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
2023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2022全国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一)文本梳理、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2全国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一)文本梳理、参考答案及解析2022全国新高考1卷现代文阅读(一)文本梳理、参考答案及解析吴玉英【前言】网传高考试题答案不一,甚至连选择题的答案都有分歧。
央草不才,试着梳理一下阅读材料的思路,解析一下我理解的题目的逻辑,为你提供复习备考的参考意见。
一、文本思路梳理材料一:本文摘编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从这个大前提出发,本文中的“文化”“文明”的概念,默认是指思想领域的理念、观念之类。
材料一的重心: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
(原文是放在“继承性、民族性”的小标题下面的。
)(原文讲“继承性”,要继承三方面的资源:马克思主义,传统优秀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
)第一节语义压缩,得到如下四个层次表述:1、传统是思想体系,是智慧和理性,是优势。
(传统是“古”,这是从“古”讲起。
)2、中华文明是血脉,需要传递和发展。
(中华文明是“古往今来”,这一概念涵盖古今,表明讲古是为了讲今。
)3、要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
(挖掘的是“古中古”,“古”中优秀的“古”;阐发的是“今”,古今结合的“今”。
)4、中华文明的转化和发展,是要加入世界体系,共谋发展。
(又用了“中华文明”这一涵盖古今的概念)上面四层意思是层层推进的。
前两层侧重“继承”,后两层侧重“发扬光大”。
第二节,谈对民族性的正确理解:不能排外,民族性就是世界性(萝卜是蔬菜)。
材料二的重心: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停滞不前的原因及出路。
(停滞不前,是说新诗创作与理论目前是有的,只是穷途末路,快活不下去了,原来走的那条一味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快走不下去了。
)一共4个小节,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节,提出问题:食洋不化。
第二层,第2节,分析原因:一是把传统丢了,以致自身的“胃”不够强大,所以“不化”;二是中西差异导致难以顺利“消化”。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中西方都面临着探索新世界的课题,言下之意,洋人自己都在变,我们不要再一味“食洋”了。
2024年高考真题 语文 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
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
几年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老把式,可以一个人铡草、套车、驾辕,运送满满一车的粮食走在窄路上。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Ⅰ]试题及答案解析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网络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通常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号;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古建筑往往是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一木一瓦一柱均记录着历史的更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同时,不同地方的古建筑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的气候环境、地域文化。
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如福建土楼、广东客家围屋都是沿海地区建筑的代表。
北方的古建筑又是另一种风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庄严肃穆的孔府孔庙便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如何用音乐讲述古建筑的故事,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文化?跟古建筑一样,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古建筑,它们背后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
因此,创作中,有的音乐家会以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现代音乐语言表达人们对古建筑的独特感知,赋予古建筑特殊含义。
比如,由北京民族乐团打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以北京特色曲调为音乐语汇,让听众在变化的节奏与音韵中,感受钟鼓楼、永定门、神武门等古建筑背后的人文韵味和文化内涵,进而领会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在结构上有相通之处。
除了选用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表现手段,音乐家还会根据古建筑与音乐在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上的相通性来建构作品,以音乐结构的布局展现古建筑的布局。
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就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
同时,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运用《新打梭镖》《唔怕山高水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独唱、树叶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变化中展现土楼的层次感与色彩感。
高考语文 100篇阅读理解详尽解析(一)
100 篇阅读详尽解析(一)《敲雪》《母亲的金手表》《白蝴蝶之恋》《黄蜂筑巢》《从教第一课》《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藏起母亲的秘密》《父爱昼夜无眠》《美丽的谎言》《妹妹扮演的角色》敲雪(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面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
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
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
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
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
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选择题1. D。
根据原文“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可知作者描述的是他的眼神充满了希望。
2. B。
根据原文“我明白了,他之所以选择放弃,是因为他知道,只有放弃,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可知作者认为他放弃的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
3. C。
根据原文“虽然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可知作者认为他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追求美好生活。
4. A。
根据原文“在困境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乐观的心态使他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可知作者认为他的乐观心态帮助他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5. D。
根据原文“他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可知作者认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
(二)简答题1. ①他的眼神充满了希望;②他放弃的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③他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追求美好生活;④他的乐观心态帮助他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⑤他用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
2. 作者通过描写他的眼神、放弃的原因、生活态度、乐观心态和实际行动等方面,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古诗文阅读(一)选择题1. C。
根据《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可知,帝高阳是伯庸的父亲。
2. A。
根据《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知,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3. B。
根据《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知,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4. D。
根据《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可知,这句话描绘了大鹏鸟翱翔天空的景象。
5. C。
根据《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知,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女子。
(二)简答题1. ①帝高阳是伯庸的父亲;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④描绘了大鹏鸟翱翔天空的景象;⑤描写了美丽的女子。
高考语文100篇阅读理解详尽解析(一)
⾼考语⽂100篇阅读理解详尽解析(⼀)100 篇阅读详尽解析(⼀)《敲雪》《母亲的⾦⼿表》《⽩蝴蝶之恋》《黄蜂筑巢》《从教第⼀课》《轻轻掩门的⼀声清响》《藏起母亲的秘密》《⽗爱昼夜⽆眠》《美丽的谎⾔》《妹妹扮演的⾓⾊》敲雪(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
也许,外⾯下雪了。
我想。
我蜷着⾝⼦,强迫⾃⼰再睡。
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
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碌爬起来,⼩跑着跨出门。
屋檐下,我极⽬远眺,整个世界全是⼀⽚⽩,⽩得晃眼。
慢慢收回⽬光,我就看见了⽗亲。
(3)⽗亲站在屋对⾯的⼩路上。
他眼下,是⼀丛⼀丛的雪枝。
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的树枝。
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堆⼀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花的海洋。
花⼀天⼀天地谢了,青涩的果⼦藏在绿叶间,⼀天⼀天地长⼤了,泛红了。
⽗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
开始,⽗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偶尔发现⽶粒⼤的⼀颗,也要⼩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报喜;后来,⽗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下,也舍不得动⼀指甲,⽣怕惊跑了它们。
果⼦渐渐成熟了,⽗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
我们兄弟多,家⾥⼜没有其它收⼊,读书全靠它。
到了上市季节,⽗亲就在树下铺⼏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
卖果⼦的钱,⽗亲⼀分⼀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年书。
所以,只要我们⽬不转睛盯着⽗亲担⼦⾥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起咽⼝⽔,狠狠摇头。
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章(此处应为一篇现代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1. 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参考答案:在文章中,“他”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作者通过“他”在逆境中不放弃、不断尝试新方法和在失败后能迅速调整心态等细节描写来展现其性格特点。
3.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的主题是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坚持与勇气。
通过“他”的故事,作者传达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应保持积极态度,勇敢面对,不断尝试,直至克服困难的中心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8题。
古诗文(此处应为一篇古诗文,由于篇幅限制,不具体展开)4. 这首诗/文的作者是谁?请简述其创作背景。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的作者是[作者姓名],创作于[具体时间],背景是[创作背景简述]。
5. 请分析这首诗/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的主旨是[主旨分析],通过对[具体内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情感/思想]。
6. 请指出这首诗/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简析其效果。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具体例子],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效果分析]。
7. 这首诗/文中有哪些意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文中的意象包括[意象列举],如[诗句引用],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意象分析],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8. 这首诗/文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这首诗/文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包括[特点列举],如[具体分析],使得整首诗/文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迫取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语文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潮,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她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己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她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她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 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整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解析共50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附解析1.阅读《百合花》本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
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1)(152张PPT).ppt
第一组 高考真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 作用。 B.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 的数据化。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 单篇文本。 D.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 了新视角。
2.学情分析 在一轮复习中,学生往往暴露出以下问题:(1)缺乏快速整合能力;(2)对文中 重要信息缺乏敏感性;(3)重技巧,轻理解;(4)分析与理解内容不准确;(5)推断 多凭主观印象,难以准确找到依据。
第三步•提分瓶颈突破
任务一 信息筛选题——细心定位信息源,精准破解设误点
信息筛选就是对选项所涉及的原文内容进行正误判断,选项是对文本的归 纳、概括、转述,经过了命题人的精心组织、改造和设计,其正误皆有确凿 依据,学生出现失误是因为未能准确发现和理解这些依据。因此,在复习中 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1)提升在阅读中获取信息、辨识信息的能力,增 强发现信息、定位信息的敏感性;(2)善于抓关键句、关键词,准确把握句 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强化逻辑思维能力;(3)提升迅速读懂、分析选 项的能力。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典题再练
(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
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 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 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 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 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 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 余”。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Ⅰ)语 文有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这篇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回忆。
B. 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比,展现了家乡的变化。
C. 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D. 文章中提到的“我们”指的是作者和他的朋友们。
【答案】D【解析】选项D中,“我们”指的是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而实际上,文中的“我们”是指作者本人。
这里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
(二)简答题2. 文章中作者对家乡美景的描写手法有哪些?【答案】①白描手法;②对比手法;③借景抒情。
【解析】作者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描写,运用了白描手法,如“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是那么的清晰”,通过对比手法,如“那时候的家乡,是那么的美好”,以及借景抒情,如“望着家乡的远山,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年的快乐时光”。
二、古代诗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一)选择题3.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B.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仰望月亮时的情景。
C. 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D. 诗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答案】B【解析】选项B中,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并非描绘诗人在夜晚仰望月亮时的情景,而是表达了诗人在看到月亮时对家乡的思念。
(二)简答题4.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①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月亮、故乡、友情等;②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对比;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如歌,青春无悔。
”请以“岁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解析】本题要求以“岁月”为话题,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真题及答案高考语文考试中,一定会有阅读题。
那么对于小说类型的阅读题,你知道怎么做吗90%?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真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真题(一)老人住进城里后很不习惯,坐不是站不是,每天都不自在。
一天,老人便拿了锄头,去楼下开荒栽菜。
锄头是老人从乡下带来的,但老人才在小区一块空地上挖了几锄,就被儿子看见了,儿子说:“你做什么?”老人说:“这块地荒着,我想栽些菜。
”儿子说:“你以为这是乡下呀?”老人说:“那我回乡下去。
”儿子说:“我们乡下已被拆迁了,那儿现在是工业园区,你还回得去?”老人何尝不知道这些,一想到乡下被开发了,老人就神思恍惚。
老人说:“城里什么都不好,不像我们乡下,能栽菜,养猪养鸡,乡下空气也好,我们乡下有各种各样的鸟,天上还飞着鹰。
”的确,老人经常在乡下看见天上飞着鹰。
老人总坐在门口,抬着头看,看鹰在天上盘旋。
看久了,老人的心便跟着鹰去了,也在天上盘旋,自由自在。
到城里后,老人也经常抬头,但很多时候,连一只麻雀也看不到。
老人叹起来了。
过后,老人还是不自在了,每天都怏怏不乐的。
这样不开心,老人就出问题了,老人后来病了,住院了。
等老人从医院出来,老人似乎更老了,走路都不稳。
儿子当然很急,每天都开导老人,老人就是开心不了。
这天,儿子带老人去河边。
快到河边时,老人忽然看到天上有鹰。
看到鹰,老人有些高兴,老人跟儿子说:“你看到鹰么,在天上飞。
”儿子说:“看到了。
”老人说:“没想到城里也有鹰,它是从我们乡下飞来的吧?”儿子说,“大概是吧。
”那时候是傍晚了,老人一直在那儿看着,直到天黑。
老人住的小区其实离河不远,老人为了看到鹰,第二天自己去河边了。
还没到河边,老人就看鹰了,不是一只,是好几只。
那些鹰一会儿在天上盘旋,一会儿往下俯冲。
老人不走了,坐在路边的凳子上,一直抬头看着。
一个孩子,蹦蹦跳跳了过来。
看见老人后,孩子停住了,孩子说:“爷爷,你在看什么呢?”老人说:“看鹰在天上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
阅读《飞机黑匣子》,完成38—43题
①现代民航客机尽管采用大量新技术,采取许多安全防范措施,但意外坠机事件仍在所难兔。
一旦发生空难,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寻找黑匣子,从中分析事故原因。
②其实黑匣子。
它之所以采用桔红色,主要为了与周围地形地貌颜色相区别,便于寻找。
它是用特殊坚实材料制成的流线型集装箱。
黑匣子这种机上信息存储器,即磁带记录机,它记录下飞行中的重要参数,例如,飞机相对地面状态、速度、高度、航向、航速、燃料等等。
依照这些参数,就可以很容易标绘出航迹。
信息随录随洗,但保留飞机失事前数小时的飞行信息。
③除了桔红色外表外,为了更容易找到它,黑匣子还装有无线电信标,这种装置能自动、定时向外发射一定的无线电信号,便于专用的接收机接收。
④黑匣子外壳十分坚固,表面覆涂隔热材料。
它能同时承受来自三个方向 3.4公斤重的物体长达5分钟的撞击;能承受一件230公斤的重物从3米高度砸下的冲击;能经受起火爆炸,并能在1100℃的烈火中烧半小时;能在3米深的水中浸泡30天。
⑤为了保证黑匣子能正常工作,与所有航空航天设计一样,它在工作程序和故障考虑上有很高的“自保性”和“互保性”。
这点好比进入银行金库的规章制度一样,目的是为了万无一失。
⑥例如黑匣子的电源供给很特殊。
在正常情况下,黑匣子所需的直流电由飞机的发电系统供给。
这种发电机是交直流变换机,将发出的交流电直接由直流电机变换成直流电。
而一旦发电机出故障时,立即自动切换成由蓄电池供电,提供所需的电压。
⑦又如黑匣子的工作开关一般在飞机发动前应接通,但即使驾驶员忘记了也无妨。
当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到一定速度后,起落架自动收回,黑匣子的工作开关因起落架支柱的压力而自动接通。
⑧日前正在研制中的黑匣子将趋于微型计算机化。
这个电子装置被装在一个保护匣内,它由采集数据的接口卡片、存储器和把信息编入存储器的程序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它与传统的黑匣子相比有很大优越性,例如,它可以变换参数记录速度,当一出现不正常时,便自动加快记录速度,以备人们更加准确地进行分析,此外,它的体积也将被大大缩小。
38.感知全文,你觉得人们主要凭借什么寻找黑匣子?
答:
39.请选用适当的关联词语组织一句话,填在文中横线上,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0.细读选文②段,为“黑匣子”下定义(不超过18个字)。
答:黑匣子是
41.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若改成“能在温度很高的烈火中烧半小时,能在3米深的水中浸泡许多天”不如原文好,为什么?
答:
42.读文章要善于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理清作者的思路。
细读⑤⑥⑦三个自然段,说说三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回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43.读罢全文,概括谈谈你对黑匣子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