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IS-LM模型:凯恩斯经济学分析框架

合集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章节题库-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章节题库-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圣才出品】

第11章 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一、判断题1.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 )【答案】T【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2.在IS-LM模型中,IS方程中的利率与LM方程中的利率都是指名义利率。

( )【答案】F【解析】在IS方程中的利率是实际利率,因为决定投资的是实际利率,在LM方程中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因为名义利率与货币供给与需求相联系。

3.货币交易需求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 )【答案】T【解析】交易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故反映了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

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三种类型: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

4.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是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达到。

( )【答案】F【解析】实际货币供给m=M/P,这里M是名义货币供给,M增加时m是增加的。

但是,当价格水平P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m减少。

5.在不存在所得税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同时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量即为政府增加的购买量( )。

【答案】T【解析】政府购买乘数为:1/(1-MPC),转移支付乘数为:MPC/(1-MPC),政府购买增加与转移支付等量减少,则ΔY=ΔG/(1-MPC)-ΔG·MPC/(1-MPC)=ΔG。

6.如果在一个新的联邦预算中的人均政府购买提高了100美元,并且通过一项新的每人100美元的居民人均税支付它,这样政府赤字没有改变,中央银行使利率保持不变,这样GDP也不会改变。

( )【答案】F【解析】平衡预算乘数是1。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

凯恩斯经济学及基本理论框架一、凯恩斯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凯恩斯经济学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并由其追随者发展与运用的一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与政策.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的必然性。

凯恩斯认为,他的理论要说明什么力量决定就业量。

具体来说,就业量取决于产量,产量取决于有效需求。

因此,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平衡时的总需求。

这种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们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所决定。

这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决定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规律和决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与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规律。

凯恩斯认为,如果经济由市场自发地调节,有效需求不足与失业存在就是必然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国家干预经济。

因此,在政策上,凯恩斯主义的中心就是用国家干预来代替自由放任,其中包括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刺激消费的收入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弥补个人支出不足的财政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的是整体经济的运行,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用总量分析代替了个量分析。

这些内容就构成了当代的宏观经济学。

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1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丁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二、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IS-LM模型不断被 完善和扩展,以适应经济学的理论发 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
02 IS曲线
IS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 之间关系的曲线。
特点
I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商 品市场上,利率上升时,国民收 入会减少;利率下降时,国民收 入会增加。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可以解释不同经济环境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政策选择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来平衡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模型可以用来划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期、 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IS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购买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政府购买增加会刺激 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税收政策
减税政策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进而 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供应
增加货币供应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 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IS-LM模型的重要性
01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对总 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02
通过IS-LM模型,可以理解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以及政策如何相互作用。
IS-LM模型的历史与发展
IS-LM模型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理查德·希克斯提出,后来经过其他 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
03 LM曲线
LM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LM模型

IS-LM模型
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投资增加是指投资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资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资增加△i则投资曲线i(r)向右移动△i,这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其向右移动量等于i(r)的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k,即IS曲线的移动量为k△i。
图 投资变动引起IS曲线移动
2、储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设投资保持不变,若储蓄水平增加△s,则消费水平就会下降△s,IS曲线会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s。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持有现金的愿望和货币数量相等,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希克斯又认为,社会储蓄(S)和投资(I)的愿望,决定资本市场的均衡,而储蓄和投资又必须同收入水平和利率相一致。由此,在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座标平面上,又可作出一条IS曲线(如图1),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
按照希克斯的观点,灵活偏好(L)和货币数量(M)决定着货币市场的均衡,而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决定于利率(i),又决定于收入(y)的水平。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作出一条LM曲线(如图1)。
(1)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i)+L2(Y)
总之,无论是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如下图所示:

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
常用的三种模型,它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简单凯恩斯模型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模型,关注于短期内经济总需求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它基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通过对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因素的模拟,研究总需求对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

IS-LM模型是在凯恩斯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型,用于分析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该模型通过IS
曲线和LM曲线的交叉来确定宏观经济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并用于研究货币供给和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AD-AS模型是一种更加综合和长期的模型,包括了凯恩斯模
型和IS-LM模型的要素,并进一步引入了长期均衡的概念。

该模型通过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价格水平、产出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AD-AS模型将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与一般价格和市场理论相结合,使得分析更具有综合
性和长期性。

总结而言,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D-AS模型三者
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简单凯恩斯模型为后续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IS-LM模型在简单凯恩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货币市场和货币政策的考虑,AD-AS模型进一步综合了凯恩斯模型和
IS-LM模型,将长期均衡和价格水平的考虑引入到分析中,使
得模型更具有综合性和长期性。

因此,这三种模型可以看作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的一种渐进和发展过程。

宏观经济学笔记-IS—LM模型资料讲解

宏观经济学笔记-IS—LM模型资料讲解

宏观经济学笔记-I S—L M模型一、产品市场的均衡(一)IS曲线1、含义1)其他情况不变,能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与产出之间对应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点的轨迹2)研究描述y与r的关系3)描述产品市场,随产品市场变换4)I=S为其内涵、前提2、公式推导(三部门)1)i =e – dry=均衡收入公式 y r=yT(净税收) d(投资利率敏感度)3、图形解析1)I S斜率为负,总产出与利率呈反向变化2)原理: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利率下降,引起投资获得乘数倍增长3)线下产品需求大,导致计划存货减少,厂商扩大投资,总产出增加到均衡点4)斜率表明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5)I S曲线上任意一点所表示的利率水平与实际总产出水平的组合都能满足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i=s,即产品市场实现了均衡。

4、IS曲线移动1)斜率不变2)意味着g或者T变化3)财政政策调节:g , Tr , Tx二、货币市场均衡(一)货币需求理论1、交易性需求2、预防性需求——风险态度与收入3、L1=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 = ky k(交易预防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4、投机性需求:人们为了抓住有利机会购买有价证券而相持有的货币5、L2=—hr h(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6、实际货币需求L = L1 + L2= ky—hr7、名义货币需求L=( ky—hr )*P P(价格指数)(二)货币的供给——M1(通货+活期)1、实际货币供给量m=M/P2、名义货币供给量M ,外生变量,由政府制定(三)货币市场均衡1、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供给2、相交点:均衡利率r03、低于均衡利率,货币(投机)需求增加,人们拿证券换货币,证券价格下降,利率又上升货币需求则会减少,一直到均衡为止(四)凯恩斯陷阱——流动性偏好陷阱通过货币需求曲线解释1、流动性偏好:人们因为货币作为流动性最大的资产,其随时可用于交易及应付不测、投机,而对其产生偏好。

2、利率越高[证券价格(收益/利率)越低],人们预期未来证券价格上升的可能性加大,则投机需求减小(更多货币被直接用来买证券了)3、利率越低(证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未来证券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增加,则投机需求增加(更多货币会被存起来等价跌时买证券了)4、利率极低时,(证券价格极高),人们预期未来证券肯定会下跌,则流动性偏好无限(有价证券会被全部抛出,避免价格下降的损失),此时货币供给再多,利率也不会再下降(五)LM曲线1、公式推导L=ky—hrm=M/PL=m时列出公式r= r=2、经济学含义1)总产出与利率呈正相关2)原理:A.利率上升,总产出增加→正斜率????/B.假设M不变,收入提高,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人们抛售有价证券换货币,导致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利率升高3、LM曲线非均衡区域分析1)L M曲线上方供给是不变的,利率较高,则货币需求小,存在超额货币供给(是因为需求小,才显得供给太多)然后人们拿多的钱买证券,证券价格上涨,利率自然跌了。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 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及收入的增加多。 及收入的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 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c=c(y)
消费函数表
6000 6000 6000 9000 12000 15000 15000 14700
0 0 0 3000 3000 3000 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300 3300 3300 300 0
c+i
E
c+i’ c+i
∆i

0
。 45
y y’
∆y
y
图3-18 乘数效应
第五节 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 加速原理: 资变化的理论。表示投资变化引起收入变 资变化的理论。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 加速数=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 加速数 总投资的改变量/(本期收入 上期收 总投资的改变量 本期收入-上期收 入)
i ,s
s E
+
0
i y
图3-12储蓄曲线和投资 储蓄曲线和投资 曲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
y0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图民收入的决定(图示二)
c ,i c+i
E

0
。 45
y0
y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图3-13 消费加投资曲线和 度线的交点决定收入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三部门经济中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凯恩斯理论框架示意图

凯恩斯理论框架示意图
(传导机制、挤出效应)自动稳定器
税收(T):直接税(财产税、所得税、遗产税)、间接税结合IS-LM债券
净出口(X – M)(略)及AS-AD模型分析
预算盈余,赤字,功能财政,经济周期
政策规则: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
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需求弹性以及中间区域结合islmasad图形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政府支出g政府转移支付保障金救济金财政政策工具及效果政府税收传导机制挤出效应自动稳定器税收t
凯恩斯理论框架示意图
(采用因素分析法对支出结构的考察):
自发消费:a
消费(C)引致消费:b(MPC),APC / MPS,APS
C=C0+bY Y,Yd= Y – T + Tr(T = T0+ tY)(收入假说,以及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中央银行
资本的边际报酬率(贴现及复利)银行体系
自发投资:I0货币供给MS商业银行:银行存款创造(乘数)
投资(I)(货币数量论)公开市场业务
I = I0+ dr引致投资d r r费雪方程和剑桥交易方程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率
d:投资对利率的需求弹性交易需求贴现率
货币需求Md安全需求货币政策实施步骤和传导机制
Y = AD Md=L1+L2投机需求(流动性陷阱)注意区分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
= AE =kY+hr(r:货币需求对利率的需求弹性)以及中间区域(结合IS-LM、AS-AD图形)
政府购买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支出(G)政府转移支付、保障金、救济金财政政策工具及效果政府税收

IS-LM模型

IS-LM模型

IS—LM模型IS—LM模型最初是由希克斯(J. R. Hicks)提出的,后来经过汉森(Alvin Hansen)加以完善,再后来又经过经济学教科书的进一步形式化,才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

可以说,IS—LM模型最能体现后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努力。

这个模型后来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标准模型”。

在这里,我们要简要介绍这个模型的由来和形成过程,以及它的标准形式。

通过这一介绍,大家将很清楚地看到后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是如何把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综合”起来的。

(1)希克斯的IS—LL模型凯恩斯在《通论》中试图修正古典货币利率理论,他认为,古典学派用投资需求表和储蓄表的交点来决定利率,而储蓄又是收入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如此一来,利率水平根本就无法得到确定。

换言之,凯恩斯认为古典货币利率模型是无解的,因而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

对此,凯恩斯提出,利率应该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流动偏好)的交点来决定。

在《通论》出版的第二年,即1937年,希克斯在《计量经济学》杂志该年的第5卷上发表了《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一文,分析了凯恩斯货币利率理论与古典利率理论的差异,他认为两中理论都不够完善,可以加以综合。

为此,希克斯提出了IS—LL模型。

希克斯认为,古典货币利率理论可以归纳为下面三个方程式:M = KI (1)I x = C(i) (2)I x = S(i, I) (3)其中,第一个方程式是著名的剑桥数量方程式,它描述了总收入(即I)与货币需求(即M)之间的某种确定的关系;第二个方程式说明投资数量(即I x,亦即对资本的需求)是由利率(即i)决定的;第三个方程式是说投资等于储蓄(即S),而储蓄又是由利率(即i)和总收入(即I)决定的。

希克斯认为,凯恩斯的货币利率理论也可以归纳为下面三个方程式:M = L(i) (4)I x = C(i) (5)I x = S(I) (6)希克斯认为,在上述三个方程式中,凯恩斯对古典理论所做的修正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将货币需求改为由利率决定(所谓流动偏好理论);第二,不再考虑利率对于既定收入中用于储蓄那部分数量的影响,改为储蓄仅仅由收入决定。

第11章 使用IS-LM模型

第11章 使用IS-LM模型
交易柜台工作人员典型的工作日包括收集关于准备金市场状况的信息评价这些信息以判断把基金利率保持设定的目标值所需要的准备金水平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以影响准备金的供给
第 11 章 总需求 II: 使用 IS-LM 模型
IS-LM 框架
收入
资产市场
货币市 债 券 市


货币政策
利率
产品市场 总需求 产出
财政政策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ederal funds rate is the interest rate at which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ively trade balances held at the Federal Reserve, called federal funds, with each other, usually overnight. Institutions with surplus balances in their accounts lend those balances to institutions in need of larger balances.
除非交易柜台采取行动减少准备金的供 给。
准备金状况还可能受美国财政部的净现 金流量的影响。财政部在联邦储备设有现 金帐户。如果某一天税收付款超过政府支 出,就会有资金的净流入进入财政部在联 储的帐户,相应地银行部门的资金就会减 少。银行部门准备金总量的这一减少会抬 高基金利率,除非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抵 销利率的上升。
图 11-1 政府购买的增加
r
LM
E2 r2
E1
r1
E’
G
IS1
IS2
0
Y1
Y2 Y’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掉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 这就将凯恩斯思想的局限性同时反映出来 了。
• 该模型只强调利率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价 格的重要性。
• 模型中也没有将消费需求、资本边际效率 这些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去。
第四节 本章评析
• IS ▬ LM模型的创造者希克斯本人在晚年也 对其表示不满。(参见教材p114 ▬ 115)
L= L(Y)+ L(r)= kY + hr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三、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一)LM曲线的含义
•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与货 币需求的相等。
(二)根据定义推导LM曲线 (三)从货币市场均衡角度推导LM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四、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一)LM曲线的斜率 (二)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图解)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IS▬ LM模型
本章评析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 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益的决定 – 货币需求的决定 – 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 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一、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率的决定
• 本节涉及两种利率决定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宏微 观区别:
(一)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 古典的利率由资金借贷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决定, 而且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都是内 生的,也显然是微观的观点。

ISLM模型及ADAS模型分析

ISLM模型及ADAS模型分析

ISLM模型及ADAS模型分析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用来分析利率、货币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模型。

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用来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

本文将对这两个模型进行详细分析。

IS-LM模型分析:IS-LM模型由凯恩斯于1937年首次提出,用来分析在给定货币供应量情况下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在IS-LM模型中,IS曲线代表投资与储蓄关系,LM曲线代表流动性与货币供应关系。

IS曲线表示投资与国民储蓄之间的关系,即总投资等于总储蓄,即I=S。

LM曲线表示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的关系,即货币供应量越多,利率越低。

利用IS-LM模型,可以分析宏观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影响。

例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将导致IS曲线右移,即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又如,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膨胀,将导致LM曲线左移,即国民收入下降,利率上升。

IS-LM模型有助于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AD-AS模型分析:AD-AS模型是根据凯恩斯总需求理论和新古典主义总供给理论构建而成的一种模型,用来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在AD-AS模型中,AD曲线代表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AS曲线代表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AD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表示价格水平越高,总需求越低。

AS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示价格水平越高,总供给越高。

利用AD-AS模型,可以分析宏观经济中的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以及政策的影响。

例如,当总需求增加时,AD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

又如,当总供给减少时,AS曲线向左移动,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下降。

AD-AS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宏观经济中的短期和长期经济现象,并评估政策的影响以及经济的稳定性。

它为宏观经济的分析和政策制定提供了一个框架。

总结:IS-LM模型和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用来分析利率、货币供给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第11章IS--LM模型

第11章IS--LM模型

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三种: 对货币需求的动机有三种: 交易动机。 (1)交易动机。人们为了进行日常交易的方便而 持有一部分货币。(主要取决于收入) 持有一部分货币。(主要取决于收入) 。(主要取决于收入 (2)预防动机(谨慎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意 预防动机(谨慎动机) 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主要取决于收入) 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主要取决于收入) 。(主要取决于收入 投机动机。 (3)投机动机。为了遇到投资能获得巨额利润的 有利时机而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 有利时机而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
2.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2.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如果投资使用借贷资本,则支付的利息是投资成本。 如果投资使用借贷资本,则支付的利息是投资成本。 如果投资使用自有资本,则损失的利息收入是投资成本。 如果投资使用自有资本,则损失的利息收入是投资成本。 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Y=
( C0 + I ) 1– b
代入投资函数
1
Y=
( C0 + L - dR ) 1– b
1
R(利率) (利率) IS
R与Y反方向变动 与 反方向变动
O
IS曲线 曲线
Y(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为什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与 反方向变动 反方向变动? 为什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R与Y反方向变动?
R(利率) (利率) M m= P
O
m0
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无关
m(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 — LM曲线的含义 曲线的含义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 即 m=L=L1+L2 (见P261推导) P261推导) 推导
Y=
M p·k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第11章
(四)“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 当利率下降到社会公认的水平时,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将 会达到最高,于是,全部抛出手中的债券而持有货币。 这时,无论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拿在手中。这时的 货币需求变得极大。
• 这种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 “流动性陷阱”的概念与市场化的复利有关,不 讲清楚复利和西方国家债券发行的规则,不讲清 楚在投机动机下对货币需求的含义,就难以理解 “流动性陷阱”。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 该模型也是以数学模型描述经济思想的一 个代表。虽然该模型在说明总需求通过产 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相互作用反映出的变 动方面,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局限性和不 合理支出也十分明显(参见p113—115)。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其一,它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数理表达方式概括凯恩斯思 想,存在与凯恩斯思想不一致的地方,而且涉及不够合 理。
– 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益的决定 – 货币需求的决定 – 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 – 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一、货币市场均衡的含义和利率的决定
• 本节涉及两种利率决定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宏微 观区别:
(一)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观点
• 古典的利率由资金借贷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决定, 而且资金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都是内 生的,也显然是微观的观点。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五)政府支出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 解)
(六)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解) (七)政府转移支付变化引起的IS曲线变动
(图解) (八)国外需求引起的IS曲线变动(图解)
第十一章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

IS-LM模型

IS-LM模型

一个故事
2、乘数理论的基本内容
乘数理论
– 乘数:收入变动量与影响因素变动量的比值。 – 乘数效应: 一般来说,收入的变动是影响因素变动
的倍数,这就是乘数效应。 – 乘数原理:某种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变化,会导致国
民收入有更大变动的规律。
乘数效应示意图
AE
AE1 c i1
E1
△i AE0 c i0
第二轮:食品店增加收入800元,其中 0.8×800=640元用于消费,如购买服装。
第三轮:服装店增加收入640元,其中0.8×640=512元用 于消费化妆品。 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如此,1000元投资带来的均衡收入y的增加量为:
△y=1000+800+640+512+…
=1000+1000*0.8+1000*0.82+1000*0.83+… =1000(1+0.8+0.82+0.83+…) =1000/(1-0.8) =5000(元)
通常所核算的国民收入(GDP) 凯恩斯理论决定的是均衡收入。
AE 1500 1000 500
0
F





E衡
实际

产出减少

A
B
500 1000
1500 y
图1 均衡收入、潜在收入与实际收入
3、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的关系
需求角度: y c i 收入角度: y c s
得出: i s
收入角度: y c s t
均衡条件: i s (t g ) i g s t
结论:为了实现均衡收入,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经济学IS-LM模型分析

经济学IS-LM模型分析

注意:
a、有价证券的价格由有价证券的预
期收益与市场利率决定; 预期收益 有价证券价格=————— =R⁄r 市场利率 b、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与利息 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L2=L2(r)=-hr
c、利息率的本质: 凯恩斯认为,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和贮藏 手段,具有支用的灵活性或流动性,利息 率则是放弃货币的这种灵活性或流动性的 报酬。 因此,个人和企业对货币的需求也称 作灵活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货 币的需求曲线也叫灵活偏好曲线。 灵活偏好——凯恩斯的第三条心理规律
② h是货币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h越大,则LM曲线越平缓。
LM曲线的三个区域:
凯恩斯区域(h=∞)
古典区域(h=0)
中间区域(0<h<∞)
完整LM曲线图: r
古典 区域
LM
凯恩斯 区域
y
5、LM曲线的移动 ①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பைடு நூலகம்LM曲线发生 反方向移动 ②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使LM曲线发生 同方向移动 ③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 移动
4、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5、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
供给价格决定。 6、结论: ⑴ 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支出在总收入中的比 重随收入的增加不断递减——消费不足 ⑵ 灵活偏好→利率具有偏高趋势;未来收益 的预期递减→ MEC在长期中递减——投资不足。
⑶ 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⑷在短期内,消费支出比较稳定,而投资支出 受利率和乘数的影响,成为经济波动的主因。 7、政策主张
注意:
预期利润率又称作资本边际效率(MEC)
2、资本边际效率(MEC): (1)含义: 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 率,它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 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品的成本或供 给价格。

第11章 IS-LM模型:凯恩斯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11章 IS-LM模型:凯恩斯经济学分析框架
产品市场上总产出或总收入增加了,需要
的货币的交易量则增加,在利率不变时, 货币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 利率会上升;而利率上升,则影响对投资 品的支出,反过来对产品市场产生进一步 的影响。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和货币市 场上的利率水平正是在这两个市场上的相 互影响过程中被共同决定的。 。
第11章 IS - LM 模型
Y 1 ( A h r) 1
0<β<1
IS曲线的移动

1 1
则Y=K(A-hr)
IS线的切线斜率为负,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曲线
的这一性质表现了利率对均衡产出的影响,即均 衡产出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
IS曲线的移动
A的变化
自发性支出(例如政府购买)增加,不影响IS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r IS LM2 LM0 LM1
0
Y2 Y0 Y1
Y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此外,IS—LM同时变动也会是均衡国民收
入和利率发生变动。 政府可以利用市场机制灵活使用政府购买 (G)、税收政策(T)和货币供给(M) 来实现宏观经济均衡,实现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首先,假设LM曲线位置不变。如果:投资
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储蓄减少且消费增 加、税收减少等4个因素皆可使IS曲线向右 上方移动,其经济学含义是均衡利率上升, 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的宏观经济目标实现。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如果:投资减少、政府购买减少、储蓄增
利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当时,利率才会处 于均衡状态 。 货币需求是由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 需求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LM曲线的形成
货币供给量M与商品的价格无关,也与利率
无关,M = L1 + L2 ,表明实际货币供给满 足货币需求,即供求均衡,所以,LM曲线 表明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表明货币供求 平衡时的利率r与国民收入Y的组合线
LM 曲线组合图
L1
L12
L1= L1(Y) L1 L=L1+L2
L11
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 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 构成。 在其他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 外需求构成。
11.3.1 总需求——总供结的含义
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
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上的均衡。
利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当时,利率才会处 于均衡状态 。 货币需求是由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 需求决定的。
11.1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11.1.1 IS曲线的定义与形成 IS曲线是能够保持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 入与利率的各种可能组合所形成的曲线,它 反映的产品市场中总需求与总供给相当时 各经济变量所处于的状态。
2 货币的供给
一般说来,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国家的经济
政策,国家可以改变货币供给量的大小, 与利率高低无关的经济常量。
货币供给曲线
r
M
0 M0
M
3 LM曲线的形成
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
是由国民收入决定的,即L1=L1(Y),它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增,是Y的增函数。 人们的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L2是有市场 利率决定,它随着利率的上升而逐渐减少, 并且在利率r很低时L2的需求为无穷大,即 L2= L2(r)它是利率的减函数, 总货币需求L = L1+L2
产品市场上总产出或总收入增加了,需要
的货币的交易量则增加,在利率不变时, 货币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 利率会上升;而利率上升,则影响对投资 品的支出,反过来对产品市场产生进一步 的影响。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和货币市 场上的利率水平正是在这两个市场上的相 互影响过程中被共同决定的。 。
第11章 IS - LM 模型
I(r)= S(Y) M = L1(Y)+ L2(r)
IS-LM 模型的经济学含义


产品市场的均衡(I=S)表达了“应该” 的可被消费的产出量(Y) 货币市场的均衡(M=L)表达了“应该” 的可“充分就业”的利率(r) 宏观经济的均衡点E表达了应该实现“充 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e)和利率(re)。 宏观经济的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经 济经常是处在E点以外的非均衡点上。
11.3.1 总需求——总供结的含义
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
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 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11.3.1 Βιβλιοθήκη 需求——总供结的含义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
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 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 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 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 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 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 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11.2.1 利率的决定
货币的需求(Y)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偏好以货币形式保存
一定数量资产的愿望和动机。它是人们对 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又称为流动性 偏好。
11.2.1 利率的决定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有
五种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 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货币最主要的职能 是流通手段。货币的五种职能构成了对货 币的五种需求,凯恩斯把五种需求概括为 三种动机(需求),即交易动机、预防动 机和投机动机。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后果是产品市场供求
均衡的实现。 货币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都意 味着公众愿意货币持有量与实际货币持有量不一 致。这意味着公众当前的金融资产结构未能实现 利益最大化。这种情况迫使公众改变当前的金融 资产结构,以求利益最大化。公众追求利益最大 化的金融资产结构选择的行为的后果是货币市场 供求均衡的实现。
11.2.1 IS-LM 模型
根据凯恩斯的研究,通过利率(r)和国民
收入(Y)可以巧妙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 市场的均衡,在各个可能的利率水平和产 出水平上,发现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 时均衡的利率(re)和国民收入(Ye)。
11.2.1 IS-LM 模型
r re IS
E
LM
0
Ye
Y
11.2.1 IS-LM 模型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r IS LM2 LM0 LM1
0
Y2 Y0 Y1
Y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此外,IS—LM同时变动也会是均衡国民收
入和利率发生变动。 政府可以利用市场机制灵活使用政府购买 (G)、税收政策(T)和货币供给(M) 来实现宏观经济均衡,实现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
0 IS Y1 (a) Y2 Y 0 LM r r2 r1 Y1 Y2 Y (c) (b) L2
r r2 r1
0
L2(r) L22 L21 (d) L
0
4 LM 曲线的移动
当决定LM 曲线的因素变动时,LM 曲线形
成其函数关系如下 : M = L= αY - hr 得LM曲线方程r=-M/h+(α/h)Y
IS曲线上的非均衡区域
IS曲线之外的利率—产出组合表示产品市场
非均衡状态。 在IS曲线右边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 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非 均衡点; 在IS曲线左边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 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非 均衡点。
11.2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1.3 AD-AS 模型: 总需求——总供结
11.3.1 总需求——总供结的含义
1 总需求函数及其曲线 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的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 系,描述这一函数的曲线称为总需求曲线。
11.3.1 总需求——总供结的含义
所谓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

11.1.1 IS曲线的定义与形成
储蓄函数 :S= s(Y)
投资函数 :I= i(r)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 S;s(Y)= i(r)
IS曲线的推导
S
S2
S=S(Y)
S1
0 IS Y1 (a) Y2 Y
S S2 S1 0
)450 I1 I (b) 2
I
r r2 r1
0
r r2 r1
第11章 IS - LM 模型 :凯 恩斯经济学分析框架
长期和短期: 数学天才希克斯的故事
第11章 IS - LM 模型 :凯恩斯经 济学分析框架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这三方面的总支出
水平决定了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及均衡的总 收入水平。这种分析还只是局限于产品市 场的均衡 。
第11章 IS - LM 模型
曲线的斜率,而使曲线的截距增加,即使IS 曲线向右平移。
IS曲线的移动
K的取值既影响IS曲线的横截距,又影响曲
线的斜率。参数A增大使曲线的横截距增加, 同时使曲线的斜率增加,使得曲线趋于平 缓。 K 减少表明边际消费倾向减少,IS曲 线向左移,均衡国民收入向左移,均衡国 民收入减少 ;aK增加表明边际消费倾向增加 减少,IS曲线向右移,均衡国民收入向右移, 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需求曲线图
r
L L1 (Y ) L2 (r )
0
Y
2 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货

币余额,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 系统以外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广义的货币供给量为M1、M2、M3 表示三种 层次货币供应量。 M0 表示流通中的现金 M1 =M0 + 活期存款 M2 =M1 + 定期存款 M3 = M2 +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影响的。从产
品市场上看.均衡产出受到总需求的影响, 总需求受到利率的影响,而利率是由货币 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从货币市场看, 均衡利率受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影响, 货币需求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而收入水 平受到总需求的影响。
11.2.1 IS-LM 模型
IS—LM模型的函数表达式如下:
Y1 Y2 Y (c)
I=I(r) I1 I2 (d) I
0
11.1.2 IS曲线的形成
IS曲线的经济含义是,对于任意的利率r ,
可以有一个准确的投资量 I,它可以吸收一 个储蓄量S,在I = S时,决定的均衡国民收 入Y。 此系列图表示,储蓄由国民收入决定,国 民收入由投资决定,投资由利率决定,因 此,国民收入由利率决定,所以,设产品 市场均衡函数Z 由国民收入和利率决定,即 Z = F(r,Y),其中Y = F(r),可见均衡 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
加且消费减少、税收增加等4个因素皆可使 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其经济学含义是均衡 利率下降,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物价稳定 和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实现。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r re IS0 IS1 LM
IS2
0
Y2 Y0 Y 1
Y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其次,假设IS曲线位置不变。如果:货币供
11.2.4 宏观经济均衡的实现
首先,假设LM曲线位置不变。如果:投资
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储蓄减少且消费增 加、税收减少等4个因素皆可使IS曲线向右 上方移动,其经济学含义是均衡利率上升, 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的宏观经济目标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