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 固定污染源实验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1 实验原理原理:用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注射器直接进样,分别测定样品中的总烃和甲烷含量,以两者之差得非甲烷总烃含量,以扣除总烃色谱峰中的氧峰干扰。

非甲烷总烃(NMHC),指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的总称。

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4×10-2ng。

当色谱进样量为1.0ml时,方法的检出限浓度为4×10-2mg/m3,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0.12~32mg/m3。

2 试剂和材料2.1 硅胶 5A分子筛活性炭2.2 盐酸:ρ=1.19g/ml2.3 磷酸:ρ=1.71g/ml2.4 盐酸溶液:1+1。

2.5 磷酸溶液:c=3.3mol/L。

用量筒量取ρ=1.71g/ml 磷酸38ml,缓慢倒入水中,再用水稀释到100ml。

2.6 氢气:经5A分子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7 空气:经5A分子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8 氮气:体积分数为99.5%,经5A分子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9 四氧化三钴:6~10目3.2.10 钯6201催化剂:60~80目取一定量的氯化钯,在酸性条件下用水溶解,溶液量要能浸没10g (60~8o目)6201担体。

放置24 h,在轻微搅拌下蒸干,然后装入U 型管置于加热炉中,在100℃下通入空气30 min,再升温至500℃灼烧4h,然后将温度降至400℃用氮气置换10 min,再通入氢气 9 h,再用氮气置换10min即可得钯6201催化剂,(参见GE/T15263--1994)。

2.11 甲烷标准气:浓度按需要而定。

2.12 丙烷标准气:浓度按需要而定。

2.13 除烃空气借助于四氧化三钻或钯620的催化作用,除去空气中的烃类物质。

详见本标准附录A。

2.14 高纯氮:体积分数为99.99%。

2.15 甲烷和丙烷混合标准气:浓度按需要而定。

100 ml玻璃注射器(预先放入聚四氟乙烯小片),先用高纯氮或除烃空气抽洗三次,然后抽取至所需体积,再用10 ml玻璃注射器(或其他体积)准确地将一定量的标准气注入100 ml玻璃注射器内,校核总体积,摇匀,并分别计算总烃和甲烷烃的浓度(参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 p42)。

固定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实训指导书.

固定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实训指导书.

固定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实训指导书目录1. 背景资料调查 (3)1.1.氮氧化物的来源 (3)1.2.氮氧化物的危害 (3)1.3.校园大气氮氧化物污染影响因子识别 (3)2. 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2.1.监测方案的设计 (4)2.2.监测方案的实施 (4)2.2.1. 实验原理 (4)2.2.2. 预备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 (4)2.2.3. 实验步骤 (5)2.2.4. 样品的测定 (6)2.3.监测注意事项 (7)3. 监测数据结果与讨论 (7)3.1.监测期背景情况 (7)3.1.1. 采样期间天气情况 (7)3.1.2. 采样期间车流量情况 (7)3.2.实验数据及分析 (8)3.3.污染评价 (10)3.3.1. 空气中NO2浓度的评价 (10)3.3.2. 3.3.2空气中NOx 浓度的评价 (10)3.4.削减氮氧化物的建议 (11)4. 思考题 (12)4.1.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有什么关系?产生光化学烟雾需要哪些条件? (12)4.2.通过实验测定结果,你认为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污染状况如何? (12)4.3.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说明什么? (12)本实验主要是了解环境空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是否符合现行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掌握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绘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并分析其对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1.背景资料调查1.1.氮氧化物的来源大气中氮氧化物(NOx)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稳定又变成二氧化氮。

因此大气污染化学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其主要来自天然过程,如生物源、闪电均可产生NOx。

NOx的人为源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也有一部分来自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化工厂、钢铁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其中以工业窑炉、氮肥生产和汽车排放的NOx量最多。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作业指导书试剂与材料:CO标准气体:其浓度应达到仪器满量程90%-100%用来校正仪器。

变色硅胶,玻璃棉。

仪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抗干扰:对CO₂和水分别具有2000和1000或更好的干扰。

精确度:±3%量程:0—50000mg\m³采样仪器:采样管用不锈钢、硬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的管料,其头部塞有适当量的玻璃棉抽气泵密封隔膜泵或具有同等效果的其他泵采气袋铝泊复合薄膜气袋连接管硅橡胶管&口径与其连接部件相配弹簧夹除湿装置一般情况下采用气体吸收瓶中填装玻璃棉,依靠烟气冷却凝结水份除湿,若烟气温度高,含湿量大,需采用冷凝器除湿。

样品采集和保存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按GB16157-1996中9.1.1和9.1.2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按GB-GB16157-1996中8.2.1执行采样系统的连接按照不同的采样和测定方式&采用下面几种方式连接采样系统当排气筒口径≦0.4时&可将仪器探头直接插入排气筒采集样品和测定&见图1排气筒2探头3抽气泵(4除湿装置5测定仪器当排气筒口径较大(﹥0.4)时,应使用适当尺寸的采样管仍按上图,所示连接装置当用采气袋集气后,带回实验室测定时,按图2所示连接采样装置!采样管2抽气泵3气袋样品采集把采样管头部插入排气筒采样点位置&用排气筒中的气体清洗采样管2-3次,即可直接通入仪器进行测定(仪器自身带有抽气泵)如果使用铝箔复合薄膜袋采样,按图把待测气引入采气袋,用烟气清洗3次,然后采满气袋,用弹簧夹夹住入口。

根据烟气温度和含湿量大小,选用不同的除湿装置样品的保存采集到气袋中的样品应尽快分析,室温下保存最长不超过36h分析步骤仪器的调零通常以环境空气为零气,开启仪器泵电源开关,此时抽取的是环境空气,可视为零点校正气,如果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大于待测样品浓度的大于1%时,需用纯氮校零。

仪器的校正以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为基准,对仪器的各量程范围进行校正,校正气浓度应选择在满量程的90%-100%范围内。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检测。

2 引用标准GBZ/T 300.37-201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3 工作目的与要求3.1 确保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3.2 熟知、熟练运用本作业指导书内容并严格执行。

4工作原理及条件4.1 原理空气样品抽入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选择性吸收各自的红外线;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定量关系。

根据吸收值测定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4.2 仪器4.2.1 采气袋,容积为1 L~10 L。

4.2.2 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 mL/min~500 mL/min 或二连球。

4.2.3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5 试剂5.1 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 h。

5.2 零点校准气5.2.1 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

5.2.2 二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烧碱石棉或碱石灰和变色硅胶净化的清洁空气。

5.3 量程校准气5.3.1 一氧化碳校准气:CO/N2标准气(50 mg/m3),储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

5.3.2 二氧化碳校准气:CO2/N2标准气(0.5%),贮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

临用前,用二氧化碳零点校准气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气体。

6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6.1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 执行。

6.2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现场空气样品清洗采气袋 5 次~6 次,然后采集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采气袋的进气阀,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24 h 内测定。

6.3 样品空白:将采气袋带至工作场所,采集清洁空气后,同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

一氧化碳检定器作业操作规程

一氧化碳检定器作业操作规程

一氧化碳检定器作业操作规程一氧化碳(CO)检定器是一种用来检测环境中CO浓度的电子仪器。

由于CO是无色、无味、无臭且具有强毒性的气体,如果人们在CO浓度较高的环境中长时间呆在其中,会引起昏迷、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CO检测器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

正常来说,CO检定器应该定期进行检定,保证其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CO检定器的检定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下面是一份CO检定器的作业操作规程。

一、检定设备1. CO检定器2. 0-1000ppm CO气体源3. 电子天平4. 吹风机5. 外壳打开工具6. 计时器二、检定流程1. 准备(1)准备检定设备(2)保证检定现场通风良好2. 确定检定浓度和时间(1)设置检定浓度和时间(通常为100ppm或250ppm,时间为60s或120s)(2)开启CO气体源,并保持其稳定输出3. 连接检定器与CO气体源(1)将CO气体源连接到检定器中(2)检查检定器和CO气体源的连接是否紧密4. 启动检定器(1)按下检定器上的启动键,启动检定器(2)待显示屏上显示出“正常工作”后,将检定器置于待检测状态5. 检测(1)将检定器置于测试环境中(2)等待检定器稳定后,按下检定键开始检测(3)待检测完成后,检定器将显示出检测结果6. 校准(1)将检定器与CO气体源分离(2)使用外壳打开工具打开检定器,取出CO传感器(3)使用电子天平将CO传感器质量测量(4)使用吹风机将CO传感器表面清洗干净(5)将CO传感器放回检定器内,重新启动检定器7. 成功检定(1)检测结束后,检定员应该记录检定结果及时间(2)若检定结果符合标准,认定为检定成功(3)若检定结果不符合标准,应通知管理员更换CO传感器或进行其他相关修理以上就是CO检定器的操作规程,检定者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定,保证检定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使用CO检定器时也应注意安全,切勿在高CO浓度环境下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一氧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氧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氧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1、方法依据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2、测定原理样品气体进入仪器,在前吸收室吸收4. 67 um谱线中心的红外辐射能量,在后吸收室吸收其他辐射能量。

两室因吸收能量不同,破坏了原吸收室内气体受热产生相同振幅的压力脉冲,变化后的压力脉冲通过毛细管加在差动式薄膜微音器上,被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放大器再转变为与浓度成比例的直流测量值。

3、仪器一氧化碳红外分析仪:量程。

0~62.5 mg/m3。

记录仪:0---10 mV 。

流量计:0~1 L/min。

采气袋、止水夹、双联球。

氮气:要求其中一氧化碳浓度已知,或是制备霍加拉特加热管除去其中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标定气:浓度应选在仪器量程的60~8 0%的范围内。

4、采样4.1使用仪器现场连续监测将样品气体直接通入仪器进气口。

4.2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时,用双联球将样品气体挤入采气袋中,放空后再挤入,如此清洗3~4次,最后挤满并用止水夹夹紧进气口。

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气袋编号。

5、分析5.1仪器调零开机接通电源预热30 min,启动仪器内装泵抽入氮气,用流量计控制流量为0. 5 L/min ,调节仪器调零电位器,使记录器指针指在所用氮气的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应位置。

使用霍加拉特管调零时,将记录器指针调在零位。

5.2仪器标定存仪器决气口通入流量}0.SL/min的一氧化碳标定气,调节仪器灵敏度电位器,使记录器指针调在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应位置。

5. 3样品分析接上样品气体到仪器进气口,待仪器读数稳定后直接读取指示格数。

6、计算(1)按下式计算一氧化碳浓度:c=1. 25 × n式中:c—样品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mg/m³n—仪器指示的一氧化碳格数;1. 25—一氧化碳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mg/m³换算系数。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监测项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监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报告日期: 2013 年 8 月日****************************一、监测项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二、监测人员****三、监测日期2013.8.四、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监测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方法来源:《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五、方法原理传感器电解液中扩散吸收的一氧化碳发生以下氧化反应:CO+H2O→CO2+2H+ +2e与此同时产生对应的极限扩散电流i,在一定范围内其大小与一氧化碳浓度成正比,即:C —一氧化碳浓度。

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电子转移数Z、法拉第常数F、气体扩散面积S、扩散常数D和扩散层厚度δ均为常数。

因此,电化学反应中流向工作电极的极限扩散电流i与被测的一氧化碳浓度C成正比。

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容易在渗透膜表面凝结,影响其透气性。

在使用本方法时应对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进行预处理。

本方法检出限:0.5ppm ( 0.6mg/m3)测定范围:0.5~50ppm ( 0.6~62mg/m3)六、样品来源模拟样品七、主要试剂一氧化碳标准气体,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气体标准物质GBW(E)060695,样品编号0412099,生产日期2013.3,有效期至2014.3。

八、主要仪器设备九、实验步骤1、工作前准备(1)在干燥瓶中加入约3/4体积的变色硅胶,盖紧瓶盖。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

2、连接仪器将主机面板上的两个“△P”接嘴用橡胶管与多功能烟尘取样管上的“皮托管接嘴”相连:皮托管面向气流方向的接嘴连到“+”端,背向气流方向的接嘴连到“-”端。

用橡胶软管将缓冲瓶的一个接嘴与面板上标有“烟尘”的接嘴相连,干燥瓶与多功能烟尘取样枪的气路接嘴相连。

3、开机打开仪器电源开关,仪器进入初始状态,进行自检。

一氧化碳作业指导书

一氧化碳作业指导书

一氧化碳作业指导书关键信息项:1、作业目的2、作业范围3、作业人员资质4、作业设备与工具5、作业前准备6、作业步骤7、安全防护措施8、应急处理程序9、作业后的清理与检查10、培训与教育要求11 作业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一氧化碳相关作业的操作流程,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一氧化碳泄漏造成的危害,保障作业的顺利进行。

111 明确一氧化碳作业的具体目标,如检测、维修、清理等。

12 作业范围适用于涉及一氧化碳产生、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的作业活动。

121 详细说明涵盖的具体场所和设备。

122 界定作业可能影响的区域。

13 作业人员资质131 作业人员应接受过专业的一氧化碳安全培训,熟悉一氧化碳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

132 持有相关的作业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133 身体健康,无影响作业的疾病。

14 作业设备与工具141 配备检测一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且仪器应定期校准,确保准确性。

142 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

143 准备必要的维修工具、通风设备等。

15 作业前准备151 进行作业现场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52 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设置警示标识。

153 检查作业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154 确保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155 对作业现场进行通风处理,降低一氧化碳浓度。

16 作业步骤161 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设备的开启、关闭、检测、维修等操作。

16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控制作业时间和强度。

163 定期检测作业现场的一氧化碳浓度,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17 安全防护措施171 作业现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设置强制通风设备。

172 作业人员应始终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

173 设立专人监护,监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174 严禁在作业现场吸烟、动火等可能引发危险的行为。

18 应急处理程序181 制定一氧化碳泄漏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

182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急救药品、消防器材等。

医院一氧化碳实验操作流程

医院一氧化碳实验操作流程

医院一氧化碳实验操作流程在医院进行一氧化碳实验,那可是一项严谨且至关重要的工作,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科学舞蹈,每个步骤都得恰到好处。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就如同舞蹈前的热身,必不可少。

得先把实验场地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场地就像舞台,不能有一丝杂乱,不然实验就像在杂乱无章的舞台上跳舞,容易出错。

各种实验仪器得像士兵等待检阅一样排列整齐,一氧化碳检测仪像是敏锐的侦察兵,要确保它能精准地探测到一氧化碳的踪迹,它的探头是不是像侦察兵的眼睛,必须保持干净明亮?玻璃器皿要像水晶般剔透,不能有任何污垢,这就像舞者的服装,得整洁无瑕。

实验试剂也得准备妥当,它们像是舞蹈的道具,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接下来就是采集样本环节,这可不像随手摘朵花那么轻松。

要确定合适的采集点,这就像在寻宝时确定宝藏的位置,得深思熟虑。

如果是采集患者呼出的气体样本,得让患者像配合医生检查一样,平稳地呼气,这呼气过程是不是像缓缓流淌的小溪,不能太急也不能中断?收集气体的容器得密封好,要是漏气了,这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实验还怎么进行?对于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样本采集,要像探险家在野外寻找珍稀植物一样,小心翼翼地操作采样设备,确保采集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不然就像抓错了治病的药,毫无意义。

样本采集好后,就进入到分析阶段啦。

把样本放入检测仪器,这时候就像把信件投入邮箱,期待着能得到准确的回复。

仪器开始工作时,会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这声音像是仪器在认真思考,努力给出精准的答案。

操作人员得像守护婴儿一样盯着仪器的显示屏,那些数据跳动就像心跳,每一个变化都可能蕴含着重要信息。

如果数据出现异常,是不是像听到了不和谐的音符,得马上检查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样本有杂质,还是仪器参数设置不对?这都需要像侦探破案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仔细排查。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绝不能忽视,一氧化碳可是个“隐形杀手”。

操作人员得像身披铠甲的骑士,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这防护装备就像骑士的盾牌和头盔,保护着自己免受伤害。

环境空气一氧化碳定点位电解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一氧化碳定点位电解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一氧化碳测定定点位电解法:样品采取按空气采样器说明书安装好仪器,将装有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与空气采样器连接,记录采样地点、样号、采样时间、流量以及大气压、温度等气象状况。

采样完毕,记录采样标况体积VPM10并换算成VSO2的标况体积,密封好带回实验室,待分析用。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本方法检出限:0.5ppm(0.6mg/m3)。

测定范围:0.5~50ppm(0.6~62mg/m3)。

原理:仪器和设备:多空玻板吸收管:10mL多空玻板吸收管,用于短时间采样;50mL多空玻板吸收瓶,用于24h连续采样。

空气采样器:用于短时间采样的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1L/min。

用于24h连续采样的采样器应具备有恒温、恒流、计时、自动控制仪开关的功能,流量范围0.1~0.5 L/min。

仪器操作一、采样前准备1 选择干燥、避阳处,将仪器放置平稳或放置在三脚支架上。

2 各干燥器内装入具有充分干燥能力的变色硅胶,数量约占干燥器容积的四分之三,拧紧使之不漏气,放入干燥器槽内。

3按相关采样标准,将吸收瓶内装入定量吸收液后放在吸收瓶架上。

4 确认电源为交流220V后,接通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查看采样器自检时屏幕有没有错误提示。

若有,应修好后再使用。

气路连接管不应折弯过大,以防气路被堵死;请正确连接气路,防止引起试液倒吸,损坏主机。

二、开机显示开机后,照明灯点亮,采样器进入初始状态,进行自检,并显示采样器型号、名称、版本号。

显示如图1图1 开机显示界面自检正常后,自动对传感器进行校零,显示如图2。

图2 开机校零界面三、采样采样气路连接如图3。

图3 采样气路连接图采样器开机校零结束后自动进入大气采样主操作菜单,显示如图4。

图4 大气采样主菜单界面a)若出现,表示采样器是在直流供电;b)若出现,表示采样器是在直流供电c)若直流供电时,不能启动粉尘采样;d)大气采样在交流或直流供电时都可正常采样;e)系统时钟和当前环境的大气压每隔5秒钟交替显示;f)屏幕左上角提示当前是对粉尘采样操作,还是对大气采样操作(一)设置在主菜单状态,将光标移动到“①设置”选项,按“确定”键进入“大气设置”菜单,显示如图5。

定电位电解法 一氧化碳的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

定电位电解法 一氧化碳的测定 方法验证报告
L182504047
60.1×10-6
mol/mo氮气
L182506002
99.999
%
1%
2019.10.29
4.3标准物质验收情况
符合标准要求
5、环境条件验收情况
5.1测定仪应在其规定的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条件下工作
环境温度:(-20~70)℃、环境湿度:(0~95)%RH、大气压力(80~110)kPa
附件4精密度验证记录
附件5准确度验证记录
编制批准
日期日期
74.5
74.9
75.1
74.6
75.8
76.6
76.2
标准对6家验证实验室进行精密度试验,其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最小为0%,最大为2.6%,而此次精密度验证中,7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9%,在偏差范围内,精密度符合要求。
7.2.3准确度
两名测试人员分别对不同浓度的CO标准气体(标准气体浓度分别为12.1×10-6mol/mol即15.1mg/m3、60.1×10-6mol/mol即75mg/m3、199.9×10-6mol/mol即249.9mg/m3)进行测定,其结果如表2所示:
7.2验证情况
7.2.1检出限
仪器对一氧化碳的分辨率为1mg/m3,小于方法要求3mg/m3,故检出限符合要求。
7.2.2精密度
一名测试人员对一氧化碳标准气体(浓度为60.1×10-6mol/mol即75mg/m3),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测试结果mg/m3
8、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室在仪器设备、人员能力、标准物质、方法等方面的成熟度比较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比较高,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C NMHC)测定。

2方法原理用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注射器直接进样,分别测定样品中的总烃和甲烷含量,以两者之差得非甲烷总烃含量。

同时以除烃空气求氧的空白值,以扣除总烃色谱峰中的氧峰干扰。

3试制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硅胶。

3.25A分于筛。

3.3活性炭:15#。

用6mol/L盐酸溶液(3.6)浸渍12h后,用水洗至中性,在105℃烘干备用.3.4盐酸:p=l.19g/ml。

3.5磷酸:p=1.71g/ml。

3.6盐酸溶液:1十l。

3.7磷酸溶液:c(H3P04)=3.3mol/L.用量筒量取ρ=l.75g/ml磷酸(3.5)38ml,缓慢倒入水中,再用水稀释到100ml,3.8氢气E经5A分子筛(3.2)、活性炭(3.3)和硅胶(3.1)净化处理。

3.9空气:经5A分子筛(3.2)、活性炭(3.3)和硅胶(3.1)净化处理。

3.10氮气:体积分数为99.5%,经5A分子筛(3.2)、活性炭(3.3)和硅胶(3.1)净化处理。

3.11四氧化三钴:6~10目。

3.12钯6201催化剂:60~80目。

取一定量的氯化钯(PdCl2),在酸性条件下用水溶解,溶液量要能浸没10g(60 -80目)6201担体。

放置24h,在轻微搅拌下蒸干,然后装入U型管置于加热炉中,在100℃下通入空气(3.9)30min,再升温至500℃灼烧4h,然后将温度降至400℃用氮气(3.10)置换10min,再通入氢气(3.8)9h,再用氮气(3.10)置换10min即可得钯6201催化剂,(参见GB/T15263一1994)。

3.13甲烷标准气3.14丙烷标准气3,15除烃空气借助于四氧化三钴(3.11)或钯6201(3.12)的催化作用,除去空气中的烃类物质。

一氧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氧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1、方法依据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2、测定原理样品气体进入仪器,在前吸收室吸收4. 67 um谱线中心的红外辐射能量,在后吸收室吸收其他辐射能量。

两室因吸收能量不同,破坏了原吸收室内气体受热产生相同振幅的压力脉冲,变化后的压力脉冲通过毛细管加在差动式薄膜微音器上,被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放大器再转变为与浓度成比例的直流测量值。

3、仪器一氧化碳红外分析仪:量程。

0~62.5 mg/m3。

记录仪:0---10 mV 。

流量计:0~1 L/min。

采气袋、止水夹、双联球。

氮气:要求其中一氧化碳浓度已知,或是制备霍加拉特加热管除去其中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标定气:浓度应选在仪器量程的60~8 0%的范围内。

4、采样4.1使用仪器现场连续监测将样品气体直接通入仪器进气口。

4.2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时,用双联球将样品气体挤入采气袋中,放空后再挤入,如此清洗3~4次,最后挤满并用止水夹夹紧进气口。

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气袋编号。

5、分析5.1仪器调零开机接通电源预热30 min,启动仪器内装泵抽入氮气,用流量计控制流量为0. 5 L/min ,调节仪器调零电位器,使记录器指针指在所用氮气的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应位置。

使用霍加拉特管调零时,将记录器指针调在零位。

5.2仪器标定存仪器决气口通入流量}0.SL/min的一氧化碳标定气,调节仪器灵敏度电位器,使记录器指针调在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应位置。

5. 3样品分析接上样品气体到仪器进气口,待仪器读数稳定后直接读取指示格数。

6、计算(1)按下式计算一氧化碳浓度:c=1. 25 ×n式中:c—样品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mg/m³n—仪器指示的一氧化碳格数;1. 25—一氧化碳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mg/m³换算系数。

7 精密度和准确度四个实验室对二种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六次测定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测量量程的1%。

作业指导书-一氧化碳

作业指导书-一氧化碳

作业指导书-一氧化碳引言概述: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由于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对于一氧化碳的了解和防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的来源、危害、检测方法、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一、一氧化碳的来源1.1 汽车尾气:汽车内燃机的燃烧过程会产生一氧化碳。

1.2 家庭燃气:不完全燃烧的燃气设备会释放一氧化碳。

1.3 工业排放:工厂和炉窑的废气中也含有一氧化碳。

二、一氧化碳的危害2.1 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无法正常运输氧气,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2 长期暴露危害:长期暴露于一氧化碳中,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记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2.3 一氧化碳中毒: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导致中毒,严重时可致死。

三、一氧化碳的检测方法3.1 一氧化碳报警器:安装在室内,一旦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过安全标准,会发出警报。

3.2 便携式检测仪:可以随身携带,用于检测车内、室内等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3.3 专业检测仪器:由专业人员使用,通过取样分析来确定一氧化碳浓度。

四、一氧化碳的预防措施4.1 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一氧化碳。

4.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燃气设备、汽车尾气排放等,确保不会产生一氧化碳。

4.3 使用安全设备: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确保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

五、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5.1 立即离开危险环境: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5.2 呼叫急救: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生中毒情况。

5.3 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如有必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以保证中毒者的生命安全。

结论:一氧化碳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了解一氧化碳的来源、危害、检测方法、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一氧化碳的认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一氧化碳岗位操作规程

一氧化碳岗位操作规程

一氧化碳岗位操作规程CO国家标准:最高容许浓度30 mg/ m3。

1、接触CO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及防止职业中毒的专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从事作业,以提高其自身防护技能。

2、划定CO区域,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设立高毒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非生产、维修人员禁止进入。

3、现场设置密闭通风排毒装置,操作人员对其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转使用。

4、现场安装固定式CO含量检测仪、CO警报装置,操作人员每天记录检测仪器数据变化情况。

5、进入CO区域作业时,首先进行通风,并进行CO含量检测,佩戴符合国家防护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随身携带CO个体检测仪进行作业。

6、操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配有空气(氧气)呼吸器、手提式CO含量检测仪、氧气包等急救设备。

7、严禁将火种及易燃易爆品带入CO区域。

8、使用煤气时按照先点明火,后开煤气阀门,停止使用煤气时,必须先关主阀门,后关分支阀门;煤气区域有煤气泄漏,未查明原因不得回复回收和使用煤气。

9、检修、维修规程9.1产生或储存CO设备、生产装置检修时,首先制定检修方案,明确危害防护措施,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

9.2能够切断煤气来源的,首先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

9.3现场无法消除大量漏气现象或不能切断气源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做好防护工作,现场保证及时轮换操作。

9.4现场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9.5所有进入现场操作者必须佩戴空气(氧气)呼吸器进行作业。

10、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事故,应立即报告调度室、煤气专业人员和煤气救护队。

11、接触CO作业人员每年接受一次职业健康检查。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中⾮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固定污染源排⽓中⾮甲烷总烃的测定1 实验原理原理:⽤双柱双氢⽕焰离⼦化检测器⽓相⾊谱仪,注射器直接进样,分别测定样品中的总烃和甲烷含量,以两者之差得⾮甲烷总烃含量,以扣除总烃⾊谱峰中的氧峰⼲扰。

⾮甲烷总烃(NMHC),指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的总称。

⾮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4×10-2ng。

当⾊谱进样量为1.0ml时,⽅法的检出限浓度为4×10-2mg/m3,⽅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0.12~32mg/m3。

2 试剂和材料2.1 硅胶 5A分⼦筛活性炭2.2 盐酸:ρ=1.19g/ml2.3 磷酸:ρ=1.71g/ml2.4 盐酸溶液:1+1。

2.5 磷酸溶液:c=3.3mol/L。

⽤量筒量取ρ=1.71g/ml 磷酸38ml,缓慢倒⼊⽔中,再⽤⽔稀释到100ml。

2.6 氢⽓:经5A分⼦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7 空⽓:经5A分⼦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8 氮⽓:体积分数为99.5%,经5A分⼦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9 四氧化三钴:6~10⽬3.2.10 钯6201催化剂:60~80⽬取⼀定量的氯化钯,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溶液量要能浸没10g (60~8o⽬)6201担体。

放置24 h,在轻微搅拌下蒸⼲,然后装⼊U 型管置于加热炉中,在100℃下通⼊空⽓30 min,再升温⾄500℃灼烧4h,然后将温度降⾄400℃⽤氮⽓置换10 min,再通⼊氢⽓ 9 h,再⽤氮⽓置换10min即可得钯6201催化剂,(参见GE/T15263--1994)。

2.11 甲烷标准⽓:浓度按需要⽽定。

2.12 丙烷标准⽓:浓度按需要⽽定。

2.13 除烃空⽓借助于四氧化三钻或钯620的催化作⽤,除去空⽓中的烃类物质。

详见本标准附录A。

2.14 ⾼纯氮:体积分数为99.99%。

2.15 甲烷和丙烷混合标准⽓:浓度按需要⽽定。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一氧化氮3mg/m3(以NO2计),二氧化氮3mg/m3;测定下限为一氧化氮12mg/m3(以NO2计),二氧化氮12mg/m3。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3.1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指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以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形式存在的氮氧化物。

3.2校准量程calibration span仪器的校准上限,为校准用标准气体浓度值(若多点校准则为校准用最高标准气体浓度值)。

校准量程(以下用C.S.表示)的选择要适当,所测气态污染物平均浓度应在C.S.的20%~100%之间,不得超过C.S.。

当测定低浓度的氮氧化物(NOx)时,为实现数据质量目标,不要选择过高的C.S.。

C.S.应小于或等于仪器的满量程。

3.3零点漂移zero drift在测定前后,仪器对相同零气的测定结果的偏差与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3.4量程漂移span drift在测定前后,仪器对相同标准气体的测定结果的偏差与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3.5系统偏差system bias标准气体直接导入仪器主机进气口(直接测定模式)得到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气体由采样管端导入仪器(系统测定模式)得到的测定结果的偏差与校准量程的百分比。

4方法原理抽取废气样品进入主要由电解槽、电解液和电极(包括三个电极,分别称为敏感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组成的传感器。

NO或NO2通过渗透膜扩散到敏感电极表面,在敏感电极上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在对电极上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

?与此同时产生极限扩散电流i。

一氧化碳操作作业指导书

一氧化碳操作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文件页码:第1页共3页颁布日期:2018年05月01日修订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2017年05月01日硫化氢气体检测仪操作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检定硫化氢气体检测仪的准确性及安全,特制定本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2.1本操作程序规定了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技术要求,检定设备,检定方法和检定结果的处理;2.2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公司对社会计量器具规定范围内的硫化氢气体检测仪的检定。

3。

通用技术要求:3.1外观检查3.1.1包括铭牌、标志、外壳等;3.1.2外观应整洁,零件完整无缺,铭牌、标志齐全清楚;3.1.3仪器连接可靠,各旋钮或按键应能正常操作和控制。

3.2报警功能及报警动作值检查仪器的声光报警应正常。

3.3 绝缘电阻3.3.1用兆欧表检查输出端子对外壳电阻、测量回路对地电阻。

3.3.2 输出端子对外壳电阻≥10MΩ,对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仪器不连接供电电源,但接通仪器电源开关。

将绝缘电阻表的一个接线端接到电源插头的相、中联线上,另一接线端接到仪器的接地端上,施加500V 直流电压持续5s,用绝缘电阻表测量仪器的绝缘电阻值。

测量回路对地绝缘电阻≥20MΩ。

3.4绝缘强度仪器不连接供电电源,试验前打开电源开关,把高压试验仪的两根接线分别接在仪器电源插头的相线及接地端(或机壳上)。

试验时电压应平稳上升到规定值1500V,保持1min,电流为5mA,然后将电压平稳地下降到OV,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仪器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现象4.检定设备:检定的设备:标准零点气体、标准量程气体、秒表、(扩散式仪器应有专用)标定罩。

5.检定方法:5.1 仪器通电预热稳定后,按照图1所示,连接气路,根据被检仪器的采样方式,使用流量控制器,控制被检仪器所需要的流量。

检定扩散式仪器时,流量的大小依据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流量。

检定吸入式仪器时,一定要保证流量控制器的旁通流量计有气体放出。

作业指导书文件页码:第2页共3页颁布日期:2018年05月01日修订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2017年05月01日被检仪器流量控制器标准气体入口流量控制器旁通流量计放空图(1)5.2 仪器经预热稳定后用零点气和浓度为测量范围上限值 80% 左右的标准气体,校准仪器的零点和示值后,在测量范围内依次通人浓度分别为量程上限值的 20% , 50% 左右的标准气体 (如果仪器有二个量程,应在低量程范围内通人至少一种标准气体) ,并记录通人后的实际读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污染源一氧化碳的测定
1、方法依据
大气固定污染源一氧化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2、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一氧化碳测定。

1.2本标准检出限为20 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60~1.5×104 mg/m3
3、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顺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4、测定原理
一氧化碳(CO)对4. 67μm, 4. 72 μm二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波长范围内。

吸收值与一氧化碳的浓度呈线性关系(遵循朗伯一比耳定律),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5、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4.1 CO标准气体:其浓度应达到仪器满量程的90%~100%,用来校正仪器。

4.2 变色硅胶。

4.3 玻璃棉。

6、仪器
6.1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
抗千扰:对CO2和H20分别具有2 000:1和1000:1或更好的抗干扰。

精确度:士3%(满刻度);
量程:0~50000mg/m3.
6.2采样仪器
6.2.1采样管
用不锈钢、硬质玻璃或聚四氛乙烯材质的管料,其头部塞有适当量的玻瑞棉(4. 3)。

6.2.2抽气泵
密封隔膜泵或具有同等效果的其他泵。

6.2.3采气袋
铝泊复合薄膜气袋。

6.2.4连接管
硅橡胶管,口径与其连接部件相配。

6.2.5弹簧夹。

一般情况下采用气体吸收瓶中填装玻璃棉,依靠烟气冷却凝结水份除湿;若烟气温度高,含湿量大,需采用冷凝器除湿。

7、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7.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按GB 16157-1996中9.1.1和9.1.2执行。

7.2采样时间和频次
按GB 16297-1996中8.2.1执行。

7.3采样系统的连接
按照不同的采样和测定方式,采用下面几种方式连接采样系统。

7.3.1当排气筒口径<0. 4 m时,可将仪器探头直接插入排气筒采集样品和测定,见图1
1.排气简;
2.探头;
3.抽气泵;
4.除湿装置;
5.测定仪器
7.3.2当排气筒口径较大(>0. 4 m)时,应使用适当尺寸的采样管(5.2.1)仍按图1所示连接装置。

7.3.3当用采气袋集气后,带回实验室测定时,按图2所示连接采样装置。

7. 4样品采集
把采样管头部插入排气简采样点位置,用排气筒中的气体清洗采样管2~3次,即可直接通入仪器进行测定(仪器自身带有抽气泵)。

如果使用铝泊复合薄膜袋采样,按图把待测气引入采气袋,用烟气清洗3次,然后采满气袋,用弹簧夹夹住入口。

根据烟气温度和含湿量大小,选用不同的除湿装置(5.2.6)。

7.5样品的保存
采样点数目,采样点位置设置及操作步骤,按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有关规定进行。

采样频次和时间,
8.分析步骤
8.1仪器的调零
通常以环境空气为零气,开启仪器泵电源开关,此时抽取的是环境空气,可视为零点校正气,如果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大于待测样品浓度的1%时,需用纯氮校零。

8.2仪器的校正
以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为基准,对仪器的各量程范围进行校正.校正气浓度应选择在满量程的90%-100%范围内。

8.3样品的测定
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保证所有部位连接牢固,不漏气,把采样管插入烟道采样点位,开动抽气泵,用烟气清洗采样管道,然后开始抽样,记录分析仪读数。

用气袋采集的样品,可将其直接接入仪器进气口,开启仪器泵电源,将气袋中的样品气抽入仪器即可进行测定。

9、计算和结果表示
9.1从仪器读出的一氧化碳百分含量,可按下式换算成mg/m3
一氧化碳的质量浓度(mg/m3)= Kc(%)
其中:K=1. 25×104(0℃, 101. 3 kPa)
9.2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计算
按GB 16157-1996中11. 1. 2或11. 1. 4计算一氧化碳的“排放浓度”。

9. 3一氧化碳的“排放速率”计算
按GB 1s157-19ss中11. 4计算一氧化碳的“排放速率”。

10.精密度和准确度
经五个实验室分析一氧化碳浓度4. 38×103mg/m3的统一样品,重复性标准偏差11 mg/m3,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0.25%,重复性31 mg/m3;再现性标准偏差0.36%,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

再现性45 mg/m3。

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 3%;各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于。

0~6%之间。

在实际样品分析中,以在线分析测定两个点的CO浓度,每个点进行6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3%及0%;用气袋采集四个点的样品,每个点平行采集6袋气样,然后测定CO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于0.69%~5.0%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