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能力体系构建《数控铣编程与加工》项目化课程体系
![基于能力体系构建《数控铣编程与加工》项目化课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e0502da49649b6648d7478f.png)
的课题 。针 对 目前的教学现状 ,结 合教 学 实践 ,本文提出以能力体 系为 主线设计课 程体 系,将数控编程与加工综 合能 力根据 积 累培养过程科学 分解成若干 单项技能 ,
三 、课 程 体 系设 计
用 ,暴露 出明显的弊端 ,在教学实践上已 被普遍抛弃。第 二种是 当前较 多采用的以 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内容 , 生通 过 学 完 成 若干 工作 项 目掌 握 数 控 编 程 与加 工能
力 。根 据 调 查 发 现 ,这 种 模 式 在短 期 技 能 培 训 中效 果较 好 , 在 学 校 教 学 中 则效 果 但 欠 佳 。究 其 原 因 ,主 要 是 因为 学 生 基 础 不
同 , 同一模式的课程体 系的接受程度也 对
有所 不 同 。短 期 培 训 的 学 生 ,大 多来 自于 企业的在 岗人 员或有一 定工作 经历的待 岗
《 控铣编程与加工》项 目化课程体系
叶立清 张鉴 隆 田晶
广 东岭 南职 业技 术 学 院 5 6 1 6 0 5
哪 怕是 看似 简单 的项 目,都是 各 种技 术 要 求和 细节的综合 , 都要 求具 备较 全面的 综 合能 力才能真正掌握。把 工作项 目引入 到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工 作 能 力 ,当 然 是 我们职业 教育的 目标 , 但如 果不加 以科学 的分 解 和 设 计 进 行 综 合 能 力 的 培 养 ,让 学
力 , 并 进 一 步 熟 练 掌 握 各 种 编 程 方 法 的 软 件 应 用 能 力 , 可 设 计 若 干 各 种 形 状 和
形 状 和 不 同 技 术 要 求 的 孔 加 工 , 包 括 简 J不同技术要求的工件加工为训练项目支撑 易 孔 、 沉 头 孔 、 通 孔 、 盲 孔 等 , 掌 握 述 能 力 目标 。 不同形状和 技术要 求下 的孔加 工工艺 。 J 5 、典型工 作零件编程与加工训练单 2 、二 维 形 状 编 程 与D  ̄U练 单 元 N i l 本单 元 能 力 目标 包括 外 形铣 削 和 挖 槽 加 工编 程 方 法 软 件 应 用能 力和 外 形 轮 廓 及 平 面 加 工 工 艺 能 力两 个方 面 ,可 设 计 四 个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e72db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5.png)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一、引言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则是培养数控技术人才的基础,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关键作用。
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概述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是指数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所涵盖的各个课程内容,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控知识和培养方案。
三、基础课程1. 数学:数学是数控专业的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为学生提供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的基础。
2. 物理学:物理学是数控专业的重要基础,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内容,为学生理解数控原理和技术提供基础。
3. 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算法等内容,为学生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提供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四、专业课程1. 数控原理与系统:介绍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体系结构,包括数控编程、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等内容。
2. 数控加工技术:介绍数控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包括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磨等加工工艺,以及数控加工的工艺参数和工艺优化方法。
3. 数控设备与维护:介绍数控机床的结构、性能和维护方法,包括数控机床的各个部件、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内容,以及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4. 数控编程与仿真: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包括G 代码、M代码的编写规范和编程技巧,以及数控编程仿真软件的使用和仿真验证。
5. 数控系统应用与优化:介绍数控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包括数控系统的参数设置、工艺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等内容,以及数控系统与其他生产系统的集成和优化。
五、实践课程1.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通过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包括数控机床的开机、关机、调试和操作等实际操作过程。
2. 数控编程实训:通过实际编写数控程序,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不同加工工艺的编程和程序调试。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2cbf8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3.png)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行业需求,需要构建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多轴数控加工技术人才。
本文将针对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并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做出具体的规划和安排。
一、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1)数控编程基础: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数控加工基础:介绍数控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技术,包括数控加工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工艺参数的设定和优化等内容。
(3)机械制图基础:介绍机械零件的制图方法和规范,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和工程图表阅读能力。
3. 专业实践课程(1)数控加工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数控加工实习,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巧。
(2)数控加工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数控加工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数控加工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数控加工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竞赛经验。
二、教学模式1. 专业理论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专业实践课程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3. 专业实践课程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训,提供虚拟实验平台,帮助学生在离开实训车间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更新:建设完善的数控加工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更新。
2. 教师队伍建设: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引进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实践教学指导。
3. 校企合作资源: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共享企业资源,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并且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045a18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7.png)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其中,数控(NC)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为数控技术的基础,多轴数控加工已经成为制造业中一个重要的岗位需求。
而中职教育在智能制造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是中职教育智能制造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
一、数控加工中轴数的定义和发展数控加工是一种由计算机数值控制的加工,是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对各种切削工具和工件刚性进行同时控制,形成复杂的形状和加工过程的一种工艺。
而多轴数控加工就是在三轴数控加工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个运动轴来实现对工件的复杂加工,常见的多轴加工机床有5轴、6轴、7轴等。
在多轴数控加工中,除了X、Y、Z三个基本的运动方向外,加工中还会进行绕工件旋转、倾斜、插入等操作,使其能够实现更复杂的工件加工。
随着加工内容的不断增加,五轴加工机床也不再单纯地使用在钢铁、航天等传统行业,而是不断向汽车、船舶、医疗器材等行业渗透。
这要求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适应市场需要,打造更加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为了适应产业升级的趋势和市场需求,中职多轴数控加工课程体系应当根据五轴加工的实际情况,完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探索构建能够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提高。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该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机床加工基础。
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加工基础、五金机械加工基础、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精密度测量与判断以及机械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内容。
(2)数控编程技术。
主要包括数控编程基础知识、自动编程技术、五轴自编程技术、五轴数控编程实战以及五轴数控编程中的应用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3)数控加工实践。
在课程设置中,数控加工实践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五轴加工实践、流程规划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数控加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数控加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d3dea90029bd64783e2c09.png)
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数控加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索适合高职数控加工专业的新课程体系,从社会需求分析数控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结合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从而令该课程更具实践性,学生学成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课程整合;实践体系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16-0187-021 课程体系的定位--基于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需求分析1.1 培养目标数控专业是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专业。
数控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突出,具备优良的职业素质的人才。
同时,能在数控技术领域面向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等多个不同方向发展,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就业岗位需求分析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为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
高职院校的数控毕业生定位为灰领层,灰领层的岗位为数控编程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
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如caxa、proe,mastcam,ug等。
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适合作为工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
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
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f49d047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3.png)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推进,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对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结构在构建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充分考虑到技能实践和理论学习的融合,构建出完整的课程结构。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包括数学、物理、材料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理论课程。
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是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涵盖了数控编程、多轴数控加工、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数控加工设备进行加工。
3.智能制造课程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需要加入智能制造相关的课程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等。
这些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4.实习课程实习课程是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必须进行的课程,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1.前瞻性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具备前瞻性,能够及时关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紧跟行业发展的潮流,以便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2.实践性课程体系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课程的安排,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提高工作能力。
3.综合性课程体系需要具备综合性,整合各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施——技校系列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施——技校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0ff93f74a26925c52cc5bf55.png)
பைடு நூலகம்
学 计算 能 力 、语 言表达 能 力 、文字 书 写 能力 及计 算 机基 本 操作 能 力 。其 次 要 考虑从 业人 员的 身体素质 , 能胜任 该项 工作 , 别是有 些专 业不适 合招 收 要 特 女同学 , 则对 以后 的就 业会 产生 较严 重 的影响 。 最后要 考 虑学 生的心 理素 否 质 ,以保证 今 后正 常 的学 习和 生 活 。 三 、职 业能 力的确 定 在分 析学生和 企业过程 中, 要根据 企业用人标 准和学 生的学 习能力确定职 业 能 力 。职 业 能力 又分 为社会 能 力 、方法 能 力和专 业 能力 , 中社会 能 力主 其 要 形成 学 生的行 为表 质 、心 理素 质和 身体 素质 , 为 方法 能力和 专业 能力服 并 务 : 法能 力主 要形 成学 生 的计算 能力 、 语 言运用 能 力、识 图 能力和 计算机 方 应 用能力 , 为专业 能力服 务 : 业 能力主要 形成学生 的工作 能力和 生产 能力 , 并 专 最终 成 为 学 生某 生 的 手 段 。 职 业能力最 后体现学 生的综合 素质 , 生就业后 的工作 能力及氽事业 单位 学 反馈 的意见 决定职 业能 力的确 定是 否合理 。根据 职业 能力确 定学校 开设 的学 科及知 识 点, 最后形 成学 科教学 指导 大纲 。在 学科 大纲 中要细化 知识 点, 了 对 解部分 、理 解及 掌握 部分 内容要 明确 , 同时学 科大纲 要统 一起来 形成整 体 , 哪 些是基 础学 科 ?哪一 学科 为哪~ 学科服 务都要 阐述 清楚才 能将 学科大 纲建立 完善( 3 。 图 ) 当前, 业院校 专业课 教师奇缺 , 有专业课授 课教 师能力不足 , 成学生 职 现 遭 能力 下降 , 能很 好的满 足氽 业的 用人要 求 。面对现 有 师资力 量, 一学科 固 不 每 化 知识点 , 以有 效实施 教 学, 可 而且可 以合 理分 配师 资力量 。 学科带 头人为某 学科老 师将教 学难 点攻 克, 时跟踪 教学 的进展情 况 , 随 帮助 老师完 成一学 期 的教学 任 务,以后该 教 师就 可 以顺利 完 成该 项 教学 :作 。 [
数控加工专业基于“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数控加工专业基于“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e4c23de44afe04a1b071de92.png)
() 1 如何 将理 论 知识 与实 践很好 的结合
20 0 5级学 生班 级较 多 , 有 1 共 0个 自然 班 , 学起 点 稍 有 差距 , 入 职业 技 能 取 证 分 两 大批 进 行 。职 业技 能取 证前 的课 程 情况 是 已经讲 过相 关 的专业 基 础课 , 数控 加 工技 术 课 , 械 制 造基 础 , 差 配 合 机 公
与测 量技 术 。
第一 批对 于基 础 较好 的学 生在 数控 编程 课 编程指 令 的理论 讲 完 , 即课 堂 已经讲 授并详 细 讲解 了 ( 编程 的基 础 知识 , 工件 机床 坐标 系 , 基本 指令 , 化指 令 的编程 格式 及举 例 ) 没有 上仿 真实 验课 , 简 , 进行 为期 两周 的职业技 能 取证训 练 。学 生 直接上 机 床操作 练 习 , 照 由简单 到复 杂 的认知 规律 , 据 国家 按 根 职业 技能 取证 要求 , 内容 为熟悉 机床 面 板 , 动基 本操 作 , 刀 , 写简单 零 件程 序 , 杂件 带有 槽 、 手 对 编 复 螺
收 稿 日期 :0 0 ( 92一)女 , 刘 17 , 内蒙 古 宁 城 人 , 津 石 油 职 业技 术 学 院教 师 , 师 , 究 方 向 : 控 加 工 编 程 天 讲 研 数
及 CAD/ CAM 技 术 。
・
9 ・ 7
文件 的精 神要 求 职业 院校 要 与企业 建立 紧 密联 系 , 革 以课 堂为 中心 的传统 人 才培养 模式 , 力推 行 改 大 工学 结合 、 工俭 学 的人才 培 养模式 。要求 高职 学 生 的实 习 实训 教 学 时 间不 少 于 半年 。相 应 的教 学 勤 内容 的适 用 以提 升毕 业生 就业 能力 和适 应 岗位 需要 为原 则 , 程体 系 的设计 和教 学 内容 的选择 , 仅 课 不 要有 与职 业 能力相 关 的急需 、 够用 的理 论知识 , 而且 还要 有培 养学 生创 业和 拓展 能力 所需 的适 用性 知 识 。将 2 0 0 6级教 学计 划按 加 大实训 技 能学 时 比例 的原则 进行 教学 计划 的修 订 。 22 0 .0 5级 学生 职业 技能 取证 ( 控车 ) 练 中发现 问题 数 训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构建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45be6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6f.png)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构建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讨的课题,本文就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以“数控加工”为改革课程,采用“岗课赛证”的四位一体实训模式,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成长。
并结合个人经验和教学实例,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中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大赛三者深度融合的模式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同探讨,希望能为社会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岗课赛证数控加工教学体系职业教育引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重点提到了制造强国战略,这意味着我国将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随着社会的科技发展,高新技术已经渗透至企业的生产当中,这就导致企业的工作生产方式,工作组织形式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现如今的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企业用工要求,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与时俱进,做出一些改变,这样才能为企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人才,为此,笔者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通过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融合“岗课赛证”,构建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体系。
一、“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含义关于“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其实在此之前就有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其有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岗就是岗位,课就是课程,证就是证书,赛就是比赛,把这四种相结合就是“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且不准确的。
笔者认为,所谓的融合应该是指课程和岗位的融合,以及课程与竞赛的融合和职业证书与课程的融合。
课程与岗位对接,其实就是把我们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与学生毕业后所需要从事的岗位对接,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可以胜任这个岗位,教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技能竞赛的融合,是指在把职业技能大赛引入我们的课程内容,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数控铣工世界技能大赛为例,就必须具备以下技能:掌握编程方法、熟悉刀具和工卡量具的使用,分析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熟悉数控铣床的运行原理、熟练掌握平面及三维绘图、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编写并传输程序、熟练掌握平面、型腔、曲面、孔、槽、配合件的加工,并进行精确的测试。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02ab306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a.png)
面向智能制造的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摘要:先进的数控机床是“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动的重大创新之一。
它是制造业的基石。
以多轴加工为代表的新型数控技术正在引领制造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对轴数控编程和加工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增长。
针对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多轴数控加工专业开设了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中等职业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应的专业课程。
关键词:智能制造;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面向智能制造构建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先进的数控机床是“中国制造2025”积极推动的重大创新之一。
随着数控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以多轴加工为代表的新型数控技术引领了制造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次加工数控加工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已不能满足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建设对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集群和相关公司人才培养基于人才需求,结合工作与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突破。
这是关键。
建立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对接,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要求的课程体系,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强大的高级人才支持。
三、中职多轴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整合,优化和完善现有的数控加工课程资源,注重创新的人才培训机制,完善结合工作和学习的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并构成企业的一般生产运作。
运营商是基于生产过程和行业认证的专业课程系统,将先进的数控智能制造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术,网络集成技术和精密测试技术引入课程中,并构成了智能多轴数控加工的一般链接。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智能设备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的操作和维护,柔性制造操作岛的安装和维护,多轴数控机床加工和编程,大修等。
数控建设方案
![数控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d97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c.png)
专业二:数控加工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⑴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随着中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近几年来,国内机械加工业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取代传统的普通机床进行机械加工,普通机械逐渐被数控机械所代替。
数控机床综合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电机与拖动,电子和电力、精密测量、气液压及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数控机床的心脏。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决定了今后发展数控机床是我国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的必由之路,是工厂自动化的基础。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如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普通机械正逐渐被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数控机械所代替。
随着我国机制行业新技术的应用,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可在现代制造业的模具、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电脑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电火花及线切割工作,所以目前现有的数控技术人才无法满足制造业的需求,而且人才市场上的这类人才储备并不大,企业要在人才市场上寻觅合适的人才显得比较困难,以至于导致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我国各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
据报载,我国高级技工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原有技工年龄已大,中年技工为数不多,青年技工尚未成熟。
在制造业,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机床的人才已成稀缺。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95923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f.png)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控加工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建设进行探讨。
一、课程体系设置和目标确定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确定其设置的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在设置课程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控加工的实际应用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
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数控加工实践技能培训。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数控加工实践课程的内容应该全面覆盖数控加工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控机床操作、编程技能、加工工艺等内容。
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开展实地实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操作、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三、师资队伍建设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数控加工领域的师资培养和引进工作,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到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中。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控加工实践教学服务。
四、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为了保障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加大对实验室和实践场地的建设投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和设施设备的水平。
与此学校还应该积极和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和实践实习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产教融合,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机会。
五、课程评价和质量监控在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对课程的评价和质量监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d73470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e.png)
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
而产教研融合是实现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围绕产教研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展开讨论。
一、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与现状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涉及数学、物理、材料、机械等多学科知识,需要系统化的教育体系支撑。
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育与产业脱节,学校培养的学生脱离了实际需求,缺乏实践经验;二是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前沿性和综合性;三是实验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需要通过产教研融合来打破这些局限,构建符合现实需求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
1. 联结教育与产业需求。
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是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将课程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
2.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推动教学改革。
产教研融合助力学校制定更贴合实际需求的课程,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 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共享企业的实践资源,解决设备滞后的问题,提升实训条件。
产教研融合对于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推动。
1. 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涵盖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教学设备方面,需要更新校内的数控加工实验室设备,以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
3.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培养更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4. 实践环节的设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实际项目,尽早接触生产过程,锻炼能力。
通过产教研融合,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数控加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全面提升。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f22c2729482fb4daa58d4b85.png)
张期末 考试 试卷 决定 。 1 考 核 时 间全程 化 。考 核贯 穿 了整 个教 学过 程 , )
采用平时成绩 、 中、 期 期末阶段考试和实操相结合的考
核 方式 。 2 考 核 空 问全程 化 。采用 课 内与课外 、 ) 教室 与机
第 2 巷 第 3 ( 第 15 ) 5 期 总 1期
Vo.5 No3 S M . 1 1 2 -( U No1 5)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MEC HANI AL MA NAGEME C NT
2 0年 6月 01
J n2 0 u .01
《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
赵 学清 , 阳海菲 , 欧 李秀兰
( 张家界航空T业职业技术学院 , 湖南 张家界 4 70 ) 2 0 0
【 摘
要 】 完善 的课 程考核体 系是 完成专业培 养 目标 和执 行教学计划 的基础和 手段 ,数控加 工程序编 制》 《 课程考
核体 系涵盖 了建立考核体 系的 目的、 考核原则 、 考核方 式及成绩认定等 多个方 面, 对教 与学双方面都 非常重要 。
作者简介 : 赵学清(9 7 )女 , 16 一 , 河北昌黎人 , 副教授 , 士。研 究方向: 硕 数控技 术。
・
1 38・
第2 卷第 3 ( 5 期 总第 15 ) 1期
赵 学清, :数控加 工程序 编制》 等 《 课程 考核 体 系的建立
建立《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课程考核体系时遵循如
下原则: 21 能力本位 原 则 .
5 %, 0 期末 考 核 占 5 %。各 种考 核 方 式 对能 力 的 考 核 0 各 有侧 重 。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2c4bc0a1c7aa00b52acb67.png)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本文阐述了现行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基础+项目”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有利于构建以技术实践能力为中心,知识结构完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体系项目工作任务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应用也正日趋普及。
但是,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作为中职学校,我们对数控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部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使部分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
而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已经明显不适应教学要求。
一、目前现状1.教材缺乏系统性,课程交叉内容多,特别是专业课,例如《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机械制图》和《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有大量内容重复,课程体系不够精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
在以往的教学中,上课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开,上课的老师讲工艺和编程,实习老师主要是数控机床操作训练,各教各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
3.现行课程体系有强调操作而排斥知识的重要性的倾向,学生的学习潜能没能充分发挥,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实践能力较差。
现行课程体系力求在培养操作工,而不利于培养高级一体化应用性人才。
4.实践教学环节脱离工厂真实环境,一些实践性强的实验、实训设备由于缺乏技能型教师和真实的工厂生产环境,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课程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突出“新、精、实用、高效”的特点,以能力为中心,创建一个知识结构完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所谓课程体系的新就是指要反映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反映一体化专业新技术;课程体系的精指课程设置简捷而无冗余;实用指课程设置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高效指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效率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教学2012年10(下)TECHNOLOGICAL P IONEERS176科技创业家 TECHNOLOGICAL PIONEERS1引言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近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上看,各院校培养出的所谓高技术人才达不到企业要求。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各院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不尽合理。
可见,数控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2.1数控加工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数控加工产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我们对数控加工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我院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方法,熟练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技术骨干和生产现场的技术能手。
2.2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2.2.1具有较强的分析零件图纸的能力和设计能力,能编制较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2.2.2具有数控加工和常规测量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利用CAD/CAM技术进行常用零件的制造。
2.2.3会合理使用各种新型刀具、工、量、夹具,具有独立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2.2.4具备数控机床维护和保养的能力。
2.2.5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3分析就业岗位需要,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企业对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课程结构,借助具有真实(校企合作单位)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的实训实习,使学生及早获得职业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工作。
3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3.1理论课体系3.1.1数控加工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构成理论课体系:从(图1)可以看出,将理论课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公共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技术方向模块组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
3.1.2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数控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整合校企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共建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体现工作内容与流程、反映数控先进技术、突出能力(技能)培养、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教材。
重点建设《液压与气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数控系统调试与维护》、《CAD/CAM》、《精密检测技术》等优质核心课程。
3.2实践课程体系《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顾颂虞(苏州技师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摘 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高技能人才,这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师学院提出了数控专业建设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数控专业的定位、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符合我校特点的数控加工课程体系,为数控加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的路子。
关键词:数控加工 课程体系 一体化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s require a lot of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who master CNC machining technology .It asks the Technician College which trains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C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practices on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of machin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building of integration faculty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t forms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 according to ou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it explores the new path for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in the CNC machining.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Curriculum system;Integration.作者简介:顾颂虞(1964年12月—).男,苏州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
图1教育与教学2012年10(下)TECHNOLOGICAL P IONEERS177科技创业家 TECHNOLOGICAL PIONEERS我院根据学校招生的学制不同(高中三年、高中四年、初中三年、初中五年、初中七年)相应制定教学计划,以重视实践性教学,确保核心技能的培养。
如下图所示为数控加工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图2)。
3.2.1实行一体化教学数控实行一体化教学,实训中根据模块需要把数控加工工艺和公差与配合等理念课程穿插在实训教学之中,以分层教学为原则,以模块化教学驱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具体步骤:首先从课程设置上打破了原先的班级教学格局,体现分层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原则,实训时对学生进行重组,一般为5-7人小组,同一程度编为一组,对应相应设备,在任务的驱动下,避免吃不到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小组成员。
4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负责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配套教材和教学软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容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工作。
4.1教师培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要求所有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对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方法进行培训,并引导教师研究、探讨,寻求一套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新模式。
4.2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并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熟悉企业工作过程的教师专家,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研究团队,并承担学校教研教改课题。
4.3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打造“创新、效能、品牌”的基础上,将紧紧围绕着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在两年内形成一支以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授课会操作的一体化教师。
4.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任务内容,积极吸收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兼职教师,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大师、管理人员等,聘请他们到学校授课。
建立兼职教师人员资源库,建立一支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兼职教师队伍,及时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
5 数控加工专业特色与创新5.1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用工作过程来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
将数控加工工艺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
做到基础理论适度,突出专业,树立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能力,逐步进入实践社会。
5.2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场所,构建“基于生产实践”的实训模式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是数控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启动点,可以营造良好的技术操作氛围,学习掌握有关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练习。
目前已经建立校内实习场所有:与苏州SLAC共建的“精密模具制造与研发中心”,与苏州斯奥克共建的“精密零件加工实训中心”,使实训项目及实训要求贴近实际生产,以便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就能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5.3一体化课程建设5.3.1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校本教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高级)》,《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技师)》不断充实、完善。
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液压与气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CAD/CAM》、《精密机械检测技术》等优质核心课程,形成教材、软件、工程案例等形式多样的立体化优质教学资源。
5.3.2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创建适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建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
为了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会学习,我们提供学习资源库,形成供学生学会查找资料的平台。
因此购买专业参考书籍,包括购买机械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杂志,拓宽专业知识;购置机械制造、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技术方面的书籍,提供资料供学生检索;购买电子学习资源库,包括机械设计手册、维修手册等各类工具手册;配合课程建设,开发建设专业学习资源库;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相关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的制作,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
总之,通过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接近企业所需,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做中学,先会后懂,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更早的进入职业角色,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1]赵志群:(2009).职业教育工作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姜大源,吴全全:(2007).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标准》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