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论语》里仁篇

合集下载

《论语》第04章里仁

《论语》第04章里仁

《论语》第04章里仁不能够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地。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顺从仁。

”【解读】仁者安于仁和智者烦从仁是由于他们气质不同,如孔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雍也》)水性动,动者顺势,所以须从仁;山性静,静者安定,所以安于仁。

但无论是安于仁还是顺从仁,对仁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不一致的是不仁者,亦即没有仁德仁心的人。

由于没有仁德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稳定的人格,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如果是处在贫困之中,不能够做到安贫乐道,做到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如果是处在安乐之中,也不能够做到久享安乐,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一言归总,这种人因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必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智慧,有涵养,修养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无论处于贫富之间还是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这就是有没有仁心之间的区别。

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0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①好(hdo):喜爱。

②恶(W0):厌恶。

【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

”【解读】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难说。

”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还是回答说:“也难说。

只有当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乡人中的坏人厌恶他时,我才能肯定他是好人。

”(《子路》)又有一次,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

”(《卫灵公》)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所左右,人云亦云。

【解读】按照孔子的观点,一个人既已主志献身于精神方面的事业,就不应以吃穿等物质方面的生活为追求,因为他的。

思不能被物质方面的欲望所分占。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时代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

论语三则文言文的翻译

论语三则文言文的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论语·里仁》原文: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够称得上是明智呢?三、《论语·公冶长》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这三则文言文分别表达了以下含义:1. 第一则文言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与朋友交往和对待他人态度的修养。

学习并不断复习,可以使我们更加愉快;有朋友从远方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生气,这是君子的表现。

2. 第二则文言文告诉我们,选择居住在仁德之地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生活在仁德之地,才能称得上是明智的人。

3. 第三则文言文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在性格上的差异。

君子心胸宽广,待人坦诚,而小人则常常忧愁,心事重重。

这三则文言文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交友和为人处世等方面,我们都应该向君子学习,做到心胸宽广、待人真诚、关心他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以下是对这三则文言文的详细解析:一、《论语·学而》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同时,我们要按时复习所学知识,这样才能巩固记忆,使知识更加牢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此外,这则文言文还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朋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伴侣,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困难,分享快乐。

在与朋友交往时,我们要真诚相待,关心他人,这样才能建立长久的友谊。

二、《论语·里仁》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选择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在仁德之地,可以让我们受到仁德的熏陶,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里仁第四原文及解释

里仁第四原文及解释

里仁第四原文及解释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如下: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好的,选择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可能是个明智的选择呢?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应该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与仁者为邻,这样可以获得仁者的影响和教导,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否则,如果选择居住在没有仁德的地方,可能会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道德下滑。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
利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呆在艰苦的环境中,因为他会感到沮丧和无助;同时,也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享受
快乐,因为他会感到贪婪和自私。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安心地生活在无论艰苦还是安乐的环境中,因为他能够自我约束、自得其乐,并用自己的仁德影响周围的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容忍和接纳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这是因为仁者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不会刻意地进行好恶之辨。

相反,没有仁德的人只会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随意地褒贬他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真心追求仁德,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免任何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因为他深知这些不良习惯会对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这就是仁者的境界,他不仅能够自我约束,也能够影响周围的人,引领他们走向道德的高地。

论语三则文言文翻译解释

论语三则文言文翻译解释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解释:此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后要及时复习,这样既能巩固所学,又能带来快乐。

同时,孔子提倡与远方的朋友交往,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生气,这正是君子的表现。

二、《论语·里仁》原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译文:富有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追求。

贫穷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是通过正当途径得到的,就不去忍受。

解释:此句阐述了孔子对于富贵和贫贱的态度。

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们所向往的,但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追求;而贫穷和卑贱则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这些境遇不是由于不正当的原因造成的,人们也不应该逃避。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道德的坚守,即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坚守正道。

三、《论语·公冶长》原文:君子不器。

译文:君子不是器物。

解释:此句意味着君子不应该被局限于某一特定角色或才能。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才能和道德品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既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

总结:《论语》中的这三则语句,分别从学习、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这些语句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而且对于现代人的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学习、交友、道德修养,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而《论语》中的这些语句,正是引导我们走向更好人生的重要指南。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思想家孔子思考人生价值观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伦理理念的总结,是儒家哲学文化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仁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仁的定义、仁的法则、仁的表现以及实现仁的方法,深刻地把儒家思想的重要要素展示出来,可谓是论语乃至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

下面为仁篇的原文及翻译:子曰:“仁义、礼、智、信,为仁之本。

”孔子说:“仁,义,礼,智,信实是仁的根本。

”曾子曰:“仁者先友后臣,友以先礼。

”曾子说:“仁者先交朋友,后从属宰相。

要以礼待友。

”子曰:“先礼,后求仁。

”孔子说:“先以礼待人,后可获得仁者。

”子曰:“仁者无敌于世,不失其节;仁者如昆弥。

”孔子说:“仁者无论什么情况都无法击败,也不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仁者如昆弥般,都是不可动摇的。

”子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说:“仁者,不仅能立自己,也能帮助别人立起来;不仅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能帮助别人达到相同的目标。

”子曰:“仁者,忠信、恭敬、爱人,善行。

”孔子说:“仁者,忠实而诚实,恭敬而虔诚,对人有爱心,善行可贵。

”子曰:“忠则尽仁,而能容人;恭则尽义,而能违人;因其所不足,而发其说。

”孔子说:“忠实可以说明仁的完整,也可以容忍别人的不足;恭敬可以说明义的完整,也可以违背别人的意愿;要根据自身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才能。

”子曰:“仁者,行仁不以禄,恶己不以利。

”孔子说:“仁者,不以物质利益去行道德仁义,也不以自身的利益去行恶。

《论语·里仁》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里仁》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论语·里仁》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四·一] 子曰:“里仁为美①。

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四·二]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④,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四·三]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⑤,能恶人⑥。

”[四·四] 子曰:“苟志于仁矣⑦,无恶也。

”[四·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⑧,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⑨?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⑩,造次必于是⑪,颠沛必于是。

”[四·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⑫;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⑬,我未之见也。

”[四·七]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⑭。

观过,斯知仁矣⑮。

”[四·八]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九]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四·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⑯,无莫也⑰,义之与比⑱。

”[四·十一]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四·十二] 子曰:“放于利而行⑲,多怨。

”[四·十三]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⑳?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四·十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四·十五] 子曰:“参乎㉑!吾道一以贯之㉒。

”曾子曰:“唯㉓。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四·十六] 子曰:“君子喻于义㉔,小人喻于利。

”[四·十七]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十八] 子曰:“事父母几㉕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四·十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三则孔子文言文翻译

论语三则孔子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为政》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此句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相辅相成。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思考则是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

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反之,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翻译: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这就是仁。

一旦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天下就会归于仁。

实现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此句阐述了仁的内涵和实现仁德的方法。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仁是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礼的规范。

实现仁德的关键在于个人自身的努力,而非依赖他人。

三、《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此句表达了孔子的谦虚态度和向他人学习的理念。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完善自己。

总结:《论语》中的这三则文言文,分别从学习、仁德和向他人学习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论语-里仁篇第四

论语-里仁篇第四
【赏析】这一段是讲敬父母的问题,侍奉父母,这是应该 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甚 至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 这就成了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 纲常名教。
十八、【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 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 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 长寿而高兴, 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译文】孔子说:“跟有道德的人住 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 处不是跟有道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 说你是明智的呢?”
二、【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 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 仁。”
【译文】(1)约:穷困,困窘。(2)安仁、利仁:安 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于自己才去行仁。
三、【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 恶人。”
【译文】(1)好:喜爱的意思。(2)恶:憎恶、讨厌。 作动词。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 的人,才能(恰当地)喜爱某人,憎 恨某人。”
【赏析】人都有好恶之心,有喜欢的人,有所不喜欢的人; 惟有大公无私的仁者,有能好恶得其当,不会有偏爱的差 错: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表示敬重,向他们看齐。向身边 的坏人坏事,表示憎恶,真心反对,并进行规劝,使之改 过,这也是一种对有过恶的人的一种真正的爱护。爱憎分 明,是仁者的风范,也是仁者切己的功课。
十、【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 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恵。”
【注释】(1)怀:关心。(2)土:乡土。(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度典范。
【译文】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 关心的是乡土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 的是实惠。”
【赏析】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内心活动和行为操守是两 样的,不可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 德,违反道德的事不干,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只要有 土地就看了。小人想念的都是财富、利益。这里孔子是说 明仁义之道。但说起来很容易,真正的修养却很难做到。

论语三则文言文及翻译

论语三则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君子吗?”现代汉语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应保持的积极心态。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也提倡了人际交往中的宽容和理解,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体现了君子的品质。

二、《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们都想要得到的;不通过正当的方式得到它,就不去享受。

贫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不通过正当的方式摆脱它,就不去追求。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怎么能够成就名声呢?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即使在匆忙的时候也要坚守仁,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仁。

”现代汉语解释: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道”的重视,认为无论是追求富贵还是摆脱贫贱,都必须遵循正当的方式。

君子应以仁为本,坚守仁道,即使在困难和逆境中也要保持仁心,这是成就名声的基础。

三、《论语·颜渊》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不足就加以改正。

”现代汉语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总结:《论语》中的这三则经典语句,分别从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这些语句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语三章文言文翻译

论语三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第二章:《论语·为政》原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而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论语·里仁》原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居住在仁爱之地是美好的,如果选择不住在仁爱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以下是这三章的详细翻译:第一章:《论语·学而》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人终身的事业。

学习之后,还要时常复习,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愉悦。

此外,结交朋友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当我们遇到从远方来的朋友时,内心充满了喜悦。

而面对别人的误解和不理解,我们不应该生气,而是要宽容大度,保持君子的风范。

第二章:《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强调,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准则。

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如果能够以身作则,秉持道德,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引领其他星星。

这样的国家,人民会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章:《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居住在仁爱之地是美好的。

一个人如果选择不住在仁爱之地,就无法体验到仁爱的美好。

因此,选择居住环境时,要慎重考虑,选择一个充满仁爱的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算是明智之人。

综上所述,《论语》这三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学习、为政和人际关系的看法,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践行这些道理,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赏析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赏析 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赏析论语里仁篇原文及翻译1《论语》——学而2《论语》——为政3《论语》——八佾4《论语》——里仁5《论语》——公冶长6《论语》——雍也7《论语》——述而8《论语》——泰伯9《论语》——子罕10《论语》——乡党11《论语》——先进12《论语》——颜渊13《论语》——子路14《论语》——宪问15《论语》——卫灵公16《论语》——季氏17《论语》——阳货18《论语》——微子19《论语》——子张20《论语》——尧曰四、《论语》——里仁本篇引语:《里仁》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4.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注释】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

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②处:居住。

③知:音zhì,同智。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4.2、【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①约:穷困、困窘。

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4.3、【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①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

作动词。

②恶:音wù,憎恶、讨厌。

作动词。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4.4、【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5、【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第四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第四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第四原文翻译里仁第四【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能够久处约,不能够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论语》里仁篇注释与翻译

《论语》里仁篇注释与翻译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
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4·26】子游曰:“事君数① ,斯辱矣,朋友 数① ,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ò,密,屡屡。这里依上下文 译为“繁琐”。
子游说:“侍奉君主过于繁琐,就会招致侮辱; 对待朋友过于繁琐,就会反被疏远。”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 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 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 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挂在心头:一 方面因(其高寿)而欢喜,一方面又因(其寿高) 而担心。”
[提示: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 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 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 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 仁的境界的。]
【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① 矣。”
【注释】①仁:同“人”。
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 曾子说:“是。”
孔子出去以后,别的学生问曾子道:“老师的话是 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 了。”
[提示 :忠恕之道是孔子立身处世之道。忠道对社会负责,恕道对自己负责。]
【4·16】子曰:“君子①喻于义,小人②喻于利。”
【注释】 ①君子:这里的“君子”是指在位者,还是
【4·23】子曰:“以约①失之者,鲜矣。”
【注释】 ①约:论语的“约”字不外乎两个意义:(甲 )穷困,(乙)约束。至于节俭的意义,虽然已见于旬 子,却未必适用于这里。

里仁篇译文

里仁篇译文

里仁篇译文好嘞,那咱开始翻译《论语》里的里仁篇哈。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夫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一块儿那才叫好呢。

要是选住的地儿不挑有仁德的人在的地方,那咋能算聪明呢?嘿,你想想啊,周围都是仁德的人,那氛围多好呀,天天都能受熏陶呢。

可要是不找这样的地儿住,那不是傻嘛。

就好比你找朋友玩,你不得找那些心地善良、为人好的呀,谁愿意跟那些坏心眼的人凑一块儿呢,对吧?所以呀,住的地方也得挑挑,得挑那些仁德之人多的地方,这样自己也能变得更好哇。

这可是孔夫子说的哟,那肯定错不了。

这是出自《论语》哈。

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夫子又说了哈:“那些没仁德的人呐,可不能长时间处在穷困的状态,也不能长时间处在安乐的状态。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没仁德的人,一穷了可能就会干坏事,一安乐了可能就会放纵自己。

但是有仁德的人就不一样啦,他们会安心于仁德,觉得这就是应该的。

聪明的人呢,会利用仁德来让自己更好。

你看哈,仁德多重要呀,能让你不管啥情况都能稳住。

没仁德的人遇到点事儿就不行了,不是堕落就是犯错。

所以呀,咱都得向有仁德的人学习,让自己也变得仁德起来。

这可是从《论语》里来的哦。

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夫子讲:“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知道咋喜欢人,咋讨厌人。

”哎呀呀,你想想,没仁德的人喜欢人或者讨厌人可能都是瞎搞,没准就是看人家有钱或者长得好看就喜欢,看人家穷或者长得不好看就讨厌。

那可不行!有仁德的人就不一样啦,他们有自己的标准,不会随便就喜欢或者讨厌谁。

他们看的是人的品德、行为这些重要的东西。

要是一个人品德好,那有仁德的人就会喜欢他;要是一个人品德不好,那有仁德的人就会讨厌他。

这样多公正呀!这道理可是孔夫子在《论语》里说的呢。

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夫子说:“要是真的立志于追求仁德了,那就不会干坏事啦。

”你想啊,心里一直想着仁德,那肯定就会往好的方面去做呀,就不会去干那些坏事儿啦。

论语三则文言文原文翻译

论语三则文言文原文翻译

一、《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二、《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翻译: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们所追求的;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就不去追求。

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就不去接受。

”三、《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孔子回答说:“你啊,就像一个器具。

”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就像瑚琏。

”以下是对这三则原文的进一步阐述:一、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如果能够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会围绕着它,国家也会因此而安定和谐。

二、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与利益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富和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就不应该去追求;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就不应该去接受。

这体现了孔子倡导的“仁义”观念,即追求道德的完美,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利益。

三、这句话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贡问孔子自己如何,孔子回答说他是“器”,并进一步说明他是“瑚琏”。

这里的“瑚琏”是指古代的一种玉器,象征着珍贵和完美。

孔子用这个比喻来告诉子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能,就像器具一样,应该被合理地使用和珍惜。

总之,《论语》中的这三则原文,分别从治国理念、道德观念和教育思想三个方面,展示了孔子的思想精髓。

这些经典语句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第四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第四原文翻译

【导语】跟有仁德的⼈住在⼀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在⼀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论语》:⾥仁第四原⽂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仁第四【原⽂】 ⼦⽈:“⾥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唯仁者能好⼈,能恶⼈。

” ⼦⽈:“苟志於仁矣,⽆恶也。

” ⼦⽈:“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去仁,恶乎成名?君⼦⽆终⾷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有能⼀⽇⽤其⼒于仁矣乎?我未见⼒不⾜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 ⼦⽈:“⼈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朝闻道,⼣死可矣。

” ⼦⽈:“⼠志于道,⽽耻恶⾐恶⾷者,未⾜与议也。

” ⼦⽈:“君⼦之于天下也,⽆适也,⽆莫也,义之与⽐。

” ⼦⽈:“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 ⼦⽈:“放于利⽽⾏,多怨。

”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不患⽆位,患所以⽴。

不患莫⼰知,求为可知也。

” ⼦⽈:“参乎!吾道⼀以贯之。

”曾⼦⽈:“唯。

”⼦出,门⼈问⽈:“何谓也?”曾⼦⽈:“夫⼦之道,忠恕⽽已矣。

” ⼦⽈:“君⼦喻于义,⼩⼈喻于利。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 ⼦⽈:“事⽗母,⼏谏,谏志不从,⼜敬不违,劳⽽不怨。

” ⼦⽈:“⽗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 ⼦⽈:“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 ⼦⽈:“⽗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则以惧。

” ⼦⽈:“古者⾔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以约失之者鲜矣。

” ⼦⽈:“君⼦欲讷于⾔⽽敏于⾏。

” ⼦⽈:“德不孤,必有邻。

” ⼦游⽈:“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 【翻译】 孔⼦说:“跟有仁德的⼈住在⼀起,才是好的。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论语》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论语《里仁篇》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里仁篇》作者:佚名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篇》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论语》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

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

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

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是。

”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
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

(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
做不到为可耻啊。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