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巧用肌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的拓印出肌理。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用于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出示,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拿出两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光滑)2.现在将其中一张纸,揉成团后展开,再来摸一摸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幻灯片播放两张纸的效果)•光滑的纸•褶皱的纸(同学回答揉成团的纸表面凸凹不平,很多褶皱) 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

3.板书课题:巧用肌理二、教学过程(一)结合图片了解肌理1.什么是肌理?肌理是原指人的皮肤的纹理,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造型艺术中的肌理是指人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其中包括视觉和触觉的心理感受。

什么是肌理?肌理是原指人的皮肤的纹理,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造型艺术中的肌理是指人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其中包括视觉和触觉的心理感受。

2.欣赏肌理图片,视觉感受肌理(点击幻灯片)3.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更多更丰富的纹理技法吗?(二)游戏:我参与我快乐教师出示百宝箱,学生来摸一摸,说说看自己摸到什么物品,说说它的纹理特征。

触觉感受肌理。

(三)寻找肌理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肌理呢,肌理在艺术创作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就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1.方法一:拓印法改(先出示幻灯片展现拓印法定义,让学生了解,教师再做师范)(1)揉纸拓印法②幻灯片出示作品拓印法:1.揉纸拓印法:将一张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丰富的肌理,再涂上颜色拓印到另一张纸上,获得有趣的肌理效果。

①教师演示揉纸拓印方法,展现效果。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说课稿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说课稿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肌理作品,既有自然界的肌理,也有生活中的物品肌理,还有艺术家创作的肌理作品,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肌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基础,对周围的视觉艺术有所感知和认识。

他们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对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和表现,他们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理解和运用肌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肌理效果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

2.原因:学生对于肌理的认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肌理作品,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和认识肌理;同时,采用示范、讲解等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榜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的概念和特点。

2.新课讲解:讲解肌理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多样性。

3.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和工具,尝试创作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总结肌理创作的经验和教训。

巧用肌理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巧用肌理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校清晰的拓印出肌理;
2.能够创造性的利用肌理拓片进行剪贴画制作;
3.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制作比较清晰的拓片。

2.教学难点:创造性的将拓片应用于剪贴画。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受
1.拿出上节课准备的拓片,分组展示。

2.说出制作过程,谈谈制作后的感受。

3.介绍自己最得意的拓片,说说象什么,或者命个名字。

二、自主探究
1.师出示拓品范作。

2.学生猜测制作过程。

3.当学生很为难时,师再将制作所用的工具发放。

4.学生根据工具想象制作方法,尝试制作。

5.师小结,给最先完成的两小组给奖。

6.采访获奖的小组,让学生谈谈过程和感受,加深体验。

7.师继续出示更多的肌理效果范作。

要求学生命名后送给他们。

三、个性应用
1课件出示剪贴画范作。

2.学生分析技巧、方法。

3.师小结剪贴画制作技巧。

4.学生自选工具。

5.小组合作,用拓片制作剪贴画。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给每张作品投票,要求每生一票,必须投完,但不许给自己投票。

3.采访票数最多的组。

让学生谈谈自己获奖的秘诀,获奖的心情。

五、课题延伸
强调肌理获取的渠道很多,希望课后多总结,多发现、收集,它们能让我们的画面效果更丰富,更特别。

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1教案湘

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1教案湘

巧用肌理教课目的:情义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浸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盛情识。

认识目标:培育学生的创建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四周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收集图案。

教课准备:用于xx的工具资料。

用于举例的图片和范画。

教课过程:一、触觉和视觉感觉,活动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准备两件质感截然相反的物件:圆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光滑的镜子与粗拙的沙纸。

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觉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资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

对号入坐,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

2.看一看,想想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实物资料和xx工具二、供给空间,主动学习1.xx,找一找1/3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惯用品,有什么能够拓印的资料,找找身旁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如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1)规定活动时间,要修业生在规准时间内返hui教室。

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次序,组长达成简单管理任务。

三、供给资料,研究其余xx方法发问学生除了摹印外,你还知道其余的拓印方法吗?示范揉纸xx。

教师供给几组拓印资料,学生试试运用不一样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

毛线,胶棒,抹布,洁净球,泥沙,绿豆,洗衣粉,胶水,颜料,水粉笔,各样色纸等。

四、感觉过程,提出问题1.整理资料教会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用文字简单地编写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根源于哪些工具资料。

1(1)谈谈你是如何利用老师的资料来拓印肌理的,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如何解决的?(2)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觉?(3)谈谈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给你什么感觉,让你联想到了什么?4)想想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漂亮。

把以上问题制作成卡片,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

2.指引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

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利用起来作画面。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巧用肌理》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肌理的制作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肌理的定义、肌理的分类、肌理的制作方法以及肌理在绘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绘画技能,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肌理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肌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肌理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重点:让学生掌握肌理的制作技巧,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

3.难点:如何将肌理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肌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肌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肌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2.准备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纸张、画笔、颜料等,供学生实践使用。

3.提前布置课堂环境,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创作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肌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肌理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肌理?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肌理的定义、分类和制作方法。

呈现不同类型的肌理作品,如线条、网点、颗粒等,让学生了解肌理的艺术表现形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肌理的制作方法,如揉纸法、喷漆法、拓印法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尝试制作肌理,感受肌理的美感。

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精选5篇)

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精选5篇)

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第7课巧用肌理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一、教材分析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

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像。

篇首语明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物体表面肌理的关注,提出教学任务。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拓片,为拼贴作业准备材料。

教材列举了一些便于课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这类拓片制作的拼贴画。

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

教材就制作要求和步骤作了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

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

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

学习屋提供了获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

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分类。

2.学习巧用肌理的技巧和方法。

3.能够利用肌理表现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以图片或实物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质感和纹理特征,让学生产生对肌理的基本认识。

2.板书肌理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肌理的特点。

二、学习肌理的分类(20分钟)1.展示不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对不同肌理进行分类。

2.板书各类肌理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不同肌理来表现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3.教师进行示范,用简笔画或线条表现不同肌理的特点。

三、学习巧用肌理的技巧和方法(30分钟)1.讲解并示范利用不同工具和材料来制造肌理效果的方法,如海绵、毛刷、竹签等。

2.让学生自由尝试用不同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制造不同肌理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尝试组合不同肌理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四、巩固与拓展(30分钟)1.让学生自由绘制一幅画,要求在画中运用学习到的肌理效果和技巧。

2.学生互相交流并欣赏彼此的作品,讨论如何更好地运用肌理来表现物体的特征和质感。

3.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是如何运用肌理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肌理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巧用肌理的技巧和方法。

2.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更具创意的作品中去。

教学资源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肌理的特点。

2.黑板、彩色粉笔。

3.不同工具和材料,如海绵、毛刷、竹签等。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肌理;
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肌理运用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肌理效果丰富画面,突出主题;
教学难点:利用肌理进行造型练习;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带有明显纹理的物体、拓印用的纸、其他物品;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我们如何运用肌理的效果丰富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巧用肌理》;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画作《民居》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什么是肌理?肌理的运用手法有哪些?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掌握的很扎实;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手中的工具积极尝试,拓印肌理;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尝试;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展示;
四、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拓印了肌理的纸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尝试制作一幅拼贴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湘美版小学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

湘美版小学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

湘美版小学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巧用肌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湘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课。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划分为造型·表现领域。

本节课意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肌理,学习拓印肌理,创作肌理画,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主体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智力水平迅速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直观教学法更为有效。

三、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学会体会,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并能使学生掌握拓印法的创作技法。

难点,运用肌理丰富绘画效果,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所呈现出的不同肌理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从而创作肌理画。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微课程视频、作业纸、树叶、油画棒、彩铅等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程开始前先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老师带来的两个物体树叶和石头,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学习内容认识肌理,创作肌理,运用肌理。

(二)、讲授新课1、展示肌理的定义,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我们的脚印、手印、指纹都是肌理。

肌理又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

并展示有关肌理的相关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

2、小组讨论,并请学生回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教室内,有什么可以成为肌理创作的实物,教师加以引导总结。

3、讲授获得肌理常用的方法——拓印法。

通过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出拓印法的合适的创作工具是油画棒和铅笔。

并总结出拓印法的第一个优点,形体准确。

4、播放微课程,讲授拓印法的具体拓印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微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肌理进行联想创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微课程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第10课巧用肌理【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语: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

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

(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2.提示语:(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4.小训练: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第2课时活动过程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好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彩拓版画,运用不同肌理的纸材。

1.图片:活动一:实物拓印(将扇子上的纸换为彩色纸)。

彩纸拓印(将用色深色一图换成用纸团压印)学生作的删去“小鱼图”活动二:画家作品:红蜻蜓.黑蜻蜓(孙田成)拓印步骤:捶纸.染底.拓印。

学生作品:集市.秋小训练:拓包制作示意图拓包压印纹理图2.版面设计:3.备注:课目设计第3课时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肌理制作一张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二.文案设计1.导入语:一个灵感.一个心情.一段记忆.一种情绪……生活可以饱含激情地在字里行间中流淌。

当某一天重新捧起这小心收藏起来的心境时,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于是你会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值得咀嚼和回味。

2.提示语:(1).一段文字.一个故事,通过理解和想象,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意,这样的图画又叫插图。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湘教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湘教版

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巧用肌理-湘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肌理”这一概念展开,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来丰富美术创作,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运用肌理丰富美术创作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难点1. 肌理的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如何巧妙地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丰富肌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肌理这一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肌理的定义、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肌理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运用肌理。

板书设计1. 巧用肌理2. 内容:- 肌理的定义- 肌理的分类- 肌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以肌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收集身边的肌理素材,进行观察与分析,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分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肌理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如何巧用肌理进行设计。

3.能够运用肌理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内容:1、肌理的概念和作用:肌理是一种图案,由无数个小元素重复组成。

它可以使设计更加有层次感,丰富视觉效果,提高品牌的辨识度,适合于多种设计场景的运用。

肌理通常包括纹理、图案、线条和点等基本元素,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元素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来打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2、肌理的分类:在设计中,肌理可以分为沉重的、轻盈的、粗糙的、光滑的、有机的、几何的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肌理适用于不同场景,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巧用肌理进行设计:(1) 丰富空间感:设计中可以使用不同层次的肌理来营造出多种空间感,并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例如,在橱窗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精妙的肌理营造出浪漫或高雅的氛围,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2) 增强辨识度:很多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肌理元素,将这些元素巧妙的融入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品牌的辨识度,还可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种特殊的认知。

例如:LV的经典皮纹图案,相信大家一定都能一眼认出。

(3) 提高信息传递效果:当我们在设计中加入一些有着特定肌理的元素时,可以使得传达信息的效果更直观。

例如,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肌理的字体来强调关键信息,增强信息传递性。

(4) 与色彩相互辉映:肌理和色彩不仅要相互搭配,还需要相互促进。

在设计中,我们需要选用颜色和肌理,通过搭配和组合营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

三、教学步骤:1、给学生讲解设计中巧用肌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通过多种案例向学生展示巧用肌理进行设计的效果。

3、让学生进行肌理元素的拼贴,肌理的合理排列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4、请学生进行肌理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作品展示来检验学生的能力。

5、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检测学生对于肌理概念与分类的掌握程度。

2、检测学生对于巧用肌理进行设计的掌握程度。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试讲稿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试讲稿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
《巧用肌理》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试讲内容是《巧用肌理》,在讲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大家请坐!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我们如何运用肌理的效果丰富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巧用肌理》;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画作《民居》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什么是肌理?肌理的运用手法有哪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掌握的很扎实;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手中的工具积极尝试,拓印肌理;
师:然后举手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做的都很认真,为你们点赞!
四、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拓印了肌理的纸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
力,尝试制作一幅拼贴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的作品很有创意,让我也深受启发;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是我的试讲内容《巧用肌理》,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谢谢大家!。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0课
《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肌理;
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肌理运用的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肌理效果丰富画面,突出主题;
教学难点:利用肌理进行造型练习;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带有明显纹理的物体、拓印用的纸、其他物品;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我们如何运用肌理的效果丰富画面?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巧用肌理》;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画作《民居》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什么是肌理?肌理的运用手法有哪些?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掌握的很扎实;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手中的工具积极尝试,拓印肌理;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尝试;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展示;
四、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利用拓印了肌理的纸材,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尝试制作一幅拼贴画;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巧用肌理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一、教材分析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

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像。

篇首语明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物体表面肌理的关注,提出教学任务。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拓片,为拼贴作业准备材料。

教材列举了一些便于课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这类拓片制作的拼贴画。

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

教材就制作要求和步骤作了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

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

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

学习屋提供了获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

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三、教学思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用于拓印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自然物和人工物,有较粗糙的表面和规律的纹理。

拓印工具和材料可以选用粗铅笔、蜡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以及较薄的彩色纸(32开大小比较合适)。

教师在课前应做多种尝试,了解使用不同材料的拓印效果,获取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拼合课桌以增大工作空间,便于学生交流、互助。

提示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建议不使用其他锋利的刀具),不允许在制作过程中打闹玩笑。

课后收拾工具,清洁教室,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活动建议分三个课时完成,基本思路为:发现与感受——认识与理解——运用与创造。

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着重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

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并对此进行联想和描述。

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的导入部分从一张纸开始,将一张表面平整光滑的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了丰富的纹理,并让学生通过抚摸和观察进行想像和描述。

接下来教师进行拓印演示并讲解要领。

然后,参照教材拓印方法举例,各组用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拓印。

作业过程中可以交换物品和工具进行反复尝试。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两张不同肌理的拓片,卷成圆筒进行比较。

让学生理解,同样的体积因肌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明白肌理在造型中所起的作用。

紧接着展示美术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肌理的运用,进一步理解肌理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二课时用肌理拓片制作拼贴画。

学生在课前制作了更多的拓片,教师利用这些拓片,和学生一道分析拓片纹理之间、拓片和背景之间形成的疏密关系,色彩的搭配与对比等等。

学生作业可以参考教材上的拼贴画,选择相对单一、简单的图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轮廓供学生使用。

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利用拓片拼贴,有必要降低绘制的难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味、运用肌理。

作业完成后,展示一些不同形式的拼贴画作品,扩展学生的视野。

第三课时是前两课时的延伸,通过对拓片或图片肌理的分析和运用,更进一步了解肌理的形态特征。

首先,模仿教师的演示做一个小训练,以收集的拓片为蓝本,用点、线、面构成的简单图形画出肌理的示意图,归纳肌理的特点。

通过小训练,力图让学生归纳出这一特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用肌理丰富明暗关系和虚实关系。

作业以硬笔为主要工具,可以辅助以淡彩,要求表现方法一致,疏密关系明显。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感受的深度与联想的广度,鼓励大胆的想像和创造性思维。

(2)注重独特的理解与富于个性的创造,推崇标新立异。

(3)注重制作过程,推举巧妙的制作细节,培养技术意识。

(4)注重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表彰优秀,带动班级整体。

四、教学选择活动一的教学可以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去发现、拓印,更亲近地感受各种物体的表面质地,功拼贴作业获取多种肌理。

小组活动的组织方式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工具互换使用,还能够活跃学习气氛,形成互助合作的风气。

五、教学建议教材选用的部分图片是依据课堂条件制作的,以简单图形的丰富、变化、复制为基本方法,可以为作业提供参照。

如:一棵树用不同色彩的拓片复制,改变大小或方向,重叠摆放,即可变成树林。

以此类推,一条鱼、一片红叶等等。

这种方法便于小组合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质量较高的作业。

参照作品《指纹拼贴》,利用拓片本身的纹理,通过改变方向和色彩,也可以尝试拼贴有趣的抽象图案。

手绘肌理以线描为主,可以有规律地加些灰色丰富画面。

三个学习活动有一定的递进关系,最好依次进行。

本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所在,是触摸、观看结合想像,目的在于获得心理感受。

肌理语言比较抽象,应尽可能地采用直观手段,以实物为主,结合图片资料进行展示。

列举的图片资料,应该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熟悉的景物和用品,要避免生僻的资料。

学习可以结合学校郊游活动,或采用课外活动形式进行。

可以由各小组集体策划、制作,教师只需为小组提供选题、必要的资料和建议,布置一定数量、种类的任务,让学生参照教材内容独立完成。

教学活动媒体运用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用于举例的图片和范画。

一、触觉和视觉感受,活动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沙纸。

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教师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

对号入座,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

2.看一看,想一想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实物材料和拓印工具二、提供空间,主动学习1.拓一拓,找一找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品,有什么可以拓印的材料,找找身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如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象棋;大实物:水泥地面,井盖,木桌椅,花玻璃,树干。

2.组织室内外活动(1)规定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

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组长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三、提供材料,探究其它拓印方法提问学生除了摹印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拓印方法吗?示范揉纸拓印。

教师提供几组拓印材料,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拓印肌理。

毛线,胶棒,抹布,清洁球,泥沙,绿豆,洗衣粉,胶水,颜料,水粉笔,各种色纸等。

四、感受过程,提出问题1.整理材料教会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1)说说你是怎样利用老师的材料来拓印肌理的,你碰到了什么困难吗?你是怎样解决的?(2)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3)说说你的拓品有什么质感,给你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制作成卡片,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

2.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

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利用起来作画面。

学生作业五、课后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其他获取肌理的方法,教师提示,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用复印机复印实物或用计算机制作等等,都可以得到有趣的肌理纹样。

《巧用肌理》教案二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校清晰的拓印出肌理;2、能够创造性的利用肌理拓片进行剪贴画制作;3、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对美术学科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制作比较清晰的拓片。

2、教学难点:创造性的将拓片应用于剪贴画。

教学过程一、充分感受1、拿出上节课准备的拓片,分组展示。

2、说出制作过程,谈谈制作后的感受。

3、介绍自己最得意的拓片,说说象什么,或者命个名字。

二、自主探究1、师出示拓品范作。

2、学生猜测制作过程。

3、当学生很为难时,师再将制作所用的工具发放。

4、学生根据工具想象制作方法,尝试制作。

5、师小结,给最先完成的两小组给奖。

6、采访获奖的小组,让学生谈谈过程和感受,加深体验。

7、师继续出示更多的肌理效果范作。

要求学生命名后送给他们。

三、个性应用1课件出示剪贴画范作。

2、学生分析技巧、方法。

3、师小结剪贴画制作技巧。

4、学生自选工具。

5、小组合作,用拓片制作剪贴画。

四、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给每张作品投票,要求每生一票,必须投完,但不许给自己投票。

3、采访票数最多的组。

让学生谈谈自己获奖的秘诀,获奖的心情。

五、课题延伸强调肌理获取的渠道很多,希望课后多总结,多发现、收集,它们能让我们的画面效果更丰富,更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