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劝学素材

合集下载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青霞先生文集序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青霞先生文集序素材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③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注】①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

②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

阃,郭门的门槛。

寄,托付。

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

③荐绅:士大夫。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君子之自行也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君子之自行也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君子之自行也素材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王而循。

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

”遂伏剑而死。

王曰:“请成将军之义。

”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钅质其上。

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

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④。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

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

”于是乎伏斧钅质,请死于王。

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不敢废法,臣之行也。

”不去斧钅质,殁头于王廷。

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②桡:弱③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

”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④政廷:执法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B.遁者无罪..无罪:不加惩处C.还.车而返还:退回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令弟子超驾,辞.而行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重修定王台碑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重修定王台碑记素材

重修定王台①碑记(清)夏献云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

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

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

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②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

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③事,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

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

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

《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

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

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

《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

《北海碑》④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

”光武中兴,肇祀舂陵⑤,李碑⑥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

蓼园⑦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

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

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

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

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

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⑧伦秩叙之有由来。

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

是为记。

【注】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

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

②宅:贾谊故宅。

③蒇:完成。

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

⑤肇祀舂陵:肇,开始。

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

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

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

⑧彝:常道,法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著:显著,昭著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逮:达到,实现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博:增加,丰富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饬:整治,整顿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②斧斤以.时入山林B.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C.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答案 D3.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久而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新修滕王阁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新修滕王阁记素材

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

后两作已失传。

②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

③大号: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D.子其为我记之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书巢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书巢记素材

[宋]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

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

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

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

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

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miǎo,树梢),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

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dí,相见),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吾侪(chái)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淳熙九年②九月三日甫里陆某务观记。

[注]①椟(dú):木柜。

②淳熙九年:淳熙,宋孝宗的年号。

淳熙九年,即1182年。

务观:陆游,字务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书。

置:放弃。

B.凤之巢,人瑞之。

瑞:把……当作瑞兆。

C.尧之民病水者,上而为巢。

病:灾难。

D.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

比:邻近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 )A、枭之巢,人覆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

B、因为以自警。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人栖于木,易于反掌。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

虎搏于人,以其尾击之。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 )A.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雷州盗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雷州盗记素材

雷于粤为最远郡。

崇祯初,金陵人某,以部曹②出守。

舟入江遇盗。

知其守也,杀之,并歼其从者,独留其妻女。

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持牒往③,而群诡为仆人④,莫能察也。

抵郡逾月,甚廉干,有治状,雷人相庆得贤太守,其寮属及监司使⑤,咸诵重之。

未几,太守出示:禁游客,所隶毋得纳金陵人只履;否者虽至戚必坐。

于是雷人益信服新太守乃能严介若此也。

亡何,守之子至,入境,无敢舍者。

问之,知其禁也,心惑之。

诘朝,守出,子道视,非父也;讯其籍里名姓,则皆父。

子悟曰:“噫!是盗矣。

”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

监司曰:“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

”于是戒吏:以卒环太守舍,而伏甲酒所。

旦日,太守入谒。

监司饮之酒,出其子质,不辨也。

守窘,拟起为变,而伏甲发,就坐捽⑥之。

其卒之环守者,亦破署入。

贼数十人卒起格斗,胥⑦逸去,仅获其七。

狱具如律⑧,械送金陵杀之。

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盗也。

东陵生⑨闻而叹曰:“异哉!盗乃能守若此乎?今之守非盗也,而其行鲜非盗也,则无宁以盗守矣。

其贼守,盗也;其守而贤,即犹愈他守也。

”(徐芳《雷州盗记》)[注释] ①节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徐芳,清初小说家。

著有志怪小说《诺皋广志》。

②部曹:指京师各部司官。

③持牒(dié)往:拿着公文前往雷州。

牒,公文。

④诡为仆人:诈称是仆人。

诡,假装。

⑤其寮属及监司使:他的部下和上级。

寮属,部下。

监司使,监察州郡官吏的官,在所派监察区内巡回监察,行使检举官吏的罪状的权力,必要时在监察区内设署。

⑥ 捽(zuó):揪。

⑦胥(xū):都,全。

⑧狱具如律:按法律定案。

狱具,定案。

⑨东陵生:作者自称。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①以众中一最黠者为伪守黠:②亡何,守之子至亡何:③然不敢暴语,密以白监司使白:④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向: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 雷于粤为最远郡/新竹高于旧竹枝②乃能严介若此也/于是雷之人乃知向之守非守也A.①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意思均相同C.①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意思均不同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 以部曹出守/则无宁以盗守矣②否者虽至戚必坐/就坐捽之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①②用法意思均相同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①②用法意思均不同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 入境,无敢舍者/以卒环太守舍②其卒之环守者/贼数十人卒起格斗A.①用法意思相同,②不同 B.用法①②意思均相同C.①用法意思不同,②相同 D.用法①②意思均不同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止,吾旦日饭守而出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鸣机夜课图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鸣机夜课图素材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蒋士铨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

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年四十馀,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

吾母脱簪珥①,治酒浆,盘罍②间未尝有俭色。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

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③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

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

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

以是铨及小奴无褴褛状。

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

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

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既而摩铨顶曰:“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铨稚,不能答,投母怀,泪涔涔下。

母亦抱儿而悲,檐风几烛,若愀然助人以哀者。

记母教铨时,组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读倦,睡母怀。

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卧焉。

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赵、秦、魏、齐、梁、吴、楚间。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必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浮槎山水记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浮槎山水记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浮槎山水记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浮槎山水记精品素材欧阳修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阇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

予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滠,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其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故子以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次第:等级次序B.李侯折节..好学折节:降低身份,屈己下人C.至于荫长松,藉.丰草藉:凭借D。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豁然堂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豁然堂记素材

豁然堂记明•徐渭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

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

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

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

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耕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

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

或至游舫冶樽,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①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

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

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

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

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

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

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

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②焉。

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注〗①龟龄:南宋王十朋,字龟龄。

②几系:几,征兆;系,关联。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问.村落问:通“闻”B.人禽宫室之亏.蔽亏:显现C.及其所障既彻.彻:彻底D.灿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婴:缠绕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越中山之.大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于是余有叹焉.C.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既以.名于是义愿以.十五城请易璧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B.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C.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D.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曾巩秀才序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曾巩秀才序素材

送曾巩秀才序欧阳修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

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

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①拔出之才,其一累黍②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

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

诿曰:“有司有法,奈不中何?”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

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

夫农夫不咎岁而菑③播是勤,其水旱则已,使有一获,则岂不多邪?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

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

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

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之失,而贺予之独得也。

[注]①魁垒:雄伟。

②累黍:古人用黍粒作为计量的基准。

以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使其相连系,而成为长度、客积或重量的标准;比喻微小的分量。

③菑(zī):割萆开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敛.群才敛:收,招集B.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之失吊:慰问C.然曾生亦不以干.也干:求D.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橐:用袋子装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以”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告予以归A.概以一法考B.而生辱以顾予C.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D.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生辱以顾予B.虽有魁垒拔出之才C.其一累黍不中尺度D.夫农夫不咎岁而菑播是勤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欧阳修为曾巩参加进士考试落第而作,文章首先揭示“概以一法考”的选拔尺度有问题,“良有司”以“法”推卸责任,舆论亦不遣责,而有司一失手往往“失多得少”。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龙渊义塾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龙渊义塾记素材

(明)宋濂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

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

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

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

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

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莱之礼。

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

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

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

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

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

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

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

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

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C.俾.无有所与俾:使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答案 B解析 B项“受业”应解释为“接受学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答案 D解析①是章君先人所为;②是办学之前的语言。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待漏院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待漏院记素材

(宋)王禹偁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②,相君至止,哕哕③銮声。

金门未辟,玉漏偁④滴。

彻盖下车,于焉以息。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土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⑤,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⑥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⑦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选自《中华散文鉴赏辞典》)[注释]①待漏院:宰相等待早朝休息的在方,漏,古代计时器。

②火城:朝会时的火炬仪仗。

③哕哕:huì(书)铃声。

④偁:同“称”。

⑤慆(tāo)慆:纷乱。

⑥重瞳:相传舜的眼睛有两个瞳子,此指皇帝。

⑦棘寺:掌管司法的中央机构大理寺的别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善相天下者相:宰相B.请修德以厘之厘:治理C.政柄于是乎隳哉隳:毁坏D.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毁:坏名声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达能使“百姓亲、万邦宁”策略的一组是()①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②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③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④无毁无誉,旅进旅退⑤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单箭易折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单箭易折素材

单箭易折,众箭难断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

苟.非君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

人知爱其父,则知爱其兄弟矣;爱其祖,则知爱其宗族矣。

如枝叶之附于根干,手足之系于身首,不可离也。

岂徒使其粲然条理以为荣观哉!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且死,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将玩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

”慕得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

”慕利延不能折。

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者难摧。

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言终而死。

彼戎狄也,犹知宗族相保以为强,况华夏乎!圣人知一族不足以独立也,故又为之甥舅、婚媾、姻娅以辅之。

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

故爱亲者所以爱其身也,爱民者所以爱其亲也。

如是,则其身安若泰山,寿如箕翼,他人安得而侮之哉!故自古圣贤未有不先亲其九族。

然后能施及他人者也。

彼愚者则不然,弃其九族,远其兄弟,欲以专利其身。

殊不知身既孤人斯戕之矣,于利何有哉?昔周厉王弃其九族,诗人刺之曰:“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毋俾城坏,毋独斯畏。

苟为独居,斯可畏矣。

”宋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

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

葛藟犹能庇其根本,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

君其图之。

亲之以德,皆股肱也。

谁敢携二!若之何去之?”昭公不听,果及于乱。

华亥欲代其兄合比为右师,谮于平公而逐之。

左师曰:“汝亥也必亡。

汝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汝何有?”既而,华亥果亡。

(选自司马光《家范》)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苟.非君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苟:如果B.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子兄弟之亲之:代词,这里指代“人们”C.乃实欲更相依庇,以捍.外患也捍:捍卫D.犹惧其未.也,故又爱养百姓以卫之未:不够答案 C2.下面不属于正面论述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苟非君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武昌九曲亭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武昌九曲亭记素材

武昌九曲亭记①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③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注】①此文作于元丰五年,当时苏氏兄弟贬官黄州与筠州已经三年。

②陂陁(pō tuó):不平坦。

③蹇(qiān)裳:提起衣服。

③洒然:惊异的样子。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

B.仰瞻陵阜,旁瞩.溪谷瞩:注视,观望。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验证,证明。

D.斥.其所据,亭得以广斥:开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知其.久也其.皆出于此乎B.而姑寓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C.不足以.席宾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D.相携徜徉而.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3分)A.扫叶席.草 B.子瞻杖.策载酒C.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本文看,苏轼善处逆境,能通过遨游山水,结交朋友来自得其乐,冲淡与化解通常贬谪必然造成的度日如年的痛苦。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相州昼锦堂记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相州昼锦堂记

相州昼锦①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予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公,相人也。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

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

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③,不足为公贵。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夕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

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

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

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相与骈肩累.迹累:重叠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荣:荣耀C.以遗相人遗:留给D.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铭:铭记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富贵而.归故乡图穷而.匕首见B.买臣见弃于.其妻侥幸得志于.一时C.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人非生而知之.者D.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嬴乃.夷门抱关者也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答吴充秀才书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答吴充秀才书素材

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

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

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幸甚幸甚。

修白。

(略有删减)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C.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D.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修学道而不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方勉焉以模言语申之以孝悌之义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业精于勤荒于嬉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让县自明本志令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让县自明本志令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让县自明本志令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让县自明本志令精品素材曹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

此其本志有限也.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

幸而破绍,枭其二子。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则天朝,奴婢多通外人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则天朝,奴婢多通外人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那么天朝,奴婢多通外人素材那么天朝,奴婢多通外人,辄罗.告其主,以求官赏。

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庞氏,为.其奴所告夜醮①,敕御史薛季旭推.之,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曰:“庞氏事状,臣子所不忍言。

〞那么天纳之,迁季旭给事中。

庞弃市,将就刑,庞男希瑊诉冤于侍御史徐有功。

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

〞停决以闻.。

三司对按,季旭周密其状。

秋官及司刑两曹既宣覆而自惧,众迫有功。

有功不获申,遂处绞死。

那么天召见,迎谓之曰:“卿比按,失出②何.多也?〞有功曰:“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

愿陛下弘大德,天下幸甚!〞那么天默然久之.,曰:“去矣!〞敕减死而放于岭南。

有功以之去官。

月余,复授侍御史。

有功俯伏流涕,固不奉制。

那么天固授之,有功曰:“臣闻鹿走于山林,而命悬于厨者何?势使然也。

陛下以法官用臣,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

〞那么天既深器重..,竟授之,迁司刑少聊。

时周兴、来俊臣等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千百家,有功居.司刑,平反者不可胜纪,时人方之于定国③。

中宗朝,追赠越州都督,并授一品官,优赐其家。

开元初,窦希瑊外戚荣贵,奏请回己之官,以酬其子。

注:①醮—僧道设坛作法,祈祷或诅咒②失出—重罪轻判或有罪不判。

③于定国—西汉大臣,掌管刑狱,他断案公正宽和。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辄罗.告其主罗:罗织。

B.敕御史薛季旭推.之推:审问。

C.停决以闻.闻:听闻D.有功居.司刑居:担任2.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季旭言其咒诅..,草状以闻。

B.有功览状曰:“正当..枉状。

〞C.臣以从宽..行法,必坐而死矣。

D.那么天既深器重..,竟授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其奴所告夜醮。

B.先于.玉阶涕泣不自胜。

吾属今为.之虏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蔡元振序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送蔡元振序素材

曾巩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亦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

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

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

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

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

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己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其孰为侵官邪?议者未之.思也。

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

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

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

汀诚为治州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

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

可不懋.欤?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郡长官之僚属,副职。

②义:同“宜”,适宜、适当。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自辟.士辟:征召,聘用B.不原.其势原:推究C.可不懋.欤懋:勤勉D.故序.以送之序:赠序答案 D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A.议者未之.思也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B.蔡君可拱而.坐也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C.脱然.莫以为己事其.孰为立异邪D.不尔者其.几邪答案 D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议者不原其势,(故)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B.从事可否其州事,(此)职也C.脱然莫以(之)为己事D.诚未治也,(则)人皆观君也答案 A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⑤反是焉则激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A.②③⑤B.①②⑥C.①④⑤D.③④⑥答案 C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读书人和州太守都有彼此选择对方的自由,宾主关系才能融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

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

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

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①,非说之也。

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

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②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

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注】①兑:通“悦”。

②硾zhuì:系上重物使下沉。

③堇:野葛,可做毒药。

④孔子畏于匡:畏,通“围”;公元前407年10月,孔子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为孔子是阳虎,围困了孔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疾:敏捷。

C.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要:通“邀”,求,取。

11.下面句子中,表明尊师的一项是
A.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君主希望自己的臣子忠,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孝;每个人又希望自己能光荣显赫。

但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在于这些人都不懂理义,而不懂理义是因为他们不学习。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

像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文中举了曾点与曾参父子两人的故事,是用来说明尊师和尊父一样重要。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4分)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4分)
(3)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

(3分)
参考答案
10.B (疾:奋力,用力,努力。


11.D (D项的大意是: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说明颜回对待自己的老师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十分尊重。

A项的意思是:“然而,做君主
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

”这是讲不能得到忠孝显荣的根源,不是尊师。

B项的意思是:“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这是从反面说明重学。

C项的意思是:“因此,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

”这不是表明尊师。


12.C (文章用“拯溺而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弗能兑而反说”,即“不能使人心悦服反倒生硬地说教”。

“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是“弗能兑而反说”所造成的结果。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句。

(第①句注意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第②句“名之显、身之安”译为“名声显赫,自身平安”,“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独立性,不译。

注意:不是定语后置现象。


参考译文:
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

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

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向往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

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

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

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

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

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

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

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

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

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述而彰明了。

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

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得以施行,使自身得以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从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却厌恶沾湿一样,怎么可能办得到呢?
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

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

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那人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反倒给他喝毒药一样。

(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肖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

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推行道义。

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这样的老师去朝见也不会感到心惭。

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

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而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所以老师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起来。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

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

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遭到困厄了吧。

”曾点说:“即使他遭到困厄,我还健在,他怎么敢因困厄而不回来!”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

”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

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