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周振华
谈“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谈“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69dd5a71fe910ef12df8df.png)
谈“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刘新涛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7年第8期山东省日照莒县洛河镇中心初级中学刘新涛【摘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深悟出“阅读期待”的作用。
文章从导入煽情、阅读中驰情、阅读后感悟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期待的实践体会和具体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期待主要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几个春秋,深深感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也常常为阅读教学所困,在种种弊端、多重困惑并存中,也带着对课改的期待、课堂教学的转变,不断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新途径。
然而,我们的阅读教学以生字词的解决、段落的划分、主题的提炼为主要形式和手段,忽视阅读兴趣激发,忽略阅读技巧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
因此,改变传统阅读教学,实施阅读期待教学,是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打造阅读期待、快乐阅读的高效课堂,值得我们探讨。
下面,以初中语文几个教学案例为例,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导人时煽情——阅读期待的前提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引发深层的阅读,而导入煽情是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的关键和前提。
1.情境导入法煽情新颖、趣味化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之效,阅读教学中的别致的导读,可以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如《在山的那边》的教学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高耸入云的层岚叠嶂,问:对于不是生长在山里的你来说,你看到这个画面时,你除了看到“山”,你还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此时,近似于闲谈式的导入,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回答:“除了山还是山”“想到山那边是大海”“蔚蓝的海”“灰暗的海”“巨浪滔天的海”等后,教师给以启发式的导入:每一个人在童年时都有梦——对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的奇妙的梦,对未来,有遐想、有企盼。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想法,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呢?这样的导入,由景入境,由境生情,激发学生对《在山的那边》的神往和阅读的期盼,产生阅读的期待和欲望。
运用“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
![运用“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6cdf2b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8.png)
运用“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
阅读期待是指在阅读前对阅读内容进行预设和期待,从而能够
提升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
点亮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选择和推荐有趣的
读物,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也需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前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调整教室环境,营造适
宜阅读的空间。
学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阅读,能够更好地
降低干扰和提高注意力集中度。
3. 鼓励学生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阅读
材料,如经典故事、科学文献、时事报告等,鼓励学生多元阅读,
拓宽知识视野和读者经验。
4.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辨。
教师可以在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
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
生的阅读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提高课堂教学
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69235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9.png)
"阅读期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培养其发散思维,提升其认知能力。
教师所用阅读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教师应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合理教学,正确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整合、形成语感,重点培养其形成阅读、感悟、理解、分享、展示、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期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用1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整本书阅读”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由此可见,阅读在教学中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果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有厌烦情绪,不愿阅读,没有语感,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那么是很难学好语文的。
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
教师如何让学生由被动阅读变为积极主动阅读呢?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充满悬念的问题、紧张的竞赛等来创设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兴奋等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情境。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桂林的山水美景,激起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为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师生还应平等地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应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见解,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
例如,在《麻雀》一课的小结环节,我总结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描述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https://img.taocdn.com/s3/m/80d97c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d.png)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就成为了各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阅读期待”的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设置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起对阅读的期待和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环境。
学生的阅读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等场所与情境中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一整套组织与活动形式。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在学校里,可以组织阅读比赛、树立阅读榜样、建立图书角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家庭里,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鼓励孩子参观图书馆,给予孩子良好的阅读示范和鼓励。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和兴趣,从而建立起对阅读的期待。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目标。
学生的阅读目标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所设想达到的认识和能力的水平,它是进行阅读活动的内在动力和诱因。
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明确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建立对阅读的期待和信心。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小目标”来激励学生,比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让学生搜寻某些信息进行阅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和欲望。
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立“大目标”来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比如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参加阅读比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信心和目标感。
通过设定良好的阅读目标,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期待和动力,引导学生形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态度。
“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628578a98271fe910ef97c.png)
7 4 3 0 0 0 安 定 区青 义学校 甘肃 定西 任 芳
要】“ 阅读期待 ”是 一种迫切 求 置 的与 阅读 内容 有关 的 教 学 情 境 中。 这 种 情 境是教师创设的,因而它体现了教师的 “ 引” 创 设 , 激起 学 生 体 验 的 欲 望 和 探 究 的欲 望 。 的目的。 而情境的创设 , 当然可凭借一些手段 , 阅读 是 搜 集 、 筛选 、 发 现 信 息 的过 程 ; 阅读 或用一些形色具备 的 课件 、 图画、 幻灯 、 音乐 、 是 期 待 产 生 ,期 待 实现 , 同 时又 产 生新 的期 歌 曲,或利用 师生之间的表演等。如在教学 待 这 样 一 个 不 断推 进 的心 理 矛盾 运 动过 程 。 《黄果树 瀑布 》时,我 先出示了几幅黄果树 询 问 、猜 测 、期 待 ,成 为 阅读 活 动得 以 自主 、 瀑布美景 的图片, 让学生初步感知瀑布的美 , 自 由进 行 的 内驱 力 。 自然 。读 者 从 接 受 的信 接着 “ 引”道 : “ 这样 的美景 在作家的笔下 息 中产 生的 内驱 力 强 弱 、有 无 ,对 其 内在 阅 会 是怎样的呢?”于是同学们便不 由得打开 读 兴 趣 和 积 极 性 的有 无或 强 弱起 关 键 作 用 , 了课本 开始认 真地阅读起来 了,并不时地把 对 其 阅读 行 为是 否 进 行 和 怎样 进 行 产 生 重要 阅读到的信息和所看到的图片结合起来进行 影 响 。 那 么 ,如 何 在 阅读 教 学 中运 用 “ 阅 读 整合,体会语 言文字所带来 的神韵 。当代格 期待 ” 来提 高阅 读质 量 呢 ? 鲁 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 、教育家 阿莫那 【 关键词 】阅读期待 ;阅读教 学; 中学 什维利认为 ,衡量教师好坏 的一条重要标 准 语 文 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 。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论文]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efecb21a37f111f1855b8a.png)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握好阅读期待,运用好阅读期待,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引导学生期待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触动他们的心,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期待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期待,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文本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和期待视野;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
一、巧用导入用语,唤起阅读期待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先展示图片资料,学生们边欣赏天上变化多端的云,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形象直观。
在此基础上,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接下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音乐和云彩变化的图片,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介绍各种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学生站在讲台前煞有介事地介绍,受到同学们的瞩目,颇有新鲜感、成就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阅读期待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只注意那些直接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能引起他们好奇的东西。
同时,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记忆受到情绪状态影响明显。
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时地给学生一种惊奇,引起他们的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df3abe3551810a6f4248602.png)
《 光 》 为背景音乐 , 情并 茂地范 读课文 中描写《 光 曲》 月 作 声 月
的 内容 , 后 引 导 : 这 是 一 首 多 么 美 妙 的 曲子 ! 多芬 是 怎 样 之 “ 贝 谱 写 成 的 呢 ?” 住 学 生 的 情 感 。儿 童 的 情感 总是 处 于运 动 的 牵 状 态 .可 以 由生 成 一 发 展 一 稳 定 .也 可 以 由生 成 一 淡 化 一 泯 灭 。 在学 生 初 读 课 文 人 情 后 , 师 需 倍 加 珍 视 , 握 学 生 情 感 教 把 活动 的脉 搏 , 其 随 着 阅 读 过 程 的 推 进 得 到 强 化 。 使 只要 教 师 巧 妙 地 牵 住 学 生 的 情 感 纽 带 , 导 学 生 去 感 受 、 体 验 , 生 情 引 去 学 感 的波 纹 就必 然会 渐 渐 地 涌 动 起 来 。如 教学 《 光 曲 》 月 中描 写 《 光 曲》 内 容 时 , 通 过 图 片 、 乐 引 导学 生 进 入 《 月 的 我 音 月光 曲 》 的意 境 . 而 进 行 感 悟 、 赏 。学 生 从 贝 多 芬 在 幽 静 的 小 路 上 从 欣 散 步 一 走 进 茅 屋 弹 奏 一 即 兴 创 作 的情 感 变 化 中找 出贝 多 芬 创 作 的 灵 感 和 激 情 , 生 仿 佛 看 到 了 , 仿 佛 听 到 了 , 整 个 心 学 也 用 灵去 感 受 美 妙 的 《 光 曲》 驰 而 神 往 。 月 , 2推 动 感 情 。 童在 感 受 课 文 形 象 为之 动 情 时 , 感 趋 向 . 儿 情 高 涨 , 脑 皮 层 的 兴 奋 中 心 开 始 转 向课 文 本 身 的 语 言 , 师 大 老 应从孩 子 的面部 表情 、 朗读 的 声 调 、 言 的 措 辞 敏 锐 地 觉 察 发 到情 感 的 浪 花 正 在 孩 子 心 头 涌 动 ,这 是 阅 读 成 功 的 契 机 , 应 及 时 把 握 , 顺 势 将 阅 读 过 程 推 向 课 文 精 彩 片 断 词 句 , 学 并 使 生 全 神 贯 注 地 注 意 那 些 深 浸 着 作 者 情 感 的词 句 ,读 出 其 神 韵 。 当 学 生 通 过 音 乐 和 图 画 , 《 光 曲 》 内 容 有 了 深 刻 的 对 月 的 感 悟 并 陶醉 其 中 时 , 到 渠 成 了 . 而 会 自觉 地 尽 情 地 朗读 。 水 进 学 生 在 朗读 中 , 出 音 乐 的优 雅 、 盈 、 情 和 不 可 遏 制 的 沸 读 轻 热 腾 , 出 理 解 , 出 情 感 , 出 韵 味 , 进 了 贝 多 芬 的 情 感 世 读 读 读 走 界 . 快 抒 发 。 学 生 的 感 受 加 深 了 . 感 被 激 发 起 来 了 。他 们 痛 情 会 “ 由 自主 地 ” 说 , 抒 发 情 感 。通 过 抒 发 , 生 之 间 的 内 不 想 想 学 心 感 受 得 到 交 流 , 以 相 互 启 发 , 互 感 染 ; 过 抒 发 , 童 可 相 通 儿 的情感会更 加明确 。教师及 时引导儿 童抒发 内心的情感 , 不 仅 是 阅 读 的 需 要 . 且 也 是 儿 童 心 理 的 需 要 。 当 学 生 对 课 文 而 《 光 曲 》 仅 停 留 在 喜 欢 , 且 有 了 深 层 的 感 悟 时 , 们 对 月 不 而 他 贝 多 芬 就 有 了 更 深 的敬 慕 。他 们 明 白 . 是 贝 多 芬 这 样 的 音 正 乐 家 , 能 创 作 出 这 样 美 妙 的 音 乐 , 穷 苦 兄 妹 俩 带 到 了 这 才 把 样 的 光 明 美 好 的世 界 。 此 时 教 师 就 要 让 学 生 痛 痛 快 快 地 去 评 . 赞 美 , 一 步把 情 感 推 向高 潮 。 去 进 三、 扬个性“ 异” 张 差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学 生 对 文 章 产 生 的 感 悟 必 然 会 带 有 浓 重 的个 性 化 倾 向。 同一 年 级 的学 生 , 然 学 过 的课 程 一 样 , 由 虽 但 于 经 历 上 的 差 别 ,家 庭 文 化 背 景 的 不 同 . 以及 个 体 的 心理 差 异. 因此 所 体 现 出来 的 “ 读 期 待 ” 阅 也是 千差 万 别 的 。 一 位 学 每 生 阅 读 时 有 着 自 己注 重 的 焦点 。 如 有 的 想 印证 自己 预想 的 结 果 . 重 于 情 节 的 发 展 ; 的则 仅 是 猎 奇 , 注 能 否 获 得 新 奇 侧 有 关 的信 息 : 的想 提 高 自己 的 语 文 素 养 , 阅读 的方 方 面 面都 有 有 对 兴趣 。 因 此 。 师首 先 应 该 保 护 好 这 宝 贵 的 积 极 性 , 学 生 这 教 对 倾 向 给 予 充 分 的肯 定 与 理解 :其 次 应 引 导 学 生 把 对 课 文 内 容 的 直 接 兴 趣 转 化 为 间接 兴 趣 , 为提 升语 文 素 养 而 阅 读 , 即 为 提 升 个 人 的 审 美 情 趣 而 阅 读 。 提 升 学 生 的应 是 多 元 化 的 、 放 性 的 , 为 “ 开 因 一 千个 读 者 就 有 一 千 个 哈姆 雷 特 ” 同 一 个 读 者 在 不 同 的 时候 读 , 同一首诗 . 会也不会完全一样 。 体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8db43148d7c1c709a14545.png)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者:王瑞亚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03期在应试教育的主宰和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容不得师生任何的创新。
考试以标准答案为据。
对一篇文章的课文分析,以教参为主,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
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
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
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接触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始了。
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
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自然,读者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有无,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无或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一、适当的煽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
"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
浅谈“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fba461af1ffc4ffe47accb.png)
1 激 发 学 生 的 审 美热 情
作 的情 感 变 化 中 找 出 贝 多 芬 创 作 的 灵 感 和 激 情 , 使
学 生 仿 佛 看 到 了 , 仿 佛 听 到 了 , 整 个 心 灵 去 感 受 也 用
衡 量 教 师 好 坏 的 一 条 重 要 标 准 是 你 的 学 生 是 否 美 妙 的《 光 曲 》 驰 而 神 往 , 起 孩 子 极 大 的 兴 奋 , 月 , 激
期 待 , 为 阅 读 活 动 得 以 自 主 、自 由 进 行 的 内 驱 力 。 阅 读 过 程 的 推 进 得 到 强 化 。 只 要 教 师 巧 妙 地 牵 住 学 成
自然 , 者 从 接 受 的 信 息 中 产 生 的 内 驱 力 强 弱 、 生 的情 感 纽 带 , 导 学 生 去 感 受 , 体 验 , 生 情 感 读 有 引 去 学 无 , 其 内 在 阅 读 兴 趣 和 积 极 性 的 有 无 或 强 弱 起 关 的 波 纹 必 然 会 惭 惭 地 涌 动 起 来 。如 教 学 《 光 曲 》 对 月 中 键 作 用 , 其 阅 读 行 为 是 否 进 行 和 怎 样 进 行 产 生 重 描 写 《 光 曲 》 内 容 时 , 过 图 片 、 乐 引 学 生 进 入 对 月 的 通 音
提 高 自己 的语 文 素 养 , 阅 读 的 方 方 面 面 都 有 兴 趣 。 对
2 驰 情 其 中
作 为 教 师 首 先 应 该 保 护 好 这 宝 贵 的 积 极 性 , 学 生 对
启 动 情 感 。如 果 把 儿 童 的 情 感 比 做 “ 河 ” 要 这 一 倾 向 给 予 充 分 的 肯 定 与 理 解 。 其 次 教 师 应 引 导 小 ,
【 图分 类号】 2 .3 中 G6 3 2 【 献标 识码】 文 B 【 章 编 号 ] O l 4 2 ( 0 0 0 —0 8 —0 文 1O - 182 1)2 16 2
运用“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
![运用“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e1ebfa7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d.png)
运用“阅读期待”,点亮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就需要教师运用“阅读期待”的方法。
什么是“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指的是,在阅读前创设期待情境,增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好奇心,引发其阅读兴趣和参与度的方法。
只有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运用“阅读期待”的实践操作1. 打造“教室图书馆”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每周或每月更换一批书籍,让学生自由阅读。
在更换书籍前,教师可以先简单地介绍书籍的题材、内容和作者,引发学生对书籍的好奇心,并预告下周的新书目。
2. 设计有趣的阅读任务阅读任务必须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阅读能力量身定制的,才能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针对小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游戏,如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理解段落大意等;对于中学生可以设计阅读手册或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答案。
3. 创设情景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创设情境话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接受和记忆所要阅读的内容。
以小学阶段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图画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内容产生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进行递进式的理性阅读。
4. 建立阅读氛围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始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习惯。
例如,建立一个阅读角,放置一些好书或者教育者,供学生自由阅读;在课堂上让学生集体朗读、分享书籍评论等。
总结阅读期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阅读期待,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也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巧用阅读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巧用阅读期待](https://img.taocdn.com/s3/m/bc1c189edaef5ef7ba0d3cf9.png)
2 . 引 发 学生 的好 奇 心 。 好 奇 心 是 孩子
天生 的就拥有 的珍宝 , 它是引发阅读 期待 的催化剂 。在阅读 教学 中 , 教师应利用相 关 的策略引发学生的好 奇心 , 促使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 , 从而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 如教学《 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文 , 在课 始让学 生用不 同的语 气 品读课 题 。学生 有 的重渎 “ 我” 字, 强调是 我不是别人 ; 有 学生 重读 “ 最” 一词 , 说 明还 有 比我 弱小 的; 也有学生重读 “ 不是 ” 一词 , 突出我并
、利 用自读 , 唤起期待 Nhomakorabea主体 , 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这一主体 的作
用, 解 除束缚 学生思想 的枷锁 , 让他们 自
笔者在实 际的教学 中发现 , 学生喜欢 课外读物 的程度远 远胜于课 本 。究其 原
主选择学 习 目标 , 自由选择合作对象 。 如教学《 自相矛盾》 时, 教师可以先让
不仅读出了 自己的感受 , 也 引发 了学生进
一
步探究 “ 萨沙为什 么说 他不是最 弱小
的” “ 谁才是最弱小的” 的阅读期待。 3 .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学生是学习的
的人” 的阅读期待 , 此时得到 了满足 , 如果
教师在后面 的教学还 紧紧 围绕 这个问题 展开 , 学生就提不起 兴趣 。教师应事先预 料到这一点 , 及 时转 变视角 , 调整 自己 的 教学 程序 , 提出新的问题 “ 除 了以上这些 ,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 从而使学生产生新
师: 我在给 你们 长方体和 正方体进行
拼接 的 时 候 , 还 以 为什 么也 不 会 丢 失 。但
是现 在我 仍 然丢 失 了这 么 多的表 面积 。 我怎 么办啊? ( 全体 学生愣 了一下 , 然后会 心地哈
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73f86b31a37f111f1855b58.png)
筛选 、 发现信息 的过 程 ; 阅读心 从
理 看 ,阅读 是 期 待 产 生 ,期 待 实 现 , 同时 又 产 生 新 的期 待 这 样 一
个 不 断 推 进 的 心 理 矛 盾 运 动 过
中的作用 。一个名叫杰克 的学生 , 虽 然 父 母 抱 怨 他 过 分 的 迷 恋 阅
读 ,因 为 他 对 读 书 简 直 到 了如 醉 如 痴 的地 步 , 张 旧报 纸 、 份 杂 一 一
悦 ,期待的是提高 自己的语文素 养 。 语 文 素 养 和 “ 读 期 待 ” 辅 阅 相 相成 , 互为因果 , 文素养好的人 语 “ 阅读期 待 ” 品位 也高 ; 品位的 高
“ 阅读 期 待 ” 自然 能 促 进 语 文 素 养 的 提 高 。 两 者 形 成 良性 循 环 。 因
高 阅读 教 学 质 量 的 先 决条 件
如前 所 述 , 阅 读 期 待 ” 反 映 “ 的 是 学 生 综 合 的 阅读 要 求 和 欣 赏 水 平 。因此 , 较 高 品 位 的 阅读 要 有 求和 较高 的欣赏 水平 的学生 , 期 待 的 是 获 取 知 识 和 陶 冶 精 神 的 愉
程 。在 学 生拥 有 主 体 地 位 的 阅 读
活 动 中 ,学 生 从 接 受 到 读 物 的 第
一
告 都 可 以使 他 百 看 不 厌 ,然 而杰
克 的语 文 教 师 却 反 映 ,杰 克 是 一
的 参 与 , 读 能 力 才 能 提 高 , 思 阅 而 维 是 痛 苦 的 , 因此 学 生 的 阅 读 兴 趣就 会 大 幅 度 地缩 水 。
喜 欢 情 节 ,喜 欢 形 象 ,预 习 了课 文 , 们 就 知 道 了课 文 大 概 情 节 , 他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阅读期待”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阅读期待”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f4fd6da26925c52cc5bf5e.png)
行 产生重要 影响 。 那么, 如何在 阅读教学 中运用 “ 阅读期待 ” 来 胜 的故事 ……于是孩 子情 感 的小河荡 漾起 情感 ,对新 课 的学 提 高阅读质 量呢 ?
1 适 当的煽 情
习, 产 生 一份 关注 , 形 成一 种期 盼 的欲望 , 期待 着故 事 将怎 么 发生 , 将怎 么一步步 进展 。如教 学《 月光 曲》 时, 我 以贝多 芬的
透 彻 地 了解 作者 的人 生 经历 、 思 想历 程 、 写作 背景 , 这 样才 能 神往 , 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 , 拨动他们的心弦。
深入 剖析 作 品 , 进 入 角色 , 挖 掘 出创作 时 的匠 心 , 力 争把 作 者
推动感情 。儿童 在感受课 文形象 为之动情 时 , 情感 趋 向高
新 的期待 这样 一个 不断推进 的 心理 矛盾运 动过 程 。在学 生拥
投入 、 积极 参 与到 阅读 过程 中 , 一点 一点 地挖掘 出来 , 才 能 与
有 主体地 位 的阅读活 动 中 ,学 生从接 受到 读物 的第 一个信 息 作者会 面 , 达成情感 的契合 。 ( 比如见 到标题 ) 时, 他的 阅读思维 活动就 自动 开启 了 。 他 要对
大 脑皮 层 的兴 奋 中心 , 开 始转 向课文 本 身的 语言 , 老 师应 创作 时的全 部激情 重新 释放 出来 。“ 激 昂处 还他 个激 昂 , 委婉 涨 , 处还他 个 委婉 。…… ” 教师 进入 课堂要 以饱满 的精神 , 将文 章 从孩 子 的面 部表情 , 从 朗读 的声 调 , 从 发言 的措 辞 , 敏 锐 地觉
感动; 教师有热 隋 , 学生才会被感 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 美的过 的情 感纽带 , 引导学生 去感受 , 去体验 , 学生情 感的波纹 必然会 如教学《 月光 曲》 中描 写《 月光曲》 的 内容时 , 通 程, 这个过程若缺乏审 美热 情 , 阅读就 会变得索然无味 。教师 适 惭惭地 涌动起来 。 音乐引学生进入《 月光曲》 的意境 , 从而进行感悟 、 欣赏 。 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 , 增强学生学 习的欲望 , 引发 学 过 图片 、 生深层次的思考 , 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 的情感进行学 习。 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 兴创
试谈“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试谈“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bc306ccf78a6529647d53fa.png)
试谈“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期待语文质量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
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
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
我们发现:当今的主流文化是网络文化,它是以音像为载体的;这对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是很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同样危及到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仅仅局限于并无多大文学价值的网络小说、动漫等,师生之间基于文化的对话难以进行,语文课堂的人文价值被削弱。
学生阅读量较少,甚至是严重不足,造成学生阅读面过?。
几本教科书、几本作文选,就是学生的全部读物。
学校藏书量虽然不少、但学生借阅积极性不高,究其?因,是没有时间阅读,每天的课程均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学生还需要做一些体育活动,每天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很显然,这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
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
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6a3493ff00bed5b8f31d3f.png)
龙源期刊网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者:王彦东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04期【摘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期待;语文;质量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
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
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一、适当的煽情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二、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
![“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https://img.taocdn.com/s3/m/517d4f64a5e9856a56126080.png)
“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以下是关于“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运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林润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复习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和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等方面,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作业题进行训练,现举例如下:思维方法方面的训练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训练例1:"装卸"的"卸"应该先查()部,再查()画。
"装"是()意思,"卸"是()意思,两字合起来是()意思。
海港岸边大吊车有如密林正在()货物。
(《大海的歌》)例2:默读课文思考"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谁故意找碴儿?找谁的碴儿?它为啥要故意找碴儿?课文中哪些语句说明它是故意找碴儿?(《狼和小羊》)例3:《我爱故乡的杨梅》是采用()结构形式来写的,文章紧扣题目由()到()由(),合理组织安排材料。
在介绍·杨梅果时按照杨梅的特点,先写(),再写(),最后写(),文章的重点是()。
例4:"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颜面,而且关系到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啊!不但要打出个人风格,而且要打出我们的国格,胜利不是为个人出风头,而是为祖国争光荣!"每句话都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写的,说明打球不只是关系()的小事,而是关系到()的大事。
二、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训练例1:"周总理让邓妈妈给小郭送雨衣"这件事说明周总理()。
(《送雨衣》)例2:"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例3:"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按的什么心?";"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说我的坏话!""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三句话说明狼()。
浅谈“阅读期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阅读期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a11b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b.png)
浅谈“阅读期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9-20T11:11:48.98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月中作者:方巧云[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要留一点的缝隙,多一份期待,给学生自主思考与消化的空间,才能收获教学的“阴晴圆缺”。
要实现阅读的百花齐放,创造出阅读的广阔空间,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巧妙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给阅读教学留一道缝隙。
青田县腊口镇石帆学校方巧云青田县 323913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要留一点的缝隙,多一份期待,给学生自主思考与消化的空间,才能收获教学的“阴晴圆缺”。
要实现阅读的百花齐放,创造出阅读的广阔空间,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巧妙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给阅读教学留一道缝隙。
关键词:阅读期待个性化情境阅读缝隙有人说,只有在完美与不完美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针对同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
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学生听过一些故事,他在读书时甚至有验证的想法;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
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注重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不同的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疑惑: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
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课外阅读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
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能否深入。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给阅读教学留一道缝隙呢?一、巧设情境激发“期待心理”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阅读期待”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周振华发表时间:2013-11-19T11:24:17.327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周振华[导读] 过琢磨,使学生感悟到张丽认为小姑娘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对小姑娘十分的不满。
河南省新县职教中心周振华 465550【摘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阅读期待语文质量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
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
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
我们发现:当今的主流文化是网络文化,它是以音像为载体的;这对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是很大的冲击。
这种冲击同样危及到语文课堂教学。
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仅仅局限于并无多大文学价值的网络小说、动漫等,师生之间基于文化的对话难以进行,语文课堂的人文价值被削弱。
学生阅读量较少,甚至是严重不足,造成学生阅读面过?。
几本教科书、几本作文选,就是学生的全部读物。
学校藏书量虽然不少、但学生借阅积极性不高,究其?因,是没有时间阅读,每天的课程均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学生还需要做一些体育活动,每天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很显然,这是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
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
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
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
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自然,读者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有无,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无或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呢?一、适当的煽情。
当代格鲁吉亚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
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全体学生都喜爱阅读、热衷于阅读,那他就不仅是一个好教师,而且是一个优秀教师。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梳羊角辩的小姑娘》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特别喜欢。
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点不同?当然越多越好。
”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结果有发现课文主要通过对话的,有发现三件事是连贯的,有发现三件事可以组成一件事,有发现用词很讲究,有发现结尾意味深长的等等,学生的审美阅读就此开始。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二、与教师对话,在双向期待中得到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与生,尤其是学生乐于、善于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对于学生感悟体验时充满鼓励、赏识的话语“你说得真好”、“你的感受很深刻”??还是对于学生遇到困难时诚恳的帮助、引导“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读,真不错!但是,如果你在读的时候,能够把语气逐渐加重,那就更好了??”,抑或是教师的体态语言“走到小朋友的身边,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说话先举手”??无不体现“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
然而,仅仅满足于“师生平等对话”还不够。
教师和学生作为成人与成长中的一代,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从中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乃至相互发现的契机。
通过与教师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可以实现各自的自我超越。
与教师对话,教师的责任是引导、指导、帮助学生进入作品的世界中去。
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有创意地去和作者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连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三、驰情其中。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启动情感。
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
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
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
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牵住情感。
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化——泯灭。
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
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学生进入《月光曲》的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
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驰而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
推动感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
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水到渠成了,让学生尽情地朗读。
学生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
痛快抒发。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
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
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
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
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
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四、张扬个性“差异”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
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
每一位学生阅读时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
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这宝贵的积极性,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
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应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为质地纯正的绿宝石,也可以理解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
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烈火烧身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习这一部分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
”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
”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
”??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
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
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四、尝试评论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
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
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让学生去提,让学生去议,答案让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