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生平对比及登高讲解

合集下载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诗歌之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尊为诗圣,这已经大大超越了对普通诗人的评价,甚至带有某些神化的尊崇了。

天才本身或许真的不可以比较,难分轩轾,但是具体到某一些方面,就诗论诗的话,就像刻意去比较关羽和秦琼的武艺,还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较量长短、一分高下的。

李杜之争这个话题本不算新,但是我还是很想就几个方面,以自己的观点来比较两人的诗歌水平。

李白是我们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甚至最熟悉的诗人了。

收在学校教科书里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让我对这位浪漫的诗人从小便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李白是带着仙风道骨的,贺知章曾称他“谪仙人”。

其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拘,不受到任何约束,这是魏晋以来,封建社会中个人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也是盛唐精神的产物。

李白一生抱负远大,至死都在期待“大鹏飞兮振八裔”,能够扶摇直上,遨游苍穹。

李白还喜欢远游,流连山水,如飘蓬般云游四海,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他的诗歌想象神奇瑰丽,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美不胜收。

无论拿他的哪一首著名古诗,或者绝句,都可以感受得到其艺术魅力。

而杜甫的诗,我们幼时接触的较李白而言少一些,在小学课本里可能就《绝句》等几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得色彩丰富,一诗四景,意象生动,倒也令人印象深刻。

中学里渐渐接触得多了,一般都是揭露社会、感慨时事、同情劳苦、田园生活之类,当然也有单纯应景抒情的如《春夜喜雨》等。

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写实,比较直朴,但是语言经过精心的锤炼,显得十分均衡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和儒学传统的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所以自幼习文,深受儒教,形成了他为人为文审慎严谨的习惯。

他的诗,讲究情景交融、声律韵美、言之有物。

所以他的很多诗歌,是可以当作诗史来阅读的。

李白与杜甫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

李白与杜甫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

李白与杜甫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被誉为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诗坛地位等方面,探讨李白与杜甫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

他在诗坛上以豪放、奇怪的创作风格而著称。

李白的诗歌往往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想象力。

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包括山水田园、历史典故、宫廷生活等。

他的代表作品《静夜思》、《将进酒》等至今被广泛传诵。

李白的诗歌常常以自由奔放的形式展现,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矛盾和命运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涉及到了社会和历史的问题。

与李白不同,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沉稳、朴实。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现实,批判了当时政府的腐败和统治阶级的懈怠。

他的作品以真实感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登高》、《月夜忆舍弟》等被誉为杜甫的抒情之作。

杜甫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的问题。

他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还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李杜二位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们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思潮和社会演变。

他们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被广泛传颂至今。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各具特色,但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们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和历史的问题,体现了诗歌的人文关怀。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思考。

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总之,李白与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盛世双子星,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1】李白和杜甫诗歌之对比.完整资料PPT

【2021】李白和杜甫诗歌之对比.完整资料PPT
陶》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对雪》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新安吏》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垂老别》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又呈吴
郎》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喜达行在所》其二
5、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古风》十九“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
十一首、《早发白帝城》等。
安徽采石矶李白衣冠冢
李白行吟图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1、山水行旅诗:
《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 《横江词》六首、《望天门山》、 《游泰山》六首、《蜀道难》、 《月下独酌》、《独坐敬亭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 帝城》等。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及成就
其 一 , 以 气 夺 人 ——“ 笔 落 惊 风 雨 , 诗 成 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诗感情浓烈,气势磅礴,如大河长江, 不可阻遏,如飞流直下,生气贯注,形成以 气夺人的艺术风貌。具体表现在:气骨端翔, 体现出“侠”的傲岸之气;气韵生动,体现 出“道”的飘逸之气;气象超远,体现出 “仙”的高举之气。艺术上往往能因才蓄势, 因时成势,因情造势,因物助势,突出地反 映盛唐气象的昂扬之气和盛唐艺术的壮大之 美。
3、居京时期(742年秋—744年春):《清 平词》、《古风》(十五“珠玉买歌笑”、 二十四“大车扬飞尘”)、《月下独酌》、 《行路难》、《蜀道难》(有争议)等。
4、再次漫游时期(744—755):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李白和杜甫的简介李白诗人被誉为诗仙,杜甫诗人被尊为诗史,李白诗人杜甫诗人合称为李杜。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李白和杜甫的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篇1李白诗人(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有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诗人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诗人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诗人一人。

李白诗人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诗人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诗人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诗人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人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诗人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诗人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人.的巨大影响。

杜甫诗人(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唐宋诗人之比较研究:李白与杜甫

唐宋诗人之比较研究:李白与杜甫

唐宋诗人之比较研究:李白与杜甫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

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诗歌魅力。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气势磅礴。

他的诗作常常写人生风风雨雨,歌咏自然和英雄志向,充满激情和豪情壮志。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多样,运用辞藻华丽,形象生动。

他的诗作往往以开头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闻名,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常常以社会时事为背景,他热衷于描写政治风云和时代变革。

他的作品以豪放的笔调,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时事的关切和对社会的审视。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权贵的讽刺和对平民百姓的关爱,这也是他诗歌的特点之一。

此外,李白的诗歌还富有民间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

他常以饮酒作为写作的动力,借酒浑欢,舒发豪情。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和自由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写法,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严肃庄重,深入人心。

他的诗作往往以人民生活和社会命运为主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他对现实问题的痛心疾首。

杜甫的诗作以深沉的思考和抒发为特点。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描写常常令人动容,他用真实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他的诗歌常以自省和自省的姿态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艰辛。

他的诗作令人深思,也带来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此外,杜甫的诗歌也展示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崇敬。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恢弘,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比较李白和杜甫人生观文学精神文学意象诗作风格

比较李白和杜甫人生观文学精神文学意象诗作风格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1. 引言1.1 概述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最著名、最伟大的两位诗人。

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比和比较这两位诗人,从他们的生平背景、诗歌风格以及主题与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李白和杜甫的生平背景,包括他们的成就和影响以及在历史背景下的位置和作用。

然后,我们会比较这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探讨他们在表达方式、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讨论他们在主题与思想上的差异,并比较他们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观念等方面的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将总结整个文章,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1.3 目的通过对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进行比较与对照,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分析他们在不同主题和时代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于文学与人生的认识和追求。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我们可以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并欣赏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瑰宝。

2. 李白与杜甫的生平背景:2.1 李白的成就和影响: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人学者。

李白自幼聪慧好学,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卓越的才华。

他游历于各地,与许多知名诗人交往并受到启发。

李白以其豪放狂放、奔放灵动的诗风而闻名,情感奔放,笔调豪迈。

他用浓墨重彩和丰富多样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爱情和饮酒等主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以及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李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代表之一。

他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胆夸张和丰富形象,并以自由主义态度批评和反抗当时社会政治现状。

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和《将进酒》等,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2.2 杜甫的成就和影响: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李白、杜甫生平简介

李白、杜甫生平简介

李白、杜甫生平简介李白:生平事迹年少有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

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辞亲远游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

天台道士的司马承祯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而且写得一手好篆,诗也飘逸如仙。

玄宗对其非常尊敬,曾将他召至内殿,请教经法,还为他造了阳台观,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他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自然十分开心,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

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李杜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

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

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把诗歌推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当推李白和杜甫。

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很少对客观物象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其诗中有一气夺人的特点;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今甘肃秦安),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李白杜甫比较(自己整理)

李白杜甫比较(自己整理)

一、诗歌创作方法上的不同创作方法是作者根据一定的观念和原则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李白以浪漫主义为主,杜甫以现实主义为主。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火热的激情来描绘生活图画。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如实反映生活,因此也叫“写实主义”。

对朝廷的腐败。

李白、杜甫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抨击这社会的不公。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的方式,抒写了他对山水名区的喜爱,对仙界的向往,表现其鄙弃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心情的表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他可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骑着白鹿游山玩水,与神仙驾着鸾车一起游玩,这是何等自在.又怎能使其委屈地伺候这些权贵呢 !杜甫十年长安政治生活结束后,由京城回奉先,写下了一篇记述自身遭遇和旅途见闻的诗篇。

诗以“忧黎元”为核心.抨击最高统治集团政治的腐败,聚敛的残酷.把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概括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字当中。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诗人想辅助皇帝,为国尽力,但得不到皇帝的重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妻离异县。

十 El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 ?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

里巷犹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诗人用鲜明的对比,写出富贵之家酒肉臭,贫穷之家饿死儿女的不公现象。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其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上。

“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他的《蜀道难》、《怨别离》、《梁甫吟》等都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和幻想形式来表现其思想感情的典型事例。

杜甫长期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他的《三吏》、《三别》、《北征》、《自京赴奉先咏怀>、《哀江头》等诗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攀上现实主的高峰。

李白与杜甫之间在诗坛上的差距,高下立判

李白与杜甫之间在诗坛上的差距,高下立判

李白与杜甫之间在诗坛上的差距,高下立判发布时间: 03-1520:49百家榜创作者,资深媒体人,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堡垒,不论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与打磨,它都能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给世人传递最优美的意境与最真挚的情感。

在古人的观念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刻苦学习、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彰显身份的高贵。

纵观历朝历代的诗坛与政坛,不难发现许多饶有名气的诗人都在朝廷中任有一官半职,甚至官至宰相。

例如,人称“诗佛”的王维是盛唐时期的田园派诗人,他不仅擅长写文作诗,还精通音律,十九岁时以一首《郁轮袍》受到安乐公主赏识而进士及第。

而后,王维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陆续担任了太乐丞、右拾遗、吏部郎中、尚书右丞等官职,虽未出将入相,倒也顺风顺水、身份尊贵。

再如,写出千古名作《悯农》、呼而吁世人珍惜粮食的李绅便是唐朝著名的宰相。

以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闻名的唐代诗人张九龄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与宰相,他尽忠职守、兢兢业业、敢于进谏、知人善用,从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为唐代的开元盛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过,诗坛中最家喻户晓、举世闻名的诗人莫过于李白与杜甫,二人都曾入仕,在诗歌上的成就不相上下,世人对两人的才华与成就以及历史地位争论不休,不知究竟哪一位更胜一筹。

关于李白和杜甫在诗坛上的成就与地位到底相差多少,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一语道破两人的差距,他是如何评价两人的呢?“诗仙”李白李白,号“青莲居士”,由于诗歌中总出现酒,故被人称为“酒仙”。

李白为人爽朗大方、豪放洒脱,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与自豪感。

对待挚友,他真心实意、曾写下不少饱含深情的诗作赠予友人;对待国家,他一往情深,始终怀揣着对祖国的爱与热枕,看似狂放不羁的他实则拥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白属于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人生是矛盾、精彩且传奇的。

李白在年少时期饱受儒家经典思想的影响,渴望通过自己的才华来辅佐君王开辟太平盛世。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第一篇: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李白与杜甫诗歌的异同——以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登高》为例中文081班张俏玲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

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一、诗歌风格的不同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

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

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李白及杜甫区别解析总结计划

李白及杜甫区别解析总结计划

李白与杜甫差别剖析————————————————————————————————作者:————————————————————————————————日期 :9.Compare Du Fu andLiBo---t hei r poetry(occasio ns, topics, themes , form,etc.),the kind of personsthe ywere,their personalities . Whos e poet ry do youli k e best, why ?李白与杜甫四十余年前,中国有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曾撰文《李白与杜甫》 ,从阶级立场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去剖析两位唐朝有名诗人,其主要看法是一定李白而否认杜甫。

这里 ,作者以相同的题目撰文,试图淡化阶级立场与意识形态,而从人性与文学的角度去剖析两位诗人的差别。

一、李白与杜甫的平生固然TO PIC 中未提到平生的比较,但中国对文学和文学家的议论一直有“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说法 ,所以 ,笔者第一此后处出发 ,引出其余方面的比较。

李白生于公元 701年而卒于公元7 62 年,大略生活在唐朝最盛的期间。

李白而是岁时只身出川,旅行了中国从两湖到江浙的大好河山。

他各处游览,希望经过结交朋友,拜见社会绅士 ,进而获得介绍 , 一举登上高位 ,去实现政治理想和志向。

但是 ,十年的遨游却一事无成,知道天宝元年 ,李白被召至长安 ,供奉翰林 ,名震天下。

安史之乱后 ,他参加了永王的幕府 ,以后永王与肃宗发生抢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以后,李白遇到牵涉,被流放夜郎 ,半途被赦免,暮年流浪东南一带 ,后死于中国东南部的当涂。

杜甫生于公元 712 年而卒于公元770年,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杜甫扫年在江浙一带遨游,后在洛阳参加科举但榜上无名 , 以后又在长安应试,但依旧以落选告终。

直到以后他才经过各种关系做了一个看守库府的小官。

高二语文李白杜甫比较

高二语文李白杜甫比较
李杜诗风比较研究
高二《唐诗宋词选读》
第三组 生平用世
第一组 诗歌风格 第二组 各擅专场 承继影响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 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 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高双评杜甫:行吟万里,八方布满了 荆棘,瘦弱的两肩披挂风雨,赤脚踩 过,便是一部史记。
课后作业:
自己搜集资料,比较李白、 杜甫诗歌的承继与影响, 写一篇小论文。
谢谢各位老师 敬请各位指导

/ 电影天堂
nry39ksq
么多路,应该差不多到了耶!”耿英也扶着哥哥的手下了车,仔细地观看周围,说:“应该就是这一片了!唉,我看咱们也别找了,看 这样子,那座小二楼早就被人重新拆建了。”耿正也远远近近仔细观望一番之后,轻轻地说:“是啊,这里不比武昌镇,变化实在太大 了!咱们当年开的那个小店是不可能再看到了,现在只能是尽量地打探打探,看看能不能找到张伯伯一家!”起风的冬日里,天气格外 晴朗。太阳慢慢升高了,尽管天儿依然很冷,但街道两边大大小小的百货店铺都已经在开张营业,街面上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兄妹 三人一边走一边打听,但无论是各家店铺的掌柜伙计,还是街面上的老少行人,都没有人听说过有从黄河北边过来做生意的张氏一家。 过午了,几乎踏遍了所有店铺的门槛儿,也问了无数的街上行人,然而终无任何结果。耿英失望地说:“没有希望找到了,张伯伯一家 人根本就没有来到过这里!”耿直说:“张伯伯是个做生意的老手了,他不会放弃做生意的,可他们去了哪里呢?”耿正说:“唉,没 有办法,只能是回家之后再去张伯伯的老家跑一趟了!走,我们简单吃点儿饭尽早赶路吧,天黑之前还可以赶到下一个栈头!”下一个 栈头名叫“远江村客栈”,距离汉口镇大约三十多里。尽管冬日里夜长昼短,但大白骡的脚力特好,天儿尚未完全黑下来的时候,他们 就顺利到达了。这个客栈的规模不算太大,但住宿条件却还不错。今儿已经是腊月二十九,客栈里的伙计们大多已经请假回家过年去了, 伙房里也只留下一个50多岁的老师傅在值年班。简单吃过晚饭后,耿正吩咐这位和善的老师傅:“我们明儿个想尽早赶路,麻烦您早点 儿起来熬点儿玉米面糊糊就好啦,不用准备其他吃食,我们就吃自己带的干粮得了!”老师傅说:“行啊,我这就去告诉柜上,让他明 儿个结算的时候给你们少算一些早饭的费用!”耿正说:“无所谓了,我们只是为了能够早点儿出发赶路而已!”老师傅却说:“这是 我们客栈的惯例,不可以坏了规矩的。各位请回客房歇息去吧,我这就去柜上说明了!”耿正说:“那就多谢您了!要不我和您一块儿 去吧,您也好说给我,是哪一位伙计负责照顾入住的大牲口。我告诉他,请他明儿个早点儿喂好我们的大白骡!”老师傅说:“不劳您 跑了,我顺便告诉那个伙计就行。请三位都回客房歇息就是了!”遇上了如此认真热心的老师傅,耿家兄妹三人连声道谢!他们回到客 房后,耿正说:“今儿个这一天给跑的,还真是有些累了呢,那就早点儿睡觉吧。从明儿个开始,咱们快马加鞭赶路,争取能够快快到 家!”耿英说:“主要是昨儿个见着娘娘他们,大家都特别地身心疲惫,晚上也不可能睡好了的,再加上今儿个一早和娘娘他们分别更 让人心里难受。这到了汉口

李白与杜甫:唐代两大诗人的创作风格与对比

李白与杜甫:唐代两大诗人的创作风格与对比
YOUR LOGO
李白与杜甫:唐代 两大诗人的创作风
格与对比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X-XX
李白与杜甫的生 平
李白的创作风格
杜甫的创作风格
李白与杜甫的对 比
李白与杜甫的影 响
李白与杜甫的生平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简介
创作风格:李白浪漫奔放, 杜甫沉郁顿挫
语言特色:李白语言豪放, 杜甫语言精练
艺术成就:李白被誉为“诗 仙”,杜甫被誉为“诗圣”,
各有千秋
语言特色对比
李白:豪放不羁, 语言华丽,善用比 喻和夸张
杜甫:语言质朴, 注重细节,擅长用 平实的语言表现深 刻的主题
李白:多用乐府旧 题,创作风格独特, 自成一家
强调情感: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深沉,常常表达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的关注与感慨。
运用多种诗歌形式:杜甫的诗歌不仅在五言、七言等传统诗歌形式上有所 创新,还尝试了歌行体等新的诗歌形式,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
杜甫的意象运用
杜甫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来表达情感,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木深”
杜甫的意象运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 活状况
杜甫的意象运用多样,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象,也有细腻的人文景观,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杜甫的意象运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 深刻思考与感悟
杜甫的情感表达
杜甫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 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民疾 苦的同情和关怀
杜甫的诗歌中也有对友情、亲 情的深情表达
丰富。
善于借鉴民间 文学的创作手 法,诗歌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

李白与杜甫诗风对比

李白与杜甫诗风对比

李白与杜甫诗风对比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尤其在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但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如此乱世,为何李白的诗“飘逸不群”,而杜甫的诗却是“抑扬顿挫”的风格呢?性格:李白酷爱游历,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个性上的解放。

在他的生活中他走遍了无数的名山大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的洒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送裴十四》)“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的大气,这一泻千里,咆哮愤怒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正是他狂放不羁性格的真实写照。

并且李白注重在生活中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江上吟》李白在游山玩水的同时,美酒醉人,人自醉,借酒消愁。

这是李白灰暗及自暴自弃的一面,李白寄情于山水,仿佛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灵相往来。

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特别是其中对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从娴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诗人尽情驰骋于浪漫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朦胧离奇的奇山异景图。

李白杜甫生平对比及登高讲解

李白杜甫生平对比及登高讲解

近体诗
近体诗概念
近体诗分类 近体诗格律 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 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 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 诗。 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 于古体诗。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诗总结
情感: 不得见用之愁; 忧国忧民之心; 功成身退之志; 思归思乡之情; 知音难觅之憾; 贬谪异乡之苦; 吊古伤今之叹 …… 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色彩和谐; 用典用事,含蓄委婉; 比兴象征,蕴藉深厚; 对比衬托;突出强调; 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各种修辞,作用纷呈; ……
道不尽的诗圣 说不完的诗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 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 入世,杜甫一生眠酒家,笑傲 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付豪客形相;杜甫是儒, 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 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杜甫近佛, 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 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 种。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厚。 郁即“积”,凝重、含蓄。
沉郁,是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 顿挫,是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 奏的缓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 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 乐美

杜甫 生平 创作分期 登高之写作背景 登高之解析

杜甫  生平   创作分期    登高之写作背景   登高之解析

生平[编辑]家世[编辑]杜甫出身京兆杜氏,祖上是晋朝当阳侯杜预的长子杜锡。

七世祖:杜乾光,齐司徒右长史。

六世祖:杜渐,梁边城太守。

五世祖:杜叔毗,北周硖州刺史。

高祖:杜鱼石,隋朝河内郡(怀州)司功、获嘉县令。

曾祖:杜依艺,唐朝雍州司法、洛州巩县令。

祖父:杜审言,洛州洛阳县丞、吉州司户参军、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武功县尉、奉天县令。

早年[编辑]杜甫早年的生活情况记载很少,主要从他的诗歌中得知。

杜甫生于712年2月12日[7],准确的出生地尚未知晓,但估计在巩县(今巩义市)。

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8],他的父亲杜闲,曾官至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审言生闲,闲生甫”[8]。

杜甫的母亲是清河东武城(今属山东)人,在杜甫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杜闲续娶卢氏[9],杜甫并没有从卢氏身上得到多少母爱,反倒是他二姑担当了母亲的角色,把小杜甫抚育成人。

杜甫有一个哥哥,早夭,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到他们,但杜甫从未在诗中提到他的继母[10]。

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11],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12],可见杜甫是个早熟的孩子。

杜甫幼年很是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13]。

但这个早熟孩子超强的记忆力和出众的文学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12]。

出游[编辑]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十九岁的时候,他出游郇瑕(今山西猗氏县)。

二十岁的时候,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巩县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14]开元二十九年,他返回洛阳,筑室首阳山下。

约在此时,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结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仁政思想
所处时代
出身 人生经历
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阶 级矛盾尖锐,国家多灾难和人民 多苦难,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 层,历尽人生辛酸,看尽生民疾 苦,因而关心国家安危。 “奉儒守官”的家庭出身,自幼 其家非常富有,因而他早期受过很好的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他终身 传统教育。少年时代游历青城峨嵋等地, 不渝的忠君恋阙、忧国忧民的思 受道家思想影响。 想。 少年时代,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诞生到35岁,读书漫 游。 中年屡入长安,叩问报国之门。 困守长安时期35岁至44岁。 出长安再次漫游时期 陷贼与为官时期三年。 晚年投主不明,尴尬就死。 飘泊西南时期49岁至59岁去世。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沉即“深”,深刻、深厚。 郁即“积”,凝重、含蓄。
沉郁,是指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 顿挫,是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 奏的缓急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和旋 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 乐美
沉郁顿挫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广阔胸襟 丰富的阅历和博大精深的知识 流离漂泊、孤独寂寞的生活 雄浑壮阔的境界
从《登高》看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方法
《登高》前两句的写景方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联想想 象)与实写; 2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当然还有平 视),高低结合等。 3从调动的感觉来说,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4从动静角度,有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 5从修辞手法来说,中学阶段的八大修辞最为多。 6从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 典故、象征、白描等。 了解了这些,在赏析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对写景的句子我们 更应加以重视,因为它是诗人情感的客观显现。另外记住了 《登高》前两句,就可以对中国古典诗歌写景方法的特点有 大致的了解。这对于赏析还是创作古典诗歌,甚至是创作其 他类型的文学作品都会有帮助的。
2、人生经历不同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 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 遍于诸侯。”他年少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 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的形成。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他的人格 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但他差不多一生徘徊于出仕与高 蹈之间。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徘徊。 杜甫出生于官宦,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的诗人,所以对 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 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 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 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忧愤深广的心境
从《登高》看古典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方法
在首联的出句中,诗人运用的是实写,观察的视角是仰视,而且 还调动了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感受到风的急切倾听到猿声的凄凉。 在首联的对句中,诗人也是实写眼前之景,而且还有动静结合, 水中陆地的静与鸟儿盘旋的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 动。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出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 纷飞飘落的木叶,虚写倾听到的萧萧之声,对句俯视奔流不息、 滚滚而来的江水,让人感受到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由此可见首联在写法上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绘画上的工 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在写法上着重渲染整 个秋天气氛,好比绘画上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 去补充。这两联写景视角不一境界不同,很能表现杜甫对诗歌艺 术的追求。 正是有了这前两联不同层次的景色描写,才有了后两句的情感抒 发的升华。可以说,是前两联创设的秋日氛围让读者在作者营造 的情景中体悟到作者的激昂慷慨与沧凉孤独。 其实这两联几乎涵盖了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往未来, 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 分;李白多好梦,杜甫多恶梦;李白多开心事,杜 甫多失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 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李白是天之骄子, 杜甫是国之人杰;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 员;李白是帕瓦罗蒂,杜甫是莎士比亚;李白是庄 子作逍遥游,杜甫是孟子见梁惠王;李白是狂草, 杜甫是行楷;李白是小李飞刀,杜甫是独孤九剑; 李白是摇滚、迪斯科,杜甫是歌剧、狐步舞;李白 是飞碟,杜甫是“神舟5号”;李白是如来,杜甫 是观音……
代表作品:
现实追求: 建不世之功
1、少年时代,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2、中年屡入长安,叩问 报国之门。 3、晚年投主不明,尴尬 就死。
现实生活中演绎悲剧的一生
精神呼唤:达绝对自由
1、入山访道,落拓不羁。 2、仕进失利,不为所缚。
精 神 世 界 里 放 飞 自 由 的 梦 想
小结
思想: 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风格: 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 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 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 偏向于写实。 擅长的体裁: 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 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道不尽的诗圣 说不完的诗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的,圣是超凡 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 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 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付豪客形相;杜甫是儒, 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 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近道,故有仙灵气,得天人之妙相;杜甫近佛, 故有慈悲心,生般若之智慧。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 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 种。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 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 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 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律 诗
律诗的基本特点 :
1. 形式上有字数、句数、平仄、对仗、 押韵等要求。 律诗每联上下两句偶数字的平仄须相反, 奇数字的平仄可相反也可相同。即“奇数不 论,偶数分明”。 律诗偶数句最后的一个字须押相同的韵, 奇数句最后的一个字可押相同的韵也可不押 相同的韵。即“奇数不论,偶数分明”。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诗总结
情感: 不得见用之愁; 忧国忧民之心; 功成身退之志; 思归思乡之情; 知音难觅之憾; 贬谪异乡之苦; 吊古伤今之叹 …… 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色彩和谐; 用典用事,含蓄委婉; 比兴象征,蕴藉深厚; 对比衬托;突出强调; 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各种修辞,作用纷呈; ……
近体诗
近体诗概念
近体诗分类 近体诗格律 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 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 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 诗。 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 于古体诗。
问: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 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 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 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 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 ___,感情更加 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答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 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 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艺术风格
地位影响:
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李杜“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 物。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把中国诗 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 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俗称的—诗 仙。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 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
李白杜甫诗歌创作比较简表

诗歌体裁 创作内容
在对于祖国的爱慕、 对于人民的热爱、 对于侵略战争的憎 恨等三方面,李杜 是共同的



擅长古体和七绝
众体皆长,尤擅律诗。
创作方法
创作活动主要在安史之乱后,主 创作活动主要在安史之乱以前,多以自 要反映国家忧患和民生疾苦。杜 己怀才不遇的视角暴露和抨击当时的黑 甫富人道主义与悲天悯人之怀。 暗政治。李白多人民自豪感与反抗精神。 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 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无比热 实;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不少描 爱;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 绘自然风景、歌唱爱情和友谊的的篇; 罪行的强烈憎恨,也写到自己的 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浪漫主义。侧重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来面目, 及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社会现实。 。 观察细微,多描写与叙述。语 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 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 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古 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 朴自然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 多样。 思想感情。手法多直抒胸臆 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似的表达方式, 壮美的诗歌意境,风格飘逸俊朗。气势 豪迈.意象的组合上:李白疏朗,杜甫紧 密。 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表达 方式,悲壮的意境。风格沉郁 顿挫。气势雄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