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铜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

合集下载

有关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

有关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

有关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前引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九景德二年(1005)条下的记述已经作了答复,即:“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于是“私以交子为市”。

因为“奸弊百出,狱讼滋多。

乃诏知益州张泳与转运使黄观同议”。

说明到景德二年,事情已经闹大了,甚至惊动了朝廷,这才专诏张泳和黄观共同商议,采取了应对的措施,当年便在嘉邛二州铸景德大铁钱。

据此,我们不仅知道,景德二年以前,私交子已经行使某些货币职能,而且可以进一步知道,“私以交子为市”的事实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日。

因为弊病不仅暴露,而且矛盾已经激化,否则作为偶发事件,是不会惊动朝廷的。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在太宗淳化四年至五年(993—994),此事至景德二年(1005)约有十来年的时间,正好吻合,所以交子的第二阶段应该开始于十世纪末叶,即993年以后。

文莹在《湘山野录》卷上记录了一则张泳和彭乘交往的逸事,并说张泳在离任知益州时,为彭乘“留铁缗钞二百道为缣缃之助”。

文中所说的“铁缗钞”自然是指当时的交子。

我们从这段记述,可以得知,景德三年七月(1006)即张泳离任时,在益州,交子作为货币已是政府认可的事情,作为知益州的张泳不但自己使用交子,还留赠他人使用。

若此事属实,那么,交子在景德三年应当已是处在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即经过政府清理整顿,交子已由十六户富商连保发行,它已经不再是私下为市的事情。

由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测,景德二年二月针对私交子的那次议决,除了决定要铸景德大铁钱外,可能同时也对私交子要进行整顿,作出了决定,并付之了实施,使之逐步走向规范。

若此,那么交子的第三个阶段当是起于景德二年(1005)。

至于官交子的发行时间,学界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即仁宗天圣元年(1023)在益州设交子务,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从此罢免私家发行交子,益州地方政府发行的交子成为正式法定货币。

此即北宋交子的第四个阶段。

四、交子的印制及其管理北宋交子至今尚未发现有实物遗存,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有一块北宋钞版。

宋钱的特点与版别划分

宋钱的特点与版别划分

宋钱的特点与版别划分内容提要:宋代钱币,无论钱名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本文总结了宋代钱币的7大特点:年号钱、多书体、对钱、铁钱、配料合理、数量巨大、钱监多。

同时论述了宋代钱币版别的形成与划分的原理,即不同的钱监、不同的书体产生了版别。

版别划分主要是实践活动,每一种划分方法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同时,版别划分是一门科学,与研究者的身份、国籍没关系。

最后指出单纯的宋钱图谱往往使初学者无法入门,需要对图谱进行必要的注解。

提起宋代,人们会用“积贫积弱”来形容。

其实,在两宋320年的时间里,从军事上,最后没有打败辽、金、元,但在经济文化领域,是超过汉唐的。

从钱币方面看,无论钱名数量、钱币艺术,还是钱币种类,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年号为文、书体多样、铜铁并用、纸币出现、银铤定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一、宋代钱币的特点:1.年号钱: 从成汉李寿铸“汉兴”(338)开始,年号钱不时出现过。

到了宋代,年号钱几乎成了定制。

两宋建国共320年,历18帝,改元57次。

48个年号铸有新钱,9个年号没有铸钱;48种新钱中,43种年号钱,5种非年号钱。

没有铸钱的9个年号是:太祖的乾德、开宝,太宗的雍熙、端拱,真宗的乾兴,仁宗的皇祐,前幼帝的德祐,端宗的景炎,后幼帝的祥兴。

现在所见到的皇祐钱皆伪,祥兴钱为安南所铸。

五种非年号钱是:太祖建隆年间的宋元通宝,仁宗宝元年间的皇宋通宝,徽宗建中靖国年间的圣宋元宝、通宝和建国通宝,宁宗嘉定年间的圣宋重宝,理宗宝庆年间的大宋元宝、通宝,理宗宝祐年间的皇宋元宝。

皇宋、圣宋南北宋相重,因此只有5种。

2.多书体:中国钱币只有文字,没有图案。

所以中国钱币的艺术主要表现在钱文书法上。

宋代钱币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书体有真、草、隶、篆、行,并且有瘦金体、宋体、九叠篆等新出现的书体。

宋钱书法艺术可分为三个时期:(1):从建隆元年到淳化四年(960—993)为仿古期。

北宋铜钱的种类

北宋铜钱的种类

北宋铜钱的种类北宋铜钱、铁钱,工商业持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北宋政府每年铸钱在500万贯以上,相当于唐代每年的铸钱的20倍。

当时多数地区流通铜钱,仅四川地区使用铁钱。

宋钱以年号钱为主,约50多种。

•宋元通宝,宋太祖赵匡胤元年(公元960年)铸。

这是宋代第一种钱,但不是年号钱。

•太平通宝,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公元976-983年)铸,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隶书、篆书对钱形制。

•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制作的淳化元宝,分为实、线、草三种。

•至道元宝,宋太宗赵光义至道元年(公元995年)铸,钱文有楷书、行书、草书三体。

•咸平元宝,铸造于宋真宗赵恒咸丰元年(公元998年),是一种平面布局的真书,分为2%、5%、10%。

•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铸造的景德锭,有小平钱、二折、五折(铁钱)等多种格式。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铸造的《福元宝》,是钱文真本,小平,五折,五折,九折。

•银禧元宝和鲍彤是宋真宗赵恒在银禧元年(公元1017年)铸造的。

它们是钱文的真迹,有小平和两枚铁硬币。

•皇佑通宝,宋仁宗赵祯皇佑年间铸,此钱传世绝少。

•天圣元宝,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铸,楷书、篆书二体,小平、折二版式。

•明道元宝,宋仁宗赵祯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铸,钱文真书,有楷书,篆书二体•有元宝,铸于宋仁宗赵真游静元年(公元1034年),有篆书和楷书,本位是小平。

•宋·鲍彤,非岁币,铸造于赵贞宝元年(1038)。

钱文分为真书和篆书;然而御、宋钱九篆传世出土极为罕见!•至和通宝,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铸,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

•嘉祐通宝,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铸,钱文楷书、篆书二体。

•治平通宝,宋英宗赵曙治平年间(公元1064~公元1067)铸造。

为对钱,各有楷书,篆书,古篆书三种书体,直读,旋读皆有。

北宋朝廷铸币掺假史——自食恶果的“夹锡钱”

北宋朝廷铸币掺假史——自食恶果的“夹锡钱”

北宋朝廷铸币掺假史——自食恶果的“夹锡钱”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北宋政权统治了167年(960~1127年),其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我国古代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历史发展阶段。

当时全国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由政府规定使用什么材质的货币。

1、北宋钱币简史北宋有开封府、江南东西两路等十三路专用铜钱;四川一带就专用铁钱,陕府路和河东路则铜铁钱兼用。

北宋时期,金属货币的铸造和发行量达到一个空前规模,是我国封建社会铸币量的最高峰,质量也达到了封建社会铸币的顶端。

考古资料表明,北宋铸币是目前按历代王朝划分出土量最大、工艺最精的。

太宗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曾铸有太平通宝钱,这是两宋年号钱之始。

990年,太宗改元“淳化”,铸造淳化通宝钱,自此北宋各代皇帝每次改元必更铸新的年号钱,年号钱基本成为定制,并一直延续到明清。

北宋的货币制度,仍以金属铸币为主,主要是铜钱和铁钱,并形成铜钱与铁钱流通区域。

但两宋铸币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时代,币材多样,且流通受地方限制,由于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形成区域性割据局面。

总体上看,两宋流通的货币虽然以铜钱为主,但是有些地方专用铜钱,有些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则是铜铁兼用。

宋代的钱制,南北宋大不相同,北宋以小平钱为主,南宋则以折钱为主。

两宋铸币在金属成分比例、铸造工艺和数量、钱币的钱文书体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宋钱版别多样,名称多,数量巨大,最流行年号钱,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钱等,为我国历代钱币之首。

宋钱名称多样复杂,一般称为通宝、元宝,有时候一种年号的钱币既称为通宝,又称作元宝或重宝。

尤其是南宋铁钱,名称五花八门。

从两宋铸币的流通情况看,北宋时期铸币以铜钱为主,铸造量巨大;南宋时期因为铁钱铸造量大增和纸币的广泛使用,铜钱流通数量有所减少。

今天考古发掘、收藏市场上所能见到的钱币尤以北宋时期的居多,这既给宋钱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钱币版别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致宋钱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面对宋钱庞杂的版别,常有望洋兴叹之感。

元祐背陕及折二正字版铸造钱监探究

元祐背陕及折二正字版铸造钱监探究

元祐背陕及折二正字版铸造钱监探究
元祐小平背陕和折二正字,二者均属铸造十分精美的版式。

其钱文,行书雄浑大气,篆书婀娜秀美,如果单从钱文角度来讲,个人感觉元祐铜钱中无出其右者。

两版放在一起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其钱文如出一辙,应为同一钱监的产物。

此外,元祐折二铁钱里也有一种正字版,其钱文和上述二版亦是一脉相承(见钱谱截图1)。

根据史料记载,元祐时期,给陕西路供应铜的广南东路韶州岑水场铜产量逐年下降,以至于在元祐初陕西三大铜钱监——京兆府监、华州监、陕州监逐渐停止铜钱生产,转而集中精力生产铁钱。

个人推测,上述三版是否就是当时陕州监的产物(因铜料供给原因,先铸造了少量精美的背记钱监“陕”字的小平铜钱和折二正字版铜钱,铜钱停铸后友大批量生产了同版式折二铁钱)。

宋史载:“元祐八年,庚午(八月二十五),诏陕西复铸小铜钱”,那么重新开铸的小铜钱具体是什么版式,就不得而知了,个人认为起码应该包括与元祐背陕钱文很相似的大字类(见钱谱截图2)。

但在北宋铜钱中,除了这种元祐背“陕”外,也只有熙宁背“衡”、宣和背“陕”在钱背记铸地,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在背面记铸造地
的铜钱,这就给我们现在的研究带来很大难度。

不过随着宋版研究的逐步细致深入,通过版别研究探明每种版别对应的钱监逐渐成为了可能,近年来,也有不少泉友陆续提出了一些观点,相信随着该项研究的深入,宋钱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终会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一天。

钱谱截图1:
钱谱截图2:。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的七个版式~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的七个版式~

北宋大观通宝折十的七个版式~
北宋大观通宝铜钱一共分了6个版,加上狭俯大阔缘,目前公认的就这7个版。

下面分别图文形式介绍如下:
1、狭俯大,北宋铜钱7级,最常见也是最好认的版,特征为大字俯且狭。

2、狭俯大宽缘,铜钱谱中未分出这个版来,字体与狭俯大一样,外郭明显要宽。

3、俯大,北宋铜钱7级,也是最常见的版,特征为大字俯,但比狭俯大要宽。

4、狭通,北宋铜钱6级,存世量在7个版中居中,特征为大字较阔,通字昂且较狭。

此版直径一般偏小,很多生坑的也才40.5-41mm,用直径是否达到41来判断真伪时要注意,此版是个特例。

5、降通,北宋铜钱5级,实际存世量感觉和狭通差不多,特征为大字的一捺转折明显,通字降。

6、大字,北宋铜钱5级,实际存世量可以排到7版中第三少,是目前最热门且上价的一个版,好品轻松过2000元。

特征:字体略大且舒展,宝字昂,是7个版中唯一宝盖头能与内郭平齐的。

7、大字降宝,北宋铜钱6级,实际是7个版中最少见的,感觉比大字少10倍,定3-4级不为过。

特征:字体大且舒展,宝字比大字版要低。

大字降宝与俯大很像,容易弄混,放在一起比较就容易看出差别了。

左为大字降宝版式右为俯大版式
大观通宝折十大字降宝版式。

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探秘隋、唐、宋度量衡!

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探秘隋、唐、宋度量衡!

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探秘隋、唐、宋度量衡!开元通宝的版式多种多样,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面文版式。

不同版式直径、重量等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认识开元通宝版式对研究度量衡制度来说非常必要。

依唐制,一枚开元通宝,重量就是标准的一钱,十钱一两,所以,唐之后都用钱来作计重单位,不在用秦汉的铢为单位。

唐代度量衡,是沿袭隋的度量衡制度,而隋又是沿袭北周的度量衡制度。

《隋书》卷十六志.第十一.律历上记载了历代至隋的度量衡,现选取隋度量衡的记载:○审度九、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八分一厘 (即开皇官尺及后周市尺) 。

后周市尺,比玉尺一尺九分三厘。

开皇官尺,即铁尺,一尺二寸。

此后魏初及东西分国,后周未用玉尺之前,杂用此等尺。

十二、宋氏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四厘。

钱乐之浑天仪尺。

后周铁尺。

开皇初调钟律尺及平陈后调钟律水尺。

十三、开皇十年万宝常所造律吕水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一寸八分六厘。

今太乐库及内出铜律一部,是万宝常所造,名水尺律。

说称其黄钟律当铁尺南吕倍声。

南吕,黄钟羽也,故谓之水尺律。

○嘉量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

大业初,依复古斗。

○衡权古有黍、絫、锤、锱、镮、钩、锊、镒之目,历代差变,其详未闻。

《前志》曰:权本起于黄钟之重。

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

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

十六两为斤。

三十斤为钧。

四钧为石。

五权谨矣。

梁、陈依古称。

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

周玉称四两,当古称四两半。

开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秤。

《旧唐书》卷四十八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

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

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

调钟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余公私用大升大两。

又山东诸州,以一尺二寸为大尺,人间行用之。

从《隋书》和《旧唐书》记载可以看出,唐代的度量衡沿用的是隋文帝开皇年间制定的度量衡制度,隋炀帝采用的是秦汉魏晋古制的度量衡。

宋代古籍的版式

宋代古籍的版式

宋代古籍的版式
宋代古籍的版式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宋代的刻书逐渐形成一定的版式风格。

北宋刻本多为白口,版面多为双边,版心黑线较细或不印黑线,称为白口。

字的行间比较宽阔,字体较大。

南宋之后,书口黑线由细变粗,黑口比较流行。

2. 版框多为单边,或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书内不固定的部分,常印有刻书人的牌记。

宋版书中,在版面左栏(右栏也有时有)往往刻印一小方格,格内略记书的篇名,称书耳或耳子。

有的书,把整版面分成上、下两栏,或三栏。

每栏内再刻印文字。

3. 宋代的刻书,不仅在版式上有一定的规范,而且在书法字体上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宋人工书法,崇尚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北宋早期盛行欧体,后期逐渐浒颜体和柳体。

总的来说,宋代古籍的版式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风貌。

北宋铜钱分版方法(图文详解)

北宋铜钱分版方法(图文详解)

虽然古人云:玩宋版就是找死!但是,这玩意学会了可以天天捡漏!捡漏!捡漏呀!古人又云:一个玩古钱币的捡不到漏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很多新手泉友玩宋版都比较头疼,寄郭、隔轮、阔字、昂政……各种专业术语让人一头雾水。

今天就跟大家普及一下宋钱分版的知识。

其实,版别的断定与比较并不是那么无从下手,只要掌握一枚钱币的较大特征,再对比单字的写法、位置,就可以进行区分。

先找到大方向,再细对,省时省力。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宋版分为以下几类。

1位置类这个要求我们首先要熟知什么叫寄郭、隔轮、接郭,有时谱上也会说俯、仰、进、退。

这些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会做简明解释。

2大小类小字、大字、阔字、窄字,总是傻傻分不清楚。

其实不要被版别名称蒙骗,借助位置的判定也完全可以进行区分。

下面也会做出简明解释。

3特殊写法类这个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有很多一眼版的存在,比如政和文政、淳化缩水等等。

其中包含的版别名词还有遒劲、正字之类。

其实,每个类别的版别断定都是彼此联系的,位置、大小不能判定时,完全可以借助钱币文字中的某一个明显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同理,文字不能判定时,又可以通过位置、大小来进行判定。

4形制类有大样、小样、正样、宽缘、窄缘、细郭、广穿、中穿、狭穿等等。

这些没有太多的技巧,也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通过对过手实物的比较、测量,应该很容易掌握这些特征。

在做出这几大类区分之后,下面再例举示意图,简明解释一些名词的含义,探讨下我们在拿到一枚钱币准备断版时,应该如何下手。

首先我们用目光拉几条辅助线。

1、穿上字穿上字(宽、阔、广)以穿上字命名的版别不少,很多可以轻松断定版别。

一般来说,以穿口宽度为基准,如图的位子上,一般称为“宽、阔、广”。

阔政狭穿(阔)穿上字(昂)此位置为“昂” 。

注意昂与仰的区别!大多时候,“昂”这个动态是与整个字体联系在一起的,即整个文字偏位。

而“仰”有时可能单单因为一个字中的一些笔划,或者文字倾斜趋势严重,而位置一般不会有变化。

北宋铜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

北宋铜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

北宋铜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众所周之,北宋境内往往存在多家钱监(相当于现代的造币厂)同时开炉铸钱,并非所有钱币均出自同一个钱监。

我认为“版式”正是每个钱监的身份印记。

每个钱监为了便于质量监督,都铸造自己独特的版式以便与其它钱监的产品相区分,而某“版式”下面的“版别”则对应同一钱监不同的炉次及铸造时间。

哪个造币厂如果偷工减料,铸造劣钱,上级部门通过版别就可以顺藤摸瓜,揪出源头,甚至可以通过版别信息追究到具体的炉次(每个钱监分设很多炉)、年份(每年的钱币都应有不同细微版别差异,如“俯仰进退”等)及相关责任人。

所谓“版式”即是钱币的整体风格,特别是钱文风格。

它应是确定钱监身份的最重要特征,应该大到让人一望而知,而不仅仅是细枝末节的“俯仰进退”之分,也就是大版式下面的小版别。

可以推测,某种钱币的铸造时间越长,铸造量越大,它的版别也就相应越多,而版式应该是相对固定并且有连贯性的,它反映了某钱监的钱币风格。

在宋代,每枚钱币的来源应该是能够通过版别轻易辨识的,正如清代钱币背后用满文把铸造局标明一样。

在钱币上标明造币厂信息,以示对质量负责的做法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西域各国直到墨西哥鹰洋上面,每每都标有造币厂的名称或字母缩写以及铸造年份。

但对于北宋铜钱,除熙宁背“衡”、元祐、宣和背“陕”等个别例子以外,极少有在背面书写铸造地的钱币,这就给我们现代人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难度。

一. 最重要钱监1. 饶州永平监(今江西鄱阳县),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原属南唐,并入宋朝后即开始大量铸钱,(《宋史·食货志》:旧饶州永平监岁铸钱六万贯,平江南,增为七万贯。

也就是说,永平监早在南唐时期即已铸钱,且铸造量很大,每年达到六千万枚,宋攻下南唐后,增至每年七千万枚。

按照每斤150文计算的话,该钱监年产量达到四十六万七千斤),一直延续到南宋。

2. 池州永丰监(今安徽池州),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宋太宗至道二年设置,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

古钱币(铜钱)版别常用术语(图文并茂)

古钱币(铜钱)版别常用术语(图文并茂)

古钱币版别术语解析————斜月单星转自{ 发表于《》}古钱币的版别划分(尤其宋钱),主要是根据钱体文字差异或铸造特征区分的,故版别名称本身就是其特征的所在。

宋版相对来说研究得已相当深入,从日本人编纂的以《古泉大全》《符合泉志》和《新订符合泉志》为代表的版别分类泉谱,到国人自己总结出版的以《北宋铜钱谱》为代表的版别分类谱,其版名的划分大多都沿袭了下来,有一些仍采用日本泉届的叫法,正所谓泉无国界。

一、正样二、要了解宋版中其他术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正样。

什么是正样,其实也很难说清楚。

不同的版的正样也常常各有各的特点。

粗浅的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文字的位置端正,穿孔大小适中,穿郭和外缘均适中。

例如,我们把下面这个样子的叫正样:三、四、五、进六、所谓“进”,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左,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

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右”。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进元”三、退所谓“退”,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右,同样地,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

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左”,例如《符合泉志》里嘉祐的“左元”,就是《铜钱谱》中的“退元”。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退元”四、仰五、所谓“仰”,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左侧抬高,或者说左高右低,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仰元”六、七、俯八、所谓“俯”,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右侧抬高,或者说左低右高,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俯元”九、十、十一、昂十二、所谓“昂”,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升高,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昂通”十三、十四、降十五、十六、所谓“降”,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降低,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降低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

宋朝货币单位是什么0001

宋朝货币单位是什么0001

宋朝货币单位是什么货币单位是国家规定货币的名称宋朝货币单位是什么呢?本文是整理宋朝货币单位是什么的资料,仅供参考。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

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

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

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

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

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

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

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

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

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

•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

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

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

一盎司为28.3克。

宋制1市斤为640克(“ 1975 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

北宋铜钱知识拓展【皇宋通宝】

北宋铜钱知识拓展【皇宋通宝】

北宋铜钱知识拓展【皇宋通宝】
本文来自古币吧
作者心有琳茜
图片来自网络
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1053年)铸,非年号钱。

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

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

篆书中另有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

版别介绍及分类:
皇宋通宝虽非年号钱,但铸期较长,版别亦非常多,大约有200种左右,特征区别却比较明显,绝大多数版别都较易区分,下面会将个人已整理出来的特征比较明显的常见版缀附。

皇宋九叠篆据说全国目前为止发现者仅10多枚而已,为特一级大珍!
1、常见版别:
阔缘、广穿、狭穿、细郭、大字、缩字、瘦字、隶宝、狭宝、遒劲、隶书、大宋、木宋、狭木宋、大通(此版宝字多为楷书)、小通、长通、广通、面四决等
2、少见版别:
长宝、狭宋、短宝长通、离宝大字、长足宝、广郭、薄肉、接郭、隔轮等
3、稀少及符号类:
折二版、背上月、大通隶宝、大字楷通等
4、珍罕类:
九叠篆
价格参考(以美品为例):
1、常见版:1-2元
2、少见版:100-300元
3、稀少版:1000-4000元
4、珍罕版:近期无成交价,参照最近一次有名的2010年华夏拍卖会成交价格,预估价360万元,成交价格880万元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以品相和市场认同度而定。

图片示例:
宋元太平淳化至道咸平景德祥符天禧天
圣明道景祐。

宋朝的铸币制度

宋朝的铸币制度

宋朝的铸币制度宋朝(960年-1279年)铸币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货币制度之一。

宋代铸币制度不仅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货币制度。

本文将介绍宋代的铸币制度以及其特点。

一、铸币制度的演变在宋代以前的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属于繁琐复杂的状态,各地常有不同的货币流通,交易不便。

随着宋朝的建立,为了统一货币制度,提高交易便利性,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改革货币制度。

宋代货币由银为主,以铸银为主要形式,也有少量铸造铜钱。

二、宋代货币形式1. 银镕:银镕是宋代的主要货币形式。

由于宋代银矿资源相对丰富,银镕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铸币者将纯净的银熔化后浇铸成不同规格、不同重量的银条,上面刻有文字和图案以示真实并方便辨认。

银镕的使用方便灵活,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2. 铸造铜钱:虽然银镕是主要的货币形式,但宋代也有铸造铜钱的情况。

铜钱主要用于小额交易和零散交换。

宋代铜钱质地优良,形制规整,刻有明确的文字和图案,便于辨认和计数。

三、铸币制度的管理宋代的铸币制度得到了较为完善的管理。

为了确保铸币的质量和真实性,宋朝实行了严格的铸币政策,包括材料的选择、规格的统一、检验的程序等等。

宋代建立了专门的官方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铸币事务,铸币的权力集中在皇权之下,制约了私人铸币和假冒造币的行为。

四、铸币制度的影响宋朝的铸币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铸币制度的改革,宋代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银镕的广泛使用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和流通的灵活性,为商业交易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同时,银镕的铸造也促进了银矿的开采和加工,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此外,宋代的铸币制度也对后世的货币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宋朝的铜钱质量优良,形制规整,这种铸币技术和模式影响了后来的钱币制造,成为中国货币发展的重要基础。

宋代铸币制度的经验也为后世的货币改革提供了借鉴。

综上所述,宋朝的铸币制度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银镕和铜钱的铸造,宋代成功地统一了货币制度,提高了交易便利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宋朝钱币大全

宋朝钱币大全

宋朝钱币大全1、两宋钱币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建立了宋朝,年号建隆,是为宋太祖。

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绘画、书法、雕塑、书籍雕版印刷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而作为科学技术和艺术结晶的宋代钱币,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了色彩缤纷争奇斗艳之势。

两宋的钱币制度,是以钱为主,绢帛等实物成了普通商品。

白银日渐重要,纸币也已出现和流通,是两宋货币制度的突出特点,但铜钱仍占有重要地位。

两宋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最早发行了记年钱。

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钱背开始记年,所铸钱“淳熙元宝”背上标有“七”字,表明此钱铸造于淳熙七年,比欧洲的记年钱早了300多年。

二、最早发明了纸币。

北宋真宗年间,由当时四川的富商首创“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三、年号钱最多。

从北宋“太平通宝”到南宋“淳熙元宝”的300多年里,皇帝改元频繁,共铸行了49种年号钱。

四、出土量最大。

宋朝的铸量不一定最多,但宋钱的出土量是最大的。

在湖北黄石的西塞山,一次就曾出土了11万公斤的钱币。

此外在我国其它地区也有大量宋代钱币出土。

五、最先创造由皇帝亲笔书写的钱文——“御书体”。

宋太宗赵光义开始自题钱文“淳化元宝”,而宋徽宗赵佶更是以独创的瘦金体书写了“崇宁、大观”通宝等。

六、钱币的流通区域性明显。

当时的中原、华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铜、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

此外,全国各地皆有流通纸钞,或限于某一地区,或可通行全国。

七、钱币的面额复杂,名称变化多。

宋钱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当百、当五百等不同的面额,经常是一纸命令就把当十钱改作当五钱行使,经常变动。

宋钱的宝文名称不一,更是增加了混乱。

其铜钱有元宝、通宝、重宝等,铁钱有珍宝、之宝、洪宝等一二十种之多。

八、钱文书法多样。

宋朝的钱文书法多样,有创新、对称、复合等特点,且多出自名家,从御书体“淳化元宝”行书、草书入钱文始,篆、隶、行、草、楷等五体具备,篆书体中又有九叠篆文“皇宋通宝”,楷书中有徽宗的瘦金书,书法或秀丽妩媚,或苍劲挺拔,神采飞扬,气象万千,形成了宋钱书法艺术的特色。

宋朝钱币模板

宋朝钱币模板

宋朝钱币模板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宋朝钱币在形制和铸造工艺上有很多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宋朝的钱币主要有铜钱和宝钞两种。

铜钱是宋代最主要的货币形式,其形制主要有五种:一分、二分、五分、一文和十文。

这些铜钱大多由铜合金铸造而成,正面一般刻有汉字“通宝”和年号,背面则刻有制造单位的名称或其他纹饰图案。

宋代的铜钱形制较为规整,文字和图案刻制清晰,造型简洁大方,不仅方便携带和使用,还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

除了铜钱,宋朝还有一种特殊的宝钞。

宝钞是由宝文和银文组成的一种纸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

宝钞在宋代的流通范围和使用场景相对较窄,一般用于国家重要场合的礼仪和贸易往来。

宝钞的正面印有宝文,背面印有银文,它们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常常以吉祥图案和文字组成,象征着吉祥、富贵和荣誉。

宋代钱币的铸造工艺相当精湛,尤其是铜钱的铸造。

铸造钱币的过程包括炉前准备、铸模制作、铸钱、收光、修磨等环节。

宋代的铜钱铸造技术相对成熟,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工艺,比如铸钱时加入少量的冶金元素,使钱币的硬度和耐磨性得到提高。

此外,宋代还有专门的监铸机构,对铸币进行质量检验和管理,确保铸币的质量稳定。

宋代钱币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宋代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通过研究宋代钱币,可以了解宋代社会的物价水平、经济贸易状况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宋代钱币的艺术价值也是无法忽视的,其精美的刻制和丰富的纹饰图案,展示了宋代艺术的特点和风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宋朝钱币在形制、铸造工艺和艺术价值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们不仅是宋代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对于钱币收藏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宋朝钱币无疑是一个宝贵而丰富的研究资源。

北宋母钱鉴定知识总汇

北宋母钱鉴定知识总汇

北宋母钱鉴定知识总汇北宋母钱鉴定知识一、宋母是分档次的,样钱,原母,一次,二次,三次。

淳化的原母直径应该是27.5mm,母钱的价格取决于版别,模次。

二、边缘稍薄,中间稍厚,这种母钱应是标准的2次母钱。

另母钱一定要广穿!因为铜有一定的收缩率。

穿向内得扩展,必须大;径要缩小,也必须大.修了穿,穿径肯定要大,是脱模需要.钱径大是必然的现象,因为子钱要磨轮所以小。

冷缩是很微妙的变化,不重要。

母钱和厚度重量关系不太大。

母钱是整体放大,外径大,内径大,穿径稍大精修 ,不一定厚,精整。

必须同版比较,文字也稍微大些。

三、“从理论上来讲,在不考虑品相的前提下,所有的钱都可以当母钱。

”——这个理论的大前提就是错误的,母钱和子钱,无论其内涵如何,定义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母钱就是母钱,子钱就是子钱。

从宋钱铸造量来说,铸母(用于铸造子钱的母钱)数目是可观的,不会象明清那么少,所以并不十分神秘,普通版的母钱目前市价应在200元以上。

1,钱径大于子钱:应是相对概念,北宋同版中又分大小样的不少见,它们的母钱肯定不同。

2,铜质精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母钱一定是白铜的。

白铜可能与铸地和炉次有关。

3,字口深峻有拔模斜度:应是版别而定,如政和重和样应有此要求,但是圣宋隐起文就不一定有这个要求了。

四、修穿的未必就是母,但是母钱必须修穿。

大钱母钱需要拨摸斜度的并且前后地章一定要修的。

小平母钱跟厚度没有直接关系,铸母只要能翻砂就可以,不需要厚度,但是直径是关键。

因为翻砂倒模只会减小直径而不会减小厚度反而是增加厚度的。

五、同版对比下:字精、背轮清、背正(少有移范)、稍大、稍厚、穿口精修、碟形(中间厚、至外轮边缘逐渐变薄)、地章有油腻感…… 以上条件可适当放宽,并不绝对。

修穿是母钱的必要条件,即母钱必须修穿,修穿不一定是母钱。

六、宋母与清母是同一概念下的两码事,不能用看待清母的眼光去看待宋母,否则就会走进死胡同。

宋代铸造钱币时所用的面砂很细腻,铸造效果要比清代好得多,因此宋母并没有清母那么夸张。

北宋——政和通宝基础版别大全

北宋——政和通宝基础版别大全

北宋——政和通宝基础版别⼤全钱币代表的是⼀段历史,钱品应当是⽤来欣赏的,⾃⼰欣赏的话不必过分看重它的市场价值。

打开今⽇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貌似很多⼈都头疼版别,觉得⼀个样,难以区分,记不住。

实际上很多版特征是很明显的,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去了解它,接触它,毕竟年号谁都能看,版很多时候还能捡漏。

宋钱版别复杂如云,那么就可以试着从其中的佼佼者~徽宗钱下⼿,既有丰富版别,其精美度更是值得把玩先从名誉版说起,虽然才7级,但⽂政⼀直都算热门,此枚于⼀年前获于枪⼆郎曹公⼦。

2,阔通⼀组,皆为5级,真书有⼈误为重和样3,短宝狭穿⼀组,真书7,篆书4。

狭穿特征明显4,楷书⼀套,起先⼀套获于⼆⼀居⼠,后⾃凑⼀套。

从左往右,⾃上⾄下,为楷书真书六枚,楷书铸造粗滥,好品很少,美锈者更少。

其他楷书5,美制狭穿⼀组,真6篆5,篆书易与寄郭混淆,实物还是好⽐较的,过⼿两个,发现宝字均较低于穿⼝,不知是不是通论。

美制昂政⼤⼩字⼀组,⼤字真6篆5,⼩字皆7。

图上昂政篆书为⽩铜,实物很漂亮7,深字⼀组,皆为7,特征明显,字⼝也较深8.⽂政篆书和重和样真书。

可惜篆书有断笔,真书政字有翘声⾳⼀般。

真书美锈好品,实在可惜。

⼆者皆为7,却差不多算政和⾥⼤家最熟悉的版别了。

9,三级版两枚。

左为三级异政,俗称四笔政,特征明显,与满级的阔缘狭穿很像。

右为名誉版寄郭狭穿退和,四字都有特征,铸造精良,是⼀⼟豪⼤神于醉酒时惠让所得。

10,⼤字阔缘,⼜称宽边重和样,与精良的重和样相⽐,虽然都⾼1级,但在这个看脸的社会,价格却只有其⼗分之⼀,虽不热门但感觉并不多见,可以凑版。

下⾯是⼆郎⼤神⼀年前所赠,应为边炉,不多,但命运和阔缘⼀样,故分为⼀类。

11,⼤宝⼴穿⼀对,铸造问题,很难有好品,美品更是稀少,皆为7级,但其下家⼤宝狭穿为1级12,楷书⽂政阔缘,6级。

除了⽂政外,其实政和的⽂政还有好⼏个,⽽且价格都很⾼,好品基本上千,不过阔缘⽂政价格算其中最便宜的,感觉⼀般⼩⼏百。

北宋铜钱版别超过3771种如何对版的窍门都在这里能捡漏

北宋铜钱版别超过3771种如何对版的窍门都在这里能捡漏

北宋铜钱版别超过3771种如何对版的窍门都在这里能捡漏有人统计过,《北宋铜钱》现有版别达3771种之多(不含许多未载入钱谱的出谱版)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版别,相信很多人对照起来都会感到颇为头疼!下面分享的是网友“心有琳茜”整理的一些对版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各位对版时带来一些帮助:一、对版的基本知识:首先,要搞清楚北宋铜钱所标注的各种版别名称的含义,先把最简单的版别术语给搞清楚。

通俗点讲,以穿口正中心为原点,分别划一根水平线与垂直线,然后以这两根线为基准,判断一个字整体的高(昂)、低(降)、左(进)、右(退)、左上抬头(仰)、左下低头(俯)、垂直长度(大、长)、水平长度(宽或阔或狭)等等,具体内容可以搜索其他帖子,带有图片,一目了然。

【每个不同年号钱的版别命名方式有不同,需要注意】而且不能死板教条的被束缚,举个例子,政和通宝*丝钱有一版别为阔政狭穿,表明此版别最大两个特征为:政字阔,穿口狭;而换成大观通宝,有一版别为宽观,表明其最大特征为观字宽。

同样是形容一个字的水平宽度,不同的年号钱使用的名称却不相同,分别是阔和宽,这点就足以说明问题,需要注意。

二、对版的基本原则:宋钱由于版别众多,版别名称只能【捡其中特征最为明显的1-N个来概述】拿圣宋元宝来举例:1、有名字很简单的版别:大字,表明此版字体偏大,其他版别字体相对于此版来讲字体均偏小;长字,表明此版字体垂直方向的笔画偏长,所以只用一个特征来表述。

2、广穿小字,表明此版的最大两个特征为穿口大,字体小,两点特征缺一不可,因为穿口大的版别还有很多,字体小的版别也不止这一种,所以必须要两个特征才能准确表述;3、广穿小字昂宝,表明此版需要三个版别术语才能准确表述其特征,与上一版比较,除了穿口大,字体小之外,还有宝字整体偏高(昂)。

往后以此类推,最多的版别能同时有5种以上的术语才能准确表述,目的是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三、对版的实用技巧:版别对照,不仅仅是看字体大小,进退仰俯等字面特征,同时也需要对其他一些重要特征进行考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铜钱监与版式的对应关系众所周之,北宋境内往往存在多家钱监(相当于现代的造币厂)同时开炉铸钱,并非所有钱币均出自同一个钱监。

我认为“版式”正是每个钱监的身份印记。

每个钱监为了便于质量监督,都铸造自己独特的版式以便与其它钱监的产品相区分,而某“版式”下面的“版别”则对应同一钱监不同的炉次及铸造时间。

哪个造币厂如果偷工减料,铸造劣钱,上级部门通过版别就可以顺藤摸瓜,揪出源头,甚至可以通过版别信息追究到具体的炉次(每个钱监分设很多炉)、年份(每年的钱币都应有不同细微版别差异,如“俯仰进退”等)及相关责任人。

所谓“版式”即是钱币的整体风格,特别是钱文风格。

它应是确定钱监身份的最重要特征,应该大到让人一望而知,而不仅仅是细枝末节的“俯仰进退”之分,也就是大版式下面的小版别。

可以推测,某种钱币的铸造时间越长,铸造量越大,它的版别也就相应越多,而版式应该是相对固定并且有连贯性的,它反映了某钱监的钱币风格。

在宋代,每枚钱币的来源应该是能够通过版别轻易辨识的,正如清代钱币背后用满文把铸造局标明一样。

在钱币上标明造币厂信息,以示对质量负责的做法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西域各国直到墨西哥鹰洋上面,每每都标有造币厂的名称或字母缩写以及铸造年份。

但对于北宋铜钱,除熙宁背“衡”、元祐、宣和背“陕”等个别例子以外,极少有在背面书写铸造地的钱币,这就给我们现代人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难度。

一. 最重要钱监1. 饶州永平监(今江西鄱阳县),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原属南唐,并入宋朝后即开始大量铸钱,(《宋史·食货志》:旧饶州永平监岁铸钱六万贯,平江南,增为七万贯。

也就是说,永平监早在南唐时期即已铸钱,且铸造量很大,每年达到六千万枚,宋攻下南唐后,增至每年七千万枚。

按照每斤150文计算的话,该钱监年产量达到四十六万七千斤),一直延续到南宋。

2. 池州永丰监(今安徽池州),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宋太宗至道二年设置,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

3. 江州广宁监(今江西九江),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宋真宗咸平三年设立,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4. 建州丰国监(今福建建瓯),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宋真宗咸平二年设立,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

在以上早期设立的四钱监中,建州监的特点是含铜量高。

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

唯建州增铜五两,减铅如其数”,也就是说,饶州监、池州监和江州监铸钱的铜、铅、锡搭配均为铜64.4%,铅26.7%,锡8.9%,唯独建州钱的铜、铅、锡搭配为铜70%,铅21.1%,锡8.9%。

这应当是将建州监钱与其它钱监铸钱相区分的极好线索。

5. 韶州永通监(今广东韶关),初设于宋仁宗庆历八年,自此以后成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产量一度位居全国第一,且向其它钱监输送铜源。

二. 延续时间较长的钱监1. 惠州阜民监(今广东惠州),英宗治平四年设置,元丰年间产量一度位居全国第二。

2. 睦州神泉监(今浙江淳安),又称严州神泉监,初设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历经哲宗、徽宗朝,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有背“泉”钱存世。

淳安旧城建国后因修筑水库被淹没,成为千岛湖。

3. 鄂州宝泉监(今湖北鄂州),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初设,大约淳化年间被废,后来一直到宋神宗熙宁八年复立,哲宗、徽宗朝铸钱,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4. 舒州同安监(今安徽安庆),神宗熙宁八年设置,历经哲宗、徽宗朝,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5. 衡州熙宁监(今湖南衡阳),神宗熙宁八年设置,历经哲宗、徽宗朝,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该钱监由于在熙宁时曾铸造过背“衡”钱,版式已为大家所熟知了(隶书阔缘小字钱及篆书对钱)。

至于早期版为什么加铸“衡”字,我认为应该就是因为该钱监为新成立,故加铸背文,昭示天下,稍后省略。

元丰时期也有与之风格十分近似的阔缘小字钱,应同样为衡州监所铸三. 延续时间较短的钱监1. 升州监(今江苏南京),原属南唐,太祖时并入宋,开宝八年由江宁府降为升州,一说太宗太平兴国初年设钱监,另一说太祖开宝九年即大量铸钱(《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一之一:宋太祖开宝九年,仅升州铸铜钱30万贯),太宗末年或真宗朝废止,从此该钱监不见铸钱记录。

2. 西京阜财监(今河南济源),神宗熙宁七年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徽宗大观元年恢复,收民间私钱改铸当十大观钱。

政和、宣和年间有可能仍在铸钱。

3. 兴国军富民监(今湖北大冶),神宗熙宁七年前后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后不见铸造记载,北宋期间其铸币应截止于元丰朝。

南宋初年复置。

4. 卫州黎阳监(今河南浚县),神宗熙宁七年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徽宗大观元年恢复,收民间私钱改铸当十大观钱。

政和、宣和年间有可能仍在铸钱。

熙宁钱中有一种“狭穿大字”的版别,偶有背文者,大多数人认为是熙宁背“衡”的另一种版别,我认为该钱是背“衛”的可能性极大,也就是卫州监的产品。

背面加注“衛”的原因与上面衡州监的情况相同,后省略。

熙宁有一种“狭宁小字”版文字风格与此钱类似,可能同为卫州监铸钱,是该钱监大量发行的品种。

5. 陕西永兴军监(今陕西西安一带),熙宁八年设置6. 陕西华州监(今陕西渭南),熙宁四年设置7. 陕西陕府监(今河南三门峡),熙宁四年设置8. 绛州垣曲监(今山西新绛),熙宁八年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9. 梧州元丰监(今广西梧州),神宗元丰六年设置,哲宗、徽宗朝均有铸钱,大约在绍兴初年被废。

10.其它监:《宋史·食货志》上记载“京师、昇、鄂、杭州、南安军旧皆有监,后废之”,这些钱监在仁宗天禧三年以前就废置了,属于北宋早期短暂出现的钱监,唯独鄂州监后来复立。

庆历年间,陕西曾设博济监,专铸庆历大铜钱,不久即废置。

神宗元丰年间,徐州曾设宝丰监,但该钱监铸造的钱币是否铸造铜钱或是单铸铁钱尚不清楚,哲宗即位后,宝丰监被废。

徽宗时曾设真州铸钱监,专门铸造大观折十钱,大观以后该钱监是否被废置尚不清楚。

宋太祖宋元通宝:宋元通宝大版别有四种,最常见为大字及长通宝,其次为中字和小元。

有关宋太祖时期的钱监,史书上难寻踪迹。

但众所周之,赵匡胤是从后周手上接管的地盘,而后周境内缺乏铜源,因此大量熔化寺庙佛像,铸造周元通宝。

宋元通宝大字版与周元钱从文字到铸造风格如出一辙,且背面多有星月纹,与周元一致,个人推断应为同一钱监所铸,而这一钱监有可能就是《宋史·食货志》上提到的京师钱监(“京师、升、鄂、杭州、南安军旧皆有监,后废之”)。

《宋史·食货志》又记载: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宝”。

凡诸州轻小恶钱及铁镴钱悉禁之,诏到限一月送官,限满不送官者罪有差,其私铸者皆弃市。

也就是说,最初铸造的宋元通宝的一个重要铜源可能是从民间收集上来的“轻小恶钱”,将其集中到京师地区熔化后改铸新钱。

北宋有私钱收缴官府改铸的传统,到了中后期,甚至专门开设了收缴私钱的钱监,以达到解决铜源紧张,肃清市场秩序的目的。

宋元钱另一最常见的大版式是“长通宝”,该版式与前者文字及工艺差异明显,且所见均为光背。

此版式有可能为升州监所铸。

升州监原属南唐,开宝八年由江宁府降为升州。

根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一之一,宋太祖开宝九年(976),仅升州(建康,治今南京)铸铜钱30万贯。

但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升州监为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设置。

本人认为《宋会要辑稿》的说法似乎更加可信。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宋军攻占江宁的时间是开宝八年(975年)年底,距离太祖驾崩只有不足一年的时间,在短期内是否能够铸造为数可观的“长通宝”版宋元钱还是一个疑问。

但考虑到宋元钱存世量与其它宋钱相比较少,且史书记载的30万贯(3亿枚)数量庞大,“长通宝”版就是“升州版”也不是没有可能。

前不久去南京,在一钱币商处发现成串的宋元钱,应为当地出土,清一色的都是长字版,或可作为此版是升州监铸造的佐证。

宋元另有阔缘小字版及“小元”版,与前两者差异较大,但数量较少。

估计应为后周旧有钱监铸造,可能分别是前面提到的杭州监或其它后周既有钱监。

实际上,周元钱也有多个大版别。

小结:宋太祖时期是由后周向北宋转型的特殊时期,北宋成熟期的几大钱监此时尚未出现(因为铜产地主要地处其它国家,主要是南唐),铜源不足,因此数量相对较少。

宋元大字版与周元钱极为类似,应为后周既有钱监所铸。

“长通宝”与周元钱从铸工到文字差异均较大,应为晚期版,可能是太祖吞并南唐部分铜产地后铸造,最大的可能性是升州监。

宋太宗太平通宝:太平通宝钱的版别与宋元钱基本类似,但背星月钱的数量明显减少,应是新钱监取代后周旧钱监这一趋势的反映。

后周旧钱监的问题是当地不产铜,铜源紧缺,因此往往需要靠从寺院搜刮佛像及法器熔化铸钱。

史书明确记载的太平通宝钱铸造地有升州监、饶州监和鄂州监,后两者设置于太平兴国二年。

太平通宝钱的铸造时间为8年,而宋元钱的铸造时间约为16年。

尽管如此,太平钱的数量略多于宋元,其原因应当是饶州监和鄂州监这两个生力军的加入,这两地均为铜矿产地,特别是饶州监,整个北宋都是最重要的钱币铸造地之一。

但比起后来的仁宗、神宗时期,太平钱的数量仍相对较少,原因应是在这一时期,另外三个最重要的钱监——池州监、江州监、建州监尚未成立,宋朝的铸币能力仍然有限,而且经历的五代十国的战乱,这一时期的经济在复苏之中,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可能不像北宋中后期那么大。

太平钱中最常见的版别为“正字”和“小字”版,版别差异有限,有可能分属两个钱监铸造,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应该是饶州监出品。

太平通宝仍存在“长通宝”版,但数量较宋元明显减少,这可能标志着某钱监正在缓慢退出历史舞台,这个钱监有可能就是升州监(“京师、升、鄂、杭州、南安军旧皆有监,后废之”)。

升州监被废的时间不详,但基本肯定在太宗时期,被废的原因可能是过度开采导致铜源枯竭。

淳化元宝:升州监、饶州监、鄂州监(大约淳化年间被废)淳化钱钱文均为太宗御书,所以在书法上差异不大,不像后世的熙宁、元丰、政和等朝,钱监可以自制钱文,所以版式上的差异不是非常明显,但大致上仍可以分为正字、小字、大宝等几个版式。

淳化年间,升州监似乎在走下坡路,鄂州监存在时间尚不清楚,大多数钱币应出自饶州监,由此推断最常见的小字版就是饶州监的产品,正字和大宝版数量均较少,可能属于升州或鄂州监。

至道元宝:升州监、饶州监、池州监(至道二年新增)至道钱的存世数量比淳化钱要大,而铸造时间却短于淳化(淳化年号使用五年,至道使用三年),其原因无疑是年产量获得了增加,而该时期增加的一个重要钱监就是池州监。

可以推断,至道钱的两大产地就是饶州和池州,前者在江西,后者在安徽,两地的泉友可以留心区分一下。

升州监铸钱可能依然较少,至道钱有一种细缘大字版,数量较少,与常见版差异明显,与淳化正字或大宝版风格类似,或许同为升州监所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