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与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摘要:自我控制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对儿童的认识和心理活动过程起着支配和调节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也起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更加有利于为儿童自控能力的培养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更好地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关键词:自我控制能力;儿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96-03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己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以后成功适应社会的基础。儿童期是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期,而儿童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只有充分了解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儿童初期还不具有完全的自我控制能力,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是由他控到自控,由不自觉到自觉,它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
(一)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国外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婴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间就开始出现了自控,甚至有些研究者认为可能还要更早一些。koop强调自控是在出生后的一年内才出现的。而kochanska则认为,自控是在婴儿出生后的6—12个月才出现,在2岁时获得很大发展[1]。
而我国学者认为,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与他/她们的年龄成正相关。当他/她们的年龄增长时,自我控制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趋势。并且我国学者大多数认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这四个方面。而且在每个方面都有它们自己发展的关键期。
杨丽珠、宋辉的研究结果发现:3—5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同时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这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3岁组和4岁组的年龄差异尤为明显;4岁组和5岁组的年龄差异除了自觉性没有显著的差异,其他三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3—5岁儿童自控制能力的各方面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它们并不是均衡发展的。
谢军对3—9岁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其中,3—5岁为发展的关键期;同时研究还指出儿童自控能力在不同的方面关键期不同,如情绪控制、动机控制、坚持性、自制力、独立性和自觉性这六个方面的发展各有差异。其中情绪控制、动机控制和坚持性的关键期分别出现在儿童的5—7岁、3
—5岁、6—7岁;而自制力和独立性的发展有两个关键期,自制力出现在3—4岁与6—7岁、独立性出现在3—4岁与7—8岁。而自觉性则呈波浪式发展。
陈帼眉在《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各个方面也有所论述,陈帼眉认为儿童在刚开始的时候较缺乏自觉性,两三岁儿童的行为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其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儿童初期,他的行为是在成人的指导下形成的;而在儿童中期,他的自觉性逐步形成;到了儿童末期,发展较为成熟。由此可见,4—5岁是自觉性的关键期。同时儿童的坚持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各种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虽然从两三岁开始出现了坚持性,但是三岁儿童的坚持性发展的水平是很低的。而儿童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是4—5岁。这点韩进之等(1985)对学前儿童自制力的研究和李季眉(1985)对日本儿童坚持性实验结果,也证明4—5
岁变化最大。
(二)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性别差异
根据国内关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与性别之间呈现显著的差异,男孩和女孩的自控能力发展速率不一致,而且在儿童某些阶段,女孩的自控能力发展优于男孩。
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从总的发展趋势上,这个阶段的女孩自控力得分偏高。周少贤等人对3—6岁儿童的研究则具体指出,女孩在读中班阶段时自控力得分最高,到大班后有所
下降,呈现”先高后低”;而同阶段的男孩则相反,同阶段的男孩自控力得分是“先低后高”。
二、影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生理原因
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证明,个体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强调了来自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的成熟与否是个体生理达到调节与自控的前提条件。鲁利亚认为:儿童在刚出世的时候,由于大脑皮质抑制机制还很不成熟,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占据很大优势,所以此阶段的儿童易出现行为冲动与自控力偏差的现象;同时他也表示,四岁以后的儿童随着皮质抑制的发展完善,这个阶段的儿童兴奋与抑制逐渐平衡,并能随着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而相应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
(二)家庭教养方式
根据相关的研究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根据家庭管束与控制的模式划分,家长的控制模式基本有严厉、限制、要求、干涉与专断这五种,其中不同模式培养下的儿童会呈现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特征,如图所示:
在儿童早期,由于大脑皮质抑制机能很不成熟,导致儿童易出现行为冲动与自控力差的现象。在这个时候,家长的严格要求会对儿童起很大的作用,这是一种外在的压力使得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她在身体方面的成熟以及儿童言
语运动分析器官的成熟,此时成人的言语能够影响儿童的自控能力,甚至有效的言语可以增强儿童的自控能力。这也是一个培养儿童由他控到自控的过程。但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没有把握好,而是一直随着自己的意识严厉地要求儿童、为儿童安排一切,没有让儿童自己做主的过程,可能会导致儿童对这种模式产生依赖性,一旦家长的要求和管制消失了,儿童会无所适从,这极不利于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也可能儿童在这种严厉的要求下,导致儿童情绪压抑,这也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不能溺爱孩子,一味地迁就孩子,这对孩子的自制力、延迟满足等能力的培养只会起到阻碍作用。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他/她们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三)幼儿园教育
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得儿童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得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接触社会,最先让他感受到集体和社会的就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这个场所儿童感受到集体的生活,他要学会和小朋友相处,他必须接受并且遵守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幼儿园的交往和活动的过程中,无疑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无论在游戏还是与其他儿童交往的过程中,你只有遵守规则,你才能被这个集体所接受。久而久之,儿童也明白了什么才是社会所接受的,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也会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