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
地理七年级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理七年级上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00b3123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a.png)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描述地球大小的常用数据1.赤道半径:6 378千米;2.极半径:6 357千米;3.平均半径:6 371千米;4.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5.经线圈周长:约4万千米;6.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7.体积:10833亿立方千米。
二、地球仪的相关概念(1)地球仪:使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2)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极点。
(3)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4)两级:地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极。
三、经度和纬度的比较经度纬度示意图定义经度是二面角,即本初子午线平面与当地子午线平面的夹角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与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数的递变顺地球自转方向看,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北纬度越往北越大,南纬度越往南越大用途1.确定位置:根据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2.判定方向:北半球,纬度越高位置越北;南半球,纬度越高位置越南3.计算距离:纬度1°的经线弧长≈111千米;经度1°的纬线弧长≈111×cosα千米(α为所在地纬度数)4.估算面积:跨相同经纬度数的两个地区,纬度越高面积越小1、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1)东经位于0°以东,180°以西;度数越向东越大。
(2)西经位于0°以西,180°以东;度数越向西越大。
(3)北纬位于0°(赤道)以北,度数越向北越大,北极为90°N;(4)南纬位于0°(赤道)以南,度数越向南越大,南极为90°S 。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93b0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e.png)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1、纬线(1)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2)特点:纬线自成圆圈(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赤道的纬度为 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 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2、经线(1)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的经度为 0°,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三)经纬网1、定义: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四)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一天(约 24 小时)。
4、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五)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约 365 天)。
4、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六)地球上的五带1、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2、五带的名称及范围(1)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2)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3)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4)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5)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ae326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8.png)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高一地理学科是学习地理的入门阶段,主要包括必修一到三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自转产生地球日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大气圈包含气体,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结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3.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地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和纬度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
4. 地图的制图要素:地图由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图名和纬经网等要素组成。
比例尺可以表示地图上地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距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二、必修二: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貌。
中国经度跨度广,气候多样。
2. 中国的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着重要影响。
3.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常常遭受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必修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挑战。
3. 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问题涉及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人口问题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4.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地球地球仪地图基础知识
![地球地球仪地图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21c691abb68a98271fefaf4.png)
一、地球/地球仪常用数据1.地球赤道半径6378.1千米2.地球极半径6356.8千米3.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周长40075千米5.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6.海洋占71%,陆地占29%7.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8.人为日界线为180°经线9.自然日界线是“0时”经线10.南北半球的界限是赤道11.东西半球的界限是160°E 20°W12.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13.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上经度1°距离为111千米二、经线与纬线的区别经线:1.所有经线长度均相等,形状均为半圆形2.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极点3.所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4.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而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5.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距离,在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线:1.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递减2.所有纬线互相平行3.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4.任意一条纬线都可以独立为圆,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三、地图上的比例尺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3.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4.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值越大,比例尺越大5.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反映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尽;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6.比例尺与图幅的关系:反映同样的事物比例尺越大需要的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需要的图幅越小四、1.一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法:依据图上的指向标判断方向,一般指向标箭头指向北3.依据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确定: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为东。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bc161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4.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中图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b5be3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9.png)
中图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通过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元素表达地理信息。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技能。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 气压、风向、湿度等气象要素的测量与分析。
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循环的过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淡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 海洋的构造、洋流、潮汐现象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与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对地貌的影响。
- 各种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峡谷等)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4. 生物地理:- 生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5. 土壤与自然资源:- 土壤类型、形成过程及其地理分布。
- 自然资源的分类、开发利用与可持续性问题。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增长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农业布局与农业区位论。
-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 交通运输、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网络。
4. 文化地理与旅游地理:- 文化景观、文化扩散与文化冲突。
- 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旅游活动的地理影响。
5. 政治地理:- 国家、地区、边界的地理意义。
- 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构成、功能与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地球知识1
![地球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6896e1077cd184254b35358f.png)
(3) 经度的确定: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 叫做本初子午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 向东向西各有1800,以东 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度 数逐渐增大。
N
本 初 子 午 线
A
地心• 经度
C
B
D
(4) 经度的几何意义:
S
当地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夹角 度数,就是一个二面角的度数。
形状
长度
方向
关系
纬线 圆圈
长度不同,赤道最长, 两极成点
长度相等,两条正对的 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度数和为180°
正东 正西
经线 半圆
经线垂 直于纬 线,且 正南 只有一 正北 个交点
?地球方向的起止点:
南北—南北极点就是地球上南北的起点和终点, 东西—纬线是圆,没有终点没有起点。
起点
赤道
写法
意义
变化规律
当地与地心的连线 N、S 纬度 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0°纬线)
A. a点位于太平洋,流经的洋流是西风漂流
B. b点位于大西洋,流经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 C. a、b两地都位于海洋上,a点的盐度比b点大 D. a、b两地都位于陆地上,且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纬度的几何意义:
N
当地铅垂线(当地与地 球球心的连线)与赤道 平面的夹角。 纬度的大小实际是一个 线面角的大小。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A
地心• 纬度
C
B
D
S
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3、经线和经度
(1) 经线(子午线)的概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 直相交的线 (2) 经线的特点: 通过两极的大圆的一半,所有经线都 是一个半圆,地轴则是半圆的直径; 地轴是所有经线平面的交线,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96a43823192e45361066f580.png)
(3)与地区规划结合: ①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 、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 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②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 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③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 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 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 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④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 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 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⑤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 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三)地形剖面图
(1)判读方法: ①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②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③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11、读下面“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 题
⑴①是 山脉,它是世界上 的山脉。 ⑵②是 高原,高原上雪山、冰川的融水是许多 的水源 。 ⑶③是 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 区和 区的分界线 。 ⑷④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其内部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河。 ⑸⑤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其内部有很多可以种植庄稼的地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②引水线路的选择:能自流引水;线路最短 ③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 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 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 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 ,如花岗岩。
如右图河流ab段的 流向为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地理七年级第二单元
![地理七年级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660970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1.png)
地理七年级第二单元
地理七年级第二单元主要涉及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的运动等。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同时绕着太阳公转。
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现象。
3. 经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
4. 地图的阅读和比例尺: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绘制而成的。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的长度与实际地面长度比例关系的尺子,常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来表示。
5.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是表示地面起伏情况和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通过地形图可以了解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盆地等地形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6. 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
该单元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以上是地理七年级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第一讲地球与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5623aedbc1c708a1284a4457.png)
2012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第一讲地球和地图一、基础知识识记: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2、经纬线的概念及特点3、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分布规律及划分(低中高纬、回归线与极圈、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4、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印度时间5、经纬网的意义(即作用)6、地图三要素7、比例尺公式、表示法(直线式、文字式、数字式)8、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方法(一般情况、指向标、经纬网)二、基础知识理解:(一)经纬度:1、几何意义:经度:经度根据数值判断2、判断方法纬度:纬度根据北极星仰角判断纬度(适用于北半球):相差1○纬度的经线长=基本知识相差1○经度的纬线长=同一纬线上两点赤道3、经纬网的(1)定距离非赤道主要运用具体方法同一经线上两点:任意两点:规律: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根据_________判南北(2)定方向一般方法根据判东西:(注意理解劣弧定位法)规律①两点间最短距离=通过两点的即大圆航线两点间最短距离的方向判断②任一经线圈、赤道、晨昏圈本身就是③同一纬线上两点的大圆航线(大圆劣弧)总是向方向凸出方向①同一经线上或经线圈上两点:向或向或先向再②赤道上两点:向或向③同一纬线上南半球上两点:北半球上两点:(3)定范围4、经纬网的视形状(1)经纬网与日照图的关系:经纬网中加入晨昏线后地球表面三线的视形状及昼夜的视范围图,即日照图。
(2)日照图种类: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熟悉各种图形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3)以下图形的实质:是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或观测者不动旋转地球)得到的地球表面三线的视形状及昼夜的视范围的局部图或全图。
(4)各图形中经线、纬线的形状:(5)旋转(角度一般为1800、900、23026’、66034’等)地球画出相应的日照图:(二)比例尺:图幅相同时大小比较实地面积相同时(三)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经纬网地图:;1、方向的确定指向标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地图:。
地图基础和地球运动知识要点
![地图基础和地球运动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b296f4700abb68a982fbbc.png)
地图与地球运动基础(一)地球和地图部分一、经线圈与对趾点:1、经线圈: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经线圈是通过地心的大圈,其长度与赤道相等,为40000千米,同一个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具有如下的特点:A、除00与1800经线构成经线圈外,若一条为东经X,另一条必为西经经线(一东一西),其经度为Y=180-X如300E与构成一个经线圈,950W与构成一个经线圈。
B、一个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地方时差为12小时,即处于东经的经线比西经经线早12个小时。
若950W为18时,则850E应为第二天时。
C、东、西两个半球划分界线:°W和°E的经线圈。
例1、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A、23.50N,1600E B、23.50S,1600E C、23.50N,200W D、23.50S,200W 例2、人们通常以经度0°,38°N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水半球”的极点应为()A.北极点 B.00,380S C.南极点 D.1800,380S例3:北京(400N,1160E)的地心对称点是,它位于南美洲的。
例4: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我国对外联系得到不断加强,开辟了不少国际航线。
读“极地航路”示意图,回答:(1)在开辟“极地航路”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北京时间7月8日下午3时从上海直飞洛杉矾(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 8日上午10时,该飞机的飞行时间是;A、19小时B、11小时C、8小时D、15小时(2)最近东航公司成功地开辟了从美国芝加哥飞越北极直达上海的新航线,它的最大好处是(3)看图判断该极地航线经过了下列哪些国家的领空。
A 瑞典B 日本C 俄罗斯D 加拿大(4)该“极地航路”图原刊登于某报,运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改正图中经度注记的错误之处:①②二、据经纬度及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地图基础必学知识点
![地图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8b64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1.png)
地图基础必学知识点1. 经纬度系统:地球可以用经纬度系数来表示位置。
经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东西方位置,以子午线(经线)为基准;纬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南北位置,以赤道为基准。
2.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全的球体,而是略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较快,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稍微大于极半径。
3. 地图投影:地球的表面是一个三维的曲面,而地图是平面的。
将地球的曲面投射到平面上的过程称为地图投影。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兰勃托投影、极射方位投影等。
4. 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比例尺可以表示为一比一万、一比五百等。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的细节越多。
5. 地理坐标系统:地图上的坐标系统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有国家网格坐标系统、地心坐标系统等。
6. 地图符号:地图上使用的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特征。
常见的地图符号有点符号、线符号、面符号等。
7. 地图要素:地图上展示的各种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城市等,称为地图要素。
地图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8. 地图投影误差:因为地球的曲面无法完全展开在平面上,所以地图投影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以体现为距离变形、角度变形等。
9. 地图方向: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方向为参照。
北方向是地球纵向的方向,东方向是指正北方向的右侧,西方向是指正北方向的左侧。
10. 地图制图:地图制图是将地理信息转换为地图的过程。
地图制图通常包括地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地图设计和地图输出等环节。
这些是地图基础必学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和使用地图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模块一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共34张PPT)
![初中地理模块一 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 地球(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e32c7d5901020207409c7a.png)
此时,澳大利亚正值 夏 (填季节)。
(4)上述照片拍摄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 B 处(填字母)。
(5)下列城市中,可能拍摄到该照片的是 A 。
A.海口
B.武汉
C.北京
D.长沙
2.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形状 圆圈
长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 缩短
指示方向 东西
数量 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起始线 0°纬线(赤道) 以 0°纬线为界,向南、北各划 90°;0°纬线以南为南
划分方法 纬度,以北为北纬度
表示 南纬用“S”表示,北纬用“N”表示 分布规律 从赤道开始,北纬度越向北越大,南纬度越向南越大 低、中、 0°~30°是低纬度, 30°~60° 是中纬度,
模块一 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 地球
知识点一 地球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基础知识梳理
2.地球的大小
知识点二 地球仪和经纬网
1.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的弧线。
(2)经线的特点:
形状
半圆
长度
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
数量
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0°经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
起始线 文台旧址的经线 以 0°经线为界,向东、西各划 180°;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
表示 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
【方法规律】符合“东西相反,和是 180°”这个规律的两条经线才 能够构成一个经线圈,也就是两条经线中一条是东经度,一条是西经度,其 经度和为 180°,这两条经线就能构成一个经线圈。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e1f7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4.png)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地球和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地球和地图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对于理解地理环境、进行空间定位和导航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地球和地图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加深对地球和地图的了解。
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具有以下结构和特征: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地壳的厚度约为0-60公里。
•地幔: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由熔岩和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核部分,位于地幔之下,直径约为3480公里。
地核由熔岩和固态岩石组成,温度非常高。
地球的特征地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球形: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在赤道处稍微扁平。
•地理环境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多样的地理环境,包括陆地、海洋、高山、平原、河流等不同类型的地理景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完成一天的时间。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完成一年的时间。
•大气层:地球有一层薄薄的大气层,包括臭氧层、平流层、对流层等不同部分。
地图的定义和分类地图是地球的缩影,是将地球表面或地球上某个区域绘制到平面上的一种平面投影。
地图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地球表面或地球上某个区域信息的平面图,通过使用符号、图例和比例尺等要素来传达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地图的分类地图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功能:地图可以分为物质地图、政治地图、统计地图、气候地图等不同功能的地图。
•按照比例尺:地图可以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大比例尺地图适用于表示较小区域,绘制的细节更加精确;小比例尺地图适用于表示较大区域,绘制的细节相对简化。
•按照内容:地图可以分为地形图、政治地图、天气地图等不同内容的地图。
•按照形式:地图可以分为平面地图、球面地图和立体地图等不同形式的地图。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地球与地图及地球运动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地球与地图及地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29f3ecb33687e21ae45a958.png)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点——地球与地图及地球运动地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00ce0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5.png)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初一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的地理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对初一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发生,公转决定了四季的变化。
3.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对地球表面缩小而投影的平面图,常用的地图投影包括等经纬度投影和鲁宾逊投影。
二、大洲和大洋1. 大洲的分布与特征:地球上的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各自的特征。
2. 大洋的分布与特征:地球表面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等大洋,它们的面积广阔,承载着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的调节。
三、中国的地理概况1. 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东亚,邻近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与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接壤,还与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有边界。
2. 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地貌类型。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国境内最高的山脉。
3. 气候和河流:中国的气候类型广泛,有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黄河、长江和珠江等著名河流横贯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四、自然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的保护: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抵制乱砍滥伐、乱扔垃圾等行为,保护森林、水源和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
2. 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应该爱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持空气和水的清洁,守护自然生态圈的平衡。
3. 地质灾害的防范: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造成很大威胁,我们需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避免灾害事故的发生。
五、地理知识与社会发展1. 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交通运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同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2.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活动的方式和特点,如农业发展与气候、地形的关系密切。
七年级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地球和地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3cf13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7.png)
七年级地球和地图知识点地球和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了解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
本文将介绍一些七年级学生必须知道的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的结构和组成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的球形体。
它由地幔、外核、内核和地壳四部分组成。
地幔是由熔岩和固体岩石组成的大型层状区域,它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因此地幔是熔岩和固体岩石的混合体。
外核是液态金属铁和镍的区域,它位于地幔之外,并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形成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固态金属铁和镍的区域,它位于地球的中央,并且非常热。
地壳是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的地球的最外层。
它也是地球上生命的栖息地。
二、地球的运动和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并绕自己轴自转。
这两个运动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四季变化和日夜交替。
地球完成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这是我们所说的一天。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大约365天,这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这些运动也影响了我们所处的气候和环境。
三、经纬度和时区经纬度和时区是地球上位置的度量和描述方法。
经度是沿着地球赤道线测量的,从0度到180度,分为东经和西经两个方向。
纬度是从地球北极到南极测量的,从0度到90度,分为北纬和南纬两个方向。
时区是地球上各个位置相应于其相对位置而规定的时间偏差,通常以格林威治时间为基础。
四、地球的地形和海洋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陆地是指任何地面高出海面的岩石、土壤和矿物质。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区域。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而最大的陆地是亚洲。
地球的地形和海洋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导致的。
例如地震、火山、风化、侵蚀和冰川等。
五、地图和坐标系地图是用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图形,它可以是平面地图或地球仪。
坐标系是用于定位地图上的位置与地理区域的系列数学公式。
地图可用于获取特定区域的位置信息,如城市、入口、街道等。
地图因其适用性与实用性而被广泛使用,包括旅游、交通、商业和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