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散文诗歌小说重点重点难点一、文学常识121)2)3)4)5)二、课文分析123三、本文的论述线索四、本文中心论点↓五、主题思想六、本文的说理方法(艺术/写作特色)。
()七、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八、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1.(1(2八、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2.(1(2。
八、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3.九、词语解释1.2.3.4.5.6.7.8.9.九、词语解释10.。
11.。
九、词语解释12.13.。
谢谢一、文学常识123337 外15 杂11二、课文分析三、中心论点及其意义四、论证方法:例证法;类比法;对比法五、艺术特色: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1.2.五、艺术特色: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3.五、艺术特色: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4.六、词语解释1.2.。
3.。
六、词语解释4.。
5.。
六、词语解释6.。
7.8.。
9.谢谢一、文学常识1-前208 2一、文学常识3·二、课文分析(1(2(3(4二、课文分析(5,三、结构和艺术特色1.2.(1三、结构和艺术特色2.(2(3三、结构和艺术特色3.4.5.四、词语解释(1(2殷盛:(3(4四、词语解释(5(6(7)(8谢谢一、文学常识1前168)人·艺577一、文学常识2二、课文分析二、课文分析三、结构和艺术特色1.《2.3.四、词语解释1.四、词语解释1.四、词语解释1.///(四、词语解释1.固:/。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1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
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将进酒》B.《关雎》C.《滕王阁序》D.《岳阳楼记》答案:B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A.《静夜思》B.《水调歌头》C.《念奴娇·赤壁怀古》D.《春望》答案:B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清照答案:B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昌龄D. 李商隐答案:B5.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答案:D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苏轼答案:C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静夜思》?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李清照答案:A8.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呐喊》B.《彷徨》C.《朝花夕拾》D.《子夜》答案:D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的《游山西村》?A. 李白B. 杜甫C. 陆游D. 王之涣答案:C10. 下列哪位作家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A. 茅盾B. 巴金C. 老舍D. 鲁迅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首领是________。
答案:宋江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________。
答案:唐僧4.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________、蜀汉、东吴。
答案:魏国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王勃6.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永不丢失,永远记得7.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的短篇小说集。
2023年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归纳
自考-大学语文-《自考通》归总《寡人之于国也》1.简述孟子这个人以及《孟子》旳作者?答: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旳民本思想。
2.本人旳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文章体现了孟子旳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旳不平等。
3.加点字解释——①领国之民不加少加:愈加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跑③直步百步耳直:只④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动词,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⑥王无罪岁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岁:一年旳收成斯:这样⑦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学校旳教育⑧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约束、制止发:发放4.本文所体现旳孟子王道政治旳重要内容是什么?答:⑴反对霸政,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⑵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再施以礼仪道德教育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旳?答:以“民不加多”、“民怎样加多”为线索。
6.简述本文旳内容构造?答:⑴提出“民不加多”旳疑问。
⑵分析“民不加多”旳原因——梁惠王旳治国措施跟邻国没有本质区别⑶论述使“民加多”旳初步措施、主线措施和应持旳对旳态度7.简述孟子实行王道旳措施有哪些?答:⑴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⑵主线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旳比方来阐明什么问题?答:阐明梁惠王旳治国措施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9.文章中所用旳比方“涂有饿莩”和用刀杀人却说“不是我杀,是刀杀”都阐明了什么?答:阐明了不顾百姓旳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旳谬论。
10.本文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材木不可胜用也”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以无饥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排比。
11.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旳说理措施表目前什么地方?答: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旳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旳详细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旳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
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
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自考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希望对广大自考学生有所帮助。
一、教材复习自考大学语文的教材是自考学生复习的重点。
根据自考大纲,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文学常识、阅读与写作能力等。
因此,学生应该重点关注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在复习教材时,可以采取分块复习的方式,将教材分为几个部分,每天复习一部分,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同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是自考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做历年真题,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题量和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考试要点,提高解题能力。
在做历年真题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先从最近的一年开始做起,逐渐向前推进。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出解题技巧和规律,为后续的复习提供参考。
三、辅导书籍辅导书籍是自考大学语文复习的重要辅助资料。
选择合适的辅导书籍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选择辅导书籍时,可以参考一些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辅导书籍,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复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书籍。
四、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自考大学语文复习的重要补充资料。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料和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
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和可靠的网站,避免误入一些不良信息。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语文学习的在线课程或者加入一些语文学习的社群,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帮助。
五、刷题软件刷题软件是自考大学语文复习的便捷工具。
通过刷题软件,可以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在选择刷题软件时,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教育类软件,如题库宝典、知米背单词等。
大学语文试题自考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自考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A. 李白B. 曹雪芹C. 杜甫D. 罗贯中答案:B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诗经》B. 《楚辞》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B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A. 王维B. 杜甫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C4.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的文学主张?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欧阳修答案:A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安石D. 李商隐答案:B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创作?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边城》D. 《呐喊》答案:C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哪一篇?A. 《梁惠王下》B. 《公孙丑上》C. 《离娄下》D. 《滕文公下》答案:C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哪首词中的名句?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赤壁怀古》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蝶恋花·春景》答案:A9. 下列哪位作家不是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A. 老舍B. 巴金C. 沈从文D. 施耐庵答案:D10. “天净沙·秋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马致远B. 辛弃疾C. 李清照D. 王昌龄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____”三个部分。
答案:颂12.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____。
”出自王维的《杂诗三首》。
答案:寒梅著花未13.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______,该书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历史。
答案:司马迁14.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宋代诗人______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2、秦汉文学贾谊的《过秦论》:通过对秦亡教训的总结,以史为鉴,为汉文帝提供治国方略。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例。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其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他的作品风格自然质朴,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如《归园田居》《饮酒》等。
4、唐宋文学唐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如“三吏”“三别”;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等。
宋词:柳永的婉约词,如《雨霖铃》;苏轼的豪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元明清文学元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我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了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2、现代散文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鲁迅的杂文:如《热风》《华盖集》等,以犀利的笔触批判社会现实。
3、现代小说茅盾的《子夜》: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工业的困境。
《大学语文》_ 课程讲义复习04729
04279《大学语文》_复习资料前言《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都要参加此门课的考试。
自考的课程,只要是考试大纲、教材没有变动,每次的考试出题的内容、难度是不会有变化的。
《大学语文》主要复习四部分的内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本课程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
二、在熟练掌握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逐个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
三、要灵活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
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1、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2、10种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4、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5、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6、记叙的顺序。
参照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学习。
四、作文自考作文一般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
在写作作文时,可以参看《纪念傅雷》一文的写法。
从试卷的组成来看,除去作文,考核课文知识的题目中,非常容易的题目大约占15分;较容易的题目大约占20分;较难的题大约占20分,难的题目大约占15分。
第一单元议论文部分《寡人之于国也》《作家作品》孟子:(1)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自考大学语文复习对于要通过自考获取学士学位的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复习语文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学习写作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
本文将为考生提供一份完善的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课本知识点梳理语文自考课本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文言文课文,理解其中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要对现代文课文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文本的结构和主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点,考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复习:1. 制作课本笔记:每一篇重要的文言文或现代文课文都要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理解,并进行笔记记录。
笔记要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技巧等重点内容。
通过制作课本笔记,考生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知识点。
2.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课本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复习内容,帮助考生理清思路,同步掌握知识。
3. 做好习题:课本中通常给出了一些习题,考生可以按照每个章节进行习题练习。
习题能帮助考生更好地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写作技巧的学习语文自考复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的学习既包括文言文的写作技巧,也包括现代文的写作技巧。
考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写作技巧的学习:1. 阅读范文:考生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范文,分析范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范文,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吸收其中的优点。
2. 练习写作:考生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写作题目进行练习,如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练习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帮助考生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求。
3. 反复修改:写完一篇文章后,考生可以进行反复修改。
通过修改可以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反复修改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语文自考中,阅读理解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自考《大学语文》的复习要点
自考《大学语文》的复习要点1.要对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进行识记一般来说,这个重点是对字音的考核。
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三方面知识。
(1)注意拼音规则考生要多加注意儿化音、间隔符号问题;还要注意同音字和多音字以及要注意辨识错音字,也就是我们生活中读错音的字,特别小心那些已经习惯读错的字,避免犯读半边、混读形似字、误读声调的错误。
(2)对现代汉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辨认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第一种是同音字代替,也就是我们在书写时使用了一些音同而字形、字义皆不同的字代替,造成错别字的现象。
例如:“威胁”一词经常有人把它写成“危胁”。
第二种是形似字混用,在书写时误将一些形体相似而音、义绝无关系的词混用。
例如:将“明星”写成“名星”。
第三种是乱用简化字,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只图一时省事,将一些笔画多的汉字随便简化,造成错别字。
例如:把“舞会”写成“午会”,把“零件”写成“另件”。
在语文考试中,不仅在选择题中有错别字试题,而且在问答题和作文中出现错别字同样会扣分。
(3)同义词、多义词和常见的成语在复习同义词时,要注意区分其细微的差别。
如“截止”和“截至”。
对多义词使用,考生要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意思。
比如:“风骚”一词,在“独领风骚”和“卖弄风骚”中意思绝不一样。
另外,复习成语时,要掌握成语本身真正的意义。
例如:“不以为然”这一成语,不少人将其用成了“满不在乎”的意思,其实,它的意思是“不以为是这样”。
2.病句怎么修改?一是语序混乱。
语序混乱是指语言在表述时不符合语言的语法顺序。
这可以细分为多项定语的混乱、多项状语的混乱、语意轻重的颠倒、逻辑顺序的混乱以及修饰语没有靠近被修饰语等。
二是不搭配。
不搭配包括主谓不搭配、谓宾不搭配和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不搭配。
三是成分残缺。
在辨识成分残缺的病句时,要将重点放在句子主要的成分上。
具体说,就是要盯住句子的主、谓、宾三大成分。
比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使我进步很快。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第三节 诗歌部分 一、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的诗句: 《湘夫人》 “聊逍遥兮容与” 《饮酒》“心远地自偏” 《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 《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句话》“有一句说出就是祸”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借景抒情
自然天成:《饮酒》、
03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
04
“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
04
03
01
02
古代诗歌文体
汉乐府 :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陌上桑》
旧题乐府:按照乐府旧的曲谱或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的。李白的《行路难》
新题乐府: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乐府旧题也取消不用,在创作方法上、表现手法上对汉乐府有所继承和模仿。中唐元稹、白居易。
4、《我与地坛》中写母亲每天送行伫望,但从不问为什么,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行动描写 C、语言描写 D、侧面烘托 5、《我与地坛》中写“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里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行动描写 C、细节描写 D、侧面烘托 6、《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 A.心理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肖像描写
04
《哭小弟》: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抒情、写人相结合
《都江堰》:夹叙夹议、思辨色彩浓
《我与地坛》:叙事、写景、记人和抒情于一体
《爱尔克的灯光》: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
课文的特色
后评议
《纪念傅雷》:
01
写景、叙事和抒情
《秋夜》:
最新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元内容概要本单元要求考生背诵20首诗词,并掌握基本抒情方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和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用典)学习诗词单元,应当认知以下几种基本抒借方法: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典型的例子如《诗经》中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等等。
教材中的典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和李恩《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者以自己不请世事艰难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陈亡国的痛楚。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它分如下几类:(l)写景抒情,最为常见,往往要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融情于景。
如柳永《望海潮》着力铺写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却分明流动着作者的惊喜。
陶渊明《归国田居》中“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几句,不仅是对质朴宁静田园风光的写照,也包盛了诗人脱离官场污浊、重归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二是借景寄托。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抓住秋雨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客合青青柳色新”既是实景实绘,又因折柳送别的传统风习象征着一次新的离别在即,满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篇以春草关合人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别值。
三是缘情写景。
如辛弃疾《水龙吟》写山“献愁供恨”,显然是作者将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复国无望之情移入了客观事物;刘禹锡《乌衣巷》写曾是热闹繁华如今却荒凉冷落的乌衣巷,就凝注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
如杜牧《江南春》即将风和日丽之景、烟雨迷蒙之景、江南大地千里范围之景统摄到一幅画面之中进行高度艺术概括,暗示人们:信佛无益于治国安民。
(2)叙事抒情。
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杨抬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作者的崇敬心倩。
(3)描绘人物举动抒情。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新版自考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第三课:第六课:《容忍与自由》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中心论点:1、首先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2、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揭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3、最后则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显然,这三个层次是逐层深入的。
二、论证方法:本文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这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次的分论点,都具有十分鲜明而强劲的启示力和说服力,作者无需多说,读者就能从事例本身悟出诸多至理深意。
第七课:《咬文嚼字》一、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
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史记》李广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2、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强调语言应该贵在创新。
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照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二、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关于史记中李广射虎和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2、演绎法作者在论证语言贵在创新时用的是演绎法。
3、比喻法为了说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作者分别把它们比喻为月轮、月晕。
更加形象直接,容易把握三、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1、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一.《寡人之于国也》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
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
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
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
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
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
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
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
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
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大学语文—自考复习资料一.《寡人之于国也》第一部分,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
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
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
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
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
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
民便可以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
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状。
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
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
孟子具体提出,要给民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要使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之王,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第一点、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
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
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
在论辩中已处于劣势,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秀,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
勉励他施行仁政。
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
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运用抑的方法,最后梁惠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望定能实现,这又是扬。
这是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文中以战为喻的描写有声有色,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指出梁惠王的作法与邻国没什么区别,也抨击了他自诩有功的矜态,又用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的比喻,揭穿统治者惯于推卸责任的手法,议论尖刻、有力。
第三个特点,文中的排比句:排比句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和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是三个排句。
下面还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和第二个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个句子也是排比句。
第七项,疑难词句。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就是凶年,灾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是增加,更加的意思。
(3)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走,跑,这里指逃跑。
(4)直不百步耳。
直,仅,只。
(5)数罟不入夸池。
数,细密的意思。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就是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者办丧死。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白,指须发花白。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读望,用作动词,即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的意思。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怪罪。
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斯,是这样。
焉,代词,指梁惠王。
第八项,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翻译:丢弃了盔甲,托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有的逃了五十步停下,那些跑了五十步的战士耻笑跑了一百步的战士行不行。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老百姓不饥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翻译: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曾想到打开仓廪加以拯救。
※※※※※※※※※※※※※※※※※※※※※※※※※※※※※※※※※※※※※※※※※※《秋水》第一项,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庄子。
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和“杂篇”是他的门人和后学者所作。
第二项,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中心论点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自多。
第四项,层次和段落。
本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
即河伯所想所说。
先写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到海边看到海以后,认识到最为天下之美近在已是错误的。
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二部分是第二个自然段。
即写‘海神’北海若的谈话。
阐述天下万物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人不可自多,不可自满。
以上两大段还可以各分几个层次。
第一段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写何伯的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到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到海边后才认识到自己那种自多的观点是危险的。
第二段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到“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阐述人们的见识受到各种限制,只有对超越自己见识限制的人,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理。
第二段第二层从“天下之水”到“又奚以自多”,海若阐述海是比河大,但又比天地小,所以不能自多。
第二段第三层从“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也”到“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通过一系列的类力,阐述世界万物和人类都有大小、多少之比,人是很渺小的。
第二段第四层从“五帝之所连”到最后,阐述人类社会上至三王五帝下至孔子伯夷他们所认识和做的,都是小的,如以此为名,以此为博都是自多。
而这些也像河伯开始时一样,尚未超越自己的局限表现。
本文的结构特色:本文的结构特色是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本文的论证方法颇具特色。
先由河与海比,从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
这是由小到大,说明事物的相对性,河伯认识的局限性。
那么海就是最大的吗?接下来就论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绝对的大,海水在天地之间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间。
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对的,那社会呢?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依然是相对的。
这样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充分地表达地文章的主旨。
第五项,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寓论述于寓言之中。
本篇是议论文,但我们未见有抽象的说教,而是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海若象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则代表了庄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说理,阐明观点。
二、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
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
先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黄河两岸不辩牛马,后写北海浩瀚,不见水端,文章以河水与海水景象的大小对比,来衬托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三、援譬设喻使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而且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本文同样如此,比喻句有: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盲木地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四、运用排比句和反诘句,使气势磅薄,说理有力。
排比句有: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和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还有,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还有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而大仓乎?还有一个句子,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仕士之所劳,尽此矣。
第二段第四层从“五帝之所连”到最后,阐述人类社会上至三王五帝下至孔子伯夷他们所认识和做的,都是小的,如以此为名,以此为博都是自多。
而这些也像河伯开始时一样,尚未超越自己的局限表现。
本文的结构特色:本文的结构特色是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本文的论证方法颇具特色。
先由河与海比,从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
这是由小到大,说明事物的相对性,河伯认识的局限性。
那么海就是最大的吗?接下来就论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也不是绝对的大,海水在天地之间有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之间。
接下来从反面论述,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自然界大小是相对的,那社会呢?人类社会中的人的作用,依然是相对的。
这样逐层论证,层层深入,论证透彻,充分地表达地文章的主旨。
第六项,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寓论述于寓言之中。
本篇是议论文,但我们未见有抽象的说教,而是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海若象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则代表了庄子所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通过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说理,阐明观点。
二、景物描写的衬托作用。
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