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合集下载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16/10/18
16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2016/10/18
17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1)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做出的估 计。如企业决策要考虑当前收益率,还要对未来收益率做出预期。 (2)新古典综合学派和货币主义采用“适应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适应已有情况而调整的。但对任一给定时期来说,他们对任一经济变量的未来情 况的预期值则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已有数值得加权平均数。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 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 相应增加。 (3)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 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 义:第一,作出经 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 一 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 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 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本章框架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 假说 货币主义主要观点 政策主张 基本假设 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 论和共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和经 模型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含义 假设条件及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 名义黏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 AD 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ADAS模型.
第十章 AD-AS模型
10.1 总需求曲线 (AD Aggregate Demand)
■总需求 ◆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 需求总量。 ◆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 求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AD=C+I+G+(X-M) ◆总需求=GDP=总支出
W/P1 N2 N0 N1
NS
ND N
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不
能进行调整。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
置。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物价 水平保持不变。
P P1 P0
AD0
AD1
◆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前,
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 量的国民收入。
AS
y*
y0
y=f(N,K)
N0 N* 宏观生产函数
N
古典总供给曲线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
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
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
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 线。
◆假设: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使劳 动市场达均衡。就业不随价格变动而 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产量 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 上,不受价格影响。
N1
N0
N2
N
劳动市场均衡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
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 将K作为常数处理。 y=f(N,K)
y
◆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
本存量下,经济社会的产出 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 而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 的增加,总产出按照递减的 比率增加。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一、思考题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

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S=8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

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ISLM模型

ISLM模型

•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消费函数用来表示消费与收入 之间的关系。公式: C • 图1 • C = F(Y)
• 也有一些消费不取决于收入, 这种消费支出称为自发消费。 因此可得一般形式的消费函数 C = C + MPC • Y
450
C=C0+ bDI C0
O • 储蓄函数用来表示储蓄与可支 S 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公式: 图2 • S = F(Y)
Y
1 1 c
A
ACI
• 再次回顾一下蜜蜂的寓言
• 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是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深度思考
• ―我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我们刚 吃上糖,你们又尿糖了;我们刚能歇会 儿不用出汗,你们又去健身房、桑拿房 流汗了;我们刚吃饱穿暖,你们又开始 减肥了;我们刚把青菜上的害虫灭掉, 你们又爱吃虫子啃过的青菜了。 ——2006年底流行于网络。
新开工项目猛增。1至4月份,全国新开工项目计
• 国内市场两大消费热点表现不错。汽车销售旺盛,
4月份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15万辆,再创历史新高。房 地产市场略有起色,当月国房景气指数结束了持续10 个月的环比回落,略升0.02点。1至4月份,全国商品房 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7.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9.3个百 分点。
DI
S=–C0+(1-b)DI
• 收入中减去消费便是储蓄,因 此可得一般形式的储蓄函数: • S = – C + MPS • Y
O
DI
2.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
为便于分析消费函数的性质和 特点,凯恩斯用这一简便概念来代替消费函数。 分别表示消费和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总消 费支出:APC=C/Y •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 的总消费支出MPC=C / Y =b •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的储蓄 量:APS=S/Y •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 的消费量: MPS=S/ Y=1–b • 因 C+S=Y;C+ S= Y • 所以 APC+APS =1 同理 MPC+MPS=1

凯恩斯模型 案例

凯恩斯模型 案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案例1:中国改革开放后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迅速增加。

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改革初期,增加的收入首先是补足消费。

进入80年代后期,中国进入大规模的耐用消费品普及时期。

在1988年,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还在90%以上,此后,平均消费倾向开始明显下降,1995年比1988年平均消费倾向降低了1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边际消费倾向也明显下降,到1994年,边际消费倾向降到64%。

从城市居民消费倾向来看,平均消费倾向由1982年的91%下降到1995年的64%,降了27个百分点,边际消费倾向也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从1982年的95%下降到了1995年74%,降了21个百分点。

案例2:破窗经济的启示一个流氓打破了一家商店的窗子玻璃。

店主无奈只有再买一块,假如,为此花了200美元。

玻璃店的老板把这200美元中的80%,即160美元用于其他支出。

得到这笔支出的人收入增加160美元,又把其中的80%支出……如此循环下去最后整个经济中的收入增加了1 000美元。

流氓打破玻璃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因为刺激了经济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破窗经济。

破窗经济说明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经济中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最初投资增加量的比称为乘数。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某一部门投资的增加一定会引起其他部门收入与支出的增加,所以,乘数必定大于1。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得到收入的部门支出多少。

即边际支出倾向的大小(如果支出用于消费也可以用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边际支出倾向是增加的支出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例如,增加的收入为200美元,增加的支出为160美元,则边际支出倾向为0.8(如果支出的160美元为消费,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为0.8)。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

图10-5 消费函数
(1) 收入
A 9000 B 10000 C 11000 C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2) (3)边际 (4) 消费 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9110
1.01
10000 0.89
1.00
10850 0.85
0.98
11600 0.75
0.97
12240 0.64
增加的100亿元投资用于购买投资品,形成生产这些投 资品的投资要素(资本、劳动、土地等)的要素收入,因此, 本期(第一期)国民收入将增加100亿元;如果MPC为0.8, 则第二期将会增加消费80亿元,形成这些消费品的投入要素 的要素收入,使得第二期的国民收入又增加80亿元。同理, 第三期又会增加64亿元的国民收入,这样,总共将增加
的全部产品和劳务。就是使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则
Y=C+I Y=C+S ⇓
I=S 这里只考虑了商品市场的均衡。
二、两部门的收入决定
I=S C=a+bY I=I0

Y=1/(1-b)×(a+I0)
三、三部门的收入决定
在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则
三、乘数原理与投资乘数
2.投资乘数
当总投资增加Δ I 时,国民收入增量Δ Y 将是投 资增量Δ I的K倍,K就是投资乘数。 K是1减边际消 费倾向的倒数。投资乘数有双刃剑的作用。
K Y I
ki y 1
i 1
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所谓政府购买的支出乘数,是指产出变动与引起这 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变动的比值。以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 以 y表示均衡产出的变动,Kg表示政府支出乘数,则: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答案第十章凯恩斯模型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

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 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4)IS一LM模型习题1、名词解释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2、单项选择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

(300+400)*(1/0.1)=7000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1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消费倾向为0.3(7)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 C )。

150*[1/(1-0.8)]=750 A.150亿元B.600亿元C.750亿元D.450亿元(8)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

西方经济学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西方经济学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 (三)储蓄-投资法求均衡国民收入 s=i s=y-c= -a+(1-β)y= i 得出的均衡收入公式与消费—投资法一样。
Eg4. 消费函数 c=1000+0.8y,i=600,用储蓄-投 资法求y。
•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 (一)均衡条件 • i+g=s+t
• (二)税收仅考虑定量税
习题
• 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 经济中,消费c=100+0.8y, 投资i=150-6r,货币的实际供给量 m=150, 货币需求L=0.2y-4r。求 (1)IS和LM曲线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时的利率和收入。
第三节 IS-LM模型
• 一、IS-LM模型的由来 •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是相互依存的: • 产品市场的总产出增加——需要使 用货币的交易量增加——意味着货 币需求增加——供给不变的情况下, 利率上升——投资受到影响。
• 二、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 (一)投资的决定 投资受利率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 i=i(r) =e-dr(e是自主投资, d是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 • • •
三、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一)货币需求动机—L=L1+L2 1、交易动机 2、谨慎动机 L1=L(y)=ky • 3、投机动机:L2=L(r)=-hr
• • • • • • •
(二)货币供给——m 1、狭义货币供给与广义货币供给 (1)狭义:m1 (2)广义:m2 2、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 (1)名义:M (2)实际:m
2、现引入投资与利率的函数关系 i=i(r) =e-dr,
α+ e-dr
Y=
1-β
• (二)IS曲线的推导 • 该公式由I=S推导而出,并反映了 均衡的国民收入y与利率r是反向变 动的关系。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为理解宏观模型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乘数原理,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重点:乘数理论及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难点:乘数理论、平衡预算乘数及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计划课时:6课时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条件:(1)经济部门为两部门,为居民户和企业;(2)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3)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均衡产出---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Y = C + IY--实际收入,E—实际总支出(C+I)C+I--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而不是名义消费与名义投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 = YE=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I = S计划投资=计划储蓄第二节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概念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这个由凯恩斯提出的概念,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即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

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消费函数可用方程来表示:c=c(y)=α+βy这里,C 代表实际消费支出,y代表实际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

这里的实际值是相对于名义值而言的。

一个变量的名义值除以价格水平就是这个变量的实际值。

10凯恩斯模型-文档资料

10凯恩斯模型-文档资料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 边际效率突然大幅度下降。
二、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
3.投资边际效率
ri
MEC
MEI
O
I
图10-14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 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三、乘数原理与投资乘数
1.乘数概念与种类 (1)概念: 某一变量的绝对变化引起另一变量的绝对 变化的度量,即变量的变化量之比,也称倍数。 (2)种类: 包括就业乘数、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外贸乘数、货币创 造乘数,单纯乘数 、复合乘数。
1.核心:有效需求理论。 2.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因素):边际消费倾向; 资本边际效率; 流动偏好。
第二节
消费和储蓄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的关系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倾向 MPC递减规律。 2.消费函数和曲线 用C=f (Y)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消费函数
C C=Y
1.投资决策与投资函数
影响投资决策因素:社会投资需求、家庭储蓄供 给和厂商投资品供给
二、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
2.资本边际效率(MEC)
(1)
R3 Rn R1 R2 CR ... 2 3 1 rm (1 rm ) (1 rm ) (1 rm ) n
(2)MEC递减规律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 基本心理四节 第五节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革命” 消费和储蓄 投资、乘数与加速数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模型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
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二、对传统理论的批判与凯恩斯革命 三、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
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凯恩斯模型》课件

《凯恩斯模型》课件

02
凯恩斯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原理
假设条件
假设总供给固定
凯恩斯模型假设总供给在短期 内是固定的,即生产能力不变

假设货币工资不变
凯恩斯模型假设货币工资在短 期内是刚性的,即工资水平不 会随着需求的变动而变动。
假设投资由利率决定
凯恩斯模型假设投资是由利率 决定的,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 资增加。
假设消费由收入决定
凯恩斯模型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模型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运用凯恩斯模型进行经济分 析和政策制定,以应对各种经济挑战。
凯恩斯模型的应用领域
01 02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
凯恩斯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分析凯恩斯模型来评估不同政策措施对总需求、产出和就业的影响,从 而制定出有效的经济政策。
缺点分析
假设条件限制多
凯恩斯模型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基 础上,如完全竞争市场、工资刚 性等,这些假设在实际经济中很 难完全满足。
长期经济增长关注
不足
凯恩斯模型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 动和就业问题,对长期经济增长 和结构转型的关注不够。
政策副作用不易衡

运用凯恩斯模型制定经济政策时 ,难以准确衡量政策的副作用, 可能导致政策效果偏离预期。
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政策制定参考
凯恩斯模型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 理论依据,有助于政府在面对经济波动时作 出科学决策。
预期管理
通过凯恩斯模型,政府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预期管理 ,稳定公众预期,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波动。
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可以根据 凯恩斯模型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 全球经济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哎,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复杂,其实没那么难。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就像是一场大派对。

总需求就像是派对上的人,越多越热闹,大家都想吃喝玩乐。

总供给呢,就是那些准备好食物和饮料的人,想方设法把派对办得热火朝天。

假设有一天,派对上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大家都争着要吃东西。

这时,准备食物的人可能忙不过来了,结果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供不应求,吃的东西不够,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大家都感受到了一种“过山车”的体验。

而凯恩斯主义就像是派对上的一个聪明的组织者。

他认为,相关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出手相助,像个超级英雄,投放资金,增加总需求,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派对中来。

就像是组织者把更多的食物送过来,让大家都能吃得饱饱的,满脸笑容。

没错,经济也是需要这样的“干预”的,别让那些平民百姓饿着肚子去追求幸福。

模型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价格和工资。

想象一下,派对上的饮料突然涨价了,大家可能就不太愿意喝了,甚至有些人选择去其他地方狂欢。

这种情况下,派对的气氛就会一下子冷下来,大家的热情也会减弱。

凯恩斯就告诉我们,保持适当的价格和工资水平,是让经济继续运转的关键。

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短期的经济波动。

这就像是天气变化,今天天气好,大家都出去玩,明天一冷,大家就缩回家了。

经济也一样,景气好的时候,大家都消费,景气差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攒钱。

这种波动就像是过山车,跌宕起伏,刺激得很。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凯恩斯提倡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像是给派对的食物和饮料加量,让大家一直保持兴奋。

我们不能忽视消费者的心理。

经济学家常说,人是非理性的,特别是在这种波动的时候。

想象一下,某一天大家都在谈论经济衰退,心里就有种紧张感,觉得钱不够了,消费自然就减少了。

反过来,大家一旦觉得经济复苏,信心满满,又会把钱花得飞起。

凯恩斯的理论正是抓住了这种“人性”的微妙,提醒我们在经济的波动中,要注意调整策略,别让情绪主导了我们的消费行为。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4
1
Y
I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1、货币需求的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 日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而形成的货币需求量 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因而货 币需求量就越大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 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也和收 入同方向变动。
结论
结论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收入。
结论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递增。
结论3: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 之和恒等于1
例题
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 储蓄使消费支出达2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 3600美元,取出6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 3000美元,试计算: (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 (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 向。
Y*
Y**
Y
三、乘数效应的形成机制
序号 投资
1
2
3
增加100
4
亿投资
5

合计 100亿
国民收入 消费支出
储蓄
100亿
80亿
20亿
80亿
64亿
16亿
64亿 问题的5提1.2亿出:为1什2.8么亿
51.2亿 投资增4加0.9亿100亿美10元.3亿
40.9亿 时,国3民2.8亿收入会增8.1长亿
┇ 5倍? ┇
A
9 000
B 10 000
C 11 000
D 12 000
E 13 000
F 14 000

10 凯恩斯模型 1

10 凯恩斯模型 1

相对收入假说
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 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 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 行为。其核心理论是“ 行为。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 示范效应” ”和“示范效应”。
相对收入理论是由美 国经济学家JS杜森贝利 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基本 观点体现在两个相对收入 假设中。 第一个相对收入假设 认为,一个家庭的消费, 不仅取决于自己的绝对收 入水平,还取决于该家庭 的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 的比重,或者取决于该家 庭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 位,即该家庭的相对收 入。这是消费"示范效 应"的结果。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倾向 MPC递减规律。 MPC递减规律。 2.消费函数和曲线 2.消费函数和曲线 用C=f (Y)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Yd)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d C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MPC=∆C/∆Yd C=C(Yd) 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 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
线性消费函数(2 线性消费函数(2)
APC=a/Yd+b MPC=b在图中表 MPC=b在图中表 现为斜率 a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 大于零。
C C=a+bYd
a 450 o Y
线性消费函数(3 线性消费函数(3)
存在自发性消费a 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为b,1 边际消费倾向为b,1 > b > 0,是一个常数。 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d =a/Yd+b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 于边际消费倾向。

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引言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普遍信奉萨伊定律。

萨伊认为: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以外,其余部分总是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了对于其他产品的需求。

因此,所有商品都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的;部分产品过剩是由于其他产品生产不足。

商品市场价格自由升降、资本市场由利息率调节、劳动力市场由工资调节使资源达到充分利用的均衡。

1929年出现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发现了“节俭的错误”。

1936年,他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提出了凯恩斯定律:需求决定供给。

无论需求量有多大,经济制度均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在宏观经济学中,市场按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外汇市场等4种市场。

本章撇开其他市场,仅仅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故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以后将在产品市场收入决定的基础上,依次引进其他市场,更深入地探讨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有两个假定:1.总需求不足导致社会资源的闲置,使得实际国民收入量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量。

2.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若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对资源或要素需求增加,使闲置的要素得到利用,而要素的价格不变,从而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产品的平均成本不变,进而产品的价格不变(成本加成定价)。

要素的价格与产品的价格不变,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不变。

此时,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数量调整达到均衡(数量机制与价格机制相对)。

另外,在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有变量值都是与名义变量值相对的实际变量值。

由于假定需求不足导致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收入,国民收入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故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实际上就是仅由需求一方决定收入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为理解宏观模型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乘数原理,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重点:乘数理论及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难点:乘数理论、平衡预算乘数及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计划课时:6课时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条件:(1)经济部门为两部门,为居民户和企业;(2)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3)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均衡产出---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Y = C + IY--实际收入,E—实际总支出(C+I)C+I--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而不是名义消费与名义投资。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 = YE=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I = S计划投资=计划储蓄第二节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概念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这个由凯恩斯提出的概念,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即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

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

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消费函数可用方程来表示:c=c(y)=α+βy这里,C 代表实际消费支出,y代表实际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

这里的实际值是相对于名义值而言的。

一个变量的名义值除以价格水平就是这个变量的实际值。

α和β都是大于零的常数。

叫做参数。

α代表收入y等于零时的消费,叫做自发消费。

βy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叫做引致消费。

其中β的经济含义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2.消费倾向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收入中所占比例。

3.线性消费函数C =α+βy自发消费α等于纵轴截距,边际消费倾向β等于消费曲线的斜率。

二.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概念储蓄是收入中末被消费的部分。

储蓄函数是表明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公式是:S=s(y)=y-c=y-(α+βy)=-α+(1-β)y其中,s代表实际储蓄,y代表实际收入。

-α是自发储蓄。

(1-β)是边际储蓄倾向,即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储蓄增加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收入、消费和储蓄都是流量概念,都是相对于某一时期而言的。

居民过去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余额属于居民的财富存量。

不属于当期储蓄。

显然,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

2.储蓄倾向1)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

3.线性储蓄函数S=s(y)=y-c=-α+(1-β)y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

C+S=Y2、若APC和MPC但APC>MPC,则APS和MPS递增,但APS<MPS。

3、APC+APS=1,MPC+MPS=1∵Y=C+S∴APC+APS=1∵⊿Y=⊿C+⊿S∴MPC+MPS=1四、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1、国民收入分配。

富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

2、政府的税收政策。

若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将富有者的收入转移给穷人用于消费,则社会消费数量增加,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

所占比例越大,消费越少,社会消费曲线下移;反之,社会消费曲线上移五、消费理论的发展1、杜森·贝利(美)的相对收入假定:消费者受自己过去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2、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美)的生命周期假定:人们在更长的长的时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3、米尔顿·弗里德曼(美)的持久收入假定: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储蓄与投资的关系1、恒等的关系从事后的统计上说,是恒等的关系,因为Y≡C+I,Y≡C+S,所以有:C+I≡C+S,于是:I≡S2、非恒等关系从事前的意愿来说,I≠S。

因为存在意愿投资与非意愿投资的区别。

用于厂房、设备和住宅的投资,是事前意愿的;用于企业库存增加而成为投资的,就有事前意愿与事前非意愿的不同。

二、产出的决定1、由投资和储蓄决定1)I>S Array产品供不应求,存货缩减,价格上升,增雇工人,Y上升并使S上升,直到I=S;2)I<S供给过多,解雇工人,Y下降并导致S下降,直到I=S;2、由有效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1)C+I>C+S,产品供不应求——库存减少——价格上升——雇用工人增加——Y增加——S增加——均衡;2)C+I<C+S,产品供过于求——库存增加——价格下降——雇用工人减少——Y减少——S减少——均衡、3、二种方法的一致性先作I和S,在交点的位置上延伸至45°线,在该交点作平行于C的曲线;证明,该线就是C+I线;n由于45°线表明了C+I=C+S,这也就证明了二种方法的一致性例子:代数法已知:C=50+0.8Ye,即:S=-50+(1-0.8)Ye=-50+0.2Ye,根据均衡条件I=S有:-50+0.2Ye=50,0.2Ye=100,即Ye=500;第四节乘数论与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一、消费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1、国民收入的决定∵ C= a + bY∴ AD=C + I=( a + I ) + bY[总需求] [自发总需求]I2、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 的影响自发总需求变动将使国民收入发生 同向变化。

如右图。

3、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收入 的影响讨论:节俭的悖论二、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研究总支出的变动对国民 收入变动的影响,是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乘数原理一般认为是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年轻的学生卡恩(R.F.Kahn,1905- )于1931年发表在凯恩斯长期担任主编的《经济学杂志》上的《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文中首先进出。

凯恩斯在《通论》中,把卡恩文章涉及的内容,规范化为“形式化”的“乘数”原理,成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论或就业理论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是他所说的“三大基本心理法则”和货币供应量),并在以后西方经济学文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所谓乘数原理,简单地说,讲的是假如一个国家增加一笔投资(以ΔI 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以ΔY 表示),并不限于原来增加的这笔投资,而是原来这笔投资的若干倍,即ΔY=K ΔΔI ,其中K 称为“投资乘数”,K 之值通常是大于1的正数,故有乘数(倍数)原理之称。

1、乘数的概念----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多倍变动的倍数。

2、乘数原理发生的过程假如利用闲置资源建造一幢价值1,000美元的木屋,则木匠和木材生产者会因此增加1,000美元的收入。

但事情并未到此为止。

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MPC )均为2/3,他们会支出666.67美元购买新的消费品。

这些商品生产者又会增加666.67美元的收入。

如果他们的MPC 也是2/3,他们又会支出444.44美元,即666.67的2/3(1,000美元的2/3的2/3)。

如此继续下去,每一轮新支出都是上一轮收入的2/3。

这样,最初的1,000美元投资就导致了一系列次一轮的再消费支出。

尽管这一系列的再支出永无止境,但其数值却一次比一次减少。

最终的总和是一个有限的量。

三、两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计算1)实例假如有b=0.75,即有:C=a+0.75Y那么,100万元的投资效果的总和为:ΣΔY=100万元+100万元×0.75+100万元×0.752+100万元×0.753…=100万元×1/(1-0.75)=100万元×4=400万元Array 2)代数法ΔY=ΔI+ΔC;ΔI=ΔY-ΔCK=ΔY/ΔI=ΔY/(ΔY-ΔC)I=(ΔY/ΔY)/[(ΔY/ΔY)-(ΔC/ΔY)]=1/(1-ΔC/ΔY)=1/(1-MPC)=1/MPS2、乘数的说明123)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

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乘数一、三部门经济的循环图二、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1、净税收----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

净税收函数:T=T0 + tYT -净税收, t -税率2、三、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1、假定: ①没有折旧; ②没有进出口;③没有间接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政府转移支付; ④公司利润全部分配。

NDP=NI=PI YD[DPI]=NDP -T 总需求:NDP=C+I+G 总供给:Y=YD+T=C+S+T 2、宏观经济均衡条件:Y = NDPC + S + T = C + I + GS + T = I + G T -G = I - SY D =Y -T =Y -T 0 -t Y =Y(1-t )-T 0C =a+bYC ´=a+bYD =a+b [Y(1-t )-T 0]=a + b (1-t )Y -bT 0个人可支配收入[YD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4)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五、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本章阅读书目: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2、(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4、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