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秤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模拟电子秤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秤仿真实验报告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模拟电子秤仿真设计学生姓名樊益明专业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班级计控班学号20113079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二○一三年四月模拟电子秤设计报告一、设计原理及要求设计原理:电子秤系统设计框图大致如图1所示:图1 系统整体设计框图设计要求:1、要求单价由键盘输入;2、重量的精度能够达到十分之一千克;四个定值电阻加一个电位器,模拟应变式传感器,采集微小的电压信号利用差分放大电路,对采集到的微小电压放大到0~~5VADC0832:8位2进制模数转换器;将放大的电压信号转化为数值信号,方便单片机的处理51单片机:处理和控制单元,整个模拟仿真的灵魂原件。

1、将ADC0832转化来的数据处理后存放在重量(Wight )并用LCD 显示;2、将键盘输入的数据赋给单价(Price );3、将总价(Total_price )计算出来,并显示MM74C922:键盘解码器,方便了对4x4键盘的扫描。

键盘的作用主要在单价的输入上。

3、按键有提示音;4、有去皮的功能;二、主要硬件及仿真软件硬件:(一)、ADC0832ADC0832 是一种8 位分辨率、双通道A/D转换芯片。

由于它体积小,兼容性,性价比高而深受单片机爱好者及企业欢迎。

图2.1为ADC0832在Proteus中的逻辑符号图2.1 ADC0832逻辑符号芯片接口说明:CS片选使能,低电平芯片使能;CH0 模拟输入通道0,或作为IN+/-使用。

CH1 模拟输入通道1,或作为IN+/-使用。

GND 芯片参考0 电位(地)。

DI 数据信号输入,选择通道控制。

DO 数据信号输出,转换数据输出。

CLK 芯片时钟输入。

Vcc/REF 电源输入及参考电压输入(复用)。

单片机对 ADC0832 的控制原理:正常情况下 ADC0832 与单片机的接口应为 4 条数据线,分别是 CS、CLK、DO、DI但由于 DO 端与 DI 端在通信时并未同时有效并与单片机的接口是双向的,所以电路设计时可以将 DO 和 DI 并联在一根数据线上使用。

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2. 掌握电子秤的校准和误差分析。

3. 提高对电子秤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将物体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的测量仪器。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通过秤盘的弹性变形,将物体的重量传递到传感器上。

2. 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放大、处理等电路,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在电子秤的显示屏上,即为物体的重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电子秤2. 标准砝码3. 待测物体4. 电脑(用于数据记录与分析)四、实验步骤1. 将电子秤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确保电子秤处于工作状态。

2. 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准,确保电子秤的初始读数准确。

3. 将待测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秤盘上,读取电子秤的示数。

4. 记录下待测物体的重量数据,重复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5.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子秤的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标准砝码校准数据:- 标准砝码重量:100g- 电子秤示数:100.2g- 校准误差:0.2g2. 待测物体实验数据:- 待测物体重量:50g- 电子秤示数:49.8g- 实验次数:5次- 平均值:49.96g3. 误差分析:- 绝对误差:0.04g- 相对误差:0.08%六、实验结论1. 电子秤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2. 通过标准砝码校准,可以减小电子秤的初始误差。

3.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秤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电子秤的放置稳定性,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实验前应对电子秤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进行多次实验时,应注意记录数据,以便分析误差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八、注意事项1. 电子秤应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避免因台面不平导致误差。

2. 避免将电子秤放置在高温、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中。

电子天平的使用实训报告

电子天平的使用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电子天平使用实训的主要目的是:1. 熟悉电子天平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电子天平的校准、调平和精确称量技术。

3. 提高实验室操作技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化学实验室实训设备:电子天平、砝码、待称量物品、实验记录表等三、实训原理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的称量仪器,其工作原理基于应变片称重传感器。

当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称量盘上时,天平的称重传感器会因物体的重量而产生应变,通过测量应变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重量。

四、实训过程1. 电子天平的组装首先,按照电子天平的操作手册,将天平的各个部件组装好,包括称重传感器、显示屏、按键等。

2. 电子天平的校准在正式称量前,需要对电子天平进行校准。

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电源,等待天平预热至稳定状态。

(2)将砝码放在天平的称量盘上,调整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3)记录下此时的砝码质量,作为天平的初始校准值。

(4)关闭电源,取出砝码,进行下一次校准。

3. 电子天平的调平(1)将待称量物品放在天平的称量盘上。

(2)打开电源,等待天平稳定。

(3)调整天平的调平旋钮,使天平指针指向零位。

(4)记录下此时的读数,作为待称量物品的初始质量。

4. 精确称量(1)在待称量物品上继续添加砝码,直至天平平衡。

(2)记录下此时的读数,即为待称量物品的最终质量。

(3)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称量,求取平均值,以提高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实训总结本次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电子天平在实验室操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电子天平的结构、原理、校准、调平和精确称量技术,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训结果本次实训,我成功地对电子天平进行了组装、校准、调平和精确称量,得到了一组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

具体结果如下:- 待称量物品的初始质量:100.00g- 待称量物品的最终质量:101.50g- 多次称量平均值:101.30g六、实训总结与反思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电子天平在实验室操作中的重要性。

虚拟称重仪设计实验报告

虚拟称重仪设计实验报告

虚拟称重仪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室名称:虚拟仪器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压力测量和虚拟称重仪设计实验 三、实验学时:50学时 四、实验原理: 硬件部分:1. 虚拟电子称重仪总体方案设计虚拟电子称重仪的称重模块的硬件由称重传感器、放大器和A/D 转换器等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称重传感器完成重量到电压的变换,被变换的电压经适当放大后,由A/D 转换器实现模/数转换,其转换的输出量是计算机能够接受的数字信号。

虚拟称重仪是建立在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基础上的。

压力传感器实验电路板测量放大电路重物或砝码实验箱A/D 转换和控制EPP 接口多位数码管计算机图1 虚拟电子称重仪原理框图2.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变换关系。

紧固螺钉秤盘F引线支撑快应变片R1应变片R2秤盘支撑快应变片R3应变片R4底板弹性梁图2 实验中使用的称重传感器结构称重传感器利用应变测力原理,通过弹性元件将力以形变的形式传递给应变片。

本实验使用的压力测量传感器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一种典型复合悬臂梁结构,双连孔弯曲梁作为弹性元件。

在弹性元件上粘上一组应变片形组成应变电桥,四片应变片分别粘贴在梁的上、下两表面上,可组成全桥电路,如图3所示。

当载荷W 作用时,弹性体受力发生形变,12R R 、受拉伸,阻值增加;34R R 、受压缩,阻值减小,电桥因桥臂电阻的变化而失去平衡,输出与荷重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其输出电压与重力W 的关系为:11U K W =式中1K 为重力传感器的转换系数,1K E G μ=⨯其单位为mV/Kg 。

本实验中重力传感器的量程G 是5Kg ,灵敏度系数μ约为1mV/V ,桥压U 为10V 。

图3 全桥电路称重仪的误差。

电子称重仪误差模型如图所示。

由于环境的间接影响可使电子称重仪的三类变换部件的传输系数产生变化(12K K ∆∆∆、、3K 等),以及由于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作用于每类部件上的无用量为1u (称重传感器输出的零位及其温度漂移等)、2u (放大器输入的失调电压及漂移等)、3u (A/D 转换器输入的零位及漂移等),它们最终都会影响输出量N 。

使用电子天平的实训报告

使用电子天平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电子天平的使用,掌握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电子天平的原理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四、实训仪器与材料1. 电子天平2. 标准砝码3. 未知样品4. 移液器5. 实验记录本五、实训原理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的电子称量仪器,利用应变片将物体质量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滤波、A/D转换等过程,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质量测量。

电子天平具有称量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等领域。

六、实训过程1. 开机预热将电子天平放置在水平的工作台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10-15分钟,使电子天平达到稳定状态。

2. 校准将标准砝码放在天平托盘上,按“校准”键,进行校准操作。

校准完成后,将标准砝码取下,准备称量未知样品。

3. 称量将未知样品放在天平托盘上,待天平显示稳定后,读取样品质量。

若需要称量多个样品,重复以上步骤。

4. 记录数据将样品名称、编号、质量等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5. 关机称量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将电子天平放回原位。

七、实训结果与分析1. 称量结果本次实训共称量了5个未知样品,结果如下:样品1:质量为10.00g样品2:质量为20.50g样品3:质量为30.10g样品4:质量为40.60g样品5:质量为50.20g2. 分析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了电子天平的原理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在称量过程中,我们发现电子天平具有称量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能够满足实验室对样品质量测量的需求。

八、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提高了实验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在操作电子天平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模拟电子秤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秤仿真实验报告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模拟电子秤仿真设计学生姓名樊益明专业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班级计控班学号20113079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二○一三年四月模拟电子秤设计报告一、设计原理及要求设计原理:电子秤系统设计框图大致如图1所示:图1 系统整体设计框图设计要求:1、要求单价由键盘输入;2、重量的精度能够达到十分之一千克;3、按键有提示音;4、有去皮的功能;二、主要硬件及仿真软件硬件:(一)、ADC0832ADC0832 是一种8 位分辨率、双通道A/D转换芯片。

由于它体积小,兼容性,性价比高而深受单片机爱好者及企业欢迎。

图2.1为ADC0832在Proteus中的逻辑符号图2.1 ADC0832逻辑符号芯片接口说明:CS片选使能,低电平芯片使能;CH0 模拟输入通道0,或作为IN+/-使用。

CH1 模拟输入通道1,或作为IN+/-使用。

GND 芯片参考0 电位(地)。

DI 数据信号输入,选择通道控制。

DO 数据信号输出,转换数据输出。

CLK 芯片时钟输入。

Vcc/REF 电源输入及参考电压输入(复用)。

单片机对 ADC0832 的控制原理:正常情况下 ADC0832 与单片机的接口应为 4 条数据线,分别是 CS、CLK、DO、DI但由于 DO 端与 DI 端在通信时并未同时有效并与单片机的接口是双向的,所以电路设计时可以将 DO 和 DI 并联在一根数据线上使用。

(见图 3.6)当 ADC0832 未工作时其 CS 输入端应为高电平,此时芯片禁用,CLK 和DO/DI 的电平可任意。

当要进行 A/D 转换时,须先将 CS 使能端置于低电平并且保持低电平直到转换完全结束。

此时芯片开始转换工作,同时由处理器向芯片时钟输入端 CLK 输入时钟脉冲,DO/DI 端则使用 DI 端输入通道功能选择的数据信号。

在第 1 个时钟脉冲的下沉之前DI 端必须是高电平,表示启始信号。

在第 2、3 个脉冲下沉之前 DI 端应输入 2 位数据用于选择通道功能,其功能项见表 1。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本次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是本人在大学所学的电子课程中重点实验,其主要内容涵盖了电路设计、电子元器件的应用、程序编写、现场实验等方面。

因此,本人在这次实验中深刻地领悟到了实践对于知识学习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就是本人对本次实验的总结报告。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秤的基本原理的分析,掌握电子秤的实现原理;2、通过对电子秤系统设计过程中各个关键组成部分的计算、选择和设计,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熟悉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掌握CAD、PROTEUS等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了解MCU应用的实践,并掌握MCU编程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电路设计本次实验的电路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采样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LCD显示模块。

采样电路是用来采集称量物体的电压信号的电路。

电路中采用的是通用运放和电位器来调整参考电平,通过变压器进行防干扰处理,最后输出被称量物品的电压信号。

模数转换电路是用来将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

电路中采用的是ADC0804模拟数字转换芯片。

ADC0804是一种8位模数转换器,提供一个串行数据输出(SCLK)和一组并行数据输出。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需要为其提供时钟信号、底电平、参考电压等输入。

通过将采样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输入到ADC0804中,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数字信号。

LCD显示模块是用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对应的重量值并用LCD屏幕进行显示的模块。

其中,在实现该模块时,需要利用MCU进行计算。

MCU根据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将结果转换为重量值。

最后,通过LCD液晶屏幕进行显示。

2、程序编写MCU主控制器选用AT89S52。

AT89S52是8位单片机,具有14个I/O端口,有可编程中断控制器、标准2线UART串行口、3个定时器/计数器、8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等等。

程序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计算、将结果转换为重量值、数据显示等等。

电子天平的实验报告

电子天平的实验报告

电子天平的实验报告电子天平的实验报告引言:电子天平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电子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探究其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电子天平的原理和结构;2. 学习使用电子天平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3. 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技巧;4. 研究电子天平的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电子天平:型号XYZ-100;2. 校准物体:100g、200g、500g砝码;3. 待测物体:不同质量的小铁块。

三、实验步骤1. 打开电子天平电源,待其稳定后进行校准;2. 将100g砝码放在电子天平的平台上,记录显示的质量值;3. 重复步骤2,使用200g和500g砝码进行校准;4. 将待测物体放在电子天平的平台上,记录显示的质量值;5. 重复步骤4,使用不同质量的小铁块进行测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质量测量结果。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发现电子天平的显示值会有一定的波动,这是由于天平的精度限制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致。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我们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在校准过程中,我们使用了100g、200g和500g砝码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电子天平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如果校准不准确,将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通过校准,我们可以检查电子天平是否正常工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发现不同质量的小铁块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天平的精度限制:电子天平的精度是有限的,无法完全避免测量误差。

因此,在进行高精度测量时,需要选择更加精确的测量仪器。

2. 外界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会对电子天平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影响,我们应该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并尽量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3. 操作技巧:使用电子天平时,操作者的技巧和经验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领域的重量测量设备。

它通过传感器将物体的重力作用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子电路进行处理和显示。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秤原型,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秤原型,深入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2. 掌握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3. 学会使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进行信号处理;4.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准确测量物体重量的电子秤原型。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主要由传感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显示装置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传感器: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它能够将物体的重力作用转化为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应变片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器。

应变片式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应变量来间接测量物体的重量,而压阻式传感器则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量。

2. 模拟电路: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是微弱的模拟信号,需要经过模拟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

模拟电路通常由运放、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

3. 数字电路:经过模拟电路处理后的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电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计算。

数字电路通常由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

4. 显示装置:最终的测量结果通过显示装置以数字或图形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常见的显示装置有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屏。

三、实验步骤1. 选择传感器:根据实验要求和预算限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款压阻式传感器。

2. 搭建模拟电路:根据传感器的特性和信号处理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合适的模拟电路。

该电路应包括运放、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

3. 进行校准: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传感器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通过已知质量的物体来调整电子秤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4. 搭建数字电路:根据实验要求和设计要点,设计并搭建一个合适的数字电路。

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评估方法,并探究影响电子秤测量结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是利用称重传感器将物体的重力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A/D 转换等处理后,最终以数字形式显示物体的重量。

称重传感器通常采用电阻应变式,其电阻值会随着所受压力的变化而改变。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并经过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就可以得到与物体重量相对应的电信号。

三、实验器材1、电子秤一台,精度为 01g。

2、标准砝码若干,质量分别为 10g、50g、100g、200g、500g。

3、待测物体若干,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及书本、铅笔等文具。

四、实验步骤1、电子秤的校准接通电子秤电源,等待其预热稳定。

按下“校准”按钮,将电子秤置于零位。

依次放置标准砝码 10g、50g、100g、200g、500g,检查电子秤的显示值是否与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相符。

如有偏差,根据电子秤的说明书进行调整,直至校准准确。

2、测量标准砝码的质量依次将标准砝码 10g、50g、100g、200g、500g 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的显示值。

每个砝码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选择苹果、香蕉、橙子等水果,以及书本、铅笔等文具作为待测物体。

将待测物体逐个放置在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的显示值。

每个待测物体重复测量 3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数据记录与处理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将测量得到的标准砝码和待测物体的质量数据记录下来。

计算每个测量值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误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标准砝码测量数据|砝码质量(g)|测量值 1(g)|测量值 2(g)|测量值 3(g)|平均值(g)|标准偏差(g)|相对误差(%)||||||||||10|998|1002|1000|1000|002|000||50|4995|5005|5000|5000|005|000||100|9990|10010|10000|10000|010|000||200|19980|20020|20000|20000|020|000||500|49950|50050|50000|50000|050|000|2、待测物体测量数据|待测物体|测量值 1(g)|测量值 2(g)|测量值 3(g)|平均值(g)|标准偏差(g)|相对误差(%)||||||||||苹果|15020|15000|15010|15010|010|007||香蕉|8050|8030|8040|8040|010|050||橙子|12080|12050|12060|12060|015|050||书本|35020|35000|35010|35010|010|003||铅笔|1020|1000|1010|1010|010|099|六、实验结果分析1、从标准砝码的测量数据可以看出,电子秤的测量值与标准砝码的实际质量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电子秤的准确性较高。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电子秤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并且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电子秤主要是利用应变片这种传感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应变片是一种能将物体形变转换成电阻变化的装置,形变的大小反映了待测压力的大小。

在电子秤中,应变片被粘贴在金属承重板上,当承重板受到压力时,应变片会改变其电阻值。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就可以推算出压力的大小。

电子秤的核心电路是放大器和ADC(模数转换器)。

放大器用于将微小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而ADC则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处理和显示。

此外,电子秤还包含校准电路和补偿电路。

校准电路用于消除系统误差,而补偿电路则用于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补偿,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操作过程本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计和制作承重板与应变片:我们根据电子秤的设计要求,使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并制作了承重板与应变片。

承重板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应变片则选择了敏感度较高的类型。

2.搭建电子秤电路:我们将应变片粘贴在承重板上,并连接了放大器和ADC。

同时,为了便于校准和补偿,我们还设计了相应的电路。

3.编程与调试:我们使用C语言编写了程序,用于控制电子秤进行称重、校准和补偿等操作。

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算法和参数,以提高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4.测试与分析:我们对电子秤进行了多次称重测试,并将测试数据与已知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电子秤的性能。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电子秤精度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电子秤在测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具体数据如下:在标准重量500g的测试中,电子秤测得重量为502g,误差为2g;在标准重量1000g的测试中,电子秤测得重量为1004g,误差为4g;在标准重量1500g的测试中,电子秤测得重量为1506g,误差为6g。

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报告电子秤实验报告摘要:电子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带来了方便。

本文介绍一种电子秤的设计,包括全桥电路,放大电路的选择和软件的数据采集和标定过程,其中包括电子秤界面的设计。

软件编程部分采用的是visual basic 6.0,来实现接收测量(标定)和显示功能。

通过多次数据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最终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

关键字:电子秤传感器放大电路 visual basic 6.0 任务分析:在硬件部分设计实现连接电路信号放大电路,要求根据选择的传感器输出范围,将信号放大到数据采集量程范围(0-5v),滤波后输入数据采集卡,输出信号要准确稳定。

软件部分设计数据采集程序,并调试通过,最终经过标定后可以准确的实时显示被测物的质量。

设备要求: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zk-6测控电路板中u16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智能直流电压表(精度在mv),5v直流电压源,计算机,vb6.0,pci数据采集卡(vbtest6011),导线若干。

硬件设计:本实验是由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和三运放高工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共同构成硬件部分。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应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

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 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r/r)e=kεe。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得到改善。

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又称测量放大器、仪表放大器等。

它的输入阻抗高,易于与各种信号源相匹配。

它的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失调电流及输入偏置电流小,并且漂移小,稳定性好。

制作电子秤实训报告范文

制作电子秤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子秤的原理和结构,掌握电子秤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兴趣,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职业学院电子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电子秤的原理与结构2. 电子秤的制作材料与工具3. 电子秤的组装步骤4. 电子秤的调试与校准5. 电子秤的性能测试五、实训过程1. 电子秤的原理与结构电子秤是一种利用应变片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主要由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器、微处理器、显示器等组成。

当物体放置在秤盘上时,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等处理后,由微处理器计算出物体的重量,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2. 电子秤的制作材料与工具(1)材料:应变片、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块、电源模块、秤盘、显示器等。

(2)工具:电烙铁、焊接台、万用表、烙铁架、剪刀、螺丝刀等。

3. 电子秤的组装步骤(1)首先,根据电路原理图,将元器件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

(2)接着,将传感器、显示器等部件连接到电路板上。

(3)然后,对电路进行调试,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4)最后,将组装好的电子秤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

4. 电子秤的调试与校准(1)调试: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元器件,使电路正常工作。

(2)校准:将标准砝码放置在秤盘上,调整微处理器中的参数,使显示器显示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符。

5. 电子秤的性能测试(1)静态测量:将标准砝码放置在秤盘上,观察显示器显示的重量是否准确。

(2)动态测量:将物体放置在秤盘上,观察电子秤的响应速度和测量精度。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电子秤的制作方法,了解了电子秤的原理和结构。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调试和校准电子秤。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收获:1. 熟悉了电子秤的原理和结构,了解了应变片、放大电路、A/D转换器等元器件的作用。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电子秤设计
一、引言
1. 实验背景:介绍电子秤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实验目的:说明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3. 实验原理:概述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和信号处理部分的功能和工作过程。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装置:列举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和仪器设备。

2.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传感器的安装和与信号处理部分的连接。

3. 数据采集:说明实验时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包括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和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

三、实验结果
1. 数据处理:对实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计算和记录测量误差,绘制质量和电压信号之间的关系图表。

2. 结果分析:通过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给出电子秤的测量准确性和灵敏度的评价,并讨论可能的改进措施。

3. 实验结论: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并得出对于电子秤设计的结论,提出建议。

四、实验总结
1. 实验心得:详细叙述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包括对电子秤设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 实验改进:指出该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 参考文献:列出本实验报告所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这样按照上述格式完成电子秤设计实验报告,可以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电子秤,学习和掌握测量质量的基本方法,并了解电子秤的结构及其原理。

本文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实验前的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包括电子秤、试管、导管、蒸馏水等。

其次应检查电子秤是否正常工作,校正仪器的零点。

在实验开始前,需要清洁检查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

二、实验步骤1. 将电子秤放在干燥、平稳、无扰动的台面上,并按下“ON/OFF”开关,打开电子秤。

2. 等待电子秤自检完成后,将需要测量的物品放在电子秤上,并记录读数。

3. 测量完成后,将物品从电子秤上取下,保证其保持干燥和清洁。

三、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试管、导管和蒸馏水进行测量。

首先,我们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称量试管的质量,得出质量为10.36 g。

接着,我们将导管插入试管中,并将导管朝下,用手指捂住管口,防止水从管口泄漏。

然后将试管放在电子秤上,记录读数。

当读数稳定不变时,即为试管和蒸馏水的总质量。

我们得到的读数为14.33 g。

由此可知,试管和蒸馏水的重量为3.97 g。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子秤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掌握了测量质量的基本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电子秤的测量精度非常高,需要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外部干扰,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使用电子秤时,还需要注意称量时的单位和精度。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使用电子秤的方法和准确测量物品质量的技能,也了解了电子秤的结构和原理,这对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电子秤实验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实验报告

电子秤实验实验报告电子秤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常见的测量设备,通过电子传感器将物体的重量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测量精度和误差来源。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电子秤,了解其工作原理,并探究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实验器材- 电子秤-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小石头、书籍等)- 实验记录表格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将电子秤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其显示屏清晰可见。

将实验记录表格准备好,以记录不同质量物体的测量结果。

3.2 测量物体的质量选择不同质量的物体,将其放置在电子秤的称重平台上,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秤的显示稳定。

记录下每个物体的质量。

3.3 探究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这一步骤中,我们将探究不同因素对电子秤测量结果的影响。

可以选择以下因素进行实验:- 不同位置的放置:将同一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不同位置,观察是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 不同温度下的测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测量,观察温度是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 不同湿度下的测量: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进行测量,观察湿度是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观察到电子秤在不同位置放置同一物体时,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微小的差异。

这是因为电子秤的传感器可能在不同位置的读数上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我们发现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测量时,电子秤的测量结果也可能会有所偏差。

这是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电子秤内部的电子元件和传感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5. 实验总结与改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精度。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一些误差来源,如位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在进行测量时,尽量将物体放置在电子秤的中心位置,以减少位置误差。

- 在进行实验时,尽量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电子秤的proteus仿真设计2篇

电子秤的proteus仿真设计2篇

电子秤的proteus仿真设计2篇电子秤的Proteus仿真设计(一)电子秤作为一种常见的计量仪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我们可以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设计,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子秤的基本原理。

电子秤主要由传感器和显示装置构成。

传感器通常是一种称重传感器,可以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得到一个可以直接显示物体重量的数字。

在Proteus中,我们可以利用Virtual Terminal模块来模拟显示装置。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电子秤的仿真电路,包括电源、称重传感器和放大电路。

电源可以使用电压源模块提供,称重传感器可以使用电阻变化器件来代替。

接下来,我们需要添加一个放大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放大到适合输入Virtual Terminal的范围。

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运算放大器来实现放大功能。

将运算放大器的非反馈输入端接到传感器输出端,通过调整反馈电阻和输入电阻的大小,使得输出电压在Virtual Terminal的范围内。

完成电路的搭建后,我们可以在Proteus中设置Virtual Terminal的显示范围,并开始仿真。

首先,我们需要给电子秤施加一个知道重量的物体,例如一本书。

可以通过在输入信号上添加一个直流电压或电流来模拟物体的重量。

运行仿真后,我们可以通过Virtual Terminal模块查看电子秤的输出结果,即物体的重量。

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的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输出结果的变化,从而了解各个部件对电子秤工作性能的影响。

电子秤的Proteus仿真设计(二)在电子秤的Proteus仿真设计的第二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并探讨如何通过仿真来优化电子秤的性能。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Proteus中的数字信号发生器模块来模拟物体的重量变化。

通过改变数字信号的幅值和频率,我们可以模拟物体在电子秤上的重量变化情况。

【电子秤设计实验】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设计实验】电子秤实验报告

【电子秤设计实验】电子秤实验报告【电子秤设计实验】电子秤实验报告【--个人简历制作】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实现班级:学号:姓名:摘要手提电子秤具有称重精确度高,简单实用,携带方便成成本低,制作简单,测量准确,分辨率高,不易损坏和价格便宜等优点。

是家庭购物使用的首选。

本次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对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了解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掌握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使用方法;掌握模数转换器、仪用放大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提高综合利用多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工程设计与实际装调系统电路的能力。

本次便携式电子秤设计采用箔式电阻应变片E350~ZAA作为传感器,将力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差动电路采用INA114来放大微小电压信号,转换电路采用双积分A/D转换器ICL进行A/D转换,显示电路采用LED数码管。

最终实现了将被称重物体的质量显示在数码管上的功能,称重范围为2kg 以内,单位为g。

经过最终测量,所设计制作完成的电子秤称重最大绝对误差为5g,关键词:便携式;电子秤;应变片; 7107一、设计选题及设计任务要求设计选题:便携式电子秤的设计实现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LED数码显示的便携式电子秤,要求如下1.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2.称重范围为0 ~ 2kg3.测量精度:不低于20克二、方案设计与论证设计方案:方案一: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1)原理框图图1-1 基于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原理框图2)系统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及单片机程序流图称重传感器根据压力的变化提供相应的线性变化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经过高精度差动放大器放大。

输入给双积分型模数转换器。

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可直接由单片机以串行方式读入。

单片机选用STC89C52型单片机,P0口定义为输出口,其中P0.0~P0.6输出要显示数据的段码。

P1口中的P1.0~P1.3也定义为输出,显示输出数据的位码。

显示器用动态扫描。

电子称实验报告

电子称实验报告

电子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称来了解电子称的工作原理及基本实现方法。

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电子称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电子称是一种利用力传感器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

它将物体的质量转化成电信号进行测量,并通过显示屏或计算机等设备输出结果。

电子称主要由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显示装置组成。

传感器是电子称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物体的质量转化为电信号。

常用的传感器有应变式传感器和电磁式传感器。

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物体在受力后会发生应变的特性进行测量,而电磁式传感器则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单元是对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

同时,数据处理单元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校准和校正,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显示装置是将经过数据处理的质量值以数字或文字形式显示出来,使操作者可以直观地了解物体的质量。

常用的显示装置有数码管、液晶显示屏等。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 Arduino开发板2. HX711称重传感器模块3. 电子秤盘4. 连接线5. 电阻6. 面包板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子称电路:将Arduino开发板和HX711称重传感器模块连接在面包板上,根据连接图将各个引脚连接好。

2. 编写Arduino程序:使用Arduino IDE编写程序,通过HX711库函数读取传感器模块输出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动态质量值。

3. 测试称重功能:将待称重物体放在电子秤盘上,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将质量值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4. 校准电子称:使用已知质量的物体进行校准,根据读取到的电信号和物体的真实质量,计算出校准系数,并应用于测量过程中的质量值计算。

5. 优化电子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电子称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提高电子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校准,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在测试称重功能时,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电子称的测量结果与真实质量值基本吻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数字电子秤实训报告

数字电子秤实训报告

数字电子秤实训报告数字电子秤实训报告数字电子秤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1、通过设计来更好地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2、电路由测量电桥,差动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显示电路组成3、根据我们已学的知识,设计一数字电子秤,掌握电子秤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深化并巩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二:实训地点:理工实训楼409三:实训内容:制作数字电子秤的测量部分四:电子称原理图五:实训总结:这次作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电阻应变传感器、信号放大系统、模数转换系统、显示器。

在经过几天的努力,从开始的电路选择到买元器件,再到焊接、测试,终于顺利的完成了数字电子秤的制作。

最开始的两天,我们对电路图的各个参数进行了解,仔细的计算将每个元器件的大小参数,为后来的买元器件打下基础,在买完元器件后,只经过2节课,就焊接完成,焊接对我们三校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接下来的调试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是,由于要求相同的电阻的阻值大小有些偏差,导致精确度不是很高,在老师的指导下和我们自己的研究下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次的实训将电子与传感器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回顾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也要全面掌握这些东西!XX年X月X日扩展阅读:数字电子秤实验报告温州大学瓯江学院WENZHOUUNIVERSITYOUJIANGCOLLEGE复杂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报告书数字电子秤班级:姓名:姓名:姓名:指导老师: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分院202*年6月目录摘要................................................................ .................................................................. ................3一、设计方案论证................................................................ ...........................................................4二、理论分析及调试................................................................ . (6)2.1、压力传感器:.............................................................. ....................................................62.2、放大电路部分:.............................................................. (8)2.2.1运放电路................................................................ ..................................................82.2.2计算公式................................................................ ..................................................82.2.3运放差分放大电路特点................................................................ .........................82.2.4放大电路的元件清单................................................................ ..............................92.2.5OP07管脚图:.............................................................. ..........................................92.2.6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后的数据及放大倍数表................................................102.2.7调试过程中的心得:.............................................................. ..............................102.2.8参考资料:.............................................................. ..............................................102.3、AD转换部分................................................................ .. (11)2.3.1主要特性................................................................ ...............................................112.3.2内部结构................................................................ ................................................122.3.3外部特性(引脚功能).............................................................. .........................122.3.4AD单独测试电路图................................................................ ..............................122.3.4AD单独测试调试程序:.............................................................. ........................132.3、液晶显示部分................................................................ ................................................142.4蜂鸣器部分................................................................ .......................................................15三、测试方法、测试数据................................................................ (16)3.1、重量与电压的对应关系................................................................ ................................163.2、数据拟合示意图................................................................ ............................................163.3、拟合数据方程................................................................ ................................................17四、程序及分析................................................................ . (17)五、结果与分析................................................................ .............................................................27参考文献:.............................................................. .................................................................. .. (27)附件:总电路图................................................................ .....................................................摘要在生活中经常都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于是就用到秤,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其要求操作方便、易于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Y 图3.1 程序设计流程图 3、MM74C922的驱动代码编写(MM74C922.c): 在这个C文件中,有三个函数:、uchar Get_key(),作用是获得MM74C922转化的4位二进制,并转化为十进制;、void Beep(),是蜂鸣器的驱动程序;、void Juge_key()判断按键值,并作出相应操作 图3.2为void Juge_key()的程序设计流程图 各种赋值语句,作读取数据时的初始化 dat1=(dat1<<1)|ADC_DIO;读取第4~11,共8个正向数据 dat2=dat2|((uchar)ADC_DIO<<i);读取第11~18,共8个反向数据 dat1==dat2 输出dat1 输出0x00 结束 开始
表 1 如表 1 所示,当此 2 位数据为“1”、“0”时,只对 CH0 进行单通道转换。当 2 位数据为“1”、“1”时,只对 CH1 进行单通道转换。当 2 位数据为“0”、“0”时,将 CH0 作为正输入端 IN+,CH1 作为负输入端 IN-进行输入。当 2 位数据为“0”、“1”时,将 CH0 作为负输入端 IN-,CH1 作为正输入端 IN+进行输入。所以我们利用前1——2个脉冲来设置ADC0832的通道选择,到第 3 个脉冲的下沉之后 DI 端的输入电平就失去输入作用,此后 DO/DI端则开始利用数据输出 DO 进行转换数据的读取。从第 4 个脉冲下沉开始由 DO端输出转换数据最高位 DATA7,随后每一个脉冲下沉 DO 端输出下一位数据。直到第 11 个脉冲时发出最低位数据 DATA0,一个字节的数据输出完成。也正是从此位开始输出下一个相反字节的数据,即从第 11 个字节的下沉输出 DATD0。随后输出 8 位数据,到第 19 个脉冲时数据输出完成,也标志着一次 A/D 转换的结束。最后将 CS 置高电平禁用芯片,直接将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了。更详细的时序说明请见图 2.2(图2.2为ADC0832的时序图)。 图2.2 ADC0832时序图 (二)、LCD12232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樊益明 专业名称 计算机控制技术 班 级 计控班 学 号 20113079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 二○子秤设计报告 一、设计原理及要求 设计原理: 电子秤系统设计框图大致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设计框图 设计要求: 1、要求单价由键盘输入; 2、重量的精度能够达到十分之一千克; 四个定值电阻加一个电位器,模拟应变式传感器,采集微小的电压信号 利用差分放大电路,对采集到的微小电压放大到0~~5V ADC0832:8位2进制模数转换器;将放大的电压信号转化为数值信号,方便单片机的处理 51单片机:处理和控制单元,整个模拟仿真的灵魂原件。1、将ADC0832转化来的数据处理后存放在重量(Wight)并用LCD显示;2、将键盘输入的数据赋给单价(Price);3、将总价(Total_price)计算出来,并显示 MM74C922:键盘解码器,方便了对4x4键盘的扫描。键盘的作用主要在单价的输入上。
图2.5为显示存储器(DDRAM)与地址的对应关系 (显示设定为1/32DUTY,显示起始行为10th) 图2.5 (三)、AT89C51 在Protues中AT89C51的逻辑符号如图2.6所示: 图2.6 AT89C51逻辑符号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FLASH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AT89C2051是一种带2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51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 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仿真软件: (一)、Proteus 它不仅具有其它EDA工具软件的仿真功能,还能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单片机及外围器件的工具,在这里完全能够满足我们对电子秤的仿真需要。 (二)、Keil C51 Keil C51是51系列兼容单片机C语言软件开发系统,与汇编相比,C语言在功能上、结构性、可读性、可维护性上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易学易用。Keil提供了包括C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因为我们在此次模拟仿真中使用C语言编程,所以Keil几乎就是我们的不二之选。 三、设计步骤 (一)、软件设计 1、延时函数delay()的编写(Delay.c): 在这个C文件中,只有一个函数void delay(uint x),该函数的作用 是,延时100*x(微秒)。 2、ADC0832的驱动代码编写(ADC0832.c): 在这个C文件中,只有一个函数uchar ReadADC(),它的返回值为8位2进制数,表示的放大后的电压值。 图3.1为uchar ReadADC()的程序设计流程图
3、按键有提示音; 4、有去皮的功能; 二、主要硬件及仿真软件 硬件: (一)、ADC0832 ADC0832 是一种8 位分辨率、双通道A/D转换芯片。由于它体积小,兼容性,性价比高而深受单片机爱好者及企业欢迎。图2.1为ADC0832在Proteus中的逻辑符号 图2.1 ADC0832逻辑符号 芯片接口说明: CS片选使能,低电平芯片使能; CH0 模拟输入通道0,或作为IN+/-使用。 CH1 模拟输入通道1,或作为IN+/-使用。 GND 芯片参考0 电位(地)。 DI 数据信号输入,选择通道控制。 DO 数据信号输出,转换数据输出。 CLK 芯片时钟输入。 Vcc/REF 电源输入及参考电压输入(复用)。 单片机对 ADC0832 的控制原理: 正常情况下 ADC0832 与单片机的接口应为 4 条数据线,分别是 CS、CLK、DO、DI但由于 DO 端与 DI 端在通信时并未同时有效并与单片机的接口是双向的,所以电路设计时可以将 DO 和 DI 并联在一根数据线上使用。(见图 3.6)当 ADC0832 未工作时其 CS 输入端应为高电平,此时芯片禁用,CLK 和DO/DI 的电平可任意。当要进行 A/D 转换时,须先将 CS 使能端置于低电平并且保持低电平直到转换完全结束。此时芯片开始转换工作,同时由处理器向芯片时钟输入端 CLK 输入时钟脉冲,DO/DI 端则使用 DI 端输入通道功能选择的数据信号。在第 1 个时钟脉冲的下沉之前 DI 端必须是高电平,表示启始信号。在第 2、3 个脉冲下沉之前 DI 端应输入 2 位数据用于选择通道功能,其功能项见表 1。
由于Proteus没有测重量的应变式传感器器件,所以在这里我们用四个电阻和一个电位器来模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采用如图3.4所示电路图连接: 图3.4 模拟传感器电桥 其中、10042RR;350311RRRV;图中所示oU为传感器采集到的电压信号, 1vR=1.5?,3R=348.5?,所以oU的变化范围为0~~5mV 2、微小电压信号差分放大电路的搭建: 在实际应用中,此种放大电路能够有效的降低噪声对正常信号的影响。在本次模拟中能够有效的完成1000倍的放大,将最大0~~5mV的电压信号放大为最大0~~5V。连接电路图如图3.5所示: 具体推套方式如下: 22162743VVVVRuuRRRuu 272143672627214321;;VVVVVVVVRRuuuuRRRRRRuuuu 8586455573RuuRRuuRuRRuOO 575574573RRuRuRRuRRuOO 5755743RRuRuRRuuOO oU
0~9 11 15、4、7 14 12 图3.2 程序设计流程图 4、LCD12232的驱动代码编写(LCD12232.c): 在这个C文件中,主要包含了两个显示函数 、 void LCDshow010(uint *a,uint b) 这个函数主要是实现LCD第一行的显示,显示“P: 0 W 0.0kg”字样。 、void LCDshow230(uint c) 这个函数主要是实现LCD第二行的显示,显示“总价: 0.0元”字样。 5、Main文件的编写(Main.c): 在这个C文件中,主要包含了main()函数,它的功能是调用其他C文件中的函数,因此,在写main()函数时,应当先做其他文件的调用声明,如下: #include"Font.h"; //存放取模数据的头文件 #include"Delay.c"//延时函数 #include"LCD12232.c"//LCD12232的驱动程序 #include"ADC0832.c"//ADC0832的驱动程序 #include"MM74C922.c" //MM74C922的驱动程序 图3.3为main()的程序设计流程图 输出 0~9 uchar Get_key()获得MM74C922转化的4位二进制,并转化为十进制b b=Get_key(); switch(b) 结束 归零 确认 去皮 显示时间、特效、小数点(。) 开始
图3.3 程序设计流程图 (二)、硬件电路搭建 1、模拟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的搭建: LCD的复位操作,为LCD的显示做准备,LCDrst(); 获得ADC的返回值adcdata=ReadADC(); 将电压信号与重量建立等式关系weight=2*adcdata*1.960-Levelweight-3; LCD的第一行显示LCDshow010(p,weight); 计算出总价Total_price=Price*Weight LCD第二行显示LCDshow230(Total_price); 按键扫描函数Juge_key() 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