳动产生了对文学活动的需求。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限制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这意味着文学、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在相反的方向。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表现:首先,一些文学艺术类型只能在相对较低的生产发展阶段蓬勃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已经过去。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不成正比,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导致文学艺术。
文学的意义:简而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一种话语美学思想。
当然,文学的意义是变化和发展的。
单词:话语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存在形式,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话语方式与社会权利的关系交织在一起。
它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之间特定的言语交际行为,即特定社会背景下特定说话者和接受者之间通过文本进行的交际活动。
它指的是文学活动中深刻而持久的语言和意义,表明文学作为一种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 它指的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审美表达。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和创作方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文学作品、指导文学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文学理论教程的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文学作品的结构- B. 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 C. 文学的本质和功能- D.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作者已死”的观点?- A. 亚里士多德- B. 罗兰·巴特- C. 弗洛伊德- D. 马克思答案:B3. 在文学批评中,“新批评”学派强调的是什么?- A. 作者的生平背景- B. 文本的客观性- C. 读者的主观体验- D. 社会历史背景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的是文学作品既具有审美的特质,又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
文学作品通过审美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形态。
这种属性使得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创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
2. 阐述“接受美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接受美学是一种将读者的接受活动视为文学作品意义生成重要环节的文学理论。
它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化的。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体性,认为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体验,从而赋予文学作品多重意义。
三、论述题1. 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梦境、无意识等元素的分析。
通过心理分析,批评家可以深入探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欲望。
例如,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时,可以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中,探讨其内心的道德冲突和自我认同问题。
2. 试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语言和文化结构构成的,而非单纯反映现实。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及参考答案
期末复习提纲参考答案属于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论语》、《大学》、《中庸》、《荀子》、《孟子》、《礼记》。
属于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老子》(《道德经》)、《庄子》。
《道德经》的另一名称:《老子》。
《归田园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达意:对比、比喻。
(P.2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质朴自然,冲和平淡,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
(P.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语的出处: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
陆游的号、辛弃疾的号、欧阳修的号、王安石的号: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王安石号半山。
《前赤壁赋》中“赤壁”地点:《前赤壁赋》中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当地人因音近误称“赤壁”,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旧址。
(P.29)《前赤壁赋》表现的作者的人生观。
答:本文从泛游大江之乐写起,转到顾念人生之悲,再复归于精神解脱的愉悦,在悲、乐转换之中,提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样一个哲理命题,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处逆境,却能忘却一时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P.31)属于豪放词派的词人:苏轼、辛弃疾(P.27)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曹操简介:P.6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论证方法:驳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驳论结构。
答:第一部分概述悲观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产生的背景,树立起批驳的靶子,随后沿着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发展方向逐层推进论述,最后辩证地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和希望。
文章有破有立,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精辟有力。
(P.90)属于《诗经》的篇目:《蒹葭》、《氓》、《采薇》。
高适简介:P.103盛唐边塞诗派的成员:高适、岑参、王昌龄。
杜甫的代表作:《春望》、《羌村三首》、《秋兴八首》、《登高》。
李煜《虞美人》一词所用的修辞手法:比喻。
属于婉约词派的词人:秦观、李清照。
《陌上桑》的出处:汉乐府(《玉台新咏》、《乐府诗集》)。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促进交流C. 规范阅读D. 反映社会答案:D3.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应该关注: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文本本身D. 读者反应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文本中心主义”。
文本中心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它强调文学研究应集中于文本本身,而非作者、读者或社会背景。
文本中心主义认为文本具有自足性,其意义和价值来源于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
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文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引用、模仿或回应其他文本。
互文性揭示了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理解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论述题1. 论述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通过文学理论,批评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
文学理论还帮助批评家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和其他修辞手法。
此外,文学理论还能促进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
2.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运动,其特点包括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对时间和空间的新颖处理、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强调。
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使用断裂的叙事、流意识技巧和非线性时间来探索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案例分析题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例,分析其文学理论意义。
《到灯塔去》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运用了流意识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处理也极具创新性,通过人物的思绪跳跃和回忆,展现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阶级和艺术等主题,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选择题1、文艺学:广义:文学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狭义:就是指文学理论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
(其中有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二)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注释:文学活动发展论一一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
(纵向)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横向)文学创作论一一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作品构成论一一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接受论一一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3、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4、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需要理解)第一,世界;①内涵: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即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②主要学说:摹仿说(再现说):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西方:柏拉图:艺术摹仿理念片类事物:永恒不变的理念、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三个层次的世界:理念世界—一现实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现实并再现现实也把艺术称作“摹仿”。
中国: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对世界也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
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司空图:“思与境偕”;王夫之:“情景”之论;王国维:“意境说”摹仿者摹仿的对象:一、“行动中的人”。
大一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大一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文艺学:⑴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
⑵文艺学有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肌质”、“隐喻”、“复义”、“反讽”等修辞学因素。
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文学创造:是一种复杂而细微的艺术生产活动,目的是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
既指每一作品的具体创造过程,也指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
审美: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念)。
有意味的形式: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它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
简答题:模仿论和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的几种常见创作过程中的问题:(一)、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人物成熟时,必然按照自己的性格轨道行进,无法迁就作家的原来的意图。
例: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的创作体会(二)、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动机暗换打破了原来的构思,有时增加了内涵,人物形象丰富复杂。
例: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人可以根据条件自由选取对事物感觉的角度。
人的感觉与对象是自由而多样的关系:功利、伦理、道德、诗意。
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动物“按照规律”,而人类“懂得按照规律”。
如人按野兽足迹下套。
文学理论复习提纲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提纲题型:1、选择:9-11×1’(不适合出大题的知识点)2、名词解释:4-5×3’(重要概念)3、简答:4个,30’左右(要点+简单解释)4、论述:2×15’(核心知识,要点+详细解释+例证)5、理论批评:1×18’(给定一篇短文、短诗或文章节选,用给定的理论方法及视角进行理论批评)注:简答题答完要点简单解释一句即可,关于提纲中简答题后面解释过多的现象,是用作论述题考虑。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选择1、文学理论的对象是文学活动,其中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二、名词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所以它总是随着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的发展而发展,永远是生动的、变化的,而不是僵化的、静止的。
三、简答1、文学理论的学科属性①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②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关系;③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④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
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属性,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
美学观点:遵循艺术掌握世界的规律,并重视作家的审美心理和创造精神。
史学观点:即重视文学的社会历史性质,主张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时代和社会联系中,从历史和阶级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及作家的态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文艺思想的基本内涵
“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丰富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
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艺创新
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新要求“三贴近”的原则(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的概念: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1)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1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的反映的产物;
○2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3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2)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1政治和思想倾向是文学倾向的主要体现;
○2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字的真实性相统一。
(3)实践性: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实践的特性
○1文学的实践性经常性体现为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
○2文学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学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的。
4、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情感性;形象性;超越性
(1)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征
○1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2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2)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1形象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2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3)超越性: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