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

1让心灵自己做主

话题1:自己做主 【作文题目】 在生活中,我们做事往往会身不由己——在家里要听从父母的叮嘱,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教导,就连亲戚、朋友也要给自己提出许许多的忠告和希望。我们谁都不能否认这些对我们的积极作用,但这也与我们中学生所追求的某些“个性”相矛盾,一旦我们自己做主,独立完成自己的某些想法,我们会体会到做为一个独立者的尊严和价值,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我选择的路,我自己走!” 你有过这种经历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以“自己做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文体自选;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作品展示】 1、蛹·茧·蝴蝶(一类文) 解海龙 我本来是一只自沧海翩翩飘来的蝴蝶。 ——题记 陷入——美丽的错误 走进这网,凝视一个尘封的童真,任千年的沧桑倾诉我的情怀。 心的家园何其小,小的可怜。一椽、一篱、一菊、一段残垣,拢一抹夕阳,靠一脉清流,望一山野菊,想一桩心事。于是,寂寞的时代在童年有了一点单调的回音。 我扭动着身躯,沙沙的声音——是身体与茧网的磨擦! 如梦如烟,亲情迷恋了千年。 亦嗔亦痴,爱的语言缠绕不散。 一根攀援的藤,被众多的桩搀扶着,爬进了我的窗棱! 挣扎——金色的选择 我倔强的扭动着。 我弯曲的身体弯成了一个“愁”字。一滴大大的泪水侵蚀着茧网,慢慢化开…… 许多友善的手在抚摸着我—— “孩子,听妈妈的话!” “儿子,照爸爸说的去做!” 我轻轻地挪开那些手,“给我一次自己选择的机会,好吗?” 我轻轻地钻出茧网,不曾回头! 化蝶——美丽的新世界 阳光、鸟语、花香…… 和风吹开了我的翅膀。 跳动着我的舞步,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 我是一只来自沧海的蝴蝶,走过牵绊的篱笆,慢慢走上自己的路。 小结——走自己的路 当我的一只脚踏上这段路程,我就不后悔。我会用我自己的努力、胆识、意志大步大步地走下去。 无需搀扶,我更多的“自我”,更多的“个性”将尽情的流露! 【点评】 本文化题为象,想像奇特,令人叹服。作者巧妙地通过蛹变蝴蝶的三个生命的历程,由“美丽的错误”而“金色的选择”而“美丽的世界”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己做主”文章的主旨,最后也就水到到渠成地引出了文章的小结部分——“走自己的路”,给人以深刻的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会设计(一、二年级)

活动主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对象:小学一年级 活动背景: 经过两个多周的小学学习和生活,我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很多事都需要父母(或爷爷奶奶)帮着完成,因此准备开展这次主题班会。活动目的: 通过发现身上的坏毛病,懂得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学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在家练习穿衣服、收拾书包、做好课前准备。 2、两个同学准备对口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准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评价卡。 4、集体学唱《劳动最光荣》 5、分组准备儿歌齐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过程: 活动1:故事引入 班主任: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就来讲一讲咱们一年级同学的一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站在班门口迎接同学们。不一会儿,就来了几个同学,他们放下书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小声地读课文。该上第一节课了,同学们忙着往外掏书,做课前准备。这时赵露露站起来说:“老师,我忘带语文书了。”刚上课一会儿,闫敏乐的妈妈敲门进来了:“老师,我给闫敏乐送彩笔,怕英语课没的用。”放学了,我刚把同学们送出校门口,乔俊豪的奶奶就把书包接过去了。下班回到家,屁股还没有坐到沙发上,刘莹的妈妈就打电话问我:“李老师,今天的作业留的是什么呀?”同学们,这就是咱们一年级同学的一天。你们觉得咱们班同学的一天有问题吗?问题出在哪?下面就请同学们对故事中的现象进行一下评价。 班主任:针对咱们班的种种情况,今天特意召开一次班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2:提要求(投影出示) 班主任:同学们,老师反复强调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对不对?那我们在家要做到哪些事情呢?在学校呢?(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并将总结内容投影出来) 自己整理书包。 自己穿衣服。 自己刷牙洗脸、叠被子。 自己背着书包上、下学。 在家把学习用具准备好 活动3:互相评价(事先准备好彩笔和评价卡)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真的是这样做的吗?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张评价卡,对着咱们屏幕上提出的要求进行评价,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进行评价,并给孩子加以指导,一定要实事求是,该涂几张笑脸就涂几张。做得很好的就涂3张笑脸,比较好的涂2张笑脸,一般的涂1张,实在不好的也可以一张不涂。然后我要请咱们的家长和同学也上来评一评,好的方面要说一说,做得欠妥的也要讲一讲,做得不好的没关系,然后咱们再改正。(哪位家长和同学上来评一评)

让孩子感受和创造美

让孩子感受和创造美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还对我们教师提出要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布置环境、美化生活。”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能开拓孩子的思维,一定要重视教室环境。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布置教室、美化教室,让孩子们成为教室里的主人!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孩子们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

教育孩子顺其自然,但不可放任逐流

教育孩子顺其自然,但不可放任逐流 孩子,你的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教育你?是什么都不管 你呢?还是随便你自己做主?对于孩子到底是严格管理细心培养呢还 是顺其自然? “孩子是需要引导的,但是你必须提升自己才能引导孩子。但是,请你记住,顺其自然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家教领域,历来存有两个 相互对立的派别:一派认为,孩子都是管出来的,不管不教的孩子不 会有出息;另一派认为,孩子都是自己成长起来的,千万别管孩子, 管也没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别管孩子的言论。当然,别管论 者也许能在社会上找到不管也成功的案例。但是这案例实在是少,我 们家长,谁敢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我们还是情愿多操点心,多费点神,把孩子的事情纳入家庭议事日程。甭管孩子最终是否有出息,只 要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或者平庸的人,那都 不是我们的失误,起码,我们的孩子不会去犯大错误,那也是我们的 另一种成功。 请学会用自然后果来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自然后果是简易 而有效的一个方法。它是指自不过然地发生的结果。比如,下雨不打 伞会被淋湿;忘了吃饭就会饿;不洗衣服就没有不干净衣服能够穿。 父母若能减少不必要的帮忙或惩罚,孩子会通过自然后果自不过然地 明白一些道理。 问:我是孩子,我也不希望被父母放任! 答:我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的想法,其实,他们是需要爸爸妈妈引 导的,顺其自然,是表示不要过度强迫,着眼未来而不是过去。多向 孩子问几个“是什么”和“怎么样”。告诉孩子,机会=责任=结果。 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而不是事情的后果上。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或 能预先参与解决问题方案的制订,也许我们回顺带教训孩子。身教胜 于言教,身体力行,不要空谈,努力做到身体力行而不要空谈。父母 说得太多,孩子耳朵就会起茧子。叫嚷、唠叨、教训、恳求、命令和

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现代的孩子劳动情况普遍较差,一方面因为他们自己缺乏主动劳动的精神,更主要的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加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和可以去做的事家长都包办代替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我认为成人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一、学会自理: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负责收拾,放在固定的地方。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种玩具找不到时,家长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而要借此机会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问孩子:“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的自理能力。 二、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虽小,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可以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作为家长一定要坚持孩子自己去完成,切莫代劳。 三、自我服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作为学前班的孩子自我服务劳动的要求是: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剪指甲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能穿脱衣服,系鞋带;学会削铅笔、包书皮;能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 总之,教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读书笔记)《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读书笔记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读书笔记 看到《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那次组内教研课校长对我的评价:“掌控欲太强,眼睛总在每个学生身上搜索,不允许任何人乱动。”当时我还据理力争,这样不好吗?说明我的眼里有全体学生,我们班的课堂常规很好,好习惯就是要从小培养,课堂上溜号不利于学习……对照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认为好的做法是多么愚蠢,用一节节“规矩”的课磨灭了孩子最珍贵的好奇心,让他们最终成为一群没有问题的人。 回首30多年的从教生涯,由于自己的性格所致,有哪节课不是这样规规矩矩的过来的呢?那些小孩子总是叽叽喳喳地提问,很多问题跟我的教学设计毫无关联,屡次打断我的教学思路,影响了教学进度,我不得不用严厉的批评制止他们,只允许他们提“有意义”的问题,有时受时间的约束,他们只要回答问题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文章里描述的情景:课堂安静了,孩子们发现只要好好消化课堂老师讲的内容,就能拿到好分数。老师每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都能在下课铃声的前一秒钟画上完美的句号。 还记得我在设计《鹅妈妈的故事》时,课文中有几个字音容易读错,在其他班级试讲时,曾多次纠正字音,占用了很长时间。为了顺利解决这个难题,节省时间,我在教研课上直接出示了这几个字的读音,让学生反复认读,避免了在其他班级出现的状况。这个微小的环节在课后评课时校长指出来,询问我的设计意图,我如实回答,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避免错误的第一印象影响以后学习的效果。虽然是一个小的教学环节,但反映了我的教学理念,只为了课堂上的顺利,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想想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过是走走形式,短短的几分钟,还没有讨论出结果,就草草收场;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不过是让学生说老师想提示大家的字;指名朗读课文,因无法面对学生的错字、添字、丢字而大发雷霆……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去追求探究的愉悦感,而是去揣度老师心里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学会了接受,学会了言不由衷,学会了掩饰自己的内心,去适应课堂,适应老师,适应教育,却没有顺应成长的一般规律,他们虽然获得了老师“好学生”的评价,但好奇心却在没有光照的角落里枯萎。 作为一名教师,看到这一切我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21世纪,更需要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就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成长速度是不同的,或快或慢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节奏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教育,让每一朵鲜花在他的时间里绽放,成为一朵独特的奇葩,这样世界才精彩。 多一份爱心,用鼓励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多一份耐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做出自己的回答; 多一份尊重,留住孩子易逝的好奇心; 多一份等待,让每一朵花在他的时间里绽放; 我们的课堂可以不完美, 但孩子的成长不能被牺牲,

四种方式让孩子容易交朋友

四种方式让孩子容易交朋友 人与人之间正确交往的方式、技巧将直接关系到其幸福的家庭生活。而有些孩子却因从小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不知道如何与人正确友好的沟通交流,后果可想而知。六艺学社珠江新城教育培训专业的老师告诉家长们,做好四点,让孩子容易交到朋友! 1.了解孩子的性格,鼓励其交往 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实际真实性格。一个阳光外向的孩子,他们可能更容易找到与人沟通的方式,但相对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父母们的鼓励和帮助,他们可能很难主动与人沟通和交流。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胆小、内向时,应该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流,出门时与邻居叔叔阿姨打招呼,可能孩子开始时会小脸发红不好意思,但慢慢地就会发现孩子变得自信大方起来。 2.给孩子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 任何时候父母们都不要放弃孩子与人正确交流的好机会,比如和邻居一起坐电梯主动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打招呼,邀请同事或是朋友的小孩来家里玩,一起去公园、旅游等等。当孩子不习惯和周围的人接触时,父母要主动出击,让孩子融入周围同龄小伙伴的圈子,让他们自己学会与人交流沟通的方式。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做主,大人不要强迫孩子与某个小朋友一起玩,或是不准和某个小朋友一起玩,只需要给孩子创造交流的机会,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交流中的问题,孩子的事孩子自己想办法。父母一味地干涉,孩子反而找不到真正的朋友。 3.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现在社区有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些家庭的孩子之所以不会与人交流和沟通是因为他们平时在家就见到那几个人,没有机会与人沟通和交流,没有好好锻炼。父母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认识更多的人,通过观察他人如何与人沟通交流,从而自己模仿学习他人的交流技巧。

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让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后感 陶秀贞 鸡一定得下蛋吗?每个人都知道,鸡就是应该下蛋,不下蛋怎么能行呢!可是真的就有一只叫做卡梅拉的小鸡反对下蛋,认为下蛋是最最无聊的事儿,她觉得生活中应该有更好玩的事儿可做……这只小鸡就是童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的主人公。 卡梅拉个性十足,与众不同,有着丰富的幻想能力和冒险精神。作为一只柔弱的小母鸡,卡梅拉从小就不甘平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并且勇敢地付诸行动,追求梦想。因为无法抵挡想看海的强烈愿望,卡梅拉带着满腔热情深夜独自离开家,展开了一只小鸡的海上探险之旅……在海的另一边,她爱上了火鸡男孩皮迪克,并且把他带回了家,生下了他们的两个孩子,哥哥卡梅利多与妹妹卡门。孩子们又完全继承了妈妈的与众不同,好玩的故事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生活中肯定还有比睡觉更好玩的事情!”大小卡梅拉们一直都抱有这样的信念。他们执著地追求那些种群中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去看大海、去摘星星、去追回逃逸的太阳……一路上处处坎坷、历经艰难,但总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最后还能收获超乎想象的回报和异乎寻常的果实。 就是这样一套充满想象色彩、洋溢着快乐音符的童话故事集——《不一样的卡梅拉》带我重温多彩的童年,提醒着已经变为孩子他娘,为人师表的自己:每个人在他小孩子的时候都是一只充满梦想的小鸡卡梅拉,可是有一天她也会忽略她小小的孩子想要去摘星星的心愿,有一天也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小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可是长久以来,提起学生,我们似乎最关心的只有学习,看待一个孩子成长进步,往往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也是成绩、分数。在“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的“真理”之下,如果一个学生不学习,就是犯了天大的错误,就应该挨打挨骂,接受批评。当我们以一个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向孩子们喋喋不休“学习、学习再学习……”时,可曾听到来自孩子们的心声“学习,学习,生活中应该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事!” 故事中的卡梅拉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愉快成长的,收获着平等、尊重、友爱、合作、责任与勇敢。卡梅拉们身上有孩子自己的影子,卡梅拉们始终是快活的,我觉得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快乐的孩子是满怀梦想的。托尔斯泰说:“孩子的心灵成长更需要有美好的梦想。梦想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财富。孩子的梦想有着她自有的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和成熟。”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都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慢慢长大。“我想去看海”、“我想有颗星星”、“我想有个弟弟”……这些梦想虽然可能过于简单和微小,但都一样令人尊敬,梦想从来没有高低贵贱,只要是萌芽于孩子心灵深处,为梦想的奋斗就是无比快乐的,执著于梦想的实现,心灵就会长出隐形的翅膀,快乐的翅膀。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只会在徘徊孤单中更加坚强,绝不放弃。不管生命的尽头是戏剧还是悲剧,无怨无悔的人生体验,构成了生命的真实与精彩。 …… 快乐的孩子是伟大的。快乐的孩子心灵洒满阳光,同时他会把阳光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卡梅拉们身边有亲爱的父母、独具魅力的爱人、可爱的小妹妹、渊博的师长、亲密的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读后感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读后感 泖港学校冯艳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物体都有它自身的特性。“让黄瓜成为黄瓜,让茄子成为茄子,让辣椒成为辣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理应敬畏并尊重生命的自由和成长,灌溉信念,而不设计方式。同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乃是最健康、最完美的教育生态。”这是《中国教师报》2009年6月24日《教师论坛》上的《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一段话,我反复地品读,真是一语道破真谛!在教育的常态中,我们往往不顾孩子的真实需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演绎现代版的拔苗助长却浑然不觉。 在暑期培训中,我认真阅读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篇文章,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明白在平时看来的捣蛋和顽皮的行为,谁知是孩子的天性?我明白了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不要让孩子迷失自我,帮助孩子来认识自己。 其次,给孩子的空间和时间,留住他们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会引领着孩子们去寻找新知,探索新的奥秘,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孩子,不是帮助他们来选择人生,而是尊重生命的发展选择,因为那是孩子的人生。 校园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中我们忘了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我们声情并茂,滔滔不绝,却一次次制止孩子发言的欲望,还美其名曰:老师说话请小朋友不要打断,有什么话等老师说完了再说。老师说完了,孩子也忘了要说什么了。在游戏中,我们反复强调孩子不能奔跑,注意安全,却忘记了奔跑是孩子的天性,奔跑让孩子感受快乐;更忘记了其实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奔跑中的自我保护。午餐活动,我们指责孩子狼吞虎咽,掉菜剩饭,却不知孩子内心的真实动机,他只是想第一个吃完后能牵着老师的手去散步,近距离感受和老师亲密接触的温暖。午休期间,调皮的孩子叽叽喳喳,老师反复叮嘱却无济于事。而当老师悄悄坐过去,轻轻的拍拍,耐心的抚摸,送上鼓励表扬的微笑,孩子便满足的甜甜入睡。 福禄培尔曾说过:儿童好比花木,教师如同园丁,学校就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园地,教师要向园丁一样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天性得到自然的发展。由此,想起满园红是红,绿是绿的蔬菜朝气蓬勃的景象,我想起70多岁的爷爷伺养蔬菜的虔诚与挚着;想起他劳累耕种后坐在菜畦旁抽着烟怡然自得的神情,

让孩子自己去创造

让孩子自己去创造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近几年来,我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创造性思维训练,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去创造音乐的实验方法。奥尔夫教学法追求的是人性中自然、原本的东西,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感受,通过亲身的参与来自然的获得而不是依靠复杂的理论。奥尔夫教学法更加全面地、具体地体现着音乐素质教育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小时候”这一大好时机,养成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注重改变孩子单一盲从的模仿,培养孩子自己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的前提下,让他们创造自己的音乐。 一、让节奏引领幼儿进入音乐的大门 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最有魅力的音乐语言。因为是节奏把音乐、舞蹈、语言等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因此,我在为小班幼儿设计活动时选用了简单的4/4拍节奏型来做自我介绍。如:边拍手边说我叫×××,并引导幼儿随着节奏挨个介绍自己的名字。没想到幼儿非常感兴趣,而且注意力也很集中,当轮到自己说时脸上的表情还有点不好意思呢。虽然,在一开始时,幼儿还接的不那么好,有的节奏也不

合拍,但在熟悉了之后,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教师的启发下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了。如:“我喜欢什么”、“我爱吃什么”、“我的朋友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验到节奏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当幼儿对节奏有了的初步的兴趣之后,我就引导幼儿来感受和发现节奏是有变化的。在《快乐的一家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情境,请来大班的幼儿用道具扮演家中各人走路的节奏,并请幼儿说一说家人的脚步声一样吗?不同在哪里?由于幼儿本身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说出快、慢、不快不慢。在这一探索节奏变化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当幼儿戴上头饰亲身感受和体验节奏的变化时,他们的积极性是那么的高。一边要注意听鼓点的变化,一边还要来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不同的走路姿势和节奏,他们好像乐在其中。生活中的模仿是为了更好的再创造。在这次活动以后,幼儿又通过自己的眼睛把新的发现与大家来分享。有的说:火车出站的节奏是越来越快的,进站是从快到慢的。还有的说:乌龟妈妈爬得慢,乌龟宝宝爬得快。我听到以后非常高兴,并把他们的想法设计到活动中去,让幼儿听着音乐自己来表现。当幼儿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储备之后,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就把他们平时无意中讲出来的有节奏的语言记下来,让其他孩子模仿;让他们尝试拍出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下雨声、小鸟叫声等等,启发他们用各种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星河灿烂,只要你是恒星,就一定能够闪耀! 初看这本书就让我打了一个冷战。鲁稚说:‘差’这个词,在他面前,在任何人面前,我从来都没有说出过,我怕伤他的自尊,更怕这个词从我的口中出来,强化了别人的印象,我只能尽一切力量帮他往好的方面转化。”我努力回想,我有没有明确地或者隐晦地表示过某个孩子很差?貌似没有。那我有没有在态度或者与语气上表现出来过呢?我不确定了。感觉心在微微发颤。不知道我不经意的眼神或语气会不会给我的孩子带来伤害? 自认为我是一个好脾气的人,是一个能一视同仁的人。在内心里,我爱着每一个孩子。可是,我不是圣人,总会有些孩子让我生气、让我沮丧。我深知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有时不免又把成绩放在首位。 鲁稚的儿子鲁鲁让我想起班上很多孩子,他们都像鲁鲁一样,并不是我们所谓的“聪明”孩子,但是他们都很可爱。有的踏实努力、有

的勤劳热心、有的极富责任心 ......... 每个孩子都有耀眼的闪光点。尽管他们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我一直坚信,他们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相信自己做的是正确的,我确实做到了平等的关爱每一个孩子,认真发现并欣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但我也犯过错,有时候会表现出急躁、不耐烦。希望我的孩子们不要被老师不经意犯的错误影响。老师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改正,让每一个孩子在我身边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出自己的光芒。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做个好人 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让孩子们学会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他们学会做人。缺乏道德修养的人,传授给他再多知识,也只是在培养“高智商罪犯”。而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即使学识浅薄,也一定会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 经常有人问我:“上了这么多年学,学了这么好的专业,最后去教小学了,你亏不亏?”在别人眼中,教小学就跟玩似的,没什么技术含量,可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其位,我才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去年,我在咼中实习过一年,发现有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今年接手了一年级才发现,原来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的。六七岁的孩子,最应该天真烂漫的年龄,可是有些孩子总让我心疼、心酸。而几乎所有问题都源自于家庭问题。生长在一个不和谐甚至支离破碎的家庭,孩子很容易形成自闭、自卑或者仇视社会的极端性格。我只能用更多地耐心

怎样让孩子学会自己拿主意

远创小编教你怎样让孩子学会自己拿主意 周末,在超市购物时,旁边一对母女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妈妈问:“宝贝,想好了没有?”女儿6、7岁的样子,她犹豫不决地说:“妈妈,我没想好,我想要这条裙子,也想要这些文具用品”。妈妈不紧不慢地说:“宝贝,你今天到超市来是买文具的,你现在最需要的是文具,等一下你回家写作业需要用,可你的衣服并不缺呀。”女儿听了妈妈的话,沉默了许久,做出了决定,买了文具。 确实,我们的生活中每天每件事都需要我们去选择,做决定。很多父母对孩子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一直都习

惯性地替孩子拿主意,孩子缺少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这样就不能培养他们的抉择能力,自我抉择能力是独立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当父母的总不能一直帮助孩子做决策。 一个人从小若没有自己的主见,就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长大后,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就会束手无策,完全没有办法去应对,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事事依赖他人,遇事毫无主见的人。 怎样让孩子学会自己拿主意? 一、让孩子参与到生活、学习中来 一般来说,从四岁开始,孩子就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父母 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到生活、学习中来,比如在餐厅点菜、买衣服时、上兴趣班时,给孩子发言和选择的机会,培 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家长要学会引导 孩子年龄小,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他们主要是按自己喜欢和厌恶的情绪来判断人物和事物的是与非。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权衡取舍,一件事情做决策时,就代表自动地放弃了某些东西,所以要告诉孩子做决策时要考虑利弊,选择利大于弊的那边,帮助他们做出决策,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读《让孩子成为自己》心得体会

学习《让孩子成为自己》心得体会 学习了《人民教育》13年1月刊发的冀晓萍的《让孩子成为自己》一文,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每个人的珍贵在于我就是我,而不是别人的复制品。中国教育要想实现新的突破,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珍重这种独特性,让孩子成为自己。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总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发展,分数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已决定了老师的一切。《让孩子成为自己》一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让我们认识自己,让孩子做回自己 要让学生成为自己,做回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具有其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要从思想深处、观念源头明白孩子是一个无型的个体,不能让教师自身成为一名雕刻师,变孩子的无型为有型。教师只能让孩子知道塑造的“方向”,给予孩子无限自由的空间任其捏塑。也许孩子的发展不尽如我们所想。但是,只要我们为其掌好舵、为其扬起帆,他们终究会有到达彼岸的那一刻,或许这才能让孩子在远航的途中收获意外的惊喜。让教师自己成为一名欣赏者,而不是用“过来人”的眼光去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结果对每一个人固然重要,但是,创造的过程才是孩子成长真正过程。让他们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有一条属于自己而别人从未走过的成功之路,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 二、留住孩子易逝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每个人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发动机。儿童的好奇心是生命成长的内在冲动,但这种好奇是珍贵而不稳定的。泯灭孩子的好奇心,好比是让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失去灵气和灵性,这样的教育就如同一个隐形的杀手、如同给孩子喂食慢性毒药。教师要善于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创造力。现状中是很难的,教师要有教学成绩,首先必须培养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好的教学成绩,他就会身败名裂,就会被斥责为“误人子弟”。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其重要性,只有抱着一切为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未来,宠辱不惊,将个人名利置之度外,才会产生实现过程的行动,才会有留住

《让孩子创造自己》读后感

《让孩子创造自己》读后感 暑假我们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感悟《让孩子创造自己》这本书,感觉自己受教颇多。 这本书从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陪伴比供养更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播种美好才能收获美好、第一并不重要、真正的教育在与唤醒、父母成长了,孩子才能成长、家校共育,实现完美教育,这八个方面对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教育、阅读、人生方面进行点点滴滴的指导。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在于唤醒,反思自我。对未来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明确的方法与动力。 随着高考的改革、统编教材的落实,我们越来越能发现阅读成为了孩子们学习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更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朱教授提到:人生围绕着童年展开,孩子在童年阶段看到的事务、积累的经验是他进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基石。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在童年的时候通过阅读真、善、美的东西来让孩子们感知真善美,从而使其心灵中充满真善美,只有这样当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他的世界才会充满真善美,对社会和生活充满热爱,他才能成为积极向上的真正强者。

而阅读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文章、文学作品的阅读,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谣、童话、故事等等也是孩子们培养兴趣的精神养料。童谣具有音乐性、韵律性,语言富有张力,内容明了易懂,适合儿童传唱。儿童在传唱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陶冶性情,为后期阅读奠定基础,为童年提供精神养料。与童谣不同,童话帮助儿童宣泄情感、孕育希望、形成智慧,他是童年的粮食。像《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美好与憧憬,同时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为每个人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童年时一些有趣的故事,在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的同时,也不断缔造着他们童年的幸福。所以我们的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要关注孩子们内心的需求,而不应该一味地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精神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鉴于此,我觉得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与学习中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对于还无法进行独立阅读的幼儿,我们有必要将一些身边传统的童谣、儿歌、或者故事唱或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小体会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为以后的文字阅读提供基础,创造兴趣。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主动帮助孩子们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去探索未知,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体会童年的幸福,让孩子创造自己!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主人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主人 课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今天有幸听了刘xx教授的讲座,对于“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以下是几点体会: 1.观点的转变 什么是“游戏”呢?游戏是否等于“玩”?在现阶段日益畅行自由自主的区域活动中,是否就是 游戏呢?刘教授通过理解“游戏”的真正涵义,使我对“游戏”观点的转变。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这三个关键词或许不难理解,但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的 却是少之又少。刘教授引用了测试的事例:午睡起来后,教师和孩子们做游戏(先吃完点心的先 画天安门),老师问孩子:“玩完了开心吗?为什么?”孩子回 答:“不是玩,不开心。” 老师 又问:“那怎样玩才开心?怎样才是在玩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很开心,在幼儿园是教师布置的任务。”

老师问:“怎样的玩才是玩呢?”孩子回答:“随便! ”在这个听完这事例后,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游戏”——“自由地玩”。 2.幼儿园里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幼儿园里,以什么类型的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学游戏还是幼儿的自由游戏?在以前的观念 里,我肯定会说:“很多的,有自由活动、体育游戏、手指游戏等”,现在听完了讲座,使我知 道了,这类所谓的游戏只是老师的教学游戏,通过所谓的游戏让孩子学习本领,可这些都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游戏”,我们要改变视角,关注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主动学习。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重视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的权利、时间和空间。刘 教授的这句话,是我们今后实践工作的依据。 3.关注幼儿、读懂幼儿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在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不是在等待成人来教他们学 习。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我们要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从仅仅关注“我要教什么”,转变为关注“幼儿正在学什么”,真正把幼儿当作主动的学习者

给孩子做决定机会之家长感言

给孩子做决定机会之家长感言 前几天跟朋友聊起孩子的高考志愿,当我问起孩子什么想法时,朋友回应“他要有想法就好了,什么事都是两个字'随便'。”从穿衣服、同学交往、文 理分科、高考志愿,事无巨细征求大人意见,等着家长拿主意。朋友说,其实,孩子小时候家长非常乐意做这些事情,而且还为孩子的听话、乖巧二得意,可 如今长大了还是这样没主见,就让家长不免有些担心,将来的工作、个人婚嫁 是不是也要等着父母做主啊! 当然这个例子有些极端,但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事事等着家长作主张的 孩子并不在少数,也时常听到家长的类似抱怨。 其实孩子没主见,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家长身上。本来独立自主做决定的好 习惯是应该从小培养的,可是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不会做决定,或者准确地说 是家长信不过孩子,担心孩子不会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便包办代替。等到家 长觉得该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时,孩子却不敢决定了。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家长把责任统统推到了孩子身上,自认自己摊上 了不争气的孩子"我给他机会,他不要"!真的给孩子机会了吗?我觉得家长给的 只是让孩子跟自己保持一致的机会,一旦意见不一致,其实最终做决定的还是 家长,说白了,是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决定的锻炼机会。 孩子没主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因为不相信自己所以不敢做决定,因为怕承担所以不去做决定。当然,孩子的不自信也是跟家长的不信任有着直 接关系。另外,也有因经验不足而无法做决定的时候,比如高考志愿的学校和 专业选择,孩子这方面没有任何经验,拿不定主意也是自然的事,但我觉得完 全可以通过浏览相关网站,求助老师、学长等方式去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经验。要让孩子明白,经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是一生的常态,只要经过充分地认证, 确信自己的想法或做法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而不要随意被别人的观点所 左右,更不能把选择自己命运的的权力交给别人。 如何使孩子变得有主见呢? 希望孩子有主见,父母就一定要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支持,多给孩子创造锻 炼的机会。高中的孩子不但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 的愿望决定自己的`事。这时家长要充分信任孩子,大胆放手让他们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包括家庭中的重大事情,比如父母工作调换等,如果能征 求孩子的意见,更容易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当孩子做了正确决定时,家长不要吝惜赞美和肯定;如果孩子决定不妥,也不要急于否定,不妨通过一些事例引导孩子思考更为妥帖的做法以便做出正确 的决策。 其实,决定的正确与否并没有固定标准,家长不应以自己的意见为准绳。 原则性的问题按照大家公认的来做,非原则性问题家长要学会宽容和妥协。

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听后感

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听 后感 教育的功能不是塑造,而是发现、唤醒和帮助,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梦想。学生有个体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的姿态飞翔。 教学如同做饭,教师要能做出口味不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学生如同品菜评委,哪道菜好吃,哪道菜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品尝者自己知道,哪道菜前面排队的人数多,说明这些学生喜欢这道菜。老师的教学也一样,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自然而然会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感兴趣,他们一定会主动学好这门学科。 听完北京十一学校刘艳萍校长的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触特别深刻,餐饮业从“配餐”到“自选”,给人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变被动为主动,人们真正体验到自选的乐趣,学校的课程表可以从“学校课程表”到“学生课程表”,从公用课程表变成了个性化课程表,让学生尽情的学自己喜欢的课程,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张扬。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悦之印、和悦之音、和悦之浆、和悦之影、和悦之弦、和悦之韵等等,每周四下午,同学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学习,在和悦之印中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3D打印机实现图片到实物的转化,在和悦之浆中,会把卫生纸和白乳胶制成原料,加入自己喜欢的颜料,完成自己的创作,一幅幅五彩缤纷的作品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看到他们为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被他们的执着、专心所感动,兴趣让他们产生了无穷尽的动力,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插上多彩的翅膀。 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我们数学学科教学应该有不同凡响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把课堂搬到操场,可以把食物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多动手,多体验,多表达,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听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操场上数学课”,“老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老师,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你讲的真有意思”。听到同学们的想法,我很开心,这些三年级的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力,要想学生有更多的进步,需要老师多思考自己的教学,多想办法把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把生活实际与教材只是进行完美的融合。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为教师应该勤学习、多思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喜欢、学习兴趣,播下种子,收获希望,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让孩子自己解决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

栏目:育儿之道字数:4700 预计版面:6 引文:在《父与子》上有一幅漫画:两个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扭打在一起,两个爸爸闻声赶来,把孩子拉开。当爸爸又争得面红耳赤,大打出手时,两个孩子却跟没事人一样又在一起高高兴兴地玩上了。 孩子间的冲突在所难免,爸爸妈妈,就请给孩子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吧! (大标题)给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的机会 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发生冲突是很平常的事情。“××抢我的小汽车”、“××把我搭的房子推到了”、“××打我”、“××不跟我玩”,许多诸如此类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让爸爸妈妈头疼不已,一不小心,小家伙儿们就像小公鸡一样斗起来了,弄得大人们紧张兮兮的。 (tips)冲突,一般指的是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相互反对或一方阻止另一方企图的行为,它是教育活动中一种基本的互动形态。 为什么孩子在一起就不能好好玩,为什么冲突不断呢?心理学认为,这是由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3~6岁的孩子还比较自我中心,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意愿,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能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另外,幼儿的社交经验少,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明明出于好心却办了坏事,遭到误解也不知道怎样辩白。幼儿间冲突大多数都是对事不对人的,并且他们也不会为此而记仇。爸爸妈妈们,如果你的宝宝开始跟小伙伴发生冲突了,不必紧张,这是每个孩子都必然经历的阶段,是他们成长的方式。 (一级标题)孩子在同伴冲突中学会交往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吵吵闹闹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 孩子们在吵闹中长身体, 长智力……”冲突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对其融入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价值。孩子独立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是言语教育和行为指导无法取代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名言:“我听过了,我忘了;我看过了,我知道了;我做过了,我记住了。”即使孩子没有很好地解决冲突、亲历失败的经验,也是一种积累。当面临孩子之间的冲突时,父母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获得哪些经验,而不是考虑尽快地结束冲突。分享、等待、轮流等价值观,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在吵吵闹闹中学习来的。 (二级标题)同伴冲突将帮助幼儿去除自我中心 明明和亮亮各自用积木搭房子,可是积木有限,他们谁也搭不成一个完整的房子。为了

0-3让孩子自己做主

题目:让孩子自己做主 内容摘要: 为什么诸多神童云集哈佛大学,这得益于哈佛教育的力量。本书集哈佛大学最新教育思想之大成,指导你的孩子出类拔萃。本书尝试着将哈佛最新、最先进的自主教育课程以及美国父母自主教育的精华和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介绍给中国的父母,从而推动中国自主教育的发展。本书内容包括:千万别管孩子;重新认识道德商数;打造孩子的性格;自主之路:情感智商;安好孩子情绪的阀门;有能力走遍天下;处理与孩子对抗的阴影;自主教育从语言开始;孩子管理与自主教育等。 关键词: 解决问题幼儿园创造力情绪反应想象力家长重塑自我影子成人能力 一个幸运的机会,让我接触了《让孩子自己做主》这本幼教书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看了这本书后觉得收获很大。我喜欢这本书并希望有更多的幼儿教师和家长们能和我一起阅读和分享这本书。希望这本书能给老师及家长们带来启发与帮助。这是一项帮助您的孩子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以及如何与其他人融洽相处的计划。 作者是 [美]墨纳.舒尔,这本书主要介绍抚养小孩的方法——但它并不是告诉你你的孩子该做什么或者该怎样表现。事实上,这本书是要告诉你如何通过

不断地鼓励小孩来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本书主要介绍了一项被称做“我能解决问题”的计划,简称“ICPS”。总体来说,学会怎样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去面对人生。ICPS会帮助你:1、更加意识到孩子的观点跟你的观点有差异;2、从长远的意义上讲,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比直接告诉她该做什么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3、给孩子做好示范,启发你的孩子去思考问题;ICPS会帮助你的孩子:1、当与别人之间出现麻烦时,思考该做什么;2、思考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3、思考他们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4、判断一种方法是否可行; 5、意识到别人也是有感觉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自己的感受;这本书以大量有趣真实的事例,除了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早教理念之外,最可贵之处在于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相当具操作性的能够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方法。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极好的促进,让新入园的家长能少走一些弯路。给孩子一点自主权,在许可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爱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幸福。 《让孩子自己做主》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封皮上爱尔维修的一句话:即使是最为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最不平凡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生活过程中,你是否会有过这样的问题:当孩子哭着喊着朝你要这要那时,你该怎么办?当你的孩子不喜欢跟其他伙伴玩,只喜欢一个人发呆,你该怎么办?当你的孩子总是不听话,脾气暴躁或者孤僻自备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作为教师的我,不管是在教育或者生活中,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却对这样的问题无能为力。"母强子弱"不正是我们现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很大弊端吗?老师和家长会以"导师"的心态鄙视和教训儿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所有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心态。 在书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刚在美国上高中,为了参加校际足球赛,他需要通过一个选拔测试,要淘汰其他的参与者才能加入校队。他决定参加这个测试。最开始的一个项目是1500米长跑,接下来是三组400米跑,然后是四组100米折返跑。这样下来参加的孩子们都累得歪歪斜斜了,有的孩子晕倒,有的孩子呕吐。但是接下来还有第二轮测试,然后还有第三轮,妈妈看到这样的情形大惊失色。是把自己的孩子叫回来,主动退出还是怎么样呢?儿子已经是面色煞白,但是还是没有退出的意思。因而父母忍住了劝回儿子的念头。他们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