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理解1

合集下载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阻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01曹操《短歌行》(2022·山东/江苏卷)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了自己希望接纳更多的人才,模仿了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2022·新高考2卷)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1. 《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 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3. 《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4. 曹操《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两句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5. 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借《诗经·鹿鸣》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两句表达了招纳贤才的热情。

6. 《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7. 《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8. 《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自比周公,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 《短歌行》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意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0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022·山东/江苏卷)李白常常称谢灵运为谢公,比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诗句中。

(亦可答“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2020年上海卷)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部编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

部编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

部编最新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附答案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渔家傲·秋思》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二、《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愿驰骋疆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3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四、《满江红》1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五、《定风波》1、《定风波》中写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2、《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暖意,4、《定风波》中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六、《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课内外古诗词12首,古文3篇,含答案)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课内外古诗词12首,古文3篇,含答案)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课内外古诗词12首,古文3篇,含答案)一、诗词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2.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3.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4.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5.诗中详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

6.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7. 诗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4.诗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遭贬的深切同情的名句是:,。

5.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2.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3.诗中表达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诗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2.诗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3.诗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4. 诗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1.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2.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是:,。

2.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描写对饱受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一)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对比阅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何当”的意思是()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诗中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_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竹石》赞美竹子怎样的精神品格?()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2. 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后两句诗驰骋想象,淘金者表示要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____的气概,同时寄托了淘金者心中对______的向往。

3. 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宋]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徐俯《春游湖》古诗词阅读理解

徐俯《春游湖》古诗词阅读理解

徐俯《春游湖》古诗词阅读理解
诗歌阅读。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案】
1.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和娇艳欲滴的美丽。

2.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解析】
1.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蘸”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拟人修辞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如锦,且花团繁多的特点,更加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

结合语境,揣摩诗人的情感走向。

原本因春雨水涨,桥断,人不能渡的状况,诗人正惆怅无奈之际,竟然有小舟从柳阴下划来,增添了意外之喜。

诗人游春的兴致更加高涨。

表达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

蹊,小路。

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

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

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

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日积月累。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小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潜:_______ 润物:_______径:_______ 花重: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入——(_____)明——(_____)黑——(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2. 阅读理解。

呼伦贝尔大草原[1]根据诗歌大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诗歌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角度,分别抓住草原和_______、林海和_______,以及额尔古纳河这几个独特景物,来描写呼伦贝尔大草原。

(2)诗歌的第3小节,作者把深深的祝福比作___________。

[2]说说“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畦(guīqí) 排闼(dátà)[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排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释义附背诵技巧

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释义附背诵技巧

小学语文必背古诗词释义附背诵技巧1、江南(汉乐府)【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理解】青年男女在江边采莲,茂盛的莲叶在江中生长,有些游鱼在莲叶间穿梭往还。

鱼儿一会儿游向东,一会儿游向西,一会儿游向南,一会儿游各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

2、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理解】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

3、咏鹅(骆宾王)【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理解】“呷哦,呷哦,”——多好看的鹅!曲着脖子仰起头,对着青天唱赞歌。

雪白的毛,碧绿的水,一对鲜红的脚掌,轻轻地,拨弄起两行清清的水波。

4、风(李峤)【原文】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理解】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理解】黄河远远流淌直飞上白云端,孤零零一座边城屹立在崇山峻岭间。

兵士们何必吹着羌笛奏起衰怨的《折杨柳》,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7、登鹳雀楼(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太阳贴着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壮观的景色,那就得再登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理解】春夜里贪睡眠不知不觉天已破晓,醒来时四处已传来鸟儿的啼叫。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过关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_朝的豪放派词人。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

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

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A.江上风景美B.江上鲈鱼美C.江上一叶舟美D.看渔民打鱼[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理解古诗词的6种方法

理解古诗词的6种方法

理解古诗词的6种方法1、要说明诗人抒发的情感:针对这首诗词,读者要认真分析诗人的情感,这可能会涉及从形象、概念、文体等角度出发的思考。

如果这首诗是表达诗人对秋天的光影、节日宁静和意趣,读者可以从不同情景出发,将这首诗看成一张秋天的油画,观察它洋溢出来的和主体情绪;如果这首诗是描绘诗人失恋的情况,读者就可以获取并勾画出诗人的心况,发现其心灵的反复、深情忆起以及感性的流露。

2、要分析诗句结构:要正确理解古诗,更要精通它的文体表现形式,而既有古诗又有文言文,分析这一结构对理解古诗也非常重要。

如根据前后关系来推测前面少说的部分,或者把握整首诗的主旨,去表达和深刻理解隐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比较联系多个诗句,看看是否有比喻之类的表达方法,这样才能通过它抒发的情感造诣更加深入。

3、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出发: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读者还要站在诗人的角度出发,推敲古诗的写作背景,去调查诗人的家庭环境、发展历以及特定的人文背景等信息,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挖掘作家蕴藏于诗句中的细微末节,站在古人的视角审视诗中蕴藏的智慧思考,真正开启古诗文本真实发音和考察范围。

4、要对比不同朝代的作品:了解古代诗歌也要着重比较它们在不同文化地域之间的异同,比如明清诗歌更注重情得,而宋、元时期则崇尚趣味,唐代则强调时代特色。

体会不同时段的文化,洞悉古诗词的艺术表现,深入理解古人文化的历史性的演变变化以及与现代文化的联系与异同之处。

5、要发挥想象力:理解和欣赏古诗歌只有当自己融入其中,才能深入内心体会古人文化中的精髓。

要大胆揣摩历史文化,用心体会古人种种情感,抓住诗句中的变化和升华,让自己沉浸其中,走进古人的世界去体会他们的思想性以及文化表现,以此完善对古诗词的理解。

6、综合说明不同方法:理解古诗不仅要分析句子是否有表达意图,比较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从诗人的立场出发去理解古诗,还要从另一角度出发,即针对其主流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批判审视,从这个角度看,理解古诗就不仅仅是欣赏历史文化,更是要追求对古诗词内涵智慧的深入挖掘和思考。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阕写的是:。

这两句点明了题目中“村居”的,还勾画出了清新秀丽的“村居”。

[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

大儿子在;二儿子在;小儿子在。

一个“”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

[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枫桥:桥名,在今江苏省苏州西郊。

夜泊:夜间把船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也有江桥和枫桥的说法。

姑苏:指现在的苏州市。

夜半钟声:当时寺院的习惯,在夜半时候敲钟。

(1)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展开想象,用图画来描绘诗句所概括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

邸:_________ 几时:_________熏:_________ 游人:_________[2]“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上课笔记一三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上课笔记一三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上课笔记一三
3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8、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3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浣(hun) 1.洗:~衣。

~纱。

2.唐代规定,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将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

后来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祖咏《望蓟门》古诗词阅读理解答案

祖咏《望蓟门》古诗词阅读理解答案

祖咏《望蓟门》古诗词阅读理解答案 《望蓟门》是唐代诗⼈祖咏的作品,写诗⼈到边地见到壮丽景⾊,抒发⽴功报国的壮志。

《望蓟门》寄寓着诗⼈热爱祖国⼭河的豪情和投⾝疆场为国⽴功的壮志,是⼀篇催⼈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祖咏《望蓟门》阅读理解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祖咏《望蓟门》诗词阅读原⽂ 【注释】 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台,这⾥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终军向皇帝请求⽤长缨缚番王来朝。

祖咏《望蓟门》诗词阅读题 ⼀: 1.⾸句中的“惊”是什么意思?远道⽽来的诗⼈⼀到燕台为何⽽“惊”?请简要说明。

(5分) 2.这⾸诗表现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是怎样产⽣的?(6分) (3)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情,其中哪⼀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这种感受。

(4)尾联中作者运⽤了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

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

5.“客⼼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联和颔联加以分析。

(5分) 6.分析颈联在诗歌中的作⽤。

(6分) ⼆: (1)“燕台⼀去客⼼惊”,结合全诗分析“客⼼”因何⽽“惊”?(3分) (2)尾联运⽤了什么艺术⼿法?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诗以“望蓟门”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4分) 三: 1.⾸联“客⼼惊”中的“惊”字如何理解?结合前两联简析。

(5分) 2.赏析诗歌尾联在写法上的特⾊,以及在整⾸诗中的作⽤。

(6分) 祖咏《望蓟门》诗词阅读题答案 ⼀: 1.(5分) “惊”的意思是震惊,震撼(1分)。

客⼦为边塞豪壮的景象⽽“惊”:汉家⼤营中,笳⿎声声,震天动地;边塞地区万⾥寒光,积雪连绵,曙⾊朦胧,旌旗⾼⾼飘扬;虽然烽⽕连天,但汉家⼤营稳如磐⽯,异常雄壮。

这⼀切,使诗⼈产⽣了巨⼤的⼼灵震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后两句写的是____________[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诗词鉴赏,阅读《绝句》,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诗句,完成练习。

美丽江南——《江南春》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

(填序号)[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1. 哎呀,说起初中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这可真是一门有趣又有挑战的学问!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有时候也觉得那些古诗词好像藏着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2. 比如说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追求。

咱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就得想想,李白当时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出这样豪迈的句子呀?3. 再看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画面感简直绝了!我们得琢磨琢磨,王维是怎么用这么简洁的文字描绘出如此壮观的景象的?4. 还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忧国忧民情怀呢?我们在阅读时,要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5. 像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里面饱含着多少无奈和感慨呀!6. 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展现了多么强烈的保家卫国的决心!7.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多温馨,我们得思考他是如何通过月亮来寄托美好愿望的。

8. 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那金戈铁马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咱们要理解他壮志未酬的悲愤。

9. 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离别之情太让人动容啦!10.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愁绪简直滔滔不绝,我们要感受他身为亡国之君的悲哀。

11. 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梦里都想着为国征战,多让人敬佩!12.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把那种孤独和愁苦写得淋漓尽致。

13. 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多深刻!14. 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奇妙的想象,咱们得好好品味。

15. 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是不是也触动了你?16. 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对母爱的歌颂,多真挚!17.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友情不受距离的限制。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夜步十里松原(郭沫若)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夜步十里松原(郭沫若)

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步十里松原①郭沫若海已安眠了。

远望去,只见得白茫茫一片幽光,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

哦,太空!怎么那样地高超,自由,雄浑,清寥!无数的明星正圆睁着他们的眼儿,在眺望这美丽的夜景。

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他们一枝枝的手儿在空中战栗,我的一枝枝的神经纤维在身中战栗。

【注释】①十里松原:即千代松原,在日本九州岛北端的博多湾畔。

1.“十里松原中无数的古松,尽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

”既然是“沉默着”,怎么能“赞美”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沉默着”是写古松外在的形态,“赞美”则是作者对古松所做的拟人化想象。

【解析】“沉默”是指没有言语上的无声,但“赞美”并不一定要有声。

他们无数只手臂都高擎着指向天空,这种肢体语言已经强烈地表示了他们的崇敬之情,而在微风吹动下,看起来他们的手臂更像是在战栗,仿似被这天宇的浩瀚之美震撼了,惊住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哪几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

抓住了大海静谧,夜空高远、雄浑,松原古老、欢快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解析】诗文中写出了大海、夜空、松原三处景物。

“安眠”的海,宁静的太空,再加上用拟人手法所写的“明星”“古松”,由于作者所寄寓、抒发的情思变化了,便烘托出了一种与雄浑豪放、刚健粗犷不同的诗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广阔美好的静夜图。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大海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

B.这首诗表面看是写十里松原的夜景,实际上是写大海的夜景。

C.这首诗写的是山水相连、天地一体的美丽的夜景。

D.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夜行者的观察和感受。

【解析】本诗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景物描写和作者的心理感受。

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昕助力期中考试系列之古诗词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散文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

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赏析: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脱化而来的。

“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

“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

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

“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

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表现词人积极乐观的情绪。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

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

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结束句“但愿人长九,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能够永远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天上的明月。

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和美好的祝愿。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苏轼同上赏析: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为报倾城随太守”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

“亲射虎,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

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运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是南宋词人、爱国将领。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赏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都是稍纵即逝,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

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若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靦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喻指现实中那些避战求和的南宋官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